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亮膜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39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亮膜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亮膜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器中,IXD是本身不发光的装置。它是利用背光源来发光的。背光单元包括具有固定作用的模制框架;安装于最底层表面上用于将光反射到液晶显示板的反射器;设置在反射器上用于导光的导光板;设置于导光板和接纳空间侧壁之间或位于扩散板下方的用于发光的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之上用于使光均一化的扩散片;设置于扩散片之上用于汇聚光的棱镜片;用于保护扩散片和棱镜片的保护膜片;以及其他光学膜片等等。LCD背光源中使用的棱镜片微结构剖面是三角形的。通常情况下,延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一片该棱镜片,达到在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上聚光的作用。这种方法中使用了两片棱镜片,不但增加了背光的厚度以及使用的部品数量,而且由于其微结构剖面是三角形的设计,使得视角比较集中。还有一种增亮膜显微透镜(MiciOlens),它的视角效果好于上述棱镜片,但光的增益效果不如上述棱镜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增亮膜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提升对光的增益特性,且视角大于上述剖面为三角形的棱镜片。(二)技术方案—种增亮膜片,包括基底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的上方形成与所述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紧密相连。其中,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其中,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其中,所述弧形结构为凸透镜。其中,所述弧形结构为凹透镜。其中,所述基底由透明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制成。其中,所述光学单元的大小相同。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增亮膜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增亮膜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可提升对光的增益特性,并且减小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微透镜与基底接触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微透镜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微透镜中单个光学单元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单个光学单元结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亮膜片单个光学单元结构左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增亮膜片微透镜与基底接触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增亮膜片微透镜的强度模拟图;图9是本发明的增亮膜片微透镜的强度模拟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并参考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增亮膜片,包括基底I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2,所述微透镜2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上形成与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紧密相连。优选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正六边形并且每个光学单元结构的大小相同。如图4-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弧形结构为凸透镜。所述膜片41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 (聚碳酸酯)或PS (聚苯乙烯)制成,优选的为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其它树脂类材料制成。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增亮膜片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基底I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2,所述微透镜2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上形成与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之间没有缝隙。区别在于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正三角形并且每个光学单元结构的大小相同;所述弧形结构为凹透镜。所述膜片41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 (聚碳酸酯)或PS (聚苯乙烯)制成,优选的为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其它树脂类材料制成。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增亮膜片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基底I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2,所述微透镜2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上形成与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之间没有缝隙。区别在于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正方形并且每个光学单元结构的大小相同;所述弧形结构为凸透镜。所述膜片41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 (聚碳酸酯)或PS (聚苯乙烯)制成,优选的为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其它树脂类材料制成。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增亮膜片与实施例1-3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基底I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2,所述微透镜2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上形成与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之间没有缝隙。区别在于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五边形以及除五边形以外的其他非正多边形的形状,并且每个光学单元结构的大小不相同;所述弧形结构为凸透镜。所述膜片41由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 (聚碳酸酯)或PS (聚苯乙烯)制成,优选的为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其它树脂类材料制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本发明实施例1-4所述的增亮膜片。实施例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电子纸等显示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增亮膜片微透镜结构为圆形,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圆形微透镜,当光透过微透镜的间隔部分时,光没有被汇聚,从而降低了聚光效果,请参考图8和图9所示,图8为图7中的微透镜结构的强度模拟图,图9为本发明微透镜结构的强度模拟图,用相同的光源穿过图7中和本发明提供的两种不同的微透镜,在微透镜后建立接收器,查看接收到的光强大小。光强大的则说明微透镜的聚光效果强。模拟结果发现,发明提供的微透镜结构的聚光效果要优于现有技术的微透镜结构的聚光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微透镜结构可以很好的增强对光的聚集作用,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的上方形成与所述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紧密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为正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结构为凸透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结构为凹透镜。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由透明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由有机玻璃制成。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增亮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单元结构的大小相同。
8.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增亮膜片。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亮膜片,包括基底以及在基底上形成的微透镜,所述微透镜包括多个光学单元结构,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所述基底接触的底面为多边形,在所述底面的上方形成与所述底面形状相应的弧形结构;所述每一个光学单元结构与其周围相邻的光学单元结构紧密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增亮膜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可提升对光的增益特性,并且减小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文档编号G02B1/00GK103033858SQ20121053994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唐蓉, 李响, 邹斌, 王丹, 邵喜斌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