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18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湿式电子相片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电子相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广泛应用于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或多功能型打印机(MFPs Mult1-Functional Peripherals)等领域。像用于大量印刷的办公打印机或请求式(on-demand)印刷装置等那样,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应用在要求更高的画质及更高的析像度的用途上。近年来,为了满足上述这样的用途,利用在具有绝缘性的载体液中分散有调色剂(也称为调色剂粒子)的显影液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引人关注(参照日本特开2009-01535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0-204467号公报)。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显影液,在从显影槽汲取以后,将其担载于显影液担载体(显影辊)的表面。担载于显影液担载体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因显影液担载体的旋转而被输送到显影液担载体与像担载体(感光体)相互对置的显影位置。然后,通过施加显影偏压而将担载于显影液担载体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从显影液担载体的表面移送到像担载体(感光体)上。通过显影液中的调色剂而将在像担载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化成调色剂像。通过施加转印偏压而将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于记录纸张或中间转印辊等的表面(静电转印方式)。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辊上的情况下,通过施加其他的转印偏压而将转印到中间转印辊上的调色剂像进一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在利用显像液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具有与干式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较小的粒径的调色剂粒子。利用具有更小的粒径的调色剂粒子,在记录纸张上表现出图像的细微的部分。因此,根据利用显影液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记录纸张上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以上述方式显影化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取决于在显影位置对带电的调色剂所施加的电场的大小。由于该电场的大小受到显影偏压、曝光能量、或者带电偏压等的变化的影响,因此有时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从而导致图像品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在湿式电子相片方式的显影过程中,若增大施加于显影液担载体(显影辊)的显影偏压,对显影液担载体与像担载体之间的间隙(显影间隙)施加过量的电压,则会产生被称作粒状斑点的图像斑点。已知该粒状斑点是在显影效率基本达到100%以后在继续施加超过此时的电压的电压的状态下所引发的现象。为了使图像形成时的图像的浓度稳定,期望使供给到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全部显影(进行完全显影),但是另一方面,若为了进行完全显影而过度增大显影电位差,则会成为产生粒状斑点而产生图像噪声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抑制粒状斑点的产生而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图像。在基于本发明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被转印部件上形成图像,利用在载体液中分散有调色剂的显影液而在像担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所述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形成单元,该像形成单元包括向与上述像担载体对置的显影位置输送担载于表面的上述显影液的显影液担载体,该像形成单元对上述显影液担载体施加显影偏压,由此使担载于上述显影液担载体的上述显影液中的上述调色剂附着于上述像担载体,并且利用上述调色剂对上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化从而使上述调色剂像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浓度检测单元,该浓度检测单元对作为利用上述像形成单元而形成的补丁图像的上述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以及带电量控制单元,该带电量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在将施加于上述显影液担载体的上述显影偏压保持为规定的值的状态下,上述带电量控制单元使上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按顺序依次变化,并且上述像形成单元形成多个上述补丁图像,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出多个上述补丁图像的各自的上述图像浓度,由此在将上述显影偏压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值的状态下检测出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基本饱和时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对于进行在上述被转印部件上形成上述图像的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将其设定成处于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基本饱和时的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的上述范围以上。优选地,基于本发明的上述湿式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控制上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调色剂量的调色剂量控制单元,当将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处于上述范围以上时,在将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虚拟值以使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饱和的状态下检测上述调色剂量的初始值,上述调色剂量控制单元自上述初始值起调整上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上述调色剂量,以使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在上述显影偏压被设定为上述规定的值的状态下基本饱和。优选地,在设定了上述调色剂的带电量及上述调色剂量以后,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出通过上述像形成单元而形成的、具有中间色调浓度的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根据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具有中间色调浓度的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来调整上述像担载体的曝光条件,由此将进行上述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中间色调的上述调色剂像的上述图像浓度设定为期望的值。优选地,对上述补丁图像照射光并检测来自上述补丁图像的反射光,上述浓度检测单元由此检测出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优选地,对上述补丁图像照射光并检测透过上述补丁图像的透射光,上述浓度检测单元由此检测出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优选地,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形成于上述像担载体上的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优选地,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形成于上述被转印部件上的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优选地,在上述像担载体与上述被转印部件之间配置中间转印辊,上述浓度检测单元检测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辊上的上述补丁图像的上述图像浓度。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通过抑制粒状斑点的产生而能够形成高品质的图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结合附图针对本发明的进行的以下详细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情况及优点变得清楚。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利用补丁(patch)图像来决定调色剂的带电量时的流程的图。图3是示出设置在处于显影位置的像担载体与显影液担载体之间的显影电位差的大小与调色剂的附着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浓度检测单元检测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其它浓度检测单元检测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其它浓度检测单元检测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利用补丁图像来决定调色剂的带电量时的、像担载体与显影液担载体之间的显影电位差的大小与形成补丁图像的调色剂的附着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利用补丁图像来决定调色剂的带电量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利用补丁图像来决定调色剂的带电量、进而通过调整曝光条件而将中间色调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设定为期望值时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对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提及个数、数量等的情况,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本发明的范围未必一定局限于该个数、数量等。在对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对相同的部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不对其进行重复说明。[实施方式](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张50等被转印部件上。在中间转印辊26(详细情况后述)与转印辊31 (详细情况后述)之间沿规定的输送方向AR50输送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纸张50。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显影液W由未图示的供给装置供给并贮存于显影槽11内。显影液W含有如下主要成分作为载体液的绝缘性液体;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以及使调色剂分散到载体液中的分散剂。以能够接触显影槽11内的显影液W的方式设置供给辊12。通过供给辊沿箭头AR12方向旋转而使供给辊12的表面汲取显影液W。显影液W担载于供给辊12的表面上,并且通过供给辊12的旋转而朝供给辊12与交接辊14相互对置的部分输送该显影液W。
对于供给辊12的表面上的显影液W,在利用调整刮刀13将多余的部分刮落的状态下将其从供给辊12交接到交接辊14。显影液W担载于交接辊14的表面上,并且通过交接辊14沿箭头AR14方向旋转而朝交接辊14与显影辊16 (显影液担载体)相互对置的部分输送该显影液W。然后,交接辊14的表面上的显影液W从交接辊14交接到相对于箭头AR16方向反向旋转的显影辊16。显影液W担载于显影辊16的表面上,并且通过显影辊16的旋转而朝显影位置24输送该显影液W。残留于交接辊14的表面的显影液W被清洁刮刀15从交接辊14的表面除去。经过以上这样的工序,调整成膜厚在长度方向均匀的显影液W被担载于显影辊16的表面上。显影液W在显影辊16的表面上形成薄层。对于形成薄层后的显影液W中的调色剂粒子,利用带电器18 (带电量控制单元)使其带有例如正极性的电。后文中叙述详细的动作,显影偏压电源装置70及控制装置71与显影辊16连接。作为像担载体的鼓状的感光体21设置成与显影辊16接触。作为感光体21,例如采用具有正带电性的非结晶型硅制的感光体。感光体21沿箭头AR21方向旋转。在感光体21的周围,沿着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箭头AR21方向)按带电器22、曝光装置23、显影辊16 (显影位置24)、浓度检测单元25、中间转印辊26 (—次转印部30)、清洁刀片28、以及除电器29 (擦除灯)的顺序配置有上述这些部件。利用带电器22使感光体21的表面带电、且使其电位与规定的电位VO相同。然后,利用曝光装置23并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而使感光体21的表面曝光。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体21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静电潜像的电位作为图像部电位Vi而进行说明。后文中叙述详细情况,本实施方式中的曝光装置23基于通常的图像信息来控制曝光量、曝光范围、以及曝光的时刻等,除此之外,还根据用于形成补丁图像所需的曝光量、曝光范围、以及曝光的时刻等的各值来控制该曝光装置23。通过以该方式控制曝光装置23,会在感光体21的表面形成与补丁图像(详细情况后述)对应的静电潜像。同样在后文中叙述详细情况,浓度检测单元25对作为通过像形成单元(像形成单元10)而在感光体21的表面上形成的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中的像形成单元10作为将调色剂像(及补丁图像)形成于感光体21上的单元,包括显影辊16、带电器18、曝光装置23以及显影偏压电源装置70等。另一方面,利用显影偏压电源装置70对显影辊16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并利用在显影辊16与感光体21之间所形成的显影电位差而在显影辊16与感光体21之间形成电场。当静电潜像被输送到感光体21上的显影位置24时,通过由显影偏压电源装置70所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使担载于显影辊16的显影液W中的调色剂粒子从显影辊16的表面向感光体21的表面进行静电移动。此时,不仅是调色剂粒子,载体液也会附着于感光体21的表面。在感光体2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化成调色剂像(或者后述的补丁图像)。此时,对于施加于显影辊16上的显影偏压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后述的设定次序SI(参照图2)唯一地决定最佳的值并保持该状态;或者接受基于后述的浓度检测单元25的浓度监测的结果并利用控制装置71使其成为适当的值。感光体21担载形成于表面的调色剂像,并且使调色剂像向一次转印部30移动。未从显影辊16转移到感光体21而是残留于显影辊16上的显影液W,在被清洁刮刀17从显影辊16的表面刮除以后而回收。如上所述,中间转印辊26配置成与感光体21对置。中间转印辊26沿箭头AR26方向旋转。在感光体21与中间转印辊26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30。在中间转印辊26与感光体21之间,通过施加规定的转印偏压而形成电场。对于担载于感光体21而被朝一次转印部30输送后的调色剂像,利用电场的作用将其从感光体21的表面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辊26的表面。对于未被一次转印而残留于感光体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以及感光体21表面上的污垢等,利用清洁刮刀28将其从感光体21的表面刮除而回收。残留于感光体21的表面的电荷被除电器29除去。在中间转印辊26与转印辊31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40。利用沿箭头AR26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辊26以及沿箭头AR31方向旋转的转印辊31,使记录纸张50沿输送方向AR50通过二次转印部40。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部30被从感光体21的表面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辊26的表面,然后,中间转印辊26担载转印于表面的调色剂像(或者后述的补丁图像),并且使调色剂像进一步向二次转印部40移动。在中间转印棍26与记录纸张50之间,通过施加规定的转印偏压而形成电场。对于担载于中间转印辊26而被朝二次转印部40输送后的调色剂像,利用电场的作用将其从中间转印辊26的表面二次转印于记录纸张50的表面。对于未被二次转印而残留于中间转印辊26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以及中间转印辊26表面上的污垢等,利用清洁刮刀27将其从中间转印辊26的表面刮除而回收。在进行二次转印以后向定影装置(未图示)内输送记录纸张50。利用定影装置对转印于记录纸张50的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粒子进行加热及加压。通过该加热及加压而将转印于记录纸张50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纸张50的表面。然后,记录纸张50通过排纸装置(未图示)而被朝外部排出。以上述方式完成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对于上述结构,虽然显影辊16及中间转印辊26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辊状,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带状。(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通常的图像形成于记录纸张50上时,为了抑制产生粒状斑点、或者因该粒状斑点而引起的图像浓度的下降,实施以下说明的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 (参照图2)。在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中,将显影液W中含有的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规定的值。例如,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接通不久之后,在利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了规定张数的图像之后以及/或者在利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图像以后又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实施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实施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的时刻存储在与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例如主控制部(未图示)连接的存储器(未图示)内。主控制部判断是否满足了规定的条件,进而主控制部送出用于对构成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设备实施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I的信号。参照图1及图2,当实施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时,首先,与曝光装置23连接的控制部(未图示)从与该控制部连接的存储器(未图示)读出与用于在感光体21上形成多个补丁图像所需的曝光量、曝光范围以及曝光时刻等相关的信息。被控制部基于该信息而控制的曝光装置23在感光体21上按顺序依次形成例如与具有中间色调(半色调)的浓度的多个补丁图像对应的多个静电潜像。多个静电潜像被向显影位置24输送。利用被显影偏压电源装置70施加的显影偏压而在显影位置24对多个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化。在感光体21的表面,在比显影位置24更靠下游侧、且比一次转印部30更靠上游侧的部分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图3是示出朝向感光体21的调色剂的附着量相对于在显影辊16与感光体21之间所形成的显影电位差的变化的图。例如,若因显影偏压Vb的增加而使得显影电位差AV从Vl增加到V2,则伴随与此所产生的电场的强度也增加,因此从显影辊16朝向感光体21的调色剂附着量也从Tl增加到T2。在显影电位差AV到达V2的时刻,从显影辊16朝向感光体21的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在由V3示出的显影电位差AV以上的范围(拐点Pl以后的范围RB)内,调色剂的附着量在T3饱和。即使显影偏压Vb、带电偏压、曝光能量等的图像形成条件发生些许变化,在该范围RB内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也几乎不变化。 此处,“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意味着:即使显影电位差AV发生变动,有助于静电潜像的显影化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化,这当然包括显影辊16上的显影液W中含有的全部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21上的情况,还包括下述情况:如图3中的范围RA所示,即使显影电位差V因感光体21、各种辊的特性变化而发生变化,显影辊16上的显影液W中的规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调色剂在附着于感光体21上的状态下也几乎不变化。再次参照图1及图2,形成于感光体21上的多个补丁图像因感光体21的旋转而向浓度检测单元25与感光体21互相对置的部分移动。当多个补丁图像按顺序依次通过浓度检测单元25的检测范围时,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出多个补丁图像的各自的图像浓度。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出对图像浓度饱和了的补丁图像进行检测时的该补丁图像中所含有的调色剂的调色剂量并将其作为饱和调色剂量(次序ST1)。此处,作为调色剂的带电量,预先将其设定得较低,以使得显影调色剂量在显影偏压保持在规定的值的状态下达到饱和值。若处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并未饱和的状况,则只要使调色剂的带电量逐渐离散或连续地变更为较低的值,从而使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饱和即可。如图4所示,为了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温度检测单元25可以构成为包括具有发光部与受光部的光学传感器。从浓度检测单元25照射后的激光光25L在补丁图像ΝΓΝ3反射,浓度检测单元25反射其反射光。浓度检测单元25基于反射光的强度等能够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在图4中虽然示出了发光部与受光部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但是这些部件也可以分体构成。虽然在上述情况下,浓度检测单元25配置成与感光体21对置,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感光体21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但是浓度检测单元25也可以检测从感光体21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6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参照图5,在该情况下,中间转印辊26的全部或一部分由透明的部件构成。激光光25L从浓度检测单元25分别向各补丁图像Nf N3照射,隔着各补丁图像Nf N3配置在与发光部的相反侧的受光部25A检测透过补丁图像Nf N3的透射光。浓度检测单元25基于透射光的浓度等能够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参照图6,浓度检测单元25可以检测从中间转印辊26转印到记录纸张50 (被转印部件)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浓度检测单元25与位于比二次转印部40更靠下游的位置的记录纸张50的记录面对置配置。浓度检测单元25基于来自记录纸张50的反射光的强度等能够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再次参照图2,浓度检测单元25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出图像浓度饱和了的调色剂的调色剂量以后,当形成补丁图像的显影液W中的调色剂与期望的调色剂浓度之间存在偏差时,在该时刻按需要控制调色剂量(次序ST2、ST3)。为了控制调色剂量,由于交接到显影辊16的显影液W的量与供给辊12及交接辊14的周速比成比例,因此通过使供给辊12、交接辊14以及显影辊16的周速比变化而能够容易地调整调色剂量。即,当通过使供给辊12、交接辊14以及显影辊16的周速比变化而控制显影辊16上的调色剂量时,使供给辊12及交接辊14相当于调色剂量控制单元。当使用供给辊12或交接辊14中的一方并使其与显影辊16的周速比发生变化时,该一方相当于调色剂量控制单元。此处,参照图2及图7 (A)、(B),在检测作为初始值的调色剂量以后(次序STl之后),通过次序ST2、ST3控制调色剂量,由此使得为了形成补丁图像而附着于感光体21上的调色剂的附着量从TlO减少到T12。如上所述,达到显影特性的饱和值时的调色剂的附着量,在从上述的供给辊12到显影辊16的薄层形成过程中,由形成于显影辊16上的薄层(显影液W)中的调色剂量唯一决定。因此,通过控制调色剂量,在附着量为TlO的情况下当显影电位差Λ V为VlO时具有拐点PlO的显影特性L10,向在附着量为Τ20的情况下当显影电位差AV为VlO时具有拐点Ρ20的显影特性L20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显影偏压保持为规定的值,显影电位差Λ V形成为恒定(固定值)的V30。在附着量为TlO的显影特性LlO中,当显影电位差M为V30时,如点Pll所示,调色剂的附着量饱和。接下来,如图2所示的次序ST4、ST5,利用与显影辊16对置配置的带电器18控制形成补丁图像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带电器18使显影辊16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按顺序依次变化(使其增大),并且利用像形成单元10 (显影辊16等)使多个补丁图像形成于感光体21上。当调色剂的带电量发生变化而按顺序依次增大时,作为多个补丁图像分别具有的显影特性,从例如图7 (A)的显影特性L20所示的那样的显影特性逐渐向例如图7 (A)的显影特性L30所示的那样的显影特性接近。当调色剂的带电量发生变化而进一步增大时,作为此时的补丁图像,具有例如图7(A)的显影特性L40所示的那样的显影特性。为了形成具有显影特性L40的补丁图像而设定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大于为了形成具有显影特性L30的补丁图像而设定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作为具有显影特性L40的补丁图像,在基于显影电位差V30的电场的作用下,具有调色剂附着量T40、且显影于感光体21上。调色剂附着量T40是小于调色剂附着量T20的值。此处,将调色剂附着量T40设为作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S卩,对浓度检测单元25而言,通过检测出形成于感光体21 (或中间转印辊26、抑或记录纸张50)上的多个补丁图像的各自的图像浓度,检测出在将显影偏压设定为规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图7 (A)中的显影电位差V30)的状态下,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补丁图像具有图7(A)中的显影特性L30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值、到补丁图像具有图7 (A)中的显影特性L40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值的范围)。如上所述,此处所说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意味着:即使显影电位差AV发生变动,有助于静电潜像的显影化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化,这当然包括显影辊16上的显影液W中含有的全部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21上的情况,还包括下述情况:如图3中的范围RA所示,即使显影电位差AV因感光体21、各种辊的特性变化而发生变化,显影辊16上的显影液W中的规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调色剂在附着于感光体21上的状态下也几乎不变化。通过使调色剂的带电量按顺序依次变化(增大)而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补丁图像具有图7(A)中的显影特性L30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值、到补丁图像具有图7 (A)中的显影特性L40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值的范围),然后,作为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将通常的图像形成时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以上。S卩,若增大调色剂的带电量,则相对于显影电位差AV的显影效率的斜率变得平稳,显影特性L20按顺序依次向显影特性L30及显影特性L40变化。这是由于通过带有与显影偏压Vb极性相同的电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21的表面上的形成有静电潜像的部分而弥补(抵消)潜像电位。如上所述,为了使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图像的浓度稳定,期望使供给到显影辊16上的调色剂全部显影(进行完全显影),但是另一方面,若为了进行完全显影而增大显影电位差Λ V,则会成为产生粒状斑点从而产生图像噪声的原因。另外,在考虑使具有中间色调(半色调)等的浓度的静电潜像精度良好地显影的情况下,优选该显影特性的斜率趋向横向(优选变化率较小)。即,如图7 (B)所示,显影偏压Vb与图像部电位Vi的宽度H尽量大为宜。其理由在于,即使在显影电位差AV略微变动的情况下,若显影效率趋向横向(变化率较小),则由显影电位差AV的变动造成的影响较小。另外,为了防止调色剂附着于图像部以外的区域(所谓的模糊现象),对非图像部设定被称作模糊界限(margin) Ml (感光体的表面电位VO与图像部电位Vi之差)的、极性与调色剂所带的电相同的电位差。根据感光体21的特性,感光体21的表面电位VO以及显影偏压Vb的最大值被唯一决定,若调色剂的带电量过度增大,则会超过感光体21的极限能力而在感光体21的表面开始放电,从而无法进行100%的显影。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使得在附着量为T20的情况下当显影电位差NN为NlQ时具有拐点P20的显影特性L20、向在附着量为T20的情况下当显影电位差AV为V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设定的显影偏压的值)时具有拐点P30的显影特性L30变化,并且,进一步使显影特性向当显影电位差AV为V30时具有基本饱和的调色剂附着量T40的显影特性L40变化。由此,能够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色剂附着量)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此处,显影特性L40是当显影电位差Λ V为V30时具有基本饱和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范围的临界点。进而,将通常的图像形成时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以上。具有拐点Ρ30的显影特性L30形成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被作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的下限。优选地,作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的上限,将其设定为当显影电位差Λ V为V30时具有基本饱和的调色剂附着量Τ40的显影特性L40形成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如上所述,显影特性L40是当显影电位差AV为V30时具有基本饱和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范围的临界点。为了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能够举出如下方法:通过使向显影辊16流入的电流按顺序离散(或连续)地变化而形成补丁图像。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出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的信息被向图像形成单元10反馈。为了控制调色剂的带电量,可以直接测量调色剂层的电位,进而根据其结果来控制带电器18的输出。参照图8,当调色剂的带电量较低时(带电量< Cl),在设定后的显影偏压Vb下,显影效率在浓度Ql下饱和,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不发生变化。通过提高调色剂的带电量,使得显影特性的斜率相对于显影电位差AV变得平稳,在某点会出现浓度低于饱和浓度的补丁图像(换言之,能够检测出显影特性的拐点P)。在该点附近形成调色剂的设定带电量(例如相对于饱和时的浓度Q1,与Q2 = Ql X 95% Ql X 90%的范围对应的带电量C2 C3),从而不会产生前述那样的粒状斑点,能够获得用于得到稳定且质量优良的调色剂像的显影特性。(作用、效果)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经由上述的设定次序STf ST5而设定调色剂的带电量。能够抑制因施加了过量的电压而导致的粒状斑点的产生,并且能够在图像浓度稳定的显影条件下进行图像形成。当检测印刷中途的图像浓度时,若产生设定调色剂量与实际的调色剂量出现偏差的情况,则只要再次经由上述的设定次序STf ST5而设定调色剂的带电量即可。[变形例]当像图9所示的调色剂带电量的设定次序S2那样地进行具有中间色调(半色调)的浓度的图像调整时,只要控制曝光条件(曝光量)即可。在该情况下,首先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调色剂量以后(次序STl以后),通过调整调色剂的带电量而调整显影特性(次序 ST2 ST5)。然后,如次序ST6、ST7所示,通过调整曝光量而将中间色调的调色剂像调整成达到目标浓度。与上述的控制饱和调色剂量的情况相同,当检测印刷中途的图像浓度时,若中间色调的设定调色剂量与实际的调色剂量之间存在偏差,则只要在再次经由上述的设定次序STf ST5的基础上调整曝光量即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显影电位差AV因各种误差而发生变动,并且高于拐点,结果导致产生粒状斑点,考虑到该情况,只要对显影电位差采用适当的界限即可。具体而言,在通过前述的设定次序ST1、ST2而调整为最佳的显影特性以后,利用控制装置71等将显影电位差设定成低于显影特性的拐点。此时,作为最佳的显影特性,处于斜率在系统容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趋向横向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浓度斑点从而抑制粒状斑点的产生。虽然详细说明示出了本发明,但这不过是示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明确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解释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为了在被转印部件(50)上形成图像,利用在载体液中分散有调色剂的显影液(W)而在像担载体(21)上形成调色剂像, 所述湿式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像形成单元(10),该像形成单元(10)包括显影液担载体(16),显影液担载体(16)向与所述像担载体对置的显影位置(24)输送担载于表面的所述显影液,该像形成单元(10)对所述显影液担载体施加显影偏压,由此使担载于所述显影液担载体的所述显影液中的所述调色剂附着于所述像担载体,并且利用所述调色剂对所述像担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化从而使所述调色剂像形成于所述像担载体; 浓度检测单元(25),该浓度检测单元(25)对利用所述像形成单元而形成的作为补丁图像的所述调色剂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以及 带电量控制单元(18),该带电量控制单元(18)控制所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 在将施加于所述显影液担载体的所述显影偏压保持为规定的值的状态下,所述带电量控制单元(18)使所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按顺序依次变化,与此同时所述像形成单元形成多个所述补丁图像,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多个所述补丁图像的各自的所述图像浓度,由此检测在所述显影偏压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值的状态下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 对于进行在所述被转印部件(50)上形成所述图像的、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将其设定成处于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基本饱和的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的所述范围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所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调色剂量的调色剂量控制单元(12、14), 当将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处于所述范围以上时,在将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为虚拟值以使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饱和的状态下检测所述调色剂量的初始值, 所述调色剂量控制单元(12、14)自所述初始值起调整所述显影液担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量,以使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在所述显影偏压被设定为所述规定的值的状态下基本饱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了所述调色剂的带电量及所述调色剂量以后,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 )检测通过所述像形成单元(10)而形成的、具有中间色调浓度的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根据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所检测出的具有中间色调浓度的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来调整所述像担载体的曝光条件,由此将进行所述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中间色调的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图像浓度设定为期望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通过对所述补丁图像照射光并检测来自所述补丁图像的反射光,由此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通过对所述补丁图像照射光并检测透过所述补丁图像的透射光,由此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形成于所述像担载体(21)上的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形成于所述被转印部件(24)上的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担载体与所述被转印部件之间配置中间转印辊(26), 所述浓度检测单元(25)检测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辊上的所述补丁图像的所述图像浓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湿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浓度检测单元(25)、以及控制显影液担载体(16)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带电量控制单元(18),在将显影偏压保持为规定的值的状态下,带电量控制单元(18)使显影液担载体(16)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按顺序依次变化,从而像形成单元(10)形成补丁图像,浓度检测单元(25)通过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而检测出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范围,将通常的图像形成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设定成处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基本饱和时的调色剂的带电量的上述范围以上。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076733SQ20121040625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佐佐木国智, 松浦昌彦, 前山健志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