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用附件、附件侧固定架、相机机身及机身侧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32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机用附件、附件侧固定架、相机机身及机身侧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可拆装地结合相机用附件和相机机身的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及机身侧固定架、安装了这些固定架的相机用附件及相机机身。
背景技术
已知有构成为使用卡口结构的固定架系统而使可更换镜头等相机用附件和相机机身可拆装地结合的相机用附件、相机机身。在这种相机用附件、相机机身中,仅在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使相机用附件的固定架插入到相机机身的固定架时,可结合相机用附件和相机机身。在JP特开2005-70712号公报公开的相机系统中,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相机用附件的固定架的3个爪部和相机机身的固定架的3个爪部之间至少在I个 部位抵接,因此阻碍了相机用附件和相机机身的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在上述JP特开2005-70712号公报所述的相机机身及作为相机用附件的摄影镜头中,摄影镜头的固定架的爪部和相机机身的固定架的爪部之间的抵接部位仅为I处时,摄影镜头侧的未抵接的其他2个爪部可能会进入到相机机身侧的爪部之间。并且,在该状态下用户为了将摄影镜头结合到相机机身,而相对相机机身旋转摄影镜头时,可能会直接这样允许相对相机机身旋转摄影镜头。此时,在摄影镜头相对相机机身倾斜的状态下,用户拧摄影镜头时,会在相对相机机身倾斜的状态下误装摄影镜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方式,一种相机用附件,其能够相对于具有机身侧固定架和多个机身侧电接点的相机机身拆装,且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该附件侧固定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相机用附件具有由多个电接点构成的附件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附件侧固定架在相对于机身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均不会被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的3个相机机身侧爪部阻碍,而被允许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被阻碍插入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第I 第3爪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分别与设置在相机机身的弹性部件接触,由弹性部件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第I 第3爪部分别具有被施力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该被施力部受到来自弹性部件的施力,在作为第I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I被施力部、作为第2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2被施力部和作为第3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3被施力部中,设置在与附件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被施力部,相对于附件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式优选在第I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第I爪部在将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附件侧固定架与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结合时,与在使相机机身的姿势成为从使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的姿势大致旋转90度的纵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的相机机身侧爪部重叠。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式优选在第I或第2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第I 第3爪部被固定在相机用附件的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式优选在第I或第2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第I 第3爪部以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相机用附件的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式优选在第I或第2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第I 第3爪部,在通过以从附件的后方观察与机身侧固定架结合的附件侧固定架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56. 5度到115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2. 5度到214. 5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272度到343. 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式优选在第I或第2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在第I 第3爪部中,以各爪部的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为圆弧进行观察时的各爪部的角度是,第I爪部为71. 5度,第2爪部为58. 5度,第3爪部为42度。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式优选在第5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中,为使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附件侧固定架与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第I 第3爪部沿圆周方向旋转40. 5度时,附件侧固定架和机身侧固定架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式是一种附件侧固定架,设置在第I或第2方式的相机用附件上。本实用新型的第9方式是一种相机机身,能够拆装具有附件侧固定架和多个附件侧电接点的相机用附件,且具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该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具有沿着相机机身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并从该周缘上向圆径的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相机机身具备具有多个电接点的相机机身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附件侧电接点电连接;和弹性部件,其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对设置在相机用附件上的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弹性部件具有3个施力部,该3个施力部分别与3个附件侧爪部接触而施力,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相对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机身侧固定架在将附件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均不会阻碍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而允许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附件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阻碍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式优选在第9方式的相机机身中,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在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在开口的下半部分的区域基本左右对称地存在,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在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彼此基本左右对称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式优选在第10方式的相机机身中,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设置在相机机身侧电接点中、配置于圆弧的两端附近的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附近。本实用新型的第12方式优选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中,第I爪部在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第I 第3爪部具有第I侧端,其面向为使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附件侧固定架与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附件侧爪部沿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和第2侧端,面向和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第2及第3爪部中的任一个爪部和第I爪部,与附件侧爪部的2个爪部抵接、且抵接部位共计为2处时,第I爪部中的抵接部位包括第I侧端附近。本实用新型的第13方式优选在第12方式的相机机身中,开口设置在相机机身的正面,第I爪部的一部分,在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通过开口的正上方并向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第14方式优选在第13方式的相机机身中,第I 第3爪部设有限制部,在附件侧爪部对抗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向相机机身的正面侧移动时,该限制部与附件侧爪部抵接而限制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第15方式优选在第14方式的相机机身中,设置在第I爪部的限制部在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位于开口的中心的竖直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第16方式优选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中,第I 第3爪部向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分别不同,第I 第3爪部的相邻的爪部之间的间隔中,在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夹着开口的正下方设置的2个爪部之间的间隔最宽。本实用新型的第17方式优选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中,第I 第3爪部,在通过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以从正面观察开口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76度到130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7. 5度到226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304. 5度到15度(37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第18方式优选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中,以沿着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第I 第3爪部的大小时,第I爪部为54度,第2爪部为48. 5度,第3爪部为70. 5度。本实用新型的第19方式优选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中,以沿着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第I 第3爪部的相邻的爪部之间的间隔时,第I爪部和第2爪部的间隔为47. 5度,第2爪部和第3爪部的间隔为78. 5度,第3爪部和第I爪部的间隔为61度。本实用新型的第20方式优选在第17方式的相机机身中,为使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附件侧固定架与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附件侧爪部沿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40. 5度时,附件侧固定架和机身侧固定架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第21方式是一种机身侧固定架,设置在第9 11方式的相机机身上。本实用新型的第22方式是一种相机系统,具有相机机身和能够相对于相机机身拆装的相机用附件,相机机身具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其具有沿着相机机身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并从该周缘上向圆径的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和弹性部件,相机用附件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和附件侧电接点,在相机机身中,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具有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附件侧电接点电连接的多个电接点,弹性部件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对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弹性部件具有3个施力部,其与第I 第3附件侧爪部接触而分别施力,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相对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机身侧固定架在将附件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均不阻碍第I 第3附件侧爪部,而允许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第I 第3附件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阻碍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在通过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以从正面观察开口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76度到130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7. 5度到226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304. 5度到15度(37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在相机用附件中,附件侧电接点由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的多个电接点构成,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分别接触弹性部件,而由弹性部件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分别具有被施力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该被施力部受到来自弹性部件的施力,在作为第I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I被施力部、作为第2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2被施力部和作为第3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3被施力部 中,设置在与附件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被施力部,相对于附件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在通过以从相机用附件的后方观察与机身侧固定架结合的附件侧固定架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56. 5度到115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2. 5度到214. 5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272度到343. 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

图I是表示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机身、及可拆装地安装于相机机身的摄影镜头的示意立体图。图2A、2B是表示从相机机身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机身侧固定架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摄影镜头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附件侧固定架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4A、4B是说明限制部件的配置位置的图。图5是从相机机身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时的、机身侧固定架的机身侧爪部及机身侧槽部的位置的图。图6是从摄影镜头的后方观察附件侧固定架时的、附件侧固定架的附件侧爪部及附件侧槽部的位置的图。图7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从半径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使机身侧第I爪部沿圆周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图IOA IOF是表示摄影镜头安装、拆下时的附件侧第2爪部和机身侧第2爪部的扣合状态的变化的图。图11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0040]图15是表示机身侧爪部和附件侧爪部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图16是说明向摄影镜头施加和重力相同方向的过大外力时的机身侧固定架和附件侧固定架的关系的图。图17是说明相机机身的姿势是横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图18是说明相机机身的姿势是纵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图19是说明相机机身的姿势是纵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图20是从正面观察安装在相机机身上的机身侧固定架及其周边的图。图21是表示从图2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去除机身侧固定架的状态的图。图22是从后方观察安装在摄影镜头上的附件侧固定架及其周边的图。图23A、23B是表示变形例的图。图24是表示变形例的图。图25A 2 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 2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机用附件、附件侧固定架、相机机身及机身侧固定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适用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可换式的相机机身I、可拆装地安装于相机机身I的摄影镜头(或可更换镜头)2的示意立体图。相机机身I上设有释放按钮4、摄像元件5、控制相机机身I的各部分的控制电路6。3是用于将来自摄影镜头2的被摄体像引导到摄像元件5的摄影光路。9是用于将安装完成的摄影镜头2不旋转地固定到相机机身I的镜头拆装锁定销。在相机机身I的正面设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100,用于安装以摄影镜头2为代表的、例如变更焦距的改焦镜头(converter lens)等相机用附件。在摄影镜头2的后部设有附件侧固定架200,用于将摄影镜头2可拆装地安装到机身侧固定架100。此外,在图I中,省略了机身侧固定架100及附件侧固定架200的详细形状的记载,但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开口内侧的相机机身I上设有下述机身侧电接点,在摄影镜头2的后部设有下述附件侧电接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安装摄影镜头2的相机机身I的正面侧(被摄体侧)为前方,以设置摄像元件5的相机机身I的背面侧为后方。并且,相机机身I的上下左右方向如图I所示那样规定。在图I中,相机机身I的上下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如图I所示,将使相机机身I正立时的相机机身I的姿势称为正姿势,或称为横向位置。并且,将对位于横向位置的相机机身I从正面观察时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时的相机机身I的姿势,称为纵向位置。(机身侧固定架100)图2A是表示从相机机身I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2B是镜头拆装锁定销9附近的机身侧固定架100的截面图。机身侧固定架100呈如下的卡口结构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摄影光路)的周缘分离配置的3个爪部(机身侧爪部)从开口的圆周的外侧向内侧突起设置。3个机身侧爪部中,将位于最上侧的机身侧爪部称为机身侧第I爪部110,从机身侧第I爪部110朝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机身侧第2爪部120、机身侧第3爪部130。将相邻的2个机身侧爪部之间的空间、即如下所述拆装摄影镜头2时附件侧固定架200的爪部(附件侧爪部)通过的空间,称为机身侧槽部。将机身侧第3爪部130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之间的机身侧槽部称为机身侧第I槽部151,从机身侧第I槽部151朝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机身侧第2槽部152、机身侧第3槽部153。将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称为前面113,将与机身侧第2槽部152面对的图示逆时针方向侧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111,将与机身侧第I槽部151面对的图示顺时针方向侧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112。同样,将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称为前面123,将与机身侧第3槽部153面对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121,将与机身侧第2槽部152面对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122。将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称为前面133,将与机身侧第I槽部151面对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131,将与机身侧第3槽部153面对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132。此外,第I侧端111、121、131面向下述安装方向,第2侧端112、122、132面向和下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 此外,在图2A中虽未图示,但将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后面称为后面,并附加标记114。同样,将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后面及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后面分别称为后面,附加标记124及134。101是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是朝前形成的环状平面,与完成安装的摄影镜头2的下述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抵接,是作为规定摄影镜头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基准的面。102是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圆筒状的内周面,与下述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嵌合部202嵌合,是用于使摄影镜头2的光轴与相机机身I的光轴(摄影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面。161是使镜头拆装锁定销9出没的销孔。此外,如图2B所示,镜头拆装锁定销9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而向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突出。用户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时,镜头拆装锁定销9对抗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相比向后方退避。(附件侧固定架200)图3是表示从摄影镜头2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此外,图3所示的附件侧固定架200表示摄影镜头2相对相机机身I的安装完成的状态(安装完成状态),即可进行摄影的状态。因此,图3所示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朝向与相机机身I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在以下说明中,当没有特别声明时,附件侧固定架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朝向是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朝向。附件侧固定架200呈沿着圆周方向分离配置的3个爪部(附件侧爪部)从圆周内侧向外侧突起设置的卡口结构。3个附件侧爪部中,将位于最上侧的附件侧爪部称为附件侧第I爪部210,从附件侧第I爪部210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附件侧第2爪部220、附件侧第3爪部230。将相邻的2个附件侧爪部之间的空间、即如下所述插拔摄影镜头2时机身侧爪部通过的空间称为附件侧槽部。将附件侧第I爪部210和附件侧第2爪部220之间的附件侧槽部称为附件侧第I槽部251,从附件侧第I槽部251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附件侧第2槽部252、附件侧第3槽部253。将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称为后面213,将与附件侧第I槽部251面对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211,将与附件侧第3槽部253面对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212。同样,将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称为后面223,将与附件侧第2槽部252面对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221,将与附件侧第I槽部251面对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222。将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称为后面233,将与附件侧第3槽部253面对的侧端称为第I侧端231,将与附件侧第2槽部252面对的侧端称为第2侧端232。此外,第I侧端211、221、231面向下述安装方向,第2侧端212、222、232面向与下述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此外,图3中虽未图示,但将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称为前面,附加标记214。同样,将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面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前面分别称为前面,附加标记224 及 234。201是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是朝向后方形成的环状平面,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与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202是嵌合部,是用于与机身侧 固定架100的内周面102嵌合并使摄影镜头2的光轴与相机机身I的光轴(摄影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圆筒形状的部位。261是销孔,为使完成安装的摄影镜头2不旋转地固定到相机机身I (机身侧固定架100),而被插入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销孔161出没的镜头拆装锁定销9。如图3及图4A、4B所示,在第2侧端222附近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方设有限制部件262,其用于在拆装摄影镜头2时限制摄影镜头2 (附件侧固定架200)相对相机机身1(机身侧固定架100)的旋转范围。稍后详述限制部件262对旋转范围的限制。限制部件262例如是从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半径方向外侧拧入的带头的销。此外,图4A是从后方观察第2侧端222附近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图,图4B是从左侧观察第2侧端222附近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图。(关于机身侧爪部及机身侧槽部的位置)图5是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机身侧固定架100的机身侧爪部及机身侧槽部的位置的图。对机身侧爪部的配置位置,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如下所示。机身侧第I爪部110处于76度到130度的范围。机身侧第2爪部120处于177. 5度到226度的范围。机身侧第3爪部130处于304. 5度到15度(375度)的范围。对各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大小通过沿着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时,机身侧第I爪部110为54度,机身侧第2爪部120为48. 5度,机身侧第3爪部130为70. 5度。同样,对各机身侧槽部151 153的大小通过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时,机身侧第I槽部151为61度,机身侧第2槽部152为47. 5度,机身侧第3槽部153为78. 5度。即,在相机机身侧固定架100中,最小的槽是机身侧第2槽部152(47. 5度)。在图5中,7是表示设置在相机机身I上的标识的位置的标志。该标识是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的记号,对该位置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是90度。(关于附件侧爪部及附件侧槽部的位置)图6是从摄影镜头2的后方观察附件侧固定架200时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附件侧爪部及附件侧槽部的位置的图。通过以对摄影镜头2的上述安装完成状态下的附件侧固定架200从摄影镜头2的后方观察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附件侧爪部的配置位置时如下所示。附件侧第I爪部210处于56. 5度到115度的范围。附件侧第2爪部220处于172. 5度到214. 5度的范围。附件侧第3爪部230处于272度到343. 5度的范围。对各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通过沿着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为58. 5度,附件侧第2爪部220为42度,附件侧第3爪部230为71. 5度。换言之,在这些附件侧第I 第3爪部中,将各爪部的在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作为圆弧来观察时的、各爪部的角度(表示存在范围的角度)是,附件侧第I爪部210为58. 5度,附件侧第2爪部220为42度,附件侧第爪部230为71. 5度。即,在附件侧爪部中,最小的爪部是附件侧第2爪部220(42度)。同样,对各附件侧槽部251 253的大小以沿着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时,附件侧第I槽部251为57. 5度,附件侧第2槽部252为57. 5度,附件侧 第3槽部253为73度。在图6中,8是表示设置在摄影镜头2上的标识的位置的标志。该标识是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的记号,对其位置通过以从摄影镜头2的后方观察摄影镜头2的上述安装完成状态下的附件侧固定架200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130. 5度。该角度相当于对90度加上下述安装角度40. 5度的角度。如上所述,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2侧端222附近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方。即,限制部件262设置于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最短(沿着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最小)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附近。(摄影镜头2向相机机身I的安装)上述构成的摄影镜头2向相机机身I的安装如下进行。此外,对于使相机机身I的摄影光路3的中心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摄影镜头2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的、摄影镜头2相对于相机机身I的旋转位置,以下简称为插拔相位。使相机机身I的摄影光路3的中心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摄影镜头2的光轴一致,使设置在摄影镜头2的标识的旋转位置、及设置在相机机身I的标识的旋转位置对应时,如图7所不,机身侧爪部110 130不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干扰,而能够将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直到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为止。将此时的插拔相位称为标准的插拔相位。此外,图7是表示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有无干扰(重叠状态)的图,以扇形图形示意附件侧爪部。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下将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从机身侧第I槽部151之前向后通过,附件侧第2爪部220从机身侧第2槽部152之前向后通过,附件侧第3爪部230从机身侧第3槽部153之前向后通过。同样,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下将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开口 100时,机身侧第I爪部110从附件侧第I槽部251 (图7中未加附图标记)之后向前通过,机身侧第2爪部120从附件侧第2槽部252(图7中未加附图标记)之后向前通过,机身侧第3爪部130从附件侧第3槽部253(图7中未加附图标记)之后向前通过。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下将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后,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使摄影镜头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进入到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后侧,附件侧第2爪部220进入到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后侧,附件侧第3爪部230进入到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后侧。因此,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使摄影镜头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8所示,从标准的插拔相位旋转40. 5度时,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销孔161突出的镜头拆装锁定销9插入到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销孔61,而限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此外,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并使镜头拆装锁定销9向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的后方退避的同时,使摄影镜头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抵接,而限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因此,从标准的插拔相位使摄影镜头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40. 5度时,附件侧固定架200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结合(附件侧爪部和机身侧爪部的结合完成),摄影镜头2的安装完成。将从标准的插拔相位到摄影镜头2安装完成的相位为止的摄影镜头2的旋转角度(40. 5度)称为安装角度。并且,将上述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方向称为安装方向。摄影镜头2的安装完成后,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销孔261的位置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销孔161的位置重合。并且,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销孔161出没的镜头拆装锁定销 9插入到销孔261。(将安装的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时)将安装的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时,如下所示。首先,推压设置在相机机身I上的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将镜头拆装锁定销9从销孔261拔出。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使摄影镜头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标准的插拔相位时,附件侧爪部和机身侧爪部的结合被解除。摄影镜头2旋转到标准的插拔相位时,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抵接,限制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返回到图7所示的状态。在标准的插拔位置上,如上所述,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不干扰,因此可将摄影镜头2向相机机身I的前方拆下。此外,将上述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方向也称为拆下方向。如上所述,限制部件262在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抵接,限制摄影镜头2向安装方向的旋转。并且,限制部件262将安装的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时,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抵接,限制向拆下方向的旋转。(关于附件侧爪部和机身侧爪部的结合状态)图9是表示从半径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使机身侧第I爪部110沿圆周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附近设置锥面117,其在安装摄影镜头2时,为了可使附件侧第I爪部210顺利转入到机身侧第I爪部110后侧,而将后面114侧形成在锥形体上。在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附近,紧随锥面117,设置作为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的抵接部115。在后面114附近,与抵接部115相邻设置弹簧116。弹簧116是如下弹性部件与进入到机身侧第I爪部110后侧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在图9中未图示)抵接并将其向后推压,从而使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该弹簧116例如为板簧。抵接部115是如下部位例如对安装完成的摄影镜头2施加外力,对抗弹簧116的施力,摄影镜头2相对相机机身I倾斜时,与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抵接,限制附件侧第I爪部210向前方移动。此外,通过弹簧116的施力使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紧贴)时,抵接部115与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略微分离。[0089]机身侧第2爪部120及机身侧第3爪部130也是同样的结构。即,在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附近,设置将后面124侧形成在锥形体上的锥面127。在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附近,紧接锥面127,设置作为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的抵接部125。在后面附近124,与抵接部125相邻设置弹簧126。在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第2侧端132附近,设置将后面134侧形成在锥形体上的锥面137。在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第2侧端132附近,紧接锥面137,设置作为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的抵接部135。在后面附近134,与抵接部135相邻设置弹簧136。此外,在图8中,附图标记116a所示的标志表示,弹簧116推压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的位置位于沿着圆周方向的什么相位。同样,附图标记126a所示的标志表示,弹簧126推压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面224的位置位于沿着圆周方向的什么相位,附图标记136a所示的标志表示,弹簧136推压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前面234的位置位于沿着圆周方向的什么相位。稍后论述各附图标记116a、126a、136a所示的相位。抵接部115例如如图7、8所示,设置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大致正上方。抵接部125设置在以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和抵接部115之间的分离距离相同的距离而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分离的位置上。抵接部135设置在以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和抵接部115之间的分离距离相同的距离而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第2侧端132分离的位置上。图IOA IOF是以时间序列表示将摄影镜头2相对于相机机身I安装和拆下时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和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扣合状态的变化的图,是表示从半径方向外侧观察到的使机身侧第2爪部120沿圆周展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图IOA是表示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通过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情况的图。图IOB是表示附件侧第2爪部220通过机身侧第2槽部152、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的状态下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和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情况的图。之后,使摄影镜头2向安装方向旋转时,如图IOC所示,附件侧第2爪部220进入到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后侧,如图IOD所示,附件侧第2爪部220向弹簧126的后方移动,通过弹簧126对附件侧第2爪部220向后方施力。摄影镜头2从标准的插拔位置向安装方向旋转了安装角度时,如图IOE所示,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抵接,因此限制摄影镜头2向安装方向的旋转。为了将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从图IOE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拆下方向旋转时,在旋转了安装角度的时刻,如图IOF所示,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抵接,因此限制了摄影镜头2向拆下方向的旋转。(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摄影镜头2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机身侧固定架100及附件侧固定架200中,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摄影镜头2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至少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至少2个爪部在共2个部位以上抵接,从而禁止(阻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从图7可以明显想到,要在从标准的插拔相位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的状态下安装摄影镜头2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此时,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3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3个爪部抵接,而禁止了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例如在图8中,假设附件侧爪部210 230位于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前方的情况是其一例。要在从上述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安装摄影镜头2时,如图11所示,附件侧第2爪部220向机身侧第3槽部153的前方移动,因此附件侧第2爪部220不与机身侧爪部110 130抵接。但是,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此时,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2个爪部抵接,禁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在图11中加了阴影的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I爪 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即,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为3处。反之,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增加。因此,图11所示的状态表示,在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且抵接部位仅为这二处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最小的情况。对图11所示的插拔位置下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的抵接部分,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角度范围表示时,为11度。此外如下所示,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2个爪部在共2处抵接而禁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状态,也存在其他情况。但是,在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2个爪部在共2处抵接而禁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状态下,2处抵接部位中,关于抵接面积较少的抵接部位,其抵接面积变得最少的情况包括以下二种状态图11所示的状态;下述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未图示)。在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下,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不再抵接,而代之以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此外,另一处抵接部位是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的部位。对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的抵接部分,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的角度范围表示时,和图11所示的状态一样,为11度。S卩,这种情况下,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在该状态下,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且抵接部位为2处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变得最小。g卩,图11所示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在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2个爪部在共2个部位抵接而禁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状态下,面积最小。同样,从图11所示的 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下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和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通过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2个爪部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2个爪部在共2个部位下抵接而禁止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状态下,面积最小。将图11所示的插拔相位、及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下的插拔相位,称为特定的插拔相位。如上所述,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附件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及附件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即,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3处。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在如上所述从图11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时刻,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不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因此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变为图12所示的状态。从图12可明确想到,从图12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时,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即,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3处。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也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即,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4处。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不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接着,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不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S卩,如图13所示,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从图13的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减少。因此,图13所示的状态表示,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且抵接部位为2处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最大的情况。图14表示从图1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表示以下情况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且抵接部位为2处时,抵接的部分的面积最小的情况。从图14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后面213与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抵接。此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3处。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前面123抵接。此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4处。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和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前面133不再抵接。此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3处。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15所示,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后面233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不再抵接。此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从图15所示的状态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时,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后面223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前面113抵接。此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3处。并且,进一步使摄影镜头2向图示逆时针方 向旋转时,返回到图7所示的标准的插拔相位,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不再抵接(干扰)。(关于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上的理由)在本实施方式中,之所以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上,是因为预见到下述作用。(I)附件侧第2爪部220在附件侧的3个爪部(附图标记210,220,230)中,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最短。这即是说,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圆弧长度在上述3个爪部中最短。因此,以标准的插拔相位安装镜头时,只要以该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圆弧长度对可更换镜头2进行旋转操作,就将可更换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将可更换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操作时也同样,只要以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圆弧长度对可更换镜头2(安装操作时是相反方向)旋转操作时,就能将可更换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即,通过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上设置限制部件,可减少安装时及拆下时使用者对附件的旋转操作量。因此,在附件(可更换镜头2)的安装/拆下时,可降低对使用者要求的旋转操作的负担。并且,也可缩短附件(可更换镜头2)的安装/拆下所需的时间。(2)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附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拆下附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不分别独立设置,通过一个限制部件262兼用,因此可实现配件个数的减少及卡口结构的简化。(3)通过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2爪部220上,具有以下优点作为附件(可更换镜头2)安装时/拆下时的用于限制附件(可更换镜头2)的旋转操作的另一构成,即与限制部件262物理性接触并限制其之上的旋转的一侧(接受侧)的机身侧爪部的端部,可使用处于使用过程中较难以损伤的位置的“端部(机身爪部的端部)”。以下对此进行说明。设置了限制部件262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在摄影镜头2安装时(标准的插拔相位时),通过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最小的机身侧第2槽部152。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是47. 5度。因此,具有比该角度范围(47. 5度)大的角度范围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 (角度范围58. 5度)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 (角度范围71. 5度)无法通过。因此,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附件侧第I爪部210、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进入到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规定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角度范围的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及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难以损伤。假如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及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易于损伤时,产生以下问题。如上所述,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在将安装的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时与限制部件262抵接,防止摄影镜头2超过必要地向拆下方向旋转。因此,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损伤等时,摄影镜头2会超过必要地向拆下方向旋转。此时,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第2侧端212进入到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后侧,或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第2侧端232进入到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后侧,无法将摄影镜头2从相机机身I拆下。如上所述,在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 I时,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与限制部件262抵接,防止摄影镜头2超过必要地向安装方向旋转。假如在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直到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抵接为止使摄影镜头2向安装方向旋转时,镜头拆装锁定销9的位置、与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销孔261的位置略微偏离。但是,因镜头拆装锁定销9的前端带圆,所以如果销孔261的位置偏离是微量的,则用户只要释放镜头拆装按钮,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使镜头拆装锁定销9进入到销孔261时,会使超过必要地向安装方向旋转的附件侧固定架200恢复到正确的相位。但是,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损伤等时,在推压未图示的镜头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镜头拆装锁定销9的位置和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销孔261的位置大幅偏离。这种情况下,用户即使释放镜头拆装按钮,镜头拆装锁定销9也不会进入到销孔261,因此超过必要地向安装方向旋转的附件侧固定架200无法恢复到正确的相位。这样一来,下述机身侧电接点和附件侧电接点的接触位置偏离,因此产生无法摄影等问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及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难以损伤,所以难以产生上述问题,可提供一种可靠性强的相机系统。(关于附件侧第3爪部230)如上所述,附件侧第3爪部230中,在第I侧端231的附近,前面234被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弹簧136推压,在作用了过大的外力时,前面234与抵接部135抵接。S卩,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使摄影镜头2固定到相机机身I的力,在附件侧第3爪部230中主要作用于第I侧端231附近。(关于机身侧第I爪部110)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时,其中的I处处于机身侧第I爪部Iio时,如图11、13、14所示,机身侧第I爪部110中的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一定不是第2侧端112侧(即第2侧端112附近的前面113),而处于第I侧端111侧(即第I侧端111附近的前面113)。即,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2处时,其中的I处处于机身侧第I爪部110时,使机身侧第I爪部110中第I侧端111附近具有阻止误插入的功能。[0129]并且,在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附近,与抵接部115相邻设置弹簧116。S卩,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2侧端112附近具有以下功能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使摄影镜头2固定到相机机身I。从而构成为,在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沿着延伸方向的第I侧端111附近和第2侧端112附近,分担其功能。(关于机身侧电接点及附件侧电接点)图20是从正面观察安装到相机机身I的机身侧固定架100及其周边的图,表示除了相机机身I的外装配件的状态。图21是从图2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去除了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状态的图。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开口内侧的相机机身I中,设有相机机身侧电接点 (机身侧电接点)80。机身侧电接点80与摄影镜头2的下述附件侧电接点之间,具有用于进行电力交换、控制信号交换的多个端子81。各端子81与机身侧爪部110 130大致同心圆状地配置,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前方施力,可在前后方向移动。各端子81相对于与横向位置上的相机机身I的摄影开口 3的中心(即被摄体光的光轴)交叉并在竖直方向延伸的轴(图21中的Z轴)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图21中进行了图示,如上所述,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后面114附近设置弹簧116,在后面124附近设置弹簧126,在后面134附近设置弹簧136。在图21中,附加附图标记116b描绘虚线的圆形标记,它是弹簧116对设置在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的被施力部(后述)进行施力(推压)的位置,即在图8中附加了附图标记116a的位置(弹簧推压位置)。同样,图21的附图标记126b是弹簧126对设置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面224的被施力部(后述)进行施力(推压)的位置,即在图8中附加了附图标记126a的位置。并且,图21的附图标记136b是弹簧136对设置在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前面234的被施力部(后述)进行施力(推压)的位置,即在图8中附加了附图标记136a的位置。弹簧推压位置116b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105. 5度。弹簧推压位置126b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153度。弹簧推压位置136b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26度。此外,弹簧推压位置126b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6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63度。弹簧推压位置136b通过以从相机机身I的正面观察机身侧固定架100时的6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为64度。即,弹簧推压位置126b、136b相对图21中的Z轴彼此大致左右对称地设置。图22是从后方观察安装在摄影镜头2上的附件侧固定架200及其周边的图。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开口的内侧设有附件侧电接点90。附件侧电接点90具有在摄影镜头2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与机身侧电接点80的端子81之间用于进行电力交换、控制信号交换的多个端子91。各端子91以分别与机身侧电接点80的各端子81对应的方式与附件侧爪部210 230大致同心圆状地配置。各端子91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相对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图22中的Z轴)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图22中,附加附图标记220a并描绘了虚线的圆形标记,这是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弹簧126对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前面224施力(推压)的位置,即在图8中和附加了附图标记126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由弹簧126施力的镜头侧固定架的部位,设置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被施力部220a)。同样,230a是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弹簧136推压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前面234的位置,即在图8中和附加了附图标记136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由弹簧136施力的镜头侧固定架的部位,设置在附件侧第3爪部的被施力部230a)。此外在图22中,附加附图标记210a并描绘了虚线的圆形标记,这是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弹簧116对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施力(推压)的位置,即在图8中和附加了附图标记116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由弹簧116施力的镜头侧固定架的部位,设置在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被施力部210a)。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时,附件侧电接点90的各端子91与机身侧电接点80的各端子81抵接,将其向后方推压,从而与各端子81电连接。此时,各端子81相对于图21中的Z轴左右对称地设置,弹簧推压位置126b、136b (即被施力部220a、230a)相对于图2U22中的Z轴彼此大致左右对称地设置,因此弹簧126、136的施力相对于图21中的Z轴大致左右对称地作用于附件侧电接点90的各端子91。因此,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接触 力不易变得不均,所以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电连接状态稳定。此外也可如下构成使设置在附件侧第I爪部210上的被施力部210a、设置在附件侧第2爪部220上的被施力部220a、及设置在附件侧第3爪部上的被施力部230a中的强度(耐久性),大于该爪部210、220、230中的其他区域的强度(耐久性)。这种情况下,对于相对图21的Z轴基本左右对称地配置的2个被施力部220a、230a,优选以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构成提高耐久性。例如可如下构成加厚被施力部210a、220a、230a中的爪部的厚度(光轴方向上的
厚度),提高强度。或者可如下构成对被施力部210a、220a、230a用强度大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加强(例如粘贴金属片)。此时,可在各爪部210、220、230的前面侧214、224、234中,加强相当于被施力部210a、220a、230a的区域,或者也可在各爪部210、220、230的背面侧进行加强。或者,镜头侧固定架由塑料材料形成时(3个爪部均由塑料形成时),可使形成被施力部210a、220a、230的塑料材料由强度比用于镜头固定架及爪部形成的塑料材料大的塑料材料形成。或者和上述一样,对被施力部210a、220a、230a用强度大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加强地构成。此时,和上述一样,在各爪部210、220、230的前面侧214、224、234或背面侧,加强相当于被施力部210a、220a、230a的区域即可。因此,通过加强被施力部210a、220a、230a,可形成使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接触力更加不易变得不均的构成,其结果是,可使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电连接状态进一步稳定。此外,对上述被施力部的加强也可仅对3个爪部210、220、230中的至少2个爪部(相对图21的Z轴基本左右对称地配置的爪部)220、230的被施力部实施。在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机身I和摄影镜头2中,可起到如下作用效果。(I)将各端子81相对图21中的Z轴左右对称地设置,将弹簧推压位置126b、136b相对图21中的Z轴彼此基本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弹簧推压位置126b、136b对附件侧爪部向后方施力。并且,以分别与机身侧电接点80的各端子81对应的方式设置附件侧电接点90的端子91。这样一来,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接触力不易变得不均,因此各端子81和各端子91的电连接状态稳定。(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圆弧长度最短)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上,设置限制部件262。根据该构成,可减少附件安装时及拆下时的、使用者对附件的旋转操作量。因此,在附件安装/拆下时,可降低对使用者要求的旋转操作的负担。并且,可缩短附件安装/拆下所需的时间。(3)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一个限制部件262兼用作安装附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及拆下附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因此可实现配件个数的减少及固定架构成的简化。(4)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形成如下系统通过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2爪部220上,作为附件安装时/拆下时的、用于限制附件的旋转操作的其他构成、即与限制部件262物理性接触而限制其之上的旋转侧(接受侧)的机身侧爪部的端部,使用处于较不易损伤 的位置的“端部(机身爪部的端部)”。这样一来,可使实现旋转限制的结构成为较有耐久性的结构,结果可提高卡口结构的固定架的耐久性。换言之,使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小于其他机身侧槽部151、153,从而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附件侧第I爪部210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不会进入到机身侧第2槽部152,如上所述可提高卡口结构的固定架的耐久性。(5)使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3个爪部为相同大小而等间隔地配置,并使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3个爪部为相同大小而等间隔地配置时,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摄影镜头2也可安装到相机机身I。因此,改变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3个爪部的大小并且变更配置间隔,改变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3个爪部的大小并且变更配置间隔。并且,要以标准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摄影镜头2时,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至少2个爪部及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至少2个爪部在共2处以上抵接,从而禁止(阻碍)附件侧固定架200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100。例如,相机用附件的固定架的爪部和相机机身的固定架的爪部之间的抵接部位只有I处时,附件侧的未抵接的其他2个爪部可能进入到相机机身侧的爪部之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机身侧爪部110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抵接部位共计2处以上,因此可切实防止相机用附件的误装。(6)限制部件262与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及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抵接,而限制摄影镜头2的安装方向及拆下方向的旋转范围。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单一形状的一个部件限制摄影镜头2向旋转方向及拆下方向的旋转范围,因此可抑制机身侧固定架100及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制造成本。(7)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最短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侧端附近,设置限制部件262。附件侧第2爪部220在标准的插拔相位下通过机身侧第2槽部152,机身侧第2槽部152的沿着相机机身I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为47. 5度。并且,安装角度是40. 5度。可以说,在机身侧第2槽部152延伸的角度范围(47.5)内,限制部件262在机身侧第2爪部120的第2侧端122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第I侧端111之间可移动的范围相当于安装角度。因此,通过在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最短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侧端附近设置限制部件262,规定由机身侧固定架100及附件侧固定架200构成的固定架系统的安装角度。并且,安装角度如下规定,所以对应该安装角度来确定机身侧第2槽部152及附件侧第2爪部220的大小。通过这一构成,可实现合理的结构,排除无用的部分,有助于轻量化。此外,安装角度越小,安装越容易,可降低相机机身I侧及摄影镜头2侧的端子81、91之间的摩擦量,减少因摄影镜头2的更换而产生的端子81、91的磨损。但是安装角度过小时,爪部之间的扣合会无意中脱开,摄影镜头2易于脱落。另一方面,为了设置弹簧116、126、136、抵接部115、125、135、及锥面117、127、137,需要一定程度的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并且,为了越过锥面117、127、137使附件侧爪部210 230充分挂到弹簧116、126、136及抵接部115、125、135,需要一定程度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以上情况,安装角度为40. 5度。(8)因摄影镜头2的重量影响,摄影镜头2的前方(被摄体侧)易于下垂,但在通 常的使用状态中,通过弹簧116、126、136的施力,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保持与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101抵接的状态。但是,例如在将相机机身I固定到三脚架的摄影状态下,向摄影镜头2施加和重力相同方向的外力,变为比弹簧施力大的状态时,例如相机机身I为正姿势时,位于最上侧的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弹簧116进一步挠曲,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与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抵接部115抵接。图16表示该状态。此外在图16中,为便于说明,夸张了各部件之间的间隙等。在该状态下,在下侧,附件侧固定架基准面201和机身侧固定架基准面ιο 在点ro接触,在上侦牝如上所述,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前面214和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抵接部115在点PU接触,通过这2点,支撑摄影镜头2的重量和外力。因此,通过尽可能加长这2点PD、PU之间的竖直方向(重力作用的方向)的距离LS,可减小施加到2点PD、PU的力。该状态只要不作用意外的外力,则在通常的摄影状态下不会发生。但考虑到摄影镜头2—般为筒状形状并易于接触的情况、及各种使用状况,可充分认定会以一定频率发生,因此也需要考虑这一情况。图17 图19表示相机机身I的各姿势下的、接触点H)、PU及距离LS。此外在图17中,相机机身I的姿势是正姿势(横向位置),设此时的距离LS为LSl,接触点ro、PU分别为roi、pui。在图18中,相机机身I的姿势是使相机机身I的左侧朝上的纵向位置,设此时的距离LS为LS2,接触点PD、PU分别为H)2、PU2。在图19中,相机机身I的姿势是使相机机身I的右侧朝上的纵向位置,设此时的距离LS为LS3,接触点PD、PU分别为H)3、PU3。图17所示的横向位置上的距离LSI、及图18所示的纵向位置上的LS2均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直径基本相同。但是,图19所示的纵向位置上的距离LS3小于距离LSI、LS2。因此,施加到PU3的力在作用于摄影镜头2的外力相同的情况下,大于PUl及PU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机身侧第I爪部110及机身侧第2爪部120。这样一来,机身侧第3爪部130的强度大于机身侧第I爪部110及机身侧第2爪部120。并且,在摄影镜头2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与抵接部135(即PU3)接触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附件侧第3爪部23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大于附件侧第I爪部210及附件侧第2爪部220。因此,在机身侧第3爪部130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中,确保了充分的强度,因此相机机身I的姿势变为图19所示的纵向位置的状态时,也可使负担最大的机身侧第3爪部130及附件侧第3爪部230不产生问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同时具有以下效果切实禁止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的误插入的效果;确保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而安装摄影镜头2的状态下的附件侧固定架200和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强度的效果。(9)如上所述,通过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沿着延伸方向的第I侧端111附近和第2侧端112附近,分担其功能。这样一来,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耐久性提高。尤其是,机身侧第I爪部110在频繁使用的相机机身I的横向位置上,因施加了摄影镜头2的重量,是和其他弹簧126、136相比总施加负担的弹簧116、上述PUl作用的爪部,是最频繁地有负担的爪部。通过提高该最频繁施加负担的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耐久性,机身侧固定架100自身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提高。·(10)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15设置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大致正上方,因此可延长上述LSl,所以可减小施加到接触点PUl的力,从而可提高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耐久性。可有效抑制摄影镜头2前方的下垂。并且,机身侧第I爪部110设置成挂在机身侧固定架100的正上方,因此可充分确保抵接部115的强度,机身侧第I爪部110的耐久性提高。因此,机身侧固定架100自身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提高。(11)机身侧爪部110 130的后面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的前面如图16所示,下侧的部分之间最难接触。因此,在该部分中,使机身侧爪部Iio 130和附件侧爪部210 230抵接的必要性较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5所示,最大的机身侧第3槽部153位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下侧。因此,可合理地配置机身侧爪部110 130。(12)附件侧爪部210 230配置在图6所示的配置位置,其理由如下。在横向位置的相机机身I上安装了摄影镜头2时位于正上方的附件侧第I爪部210的强度优选较大,圆周方向的延长长度优选较长。但如上所述,最大的机身侧第3槽部153位于机身侧固定架100的下侧,所以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使通过机身侧第3槽部153的附件侧第3爪部230在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长。因此,附件侧第I爪部210构成为,在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第2长。并且,上述制约较少的附件侧第2爪部220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最短。因此,通过设置附件侧爪部210 230,可合理地配置附件侧爪部210 230。(变形例)(I)在上述说明中,附件侧爪部210 230固定到摄影镜头2的主体,在摄影镜头2拆装时,相对相机机身I使摄影镜头2自身向安装方向或拆下方向旋转地构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如下构成附件侧爪部210 230相对摄影镜头2的主体可旋转地构成,以标准的插拔相位安装了摄影镜头2后,仅使附件侧爪部210 230向安装方向旋转,就可将摄影镜头2安装到相机机身I。图23A、23B是表示附件侧爪部210 230相对摄影镜头2的主体可旋转地构成的摄影镜头20的一例的外观的图。摄影镜头20具有镜筒21 ;卡口筒22,相对镜筒21可旋转地设置,具有附件侧爪部210 230 ;操作环23,用于使卡口筒22相对镜筒21旋转。此夕卜,图23A、23B及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对和上述说明一样的部件附加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图24是表示镜筒21的外观的图,图25A 2 是表示摄影镜头20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在镜筒21的后部设置操作环23嵌合的嵌合槽21a。嵌合槽21a的底部设有长孔21b,使连接操作环23和卡口筒22的销24可移动。并且,如图25Α、2 的截面图所示,操作环23与镜筒21的嵌合槽21a嵌合,操作环23和卡口筒22用销24连接。25是透镜。在这样构成的摄影镜头20中,相对镜筒21旋转操作环23时,相对于镜筒21,卡口筒
22、即附件侧爪部210 230也与操作环23 —起旋转。通过使用这样构成的摄影镜头20,以标准的插拔相位安装 了摄影镜头20后,操作操作环23,仅使卡口筒22向安装方向旋转,从而即使不旋转镜筒21,也可将摄影镜头20安装到相机机身I。此外,图2 是图25A的C-C向视截面图。(2)在上述说明中,作为相机用附件的一例,说明了摄影镜头2、2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下述具有可与机身侧固定架100结合的附件侧固定架200的各种相机用附件变更焦距的改焦镜头、变更摄影镜头的固定架面到摄像面为止的距离的适配器
坐寸ο(3)在上述说明中,限制部件262是安装在附件侧固定架200上的带头的销,也可不安装其他部件,例如将第2侧端222的附近形成为限制部件262的形状。即,例如使附件侧固定架200为树脂注塑成型品时,可使第2侧端222的附近成为限制部件262的形状地
进行注塑成型。(4)也可以将上述说明中的机身侧固定架100设置在摄影镜头2上,附件侧固定架200设置在相机机身I上。(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相机机身I和可更换镜头2构成的相机系统。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相机系统。只要是具有能够拆装可更换镜头2的固定架的设备,则不限于相机,均可适用。作为该设备,例如包括投影仪等电子设备。通过使投影仪的投影镜头部分作为能够拆装的可换式的投影镜头构成,可获得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系统。(6)在上述说明中,弹簧116、126、136例如是板簧,除了板簧以外,也可使用受扭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等其他弹簧。并且,除弹簧外,也可构成为通过橡胶等弹性部件的弹力对附件侧爪部向后方施力。(7)在上述说明中,弹簧116、126、136分别是独立的部件,例如也可如下构成一个弹簧在弹簧推压位置116、126b、136b对附件侧爪部向后方施力。(8)在上述说明中,未特别言及弹簧116、126、136的固定方法,但弹簧116、126、136可固定到机身侧固定架100,也可固定到相机机身1,还可夹在相机机身I和机身侧固定架100之间并固定。(9)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也可分别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各种结构的相机用附件、及设置在该相机用附件上的各种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该相机用附件能够相对于具有机身侧固定架和多个机身侧电接点的相机机身拆装,且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该附件侧固定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相机用附件具有由多个电接点构成的附件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附件侧固定架在相对于机身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均不会被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的3个相机机身侧爪部阻碍,而被允许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被阻碍插入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第I 第3爪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分别与设置在相机机身的弹性部件接触,由弹性部件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第I 第3爪部分别具有被施力部,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该被施力部受到来自弹性部件的施力,在作为第I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I被施力部、作为第2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2被施力部和作为第3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3被施力部中,设置在与附件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被施力部,相对于附件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各种结构的相机机身、及设置在该相机机身上的各种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该相机机身能够拆装具有附件侧固定架和多个附件侧电接点的相机用附件,且具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该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具有沿着相机机身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并从该周缘上向圆径的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相机机身具备具有多个电接点的相机机身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附件侧电接点电连接;和弹性部件,其在相机用附件 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对设置在相机用附件上的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分别向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弹性部件具有3个施力部,该3个施力部分别与3个附件侧爪部接触而施力,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相对于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机身侧固定架在将附件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均不会阻碍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而允许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要以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附件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阻碍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在切实防止相机用附件的错误安装的同时,提高机身侧固定架及附件侧固定架的耐久性。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修正。
权利要求1.一种相机用附件,其能够相对于具有机身侧固定架和多个机身侧电接点的相机机身拆装,且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该附件侧固定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 上述相机用附件具有由多个电接点构成的附件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与上述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 上述附件侧固定架在相对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爪部均不会被上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的3个相机机身侧爪部阻碍,而被允许插入到上述机身侧固定架,要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上述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被阻碍插入到上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 上述第I 第3爪部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分别与设置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弹性部件接触,由上述弹性部件分别向上述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 上述第I 第3爪部分别具有被施力部,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相机机身时,该被施力部受到来自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 在作为上述第I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I被施力部、作为上述第2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2被施力部和作为上述第3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3被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被施力部,相对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上述第I爪部在将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与上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结合时,与在使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成为从使上述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的姿势大致旋转90度的纵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的相机机身侧爪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上述第I 第3爪部被固定在上述相机用附件的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上述第I 第3爪部以能够沿上述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上述相机用附件的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上述第I 第3爪部,在通过以从上述附件的后方观察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56. 5度到115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2. 5度到214. 5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272度到343. 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在上述第I 第3爪部中,以各爪部的在上述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为圆弧进行观察时的各爪部的角度是,上述第I爪部为71. 5度,上述第2爪部为58. 5度,上述第3爪部为42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用附件,其中, 为使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上述第I 第3爪部沿上述圆周方向旋转40. 5度时,上述附件侧固定架和上述机身侧固定
8.一种附件侧固定架,设置在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机用附件上。
9.一种相机机身,能够拆装具有附件侧固定架和多个附件侧电接点的相机用附件,且具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该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具有沿着上述相机机身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并从该周缘上向圆径的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爪部,其中, 上述相机机身具备具有多个电接点的相机机身侧电接点,该多个电接点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电连接;和弹性部件,其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对设置在上述相机用附件上的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分别向上述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3个施力部,该3个施力部分别与上述3个附件侧爪部接触而施力,上述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相对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 上述机身侧固定架在将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爪部均不会阻碍上述附件侧固定架的3个附件侧爪部,而允许上述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要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上述附件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阻碍上述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上述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在上述开口的下半部分的区域基本左右对称地存在, 上述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上述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彼此基本左右对称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设置在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中、配置于圆弧的两端附近的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第I爪部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是使上述相机机身正立的横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 上述第I 第3爪部具有第I侧端,其面向为使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上述附件侧爪部沿上述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和第2侧端,面向和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 上述第2及第3爪部中的任一个爪部和上述第I爪部,与上述附件侧爪部的2个爪部抵接、且抵接部位共计为2处时,上述第I爪部中的抵接部位包括上述第I侧端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开口设置在上述相机机身的正面, 上述第I爪部的一部分,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为上述横向位置时,通过上述开口的正上方并向上述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上述第I 第3爪部设有限制部,在上述附件侧爪部对抗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向上述相机机身的正面侧移动时,该限制部与上述附件侧爪部抵接而限制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设置在上述第I爪部的上述限制部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为上述横向位置时,位于上述开口的中心的竖直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第I 第3爪部向上述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分别不同, 上述第I 第3爪部的相邻的爪部之间的间隔中,在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为上述横向位置时,夹着上述开口的正下方设置的2个爪部之间的间隔最宽。
17.根据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上述第I 第3爪部,在通过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以从正面观察上述开口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76度到130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7. 5度到226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304. 5度到15度(37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以沿着上述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上述第I 第3爪部的大小时, 上述第I爪部为54度,上述第2爪部为48. 5度,上述第3爪部为70. 5度。
19.根据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以沿着上述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上述第I 第3爪部的相邻的爪部之间的间隔时, 上述第I爪部和上述第2爪部的间隔为47. 5度,上述第2爪部和上述第3爪部的间隔为78. 5度,上述第3爪部和上述第I爪部的间隔为61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相机机身,其中, 为使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而使上述附件侧爪部沿上述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40. 5度时,上述附件侧固定架和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
21.—种机身侧固定架,设置在权利要求9 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相机机身上。
22.—种相机系统,具有相机机身和能够相对于上述相机机身拆装的相机用附件, 上述相机机身具有卡口结构的机身侧固定架,其具有沿着上述相机机身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并从该周缘上向圆径的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和弹性部件, 上述相机用附件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地配置的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和附件侧电接点,在上述相机机身中, 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具有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电连接的多个电接点, 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对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分别向上述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3个施力部,其与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接触而分别施力, 上述3个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施力部,相对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 上述机身侧固定架在将上述附件侧固定架以标准的插拔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均不阻碍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而允许上述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要以上述标准的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上述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从而阻碍上述附件侧固定架的插入,上述第I 第3相机机身侧爪部,在通过上述相机机身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以从正面观察上述开口时的3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76度到130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7. 5度到226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304. 5度到15度(37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 在上述相机用附件中, 上述附件侧电接点由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与上述相机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的多个电接点构成, 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分别接触上述弹性部件,而由上述弹性部件分别向上述相机机身的背面侧施力, 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分别具有被施力部,在上述相机用附件被安装到上述相机机身时,该被施力部受到来自上述弹性部件的施力, 在作为上述第I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I被施力部、作为上述第2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2被施力部和作为上述第3附件侧爪部的被施力部的第3被施力部中,设置在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的配置位置靠近的位置上的2个被施力部,相对于上述附件侧电接点彼此基本对称地设置, 上述第I 第3附件侧爪部,在通过以从上述相机用附件的后方观察与上述机身侧固定架结合的上述附件侧固定架时的9点钟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时,由处于.56. 5度到115度范围的爪部、处于172. 5度到214. 5度范围的爪部和处于272度到343. 5度范围的爪部构成。
专利摘要提供相机用附件、附件侧固定架、相机机身及机身侧固定架。相机用附件能相对于具有相机侧固定架和多个机身侧电接点的相机机身拆装,具有卡口结构的附件侧固定架,该附件侧固定架具有沿着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并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配置的第1~第3爪部。相机用附件具有由安装到相机机身时与机身侧电接点电连接的多个电接点构成的附件侧电接点。附件侧固定架相对于机身侧固定架以标准插拔相位插入时,第1~第3爪部均不会被相机机身侧固定架的3个相机机身侧爪部阻碍,而被允许插入到机身侧固定架,要以标准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1~第3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和相机机身侧爪部的至少2个爪部抵接,而被阻碍插入到相机机身侧固定架。
文档编号G03B17/14GK202486396SQ2012200273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小谷德康, 星川英明, 莲田雅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