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557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在具有显示面板和介由ACF与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器IC的显示装置中,驱动器IC具有输入侧凸块和输出侧凸块(121a),在相对于ACF在加热/加压时的ACF导电粒子(132)的流动方向(135)而言的输出侧凸块(121a)的上游侧具有流动促进构件(125)。
【专利说明】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以移动电话或数字照相机为首的各种电子仪器的显示部中,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具有液晶显示(LCD)面板和安装了驱动控制该LCD面板的电路的驱动器1C。
[0003]LCD面板具有在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FT)等的TFT基板(玻璃基板)和形成有彩色滤光片(CF)等的CF基板之间密封有液晶的结构。在这样的LCD面板中,采用将裸露的驱动器IC (未封装状态的IC)直接安装在形成有布线的TFT基板上的COG (Chip On Glass:玻璃覆晶封装)方式。作为在该COG方式中的IC芯片的安装方法,已知例如使用被称为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方法。在使用该ACF的安装中,通过使用压接头加热/加压ACF,从而使由在TFT基板上形成的布线的一部分构成的连接部(LCD端子)和在驱动器IC的电路形成面(主面)上形成的凸块介由ACF中的导电粒子而电连接并机械连接。作为ACF,使用例如具有环氧类的热固型绝缘性树脂和多个导电粒子的片状物。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了关于使用了 ACF的COG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74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驱动器IC是在单面上使电路成膜,在IXD端子连接用的输入以及输出侧上配置凸块。显示装置为了对应高分辨率,需要驱动器IC输出侧凸块数量的增加,伴随于此,为了确保每一个凸块的面积以及凸块间尺寸的缩小化和连接可靠性,需要增加ACF内的导电粒子数。因此,发明人等对着眼于这样的未来制品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TFT基板的驱动器IC连接的课题进行研究。
[0008]图2是用于使用ACF对TFT基板连接驱动器IC的热压接方法的说明图。在压接用具300的下方隔着ACF 130地配置IXD面板100与驱动器IC 120。用压接用具300加热/加压驱动器IC 120时,在压接用具300与驱动器IC 120之间插入作为缓冲件310的特氟隆(Teflon)(注册商标)片材,该特氟隆片材具有缓冲性,能够防止ACF对压接用具的附着、对驱动器IC的污染。作为缓冲件(特氟隆片材)310的厚度为0.03?0.1_。
[0009]图3表示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在IXD面板100的TFT基板(玻璃基板)部分上形成IXD端子105,在驱动器IC 120上形成金(Au)凸块121,在IXD面板100与驱动器IC 120之间配置包含ACF粘接剂层131与许多ACF导电粒子132在内的ACF 130(图3左图)。
[0010]从该状态隔着特氟隆片材310地使压接头301下降(图3右图)。由此ACF导电粒子132能够在IXD端子105与驱动器IC 120的凸块121之间被压溃从而形成导通。在IXD端子与凸块之间夹入10个左右的导电粒子。此外,由于ACF粘接剂层131被热固化,所以ACF维持被加压时的状态,驱动器IC 120被固定在IXD面板上。另外,在IXD端子间为了应对布线的腐蚀而形成有绝缘膜。
[0011]将制成的IXD面板100的外观显示在图1的(a)中。IXD面板100的大部分是显示区域110,主要在一侧(在此是上端部)有端子区域,在该端子区域中安装有驱动器IC120以及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刷电路)200。对该FPC提供电源以及信号来驱动LCD,显示画面。然而,在该LCD面板能观察到如下现象:如图1的(b)所示那样能看见纵线或者横线的线缺陷111 ;根据情况如图1的(c)所示那样显示画面整体异常(或者不显示)112。在驱动器IC的凸块间产生ACF粒子聚集短路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内能够看到2根纵线或者横线的线缺陷和/或根据凸块位置产生画面整体的不显示或者异常画面。
[00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隔着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器1C,
[0015]所述驱动器IC具有输入侧凸块和输出侧凸块,
[0016]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具有流动促进构件。
[00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隔着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矩形状的驱动器1C,
[0018]所述驱动器IC沿着相互对置的长边具有输入侧凸块和输出侧凸块,
[0019]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流动促进构件,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所述流动促进构件的高度形成为确保与所述驱动器IC间的距离为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粒子直径以上。
[0020]发明效果
[0021]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发明人等研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LCD面板的说明,(a)表示外观的概略俯视图,(b)表示显示缺陷的一个例子,(C)表示显示缺陷的其他例子。
[0023]图2是用于使用ACF对TFT基板连接驱动器IC的一般的热压接方法的说明图。
[0024]图3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左图表示热压接前的状态,右图表示进行热压接的状态。
[0025]图4是用于说明驱动器IC的凸块配置例与ACF流动方向的图。
[0026]图5是用于说明在驱动器IC的凸块部中ACF导电粒子滞留的样子的图。
[0027]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0:LCD面板;105 =LCD端子;106:绝缘膜;110:显示区域;111:线缺陷;112:异常显示(或者不显示);120:驱动器IC ;121:凸块;121a:输出侧凸块;121b:输入侧凸块;122:对准标记;125: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30:ACF(Anisotoropic Conductive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131:ACF粘接剂层;132:ACF导电粒子;135:ACF粒子流动方向;200: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制电路);300:压接用具;301:压接头;310:缓冲件(特氟隆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发明人等对在着眼于驱动器IC输出侧凸块数多、每一个的凸块面积以及凸块间尺寸都小且ACF内的导电粒子数多等的未来制品的结构中,产生如图1的(b)所示的线缺陷和/或在图1的(c)中所示的显示画面整体的显示异常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判断显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在沿着驱动器IC的长边侧形成的输出侧凸块中ACF导电粒子的滞留、聚集。以下详细地说明。
[0031]IXD面板与驱动器IC连接时的各自之间的距离是12?15 μπι。另一方面,ACF的厚度最初是20?25 μ m,当隔着ACF对IXD面板用压接用具加压驱动器IC时,ACF的一部分从其间隙流出。关于ACF的流动,使用图4进行说明。驱动器IC 120的输出侧凸块121a与输入侧凸块121b配置在其长边侧的端面附近,特别是输出侧凸块121a由于凸块数多,呈多列(在此为2列)的交错状排列,相互的距离变小。另外,附图标记122表示对准标记。当利用压接用具对LCD面板加热/加压驱动器IC时,ACF从驱动器IC的中央部向外侧的方向135排出,在连接中未使用的不需要的ACF中的导电粒子也向驱动器IC的端部流动。将用图4的实线表示的圆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显示在图5中。可知存在如下情况:向驱动器IC的端部流动的ACF导电粒子132在输出侧凸块121a之间向外侧方向135流动,在应对窄间距的交错状排列的输出侧凸块121a之间滞留聚集(虚线圆部分。30个左右),而成为形成短路的原因。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产生的,相对于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方向而言,在凸块的上游侧(入口侧)配置三角状或者V字状的层差等的流动促进构件,提高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性,减少或防止聚集。希望流动促进构件的上游侧的前端呈锐角地形成。
[0032]以下关于本发明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例子说明,但不限于此。此外,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构成要素。
[0033][实施例1]
[0034]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使用图6进行说明。关于在本实施例中将流动促进构件设置在LCD面板侧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在LCD面板上设置LCD端子105,对覆盖其端部的绝缘膜(钝化膜;PAS) 106进行加工而成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形成为:如图6所示那样在从垂直上方观察IXD面板时正三角形的角与流动方向相对、底边的长度比输出侧凸块121a的宽度小。流动促进构件也可以是相对于底边的高度高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将输出侧凸块121a的高度设为10?15 μ m,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的高度设为2?3 μ m,将ACF导电粒子132的颗粒直径设为3.5 μ m地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提高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性,减少或防止在输出侧凸块中的ACF导电粒子的滞留,能够减少由于聚集导致的短路不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配置在整列的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相对于利用压接用具加热/加压时的ACF的流动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在存在多列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对排列在最内侧(最上游)的输出侧凸块的配置。此外,也能够配置在输入侧凸块的上游侧。此外,通过使用钝化膜106作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不需要增加制造工序数,就能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0035]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此外,能够抑制制品的成本增加。
[0036][实施例2]
[0037]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关于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流动促进构件设置在LCD面板侧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在LCD面板中设置LCD端子105,对覆盖其端部的绝缘膜(钝化膜;PAS) 106进行加工而成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形成为:V字的角与流动方向相对,底边的长度比输出侧凸块121a的宽度小。如果将输出侧凸块121a的高度设为10?15 μ m,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的高度设为2?3 μ m,将ACF导电粒子132的颗粒直径设为3.5 μ m而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提高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性,减少或防止在输出侧凸块中ACF导电粒子的滞留,能够减少由于聚集导致的短路不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配置在整列的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相对于利用压接用具进行加热/加压时的ACF的流动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在有多列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对排列在最内侧(最上游)的输出侧凸块的配置。此外,也能够配置在输入侧凸块的上游侧。此外,通过使用PAS膜106作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不需要增加制造工序数,就能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0038]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此外,能够抑制制品的成本增加。
[0039][实施例3]
[0040]关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关于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流动促进构件设置在LCD面板侧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在LCD面板中设置LCD端子105,在覆盖其端部的绝缘膜(钝化膜;PAS) 106之上形成另外的绝缘膜,并加工使其作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形成为:三角状的角与流动方向相对,底边的长度比输出侧凸块121a的宽度小。流动促进构件也可以是相对于底边的高度高的等腰三角形。另外,在形成新的绝缘膜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流动促进构件不配置在LCD面板侧上而是配置在驱动器IC侧上。此外,虽然只要流动促进构件的高度为导电粒子直径的1/2以上就有效果,但希望设为导电粒子直径以上。
[0041]如果将输出侧凸块121a的高度设为10?15 μ m,将ACF导电粒子132的颗粒直径设为3.5 μ m,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的高度设为ACF导电粒子不被夹在流动促进构件与驱动器IC之间的高度¢.5?11.5 μ m,或者其以下。在此为6.5 μ m)来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更加提高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性,减少或防止在输出侧凸块中的ACF导电粒子的滞留,能够减少由于聚集导致的短路不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配置在整列的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相对于利用压接用具加热/加压时的ACF的流动方向而言的上游侧),在有多列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对排列在最内侧(最上游)的输出侧凸块的配置。此外,也能够配置在输入侧凸块的上游侧。
[0042]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此外,能够抑制制品的成本增加。
[0043][实施例4]
[0044]关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关于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将流动促进构件设置在LCD面板侧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在LCD面板中设置LCD端子105,在覆盖其端部的绝缘膜(钝化膜;PAS) 106之上形成另外的绝缘膜并加工成为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形成为:V字状的角与流动方向相对,底边的长度比输出侧凸块121a的宽度小。另外,在形成新的绝缘膜的情况下,能够将流动促进构件不配置在LCD面板侧上而配置在驱动器IC侧上。此外,虽然只要流动促进构件的高度为导电粒子直径的1/2以上就有效果,但希望设为导电粒子直径以上。
[0045]如果将输出侧凸块121a的高度设为10?15 μ m,将ACF导电粒子132的颗粒直径设为3.5 μ m,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的高度设为ACF的导电粒子不被夹在流动促进构件125与驱动器IC之间的高度¢.5?11.5 μ m,或者其以下。在此为6.5 μ m)来制成液晶显示装置,则能够更加提高ACF导电粒子的流动性,减少或防止在输出侧凸块中的ACF导电粒子的滞留,能够减少由于聚集导致的短路不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流动促进构件(入口侧层差)125配置在整列的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相对于利用压接用具加热/加压时的ACF的流动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在有多列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对排列在最内侧(最上游)的输出侧凸块的配置。此外,也能够配置在输入侧凸块的上游侧。
[0046]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即使在ACF中的导电粒子数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或防止凸块间短路以及端子凸块间短路。此外,能够抑制制品的成本增加。
[0047]在上述中,虽然记载了关于液晶显示装置,但不限定于此,能够适用于有机EL型显示装置等所有显示装置。此外,关于作为流动促进构件的钝化膜,将也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中形成的高度为数ym的有机钝化膜作为前提而记载,但可以是除了由有机材料构成的钝化膜以外的膜、无机钝化膜、层间绝缘膜等,也可以是在其之下层叠的导电层等而成的部件。进而,流动促进构件既可以是三棱柱也可以是三角锥,还可以是从相对于凸块较远的顶点侧向相对于凸块较近的一边上高度变高那样的形状。此外,平面形状不需要是三角状,只要能够促进导电粒子的流动,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三个角以上的多角形。进而,也可以是组合多个线状构件而成的形状。
[0048]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说明的详细地说明,不一定限定于具有说明的全部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将某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与其他的实施例的构成置换,此外,也可以在某实施例的构成中添加其他的实施例的构成。此外,关于各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也可以进行其他的构成的追加/删除/置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介由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器1C,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IC具有输入侧凸块与输出侧凸块, 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具有流动促进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侧凸块具有多个凸块列,所述流动促进构件分别配置在多个所述凸块列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入侧凸块的上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V字状。
8.—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介由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矩形状的驱动器1C,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IC沿着相互对置的长边具有输入侧凸块与输出侧凸块,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流动促进构件,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所述流动促进构件的高度形成为确保与所述驱动器IC间的距离为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粒子直径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V字状。
1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和介由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矩形状的驱动器1C,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器IC沿着相互对置的长边具有输入侧凸块与输出侧凸块,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流动促进构件,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导电粒子在加热/加压时的流动方向而言的所述输出侧凸块的上游侧,所述流动促进构件的高度形成为确保与所述显示面板间的距离为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导电粒子直径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三角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促进构件为从垂直上方观察所述显示面板时在所述上游侧具有角的V字状。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4516134SQ201410494835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斋藤伴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