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光栅及其驱动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24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光栅及其驱动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光栅及其驱动方法和立体显示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三维(3D)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针对同一场景,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图象,观看者的两眼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即瞳距,约为65mm),使得两眼的视角存在细微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观察到的图像也会略有差异,这个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而左、右眼观察到的有差异的图像构成一对“立体图象对”,“立体图像对”在经过大脑视觉皮层的融合后,就形成了立体效果。目前的立体显示装置在观看时,需要观看者佩戴立体眼镜,由于立体眼镜的尺寸通常是固定的,这可能会使不同脸型的观看者在佩戴立体眼镜观看时,不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另外,对于本来就佩戴眼镜(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的观看者来说,为了获得立体观看效果,需要将两副眼镜重叠使用,使用不方便,降低了用户体验。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实现立体显示的裸眼3D技术运应而生。目前主流的裸眼3D技术包括基于视差的立体显示技术、全息立体显示和体积立体显示。其中,基于视差的立体显示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的三维显示技术,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光栅式和透镜阵列式。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液晶光栅是一种主动式光栅(active barrier),不仅能够实现三维立体显示,还能够实现2D/3D之间的切换,其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第一基板11A、第二基板11B、以及位于第一基板IlA与第二基板IlB之间的液晶层12,其中,第一基板IlA的内侧(即朝向液晶层12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电极13A及第一配向层14A,其外侧设有 偏光片15 ;第二基板IlB的内侧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极13B及第二配向层14B。在液晶光栅的条状电极通电时,与每个条状电极对应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其他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此时,光线进入液晶层后,在通过没有发生偏转的液晶时会逐步改变偏振方向,到达偏振片时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刚好和偏振片的吸收轴平行,则光线通过,形成该液晶光栅的透光区域;而光线通过发生偏转的液晶时不会改变偏振方向,到达偏振片时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和偏振片的吸收轴垂直,则光线不通过,形成该液晶光栅的非透光区域,从而将左、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实现了三维显示效果,参见图2所示,显示面板21包括具有矩阵结构的像素单元,显示面板21发出的光线经过液晶光栅22后,显示面板21显示的左眼图像L的光线被传播到观看者的左眼L中,类似的,右眼图像R的光线被传播到观看者的右眼R中,观看者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到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L和右眼图像R,从而在人脑中形成立体视觉。现有的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设计时,通过一根控制线31连接液晶光栅的所有条状电极32,参见图3A与图3B所示,为两种不同实现形式的条状电极与控制线的连接。工作状态下,驱动电路为每个条状电极提供相同的驱动电压。现有的液晶光栅在进行三维显示时,由于观看者的左、右眼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具有一定的夹角,该夹角的理想度数为90。,若该角度小于90°,容易导致串扰现象(即原本仅需要进入左眼的图像还进入了右眼,或原本仅需要进入右眼的图像还进入了左眼),并且,该夹角的角度越小,串扰现象越严重,参见图4所示,图中以右眼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观看者的右眼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的角度小于90°时,容易出现串扰现象,并且,角度越小,串扰现象越严重。综上所述,现有液晶光栅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容易导致串扰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驱动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液晶光栅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容易导致串扰现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所述液晶光栅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其中,每个所述条状电极结构通过不同的控制线与所述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所述液晶光栅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人眼追踪设备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光栅;其中,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所述人眼追踪设备用于确定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将确定的各当前位置信息传输给所述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包括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获取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根据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每个条状电极结构通过不同的控制线与其驱动电路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驱动电路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调整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大小,从而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能够有效降低串扰现象,并提闻观看者的视角。


图1为背景技术中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背景技术中三维显示原理示意图;图3A为背景技术中液晶光栅的条状电极与其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第一种连接示意图;图3B为背景技术中液晶光栅的条状电极与其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第二种连接示意图;图4为背景技术中的立体显示装置在三维显示模式下产生串扰现象的原理示意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条状电极结构与其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第一种连接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条状电极结构与其驱动电路的控制线的第二种连接示意图;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施加Vl电压后形成的透光区域与非透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施加V2电压后形成的透光区域与非透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在三维显示模式下降低串扰现象的原理示意图;图9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每个条状电极结构分别通过一根不同的控制线与该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连接,参见图5A所示,液晶光栅的每个垂直排列的条状条状电极结构51分别通过一根不同的控制线52与该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53连接;又如,参见图5B所示,液晶光栅的每个以特定角度排列的条状条状电极结构51分别通过一根不同的控制线52与该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53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该液晶光栅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以使左眼图像只进入左眼,右眼图象仅进入右眼,从而降低串扰,由于观看者的可视观看角度(即视角)是根据串扰的大小来定义的,通常,串扰越小,视角就越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增大了观看者的视角。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电极结构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结构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且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面状电极结构;第二种结构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面状电极结构,且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第三种结构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且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优选的,液晶光栅的第一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表面和/或第二基板的朝向液晶层的表面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可由人眼追踪设备实时确定,并传输给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液晶光栅在三维显示模式下,通过对其两个基板具有的电极施加电压,使其液晶分子在电极间形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控制射入到液晶光栅的光线的通过与不通过,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极上施加的电压值的大小来控制光线通过的强弱(即透光区域的大小);参见图6A所不,图中第一基板61A的朝向液晶层62的一侧具有第一电极63A,第二基板61B的朝向液晶层62的一侧具有第二电极63B,其中,第一电极63A为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第二电极63B为面状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液晶光栅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形状进行限定。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第二电极63B上施加的电压为零,即公共电压,第一电极63A上施加的电压为Vl (V1>0),得到的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如图中所示;若第一电极63A施加的电压为V2,其中,V2>V1,则得到的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如图6B中所示,可见,第一电极63A上施加的电压值越大,则由该第一电极63A形成的非透光区域的宽度越大,相应的,与该非透光区域相邻的透光区域的宽度越小,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液晶光栅的非透光区域内的电极的驱动电压的大小,以改变与该非透光区域相邻的透光区域的宽度。进一步,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并通过与该条状电极结构连接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加载至该条状电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光栅中的每个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若液晶光栅边缘为透光区域,则与该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数量为一个),也可能为两个;针对具有两个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透光区域来说,将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该透光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透光区域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优选的,针对每个具有两个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透光区域,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每个透光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的驱动电压,分别作为与每个透光区域同侧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例如,与每个透光区域左相邻的非透光区域,或与每个透光区域右相邻的非透光区域。进一步,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是根据从显示面板发出且透过液晶光栅进入人眼的光线与该显示面板所在平面(或液晶光栅所在平面)的夹角及该液晶光栅的液晶分子对驱动电压的感应程度来确定的;该对应关系的确定需要考虑液晶分子材料的性能参数、电极的宽度及相邻两个电极的间距、液晶光栅盒的厚度等因素的影响。优选的,为了避免频繁的调整,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驱动电路在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进而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并通过与该条状电极结构连接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加载至该条状电极结构;其中,设定的阈值范围为经验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位置信息为透过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且进入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所在平面的夹角的角度值;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的方向进行限定;可以选择透过各透光区域进入观看者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同一方向的夹角的角度值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选择透过各透光区域进入观看者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为锐角的角度值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信息。进一步,若位置信息为角度值,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值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中,角度值越小,对应的驱动电压就越大,从而使透光区域越小;角度值越大,对应的驱动电压就越小,从而使透光区域越大;当角度值为90°时,则不需要对该角度值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驱动电压进行调整。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可以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角度值,调整施加在每个条状电极结构上的驱动电压的大小,并通过与各条状电极结构连接的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分别加载至对应的条状电极结构上,使得不同的条状电极结构具有不同的驱动电压,从而有效降低了三维显示模式下的串扰现象,并提闻了观看者的视角。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液晶光栅以及人眼追踪设备;其中,液晶光栅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此处不再赘述;在三维显示模式下,人眼追踪设备用于确定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将确定的各当前位置信息传输给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相应的,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则液晶光栅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或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之间;若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0LED)显示面板,则液晶光栅位于该OLED显不面板的出光侧。下面以图7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71、液晶光栅72以及人眼追踪设备73 ;其中,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711及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721可由立体显示装置的处理电路74进行控制;液晶光棚7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棚;该立体显示装置进行三维显示时,人眼追踪设备73实时确定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72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将该各当前位置信息传输给立体显示装置的处理电路74,立体显示装置的处理电路74将各当前位置信息传输给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721并触发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721根据接收到的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人眼追踪设备的位置进行限定,只要能获取到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即可,优选的,该人眼追踪设备位于显示面板的中心线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中,人眼追踪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显示装置周边的CXD图像传感器,优选的,该CCD图像传感器位于该显示装置的中心线所在的区域;人眼追踪设备的工作原理为通过CXD图像传感器感测观看者的左、右眼所在位置,并分析得到左眼(或右眼)所在位置与该显示装置之间的垂直距离、左眼(或右眼)所在的位置与该显示装置边缘连线形成的夹角的角度信息以及左眼(或右眼)所在的位置与该显示装置的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的角度信息等位置信息。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具体用于针对接收到的每个当前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并通过与所述条状电极结构连接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加载至该条状电极结构。作为另一种实现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在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并通过与所述条状电极结构连接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加载至该条状电极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可以采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实现,并通过各控制线独立控制每个条状电极结构的驱动电压的大小。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位置信息为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的角度值。参见图8所示,该图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光栅应用于图4所示的立体显示装置中后,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示意图。以人眼追踪设备确定出观看者的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夹角的角度为例进行说明。图中虚线的部分为背景技术中的立体显示装置发出的且进入右眼的光线传输路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人眼追踪设备确定观看者的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Bl、3)夹角的角度值(a fa 3),假设设定的阈值范围为80° 110°,而人眼追踪设备确定a 1=60°,a 2=75°,a 3=100°,则根据阈值范围,需要调整a I和a 2分别对应的透光区域BI和B2的宽度,由于a 3未超出该阈值范围,因此不需要调整a 3对应的透光区域B3的宽度;根据角度值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a I对应的电压值vl以及a 2对应的电压值v2;并将确定的vl作为与透光区域BI相邻的非透光区域Al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以及将确定的v2作为与透光区域B2相邻的非透光区域A2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的电压值,从而调整了透光区域BI和B2的宽度。调整后,从立体显示装置发出的且进入右眼的光线传输路径如图中实线所示,从而有效降低了串扰现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参见图9所示,该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91、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获取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
步骤92、根据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步骤92中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进一步包括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并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光栅中的每个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数量可能为一个(若液晶光栅边缘为透光区域,则与该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数量为一个),也可能为两个;针对具有两个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透光区域来说,将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该透光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透光区域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优选的,针对每个具有两个相邻的非透光区域的透光区域,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每个透光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的驱动电压,分别作为与每个透光区域同侧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例如,与每个透光区域左相邻的非透光区域,或与每个透光区域右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作为另一种实现形式,步骤92中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进一步包括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在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并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优选的,位置信息为透过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且进入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所在平面的夹角的角度值;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的方向进行限定;可以选择透过各透光区域进入观看者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同一方向的夹角的角度值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信息,也可以选择透过各透光区域进入观看者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该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夹角为锐角的角度值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信息。上述方法处理流程可以用软件程序实现,该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当存储的软件程序被调用时,执行上述方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液晶光栅的每个条状电极结构通过不同的控制线与其驱动电路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驱动电路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调整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宽度,从而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能够有效降低串扰现象,并提闻观看者的视角。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状电极结构通过不同的控制线与所述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所述液晶光栅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所述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并通过与所述条状电极结构连接控制线将确定的驱动电压加载至该条状电极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所述驱动电路在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
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为透过所述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且进入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所述液晶光栅所在平面的夹角的角度值。
5.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人眼追踪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其中,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所述人眼追踪设备用于确定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将确定的各当前位置信息传输给所述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所述液晶光栅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或所述液晶光栅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立体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之间;若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面板,所述液晶光栅位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7.—种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方法包括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获取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根据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每个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进一步包括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并将确定的驱动电压作为与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相邻的一个非透光区域中的条状电极结构的当前驱动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进一步包括针对每个确定的当前位置信息,在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超出设定的阈值范围时,根据位置信息与驱动电压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
10.如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为透过所述液晶光栅的各透光区域且进入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的光线相对于所述液晶光栅所在平面的夹角的角度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驱动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液晶光栅在进行三维显示时,容易导致串扰现象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光栅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结构;其中,每个条状电极结构通过不同的控制线与液晶光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液晶光栅根据观看者的左眼或右眼相对于自身的各透光区域的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每个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透光区域的大小。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光栅在三维显示模式下,能有效降低串扰现象,提高观看者的视角。
文档编号G02B27/22GK103048835SQ2012105262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吴坤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