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和用于制造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

文档序号:269906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和用于制造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
【专利摘要】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包括具有倾斜端面的第一多芯光纤和具有倾斜端面的第二多芯光纤。在倾斜端面彼此相对的状态下,第一多芯光纤的每一个纤芯以一一对应的关系与第二多芯光纤的相应一个纤芯光学耦合。调节倾斜端面之间的相互朝向的条件,以便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纤芯间距的变化减至最小。
【专利说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和用于制造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和用于制造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已知PC(Physical Contact)(物理接触)f禹合是一种用于光学连接普通单芯光纤的端面的方法。为了减少PC耦合时在互连处的反射,需要使一个单芯光纤的纤芯的端面与另一单芯光纤的纤芯的端面保持接触。由于每个单芯光纤在端面的中心处只有一个纤芯,因此需要将端面磨制成凸形形状以便在相应光纤的端面的中心区域中形成顶端,并且使相应光纤的端面彼此相对地接触。

【发明内容】

[0003]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4]本申请的发明人对常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发现了下述问题。即,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着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的多芯光纤情况下,纤芯除了端面中心以外还位于其它位置,因此难以将上述PC耦合应用于各个纤芯。现有技术没有考虑多芯光纤之间的光学连接的连接处的反射。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该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能够减少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的相应端面彼此相连的互连处的反射。
[0006]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包括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着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一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第二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着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二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第一多芯光纤在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纤芯排列和纤芯间距与第二多芯光纤在与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纤芯排列和纤芯间距大致相同。
[0008]在第一方面中,第一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第二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中,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设置为这样: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和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在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保持彼此大致平行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第一多芯光纤的每一个纤芯以一一对应的关系与第二多芯光纤的相应一个纤芯光学耦合。
[0009]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的第二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优选地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芯间连接损耗的变化减至最小。
[0010]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三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优选地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 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减至最小。
[0011]此外,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四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相对于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优选地在5°至11°的范围内倾斜。同样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相对于与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也优选地在5°至11°的范围内倾斜。
[0012]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五方面,第一多芯光纤优选地具有第一标记,第一标记用于在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指定纤芯设置中的各个纤芯的位置。同样地,第二多芯光纤也优选地具有第二标记,第二标记用于在与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指定纤芯设置中的各个纤芯的位置。具体而言,与第一基准面相比,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中的第一标记位于更远离第一多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的端面区域中,所述第一基准面包含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之间的交点并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另一方面,与第二基准面相比,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中的第二标记位于更靠近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的端面区域中,所述第二基准面包含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交点并且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和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彼此相对,以便将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彼此对准,从而能够易于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纤芯间距的变化减至最小。
[0013]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六方面,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插芯、第二插芯和套管。第一插芯在第一多芯光纤的包括倾斜端面的一个端部插入第一插芯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部上。第二插芯在第二多芯光纤的包括倾斜端面的一个端部插入第二插芯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部上。套管用于实现第一插芯和第二插芯的定位。
[0014]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七方面,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还可以包括沟槽部件,该沟槽部件用于定位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
[0015]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八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上的光的光回波损耗(光反射损耗)优选为不小于30dB。同样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上的光的光回波损耗也优选为不小于30dB。光回波损耗(0RL:Optical ReturnLoss)的定义如下:从光学部件返回到光源的光的功率(背反射功率)与入射到光学部件中的光的功率(入射光功率)的比值。
[0016]ORL = -10.Log (背反射功率/入射光功率)
[0017]因此,光回波损耗的增大意味着背反射的光量的减小。
[0018]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九方面,处于--对应关
系的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与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之间的距离变化优选为不超过1.6 μ m。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十方面,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与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之间的连接损耗优选为不超过0.4dB。此外,作为适用于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第十一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接触。
[0019] 作为第十二方面,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是要制造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的至少任一方面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具体而言,第一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第一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并且第一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第二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第二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并且第二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
[0020]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设置为在第一中心轴线与第二中心轴线彼此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使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彼此相对。此外,该制造方法还包括:调节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在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与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均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状态下,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芯间连接损耗的变化减至最小。
[0021]作为适用于第十二方面的第十三方面,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与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接触。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成功地减少了多芯光纤之间的互连处的反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不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适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一个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的构造图;
[0025]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构造图;
[0026]图3不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适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一个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的构造图;
[0027]图4不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适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另一多芯光纤(第二多芯光纤)的构造图;以及
[0028]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构造图。
[0029]附图标记列表
[0030]1、2多芯光纤互连结构;10第一多芯光纤;11纤芯;12包层;13标记;14端面;20第二多芯光纤;21纤芯;22包层;23标记;24端面;30第一插芯;40第二插芯;50套管;60沟槽部件;70盖部件;AX1第一中心轴线;以及AX2第二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重复的描述。
[0032](第一实施例)
[0033]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能够应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I的一个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10的构造图。图1中的(a)是沿着中心轴线AXl的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10的视图。图1中的(b)和(c)是沿着与中心轴线AXl的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10的视图,其中这两个方向彼此垂直。
[0034]多芯光纤10在同一包层12中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Xl延伸的多个纤芯11。各个纤芯11均具有比包层12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并且能够引导光。在图1中的(a)至(C)所示的实例中,一个纤芯11位于与多芯光纤10的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圆形截面的中心处,而六个纤芯11以等间隔位于以中心纤芯11为圆心的圆的圆周上。也就是说,七个纤芯11排列在三角形网格的相应网格点处。
[0035]插芯30在多芯光纤10的包括端面14的端部插入该插芯的状态下固定在该端部上。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和插芯30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平面倾斜。倾斜角例如为8°。
[0036]所描述的多芯光纤10和插芯30按下述方式进行制造。在多芯光纤10的一个端部侧将一定范围的涂层去除以露出包层12。然后,将露出包层12的端部插入到插芯30中。在多芯光纤10的一个端部略微从插芯30突出的状态下将粘合剂注入到插芯30中,从而使多芯光纤10与插芯30彼此固定。然后,研磨多芯光纤10和插芯30的端面以形成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平面倾斜的端面14。
[0037]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I的构造图。多芯光纤互连结构I设置有上述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10和插芯30,并且还设置有具有与多芯光纤10和插芯30相同的构造的多芯光纤(第二多芯光纤)20和插芯40以及套管50。套管50的内径略微大于插芯30、40的外径。
[0038]多芯光纤10和插芯30的倾斜端面14的一侧插入到套管50中。多芯光纤20和插芯40的倾斜端面24的一侧插入到套管50中。在套管50中,多芯光纤10和多芯光纤20设置为使得相应的中心轴线AX1、AX2彼此平行并且相应的端面14、24彼此相对。多芯光纤10的每一个纤芯11以一一对应的关系与多芯光纤20的相应一个纤芯21光学耦合。
[0039]具有上述结构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I按下述方式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如图2中的(a)所示,将多芯光纤10的包括倾斜端面14的端部与固定在该端部上的插芯30 —起从套管50的一个开口端插入到套管50中。此外,将多芯光纤20的包括倾斜端面24的端部与固定在该端部上的插芯40 —起从套管50的另一开口端插入到套管50中。
[0040]在套管50中,旋转多芯光纤10、20中的两者或一者以增大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接触面积(参见图2中的(a)),从而实现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互连。通过这种操作,可以获得多芯光纤互连结构1,同时实现将要以一一对应关系光学耦合的多芯光纤10中的纤芯11的位置与多芯光纤20中的纤芯21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对准(参见图2中的(b))。不管是端面14、24彼此接触的情况还是端面14、24彼此局部或完全不接触的情况,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优选地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11、21的芯间连接损耗的变化减至最小。具体而言,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纤芯11与纤芯21之间的位置偏差量优选为不超过1.6 μ m。此外,处于 对应关系的纤芯11与纤芯21之间的连接损耗优选为不超过0.4dB。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第二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优选地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纤芯间距的变化减至最小。
[0041]即使端面14与端面24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使得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接触面积不是最大,也会有效减少多芯光纤10、20之间的互连处(连接处)的反射。在本实施例中,端面14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平面倾斜8°,端面24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2垂直的平面倾斜8。。在这种情况下,多芯光纤的纤芯与间隙中的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而引起的菲涅尔反射光的大部分不会返回到纤芯,并且通常能够保证光回波损耗不小于30dB(从而导致背反射光量的减少)。
[0042]在以上描述中,多芯光纤互连结构1(图2中的(b))设置有多芯光纤10、20、插芯
30、40和套管50。然而,这些部件可以容纳在合适的壳体中,从而实现适合实际使用、具有较低的背反射光量(即,较大的光回波损耗)以及使纤芯之间能够低损耗耦合的多芯光纤连接器。
[0043]在以上描述中,多芯光纤的端面的倾斜角设定为相对于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成大约8°。通过增大端面的倾斜角可以进一步增大光回波损耗。另外,进行调节以使得随着倾斜端面的截面面积增大而增大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纤芯对准的精确度。另一方面,为了形成具有增大的倾斜角的端面,研磨量将会增加。此外,在实际使用中这会增加一些问题,例如,增加了倾斜端面的末端在对接时破裂的可能性。基于这些情况,从同时实现诸如光回波损耗等特性和实际使用的观点来看,倾斜端面的角度优选地设定在大约8±3°的范围内(即,在5° -11°的范围内)。
[0044](第二实施例)
[0045]图3不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应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的一个多芯光纤(第一多芯光纤)10的构造图。图3中的(a)是沿着中心轴线AXl的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10的视图。图3中的(b)是沿着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10的视图。
[0046]多芯光纤10在同一包层12中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Xl延伸的多个纤芯11。各个纤芯11均具有比包层12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并且能够引导光。在图3中的(a)和(b)所示的实例中,一个纤芯11位于与多芯光纤10垂直的圆形截面的中心处,而六个纤芯11以等间隔位于以中心纤芯11为圆心的圆的圆周上。也就是说,七个纤芯11排列在三角形网格的相应网格点处。
[0047]多芯光纤10具有用于判别纤芯设置方向的标记(标记用于指定纤芯设置中各个纤芯的位置)13。标记13沿着中心轴线AXl延伸。在图3中的(a)和(b)所示的实例中,标记13设置为这样:在与多芯光纤10的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圆形截面中,标记13位于六个纤芯11所在圆的圆周外侧并且位于距六个纤芯11中的两个邻近纤芯相等距离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平面倾斜。端面14的倾斜角例如为8°。
[0048]这种构造的多芯光纤10按下述方式进行制造。在多芯光纤10的一个端部侧将一定范围的涂层去除以露出包层12,并且倾斜地切割多芯光纤10的端面以使得端面14在标记13所在的一侧突出。倾斜切割的方法包括:在多芯光纤上施加扭转的状态下在可以作为切割起始点的部分上形成小缺口的方法、使用具有受控照射方向和扫描方向的激光束的方法等。
[0049]图4不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应用于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的另一多芯光纤(第二多芯光纤)20的构造图。图4中的(a)是沿着中心轴线AX2的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20的视图。图4中的(b)是沿着与中心轴线AX2垂直的方向观看的多芯光纤20的视图。多芯光纤20具有与多芯光纤10大致相同的构造。即,多芯光纤20在同一包层22中具有沿着中心轴线AX2延伸的多个纤芯21和标记23,并且具有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2垂直的平面倾斜的端面24。
[0050]从图3与图4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多芯光纤10和多芯光纤20在相应端面的倾斜方向之间和在标记位置之间具有的相反的关系。即,在多芯光纤10中,端面14在标记13所在的一侧朝多芯光纤20突出。另一方面,在多芯光纤20中,端面24在与标记23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朝多芯光纤10突出。
[0051]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的构造图。图5中的(a)示出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横截面,而图5中的(b)是包括中心轴线AX1、AX2的横截面。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设置有上述结构的多芯光纤10和多芯光纤20,并且还设置有沟槽部件60和盖部件70。
[0052]沟槽部件60具有用于定位多芯光纤10和多芯光纤20的V形沟槽。盖部件70放置在由沟槽部件60的V形沟槽定位的多芯光纤10和多芯光纤20上,并且起到将光纤保持在V形沟槽中的作用。
[0053]在这种状态中,旋转多芯光纤10、20中的两者或一者以增大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互连。通过这种操作,可以获得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同时实现将要光学耦合的多芯光纤10中的纤芯11的位置与多芯光纤20中的纤芯21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对准,并且还实现标记13的位置与标记23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对准(参见图5)。
[0054]将粘合剂注入到多芯光纤10、多芯光纤20、沟槽部件60的V形沟槽、以及盖部件70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固化该粘合剂以固定这些部件。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按上述方式进行制造。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是通过多芯光纤10与多芯光纤20之间的机械接合实现光学互连的结构。
[0055]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端面14与端面24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使得多芯光纤10的端面14与多芯光纤20的端面24之间的接触面积不是最大,也会有效减少多芯光纤10、20之间的互连处的反射。即,在本实施例中,端面14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l垂直的平面倾斜8°,以及端面24相对于与中心轴线AX2垂直的平面倾斜8°。在这种情况下,多芯光纤的纤芯与间隙中的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而引起菲涅尔反射光的大部分不会返回到纤芯,并且通常能够保证光回波损耗不小于30dB。
[0056]可以考虑将下述情况作为在多芯光纤互连结构2中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在该情况下,多芯光纤的相对端面在光纤端面的一端(例如,在图3中的(a)和图4中的(a)中的沿着横向排列的三个纤芯的左端)彼此接触,而多芯光纤的相对端面在相对一端(例如,在图3中的(a)和图4中的(a)中的沿着横向排列的三个纤芯的右端)存在20μπι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多芯光纤的包层的直径为125 μ m,则端面之间的倾斜角为约9.1° (=tarT1 (20/125)),并且端面的最大位置偏差为约1.6μπι( = 125X (1-cos (9.1)))。如果多芯单模光纤的每个纤芯的模场直径等于标准的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则前述位置偏差量对应于约0.4dB的连接损耗。
[0057](变型例)
[0058]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例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七个纤芯以三角形网格图案排列,但多芯光纤中的纤芯数量和纤芯排列方式并不限于这种构造。纤芯的数量可以不超过6个或不少于8个。纤芯的排列方式可以由各种形状确定,例如,矩形网格图案的排列方式、同一圆周上的排列方式等。
[0059]在第二实施例中,一个标记是可以在端面上光学识别的标记,但标记的数量、形状和设置并不限于这种构造。可以预见到各种变型例,例如,设置两个或多个标记以有利于倾斜端面的形成。
[0060]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是将单根多芯光纤彼此相连的实例,但本发明还适用于多根多芯光纤的整体连接。本发明不仅应用于多芯光纤之间的互连,还应用于多芯光纤与另一光学部件之间的互连。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期望实现增大多芯光纤的光回波损耗的效
果ο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包括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着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一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所述第二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二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 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 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和所述第二多芯光纤设置为这样: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和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保持彼此大致平行的状态下彼此相对,并且 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每一个纤芯以一一对应的关系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相应一个纤芯光学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芯间连接损耗的变化减至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彼此相对,以便将处于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纤芯间距的变化减至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5°至11°的范围内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在5°至11°的范围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具有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用于在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指定纤芯设置中的各个纤芯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具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二标记用于在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指定纤芯设置中的各个纤芯的位置, 与第一基准面相比,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中的所述第一标记位于更远离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的端面区域中,所述第一基准面包含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之间的交点并且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并且 与第二基准面相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中的所述第二标记位于更靠近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的端面区域中,所述第二基准面包含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的交点并且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还包括: 第一插芯,所述第一插芯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括倾斜端面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一插芯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部上; 第二插芯,所述第二插芯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括倾斜端面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二插芯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部上;以及 套管,所述套管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插芯与所述第二插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还包括:沟槽部件,所述沟槽部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上的光的光回波损耗不小于30dB,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上的光的光回波损耗不小于30dB。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之间的位置偏差量不超过1.6 μ 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之间的连接损耗不超过0.4dB。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接触。
12.一种用于制造包括第一多芯光纤和第二多芯光纤的多芯光纤互连结构的方法,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第一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并且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所述第二多芯光纤在同一包层中具有沿第二中心轴线延伸的多个纤芯,并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至少一个端面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和所述第二多芯光纤设置为这样:在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彼此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彼此相对,以及 调节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 的纤芯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均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状态下,将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每对纤芯的芯间连接损耗的变化减至最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倾斜端面接触。
【文档编号】G02B6/04GK103988105SQ20128005993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屉冈英资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