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56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有效地加强与电光面板的背面侧重叠的支撑板的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电光装置(100)中,相对于电光面板(10)重叠地配置有支撑板(40),在支撑板(40)形成有槽部(加强槽)(46),该槽部(加强槽)(46)在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向背面(40b)侧突出。另外,在槽部(加强槽)(46)的内侧具备将加强部件(70)沿着槽部(加强槽)(46)配置的槽加强部(47)。因此,支撑板(40)难以挠曲,所以能够抑制电光面板(10)和/或导光板(80)挠曲。
【专利说明】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用背面侧支撑电光面板的支撑板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光装置中,通过框体保持着液晶面板和/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电光面板,框体具有与电光面板的背面侧重叠地配置的支撑板。
[0003]作为支撑板,提出使用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采用在框体部件的背面侧的大致整体重叠地配置由金属板构成的加强部件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530号公报
[0005]然而,仅通过在电光面板的背面侧重叠地配置支撑板无法防止电光面板的挠曲,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I那样,在将树脂制的框体部件与由金属板构成的加强部件重叠成两层而成的结构中,具有电光装置会变得很重等之类的问题,不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加强与电光面板的背面侧重叠的支撑板的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光面板;支撑板,其与该电光面板重叠地配置,形成有向与所述电光面板侧相反一侧突出的槽部;和槽加强部,其在该槽部的内侧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具备在所述电光面板侧的面被收纳于所述槽部的深度内的状态下沿着该槽部延伸的加强部件。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对于电光面板在与显示光的射出侧相反一侧(背面侧)重叠地配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形成有在前面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向背面侧突出的槽部(加强槽)。而且,在槽部(加强槽)的内侧,具备沿着槽部(加强槽)配置有加强部件的槽加强部。因此,支撑板在槽加强部由槽部(加强槽)以及加强部件有效地加强,所以难以挠曲。因此,能够通过支撑板有效地抑制电光面板的挠曲等。另外,加强部件仅设置于槽部(加强槽)的内侧这一受限定的部位,所以与支撑板以及加强部件与电光面板的背面侧整体重叠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电光装置的轻量化。进而,槽部(加强槽)在支撑板的前面侧凹陷,所以即使将片和/或板状部件重叠地配置于支撑板的前面侧,片和/或板状部件也不会凸起。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槽部包含形成为与所述电光面板的至少一边平行的多条槽部;所述多条槽部中的至少I条槽部,通过具备沿着该至少I条槽部内侧延伸的所述加强部件而形成所述槽加强部。根据该结构,即便在将电光装置配置成通过底座使其立起来了的姿势的情况下和/或通过吊具将电光装置悬挂的情况下,电光装置也难以挠曲。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加强部件具备:加强部件前面部,其在所述槽加强部将所述槽部的所述电光面板侧盖住;和2个加强部件侧面部,其分别与所述槽部的内侧壁面中的相对置的2个侧面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加强部件有效地抑制支撑板的挠曲。[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部件包括金属板,能够采用在所述槽加强部沿着所述内侧壁面弯折的结构。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槽加强部的内侧,设有沿着该槽加强部延伸的布线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槽部(加强槽)的内侧而引绕布线部件,所以具有能够削减引绕布线部件的空间等优点。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布线部件能够采用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内侧沿着所述槽加强部延伸的结构。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所述加强部件前面部,形成有从该加强部件前面部侧向所述槽部的深度方向凹陷的槽状凹部;所述布线部件在所述槽状凹部的内侧沿着所述槽加强部的延伸方向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槽加强部在槽部(加强槽)的内侧不被加强部件覆盖地引绕布线部件,所以布线部件的装卸容易。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槽加强部,所述槽部在向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反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底面部,在所述加强部件上固定有形成有向所述底面部侧开口的螺纹孔的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并且能够使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另外,螺纹孔设置于支撑板上形成有槽加强部的位置,所以即使在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起来了的情况下和/或将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的情况下,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很大。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强部件也可以采用包括在所述槽加强部与所述支撑板一体地成型而填埋所述槽部的树脂部件的结构。根据该结构,通过嵌件成形和/或注塑成形等复合成形,在槽加强部将支撑板与加强部件(树脂部分)一体化,所以与支撑板与加强部件分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高效地组装电光装置。另外,能够采用在所述树脂部件的内侧设有沿着该槽加强部延伸的布线部件的结构。
[0017]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所述槽加强部,所述槽部在向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反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底面部,在所述树脂部件上形成有向所述底面部侧开口的螺纹孔。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并且也能够使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而使用。另外,螺纹孔设置于支撑板上形成有槽加强部的位置,所以即便在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起来了的情况下和/或将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的情况下,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很大。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底面部的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部分,存在开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并且也能够使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而使用。另外,螺纹孔设置于支撑板上形成有槽加强部的位置,所以即便在通过紧固于螺纹孔的螺纹部件将电光装置与底座连接起来了的情况下和/或将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的情况下,连接部分的强度也很大。
[0019]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电光装置。
[0020]【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 (a)、图1 (b)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液晶电视机(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0022]图2 (a)、图2 (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0023]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更细地分解了时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4 (a)、图4 (b)是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的说明图。
[0025]图5 (a)到图5 (e)是表示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的加强结构的说明图。
[0026]图6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27]图7 (a)、图7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28]图8 (a)、图8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29]图9 (a)、图9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30]图10 (a)、图10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31]图11 (a)、图11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32]图12 (a)、图12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33]图13 (a)、图13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的说明图。
[0034]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电光装置中的支撑板等所见的仰视图。
[0035]符号说明
[0036]8…照明装置、10...电光面板、40...支撑板、46...加强槽(槽部)、46d...底板部(加强槽的底部)、47…槽加强部、70...加强部件、70a…金属板、70(τ..树脂部分、80...导光板、90...筒状部件、91...螺纹孔、96...布线部件、99...螺纹部件、100…电光装置、100a...图像显不区域、701…前面部(加强部件前面部)、709...槽状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参照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液晶电视机用的电光装置中的形态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参照的图中,为了使各层和/或各部件成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比例尺按各层和/或各部件的每个而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导光板和/或电光面板的面内方向中将互相交叉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横方向)以及Y轴方向(纵方向),将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将X轴方向的一侧(朝向图像为左侧)设为Xl侧,将另一侧(朝向图像为右侧)设为X2侦牝将Y轴方向的一侧(图像的下侧)设为Yl侧,将另一侧(图像的上侧)设为Y2侧。另外,将Z轴方向的一侧(背面侧/射出照明光和/或显示光一侧的相反侧)设为Zl侧,将另一侧(前面侧/射出照明光和/或显示光一侧)设为Z2侧。[0038]实施方式I
[0039]整体结构
[0040]图1 (a)、图1 (b)是具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的液晶电视机(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1 (a)、图1 (b)分别为示意性地表示液晶电视机的外观的说明图以及表示电光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0041]图1 (a)所示的电子设备2000为液晶电视机,具有电光装置100、电视机用的框架2010以及电视机用的底座2020等。电光装置100具有:包括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的电光面板
10;向电光面板10供给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供给部270 ;和作为背光源的照明装置8,其从背面侧向电光面板10供给照明光。另外,电光装置100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其对在电光面板10中沿X轴方向延伸的扫描线进行驱动;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其对在电光面板10中沿Y轴方向延伸的数据线进行驱动。对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能够采用双方内藏于电光面板10的结构。另外,能够采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中的一方内藏于电光面板10而另一方内藏于COG安装于电光面板10的驱动用IC的结构。另外,能够采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中的一方内藏于电光面板10而另一方内藏于安装于电路基板的驱动用IC的结构,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于电光面板10。进而,能够采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双方内藏于与电光面板10分体的驱动用IC的结构。
[0042]照明装置8具有:导光板80,其与电光面板10重叠地配置;多个发光元件89,其沿着导光板80的侧面中成为光入射部80a的侧面配置;光源用基板88,其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89 ;和光源驱动部280,其对发光元件89进行驱动。电光面板10为四边形,具有4个边10a、10b、10c、IOcL这些边10a、10b、10c、IOd中,边IOa为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l的长边,边IOb为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长边,边IOc为位于X轴方向的一侧Xl的短边,边IOd为位于X轴方向的另一侧X2的短边。与该形状相对应地,导光板80具有4个侧面801、802、803、804。这些侧面801、802、803、804中,侧面801位于Y轴方向的一侧Yl的长边,侧面802位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长边,侧面803位于X轴方向的一侧Xl的短边,侧面804位于X轴方向的另一侧X2的短边。在本方式中,导光板80的4个侧面801、802、803、804中,在纵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的2个侧面801、802成为光入射部80a。因此,发光元件89沿着导光板80的2个侧面801、802 (光入射部80a)排列,光源用基板88沿着导光板80的2个侧面801、802 (光入射部80a)延伸。
[0043]电光装置100的具体结构
[0044]图2 (a)、图2 (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 (a)、图2 (b)分别为电光装置100的立体图以及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更细地分解了时的分解立体图。
[0045]如图2 (a)、图2 (b)以及图3所示,照明装置8具备:支撑板40,配置成覆盖导光板80的背面侧(Z轴方向的一侧Zl);树脂框架30,其在支撑板40的前方保持电光面板10的端部并且包围地保持照明装置8 ;和金属框架50,其配置于树脂框架30的前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Z2)。
[0046]树脂框架30具有保持电光面板10的端部并且包围电光面板10的周围的矩形框状,在本方式中,树脂框架30包括按电光面板10的4个边的每条分割的4片框架板31、32、33、34。树脂框架30为黑色,作为光吸收部件而起作用,由此防止在照明装置8内产生杂散光。框架板31、32、33、34分别具备:在框架板31、32、33、34的背面侧沿背面侧延伸的侧板部311、321、331、341 ;从侧板部311、321、331、341的前端边缘向内侧弯曲的前板部315、325、335,345 ;和从前板部315、325、335、345的高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向内侧伸出的突板部312、322、332、342。由此,在框架板31、32、33、34的内侧,由突板部312、322、332、342形成台阶部 313、323、333、343,由该台阶部 313、323、333、343 与突板部 312、322、332、342 保持电光面板10。另外,在突板部312、322、332、342的下侧,配置有照明装置8的导光板80和/或发光兀件89等。
[0047]支撑板40通过对SUS板等薄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支撑板40具备:底板部45 ;和从底板部45的外周边缘中的除Y轴方向的一侧Yl外的3个边向前侧立起的3个侧板部42、43、44,在支撑板40的侧板部42、43、44的外侧重叠有树脂框架30的侧板部321、331、341。另外,树脂框架30的侧板部311覆盖支撑板40的Y轴方向的一侧Y1。
[0048]金属框架50也与支撑板40同样,通过对SUS板等薄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金属框架50具备:前板部55 ;和从前板部55的外周边缘向下方弯折的4个侧板部51、52、53、54,并成为下表面开口的矩形的箱状。侧板部51、52、53、54以覆盖树脂框架30的侧板部311、321、331、341的外侧的方式与这些侧板部重叠。在前板部55,形成有将从电光面板10射出的光射出的矩形的窗550,前板部55遍及整周地覆盖电光面板10的显不光射出侧中的外周端部。另外,金属框架50的前板部55设置成同时完全覆盖树脂框架30的前板部315、325、335、345的前方。
[0049]这样构成的金属框架50、树脂框架30以及支撑板40通过螺钉(未图示)等接合,将电光面板10和/或照明装置8保持于内部。在该状态下,支撑板40经由照明装置8支撑电光面板10。
[0050]电光面板10的结构
[0051]电光面板10是具有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液晶面板,具备:元件基板11,其形成有像素电极(未图示)等;对置基板12,其相对于元件基板11隔着预定的间隙相对配置;和矩形框状的密封件(未图示),其将该对置基板12与元件基板11贴合。该电光面板10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和/或图示省略,但在由密封件包围的区域内保持有液晶层。元件基板11以及对置基板12包括玻璃基板等透光性基板。在元件基板11上,沿X轴方向延伸有多根扫描线,另一方面沿Y轴方向延伸有多根数据线,与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处相对应地,设有开关元件以及像素电极(未图示)。
[0052]在本方式中,对置基板12配置于显示光的射出侧,元件基板11配置于照明装置8侦U。另外,在对置基板12上,在与元件基板11相对的表面上,沿着密封件的4个边的内边缘,形成有包括矩形框状的遮光层的边框层,由边框层的内边缘规定的区域为图像显示区域 IOOa0
[0053]电光面板10 构成为 TN (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ECB (Electrically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电控双折射)方式或者 VAN (Vertical Aligned Nematic:垂直排列向列)方式的电光面板,在元件基板11上形成有像素电极,在对置基板12上形成有共用电极(未图示)。另外,在电光面板10为IPS (In Plane Switching:平面开关)方式和/或FFS (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方式的电光面板的情况下,共用电极设置于元件基板11侧。另外,元件基板11有时也相对于对置基板12配置于显示光的射出侦1K在电光面板10的上表面上重叠配置有上偏振板18,在电光面板10的下表面与照明装置8之间配置有下偏振板17。
[0054]在本方式中,元件基板11比对置基板12大。因此,元件基板11具有在Y轴方向的一侧Yl从对置基板12的端部伸出的伸出部分110,在该伸出部分110连接有多块柔性布线基板200。另外,多块柔性布线基板200连接于共用的布线基板250,经由该柔性布线基板200与共用的布线基板250,向参照图1 (b)说明了的图像信号供给部270和/或扫描线驱动电路104输入信号等。
[0055]照明装置8的结构
[0056]照明装置8具备:导光板80,其在电光面板10的背面侧重叠地配置;和多个发光兀件89,其将发光面朝向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从光入射部80a的一端侧(X轴方向的一侧XI)向另一端侧(X轴方向的另一侧X2)排列。多个发光元件89沿着光入射部80a安装于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光源用基板88的一面881。发光元件89为射出白色光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将光源光设为发散光而射出。
[0057]在照明装置8中,将导光板80的侧面801、802、803、804中的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2个侧面801、802作为光入射部80a而利用。因此,多个发光元件89将发光面朝向导光板80的2个光入射部80a (侧面801、802),从2个光入射部80a (侧面801、802)的各自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排列。光源用基板88沿着2个光入射部80a (侧面801、802)延伸有2块,在这2块光源用基板88的各自的一面881上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89。
[0058]导光板80为包含丙烯酸树脂和/或聚碳酸酯树脂等的透光性的树脂板,在导光板80的背面80c与支撑板40的底板部45之间重叠地配置有反射片187。
[0059]在导光板80的前面(光射出面80b)与电光面板10之间重叠地配置有扩散片182、棱镜片183、184等光学片。扩散片182包括具备在丙烯酸树脂和/或聚碳酸酯树脂等透光性树脂中分散有二氧化硅颗粒等而成的涂层的片。2块棱镜片183、184配置成互相的棱线正交。因此,从导光板80的光射出面80b射出的照明光,在由扩散片182向所有方向扩散后,由2块棱镜片183、184付与在电光面板10的正面方向上具有峰值的指向性。在导光板80上,在反射片187所位于的一侧的表面即背面80c上,形成有包括凹状的微小凹陷和/或扩散部件的印刷层的扩散图形,扩散图形的密度随着从发光元件89分离而变高。因此,从导光板80射出的照明光的强度分布与距发光元件89的距离无关,被均匀化。作为该扩散图形,在本方式中,在导光板80的背面80c上设有多个微小凹部。
[0060]光源用基板88配置成安装有发光元件89的一面881与导光板80的光入射部80a相对。另外,光源用基板88具有在沿着光入射部80a延伸的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面881侧与绝缘层一并设有布线图形和/或焊盘的结构。该结构例如能够通过在金属板的一面侧贴合按顺序层叠有树脂基材层、布线图形以及绝缘保护层等而成的柔性布线基板来实现。因此,金属板与布线图形以及安装有发光元件89的芯片的焊盘能够确保电绝缘性。
[0061]在2块光源用基板88的各自的另一面882侧,分别配置有对光源用基板88进行保持的光源支撑部件60,光源支撑部件60配置于支撑板40与树脂框架30之间并被保持。光源支撑部件60为沿着光源用基板88的另一面882延伸的棒状的金属部件,与光源用基板88的另一面882的整面在支撑板部62的基板保持面620以面接触状态紧密接合而固定。另外,光源支撑部件60具有:后板部61,其与支撑板40的底板部45重叠;和支撑板部62,其构成从后板部61的宽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向上方突出的壁面。另外,光源支撑部件60在支撑板部62的上端侧(与后板部61相反一侧)具备从支撑板部62向导光板80所处侧的相反侧弯折的前板部63,前板部63通过螺钉等固定于金属框架50的前板部55以及树脂框架30的前板部315、325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0062]支撑板40的加强结构
[0063]图4 (a)、图4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的说明图,图4 (a)、图4 (b)分别为从前面侧观察支撑板40所见的立体图以及从背面侧观察所见的立体图。图5 (a)到图5 (e)是表示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的加强结构的说明图,图5 (a)、图5 (b)、图5 (C)、图5(d)、图5 (e)分别为从背面侧观察支撑板40所见的仰视图、C-C’剖视图、从支撑板40上将加强部件70卸下了的状态的C-C’剖视图、A-A’剖视图以及B-B’剖视图。另外,图5 (C)、图5 (d)、图5 (e)中将电路基板94的图示省略。
[0064]如图3、图4 (a)、图4 (b)以及图5 (a)到图5 (e)所示,在用在本方式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中,为了提高隔着导光板80以及反射片187重叠于电光面板10的底板部45的强度,在底板部45上形成有加强槽(槽部)46,该加强槽46在电光面板10所处的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且在位于电光面板10的相反侧的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46s。在本方式中,作为加强槽46,在Y轴方向(纵方向)上延伸的4根纵槽463、464、465、466形成为在X轴方向(横方向)上并列,并且在纵槽463、464、465、466的Y轴方向两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地形成有2根横槽461、462。纵槽463、464、465、466阻止支撑板40在Y轴方向上向Z轴方向挠曲,横槽461、462阻止支撑板40在X轴方向上向Z轴方向挠曲。
[0065]在支撑板40的背面40b侧,在由与纵槽463、464以及横槽461、462相对应的突条部46s包围的凹状区域配置有电路基板93、94,该电路基板93、94电连接于图2 (b)所示的布线基板250和/或图1 (b)以及图3所不的光源用基板88。
[0066]在加强槽46的内侧,配置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加强部件70,形成了槽加强部47。在本方式中,加强部件70配置成遍及加强槽46的内侧的大致整体。更具体地说,加强部件70包括:在纵槽463、464、465、466的内侧在Y轴方向(纵方向)上延伸的纵框部分73、74、75、76;和在横槽461、462的内侧在X轴方向(横方向)上延伸的横框部分71、72。在本方式中,纵框部分73、74、75、76以及横框部分71、72分别包括独立的部件,在加强槽46的角部分(在纵框部分73与横框部分71、72之间以及在纵框部分76与横框部分71、72之间)力口强部件70中断。与此相对,纵框部分74、75的端部接合于横框部分71、72的侧面。
[0067]在这里,加强部件70在槽加强部47在加强槽46的内侧固定于支撑板40,在与加强槽46的内侧壁面接触且电光面板10侧的表面(前面部701/加强部件前面部)收纳于加强槽46的深度内的状态下沿着加强槽46延伸。更具体地说,加强槽46的截面具有梯形形状,在加强部件70中,纵框部分73、74、75、76以及横框部分71、72分别具备:前面部701(加强部件前面部),其将加强槽46的向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开口的开口部46a盖住;和2个侧面部702、703,其分别与加强槽46的相对的2个侧面46b、46c重叠。另外,在加强部件70中,纵框部分73、74、75、76以及横框部分71、72分别具备与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加强槽46的底部)重叠的底面部706。加强部件70的侧面部702、703处于与加强槽46的侧面46b、46c相接触的状态,加强部件70的底面部706处于与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相接触的状态。另外,加强部件70的电光面板10侧的前面部701位于加强槽46的侧面46b、46c之间,不从支撑板40向电光面板10侧突出。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件70包括与加强槽46的截面形状相对应地弯折了的金属板70a。该金属板70a具备:前板部701a,其盖住加强槽46的开口部46a ;和侧板部702a、703a,其连接于前板部70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与加强槽46的侧面46b、46c重叠,该金属板70a通过焊接和/或螺纹件固定等方法固定于支撑板40。另外,金属板70a具备:端板部704a,其从侧板部702a以沿着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的方式弯折;和端板部705a,其从侧板部703a以沿着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的方式弯折。在这样构成的金属板70a中,前板部701a构成加强部件70的前面部701,侧板部702a、703a构成加强部件70的侧面部702,703o在这里,端板部704a的宽度尺寸与端板部705a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另外,端板部704a的宽度尺寸与端板部705a的宽度尺寸的和比底板部46d的宽度尺寸小。因此,在端板部704a与端板部705a之间,底板部46d从端板部704a、705a向背面40b侧局部露出,而金属板70a的端板部704a、705a构成加强部件70的底面部706。
[0069]在这样构成的支撑板40的槽加强部47中,在与纵槽464相对应的突条部46s,在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途位置,螺纹孔91向背面40b侧开口,在本方式中,螺纹孔91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2个部位。另外,在与纵槽465相对应的突条部46s,也和与纵槽464相对应的突条部46s同样地,在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途位置,螺纹孔91向背面40b侧开口,螺纹孔91在与纵槽465重叠的区域,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2个部位。在本方式中,螺纹孔91形成于加强槽4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0070]该螺纹孔91,在如图1 (a)所示,在将电光装置100在通过底座2020使得电光装置100立起来的状态下配置时,如图5 (e)所示,在螺纹孔91内紧固螺栓和/或螺钉等螺纹部件99,由此使电光装置100与底座2020连接。另外,在以壁挂状态使用电光装置100时,紧固于螺纹孔91内的螺纹部件99用于连接电光装置100与吊具。
[0071]在本方式中,在支撑板40的突条部46s上形成向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时,在槽加强部中的加强槽46的内侧,固定有形成有向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的筒状部件90。更具体地说,在加强槽46的内侧,在支撑板40的底板部46d与构成加强部件70的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之间,固定有形成有向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的有底的筒状部件90,螺纹孔91从底板部46d的开口部46e以及端板部704a、705a之间向背面40b侧开口。另外,筒状部件90通过焊接等方法相对于支撑板40的底板部46d以及加强部件70(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固定。
[0072]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0073]如以上说明了地那样,在本方式的电光装置100中,相对于电光面板10在显示光的射出侧的相反一侧(背面侧)重叠地配置有支撑板40,在支撑板40上形成有加强槽46,该加强槽46在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在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46s。而且,在加强槽46的内侧,形成有将加强部件70沿着加强槽46配置的槽加强部47。因此,支撑板40在槽加强部47由加强槽46以及加强部件70加强,所以难以挠曲。因此,能够抑制电光面板10和/或导光板80挠曲。另外,加强部件70仅设置于加强槽46的内侧这一受限定的部位,所以与支撑板以及加强部件与电光面板10的背面侧整体重叠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电光装置100的轻量化。
[0074]另外,加强槽46在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而在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所以即使将片和/或板状部件重叠地配置于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片和/或板状部件也不会凸起。
[0075]另外,在支撑板40的加强槽46中的纵槽463、464、465、466以及横槽461、462的双方形成有设有加强部件70的槽加强部47。因此,即使在将电光装置100按由底座2020使其起立的姿势配置了的情况下和/或由吊具将电光装置100悬挂起来了的情况下,电光装置100也难以挠曲。另外,加强部件70具备:前面部701,其将加强槽46的开口部46a盖住;和侧面部702、703,其与加强槽46的侧面46b、46c重叠,所以加强部件70能够在加强槽46有效地提高支撑板40的刚性。
[0076]另外,在槽加强部47在加强槽46的内侧,固定有形成有向支撑板40的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的筒状部件90,螺纹孔91在突条部46s的背面40b侧开口。因此,通过紧固于螺纹孔91的螺纹部件99能够将电光装置100与底座2020连接,并且能够使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100。另外,螺纹孔91在支撑板40上设置于形成有加强槽46的位置,所以即使在通过紧固于螺纹孔91的螺纹部件99将电光装置100与底座2020连接起来了的情况下和/或将吊具连接于电光装置100的情况下,连接部分的强度也较大。
[0077]实施方式2
[0078]图6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是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另外,本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I同样,所以对于共用的部分付与同一附图标记,将它们的说明省略。
[0079]在实施方式I中,在支撑板40的突条部46s形成向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时,用到了有底的筒状部件90,但如图6所示,在本方式中,在支撑板40的底板部46d与加强部件70 (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之间设有两端开口的筒状部件90。另外,筒状部件90通过从前板部701a的开口部701f紧固至螺纹孔91的中途位置的螺栓和/或螺钉等螺纹部件98,固定于加强部件70 (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与支撑板40的底板部46d之间。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除了由螺纹部件98进行的固定外,也可以将筒状部件90相对于支撑板40的底板部46d以及加强部件70 (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进行焊接等固定。
[0080]根据该结构,在将螺纹部件99紧固于螺纹孔91时,螺纹部件98作为相对于螺纹部件99的挡块而起作用。
[0081]实施方式3
[0082]图7 (a)、图7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7 (a)、图7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另外,本方式以及后述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I同样,所以对于共用的部分付与同一附图标记,将它们的说明省略。
[0083]如图7 (a)、图7 (b)所示,在本方式中,在加强槽46中的图5 (a)到图5 (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有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该布线部件96从图4 (b)和/或图5 (a)所示的电路基板93向照明装置8的光源用基板88延伸。
[0084]在这里,布线部件96在包括金属板70a的加强部件70的内侧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强槽46来引绕布线部件96,所以具有能够削减引绕布线部件96的空间等优点。
[0085]另外,如图7(a)所示,在槽加强部47在加强槽46的内侧的没有形成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加强部件70的中央,如图7 (b)所示,在形成有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加强部件70的内侧的筒状部件90的侧方。另外,如图5 (a)所示,在纵框部分74的端部接合于横框部分71、72的侧面的情况下,布线部件96穿过形成于纵框部分74与横框部分71、72的侧面的接合部分的孔而通到纵槽464的内侧。
[0086]实施方式4
[0087]图8 (a)、图8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8 (a)、图8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首1J视图。
[0088]如图8 (a)、图8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在槽加强部47在图5 (a)到图5 (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有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在将该布线部件96穿过时,在本方式中,在加强部件70的前面部701,沿着纵槽464形成有从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向背面40b侧凹陷的槽状凹部709,布线部件96在槽状凹部709的内侧延伸。更具体地说,在本方式中,作为加强部件70使用沿着加强槽46的内壁弯折的金属板70a,所以在金属板70a的前板部701a上形成有从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向背面40b侧凹陷的槽状凹部709a,作为槽状凹部709,布线部件96在金属板70a的槽状凹部709a的内侧延伸。
[0089]这样在本方式中,能够在槽加强部47在加强槽46内侧中的加强部件70 (金属板70a)的外侧处(槽状凹部709、709a)引绕布线部件96,所以布线部件96的装卸容易。另外,在本方式中,槽状凹部709、709a设置于加强槽4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但也可以采用槽状凹部709、709a形成于从加强槽4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一方偏的位置的结构。
[0090]实施方式5
[0091]图9 (a)、图9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9 (a)、图9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首1J视图。
[0092]如图9 (a)、图9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在支撑板40的底板部45形成有加强槽46,该加强槽46在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在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46s。另外,在加强槽46的内侧,配置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加强部件70,形成了槽加强部47,加强部件70具备:前面部701,其将加强槽46的开口部46a盖住;和2个侧面部702、703,其分别与加强槽46的相对的2个侧面46b、46c重叠。另外,加强部件70具备与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重叠的底面部706。
[0093]在本方式中,加强部件70包含树脂部分70c,该树脂部分70c通过嵌件成形和/或注塑卜寸一卜)成形等复合成形与支撑板40 —体成形而填埋加强槽46。因此,加强部件70具有整体相连的一体结构。另外,在加强部件70,由树脂部分70c的前面部701c构成加强部件70的前面部701 (加强部件前面部),由树脂部分70c的侧面部702c、703c构成加强部件70的侧面部702、703,树脂部分70c的底面部706c与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重叠。
[0094]在这样构成的支撑板40的槽加强部47,在纵槽464,在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途位置螺纹孔91向背面40b侧开口,在本方式中,螺纹孔91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2个部位。另外,在图5 (a)所示的纵槽465,也与纵槽464同样地,在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途位置螺纹孔91向背面40b侧开口。在这里,螺纹孔91形成于加强槽46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0095]在本方式中,在支撑板40的突条部46s形成向背面40b侧开口的螺纹孔91时,在与突条部46s (底板部46d)的开口部46e重叠的位置,在树脂部分70c上形成有螺纹孔91。
[0096]这样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在支撑板40上形成有加强槽46,该加强槽46在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在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在加强槽46的内侧,沿着加强槽46配置加强部件70(树脂部分70c)、形成了槽加强部47。因此,支撑板40难以挠曲,所以起到能够抑制电光面板10和/或导光板80挠曲等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方式中,通过嵌件成形和/或注塑成形等复合成形,将支撑板40与加强部件70 (树脂部分70c)—体化,所以与支撑板40与加强部件70分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更高效地组装电光装置100。
[0097]实施方式6
[0098]图10 (a)、图10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10 (a)、图10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
[0099]如图10 (a)、图10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5同样地,在支撑板40的底板部45形成有加强槽46,该加强槽46在前面40a侧凹陷成槽状并且在背面40b侧形成突条部46s,在该加强槽46的内侧,设置包括树脂部分70c的加强部件70,形成了槽加强部47。
[0100]另外,在本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等同样地,在图5 (a)到图5 (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有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该布线部件96从图4 (b)和/或图5 (a)所示的电路基板93向照明装置8的光源用基板88延伸。在这里,布线部件96在槽加强部47在包括树脂部分70c的加强部件70的内侧延伸。更具体地说,布线部件96穿过树脂部分70c与加强槽46的底板部46d之间。该结构,能够通过在通过嵌件成形和/或注塑成形等复合成形与支撑板40 —体地形成树脂部分70c时,预先将布线部件96穿过加强槽46的内侧来实现。
[0101]另外,如图10 (a)所示,在槽加强部47在加强槽46的内侧中的没有形成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央,如图10 (b)所示,在形成有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螺纹孔91的侧方。
[0102]实施方式7
[0103]图11 (a)、图11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11 (a)、图11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
[0104]如图11 (a)、图11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在加强槽46中的图5 (a)到图5 (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有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形成了槽加强部47。布线部件96在包括树脂部分70c的加强部件70的内侧延伸。在这里,布线部件96穿过树脂部分70c的Z轴方向的大致中央。因此,布线部件96的周围由树脂部分70c包围。该结构,能够通过在通过嵌件成形和/或注塑成形等复合成形与支撑板40一体地形成树脂部分70c时,预先将布线部件96穿过加强槽46的内侧来实现。另外,如图
11(a)所示,在加强槽46的内侧中的没有形成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宽度方向的中央,如图11 (b)所示,在形成有螺纹孔91的部分,布线部件96穿过螺纹孔91的侧方。
[0105]实施方式8
[0106]图12 (a)、图12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12 (a)、图12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
[0107]如图12 (a)、图12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6、7同样地,在加强槽46中的图5 (a)到图5 (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置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形成了槽加强部47。在将该布线部件96穿过时,在加强部件70的前面部701,沿着纵槽464形成有从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向背面40b侧凹陷的槽状凹部709,布线部件96在槽状凹部709的内侧延伸。更具体地说,在本方式中,作为加强部件70使用将加强槽46填埋的树脂部分70c,所以在树脂部分70c的前面部701c形成有从支撑板40的前面40a侧向背面40b侧凹陷的槽状凹部709c,作为槽状凹部709,布线部件96在树脂部分70c的槽状凹部709c的内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槽状凹部709c形成于树脂部分70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0108]该结构能够通过在成形树脂部分70c时形成槽状凹部709c、然后将布线部件96穿过槽状凹部709c的内侧来实现。根据该本方式,能够在加强槽46的内侧中的加强部件70(树脂部分70c)的外侧引绕布线部件96,所以布线部件96的装卸容易。
[0109]实施方式9
[0110]图13 (a)、图13 (b)是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的说明图,图13 (a)、图13 (b)分别是在与图5 (a)的A-A’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以及在与图5 (a)的B-B’线相当的位置将支撑板40切断了时的剖视图。
[0111]如图13 (a)、图13 (b)所示,在本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8同样地,在加强槽46中的图5 Ca)到图5 Ce)所示的纵槽464的内侧,设置沿着加强槽46延伸的布线部件96,形成了槽加强部47。在将该布线部件96穿过时,在加强部件70 (树脂部分70c)的前面部701c形成有槽状凹部709c,布线部件96在树脂部分70c的槽状凹部709c的内侧延伸。
[0112]在这里,在本方式中,槽状凹部709c形成于从树脂部分70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向一方错位的位置。在本方式中,在树脂部分70c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槽状凹部709c。因此,在本方式中,与实施方式8不同,槽状凹部709c与螺纹孔91不重叠,所以在槽状凹部709c与螺纹孔91之间不会产生薄壁部分。因此,形成有螺纹孔91的部分具有充分的强度,所以在利用紧固于螺纹孔91的螺纹部件99将电光装置100与底座2020连接时或者将吊具与电光装置100连接时,难以产生螺纹孔91的周边由于强度不足而破损的事态。
[0113]实施方式10
[0114]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电光装置100中的支撑板40等所见的仰视图。另外,在图14中,将电路基板93、94的图不省略。
[0115]在实施方式I?9中,在形成于支撑板40的加强槽46(纵槽463、464、465、466以及横槽461、462)的全部中配置加强部件70,形成了槽加强部47。与此相对,在本方式中,如图14所示,仅在纵槽463、464、465、466以及横槽461、462中的形成有螺纹孔91的2根纵槽464、465中配置加强部件70,形成了槽加强部47。通过该结构,也能够有效防止支撑板40的挠曲。因此,即使在利用紧固于螺纹孔91的螺纹部件(未图示)连接了电光装置100与底座2020使电光装置100立起来了的情况下和/或将吊具连接于螺纹部件而悬挂了电光装置100的情况下,也具有电光装置100难以挠曲这样的优点。
[0116]其他的实施方式
[0117]在实施方式I等中,在加强槽46的角部分(在纵框部分73与横框部分71、72之间以及在纵框部分76与横框部分71、72之间)加强部件70中断,但也可以在角部分设置与金属板70a大致同样结构的连接部件,作为整体使用一体的加强部件70。
[01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光面板10使用了液晶面板,但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作为电光面板10使用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的电光装置。
[0119]向电子设备的搭载例
[01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搭载了电光装置100的电子设备2000,例示了液晶电视机,但除液晶电视机以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数字标牌、汽车导航装置、便携用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的电光装置100。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光面板; 支撑板,其与该电光面板重叠地配置,形成有向与所述电光面板侧相反一侧突出的槽部;和 槽加强部,其在该槽部的内侧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并具备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在所述电光面板侧的面被收纳于所述槽部的深度内的状态下沿着该槽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包含形成为与所述电光面板的至少一边平行的多条槽部; 所述多条槽部中的至少I条槽部,通过具备沿着该至少I条槽部内侧延伸的所述加强部件而形成所述槽加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具备:加强部件前面部,其在所述槽加强部将所述槽部的所述电光面板侧盖住;和2个加强部件侧面部,其分别与所述槽部的内侧壁面中的相对置的2个侧面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包括金属板,在所述槽加强部沿着所述内侧壁面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加强部的内侧,设有沿着`该槽加强部延伸的布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部件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内侧沿着所述槽加强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件前面部,形成有从该加强部件前面部侧向所述槽部的深度方向凹陷的槽状凹部; 所述布线部件在所述槽状凹部的内侧沿着所述槽加强部的延伸方向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加强部,所述槽部在向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反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底面部,在所述加强部件上固定有形成有螺纹孔的部件,该螺纹孔向所述底面部侧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包括在所述槽加强部与所述支撑板一体地成型并填埋所述槽部的树脂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件的内侧,设有沿着该槽加强部延伸的布线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加强部,所述槽部在向与所述电光面板相反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底面部,在所述树脂部件上形成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向所述底面部侧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部的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部分,存在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面部的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的部分,存在开口部。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GK203480157SQ20132042285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百濑洋一, 浦野信孝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