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色防蓝光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2391阅读:1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镜片,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色防蓝光镜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日渐增加,对于眼睛保护与眼镜功能拓展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应运而生,其具有自动调节光线,增加舒适度与美观的良好效果。同时,人们发现蓝光的危害随着电子产品的长时间应用愈加明显。

蓝光是可见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没有单独的白光,蓝光与绿光、黄光混合后呈现出白光。绿光与黄光能量较小,对眼睛刺激较小,蓝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上。LED、电脑背景光人造光源中保留了大量的蓝光,这样使得人工光更白,更亮,有些特别白亮的光给人一直泛蓝的感觉,这就是蓝光比例过高引起的。各类电脑、电视机屏幕、节能灯等各种新型人造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中都含有大量的不规则频率的短波蓝光。过多的蓝光用于室内照明,会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视神经等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一结论早已被照明技术和光生物研究人员所接受。

进一步的,LED灯、电视、电脑显示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产品(尤其是LED灯与显示屏)发出的光中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长时间近距离观看图像、文字、视频等,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压力,进而出现红眼,眼干,眼涩,视力模糊,视力疲劳,头、脊背、肩膀及颈椎疼痛等症状。因此,对于长期在室内外强光环境下的工作者、有自内障及黄斑病变的患者、学生族以及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来说,佩戴防蓝光眼镜是十分必要且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但现有技术中的防蓝光镜片(含贴膜)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蓝光作为人工光源的主要成分,防蓝光需要针对人眼刺激最严重的380-420nm进行部分吸收或阻拦,比较好的比例是20-30%,会保留室内、外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2、防蓝光未能与光变色技术有效结合,未能提供最佳的美观与舒适的佩戴效果;

3、目前防蓝光眼镜片分为膜层型或掺入型,前者容易造成破损,粘结度不好,后者目前可实际应用的产品多具有底色,影响美观与视觉效果;

4、部分室内环境或者电子产品光线经防蓝光处理后光线强度过低,影响阅读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色防蓝光镜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蓝光镜片防护效果一般且没有与光变色技术结合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包括:一本体、一镀膜层,所述本体层包括相互粘合的两高分子树脂层,一所述高分子树脂层内具有蓝光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另一所述高分子树脂层具有光致变色材料。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蓝光吸收剂占所述高分子树脂层中重量的0.05%~2%,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占所述高分子树脂层中重量的0.05%~5%。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占树脂重量的0.05%~5%,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一种或多种吡喃类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俘精酸酐或俘精酰胺类化合物。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蓝光吸收剂包含:苯并三氮唑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其他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蓝光吸收剂包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酰胺、马来酯酸、苯乙烯、纳米化TiO2、CoO、 Fe2O3和 Al2O3的一种或几种颗粒与聚丙烯酸混合物。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氮唑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其他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镀膜层覆盖在所述本体层的表面上;所述镀膜层包含至少一层增透膜;所述镀膜层还包括多功能层,所述多功能层包括:防水、防雾、抗反射、加硬、抗刮花、抗紫外线或复合层。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所述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掺混方法设置于本体中并加入助染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偶合剂等助剂。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助染剂包括一种或多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重铬酸盐、铝盐、铜盐及钴盐、硫酸铝铵、钾明矾、铁明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化剂选自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甲酚抗氧化剂、亚磷酸酯抗氧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选自Tinuvin770、Tinuvin622、GW-540、GW-944Z等物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如上所述的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所述高分子树脂为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包括:乙烯基单体、丙烯酸酯型单体、烯丙基型单体、环氧树脂系高分子单体、聚碳酸酯系高分子单体和聚氨酯系高分子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掺入式变色镜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势:

1、该镜片防蓝光主要针对380-420nm吸收20-30%,视觉效果、抗老化性能好、稳定性好;同时作为眼镜、望远镜等佩戴时,还可起到防紫外线、防眩光等作用,增加舒适度。

2、本发明所述镜片为掺入式,在解决了镜片表层易破损、粘结性能差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镜片底色,具有很好的耐疲劳性。

3、最后镜片涂层添加增透层,有效增强黄光的透光率,改善光线柔和度与透过性,树脂还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与变色材料等结合使用,更好的保护佩戴者眼睛,增强佩戴舒适性,使后续加工如添加加硬层,也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一种可变色防蓝光镜片,其中,包括:一本体、一镀膜层,本体层包括相互粘合的两高分子树脂层,一高分子树脂层内具有蓝光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另一高分子树脂层具有光致变色材料。

本发明的蓝光吸收剂占高分子树脂层中重量的0.05%~2%,紫外线吸收剂占高分子树脂层中重量的0.05%~5%。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材料占树脂重量的0.05%~5%,光致变色材料包括一种或多种吡喃类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俘精酸酐或俘精酰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蓝光吸收剂包含:苯并三氮唑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其他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本发明的蓝光吸收剂包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酰胺、马来酯酸、苯乙烯、纳米化TiO2、CoO、 Fe2O3和 Al2O3的一种或几种颗粒与聚丙烯酸混合物。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氮唑类、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其他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本发明的镀膜层覆盖在本体层的表面上;镀膜层包含至少一层增透膜;镀膜层还包括多功能层,多功能层包括:防水、防雾、抗反射、加硬、抗刮花、抗紫外线或复合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复合功能层为多种功能复合为一层,将功能层按照不同排序设置于变色层同侧或异侧表。尤其镀膜层中增透膜选自氟化镁、氧化钛、硫化铅、硒化铅、五氧化二钽、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本体中,蓝光吸收剂可以占高分子树脂总重量的0.05%,紫外线吸收剂/光致变色材料占高分子树脂总重量的0.05%。蓝光吸收剂采用苯并三氮唑与丙烯酸酯,苯并三氮唑与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4;高分子树脂材料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折光指数为1.49 的双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单体组成,上述三种材料的质量比为1:2:2。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由UV-31、UV-328、UV-329、UV-41、UV-49和UV-531组成,上述六种材料的质量比为1:0.5:1:2:0.5:2,采用上述的配比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眼的损害。

本发明的增透膜选自氟化镁、氧化钛、硫化铅、硒化铅、五氧化二钽以及陶瓷红外光红外增透膜、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杂化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紫外线吸收剂、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掺混方法设置于本体中并加入助染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偶合剂等助剂。

本发明的助染剂包括一种或多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重铬酸盐、铝盐、铜盐及钴盐、硫酸铝铵、钾明矾、铁明矾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选自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 (BHT)、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甲酚抗氧化剂、亚磷酸酯抗氧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选自Tinuvin770、Tinuvin622、GW-540、GW-944Z等物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高分子树脂为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包括:乙烯基单体、丙烯酸酯型单体、烯丙基型单体、环氧树脂系高分子单体、聚碳酸酯系高分子单体和聚氨酯系高分子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该镜片防蓝光主要针对380-420nm吸收20-30%,视觉效果、抗老化性能好、稳定性好;同时作为眼镜、望远镜等佩戴时,还可起到防紫外线、防眩光等作用,增加舒适度。

2、本发明所述镜片为掺入式,在解决了镜片表层易破损、粘结性能差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镜片底色,具有很好的耐疲劳性。

3、最后镜片涂层添加增透层,有效增强黄光的透光率,改善光线柔和度与透过性,树脂还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与变色材料等结合使用,更好的保护佩戴者眼睛,增强佩戴舒适性,使后续加工如添加加硬层,也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行。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