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拾取透镜与图像拾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008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图像拾取透镜与图像拾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在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f/f4<-0.35--…(1)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专利说明】图像拾取透镜与图像拾取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3年I月18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3-007310的权益,特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0003]本技术涉及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具有大约40°?大约90°的拍摄视角和2.8或者小于2.8的F数值(F_number)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4]例如,存在着具有大约40°?大约90°的拍摄视角和2.8或者小于2.8的F数值的具有可交换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各种类型的亮透镜(bright lens)。作为这种类型的透镜,高斯透镜(Gauss lens)普遍为所知(例如,参见号为H06-337348和2009-58651 (JPH06-337348A和JP 2009-58651A)的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
[0005]高斯透镜具有这样的配置:其中,凸透镜和凹透镜在该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对称地布置。在高斯透镜中,在对焦操作时,整个透镜系统或者透镜组的一部分沿光轴行动。
[0006]最近几年,具有可交换透镜的数字照相机迅速地广泛使用。特别是,已经能够使用具有可交换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拍摄运动图像。因此,希望不仅适合于拍摄静态图像,也适合于拍摄运动图像的透镜。于是,当拍摄运动图像时,需要允许用于执行对焦操作的透镜组根据被拍摄物体的快速移动而高速行动。
[0007]JP H06-337348A和JP 2009-58651A中所公开的高斯透镜均被配置为允许整个透镜系统在对焦操作时沿光轴行动。
[0008]在按照这样的方式,通过允许整个透镜系统高速行动执行对焦操作以拍摄运动图像的情况下,增加了用于执行对焦操作的对焦透镜组的重量。因此,允许对焦透镜行动的传动装置(actuator)变大,且不利的是,透镜镜筒变大。
[0009]另一方面,号为2012-68448的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JP2012-68448A)中所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采用了后焦点(rear focus)方案。在JP 2012-68448A中所公开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把最靠近图像侧的透镜组用作对焦透镜组,从而高速地实现对焦操作。
[0010]然而,为了抑制对焦操作期间的像差的变动,把对焦透镜组的屈光力设置得小,因此需要扩大对焦透镜组的行动范围。于是,出射光瞳(exit pupil)变长,这不利地阻止了透镜总长度的减小。

【发明内容】

[0011]另外,在内对焦(inner focus)方案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对焦透镜组中透镜的数目仅为I到3个。因此,为了抑制在对焦操作期间像差的变动,需要通过对焦透镜组的在对象侧的透镜组把像差校正至某一程度,从而减小进入对焦透镜组的光线的角度。
[0012]然而,当减小了进入对焦透镜组的光线的角度时,出射光瞳的位置变得远离图像拾取平面。因此,增大了图像拾取透镜的直径,并且增加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长度。
[0013]而且,为了抑制假色(false color)、颜色浓淡(shading)缺陷等的发生,需限制光线相对于图像拾取平面的入射角度。另外,还存在着把出射光瞳放置于靠近图像拾取平面的限制。
[0014]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透镜的总长度,同时确保高速对焦操作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I ),
[0016]f/f4<-0.35...(I)
[0017]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0018]因此,在图像拾取透镜中,用作对焦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组的行动范围变小,而且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的效果增强。
[0019]在以上所 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
[0020]0.8<f/f3<4.0...(2)
[0021]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0022]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2),适当地设置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
[0023]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
[0024]-1.20<f/f2<-0.03 …(3)
[002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0026]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3),适当地设置第二透镜组的屈光力。
[0027]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在对象侧呈凹形,可望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在图像侧呈凸形。
[0028]通过允许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朝向对象平面呈凹形,并且允许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朝向图像平面呈凸形,允许具有高图像高度的入射光线在较接近对象平面的位置处向上行动。
[0029]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二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
[0030]通过允许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由各个新月形透镜抑制像差。
[0031]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0032]0.3<f/fl<l.0...(4)
[0033]其中,fl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0034]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4),适当地设置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力。
[0035]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三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
[0036]通过允许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由该非球面透镜抑制各种类型的像差。[0037]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四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
[0038]通过允许第四透镜组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减少对焦透镜组的重量。
[003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器件的图像拾取装置,所述图像拾取器件被配置为把图像拾取透镜所形成的光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
[0040]f/f4<-0.35 …(1)
[0041]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0042]因此,在图像拾取装置中,用作对焦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组的行动范围变小,而且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的效果增强。
[0043]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一个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在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0044]f/f4<-0.35 …(1)
[0045]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0046]因此,减小了透镜的总长度,同时确保了高速对焦操作。
[0047]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 ),
[0048]0.8<f/f3<4.0...(2)
[0049]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0050]因此,减小了进入对焦透镜组的光的角度,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球面像差的出现。[0051 ] 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
[0052]-1.20<f/f2<-0.03 …(3)
[0053]其中,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0054]因此,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从而抑制了对焦操作中的变动(variation)。另外,还有效地抑制了散光的出现。
[0055]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在对象侧呈凹形,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在图像侧呈凸形。
[0056]因此,抑制了像差的出现,并且允许具有高图像高度的入射光线在较接近对象平面的位置处向上行动。于是,减小了透镜的总长度。
[0057]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
[0058]因此,有效地抑制了像差的出现。
[0059]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
[0060]0.3<f/fl<l.0...(4)
[0061]其中,fl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0062]因此,通过第一透镜组,允许具有高图像高度的入射光线在较接近对象平面的位置处向上行动,于是,减小了透镜的总长度。另外,还有效地抑制了场曲率(fieldcurvature)的出现。
[0063]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三透镜组包括一个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
[0064]因此,由该非球面透镜抑制各种类型的像差,并且提高了图像拾取透镜的光性能。
[0065]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四透镜组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
[0066]因此,减少了对焦透镜组的重量,并且以较高的速度执行对焦操作。
[0067]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器件,所述图像拾取器件被配置为把图像拾取透镜所形成的光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在以上所描述的图像拾取透镜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0068]f/f4<-0.35 …(I)
[0069]其中,f为图 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0070]因此,减小了透镜的总长度,同时确保了高速对焦操作。
[0071]应该意识到,以上的一般描述以及以下的详细描述均为示范性描述,意图提供如权利要求本技术的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2]包括附图旨在提供对本公开专利的更好的理解,将它们并入本说明书,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与本说明书一起说明了用于解释本技术原理的实施例。
[0073]图1结合图2~13图1说明了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并且说明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透镜配置。
[0074]图2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一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75]图3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一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短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76]图4是说明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透镜配置的图。
[0077]图5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二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78]图6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二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短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79]图7是说明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透镜配置的图。
[0080]图8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三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81]图9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三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短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0082]图10是说明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的透镜配置的图。
[0083]图11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四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无穷远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84]图12是说明了在其中把具体数值施加于第四实施例的数值实例中,在图像拾取透镜对焦在短距离处的对象上的情况下的球面像差、散光、以及失真的图。
[0085]图13为说明图像拾取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6]以下,将描述根据本技术某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0087][图像拾取透镜的配置]
[008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
[0089]按照这样的方式,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采用了后焦点方案,整个图像拾取透镜不沿光轴行动,但第四透镜组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因此,对焦透镜组的重量轻。另外,允许对焦透镜组行动的传动装置小。于是,高速进行对焦操作,而且实现了尺寸的减小。
[0090]另外,根据 本技术的图像拾取透镜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0091]f/f4<-0.35...(I)
[0092]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0093]条件表达式(I)定义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和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之间的比率。
[0094]当f/f4的值大于条件表达式(I)中的上限时,第四透镜组的负屈光力相当弱。因此,用作对焦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组的行动范围变大。另外,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的程度变小。于是,图像拾取透镜的总长度不利地变大。
[0095]因此,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I ),用作对焦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组的行动范围变小。另外,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的效果增大。于是,图像拾取透镜的总长度减小,同时确保了高速的对焦操作。
[0096]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 ),
[0097]0.8<f/f3<4.0 …(2)
[0098]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0099]条件表达式(2)定义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和第三透镜组的焦距之间的比率。
[0100]当f/f3的值小于条件表达式(2)中的下限时,第三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得相当弱。因此,降低了允许已经通过第二透镜组向上行动的光接近于平行光的第三透镜组的效果。于是,没有减小进入用作对焦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组的光的角度。
[0101]另一方面,当f/f3的值大于条件表达式(2)中的上限时,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变得相当强。因此,容易出现球面像差。
[0102]于是,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2),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减小了进入对焦透镜组的光的角度,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球面像差的出现。
[0103]应该注意的是,在图像拾取透镜中,优选地把条件表达式(2)的数值范围设置为以下条件表达式(2)',
[0104]1.0<f/f3<2.5...(2)'
[0105]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2)',可以进一步适当地设置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减小了进入对焦透镜组的光的角度,并且更有效地抑制了球面像差的出现。
[0106]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
[0107]-1.20<f/f2<-0.03...(3)
[0108]其中,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0109]条件表达式(3)定义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之间的比率。
[0110]当f/f2的值大于条件表达式(3)中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负屈光力变得相当弱。因此,足够地减小了允许入射光线向下行动的程度。于是,不允许抑制对焦操作的变动。
[0111]另一方面,当f/f2的值小于条件表达式(3)中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中的负屈光力变得相当强。因此,容易出现散光。
[0112]于是,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3),适当地设置第二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并且抑制了对焦操作的偏差。另外,还有效地抑制了散光的出现。
[0113]应该注意的是,在图像拾取透镜中,优选地把条件表达式(3)的数值范围设置为以下条件表达式(3)',
[0114]-0.8<f/f2<-0.05...(3)'
[0115]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3)',可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从而充分地抑制了对焦操作的变动。另外,还更有效地抑制了散光的出现。
[0116]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望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在对象侧呈凹形,可望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在图像侧呈凸形。
[0117]通过允许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在对象侧呈凹形,并且允许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在图像侧呈凸形,抑制了像差的出现,并且允许具有高图像高度的入射光线在较接近对象平面的位置处向上行动。于是,减小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长度。
[0118]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二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
[0119]通过允许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有效抑制像差的出现。
[0120]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可以期望地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
[0121]0.3<f/fl<l.0...(4)
[0122]其中,fl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0123]条件表达式(4)定义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和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之间的比率。
[0124]当f/fl的值小于条件表达式(4)中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正屈光力变得相当弱。因此,允许入射光线向上行动的程度变小。
[0125]另一方面,当f/fl的值大于条件表达式(4)中的上限时,容易出现场曲率。
[0126]于是,通过允许图像拾取透镜满足条件表达式(4),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通过第一透镜组,允许具有高图像高度的入射光线在较接近对象平面的位置处向上行动。于是,减小了图像拾取透镜的总长度。另外,还有效地抑制了场曲率的出现。[0127]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三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
[0128]通过允许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由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的非球面透镜抑制各种类型的像差的出现,其中,光线在第三透镜组处明显弯曲。于是,提高了图像拾取透镜的光性能。
[0129]在根据本技术本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中,第四透镜组可以期望地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
[0130]通过允许第四透镜组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减少对焦透镜组的重量。因此,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执行对焦操作。
[0131][图像拾取透镜的数值实例]
[0132]以下,将参照图与表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的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以及其中把具体的但非限制性的数值施加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数值实例。
[0133]应该注意的是,各表中的符号等以及以下的描述表示下列内容。
[0134]“面编号(Face number) ”表示从对象平面侧朝向图像平面侧所计数的第i个面的编号。“R”表示第i个表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值。“D”表示第i个面和第(i+Ι)个面之间沿光轴的间隔(透镜中心点厚度或者空气间隔)的值。“Nd”表示从第i个面开始的透镜等的d线的折射率的值(λ =587.6nm)。“vd”表示从第i个面开始的透镜等的d线的阿贝数(Abbe number,色散系数)的值。
[0135]关于“面编号”,“ASP”表示该面是非球面的,且“ST0”表示该面是孔径光阑。关于“R”,“无穷大(infinity)”表示该面是平面。
[0136]就“D”而言,“Di”表示间隔是可变的。
[0137]“ K ”表示锥形常数(conic constant)0 “A4”、“A6”、“A8”、以及“A10” 分别表示 4阶、6阶、8阶、以及10阶的非球面的面系数。
[0138]“f ”表示透镜的总焦距,“Fno”表示F数值(F-number),“ ω ”表示一半视角,以及“ β ”表示拍摄倍率(shooting magnification)。
[0139]在以下描述非球面的面系数的各表中,“E-n”为以10为底的指数表达式。换句话说,“E-n” 表示 “10-η”。例如,“0.12345Ε-05” 表示 “0.12345 X 10-5”。
[0140]根据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每个包括非球面的透镜面。以下的表达式I定义了该非球面的面的形状,其中,“ X”为沿光轴距透镜面的顶点的距离(下垂量(sagamount)),“y”为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图像高度),“c”为透镜顶点处的近轴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 K ”为锥形常数,以及“Ai”为第i阶的面系数(i=4、6、8、10)。
cy2..[0141]荑=-'+!Ai'yi

1+{ 1-{ 1+k)c~2P,2
[0142]…(表达式I)
[0143]根据以下所描述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I到4每个包括: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l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 ;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第四透镜组G4用作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的对焦透镜组。[0144][第一实施例]
[0145]图1说明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I的透镜配置。
[0146]第一透镜组Gl由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LI和第二透镜L2配置。第一透镜LI呈新月形形状,且在对象侧具有凸面,并且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L2呈双面凸形状,并且具有正屈光力。
[0147]第二透镜组G2由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配置。第三透镜L3呈新月形形状,且在对象侧具有凹面,且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L4呈新月形形状,且在图像侧具有凸面,并且具有正屈光力。
[0148]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配置。第五透镜L5呈双面凸形状,并且具有正屈光力。
[0149]第四透镜组G4由第六透镜L6配置。第六透镜L6呈新月形形状,在对象侧具有凸面,并且具有负屈光力。
[0150]把孔径光阑STO布置在第一透镜组Gl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
[0151]把图像平面IMG放置在第四透镜组G4的图像侧。
[0152]表1描述了数值实例I的透镜数据,在该数值实例I中,把具体的数值施加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透镜I。
[0153][表1]
[0154]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拾取透镜,包含: 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f/f4<-0.35 …(I) 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以及 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
0.8<f/f3<4.0 …(2) 其中,f3为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
-1.20<f/f2<-0.03 …(3) 其中,f2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对象侧的面在对象侧呈凹形,第二透镜组中的最靠近图像侧的面在图像侧呈凸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组包括多个新月形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4),
0.3<f/fl<l.0 …(4) 其中,fl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第三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非球面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透镜,其中,第四透镜组实质上由一个负透镜组成。
9.一种具有图像拾取透镜和图像拾取器件的图像拾取装置,所述图像拾取器件被配置为把图像拾取透镜所形成的光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图像拾取透镜包含: 从对象侧到图像侧依次排列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被配置为通过对焦操作沿光轴行动,其中, 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 f/f4<-0.35 …(I) 其中,f为图像拾取透镜的总焦距,以及 f4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3941377SQ20141001243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须永敏弘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