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1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将处理盒一同梱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以及处理盒的物流形式,因为将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与处理盒捆包到一个箱子中可以减少搬运用梱包材料并提高搬运效率,为此提出了在已将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状态下进行梱包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已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本体内的状态下进行梱包(以下简称为“一同梱包”),在梱包状态下使充电辊、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这是为了防止由于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的振动,使得感光鼓与显影辊、充电辊接触、摩擦,进而造成感光鼓损伤。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259448号公报申请人:此前提出过如下方案(日本特许第3431881号公报)将纸张输送用的一对辊子中的ー个支撑于处理盒,将另ー个支撑于装置本体。这种结构中,将处理盒一同梱包在装置本体内,若在辊子相互间压接的状态下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则可能出现辊子变形、或者支撑辊子的装置本体变形、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对正确的纸张输送带来妨碍的问题。此外,一般地,插入处理盒内的色粉因为吸潮而劣化,从而导致图像形成时的画质下降。因此,在捆包处理盒时,想办法以装入密封的袋子等使色粉干燥的状态进行保存。然而,在将装置本体与处理盒一同梱包的情况下,难以将处理盒装入密封的袋子中,难以以干燥的状态保存色粉。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在已将处理盒安装于装置本体的状态下进行梱包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能够防止纸张输送用辊子发生变形,并抑制处理盒内的色粉吸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在装置本体内插入有包含图像形成用色粉的处理盒的状态下捆包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纸盘,该供纸盘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下方,收纳纸张;第一输送路,该第一输送路从所述供纸盘向上方输送所述纸张,将所述纸张输送到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附近;第二输送路,该第二输送路与所述第一输送路连接,由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和设置在与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相对的位置的路径构成部件形成;以及纸张输送用的ー对辊子,该纸张输送用的一对辊子设置于所述处理盒和所述路径构成部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具有片状部件,该片状部件在所述装置本体内插入有所述处理盒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与所述路径构成部件之间,使所述ー对辊子分离;以及干燥剂,该干燥剂可自由装卸地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相互连结。[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中,所述装置本体具有用来将所述处理盒收纳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收纳空间;用来向所述收纳空间插拔所述处理盒的开ロ部;以及用来开闭所述开ロ部的盖体,所述片状部件以及所述干燥剂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并靠近所述处理盒。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中,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或者与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连结的部件的一部分从设有所述盖体的面向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露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中,当打开所述盖体时,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或者与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连结的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开ロ部向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露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中,所述片状部件与所述干燥剂通过具有挠性的带部件连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中,所述处理盒在安装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状态下,在所述开ロ部侧具有收纳所述色粉的色粉收纳室,所述辊子位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开ロ部侧端部的里侧,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的所述开ロ部侧的部分连接,且位于靠近所述处理盒的所述开ロ部侧的部分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中,所述装置本体相对于安装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处理盒,在与所述开ロ部相反的ー侧具有与所述处理盒隔着间隔的定影器,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开ロ部的所述里侧的端部连结,且位于所述处理盒与所述定影器之间。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当在装置本体内插有处理盒的状态下捆包图像形成装置时,为了使位于处理盒的下表面与路径构成部件之间的输送路的ー对辊子相互分离,在处理盒的下表面与路径构成部件之间配置片状部件。因此,即便在梱包状态下长时间地置于高温环境也能够抑制辊子变形,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能够正确地输送纸张。另外,因为在装置本体内配置有干燥剂80,所以能够抑制色粉在梱包状态下吸潮。此外,因为片状部件与干燥剂相连结,所以若取出片状部件和干燥剂中的一方则会连带取出另一方,因此,取出作业较为容易且能够防止忘记取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片状部件与干燥剂连同处理盒一起配置在处理盒所用的收纳空间,所以干燥剂能够在处理盒附近高效地发挥针对色粉的吸潮效果。此外,因为将它们设置在ー个收纳空间内,所以片状部件以及干燥剂的安装、取出作业较为容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使片状部件、干燥剂或者与它们连结的部件从装置本体向外露出。因此,能够提醒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向外取出片状部件和干燥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使片状部件、干燥剂或者与它们连结的部件在盖体打开时从开ロ部向装置本体外露出。因此,能够提醒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之前向外取出片状部件和干燥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通过使片状部件与干燥剂通过具有挠性的带部件连结,由此,即便片状部件与干燥剂的配置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使带部件弯曲可以容易地配置片状部件和干燥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因为在开ロ部的里侧配置片状部件且使ー对辊子分离,并在开ロ部附近配置干燥剂,所以从开ロ部侧容易看得见干燥剂,并易于取出干燥剂和片状部件。此外,因为干燥剂的位置靠近处理盒的色粉收纳室,所以能够高效地发挥针对色粉的吸潮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因为将干燥剂配置在通过使处理盒和定影器隔着间隔而形成的空间,所以,由于不需要格外设置干燥剂所用的空间,因而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此外,虽然干燥剂配置在里侧,但是能够通过取出片状部件而将干燥剂也一起取出。

图I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截面图。
·[0023]图2是处理盒装卸时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截面图。图3是处理盒的立体图。图4是色粉盒装卸时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的中央截面图。图6是对片状部件、干燥剂、带部件与处理盒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的从正面方向看到的截面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的中央截面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的中央截面图。附图符号说明I...图像形成装置;2...框体;3...供纸部;4...图像形成部;5...供纸盘;
6...排纸盘;8...前盖;8A...盖凹部;9...处理盒;10...手动插入开ロ ;15...曝光装置;16...定影器;20...第一输送路;21...导向部件;22...阻力棍子对;23...本体侧阻カ辊;25...第二输送路;26...路径构成部件;28...开放部;29...容许空间;31...感光鼓;34...处理侧阻カ棍;36...显影棍;40...鼓盒;45...框架前壁;48...纸张输送面;49...定位部;53...把持部;60...色粉盒;62...色粉收纳部前壁;63...把持部;70. · ·片状部件;75、76、77· · ·带部件;80、81、82· · ·干燥剂;90. · ·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參照恰当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装置I中,在框体2内主要具有用于供给纸张S的供纸部
3、在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收纳图像形成前的纸张S的供纸盘5、以及用于积载图像形成后的纸张S的排纸盘6。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概略结构的说明中,关于方向,按照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I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图I中的前盖8侧为“前”,相反侧为“后”,纸面的近身侧为“左”,纸面的里侧为“右”。此外,将图I中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0037]如图2所示,框体2设有可装卸后述的处理盒9的开ロ部7,并且可转动地设有可开闭开ロ部7的前盖8。前盖8设有前后贯通的可向图像形成部4供给纸张S的手动插入开ロ 10。此外,手动插入开ロ 10可以不设置于前盖8而设置于框体2的前表面。此外,在前盖8上,在前盖8的上壁与手动插入开ロ 10之间设有向框体2的内侧开放的凹状的盖凹部8A。盖凹部8A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左右方向延伸得较长。含有处理盒9的图像形成部4等主要内部部件主要如图7所示,由左右ー对本体框架11支撑。此外,有时将具有本体框架11、给纸部3、后述的曝光装置15以及定影器16等除处理盒9以外的各种装置的状态下的框体2称为下面的“装置本体”。在装置本体内, 在ー对本体框架11之间以及后述的曝光装置15与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处理盒9的收纳空间90。该收纳空间90与开ロ部7连接。接着,对纸张S的输送以及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供纸部3具有拾取辊12、分离辊13A、分离垫13B、以及输送辊子对14,该供纸部3将供给盘5所收纳的纸张S —张ー张地分离,输送给图像形成部4。供纸盘5配置于处理盒9的下方,纸张S从供纸盘5经过第一输送路20和第二输送路25、反转成侧面看大致上U字型而输送到处理盒9的下面。该大致上U字型中的弯曲部分的外侧设有导向部件21,第一输送部20至少一部分由该导向部件21的下表面21A构成。设置于导向部件21的导向部件上表面21B位干与手动插入开ロ 10的内侧端邻接的位置,将从手动插入开ロ 10插入的纸张S导向到图像形成部4。第二输送路25形成于由处理盒9的下表面构成的纸张输送面48、与和纸张输送面48相対的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且与第一输送路20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连接,该第二输送路25与感光鼓31和转印辊33的夹持部连续。在第二输送路25的中途设有阻力辊子对22。阻力辊子对22由设置于路径构成部件26的本体侧阻カ辊23以及设置于处理盒9的下表面的处理侧阻カ辊34构成。如图7所示,路径构成部件26形成为跨设于左右ー对本体框架11之间。如后所述,因为处理盒9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装卸,所以,在已将处理盒9安装到装置本体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二输送路25,阻カ辊23、34相互抵接。已将处理盒9安装到装置本体吋,处理侧阻カ辊34在其左右两端通过设置于本体框架11的弹簧24以规定压カ抵接于本体侧阻カ辊23。在导向部件21与纸张输送面48之间设置有向开ロ部7侧开放的开放部28。开放部28可以将从手动插入开ロ 10插入的纸张S提供给第二输送路25。此外,纸张输送面48呈向上凹陷的凹状,在纸张输送面48与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形成有容许空间29,该容许空间29用于使顶端通过阻カ辊子对22对齐的纸张S弯曲。图像形成部4具有处理盒9、曝光装置15、以及定影器16。曝光装置15配置于框体2的上部。曝光装置15朝向感光鼓31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用箭头表示的激光束)。处理盒9沿与后述的感光鼓3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从开ロ部7插入到曝光装置15与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通过本体框架11的未图示的定位部安装到规定位置。处理盒9中从后向前排列地设有感光鼓31、显影辊36、供给辊37、色粉收纳室39等,在感光鼓31的后上侧设有栅控式电晕型充电器32,在感光鼓31的下侧设有转印辊33。感光鼓31以及各辊子36、37、33分别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条形,并可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在图像形成时,色粉收纳室39内的色粉通过供给辊37供给到显影辊36,在供给辊37与显影辊36之间摩擦带正电。提供给显影辊36的色粉随着显影辊36的旋转被层厚限制部件限制厚度(层厚),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承载于显影辊36的表面(外周面)。另ー方面,感光鼓31的表面(外周面)随着感光鼓31的旋转通过充电器32同样带正电之后,通过曝光装置15发出的激光束(參照箭头)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由此,与应当形成于纸张S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31的表面。承载于显影辊36的表面的色粉被提供给形成于感光鼓31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由 此,感光鼓31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在感光鼓31的表面承载有由反转显影所形成的色粉图像。此外,当向图像形成部4输送的纸张S如虚线所示在感光鼓31与转印辊33之间通过时,承载于感光鼓31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定影器16相对于处理盒9隔着间隔配置在与开ロ部7相反的ー侧(即后方),具有加热辊17、以及与加热辊17相対的加压辊18。在处理盒9中,转印到纸张S的色粉图像在纸张S经过加热辊17与加压辊18之间时,通过被加热或加压热定影到纸张S上。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纸张S向排纸辊19输送,通过排纸辊19排出到设置于曝光装置15的上方的排纸盘6上。处理盒的结构如图3、图4所示,处理盒9具有鼓盒40以及色粉盒60,使所述感光鼓31以及各辊子36、37、33等分开支撑于两个盒40、60。如图3所示,鼓盒40具有呈大致箱形的框架43。框架43具有框架下壁47、在该框架下壁47的左右端部隔着间隔竖起的ー对框架侧壁44、当已将处理盒9安装到装置本体内时位于开ロ部7侧的框架前壁45、以及位干与该框架前壁45相反的ー侧的框架后壁46。ー对框架侧壁44、框架前壁45、以及框架后壁46在俯视看时连接成框状。ー对框架侧壁44在与框架后壁46邻接的盒后部42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31以及转印棍33。框架后壁46的上端向前方延伸从而覆盖感光鼓31的上方。位于框架后壁46的前方伸长端的前方的盒前部41构成使ー对框架侧壁44以及框架前壁45所围成的部分向上方开放的凹状的色粉盒收纳部52,可以收纳色粉盒60。如图4所示,色粉盒60具有包围色粉收纳室39的上壁、下壁、一对侧壁64以及前壁62,并形成为后侧开放的箱形。显影辊36以及供给辊37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ー对侧壁64,使显影辊36的一部分从后端的开放位置露出。色粉盒60在将显影辊36的向左右突出的轴插入到定位部49的状态下,通过施カ部件51被向感光鼓31按压,该定位部49为在框架侧壁44上被切割成向感光鼓31靠近的缺ロ。由此,在显影辊36的外周与感光鼓31的外周接近的状态下进行定位。色粉盒60在已嵌合于色粉盒收纳部52的状态下,通过使锁杆50与色粉盒侧壁64的突起65卡合来进行保持。若将锁杆50从突起65解除,则色粉盒60可以从色粉盒52拆除。在处理盒9已安装于装置本体内的收纳空间90的状态下,色粉盒60的色粉收纳室39位于感光鼓31、显影辊36的开ロ部7侧。此外,ー对阻カ辊22位于处理盒9的开ロ部7侧端部的里侧。此外,上述处理盒9侧的纸张输送面48形成在框架下壁47的背面。处理侧阻力辊34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于框架下壁47且呈一部分从框架下壁47的背面露出的状态。鼓盒40以及色粉盒60分别在前壁45、46上具有朝开ロ部7侧延伸的把持部53、63,把持部53、63在相对于装置本体装卸处理盒9时由用户进行把持。捆包时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处理盒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后进行捆包、运输,由此减少搬运用抱包材料并提闻搬运效率。如图5所示,捆包时的装置本体中插有处理盒9、片状部件70、以及干燥剂80。 片状部件70为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片,是ー种在捆包图像形成装置I时、以使阻力辊子对22相互分开或者減少阻力辊子对22相互抵接的压カ的状态进行保持的部件。例如,图7所示,在处理侧阻カ辊34为直径均匀的棒状、本体侧阻カ辊23在轴线上局部存在的情况下,在靠近处理侧阻カ辊34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与路径构成部件26或和该路径构成部件26连接的本体框架11的缺ロ部之间插有片状部件70。具体地说,在放置好片状部件70的基础上安装处理盒9。或者,还可以避开处理侧阻カ辊34与本体侧阻カ辊23抵接的部分,而在路径构成部件26与处理盒9的纸张输送面48之间配置片状部件70。优选地,片状部件70由配置于靠近处理侧阻カ辊34的左右两端的位置的ー对的部分、以及将该ー对的部分在开ロ部7侧连结的部分构成为俯视呈“コ”字型。由此,因为即使在梱包状态下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也能够通过本体框架11或者该本体框架11附近的路径构成部件26承受将处理侧阻カ辊34向本体侧阻カ辊23侧按压的压力,所以,抑制了阻カ辊23、34的接触部发生变形、路径构成部件26发生变形等问题。干燥剂80通过在具有通气性的袋体中装入许多粒状的硅胶而形成袋体形状。装入袋体内的硅胶可以在袋体内自由移动,干燥剂80可以变形。干燥剂80在图像形成装置I内,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导向部件21上表面与鼓盒40的把持部5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盖8的内表面与处理盒9的框架前壁45之间。此外,干燥剂80沿着框架前壁4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感光鼓31的轴向)长度较长,优选形成为处理盒9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干燥剂8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优选将干燥剂80夹持配置在处理盒9与前盖8之间,由此,即便输送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I发生摇晃,也会通过干燥剂80内的硅胶的移动吸收冲击,干燥剂80起到缓冲作用。由此,能够抑制处理盒9和装置本体发生损伤。片状部件70与干燥剂80通过挠性带部件75连结。如图5、图6所示,带部件75与片状部件70的前端(开ロ部7侧的端部)附近连接,经过容许空间29和开放部28与干燥剂80连结。带部件75被设置成在经过干燥剂80的前端之后经过盖凹部8A和处理盒9的上方,然后从前盖8与框体2之间露出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側。因为带部件75露出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外侧,所以,能够提醒用户应当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I前取出片状部件70以及干燥剂80。如上所述,内置有干燥剂80和片状部件70的图像形成装置I如公众所知,基本上被氯こ烯等挠性包装袋91包裹了全周,且其外侧通过瓦楞纸箱等包装箱92包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包装袋91优选为通气性较低的包装袋,由此,能够提高由干燥剂80产生的装置本体内的干燥效果。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根据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已将处理盒9安装到装置本体的状态下捆包的图像形成装置I构成为在安装于装置本体的处理盒9与前盖8之间设置干燥剂80。在将装置本体与处理盒9 一同捆包输送的情况下,出现过处理盒9内的色粉的吸潮的问题,但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因为能够在靠近色粉的位置设置干燥剂80,所以即便在将处理盒9与装置本体一同梱包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干燥色粉。此外,由处理盒9和前盖8夹持设置干燥剂80。由此,因为即使在运输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I发生摇晃,干燥剂80也会吸收由摇晃产生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处理盒9和图像形成装置I发生损伤。 此外,还构成为将捆包时使阻力辊子对22分离的片状部件70设置在本体侧阻カ辊23与处理侧阻カ辊34之间。因为使阻力辊子对22分离,所以能够抑制推压处理侧阻カ辊34的力集中于本体侧阻カ辊23以及对本体侧阻カ辊23进行支撑的路径构成部件26,使本体侧阻カ辊23和路径构成部件26发生变形。此外,在打开捆包吋,打开前盖8则使干燥剂80位于用户容易看得见的位置,能够将干燥剂80和片状部件70 —起取出,由此,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此外,因为片状部件70与干燥剂80连结,所以能够防止在使用时忘记去除其中的某ー个。此外,因为连结片状部件70与干燥剂80的带部件75从前盖8与框体2之间向图像形成装置外部露出,所以,能够提醒用户去除片状部件70和干燥剂80。第二实施方式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捆包形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处理盒9的盖凹部8A设置有干燥剂81。片状部件70、干燥剂81以及带部件7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片状部件70、干燥剂80以及带部件75—祥的结构。因为干燥剂81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所以,干燥剂81与带部件76的连结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然而,因为其他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对于相同部分的结构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图9表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将干燥剂82的设置位置设定在处理盒9的后方的纸张输送路上的实施方式。片状部件70、干燥剂82以及带部件7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片状部件70、干燥剂80以及带部件75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位于处理盒9与定影器16之间的、用来容许纸张弯曲的间隔配置干燥剂82。干燥剂82通过带部件77与片状部件70的相对于开ロ部7位于里侧的端部连结,所述带部件77在处理盒9的转印辊33的下侧经过并延伸。具体地说,在已将片状部件70、干燥剂82以及带部件77置于装置本体内的状态下,在此基础上安装处理盒9。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与第二输送路25中的纸张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地装卸处理盒9,然而,还构成为能够通过盖体开放第二输送路25的ー个侧方,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装卸处理盒9。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构成为导向部件21进行从手动插入开ロ 10到图像形成部4的纸张S的导向、以及从供纸盘5到图像形成部4的纸张S的导向,然而,还可以构成为分别设置从手动插入开ロ 10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和从供纸盘5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此外,前盖8还可以构成为不具有手动插入开ロ 10。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处理盒9的鼓盒40与色粉盒60分体的情况,然而,还可以使鼓盒40与色粉盒60形成为一体。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处理盒9为至少只收纳色粉的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具有感光鼓31的图像形成装置I中,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装卸该处理盒9。此外,作为干燥剂80,例示了在袋体内装入粒状硅胶的情況,然而,还可以将硅铝凝胶、氯化钙加工品、生石灰等装入袋体作为干燥剂80使用。此外,作为干燥剂80,还可以使用呈薄板状的片状干燥剂。此外,干燥剂只要与片状部件连结,就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任何场所。此夕卜,还可以构成为在片状部件的一部分形成具有通气性的袋状空间并在其中收纳硅胶等,省略带部件。此外,即使用带部件连结干燥剂和片状部件,也可以不使带部件露出到装置本 体外。
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在装置本体内插入有包含图像形成用色粉的处理盒的状态下捆包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的特征在干,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供纸盘,该供纸盘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下方,收纳纸张; 第一输送路,该第一输送路从所述供纸盘向上方输送所述纸张,将所述纸张输送到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附近; 第二输送路,该第二输送路与所述第一输送路连接,由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和设置在与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相对的位置的路径构成部件形成;以及 纸张输送用的ー对辊子,该纸张输送用的一对辊子设置于所述处理盒和所述路径构成部件,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具有 片状部件,该片状部件在所述装置本体内插入有所述处理盒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下表面与所述路径构成部件之间,使所述ー对辊子分离;以及干燥剂,该干燥剂可自由装卸地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 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相互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干, 所述装置本体具有 用来将所述处理盒收纳在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收纳空间; 用来向所述收纳空间插拔所述处理盒的开ロ部;以及 用来开闭所述开ロ部的盖体, 所述片状部件以及所述干燥剂配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并靠近所述处理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或者与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连结的部件的一部分从设有所述盖体的面向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干,当打开所述盖体吋,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或者与所述片状部件、所述干燥剂连结的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开ロ部向所述装置本体的外部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部件与所述干燥剂通过具有挠性的带部件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干, 所述处理盒在安装于所述收纳空间的状态下,在所述开ロ部侧具有收纳所述色粉的色粉收纳室, 所述辊子位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开ロ部侧端部的里侧, 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的所述开ロ部侧的部分连接,且位于靠近所述处理盒的所述开ロ部侧的部分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梱包形式,其特征在干, 所述装置本体相对于安装于所述收纳空间的处理盒,在与所述开ロ部相反的ー侧具有与所述处理盒隔着间隔的定影器, 所述干燥剂与所述片状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开ロ部的所述里侧的端部连结,且位于所述处理盒与所述定影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处理盒与装置本体一同捆包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捆包形式,当在装置本体内插有包含图像形成用色粉的处理盒(9)的状态下捆包图像形成装置时,为了使位于处理盒(9)的下表面与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的输送路(25)的一对辊子(22)相互分离,在处理盒(9)的下表面与路径构成部件(26)之间设置片状部件(70)。此外,还靠近处理盒(9)配置干燥剂(80)。干燥剂(80)与片状部件(70)通过带部件(75)相互连结,带部件(75)的一端从覆盖装置本体开口部的前盖(8)向外部露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纸张输送用辊子变形,并对设置于处理盒内的色粉进行除湿。
文档编号G03G21/18GK202453657SQ20122001056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加藤安夫, 渡边保则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