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nfc模块的显微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015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nfc模块的显微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NFC模块的显微装置,包括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成像光学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内分别集成或嵌入有NFC模块,其他部件则集成或嵌入有NFC模块或RFID模块,从而实现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双向或单向通讯;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显微装置中使用大量线束作为控制信号的传输,使显微装置的结构得到大大的简化,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显微装置的各个部件便于识别;而且,通过实现显微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可以相互通讯的功能,达到用某一个部件去控制另一部件的目的,从而实现显微装置的高度智能化。
【专利说明】—种具有【0模块的显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显微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的显微镜或自动显微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显微装置如显微镜、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等,现有技术的显微装置通常包括有数码摄像头、对焦补偿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机架、物镜和目镜、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电机驱动的调焦(2轴)机构、成像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部件,现有技术的显微装置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0003]1、在电器元件之间的控制信号传输过程中,是使用大量线束来作为控制信号的传输通道,这就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
[0004]2、显微装置在更换不同的相机和配套的不同倍率接头时,不能智能显示和识别它们的正确与否。以往在更换了不同的相机或不同倍率的接头时,由于(6^0/(:103尺寸的不同,或由于接头倍率的改变,会造成视场的改变,严重不配时,还会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0005]3、显微装置的焦面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提醒操作者及时对焦面进行辅助对焦,使焦面回到准确位置上来。
[0006]4、显微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在对目镜进行操作时,不能对光强和色温进行适应的调节。显微装置中的调光旋钮通常设在显微镜或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底部,而操作者在操作显微镜时,两只手通常会用来调节目镜的瞳距,而需要调节光强时,需要一只手会去寻找光强调节旋钮,这样,就造成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0007]5、现有的显微装置在对电机驱动的载物台进行控制时,是通过有线方式对执行机构传输控制信号,不能实现无线操作和控制。
[0008]6、由于荧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要求不同的成像光学结构,现有的显微装置不能显示系统的配置状态,造成错误应用。
[0009]7、现有的显微装置对光强的控制不能实现智能化,由于物镜的改变,光强应随之改变,在现有技术中,当物镜从100倍改变为40倍或更低倍时,由于100倍个光强最大,在40倍或更低倍时,光强应减弱,从而不会损伤眼睛或出现相机曝光过度,这就需要对光强进行及时调整,过去是用手动将光强调弱(也有用电子控制电路,但需要较复杂的结构和线束连接),使之达到适当的亮度,这个过程需要来回几次调节,并不能记忆下来,且非常容易伤害眼睛。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是将模块或即10模块集成或嵌入在显微装置的对应部件上,利用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讯的优势,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显微装置中使用大量线束作为控制信号的传输,使显微装置的结构得到大大的简化,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显微装置的各个部件便于识别;而且,通过实现显微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可以相互通讯的功能,达到用某一个部件去控制另一部件的目的,从而实现显微装置的高度智能化。
[0011]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包括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成像光学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所述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内分别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成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的部件之间通过模块之间或研^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所述部件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
[0012]所述数码摄像机构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0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数码摄像机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数码摄像机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数码摄像机构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数码摄像机构的成像过程实现无线成像控制和识别;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0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数码摄像机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3]所述电机驱动 对焦补偿机构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对焦补偿过程实现无线对焦补偿控制和识别;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4]所述物镜及目镜组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0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物镜及目镜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物镜及目镜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物镜及目镜组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物镜及目镜组的调节过程进行识别;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物镜及目镜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5]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移动过程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NFC设备或RFID读取设备对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6]所述成像光学系统中集成或嵌入有NFC模块或RFID模块;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中存储有成像光学系统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成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之间通过NFC模块之间或NFC模块与RFID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成像光学系统的配置进行识别;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NFC设备或RFID读取设备对成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7]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中集成或嵌入有NFC模块或RFID模块;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中存储有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之间通过NFC模块之间或NFC模块与RFID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的光亮调节过程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NFC模块或RFID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NFC设备或RFID读取设备对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0018]本发明的一种具有NFC模块的显微装置,是一种利用单/双向无线传输模块在显微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上的应用,NFC技术即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O)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前者由于是双向通讯,应用时有成对的相应模块;后者是单向通讯,应用时也有相应的模块。用该技术与显微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数码摄像头、对焦补偿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机架、物镜和目镜、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电机驱动的调焦(Z轴)机构、成像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供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等组合,可以对所述的系统进行信息单/双向通讯,以无线方式达到智能控制和识别各个机构状态的目的
[0019]NFC技术和RFID技术在显微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上的应用,是利用NFC技术和RFID技术具有双向和单向无线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即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的功能,安装在显微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部件上,对该部件进行控制和识别。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多个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NFC技术也因为其相比于其他无线通讯技术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NFC芯片是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并具有计算能力,还含有加密逻辑电路,在后期的标准也追加了加密/解密模块(SAM) ο
[0020]NFC技术规范定义了两个NFC设备之间基于13.56MHz频率的无线通讯方式,在NFC的世界里没有读卡器,没有卡,只有NFC设备。该规范定义了 NFC设备通讯的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并且分别定义了两种模式的选择和射频场防冲突方法、设备防冲突['焦补偿机构的对焦补偿控制的目的;同时生行单丨双向通讯;并且可以用外部即(:或印固有特征参数。
竟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物镜及目镜组中,充的控制和识别,即可对不同的物镜要求的1可将设定的值记忆下来;同时可以在该物外部即(:或即10设备读出该物镜及目镜组
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电机驱动的载物亥电机驱动的载物台进行控制和识别,达到巨的;同时可以在该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计X或即10设备读出该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
竟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成像光学系统,其通过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该成像光学:像光学系统和计算机之间进行单/双向通化,进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显微装置的各个部件便于识别;而且,通过实现显微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可以相互通讯的功能,达到用某一个部件去控制另一部件的目的,从而实现显微装置的高度智能化。
[002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实施例一本发明更换调整部件(物镜)的示意图;
[0032]图3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部件之间的一种通讯模式的示意图;
[0033]图4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部件之间的另一种通讯模式的示意图;
[0034]图5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一:
[0036]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包括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成像光学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根据需要,电子控制系统的一些功能也可以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在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内分别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成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集成或嵌入有模块或即10模块的部件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所述部件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本实施例中,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成像光学系统等部件中均采用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
[0037]本发明的显微装置为显微镜系统,包括电机驱动的载物台101、物镜102、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103、集光镜105、数码摄像机构106、目镜107、目镜的调节旋钮108、光学接头109、机架110、2轴传动机构111、电源适配器112、供电系统的?⑶板113、灯源114、手动亮度调节机构115、聚光镜116和驱动载物台的电机117等。
[0038]本实施例中,在目镜107处集成或嵌入有即0模块八1,在物镜102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八2,在电机驱动的载物台101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八3,在手动亮度调节机构115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八4,在灯源114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八5,在供电系统的板113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八6,在2轴传动机构111处集成或嵌入有即0模块八7,2轴传动机构111属于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103中的机构,在电源适配器112处集成或嵌入有模块八8,在光学接头109处集成或嵌入有模块八9,在数码摄像机构106处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纟10。在目镜107处集成有即模块纟1,是表示即模块纟1与目镜107制成一个整体件;在目镜107处嵌入有即模块纟1,是表示即0模块八1可拆卸地装在目镜107上;其他部件的集成或嵌入方式相同。
[0039]本实施例均采用了即模块,因此,两个即模块之间可以实现双向通讯,如果数:像机构106的即(:模块中存储有数码摄像漠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计算机系统与所述数码摄像机构之间通过算机系统对数码摄像机构的成像过程实现模块八10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对1方式进行识别。
是入有即模块八7 ;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凡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妾,以得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当前状1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之间通过两个即对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对焦补偿过程焦补偿机构的即模块八7还接受来自于外吃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模块;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即模块中存目镜组的即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物镜给对应的执行装置即能够对光源照明进行调节的供电系统,由供电系统调节光源照明的亮度。当采用其他对应部件进行控制时,其他部件应该是能够进行配合调整的部件,比如对目镜107调节来说,其他对应部件就是供电系统即供电系统的板113,在供电系统的板113处集成或嵌入有模块八6,供电系统的板113上的模块八6接收到该信号后,对照明系统的灯源114进行亮度调节,从而实现了在目镜上无线调节亮度的功能。
[0046]同理可以描述安装在物镜102上即模块八2的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将即模块八2安装在物镜102上。当更换物镜102时,物镜由物镜102变成物镜102’,相应的即0模块也由模块八2变成模块八2’。物镜102的即模块八2的参数与物镜102’的即0模块八2’的参数不相同,由于不同的物镜倍率,系统要求通过物镜的光强随之改变而变化,因此,当物镜102变换成物镜102’时,物镜102’的即模块八2’的参数发送出去。接收信号的同样可以是计算机系统或者是具有即模块的其他对应部件,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或者是具有即(6:模块的其他对应部件进行控制。比如采用其他对应部件进行控制,安装在供电系统的板113上的模块八6接收到该信号后,对照明系统的灯源114进行亮度调节,使亮度自动调节到设定的亮度上,从而实现了在物镜上无线智能调节亮度的功能。
[0047]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是一种利用双向无线传输模块在显微镜上的应用,研1技术即近场通信技术(他虹^161(1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册12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用该技术与显微镜的数码摄像头、对焦补偿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机架、物镜和目镜、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电机驱动的调焦(2轴)机构、成像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供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等组合,可以对所述的系统进行信息单/双向通讯,以无线方式达到智能控制和识别各个机构状态的目的
[0048]^0技术在显微镜上的应用,是利用技术具有双向无线传输数字信号的功能、即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的功能,安装在显`微镜的部件上,对该部件进行控制和识别。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即技术被认为在多个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0技术也因为其相比于其他无线通讯技术较好的安全性,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芯片是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并具有计算能力,还含有加密逻辑电路,在后期的标准也追加了加密/解密模块(^1)。
[0049]研^技术规范定义了两个即设备之间基于13.561?频率的无线通讯方式,在即0的世界里没有读卡器,没有卡,只有即设备。该规范定义了即设备通讯的两种模式: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并且分别定义了两种模式的选择和射频场防冲突方法、设备防冲突方法,定义了不同波特率通讯速率下的编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等等最底层的通讯方式和协议。随着即产业的发展,定义了相关基于即应用的中间层规范,包括一些数据交换通讯协议冊2?,包括基于非接触式标签的几种研^仏8规范,主要涉及到模块内部数据结构定义,即(6:设备(显微镜)如何识别一个标准的即兼容的标签,如何解析具体应用数据等等相关规范,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即设备之间可以互连互通。
[0050]当将即模块集成或嵌入显微镜和自动显微扫描系统的数码摄像机构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比如计算机系统或是对应的控制装置,无线对该数码摄像机构实现控制和识另I」,达到对数码摄像机构的成像控制的目的;同时可以在数码摄像机构和计算机之间进行双向通讯,让操作者了解当前的配置状态,并在显示屏中显示其参数;也可以用外部即设保力的载物台进行控制和识别,达到对该电丨时可以在该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计算机之-读出该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状态和固有特
力显微扫描系统的成像光学系统,其中包括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该成像光学系统的&系统和计算机之间进行单/双向通讯;并片态和固有特征参数。
1微扫描系统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时,也I及目镜组),与之配套使用,从而可以通过充的控制和识别,达到对物镜及目镜组对不‘以在该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和计算机之间: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状态和固有特征参
1离无线通讯模块的显微装置,与实施例一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即(6:模块的显微装置,包括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成像光学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内分别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物镜及目镜组、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电机驱动的载物台和成像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中集成或嵌入有模块或即10模块;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集成或嵌入有模块或即10模块的部件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0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所述部件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摄像机构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数码摄像机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数码摄像机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数码摄像机构之间通过模块之间或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数码摄像机构的成像过程实现无线成像控制和识别;所述数码摄像机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数码摄像机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0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对焦补偿过程实现无线对焦补偿控制和识别;所述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电机驱动对焦补偿机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及目镜组中集成或嵌入有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物镜及目镜组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物镜及目镜组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物镜及目镜组之间通过模块之间或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物镜及目镜组的调节过程进行识别;所述物镜及目镜组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物镜及目镜组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之间通过模块之间或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移动过程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所述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电机驱动的载物台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成像光学系统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即(6: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成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成像光学系统之间通过模块之间或研^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成像光学系统的配置进行识别;所述成像光学系统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成像光学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即模块的显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中集成或嵌入有即模块或即10模块;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中存储有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固有特征参数,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即(6:模块或即10模块还与对应的感应模块相连接,以得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之间通过即模块之间或即0模块与即10模块之间实现双向或单向通讯,电子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对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的光亮调节过程实现无线控制和识别;所述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即模块或即10模块还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即设备或即10读取设备对光源照明及供电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固有特征参数以接近方式进行识别。
【文档编号】G02B21/36GK103837977SQ20141002050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高志刚, 纽伦道夫, 康军 申请人: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