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59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液晶显示模组,特别涉及ー种带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式触摸产品已经替代电阻触摸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电容式触摸技术的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往往成为ー个亮点。现有的电容式触摸产品结构ー种是利用“ロ”字胶将液晶显示模组与电容式触摸屏黏贴在一起,如图I所示,11为电容触摸屏(触摸面板),12为黏贴用的ロ字胶,2为液晶显示模组(即液晶显示面板),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两块基板以及介于该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构成,透明的ITO电路一般也是介于两个基板之间并蚀刻在某ー个基板的表面,另ー种是利用光学胶将液晶显示模组与电容式触摸屏黏贴在一起,如图2所示,11为电容触摸屏,13为黏贴用的光学胶,2为液晶显示模组。这两种结 构的电容式触摸产品虽然性能稳定,制作エ艺也不甚复杂,但其缺陷有I成本较高,原因是一般固态光学胶价格较贵,3. 5”固态光学胶价格约为I I. 5美元/片;制作液晶显示模组后,需要独立的エ艺将触摸屏与模组胶合、黏贴在一起,因此,产品制作エ序相对复杂而影响效率与成本;2.厚度较大,因为触摸屏本身的厚度是毫米级别,现有的这种技术并不能有效降低触摸产品的总厚度,即产品进ー步轻薄化存在困难;3.光学胶贴合之后产品的透过率和色彩饱和度均会下降2% 3%,而且利用光学胶水会存在图4所示的钢化油墨44,45位置,因油墨遮光出现紫外光固化“盲点”,即图4中所示的46及47盲区,导致紫外光固化强度较差,进而使产品的可靠性不好;利用ロ字胶贴合的产品,如图3所示,由于光在界面上的反射,从背光板3发出的光线照到产品上后,其光学效果会比光学胶更差。实际上,并不是每ー种显示器产品都需要全界面的触摸功能,对于某些单色液晶显示模组构成的显示器(包括场序液晶显示器)来说,仅需要在显示界面的特定区域具有触摸功能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此时,仍旧使用上述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模组未免显得过于浪费,而对于产品来说,任何成功的低成本化改进显然都会使得制作方在商业竞争中取得较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g在降低制成品的整体厚度,同时降低制成品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驱动电路板和受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块基板以及介于该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包含有液晶显示电极的透明ITO电路蚀刻在某ー个基板的内表面,在所述ITO电路中需要实现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正投影区域,蚀刻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独立于所述ITO电路中的液晶显示电极,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触摸电极与ITO电路中的任一液晶显示电极的间距的间距大于O. I毫米。所述触摸电极设置在蚀刻有ITO电路的基板的外表面,并位于液晶显不电极四周的正投影区域。所述触摸电极也可以直接设置在蚀刻有ITO电路的基板的内表面,并位于液晶显示电极四周的正投影区域,即直接位于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所述连接驱动电路板的软性线路板外面还可以由一层屏蔽膜包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触摸电极与液晶显示模组的原有线路(ΙΤ0电路或走线)整合、蚀刻在一起,位于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或位于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的正投影区域,使得液晶显示模组自身带有触摸功能,用户在接触触摸电极后,触摸电极的感应信号通过驱动电路板控制显示电极,使液晶显示模组做相应的适时显示,从而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电容触摸屏(即触摸面板)及胶水,因整体电容触摸屏及胶水而导致诸如产品较厚、透光率降低、エ艺成本高等缺陷彻底克服,同时因エ艺的简化而显著降低制成品的成本,特别适合于单色液晶显示模组构成的显示器的制作 。

图I是利用“ ロ”字胶将电容式触摸屏与液晶显示模组贴合示意图。图2是利用光学胶将电容式触摸屏与液晶显示模组贴合示意图。图3是图I产品的光学损耗图。图4是图2产品的光学损耗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导电膜的电线路布置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背光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摸电极与导电膜位于同一层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摸电极与导电膜位于不同层面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根据图5、图6、图7和图8,对于单色液晶显示模组构成的简易显示器而言,本实用新型实际上可以仅仅包括驱动电路板4和受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液晶显示面板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依通常方式包括两块基板21、22以及介于该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24,包含有液晶显示电极的透明ITO电路,即导电膜23蚀刻在某ー个基板的内表面,液晶显示面板2的某个基板,如22外侧一般还设置背光板3,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块基板内表面的透明ITO电路,即导电膜中,各液晶显示电极52均可以蚀刻在其中。在上述ITO电路中需要实现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电极所在的区域,即液晶显示电极四周的正投影区域,蚀刻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独立于所述ITO电路中的液晶显示电极,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參照图7,上述触摸电极51可以直接设置在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即液晶显示面板的某ー个基板的内表面,即基板21、22之间,与透明ITO电路,即导电膜23蚀刻在同一层(或同一面),此时可以在同一蚀刻电路的エ艺中ー次性完成触摸电极的制作,触摸屏据此可以省略不用。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触摸电极51设置在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的正投影区域,但与透明ITO电路,即导电膜23不在基板的同一层,而是位于基板21的另外一面,即外侧面,比如与使用者直接相接触的基板21外侧面,其实际使用(触摸)效果基本一致。需要指出的是,此时,触摸电极51不再是现有技术中的整版屏幕,而是如图8所示的単一的触摸电极51,因此,仍可以印刷在基板上而制作得非常轻薄。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无需在显示面板的每ー个区域实现触摸功能,因此,仅仅在需要实现触摸功能的区域,如图中所示的“电源”、“水疗”、“加热”区域的周边,分别蚀刻有至少ー个触摸电极51,如图5所示,在“电源”、“水疗”、“加热”以外无需触摸功能的地方可不设计触摸电极,触摸电极的具体走线方式可以根据显示电极ITO是否方便走线,而确定是否开ロ及开ロ大小,也就是说,触摸 电极的具 体走线方式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所述各触摸电极需要独立于导电膜中的液晶显示电极,即,与显示电极完全不相接触,并且各触摸电极分别通过软性线路板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或通过IC芯片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将触摸电极与显示电极隔开一段距离的目的是降低其他电极对触摸电极的干扰,如两者相距太近,当其位于同一层时,会有一定的干扰现象;而两者相距太远,在未通电或不显示时,可能会出现重影或凌乱的线影等现象,为此一般情况下,设计触摸电极与显示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O. 1mm。图5中的触摸电极与显示之间的间距最好设置在O. 3^0. 5mm之间。实际上,这种不同电极之间相互干扰有时候会降低液晶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质量,将触摸电极设置在适度远离显示电极的区域,可以有效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产生。由于触摸电极易受外界信号的干扰,本实用新型如在驱动电路板4或液晶显示模组的外面,可以进ー步设置屏蔽膜8予以包覆,如图5所示,以保证产品本身触摸功能响应的准确性,提闻广品质量。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參照图6,背光板的光线很少因反射而降低透过率;同时,因触摸电极与导电膜一体化整合在一起,具体制作时,可以将触摸电极与其他显示或控制电极在同一个蚀刻线路的エ艺中予以完成,即一体化制作,因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通过省略的触摸面板11以及将触摸面板与液晶显示模组黏贴在一起的胶水,显然,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和组装成本。
权利要求1.ー种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驱动电路板和受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液晶显不面板,所述液晶显不面板包括两块基板以及介于该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包含有液晶显示电极的透明ITO电路蚀刻在某ー个基板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TO电路中需要实现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正投影区域,蚀刻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独立于所述ITO电路中的液晶显示电极,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电极与ITO电路中的任一液晶显示电极的间距大于O. I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电极设置在蚀刻有ITO电路的基板的外表面,并位于液晶显示电极四周的正投影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电极直接设置在蚀刻有ITO电路的基板的内表面,并位于液晶显示电极四周的正投影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驱动电路板和受控于所述驱动电路板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两块基板以及介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包含有液晶显示电极的透明ITO电路蚀刻在某一个基板的内表面,在所述ITO电路中需要实现触摸功能的液晶显示电极的四周正投影区域,蚀刻有触摸电极,所述触摸电极独立于所述ITO电路中的液晶显示电极,并与所述驱动电路板电连接,触摸电极与任一液晶显示电极或控制电极的间距最好大于0.1毫米,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蚀刻线路的工艺中将触摸电极与其他显示电极整合在一起,因而,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3GK202453851SQ201220049559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周自立 申请人:深圳市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