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装结构及其影像感测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组装结构,用于一影像感测模块,其包括壳体及透镜组,壳体形成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透镜组用于对应光源,其中至少一第二沟槽用于引导透镜组组入壳体中,由第一沟槽对透镜组作精确定位以确保光源的光线由透镜组射出,且第一沟槽与透镜组间形成过盈配合,至少一第二沟槽与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
【专利说明】透镜组装结构及其影像感测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组装结构及其影像感测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影像感测模块中的透镜组装结构及其影像感测模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扫描仪、打印机或传真机的应用中,大多以一种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作为感测待扫猫对象的组件,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主要由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透镜、及感光单元构成,用于感测如文字、照片或图片等待扫描对象。
[0003]目前扫描仪、打印机或传真机的应用中,大多以一种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作为感测待扫猫对象的组件,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主要由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透镜、及感光单元构成,用于感测如文字、照片或图片等待扫描对象。
[0004]请参阅图1A所示,现有接触式影像传感器结构主要包括:一线型透镜100、一光源单元(图未示)、一壳体110及电路板(图未示)。所述影像传感器的上述组件的组装过程中,所述线型透镜100系组入所述壳体110的透镜槽111中,由于所述影像传感器在运作时需藉由线型透镜100将自待扫描对象反射而来的光线聚集在感光单元(图未示)上,因此线型透镜100组装的位置便非常重要,必须分别精确地对准所述感光单元以及所述线型透镜100。然而,若所述壳体结构的设计不当或制造精度较差,易使所述线型透镜100与透镜槽111在组装时出现两者间公差过大的问题,甚至是产生组装偏差的情形;如因组装偏差,极易导致所述线形透镜100与壳体110间产生位置偏移,使所述线型透镜100产生倾斜无法水平置中的组入壳体Iio的透镜槽111中。例如所述线型透镜100组入所述壳体110的透镜槽111后,则所述线型透镜100整体可能偏向壳体110的下长边(见图1B)、偏向壳体110的上长边(见图1C)或呈现左右歪斜(见图1D)的位移;若以图1D所示的左右歪斜位移为例,代表所述透镜100的一横向长轴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110的一横向长轴方向互不平行;结果会造成光源产生的光线无法均匀透过所述线型透镜100射出,进一步导致自待扫描对象反射而来的光线在经过线型透镜100后,其成像位置不会在预定位置上,造成撷取的影像产生链波或是影像的光响应非均勻性(PRNU, Photo Response Non Uniformity),而使影像传感器所能感测影像的亮度与均匀度随之下降的问题,还可能导致线型透镜100在壳体Iio的透镜槽111中产生倾倒的缺失。
[0005]综上,线型透镜与壳体的透镜槽组装过程中,线型透镜因与透镜槽间的公差导致偏移原先预期的位置,将使得投影装置的成像亮度与均匀度随之下降,并影响扫描后成像的位置。因此需要对上述影像感测模块其线型透镜与壳体间的组装结构提出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透镜组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透镜组与壳体的透镜槽间产生的组装偏移问题,进而改善所述透镜组分别与光源、影像感测组件间的对位精准度,避免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的透镜槽后未能与光源、影像感测组件的精确对位,如所述透镜组的一长轴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一长轴方向不平行而产生歪斜,因而造成成像失真或影像光感度不均等缺点。
[0007]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创作提供一种透镜组装结构,设置于一影像感测模块,其包括:
[0008]一壳体,包括一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以及
[0009]一透镜组,用于对应一光源,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用于引导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第一沟槽对所述透镜组作精确定位以确保所述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镜组射出,且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
[0010]上述透镜组可为T型、平板型、圆柱型或不规则型的线型透镜,但不以此限定。
[0011]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的槽宽宽度不同,且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宽,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连通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末端,进而形成一阶状连接。
[0012]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一沟槽为一弹性体,供所述透镜组组装入所述壳体时能顺势组入。
[0013]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可为一圆孔或一矩形孔。
[0014]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的间隙配合
包含一组合公差。
[0015]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影像感测模块为一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Image Sensor, CIS)
[0016]依据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所述影像感测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喷印头(LEDPrinthead, LPH)
[0017]此外,本创作还提供一种影像感测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影像感测组件以及一透镜组装结构,透镜组装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一透镜组,所述壳体形成一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且所述透镜组用于分别对应所述光源及影像感测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用于引导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中,由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透镜组作精确定位以确保所述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镜组射出,且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以提升透镜组组入壳体中的组装精度,并确保影像感测模块可精准扫描与成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A为现有影像感测模块的线型透镜组组入壳体的上视图;
[0019]图1B为现有影像感测模块的线型透镜组在组入壳体后发生组装偏下的示意图;
[0020]图1C为现有影像感测模块的线型透镜在组入壳体后发生组装偏上的示意图;
[0021]图1D为现有影像感测模块的线型透镜组在组入壳体后发生组装歪斜的示意图;
[0022]图2为依据本创作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结构的组件爆炸图;
[0023]图3为本创作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0024]图4为本创作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结构的上视图;以及
[0025]图5为本创作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结构的沟槽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有关本创作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27]请参阅图2至图4,为一种依据本创作的优选实施例的透镜组装结构1,用于设置在一影像感测模块,其包括:一壳体10以及一透镜组20。所述壳体10形成一主沟槽11,所述主沟槽11包括一第一沟槽12及两个第二沟槽13。所述透镜组20用于对应一光源(图未示)并组设于所述壳体10的主沟槽11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组20为T型、平板型、圆柱型或不规则型的线型透镜,但不以此为限。
[0028]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沟槽12及两个第二沟槽13两者的槽宽宽度不同且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沟槽12的相对两个末端,进而分别形成一阶状连接131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12的槽宽为Dl (见图5),所述第二沟槽13的槽宽为D2,且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的槽宽D2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2的槽宽Dl,藉此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首先能够用于引导所述透镜组20组入所述壳体10的主沟槽11中,使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与所述透镜组2间分别形成间隙配合且因每一所述间隙配合包含一组合公差S,以方便透镜组20组入所述各第二沟槽13 ;接着,在所述透镜组20的一端组入所述第二沟槽13后,透镜组20的中段接续组入所述沟槽11的第一沟槽12处,此处所述透镜组20的宽度(即其纵向短边距离)略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2的槽宽D1,且因所述壳体10或所述第一沟槽12为一弹性体,协助所述透镜组20在组入所述第一沟槽12时能顺势组入,因此所述透镜组20由所述第二沟槽13的一端先组入后,经由将所述第二沟槽13与所述第一沟槽12间的交界处(即阶状连接处131)的壳体10撑开,接着再组入所述透镜组20的中段部分。所述透镜组20的中段组入后,因壳体10或所述第一沟槽12的反弹力会将组入的透镜组20夹持定位以避免透镜组20晃动或产生组装偏移,这使所述第一沟槽12与所述透镜组20间形成过盈配合,能对所述透镜组20作精确的定位以确保所述光源的光线能完全由所述透镜组20射出。
[0029]复如图5、图2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可为一圆孔或一矩形孔,但不以此限定,唯须与第一沟槽12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沟槽12具有相对两长边121,所述第二沟槽13的槽壁可单独连接所述第一沟槽12的其中一长边121,或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沟槽12的两相对长边121,亦或可设于所述第一沟槽12的两相对长边121的中段部分,仅需使所述两个第二沟槽13的槽宽D2大于所述第一沟槽12的槽宽Dl,以便于提供透镜组20可由第二沟槽13处开始组入。
[0030]此外,本创作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影像感测模块,所述影像感测模块为一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 CIS)或一发光二极管喷印头(LEDPrinthead, LPH),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影像感测模块包括一透镜组装结构、一光源与一影像感测组件,所述透镜组装结构包括一壳体,设有主沟槽,所述主沟槽包括一第一沟槽及两个第二沟槽;以及一透镜组,用于对应所述光源并组设于所述壳体的主沟槽中,所述两个第二沟槽引导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的主沟槽,由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透镜组定位,以供所述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镜组射出,其中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两个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以提升透镜组组入壳体中的组装精度,并确保影像感测模块可精准扫描与成像。[0031]综上所述,本创作提供的透镜组装结构可解决现有技术中透镜组与壳体的透镜槽间产生的组装偏移的问题,进一步改善透镜组与光源、感测组件间的对位精准度,避免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的透镜槽后未能与光源、影像感测组件的精确对位,如所述透镜组的一长轴延伸方向与所述壳体的一长轴方向不平行而产生歪斜,甚至造成成像失真或影像光感度不均等缺点,相对的确保具本创作透镜组装结构的影像感测模块可达扫描与成像清晰的功效。
[0032]虽然本创作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组装结构,用于一影像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包括一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以及 一透镜组,用于对应一光源,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用于引导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透镜组作精确定位以确保所述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镜组射出,且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透镜组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的槽宽宽度不同,且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宽,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连通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末端,进而形成一阶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或所述第一沟槽为一弹性体,供所述透镜组组装入所述壳体时能顺势组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为一圆孔或一矩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的间隙配合包含一组合公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为T型、平板型、圆柱型或不规则型的线型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感测模块为一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 CI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感测模块为一发光二极管喷印头(LED Printhead, LPH)。
9.一种影像感测模块,包括: 一光源; 一影像感测组件;以及 一透镜组装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一透镜组,所述壳体形成一第一沟槽及至少一第二沟槽,且所述透镜组用于分别对应所述光源及影像感测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用于引导所述透镜组组入所述壳体中,由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透镜组作精确定位以确保所述光源的光线由所述透镜组射出,且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至少一第二沟槽与所述透镜组间形成间隙配合。
【文档编号】G02B7/02GK203688896SQ20142004374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杨嘉彬, 李明鸿 申请人:亚泰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