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87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模块{Cameramodule},尤其涉及用于拍摄被摄体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以语音收发为主,而最近的移动通信终端不仅进行语音收发,而是成为了相机、摄像机、TV、蓝牙、指纹识别、游戏机、DMB等“数字化多媒体设备的宠儿”。在多种功能中随着用户在任意情形下都要拍照的需求增加,相机拍摄功能在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终端上安装相机模块。由此用户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终端而方便的拍摄照片,但在用户拍摄照片时,存在相机模块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远(大约30cm以上)的情形,也存在近(大约30cm以下),即所谓接近拍摄的情形。在上述情形下,为了使焦点对准被摄体数码相机(Digitalcamera)相对移动由多个镜片构成的镜片群而对准焦点。但是如果用于小型通信设备上的相机模块要具备与数码相机相似的结构,则需要用于移动镜片的单独的驱动装置。但是发生与要求更加纤细(slim)更加小型化的产品的趋势相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相机模块,通过用户手动操作操作部而能够接近拍摄而不需要单独的驱动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模块包括壳子;镜头部,相对于所述壳子螺合成能够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并安装一个以上的镜片而拍摄被摄体;及操作部,固定在所述镜头部的上表面而根据相对于所述壳子旋转所述镜头部使其螺旋运动进行升降而控制焦距,并固定成在所述镜头部的焦距无限远的位置上使所述镜头部从所述壳子的下表面起成为最低高度。其中,在所述镜头部上以大约120°间隔并排形成螺旋或者螺纹槽之一的起始位置,所述壳子上以大约120°间隔并排形成螺旋或者螺纹槽中的剩余一个起始位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主体部,呈环形状并在中央形成孔而固定在所述镜头部上;及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形成而旋转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壳子外表面形成固定架,所述突出部在旋转所述镜头部时,通过所述固定架支撑所述突出部一侧而防止所述镜头部相对于所述壳子过度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用户能够手动操作相机模块而能够拍摄位于近距离的被摄体的效果,并且在控制相机模块的焦点时不需要单独的驱动单元而具有节省成本及能够小型化的效果。

[0010]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I中组装相机模块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图I的镜头部的后视图。图4是对图2的相机模块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在图4中将相机模块转换成接近拍摄的过程的平面图。附图符号说明110 :壳子113 :第一螺旋部120 :镜头部121 :结合突出物122 :曝光部123 :第二螺旋部130 :操作部131 :主体部132 :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参照图I,相机模块100包括壳子110和镜头部120及操作部130。壳子110构成相机模块100外表面,在壳子110的外表面形成固定架(111,112)。后面对这些固定架(111,112)进行详细说明。还有,在壳子110内表面具备第一螺旋部113。镜头部120用于被摄体的影像通过而折射,其结合成向壳子110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并安装一个以上的未图示的镜片。通常的镜头部120通过多个镜片而对准焦距或具有光学变焦(Opticalzoom)功能。只要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实现这种镜头部120的焦距控制和如光学变焦的驱动机制,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还有,镜头部120应当形成有曝光部122,其形成为上表面曝光而能够使被摄体的影像通过。并且镜头部120具备向镜头部120的上方突出形成的结合突出物121而插入到操作部130的孔。并且,镜头部120的外表面形成有螺合壳子110的第一螺旋部113和第二螺旋部123。这种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通过螺旋运动相对于壳子110上下移动镜头部120而控制焦点,从而能够使被摄体的影像鲜明。在此,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在相机模块100的组装工序时对准相机模块100的焦点距离。组装相机模块100的未图示的组装机械在壳子110上螺合镜头部120之后,在旋转镜头部120时达到规定的焦距时停止旋转而组装相机模块100。如上所述具有利用调节焦距的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而能够进行接近拍摄(Macro)的效果。在此简单说明操作部130,其固定在镜头部120的上表面而向壳子110旋转镜头部120而升降镜头部120从而能够接近拍摄被摄体。由此,结合突出物121配置在曝光部122的相邻处而使操作部130和镜头部120的结合方便。结合突出物121形成为锯齿形态,其能够插入到后述的操作部130的中央孔中,并以规定的厚度突出。在此结合突出物121为锯齿形态是为了在镜头部120结合后述的操作部130时,结合突出物121通过粘接物质配置在形成于操作部130内部的环内部之后,剩余的粘接物质插入到结合突出物121周边的锯齿之间。另一方面的粘接物质可使用一般的粘接物质,因此不限于特定物质。另外,在镜头部120相对于壳子110不旋转的状态下能够拍摄焦距30cm以上的被摄体。由此,优选能够无线调节镜头部120的焦距,并从壳子110的下表面构成最低高度的位置上与操作部130粘接。另外,在图I中a、b、c是表示第一螺旋部113的螺旋线的起始点。图3是图I的镜头部120的后视图。参照图I及图3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由三个螺纹以大约120°间隔(G)分别分离形成,如此以三个螺旋或者螺纹槽形成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从而使镜头部120相对于壳子110不会晃动或摆动地结合,并通过三个螺旋或者螺纹槽能够使镜头部120的上下移动迅速。在此不限制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上的螺旋或者螺纹槽的个数为三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操作部130固定于镜头部120的上表面上而在相对于壳子110左右旋转镜头部120时使镜头部120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能够接近拍摄被摄体。这种操作部130具备主体部 131和突出部132。主体部131为环状并在其中央形成孔而固定于镜头部120。突出部132从主体部131的一侧延伸形成而旋转操作部130。突出部132在相对于壳子110旋转镜头部120时,固定架(111、112)支撑突出部132的一侧而具有防止镜头部120从壳子110过度旋转的效
果O在此,当镜头部120的结合突出物121插入到形成于操作部130的主体部131上的环之后通过粘接物质而得以固定。这种操作部130的环的直径应当稍大于镜头部120的结合突出物121的直径,从而与结合突出物121结合时多余的粘接物质能够插入到操作部130和结合突出物121之间并不改变预设的焦距而得以粘接。如此通过操作部130固定到镜头部120上,当用户手动将操作部130相对于壳子110左右旋转时镜头部120通过第一及第二螺旋部(113、123)得以升降而改变焦距。由此用户能偶利用相机模块100进行接近拍摄。如上所述的相机模块100的组装过程如下,组装的状态参照图2。在壳子110上螺合镜头部120后旋转镜头部120而使焦距无限远。然后使操作部130以粘接物质固定在镜头部120的上表面上,其中操作部130的突出部132的一侧对接壳子110的多个固定架(111、112)之一上而得以支撑,以此完成相机模块100的组装。在此,镜头部120相对于壳子110不旋转的状态下应当能够拍摄焦距30cm以上的被摄体。由此,应当将镜头部120的焦距调节成无限远,并在从壳子110的下表面成为最低高度的位置上与操作部130粘接。在上述构成的相机模块100中,参照图4及图5简单说明将相机模块100从标准拍摄转换成接近拍摄的过程。在此假设在标准拍摄时被摄体和镜片之间的距离为30cm以上,接近拍摄时被摄体和镜片之间的距离为30cm以下。并且,壳子110的固定架(111、112)虽然是相同的部件,但是为了说明方便根据位置而分离成第一固定架111和第二固定架112进行说明。首先,用户利用相机模块100进行标准拍摄时,参照图4,组装成操作部130的突出部132的一侧紧贴在壳子110的第一固定架111。在组装相机模块100时焦距设置成无限远而能够进行标准拍摄因,因此不需要追加操作就可以拍摄被摄体。[0040]然后,当用户利用相机模块100进行接近拍摄时,用户旋转突出部132则突出部132的另一侧紧贴到壳子110的第二固定架112上。如此用户利用操作部130相对于壳子110旋转镜头部120,则焦距变短而能过拍摄被摄体和镜片之间的距离为30cm以下的接近状态。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机模块,具有用户能够手动操作相机模块而能够拍摄位于近距离的被摄体的效果,并且在控制相机模块的焦点时不需要单独的驱动单元而具有节省成本及能够小型化的效果。并且,具有能够利用调节焦距的第一及第二螺旋部进行接近拍摄(Macro)的效果O并且,第一及第二螺旋部以大约120°间隔形成三个螺旋,因此在结合后镜头部不会相对于壳子晃动或摆动,并通过多个螺旋能够迅速进行上下移动。虽然本实用新型参考附图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过是举例,本实用新型所属领 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可以对此进行多种变更及与此相当的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子;镜头部,相对于所述壳子螺合成能够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并安装一个以上的镜片而拍摄被摄体;及操作部,固定在所述镜头部的上表面而根据相对于所述壳子旋转所述镜头部使其螺旋运动进行升降而控制焦距,并固定成在所述镜头部的焦距无限远的位置上使所述镜头部从所述壳子的下表面起成为最低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头部上以大约120°间隔并排形成螺旋或者螺纹槽之一的起始位置,所述壳子上以大约120°间隔并排形成螺旋或者螺纹槽中的剩余一个起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主体部,呈环形状并在中央形成孔而固定在所述镜头部上;及突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形成而旋转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壳子外表面形成固定架,所述突出部在旋转所述镜头部时,通过所述固定架支撑所述突出部一侧而防止所述镜头部相对于所述壳子过度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相机模块,包括壳子;镜头部,螺合成相对于壳子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并安装一个以上的镜片而拍摄被摄体;及操作部,固定在镜头部的上表面并相对于壳子旋转镜头部而使其通过螺旋运动进行升降而控制焦距,并且固定成在镜头部的焦距无限远的位置上使镜头部从壳子的下表面成为最低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用户能够手动操作相机模块而能够拍摄位于近距离的被摄体的效果,并且在控制相机模块的焦点时不需要单独的驱动单元而具有节省成本及能够小型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G03B13/32GK202615094SQ20122025993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徐普鸿, 沈贤顺 申请人:美细耐斯(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