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45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远距离使用的太阳能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使人们更加青睐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如何开发利用这一绿色能源,成为当今世界性的课题。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利用太阳光通过透镜照射在介质上直接转换成热能和通过半导体元件将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两种形式进行利用。在上述通过透镜照射在介质上转换成热能太阳能利用形式具有设备简单和容易普及的特点。但是目前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热能利用形式包括等面积管道采光、传输方式,利用光导纤维传输方式和在光线充足的室外直接利用太阳灶等三种方式。但等面积管道采光、传输太阳光不但工程巨大且不适宜长距离传输、更不适应大众共享;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即便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传输使用但传输的能量有限;使用太阳灶在日光下操作即有害于健康,并难于达到烹饪的环境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面积采光、长距离传输并能够多点利用的太阳能传输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由两个其弯角处分别设置有反光镜、并由电路控制的电机驱动能够实现转动的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端部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聚光机构固定连接构成能够与太阳同步转动的跟踪控制机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构成的太阳能光束传输机构和换能机构构成;其中,所述的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转动连接。构成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的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能够对准太阳位置、其顶部设置有圆孔接口的凹面镜,固定在该凹面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反射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凸面镜构成;并且所述凹面镜顶部圆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实现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能够与太阳同步转动;[0016]——所述的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凸透镜,固定在该凸透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透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凹透镜,该凹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端部;——所述的凸透镜设置有电机控制的角度转动控制机构;——所述的换能机构由太阳光散光板、热水器、光电转换器或炉灶构成;——在所述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中设置由挡板构成的光束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太阳能传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其结构由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与太阳同步转动的跟踪控制机构、太阳能传输机构和换能机构构成,能够太阳光光束的实现大面积米光和远距离传送,并保留了太阳光的属性,有利于现行环境的实施,可实现在室内太阳能做饭、照明、日光浴和花草的养殖等;由于该装置的结构相对简单,具有成本低和推广方便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构成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聚光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构成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第二种聚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太阳能传输装置包括:太阳能聚光机构、控制太阳能聚光机构能够与太阳同步的跟踪机构、太阳能传输机构和换能机构构成。其中上述太阳能聚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能够对准太阳位置顶部设置有圆孔接口 3的凹面镜1,固定在该凹面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反射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凸面镜2 ;两个弯角为直角的角部分别设置有反光镜4和5的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和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7的端部各通过转动机构16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的另一端部与上述凹面镜I顶部的圆孔接口3固定连接、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8与用于太阳聚光光束长距离传输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转动连接;由上述的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7通过电路控制的电机17、18带动实现凹面镜I对准太阳并同步转动;在传输管道9的端部设置有由呈反射角的平面镜10构成的太阳能分路器,太阳聚光光束通过该分路器后由分支传输管道11直线传输至换能器12实现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根据构成太阳能传输装置中太阳能聚光机构的位置,构成控制太阳能聚光机构能够与太阳同步的跟踪机构的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7的弯角为直角角度,当然也可以设定为钝角角度。在构成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换能器12可以是由能够用于将光线还原成大面积光照的凸面镜或凹透镜构成的散光板,也可以是只改变光束传输方向的平面镜或者是是用于室内的炉灶,当然还可以是光能释放、光热转换、光电转换的换能机构。构成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在分支传输管道中设置由挡板19构成的光束调节机构。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启动由电路控制的电机17、18带动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转动,实现机架上的凹面镜对准太阳并同步转动;太阳光线由凹面镜聚焦成太阳光光束,再由凸面镜将光束转化成平行光束通过凹面镜的圆孔接口进入与凹面镜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中,经过弯角部设置的反光镜4反射进入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7中,再经过弯角部设置的反光镜5反射进入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中,再经过太阳能分路器,将太阳聚光光束按需要分配至分支传输管道中直线传输至包括光能释放、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凹透镜、凹面镜等光能换能器12实现对太阳光能的利用。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在凹面镜I与内镜面传输管道9之间设置有由电路控制的由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构成的控制机构13,通过启动该控制机构电机能够调整凹面镜的角度,不仅能够使得由凸面镜形成的平行光束对准凹面镜的圆孔接口 3,从而控制进入到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中的太阳光束的总量。当然由凹面镜的圆孔接口 3进入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中的太阳光束的总量还可以通过在凹面镜焦点处的凸面镜上设置有电机控制的角度转动控制机构20来实现。即通过启动电机的转动来调整凸面镜的角度,以使得由凸面镜形成的平行光束通过凹面镜的圆孔接口的进入量得到控制,从而控制进入到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中的太阳光束的总量,起到调节开关的作用。在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其中太阳能聚光机构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能够对准太阳位置的并设置有由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构成的控制机构13的凸透镜15,固定在该凸透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透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凹透镜14,该凹透镜固定在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的端部。该结构的太阳能传输装置,首先使固定架上的凸透镜对准太阳并同步转动;太阳光线由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光束至设置于其焦点固定在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的端部的凹透镜,将光束转化成平行光束进入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6中,再经过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7,和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9,经过太阳能分路器实现对太阳光能的利用。在上述太阳能传输装置的结构中,其中的分路器同样可以实现多路采光并路输出,而且可以在同一台采光机构中并路后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实现组合式更大面积采光的目的。在本专利申请中所涉及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为一种内壁为镜面的管道。
权利要求1.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 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 由两个其弯角处分别设置有反光镜、并由电路控制的电机驱动能够实现转动的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端部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聚光机构固定连接构成能够与太阳同步转动的跟踪控制机构; 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构成的太阳能光束传输机构和 换能机构 构成; 其中,所述的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能够对准太阳位置、其顶部设置有圆孔接口的凹面镜,固定在该凹面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反射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凸面镜构成;并且所述凹面镜顶部圆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实现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能够与太阳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凸透镜,固定在该凸透镜焦点上的能够将之透过来的太阳光转化成平行光束的凹透镜,该凹透镜固定在所述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透镜设置有电机控制的角度转动控制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能机构由太阳光散光板、热水器、光电转换器或炉灶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中设置由挡板构成的光束调节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远距离使用的太阳能传输装置。其主要技术方案为由将太阳光线转换成太阳能光束的聚光机构;由两个其弯角处分别设置有反光镜、并由电路控制的电机驱动能够实现转动的第一、第二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端部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内镜面隔热弯管头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聚光机构固定连接构成能够与太阳同步转动的跟踪控制机构;内镜面隔热传输管道构成的太阳能光束传输机构和相连接的换能机构构成。该结构的太阳能传输装置能够太阳光光束的实现大面积采光和远距离传送,可实现在室内太阳能做饭、照明、日光浴和花草的养殖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和推广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G02B19/00GK203053061SQ2013200418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孟良 申请人:孟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