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682发布日期:2019-01-15 22:2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更为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光扩散度得到改良的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BLU: Back Light Unit)是指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后方且用于提供光的光源装置的一种,其不仅能直接影响图像的亮度、颜色再现、视角、对比度、可读性等图像质量及消耗电量、产品寿命等,而且其价格还占液晶显示器总单价的约20~50%,因此属于核心部件。

根据光源排列形态,将背光模组大致分为直下式(direct-lit))和侧光式(edge-lit)。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用位于屏幕正后方的光源向液晶面板射出的光线,而侧光式背光模组为从位于屏幕边缘的光源处的光向侧方射出光线而导光板将该光线引向液晶面板而向显示器的面板提供光。由于存在这些结构性差异,因此,在亮度、对比度、画面的均匀度、图像再现等方面直下式背光模组会更有优势,而在产品厚度或费用等方面侧光式则更有优势。

最近,由于显示器产品作为室内装饰物品的价值日渐突出,显示器行业中在产品外观上具有更大优势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随着消费者对超薄型显示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紧跟这种趋势的步伐,积极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显示面板后方载有的约3~5个的扩散片,然而这种类型的显示器产品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如由于无法保证原来由扩散片负责的光扩散度而加重热点。因此,开发光扩散度得到改良的导光板的技术逐渐成为核心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光扩散度得到改良的导光板、其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点得到抑制的导光板、其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出光面,其用于向外输出光线;反射面,其位于所述出光面的背面;入光面,其位于连接所述出光面与反射面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并接收由光源照射而入射的光;和反射图形,其具有向所述反射面的外部凸起的阳刻部、和环绕所述阳刻部且往所述反射面的内部凹陷的环状阴刻部,其中,所述阳刻部具有凹陷区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用于照射光的光源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反射面和反射图形,其中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向而立且其中入射由光源照射的光,所述出光面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能将所入射的光向外输出,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且在所述反射面上有反射图形。此外,所述反射图形包括,从所述反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看时从所述反射面凸起的圆形阳刻部、和从所述反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看时环绕所述阳刻部并往所述反射面的内部凹陷的环状阴刻部。此外,所述阳刻部具有凹陷区域。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凹陷部而使光发生散射,从而提高由导光板输出的光的散射度或扩散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光散射度得到提高的导光板,从而能够改善热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斜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密度均匀的导光板的背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密度不均匀的导光板的背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入光面上有图形的导光板的斜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出光面上有图形的导光板的斜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二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非对称的反射图形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三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四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符号的说明】

1000:显示器

1200:壳体

1400:显示面板

1600:背光模组

2000:导光板

2200:反射图形

2220:阳刻部

2222:凹陷区域

2240:阴刻部

2260:外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此外,无论附图符号为如何,对相同或对应的组成要件将给予相同或相似的参考符号并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为便于说明,会对各所示组成部件的尺寸与形状进行放大或缩小。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出光面,其用于向外输出光线;反射面,其位于所述出光面的背面;入光面,其位于连接所述出光面与反射面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并接收由光源照射而入射的光;和反射图形,其具有向所述反射面的外部凸起的阳刻部、和环绕所述阳刻部且往所述反射面的内部凹陷的环状阴刻部。其中,所述阳刻部具有凹陷区域。

此外,在所述凹陷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长。

此外,在所述凹陷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短。

此外,当从垂直于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可以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

此外,当从垂直于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实质上为椭圆形状。

此外,当从垂直于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的长轴可以通过所述阳刻部的中心。

此外,当从垂直于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的长轴可以与所述阳刻部的中心相隔预定距离。

此外,在分别与所述反射面和凹陷区域的长轴垂直的截面上,基于所述凹陷区域的所述阳刻部一侧的凸起高度与其另一侧的凸起高度可以不相同。

此外,所述凹陷区域的长轴可以平行于入光面,且所述凸起高度更高的一侧与所述入光面相近。

此外,所述凹陷区域的长轴可以垂直于所述入光面。

此外,所述凹陷区域的最低点处于比所述反射面更高的位置。

此外,从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实质上可以为圆形形状。

此外,所述反射图形在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可以具有环绕阴刻部的环形形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反射面向外凸起的外围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用于照射光的光源和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反射面和反射图形,其中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向而立且其中入射由光源照射的光,所述出光面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能将所入射的光向外输出,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且在所述反射面上有反射图形。此外,所述反射图形包括,从所述反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看时从所述反射面上凸起的圆形阳刻部、和从所述反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看时环绕所述阳刻部并往所述反射面的内部凹陷的环形阴刻部。此外,所述阳刻部具有凹陷区域。

此外,在所述凹陷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长。

此外,在所述凹陷区域中,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更短。

此外,从垂直于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可以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形状。

此外,在分别与所述反射面和凹陷区域的长轴垂直的截面上,基于所述凹陷区域的所述阳刻部一侧的凸起高度与其另一侧的凸起高度可以不相同。

此外,所述凹陷区域的长轴可以平行于入光面且所述凸起高度更高的一侧与所述入光面相近。

此外,所述凹陷区域的最低点处于比所述反射面更高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1000)。其中,所述显示器(1000)是指,包括各种能够输出图像的显示器(1000)如LCD显示器、PDP显示器、OLED显示器等的所有概念,应以概括方式作出解释。然而,为便于下面的说明,主要以液晶显示器(1000)为中心进行下面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1000)的分解斜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1000)的截面图。

如图1和2所示,显示器(1000)可以包括壳体(1200)、显示面板(1400)和背光模组(1600)。

壳体(1200)为通过在其内部容纳显示面板(1400)和背光模组(1600)而使显示面板(1400)和背光模组(1600)免受外部冲击。此外,壳体(1200)具有能让显示面板(1400)和背光模组(1600)进行整合的功能。

壳体(1200)可以包括盒顶部(1220)、导承框(1240)和盖底部(1260)。盒顶部(1220)和盖底部(1260)相结合以分别覆盖显示器(1000)的前面和后面,导承框(1240)则安装于这两者之间。这种导承框(1240)与盒顶部(1220)的边框一起固定显示面板(1400),还与盖底部(1260)一起固定导光板(2000)和光学薄片(1620)。

显示面板(1400)通过利用由背光模组(1600)提供的光来显示图像。

显示面板(1400)可以包括两个透明基板及装在该两个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1420)。其中,透明基板分别可以为彩色滤光板(1460)和薄膜晶体管(TFT)(1440)。当通过薄膜晶体管(1440)的栅线(gate line)和数据线(data line)对液晶层(1420)施加电信号时,液晶排列会发生改变,从而以像素为单位选泽性地让背光模组(1600)射出的光进行穿过,那些透过的光经过彩色滤光板(1460)染上颜色,从而输出图像。其中,薄膜晶体管(1440)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PCB,未图示)与覆晶薄膜(COF: Chip On Film)或薄膜封装(TCP: Tape Carrier Package)等面板驱动部(未图示)进行电耦合,从而接收控制信号。

背光模组(1600)可以向显示面板(1400)的后方提供光而让显示面板(1400)输出图像。

背光模组(1600)可以包括光学薄膜(1620)、光源阵列(1640)、导光板(2000)和反射板(1680)。

光源阵列(1640)可以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1642)和设置光源(1642)的光源基板(1644)。作为光源(1642),可以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或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等。当所述光源阵列(1640)为侧光式背光模组(1600)时,在显示器(1000)的边缘设置光源阵列(1640)而使光源(1642)朝向侧方,以使光线能从导光板(2000)的侧面入射。当所述光源阵列(1640)为直下式背光模组(1600)时,将光源阵列(1640)设在盖底部(1260),以使光源(1642)朝着显示面板(1400)后方输出光线。此时,可将光源基板(1644)设于盖底部(1260),或可以省略光源基板(1644)并将光源(1642)直接设在盖底部(1260)上。

导光板(2000)在背光模组(1600)内、与显示面板(1400)的后方相向而设。所述导光板(2000)能够将从光源(1642)向侧方输出的光导向显示面板(1400)。此外,在导光板(2000)的上、下面和光源(1642)的侧面分别形成图形,以提高光的均匀性,如提高亮度或改善热点等。作为导光板(2000)的材料可以使用PMMA材质(PMMA: Poly Methly Methacrylate)或MS、MMA,或者使用玻璃等的材料。在后面会更为详细地说明导光板(2000)。此外,如利用直下式背光模组(1600)时,可配备扩散光线的扩散板来代替用于导光的导光板(2000)。

光学薄膜(1620)设于显示面板(1400)的后方而与显示面板(1400)相向而设,当配备导光板(2000)时,可将光学薄膜(1620)设置于显示面板(1400)与导光板(2000)之间。光学薄膜(1620)的例子有,扩散片(1624)或棱镜片(1622)。扩散片(1624)可让从导光板(2000)或扩散板中输出的光均匀扩散,从而提高光输出分布的均匀性,且可以缓解或防止如莫阿(Moire)现象一样的明暗(dark/bright)图样或热点的发生。棱镜片(1622)可将光线路径调整为垂直于显示面板(1400)的方向。经过导光板(2000)或扩散片(1624)的光线会向前方分散射出,而棱镜片(1622)能使这些分散的光朝着显示面板(1400)垂直输出,从而提高显示器(1000)的亮度和视角。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作为光学薄膜(1620),可以从与显示面板(1400)相近处起逐一放置垂直棱镜片(1622a)、水平棱镜片(1622b)和扩散片(1624)。然而,这些光学薄膜(1620)的摆放顺序并非仅限于此。换言之,光学薄膜(1620)中的部分可被省略或部分以多张的形式排列(如,可设置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扩散片(1624)),又或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变。

反射板(1680)可粘贴于盖底部(1260)。所述反射板(1680)可向显示面板(1400)反射那些光源(1642)所输出的光线中向后射出的光线。所述反射板(1680)可在整体上提高导光板(2000)和扩散板的显示亮度。

下面,将更而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2000)。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2000)的斜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均匀的反射图形(2200)密度的导光板(2000)的背面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不均匀的反射图形(2200)密度的导光板(2000)的背面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2000)的截面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入光面(2060)上有图形的导光板(2000)的斜视图,且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出光面(2020)上有图形的导光板(2000)的斜视图。

如图3~8所示,可以提供板状导光板(2000)。此时,导光板(2000)具有一对柱面及连接这两个柱面的侧面。在一对柱面中,与显示面板(1400)相近的上面为向显示面板(1400)输出光的出光面(2020),其背面为用于反射光的反射面(2040)。此外,在侧面当中的至少一面要与光源(1642)相向而设,而成为接收入射光的入光面(2060)。通常,显示器(1000)具有四方形屏幕,因此导光板(2000)也相应地具有四方形板状结构。如导光板(2000)为四方形板状结构时,在四个侧面中的任一面、或从上下相向而设的一对侧面、或从左右相向而设的一对侧面可成为入光面(2060)。此外,在图3中,尽管导光板(2000)被图示为厚度统一的平板,但不应仅限于此。根据一个实施例,为了提高入光率,可以采取在导光板(2000)中与光源(1642)相向而设的侧面的邻近区域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厚的形状。

所述导光板(2000)通过入光面(2060)接收由光源(1642)射出的光,然后在导光板(2000)内进行导光,再通过出光面(2020)使这些光以面光源(1642)形式输出。反射面(2040)可以起到向出光面(2020)反射从导光板(2000)背面漏出去的光的作用。在入光面(2060)、出光面(2020)和反射面(2040)上可分别形成图形,以用来有效地进行入光、出光及反射光。尤其,在反射面(2040)上可形成反射图形(2200),以用来反射从导光板(2000)背面,即从反射面(2040)漏出去的光线。

在反射面(2040)上可以形成多个反射图形(2200)。此时,如图4所示,在反射面(2040)上可以形成密度均匀的反射图形(2200),或如图5所示,可以形成密度不均匀的反射图形(2200)。尤其,当应用于大屏幕时,与导光板(2000)的入光面(2060)较近的区域和较远的区域可能会发生亮度差异。因此,与离入光面(2060)较近的区域相比,在与之较远的区域形成更稠密的反射图形(2200),从而降低所述亮度差异。其中,反射图形(2200)的密度是指,根据反射面(2040)中反射图形(2200)所占的覆盖率、反射图形(2200)的尺寸、反射图形(2200)的间距等来作出的定义。

所述反射图形(2200)可通过利用丝印法、印刷法或激光蚀刻法、沉积法、压制(pressing)法、辊冲压(roll stamping)法等被形成。通过这些工艺,反射图形(2200)可形成为特定的形状,以能有效地向出光面(2020)折射或反射那些从导光板(2000)背面泄出的光。在后述中,将更为详细地说明反射图形(2200)。

此外,在导光板(2000)的入光面(2060)上形成锯齿状图形(2400),以提高从光源(1642)入射的光的光分布角度并增强扩散效果。如图7所示,锯齿状图形(2400)主要是从上、下方向延伸出来的阳刻部和阴刻部在沿着入光面(2060)的宽度方向上重复排列,而形成于入光面(2060)上。此外,在导光板(2000)的出光面(2020)上可以形成导光图形(2600),以将通过入光面(2060)所入射的光导向导光板(2000)的所有区域内。导光图形(2600)重复形成于出光面(2020)上而使之能垂直于入光面(2060)进行延伸。如图8所示,导光图形(2600)可以为凹凸图形,或被形成为三角或四方形棱镜图形的形态。

导光板(2000)可以包括上述锯齿状图形(2400)或导光图形(2600),以及反射图形(2200)。根据需要,在导光板(2000)上可以同时形成锯齿状图形(2400)、导光图形(2600)和反射图形(2200)。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

反射图形(2200)会根据反射面(2040)上的凸起或凹陷形成为特定形状,从而可以反射那些欲从导光板(2000)背面漏出去的光。如此反射光的结果是,由于通过导光板(2000)的出光面(2020)输出的光的量会有增加,从而提高显示器(1000)的亮度。

在本发明中,基本上会提供以网点图形形式的反射图形(2200)。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反射图形(2200)在整体上可以具有在反射面(2040)上以圆形凸起的部位和环绕该区域并凹陷的部位。

反射图形(2200)主要通过辊冲压法或压制法所形成。具体地,凹陷部位是经过辊冲压或压制法挖去反射面(2040)而被形成,凸起部位是所述凹陷部位被推向周围而形成。此时,通过热压方式的辊冲压法或压制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图案化过程。

所述反射图形(2200)能在各自的区域上反射、折射或散射那些从入光面(2060)入射并向反射面(2040)射出的光线、或在出光面(2020)被反射并向反射面(2040)射出的光线,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光线的反射。具体地,反射图形(2200)能在中心的阳刻部(2220)及环绕其周边的阴刻部(2240)上改变光线路径两次,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出光面(2020)上的亮度均匀性。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各种形状中的第一实施例。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实施例的斜视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且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如图9~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类型可以包括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

阳刻部(2220)位于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是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向外凸起的部分。其中,在阳刻部(2220)的中心处可以形成往里凹陷的凹陷区域(2222)。

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类型中的阳刻部(2220)可以形成圆形形状。此外,其立体形状可以为半球形状。亦即,阳刻部(2220)可以采用以下形状,即从其边缘(与阴刻部(2240)相遇的边界)向其中心接近时,其高度会增加。

在所述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可以形成凹陷区域(2222)。该凹陷区域(2222)是在反射图形(2200)中高度逐渐增加的半球形状的表面(2224)的中心部往里凹陷而形成的。

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所述凹陷区域(2222)形成为椭圆形状。然而,所述凹陷区域(2222)并不是非要形成椭圆形状,只要具有长轴和短轴的形状,就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凹陷区域(2222)可形成为有皱纹的椭圆形状或具有长孔穴的形状等的各种形状。此外,凹陷区域(2222)的长轴可以通过阳刻部(2220)的中心。

此外,从凹陷区域(2222)的边界朝着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靠近时,凹陷区域(2222)的深度会逐渐增加。此时,凹陷区域(2222)的最低点可处于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更高的位置。此外,凹陷区域(2222)中心部可以形成平坦的平面。阴刻部(2240)的内径(与阳刻部(2220)相连的边界)具有与反射面(2040)基面相等的高度,且从所述内径处起至一定距离之内,离内径越远,深度也会增加,最终达到最大深度,而达到最大深度后,随着靠近外径(与外围部(2260)相连的边界),深度会逐渐变浅,在外径处阴刻部(2240)与反射面(2040)的基面具有相同的高度。此时,在达到最大深度之处可以提供具有深度相同的平坦部。此外,在阴刻部(2240)中,其内径处的倾斜度比其外径处的倾斜度更大。根据一个实施例,从截面上看时,阴刻部(2240)可以形成圆弧型、椭圆弧型、抛物型等的曲面并在反射面(2040)的基面上往里凹陷进去。用所述曲面经过表面处理的阴刻部(2240)能易于折射、散射、反射较宽范围内的入射光。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各种形状中的第二实施例。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实施例的斜视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且图1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非对称的反射图形(2200)的导光板(2000)的截面图。

如图12~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类型与第一类型相似,可以包括中心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然而,在第一类型中,阳刻部(2220)会以凹陷区域(2222)为中心相对称而形成,而第二类型的阳刻部(2220)对凹陷区域(2222)是非对称形成的。第二类型的反射图形(2200)中的阴刻部(2240)的形状在整体上可以与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类型中的阴刻部(2240)的形状相似,因而在此省略对此的说明。

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类型中,阳刻部(2220)可对凹陷区域(2222)来说是非对称形成的,如图12~14所示而在截面上可见,其高度在一个方向上最高,随着高度逐渐降低,在相反方向上其高度最低。此时,具有相对高的高度的区域可成为第一凸起区域(2224a),而具有相对低的高度的区域成为第二凸起区域(2224b)。从第一凸起区域(2224a)逐渐走向第二凸起区域(2224b)时,其高度会逐渐降低,而在第二凸起区域(2224b)的高度变最低。而且,在第一凸起区域(2224a)中凹陷区域(2222)与阴刻部(2240)相遇的部分的间距与在第二凸起区域(2224b)中凹陷区域(2222)与阴刻部(2240)相遇的部分的间距可以相等。

所述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类型的形状是非对称性的,从而其光学特性不具有各向同性,反而具有各向异性。具体地,第一凸起区域(2224a)比第二凸起区域(2224b)具有更强的光散射效果。此外,第二凸起区域(2224b)提供比第一凸起区域(2224a)更好的视角。因此,通过利用各向异性的光学特性,可以改善显示器(1000)的亮度均匀性或视角。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反射面(2040)上可以形成多个反射图形(2200)。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类型中,第一凸起区域(2224a)可以形成于入光面(2060)上。因此,在一个反射图形(2200)中,离入光面(2060)越远,凸起区域(2224)的高度越低。

反射图形(2200)中高度高的阳刻部(2220)的一侧朝着靠近入光面(2060)的方向排列于反射面(2040)上。通常,进入反射图形(2200)中的光主要从入光面(2060)进入反射图形(2200),因此通过在光入射的方向上排列阳刻部(2220)的高度更高的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强化阳刻部(2220)所具有的光扩散和散射的效果。

此外,在显示器(1000)中,横向视角比竖向视角起更大的作用,因此在观看显示器(1000)时,阳刻部(2220)中的最大高度更高的区域被排成竖向,从而防止视角的降低。进一步,首先权衡竖向视角中的下方视角与上方视角当中哪种视角更要重要,而后朝着显示器(1000)的上方或下方排列阳刻部(2220)中最大高更高的区域。

此外,根据情况为了同时实现亮度均匀性及保证视角,可以将光阵列(1640)放置于下方,而形成反射图形(2200)时使阳刻部(2220)更大的部分朝向下方,从而能够同时实现亮度均匀性及保障视角。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各种形状中的第三实施例。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实施例的斜视图,图1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且图1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如图16~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类型与第一类型相似,可以包括中心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然而,在第一类型中的反射面(2040)上形成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而在第三类型中的反射图形(2200)进一步包括外围部(2260),该外围部(2260)环绕阴刻部(2240)且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向外凸起。在第三类型中的反射图形(2200)的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的形状在整体上与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一类型中的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的形状相似,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

外围部(2260)环绕阴刻部(2240)而设,是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向外凸起的部分。其中,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外围部(2260)可以形成为环形形状。形成外围部(2260)的环的中心可以与形成阳刻部(2220)的圆和形成阴刻部(2240)的环的中心相重叠。

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类型中,外围部(2260)在其内径处(与阴刻部(2240)相连的边界)具有与反射面(2040)的基面相同的高度,且从所述内径处起至一定距离之内,离内径越远,所述高度也会增加,最终达到最大高度,而达到最大高度后,高度会逐渐减小,最终达到与反射面(2040)的基面相同的高度而形成外径。此时,在外围部(2260)中,其内径处的倾斜度比其外径处的倾斜度更大。根据一个实施例,从截面上看时,外围部(2260)可以形成圆弧型、椭圆弧型、抛物型等的曲面并从反射面(2040)的基面上向外凸起来。用所述曲面经过表面处理的外围部(2260)能易于折射、散射、反射较宽范围内的入射光。尤其,将外围部(2260)设置于反射图形(2200)的最外围上,而一次性地对入射到反射图形(2200)的光线进行散射,那些被反射图形(2200)反射出的光线被散射后向前方扩散,并从出光面(2020)射出,从而对亮度均匀性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

此外,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三类型中的外围部(2260)形成环状形状,且形成外围部(2260)的环的中心与形成阳刻部(2220)的圆和形成阴刻部(2240)的环的中心无需相同。如此形成的外围部(2260)的形状由于是非对称的,其光学特性具有各向异性而非各向同性。具体地,厚度更厚、最大高度更高的一侧比与之相反方向的一侧具有更强的光散射的效果。而且,与厚度更厚、最大高度更高的一侧相比,与之相反方向的一侧提供更好的视角。因此,通过利用各向异性的光学特性,可以改善显示器(1000)的亮度均匀性或视角。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各种形状中的第四实施例。

图1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实施例的斜视图,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且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

如图19~2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类型与第二类型相似,可以包括中心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然而,在第二类型中,在反射面(2040)上形成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而在第四类型中的反射图形(2200)进一步包括外围部(2260),该外围部(2260)环绕阴刻部(2240)且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向外凸起。在第四类型中的反射图形(2200)的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的形状在整体上与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二类型中的阳刻部(2220)和阴刻部(2240)的形状相似,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

外围部(2260)环绕阴刻部(2240)而设,是比反射面(2040)的基面向外凸起的部分。其中,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外围部(2260)可以形成为环形形状。形成外围部(2260)的环的中心可以与形成阳刻部(2220)的圆和形成阴刻部(2240)的环的中心相重叠。

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类型中,外围部(2260)的内径(与阴刻部(2240)相连的边界)具有与反射面(2040)基面相等的高度,且从所述内径处起至一定距离之内,离内径越远,高度也会增加,最终达到最大高度,而达到最大深度后,高度逐渐变小,最终达到与反射面(2040)的基面相同的高度而形成外径。此时,在外围部(2260)中,其内径处的倾斜度比其外径处的倾斜度更大。根据一个实施例,从截面上看时,外围部(2260)可以形成圆弧型、椭圆弧型、抛物型等的曲面并从反射面(2040)的基面上向外凸起来。用所述曲面经过表面处理的外围部(2260)能易于折射、散射、反射较宽范围内的入射光。尤其,将外围部(2260)设置于反射图形(2200)的最外围上,而一次性地对入射到反射图形(2200)的光线进行散射,那些被反射图形(2200)反射出的光线被散射后向前方扩散,并从出光面(2020)射出,从而对亮度均匀性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

此外,从与反射面(2040)垂直的方向上看时,在反射图形(2200)的第四类型中的外围部(2260)形成环状形状,且形成外围部(2260)的环的中心与形成阳刻部(2220)的圆和形成阴刻部(2240)的环的中心无需相同。如此形成的外围部(2260)的形状由于是非对称的,其光学特性具有各向异性而非各向同性。具体地,厚度更厚、最大高度更高的一侧比与之相反方向的一侧具有更强的光散射的效果。而且,与厚度更厚、最大高度更高的一侧相比,与之相反方向的一侧提供更好的视角。因此,通过利用各向异性的光学特性,可以改善显示器(1000)的亮度均匀性或视角。

在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图形(2200)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高度或高度的绝对值)当中,阴刻部(2240)的最高高度最大,阳刻部(2220)排第二位,外围部(2260)的最高高度最小。具体地,阳刻部(2220)的高度为外围部(2260)的高度的约1.2~8倍,且阴刻部(2240)的深度为外围部(2260)的高度的约2~14倍。此外,阳刻部(2220)的凹陷区域(2222)与外围部(2260)相比时,凹陷区域(2222)的最低点的高度要比外围部(2260)的最高点的高度更高。此外,从阳刻部(2220)的最高点至凹陷区域(2222)凹陷去的深度为外围部(2260)高度的约0.8~5倍。

此外,在反射图形(2200)中,阳刻部(2220)直径占总直径的约60~85%,阴刻部(2240)直径占总直径的约80~98%,且外围部(2260)直径占总直径的约85~100%。此外,在反射图形(2200)中,凹陷区域(2222)的面积占阳刻部(2220)的面积的约20~40%,即在阳刻部(2220)中往里倾斜的区域的面积占阳刻部(2220)的面积的约20~40%。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辊冲压工艺,反射图形(2200)形成具有1~7㎛的最大高度、35~55㎛的直径(半径为从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至其高度达到反射面(2040)的基面的高度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即该半径的2倍)的阳刻部(2220)、在凹陷区域(2222)形成的凹陷深度即阳刻部(2220)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距为约0.3~4㎛、具有2~13㎛的最大深度、40~65㎛的外径(从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至其高度达到反射面(2040)的基面的高度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阴刻部(2240)和具有0.5~5㎛的最大高度、40~70㎛的外径(从反射图形(2200)的中心至其高度达到反射面(2040)的基面的高度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2倍)的外围部(2260)。

此外,当反射图形(2200)形成为曲面时,对于各部分的倾倾斜角而言,阴刻部(2240)连接外围部(2260)的部位的倾斜角最大,阳刻部(2220)连接阴刻部(2240)的部位的倾斜角位居第二,外围部(2260)连接反射面(2040)的部位的倾斜角最小。

此外,在上述附图中,反射图形(2200)的表面虽被图示为光滑,然而反射图形(2200)的表面可以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尤其,阴刻部(2240)与外围部(2260)均具有一定值或以上的粗糙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反射图形(2200)的尺寸不会受限于上述的高度、深度、直径、倾斜度、粗糙度等中,可根据需要可适当做变更。

在所述反射面(2040)上的所有反射图形(2200)可被形成为实质上相同的尺寸,或根据需要和反射面(2040)的部位的不同,可形成不同尺寸的反射图形(2200)。例如,当所有的反射图形(2200)被形成为相同尺寸时,由于在工艺上存在优势,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等。与此相反的例子有,将反射图形(2200)调整为与入光面(2060)越近其直径就越小,从而在整体上可以提高导光板(2000)的出光面(2020)上的亮度均匀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为说明而做出的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条件下进行各种修改、变更和添加,而且这种修改、变更和添加应当视为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中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