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22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体侧至成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光阑,第一透镜的面序一曲率半径R1与面序二的曲率半径R2比值为:R2/R1=4~5,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P1TC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P3TC比值为:P3TC/P1TC=0.5~2,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P2TC与第一透镜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厚度P1-P2AC,比值为P2TC/P1-P2AC=0.5~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其比值f2/f1=1~2.8。本发明能有效保证镜片的成型工艺及镜头的稳定性、降低敏感度;镜头总长小,模组高度小;减小了像差,提高了3P镜头成像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手机光学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市场上大部分的手机摄像头都是内嵌的,手机轻薄短小的趋势使得手机镜头 也不断变短,这就需要我们设计镜头时能够尽量控制光学镜头的总长和体积。对于光学镜 头而言,在不降低成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其总长,并且还需努力降低其成本,所以光学镜 头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镜头设计中透镜面型、厚度等的设计和镜片材料的选择是光学 设计中所要考虑的两大问题。现有技术中如需减小模组体积,则其相差大,成像效果就得到 了限制,达不到要求;且镜头稳定性也相应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其中各透镜的形状、曲率半径和 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保证镜片的成型工艺及镜头的稳定性、降低敏感度;镜头模 组高度小,为较小型拍照手机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减小了像差,提高了 3P镜头成像性能。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体侧至成像侧依次排 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滤光片以及设于第一透镜靠成像方的面序上的光阑, 所述第一透镜靠物方的面序曲率半径为正且为朝向物方的凸面,靠成像方的面序曲率半 径为正且外圈为平面,中部为开口朝向像方的凹面;所述第二透镜靠物方的面序曲率半径 为负,外圈为平面,中部为开口朝向物方的凹面,靠成像方的面序曲率半径为负且为朝向 成像方的凸面;所述第三透镜靠物方的面序外圈为平面,靠平面外圈的两侧为开口朝向物 方的凹面,中部为朝向物方的凸面,靠成像方的面序外圈为朝向成像方的凸面,中部为开 口朝向成像方的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 34-0. 48mm,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 0. 31-0. 47mm、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 30-0. 37mm ;所述第一透镜的面序一曲率半径Rl与 面序二的曲率半径R2比值为:R2/R1 =4?5,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PlTC与第三透镜的中 心厚度P3TC比值为:P3TC/P1TC = 0. 5?2,所述第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P2TC与第一透 镜到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厚度P1-P2AC,比值为P2TC/P1-P2AC = 0. 5?2,所述第二透 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Π,其比值f2/fl= 1?2. 8 ;光学镜头的总长为 3. 5?3. 7_ ;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非球面公式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包括自物体侧至成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 (2)、第三透镜(3)、滤光片(4)以及设于第一透镜(1)靠成像方的面序(12)上的光阑(5),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靠物方的面序(11)曲率半径为正且为朝向物方的凸面,靠 成像方的面序(12)曲率半径为正且外圈为平面,中部为开口朝向像方的凹面;所述第二透 镜(2)靠物方的面序(21)曲率半径为负,外圈为平面,中部为开口朝向物方的凹面,靠成 像方的面序(22)曲率半径为负且为朝向成像方的凸面;所述第三透镜(3)靠物方的面序 (31)外圈为平面,靠平面外圈的两侧为开口朝向物方的凹面,中部为朝向物方的凸面,靠成 像方的面序(32)外圈为朝向成像方的凸面,中部为开口朝向成像方的凹面;所述第一透镜 (1) 的中心厚度为0. 34-0. 48mm,第二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0. 31-0. 47mm、第三透镜(3)的 中心厚度为0. 30-0. 37mm;所述第一透镜(1)的面序一(11)曲率半径Rl与面序二(12)的 曲率半径R2比值为:R2/R1 = 4?5,第一透镜(1)的中心厚度PlTC与第三透镜(3)的中 心厚度P3TC比值为:P3TC/P1TC= 0. 5?2,所述第二透镜⑵的中心厚度P2TC与第一透 镜(1)到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隙厚度P1-P2AC,比值为P2TC/P1-P2AC= 0. 5?2,所 述第二透镜(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一透镜(1)的有效焦距Π,其比值f2/fl= 1?2. 8 ; 光学镜头的总长为3. 5?3. 7mm;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的非球面 公式为:
,其中, z表示透镜表面各点的z坐标值,r表示透镜表面上各点的Y轴坐标值,c为透镜表面的曲 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α2、α3、α4、α5、α6、α7、α8为非球面系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 (2) 以及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均为1. 4?1. 6,色散系数均为50?6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 (2)以及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均为1. 53,色散系数均为55. 7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总长为3. 61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 (2)、第三透镜(3)的各表面参数为: 第一透镜(I) 面序一(11 ) 面序二(12 ) R 1.2937 5.6768 K 0.42673 92.972 Ci1 0 0 α2 -0.03103 -0.029 α3 -0.007756 -0.40492 α4 0.09936 2.6589 α5 -0.1741 -10.169 α6 -0.68172 -1.6282 α? 2.545 93.31 α8 -2.1867 -187,62 第二透镜(2) 面序一(21 ) 面序二(22) R -1.0646 -0.69412 K 0.87038 -1.7074 O1 0 0 Cf2 -0.0057 -0.07839 a3 -0.41947 -0.52678 a4 2.0543 1.0386 a, -4.5035 -0.5699 a6 18.105 0.60647 a -29,228 0.41355 a8 18.745 -0.77 第三透镜(3) 面序一(31 ) 面序二(32) R 3.686 0.9085 K 3.5493 -6.1058 OT1 0 0 α2 -0.48594 -0.29039 α3 0.4365 0.23836 α4 -0.2043 -0.1532 α50.02418 0 05656 α6 0.0006233 -0.01348 α?0.00324 0.00232 as-0.0003237 -0.0003641; 以上R值单位为mm。
【文档编号】G02B7/02GK104238089SQ20141046643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林肖怡, 刘勇, 袁正超, 尹宗宝, 邓良君, 吴庆利 申请人:东莞市旭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