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过激励光源发光的荧光体板的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的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49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具有通过激励光源发光的荧光体板的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的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荧光发光装置,具有:镜层;荧光体板,形成在上述镜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导电性细线膜,在上述镜层的另一个面侧配置有导电性细线;该荧光发光装置利用上述镜层将上述荧光体板发出的荧光向作为上述荧光体板的一个面侧的前方出射,并通过上述导电性细线的断开来检测到上述荧光体板的损伤。
【专利说明】具有通过激励光源发光的荧光体板的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的投影仪
[0001]2013年9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 — 195273号的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激励光源发光的荧光体板的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0003]当今,作为将个人计算机的画面及视频图像、以及存储在存储卡等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等投影于屏幕的图像投影装置的数据投影仪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投影仪中,以往将高亮度的放电灯作为光源的投影仪是主流,但近年来,作为光源装置的发光元件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发光器、有机EL或荧光体等的开发及提议被较多地提出。
[0004]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 - 341105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的发光装置,即:在由具有透光性的圆板构成的色轮的表面排列设置红色、绿色、蓝色荧光体层,在荧光体板的背面配置透射紫外线并反射可见光的二向色滤光片(dichroic filter),通过从荧光体板的背面侧向荧光体层照射紫外光,从而生成红色、绿色、蓝色波段的光源光。
[0005]此外,本申请 申请人:在日本特开2011 - 13320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具备作为激励光源的激光发光器和在反射面上形成有突光体层的突光体板。在该方案中,从激光发光器将激光光线向荧光体层照射,将从荧光体层的荧光体出射的荧光,从与照射了激光光线的面相同的面提取并作为光源光利用。
[0006]在使用了这样的激光发光器的投影仪中,由于从激光发光器出射的激光是相位一致的相干光,因此需要防止直接向外部出射。此外,即使在不向投影仪的外部泄漏的情况下,也有当激光在投影仪内部向规定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照射时、照射位置的部件发生损伤等问题。
[0007]并且,在日本特开2003 - 295319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投影仪,其构成为:利用荧光体及扩散板将从激光发光器出射的相干光变换为非相干光,将该非相干光向外部出射。通过该投影仪,激光不会作为光源光直接向外部出射。
[0008]在这样的投影仪中,增加当检测出荧光体或扩散板的脱落时使激光发光器熄灭的安全装置,或在非相干光的光路上进一步配置扩散板,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即,在这些投影仪中,若荧光体或扩散板发生了脱落等,则安全装置动作,瞬时使激光发光器的发光停止,从而使得激光向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以外照射或直接泄漏到装置的外部等的时间为极短时间,确保了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检测出荧光体的损伤而将激励光源停止且当在荧光发光装置中产生了异常时使装置停止的安全的荧光发光装置、以及通过具备该荧光发光装置而能够实现高亮度投影并确保了安全性的投影仪。
[0010]本发明的荧光发光装置,具有:镜层;荧光体板,形成在上述镜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导电性细线膜,在上述镜层的另一个面侧配置有导电性细线;该荧光发光装置利用上述镜层将上述荧光体板发出的荧光向作为上述荧光体板的一个面侧的前方出射,并通过上述导电性细线的断开来检测到上述荧光体板的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12]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功能模块的一例的图。
[0013]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上盖卸下后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俯视不意图。
[0014]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0015]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中的导电性细线膜的图。
[0016]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17]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整体剖面侧视图。
[0018]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背面图。
[0019]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
[0020]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21]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背面图。
[0022]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图。
[0023]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不是将发明的范围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图示例。
[0025]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叙述。具有本发明的荧光发光装置100的投影仪I具备:光源单元60、显示元件51、投影光学系统、将来自光源单元60的出射光导光至显不兀件51并使由显不兀件51生成的投影光与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的导光光学系统170、以及对光源单元60和显示元件51进行控制的投影仪控制部。
[0026]该光源单元60具备:激励光照射装置70,具有激励光源71及微透镜阵列75 ;荧光体板101,具备接受来自激励光源71的出射光而出射绿色波段光的绿色荧光体层;红色光源121,出射红色波段光;蓝色光源131,出射蓝色波段光;以及光源光学系统140,将红色、绿色及蓝色波段光变换为同一光轴并导光到规定的一面。
[0027]此外,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微透镜阵列75被配置在激励光源71与荧光体板101之间,具有以矩阵状排列的、与荧光体板101的荧光体层的形状为相似形状的多个微凸透镜,将来自激励光源71的出射光变换为多个光线束而向荧光发光装置100的荧光体板101照射。
[0028]此外,荧光体板101在作为背面的另一面形成有反射镜层102,在该反射镜层102的前方配置有作为方形的荧光体层的荧光体板101,在反射镜层102的更背面侧形成有导电性细线膜(conductive thin wire film) 105。
[0029]在该荧光体板101的背面形成的导电性细线膜105用于检测荧光体板101的损伤,当荧光体板101产生损伤时,能够使光源单元60的动作停止。
[0030]进而,在光源单元60中,在荧光体板101的附近配置有聚光透镜110,透射过微透镜阵列75的微凸透镜后的各光线束,以利用聚光透镜110而中心位置在荧光体板101上重合的方式被照射到该荧光体板101。
[0031]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投影仪I的外观立体图。另夕卜,本实施例中,投影仪I的左右表示相对于投影方向的左右方向,前后表示相对于投影仪I的投影方向及光线束的行进方向的前后方向。
[0032]如图1所示,投影仪I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小型投影仪1,通过上盖5和下盖6将内部覆盖。此外,在位于投影仪壳体的前方的由上盖5和下盖6嵌合而成的正面板12上,在大致中央配置有透镜镜筒225,在右侧板15附近形成有吸气孔18。
[0033]此外,由投影仪壳体的上盖5形成的上面板11设有键/指示器部37,该键/指示器部37配置有:电源开关键、告知电源的接通或切断的电源指示器、对投影的开及关进行切换的投影开关键、以及当光源单元、显示元件或控制电路等过热时进行告知的过热指示器等键和指示器。
[0034]并且,位于投影仪壳体的后方和侧方的由上盖5和下盖6嵌合而成的背面板13和右侧板15设有USB端子、电源适配器插头、存储卡的插入口等各种端子。
[0035]接着,使用图2的功能框图来叙述投影仪I的投影仪控制部。投影仪控制部由控制部38、输入输出接口 22、图像变换部23、显示编码器24、显示驱动部26等构成。
[0036]该控制部38进行投影仪I内的各电路的动作控制,由作为运算装置的CPU、固定地存储有各种设置等的动作程序的ROM、以及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的RAM等构成。
[0037]此外,利用该投影仪控制部,从输入输出连接器部21输入的各种规格的图像信号,在经由输入输出接口 22、系统总线(SB)而在图像变换部23中变换为适于显示的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后,被输出到显示编码器24。
[0038]此外,显示编码器24在使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展开并存储到视频RAM25中后,根据该视频RAM25的存储内容生成视频信号并向显示驱动部26输出。
[0039]显示驱动部26作为显示元件控制部发挥功能,对应于从显示编码器24输出的图像信号,以适当帧速率来驱动作为空间光调制元件(SOM)的显示元件51。
[0040]此外,该投影仪I将从光源单元60出射的光线束、即由光源单元60的光源光学系统140聚光到规定的一面上的光线束,经由导光光学系统170向显示元件51照射,从而利用显示元件51的反射光形成光像,并经由后述的投影光学系统将图像投影显示在未图示的屏幕上。
[0041]另外,该投影光学系统的可动透镜群235通过透镜马达45进行用于变焦调整和聚焦调整的驱动。
[0042]此外,图像压缩扩展部31当再现时将记录在存储卡32中的图像数据读出,将构成一系列动态图像的各个图像数据以I帧为单位扩展,并将该图像数据经由图像变换部23向显示编码器24输出,从而能够进行基于存储在存储卡32中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动态图像等的显示的处理。
[0043]此外,来自于壳体的上盖5所设置的键/指示器部37的操作信号被直接向控制部38送出。另外,控制部38经由系统总线(SB)而与声音处理部47连接。该声音处理部47具备PCM音源等音源电路,在投影模式及再现模式时对声音数据进行模拟化,并驱动扬声器48而进行扩音放音。
[0044]并且,控制部38对作为光源控制部的光源控制电路41进行控制。该光源控制电路41对光源单元60的激励光照射装置70、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蓝色光源装置130的发光分别进行控制,以使图像生成时所要求的规定波段的光源光从光源单元60出射。
[0045]此外,控制部38使冷却风扇驱动控制电路43基于光源单元60等所设置的多个温度传感器而进行温度检测,根据该温度检测的结果来控制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
[0046]此外,投影仪控制部具备作为照度测定部的照度传感器42,对来自光源单元60的出射光的照度进行测定。并且,控制部38基于从照度传感器42送出的与各波段光的输出相关的信息,调整向光源单元60的各光源装置的光源施加的电压,调整并维持亮度平衡。
[0047]接着,对该投影仪I的内部构造进行叙述。图3是表示投影仪I的内部构造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投影仪I在中央部分具有光源单元60,在光源单元60的左侧方具有内设了投影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225,在透镜镜筒225与左侧板14之间具备电池55。
[0048]并且,投影仪I中,在透镜镜筒225与背面板13之间的电池55的附近,具有与左侧板14平行地配置的DMD等显示元件51。此外,投影仪I中,在光源单元60的下方具有主控制电路基板241,在透镜镜筒225与电池55之间具有电源控制电路基板242。
[0049]并且,投影仪I具有导光光学系统170,该导光光学系统170设在透镜镜筒225与背面板13之间且在光源单元60的左侧,将来自光源单元60的出射光向显示元件51照射,并且使由显示元件51反射的工作光(on light)的光轴与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而朝向投影光学系统出射。
[0050]此外,在光源单元60与右侧板15之间,从背面板13侧起依次具备电源连接器57、后述的红色光源121用的散热器190、将由后述的激励光源71及蓝色光源131产生的热向散热器190引导的热管(heat pipe) 195、和冷却风扇199。
[0051]光源单元60具备作为绿色光源装置的激励光照射装置70及荧光发光装置100、红色光源装置120、蓝色光源装置130、和光源光学系统140。
[0052]激励光照射装置70配置在冷却风扇199附近的正面板12附近,荧光发光装置100将荧光体板101配置在电源连接器57附近的背面板13附近。并且,红色光源装置120配置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与荧光体板101之间,蓝色光源装置130配置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与透镜镜筒225之间。
[0053]此外,光源光学系统140配置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及蓝色光源装置130的后方,从而将从荧光发光装置100、红色光源装置120以及蓝色光源装置130出射的绿色、红色以及蓝色波段光导光到导光光学系统170。
[0054]激励光照射装置70具备:光轴与左侧板14平行的2个激励光源71、配置在各激励光源71的光轴上的2个准直透镜73、和配置在准直透镜73的前方的微透镜阵列75。
[0055]该激励光源71是蓝色激光发光器,朝向荧光体板101出射蓝色波段的激光光线。此外,激励光源71经由激励光源71用的基板而与热管195接触,经由该热管195而被散热器190冷却。
[0056]准直透镜73将来自激励光源71的出射光变换为平行的光线束而向微透镜阵列75照射。该微透镜阵列75使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激励光源71的激励光成为均匀的光而向突光发光装置100的突光体板101照射。
[0057]此外,荧光体板101为板状体,由热传导性及透光性高的AI203等陶瓷的粘合剂(binder)和均匀地散布在该粘合剂中的绿色荧光体形成。并且,在该荧光体板101的背面形成有由银或铝等的金属膜形成的全反射镜层102。
[0058]由此,荧光体板101将从激励光源71出射的激光光线作为激励光而从与激励光的入射面相同的面出射绿色的荧光。此外,该荧光体板101形成为与显示元件51相似的形状,从绿色荧光体所形成的荧光体板101出射的光线束的剖面形状为与显示元件51的形状近似的形状。
[0059]红色光源装置120具备光轴与正面板12平行的红色光源121、和配置在该红色光源121的前方的聚光透镜125。该红色光源121是红色发光二极管,通过散热器190得到冷却。
[0060]此外,蓝色光源装置130具备光轴与激励光源71平行的蓝色光源131、和配置在该蓝色光源131的前方的聚光透镜135。该蓝色光源131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经由热管195而被散热器190冷却。
[0061]光源光学系统140具有:第一二向色镜141,透射来自激励光照射装置70及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出射光并反射荧光体板101出射的荧光;以及第二二向色镜142,反射来自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出射光及荧光体板101出射的荧光并透射来自蓝色光源装置130的出射光。
[0062]第一二向色镜141配置在激励光照射装置70的光轴与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光轴相交叉的位置。并且,第二二向色镜142配置在红色光源装置120的光轴与蓝色光源装置130的光轴相交叉的位置。
[0063]在具有以来自激光发光器的出射光为激励光而使突光体发光的突光发光装置100的光源单元中,从作为激光发光器的激励光源出射的光线束的指向性高且峰值功率(peakpower)非常强,因此有可能对荧光体板101的一部分强照射从而产生因荧光体的亮度饱和或烧焦引起的损坏。
[0064]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60中,如上述那样,在激励光源71的前方配置微透镜阵列75,从而将峰值功率强的激光光线变换为剖面形状与荧光体层形状相似的光线束而向荧光体板101的整体大致均匀地照射,能够实现荧光发光装置100的长寿命化,并且能够实现适于投影图像的形成的、面均匀性高的绿色光的发光。
[0065]导光光学系统170具备:微透镜阵列171、将来自光源单元60的出射光的光轴朝向显示元件51变更的光轴变更镜173、配置在光轴变更镜173与微透镜阵列171之间的聚光透镜172、位于由光轴变更镜173变更了的光轴上的聚光透镜174、以及棱镜175。
[0066]该导光光学系统170中的微透镜阵列171将从光源单元60中的红色光源121、蓝色光源131及荧光发光装置100出射的光线束变换为与显示元件51的形状匹配的多个长方形剖面的光线束,并且,利用该微透镜阵列171、或者利用聚光透镜等,进行聚光以使在显示元件51上各光线束的中心位置重合从而进行混合,变换为均匀的强度分布的光线束。
[0067]棱镜175作为向显示元件51照射光源光的聚光透镜发挥功能,并且作为以使显示元件51所生成的投影光与内设在透镜镜筒225中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的方式对光轴进行变更的光轴变换装置发挥功能。
[0068]内设在透镜镜筒225中的投影光学系统由固定透镜群和可动透镜群构成,通过控制上述的透镜马达45使可动透镜群的透镜在光轴方向上工作,从而实现变焦(zooming)功能和聚焦(focusing)功能。
[0069]此外,电池55是投影仪I的驱动电源,是能够通过工频电源的连接而充电的2次电池。另外,电池55能够使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2次电池。并且,本实施例的投影仪I即使不连接电线等,也能够通过该电池55的电力来投影。
[0070]此外,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60除了作为绿色光源装置的激励光照射装置70及荧光发光装置100以外,还具备红色光源121以及蓝色光源131,因此能够生成作为光的三原色的红色、绿色、蓝色波段光,能够作为可实现彩色图像的投影的投影仪I中的光源而使用。
[0071]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防止因荧光体的亮度饱和或烧焦而引起的损坏而使荧光体旋转,因此不需要用于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等驱动装置,光源单元60、投影仪I的小型化也成为可能。
[0072]并且,在该投影仪I中使用的荧光发光装置100的详细情况如图4所示,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形成有全反射镜层102,在全反射镜层102的更背面隔着绝缘层104形成有导电性细线膜105,该导电性细线膜105如图5所示,呈导电细线状并成膜在绝缘层104的背面,遍及形成有全反射镜层102的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而蜿蜒配置。
[0073]该荧光体板101使用采用YAG:Ce或LuAG =Ce等荧光体且呈板状的板,或者使用将AI203等陶瓷和荧光发光体烧制而成的板。
[0074]并且,全反射镜层102做成至少对可见光区域的光进行反射的结构,使用银或铝等的金属反射膜、或者金属氧化物或氟化物的层叠膜等而形成。
[0075]并且,绝缘层104通过AI203等的绝缘性薄膜形成。
[0076]如图6及图7所示,该荧光发光装置100还使用薄壁的连接件112将荧光体板101固定在保持板113的前面,将做成导电性细线膜105的导电细线的两端所连接的连接线106如图8所示地经由通孔114而与形成于保持板113的电极107连接。
[0077]此外,该保持板113优选具有高热传导性并具有绝缘性,使用形成有绝缘膜的金属板或热传导性陶瓷板等。
[0078]该荧光体板101中,如上述那样,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将形成以在整体上覆盖荧光体板101的方式蜿蜒的细线的导电性细线膜105设置在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从而在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配置有导电细线,因此当荧光体板101产生损伤时,导电细线也损坏而断开。
[0079]因而,若通过电极107而在两电极107间的导电性细线膜105的导电细线中导通微弱电流,则当荧光体板101产生了损伤时,能够使电极107间的通电断开而检测出荧光体板101的损伤,能够使激励光源71等、光源单元60、投影仪I的动作停止。
[0080]另外,作为全反射镜层102,在不使用银、铝、其他金属制的具有导电性的膜而使用了具有绝缘性的材质材料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绝缘层104。
[0081]此外,作为荧光发光装置100,并不限定于从前方接受激励光并向前方出射荧光的第I实施例,还能够为如下实施例,S卩:从突光体板101的背面入射激励光,并向突光体板101的前方出射荧光。
[0082]如图9所示,该第2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100中,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设置二向色镜层103,并安装导电性细线膜105。
[0083]该二向色镜层103透射蓝色波段的激励光,并反射绿色波段的荧光。
[0084]此外,导电性细线膜105使用作为透明电极材料的氧化锌、氧化铟锡等,呈具有透光性的蜿蜒细线状而成膜在二向色镜层103的背面。
[0085]该荧光体发光装置中,如图10所示,在保持板113中形成开口部,将荧光发光装置100嵌入该开口部来固定并保持,如图11所示,在开口部附近的保持板113的背面设置电极107,通过连接线106将导电细线的两端分别与电极107连接。
[0086]另外,第2实施例的荧光发光装置100,为了使透过荧光体板101的激励光和从荧光体板101出射的突光向同一方向出射,在突光发光装置100的前方配置二向色镜141,以使得透射激励光并反射荧光而变更出射方向从而不将荧光向导光光学系统以及投影仪I的外部出射,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的投影仪I。
[0087]此外,荧光发光装置100的荧光体板101并不限定于采用陶瓷粘合剂和绿色荧光发光体的情况,有时也使用发出绿色波段光以外的荧光的荧光体。
[0088]并且,从荧光体板101出射的荧光的波段不只是如上述那样设为绿色波段的情况,在设为其他波段的情况下,作为激励光源71,有时不采用将蓝色波段光出射的激光发光器而是采用紫外线激光发光装置等将其他波段光出射的激光发光器。
[0089]并且,由于该荧光发光装置100能够作为高亮度的发光装置,因此不限于投影仪I用的发光装置,能够作为用于各种用途的发光装置。
[0090]因此,如图12所示,有时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侧设置反射器(reflector) 117而将激励光源71与荧光体板101 —体化,将荧光发光装置100单元化。另外,该情况下,有时省略二向色镜层103,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直接设置导电性细线膜105,利用导电性细线膜105来检测荧光体板101的损伤,使激励光源71的点亮停止。
[0091]此外,该情况下,使来自作为激光发光器的激励光源71的出射光扩散以便能够照射荧光体板101的整个面,或者,使用多个激励光源71,使各激励光源71的出射光扩散并通过多个激励光源71向荧光体板101的整个面照射激励光。
[0092]此外,如图13所示,为了在荧光体板101的前方配置聚光透镜110,有时在保持板113上设置透镜保持框111并在开口部115的前方配置聚光透镜110。
[0093]该情况下,也将来自激励光源71的作为出射光的激励光作为扩散光而向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照射,并且设置聚光透镜110以使得将从荧光体板101出射的高亮度的荧光与照明对象相应地适当聚光。
[0094]这样,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突光发光装置100,由于在突光体板101的背面隔着全反射镜层102或二向色镜层103而形成有导电性细线膜105,因此当荧光体板101发生损伤时,导电性细线损伤而将通电截断,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检测荧光体板101的损伤。
[0095]因而,能够作为发出高亮度的荧光的安全的光源来使用,通过装配该荧光发光装置100,容易地实现能够形成明亮的投影图像的小型的投影仪I。
[0096]并且,如果将导电性细线设为覆盖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的蜿蜒形状,则能够容易地将一根导电性细线配置在荧光体板101的整个背面,无论荧光体板101的哪个位置发生了局部损伤都能够容易地检测到。
[0097]此外,如果在全反射镜层102与导电性细线膜105之间夹着绝缘层104,则能够容易地制造利用金属薄膜等作为全反射镜层102并仅向前方发出荧光的荧光发光装置100。
[0098]并且,如果将荧光体板101用保持板113进行保持并且在保持板113上设置与导电性细线进行连接的电极107,则能够容易地实现将荧光发光装置100向各种装置及设备进行装配的操作。
[0099]进而,如果在荧光体板101的背面设置反射器117,则容易实现使荧光发光装置100与照明对象相适应的光源,如果在荧光体板101的前面配置聚光透镜110,则能够使适于照明对象的照明光出射。
[0100]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价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荧光发光装置,具有: 镜层; 荧光体板,形成在上述镜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导电性细线膜,在上述镜层的另一个面侧配置有导电性细线, 该荧光发光装置利用上述镜层将上述荧光体板发出的荧光向作为上述荧光体板的一个面侧的前方出射,并通过上述导电性细线的断开来检测到上述荧光体板的损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上述镜层包括全反射镜层或二向色镜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中,以将上述荧光体板的另一个面整体覆盖的蜿蜒形状,配置有上述导电性细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中,以将上述荧光体板的另一个面整体覆盖的蜿蜒形状,配置有上述导电性细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在上述镜层与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之间夹着绝缘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在上述镜层与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之间夹着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在上述镜层与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之间夹着绝缘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在上述镜层与上述导电性细线膜之间夹着绝缘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有保持上述荧光体板的保持板,在上述保持板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导电性细线的两端电连接的电极。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还具备固定于上述保持板并将上述荧光体板的背面覆盖的反射器。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荧光发光装置, 该荧光发光装置具备固定于上述保持板并配置在上述荧光体板的前方的聚光透镜。
19.一种投影仪,具备: 荧光发光装置,该荧光发光装置具有镜层、形成在上述镜层的一个面侧的荧光体板、以及在上述镜层的另一个面侧配置有导电性细线的导电性细线膜,该荧光发光装置利用上述镜层将上述荧光体板发出的荧光向作为上述荧光体板的一个面侧的前方出射,并通过上述导电性细线的断开来检测到上述荧光体板的损伤; 显示元件,生成投影光; 投影光学系统,对由上述显示元件生成的投影光进行导光; 导光光学系统,将来自上述荧光发光装置的出射光导光到上述显示元件,并且使由上述显示元件生成的投影光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以及 投影仪控制部,对上述荧光发光装置以及上述显示元件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G03B21/20GK104460203SQ20141048453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0日
【发明者】小椋直嗣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