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筒、光学装置以及制造透镜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754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透镜筒、光学装置以及制造透镜筒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筒、一种光学装置以及一种制造透镜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经开发了用于沿与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光学元件(例如包含在光学系统中的透镜)的位置的机构,以便防止当光学元件由于例如制造误差偏离光学轴线中心时引起的光学性能降低。透镜单元的偏心的日益增加的敏感性(由于例如光学系统的尺寸减小)要求更高的调节精度。

日本专利No.4732714公开了一种光学装置,其中,光学元件通过工具而沿光学轴线的方向(光学轴线方向)受压,在防止工具离开光学元件的同时,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光学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学元件被粘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174301公开了一种透镜装置,其中,透镜保持器的一部分暴露于透镜筒外部,从透镜筒外部施加于该暴露部分上的调节力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透镜保持器的位置。

在日本专利No.4732714的公开中,工具设有按压器,用于沿光学轴线方向按压光学元件,这使得工具的结构复杂。而且,因为在日本专利No.4732714中公开的发明涉及单个透镜单元的调节方法(它不能用于与其它筒部件组合的调节),因此透镜单元很可能在与其它透镜单元组合时产生偏心。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174301公开的发明中,尽管透镜单元与其它筒部件组合地进行调节,但是透镜单元在调节后通过由于被夹在中间而引起的保持力而不是通过任何固定器来保持。当比保持力更大的外部力施加于透镜单元上时,透镜单元的位置很可 能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筒,该透镜筒包括多个筒部件,至少一个筒部件保持透镜单元,且能够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非常精确地调节透镜单元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透镜筒的光学装置以及一种制造该透镜筒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透镜筒包括:第一筒部件;第二筒部件,该第二筒部件构造成保持透镜单元;第三筒部件,该第三筒部件构造成保持透镜单元;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一体地形成于第二筒部件或第三筒部件上,并可变形,以便沿透镜单元的光学轴线方向在第二筒部件上施加弹性力。第二筒部件布置在第一筒部件和第三筒部件之间,并粘接在第一筒部件和第三筒部件中的一个上。在第二筒部件被粘接之前,第二筒部件的位置可沿与透镜单元的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前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1中所示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后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包括图1中所示的主要部件的透镜筒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1中所示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1中所示的主要部件在装配状态中的局部透明后视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1中所示的第三透镜保持器的后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前侧看时的 分解透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2的、图7中所示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后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前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3的、图9中所示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后侧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前侧(物体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透镜筒的主要部件在从后侧(图像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和2中的单点划虚线表示光学轴线。图3是实施例1中的透镜筒的局部剖视图,图3中的单点划虚线表示光学轴线。图4是实施例1中的主要部件在装配状态中的透视图。

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筒当可互换地附接在未示出的照相机本体(图像捕获装置本体)上时用作照相机系统(光学装置)。透镜筒包括图像拾取光学系统,该图像拾取光学系统形成物体图像。图像拾取光学系统包括聚焦透镜,该聚焦透镜可沿光学轴线的方向(光学轴线方向)运动,用于聚焦。图像传感器光电转换由图像拾取光学系统形成的物体图像。本发明可用于包括透镜筒的光学装置,例如照相机和投影仪。

如图3中所示,参考标号8表示了用于将透镜筒附接在照相机本体(未示出)上的安装件。安装件8通过由卡子施加的弹性力而固定在后盖9上,该卡子一体地形成于后盖9上。参考标号7表示固定筒,安装件8通过未示出的螺钉而固定在该固定筒上。参考标号6表示引导筒,该引导筒布置在固定筒7的内周上,并通过三个螺钉21而固定在固定筒7上。引导筒6设有三个直槽(未示出)。

参考标号5表示凸轮环,该凸轮环在沿光学轴线方向的固定位置 处可旋转地布置在引导筒6的外周和固定筒7的内周之间。三个凸轮槽5a和两个子凸轮槽(未示出)(这两个子凸轮槽具有与凸轮槽5a不同的槽宽度)形成于凸轮环5的内周上,并均具有锥形表面。

如图1至4中所示,参考标号L1表示第一透镜单元,参考标号L2表示第二透镜单元,参考标号L3表示第三透镜单元。参考标号1表示第一透镜保持器(第一筒部件),该第一透镜保持器构造成保持第一透镜单元L1,参考标号2表示第二透镜保持器(第二筒部件),该第二透镜保持器构造成保持第二透镜单元L2,参考标号3表示第三透镜保持器(第三筒部件),该第三透镜保持器构造成保持第三透镜单元L3。可选地,第一透镜保持器可以不保持第一透镜单元L1,或者第三透镜保持器可以不保持第三透镜单元L3。图1、图2和图4示出了在图3所示部件中的第一透镜保持器1、第二透镜保持器2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

第二透镜保持器2沿与图像拾取光学系统的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并在光学定心后进行粘接。下面将介绍细节结构和设置。

参考标号4表示通过两个螺钉24而固定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的光阑单元。改变由内置孔叶片形成的开口的面积来调节光量。

如图1中所示,沿光学轴线以最接近物体侧的顺序,透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器1、第二透镜保持器2、光阑单元4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第一透镜单元L1、第二透镜单元L2、第三透镜单元L3和光阑单元4包含在可运动透镜单元100中,作为可沿光学轴线方向一体运动的图像拾取光学系统。

第三透镜保持器3在它的外周上沿周向方向在三个位置处设有保持部件40,各保持部件40设有螺钉孔41。螺钉孔41与三个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的螺钉部件接合,各螺钉孔在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相对于光学轴线沿径向方向延伸。这种结构将三个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固定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三个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均有截头圆锥部件,并分别与如图3中所示的形成于凸轮 环5上的三个凸轮槽5a接合。

各保持部件40在它的内周上设有与螺钉19接合的螺钉孔42,并在它的外周上设有与螺钉20接合的螺钉孔43。螺钉孔43比螺钉孔42更高。螺钉孔42和43均沿光学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透镜保持器3在它的外周上沿周向方向在两个位置处设有保持部件45,各保持部件45设有螺钉孔46。螺钉孔46与两个凸轮从动器16d和16e的螺钉部件接合,各螺钉孔46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相对于光学轴线沿径向方向延伸。这种结构将两个凸轮从动器16d和16e固定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两个凸轮从动器16d和16e均有截头圆锥形状,并分别插入形成于凸轮环5上的两个子凸轮槽(未示出)中。两个凸轮从动器16d和16e在正常状态中并不与两个子凸轮槽的凸轮表面接触,并当它们接收外部冲击时与凸轮表面接触,从而防止三个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掉落离开与该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接合的凸轮槽5a。

键部件3d、3e和3f沿周向方向形成于第三透镜保持器3的保持部件40的螺钉孔41的两侧,并与形成于引导筒6上的三个直槽部件(未示出)接合。因此,第三透镜保持器3由直槽部件引导,以便沿光学轴线方向直线运动。

当凸轮环5沿周向方向旋转时,通过凸轮槽5a的凸轮升程使得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沿光学轴线方向运动,因此第三透镜保持器3在由直槽部件引导的情况下沿光学轴线方向直线运动。换句话说,可运动透镜单元100沿光学轴线方向运动。聚焦操作通过使得可运动透镜单元100根据物体距离沿光学轴线方向运动而在无限远端和接近端之间进行。

参考标号12表示固定位置旋转环,该固定位置旋转环的内周与固定筒7的外周接合。C形金属键13通过螺钉23而固定在固定位置旋转环12的内周上。键13与形成于固定筒7的外周上的周边槽部分接合。这种结构将固定位置旋转环12可沿周向方向旋转地保持在沿光学轴线方向的固定位置处。

参考标号15表示聚焦环,该聚焦环固定在固定位置旋转环12的外周上,并可在固定位置旋转。参考标号14表示金属加强环,该金属加强环保持在固定位置旋转环12和聚焦环15之间,并通过粘接而固定。

参考标号17表示通过三个螺钉20而固定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的滤框。滤框17设有螺钉部件,该螺钉部件形成于它的头部,附件例如滤光器和罩能够安装在该螺钉部件上。

参考标号10表示与安装件8一起通过螺钉(未示出)而固定在固定筒7上的外部环。金属加强环11固定在外部环10的前端处。包括马达和齿轮箱的马达单元(未示出)通过螺钉而固定于筒7。马达单元的输出齿轮与提供于凸轮环5的内周上的内齿轮(未示出)啮合。因此,当马达旋转时,凸轮环5旋转,可运动透镜单元100沿光学轴线方向运动。

刷(未示出)通过螺钉而固定在凸轮环5上。该刷可在固定于引导筒6上的编码器柔性基体(未示出)的格雷码(gray code)图形上滑动,并用于检测在凸轮环5和编码器柔性基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参考标号18表示基体,电子部件安装于该基体上,且该基体通过螺钉22而固定于固定筒7上。基体18通过柔性印刷板而与例如光阑单元4、马达单元、编码器柔性基体、AF/MF转换器(未示出)和用于检测聚焦环15的旋转量的传感器(未示出)连接。安装在基体18上的微计算机执行光阑单元4和马达单元(未示出)的各种驱动控制。微计算机用作控制透镜筒中的各部件的透镜控制器。

基体18通过柔性印刷板而与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件8上的触点块(未示出)连接,用于与照相机本体连通并从该照相机本体供电。

下面将详细介绍可运动透镜单元100的结构,特别是第二透镜单元L2的定心机构和用于固定已调节位置的结构。

为了防止光学性能由于例如制造误差而降低,第二透镜单元L2的位置在第二透镜保持器2粘接至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之前可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调节。第二透镜保持器2可以布置在第一透镜 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粘接至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中的一个上,并可在第二透镜保持器2被粘接之前沿与透镜单元的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位置。

在图1和图2中,第一透镜保持器1通过三个螺钉19而固定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螺钉19通过提供于第一透镜保持器1(图1和2中所示)上的孔50和通过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上的切口60而固定于螺钉孔42。

孔50沿周向方向提供在粘接剂接收器1a和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的接触部分1d之间、在粘接剂接收器1b和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的接触部分1e之间、以及在粘接剂接收器1c和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的接触部分1f之间。

切口60沿周向方向提供在粘接剂充装孔2a和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d之间、在粘接剂充装孔2b和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e之间、粘接剂充装孔2c和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f之间。粘接剂70施加(或充装)至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中。在螺钉19和切口60之间有间隙,这使得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的第二透镜保持器2能够在第二透镜保持器2被粘接之前在一定程度上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位置。

第三透镜保持器3在它的壁上设有细长孔(该细长孔沿周向方向延伸),以便形成较细部件以及一体地形成三个弹性变形器3a、3b和3c,这三个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可沿光学轴线方向弹性变形。弹性变形器3a、3b和3c用作由于变形而沿光学轴线方向向第二透镜保持器2施加弹性力的弹性部件。一体形成将有助于降低部件数目和成本。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分别设有半球形凸起3q、3r和3s,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

螺钉19和螺钉孔42用作固定器,用于使得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相互固定,使得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可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调节,且由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引起的弹 性力施加给第二透镜保持器2。

日本专利No.4732714公开了一种工具,该工具设有按压器,这使得工具的结构复杂,从而使得设计和制造困难。在本实施例中,按压器一体地形成于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尽管普通工具并不通过注射模制来制造,但是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的弹性变形器3a、3b和3c的形成只需要改变用于形成第三透镜保持器3的模具的形状,因此它的制造并不困难。这也简化了后面所述的工具的结构,因此有利于位置调节和保持其精度。

图5是图1中所示的主要部件在装配状态中的后视图。图6是第三透镜保持器3的后视图。图6中所示的参考标号3g、3h和3i表示了切口,用于露出当在装配状态中从后侧看主要部件时在图5中所示的粘接剂充装孔(通孔)2a、2b和2c。

第二透镜保持器2设有接触部分2j、2k和2l,用于在三个点处与第三透镜保持器3接触,且接触部分2j、2k和2l与弹性变形器3a、3b和3c的半球形凸起3q、3r和3s接触。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用于定心的工具销30a、30b和30c从外部与该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接触)在三个点处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外周上。工具接触部分2g提供于外周的、与接触部分2j相对应的部分上,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d提供于与接触部分2j相对的平面上。工具接触部分2h提供于外周的、与接触部分2k相对应的部分上,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e提供于与接触部分2k相对的平面上。工具接触部分2i提供于外周的、与接触部分2l相对应的部分上,用于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的接触部分2f提供于与接触部分2l相对的平面上。第一透镜保持器1的、用于在三个点处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的接触部分1d、1e和1f分别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接触部分2d、2e和2f接触。

这样,当第二透镜保持器2投影至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上时,弹性变形器围绕作为中心的光学轴线在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角度范围中施加弹性力,其中,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工具销。当第 二透镜保持器2投影至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上时,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以及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围绕作为中心的光学轴线提供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角度区域的外部。

当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的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相互对齐时,如图5中所示,粘接剂70进行充装,如阴影所示。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接收施加(或充装)于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中的粘接剂70。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设有销状凸起1g、1h和1i。各销状凸起为基本圆锥形,具有在它的顶点处的销。销状凸起1g、1h和1i提供了用于与粘接剂接触的延展的粘接区域。当固化时,粘接剂70使得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与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的内表面粘接,从而使得第二透镜保持器2粘接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

也可选择地,第二透镜保持器2可以粘接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透镜保持器2可以有通孔,粘接剂施加于该通孔中,且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中的一个可以有接收器,该接收器接收施加于通孔中的粘接剂。

在装配状态中,弹性变形器3a、3b和3c的半球形凸起3q、3r和3s弹性变形,并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用于与第三透镜保持器3接触的接触部分2j、2k和2l接触。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通过由弹性变形器3a、3b和3c施加的反作用力而恒定地压靠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并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被保持。在定心之前,反作用力防止例如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移动、反冲和掉落,从而将第二透镜保持器2稳定地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这维持透镜单元L2的位置调节的精度。

在图5中,在三个点处的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分别提供在与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基本相同的角度相位处。具体地说,弹性变形器3a与接触部分2j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接触,该角度范围通过使得作为光学轴线的中心与工具接触部分2g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类似的,弹性变形器3b与接触部分2k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接触, 该角度范围通过使得作为光学轴线的中心与工具接触部分2h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类似的,弹性变形器3c与接触部分2l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接触,该角度范围通过使得作为光学轴线的中心与工具接触部分2i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弹性变形器3a、3b和3c沿光学轴线方向按压工具销30a、30b和30c对其施力的附近区域,且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由于工具销30a、30b和30c施加的力引起的沿光学轴线方向的运动。

凸轮从动器16a、16b和16c布置在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和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之间。

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以及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提供在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3a、3b和3c不同的角度相位中。具体地说,如图5中所示,粘接剂充装孔2a和粘接剂接收器1a布置在通过使得光学轴线与工具接触部分2g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的角度范围(第一角度范围)的外部。粘接剂充装孔2b和粘接剂接收器1b布置在通过使得光学轴线与工具接触部分2h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的角度范围(第二角度范围)的外部。粘接剂充装孔2c和粘接剂接收器1c布置在通过使得光学轴线与工具接触部分2i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的角度范围(第三角度范围)的外部。

因为工具销30a、30b和30c并不与粘接剂分配器干涉,因此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能够在定心后充装粘接剂,同时工具销30a、30b和30c保持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

作为光阑单元4(表示为虚线)的驱动源的马达4a布置在与各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和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以及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和弹性变形器3a、3b和3c不同的角度相位中。具体地说,如图5中所示,马达4a并不布置在第一角度范围、第二角度范围和第三角度范围内(布置在它们外部)。马达4a也不布置在通过使得光学轴线与各粘接剂充装孔沿周向方向的两端连接而产生的角度范围内。当马达4a布置在与各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部件(包括粘 接剂充装孔和粘接剂接收器)相同的角度相位中时,需要将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部件布置在马达4a外部,这导致尺寸增加。将马达4a布置在与各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部件不同的角度相位中能够保持沿径向方向的较小尺寸。

图5表示了投影在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主要部件。图5通过双点划虚线表示了圆2m,该圆2m具有在光学轴线O处的中心以及从光学轴线O至各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的、最接近光学轴线的部分的线段半径。表示光阑单元4(以虚线表示)的轮廓的圆4b位于圆2m的内部,因此光阑单元4提供于圆2m内部。因为光阑单元4并不与施加粘接剂的部分干涉,因此粘接步骤能够在装配光阑单元4的通时进行。

当从后侧看时,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提供在避免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马达(致动器)4a(用于驱动光阑单元4的光阑)和轮廓4b干涉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在图5中,马达4a提供在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角度范围的外部,各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角度范围具有在光学轴线O处的中心。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调节步骤和它的粘接步骤能够在马达4a装配于透镜筒中的同时进行。换言之,由于马达4a包括在光阑单元(光阑)中,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粘接步骤能够在将光阑单元4装配在透镜筒中的同时进行。

在透镜筒的制造方法(定心方法)中,光阑单元4、第二透镜保持器2和第一透镜保持器1包含和集成在第三透镜保持器3中。具体地说,存在将第二透镜保持器2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相互固定的步骤,使得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可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进行调节,且由弹性变形器3a、3b和3c产生的弹性力施加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这种固定通过使得螺钉19和螺钉孔42相互固定而实现。然后,在第一透镜单元L1位于底部的情况下布置透镜筒。

随后是使得工具销30a、30b和30c从外部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 的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接触的步骤,以通过工具销而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对齐可以通过利用粘接剂充装孔和粘接剂接收器或者定位标记(未示出)来执行。

弹簧(未示出)在工具销30a、30b和30c之一处恒定地朝着光学轴线(在图5中沿径向方向)施加力。使得另外两个工具销沿朝向光学轴线的方向和以其相反的方向运动能够在与光学轴线正交的平面中调节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位置。

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用于与工具销30a、30b和30c接触的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提供在与第三透镜保持器3的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基本相同的角度相位中,并布置在弹性变形器3a、3b和3c附近。换句话说,在图5中,弹性变形器3a、3b和3c围绕作为中心的光学轴线O在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角度范围中施加弹性力。这样,第二透镜保持器2在使用工具销30a、30b和30c的位置调节中被防止运动,改善了定心的精度。工具销30a、30b和30c不必具有用于沿光学轴线方向按压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装置,从而获得比日本专利No.4732714中所述更简单的工具结构。

当完成通过工具销30a、30b和30c的调节时,粘接剂70从后侧充装至粘接剂充装部件(包括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以及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内,同时工具销30a、30b和30c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

在图5中,因为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提供在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的、围绕作为中心的光学轴线O的角度范围的外部,因此粘接剂70能够在工具销30a、30b和30c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的同时施加。

在本实施例中,粘接剂70是可紫外线固化的树脂,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粘接剂。粘接剂通过它自身重量来充装,并由与重力方向正交的粘接剂接收器来接收,这防止粘接剂流出粘接剂充装孔外。

在充装粘接剂之后,粘接剂由紫外线光从后侧来照射,以便固化。 这使得第二透镜保持器2可靠地固定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在粘接剂固化之后,取出工具销30a、30b和30c。在工具销30a、30b和30c取出后,第二透镜保持器2通过粘接而被固定,且即使当施加外力等时也保持它的已调节状态。

在日本专利公开No.11-174301中,在目标部件在两个固定用部件之间被夹着的同时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调节该目标部件的位置,但是被调节位置并不固定。因此,在日本专利公开No.11-174301中,当外力施加于露出部件上,或者比所述夹着的保持力更大的冲击力施加在透镜筒上时,可能不利地改变已调节状态。本实施例避免了这种不利变化。

在定心和粘接剂固化之后,弹性变形器3a、3b和3c仍然沿光学轴线方向朝着第一透镜保持器1恒定地按压第二透镜保持器2。因此,即使当例如接收足以剥离粘接剂的较强冲击时,也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运动。

当这种按压状态在调节和粘接之间变化时,调节位置可能移动,并导致光学性能降低。该问题对于本实施例不会发生,因为从定心开始直到粘接剂固化,力恒定地施加于第二透镜保持器。

[实施例2]

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介绍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部件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将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中提供于第三透镜保持器3上的弹性变形器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上。实施例2与实施例1等效在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并在光学定心之后粘接。

图7是根据实施例2的透镜筒在从前侧(物体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8是透镜筒在从后侧(图像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第二透镜保持器2设有外部孔和内部孔,并包括三个成一体的弹性变形器2n、2o和2p,各弹性变形器2n、2o和2p包括弹性部件, 该弹性部件沿周向方向延伸,并可沿光学轴线方向变形。这种成一体形成有助于降低部件数目和成本。弹性变形器2n、2o和2p设有半球形凸起2q、2r和2s,用于与第三透镜保持器3接触。

第三透镜保持器3设有接触部分3j、3k和3l,用于在三个点处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且接触部分3j、3k和3l与弹性变形器2n、2o和2p的半球形凸起2q、2r和2s接触。

当在装配状态中与第三透镜保持器3的接触部分3j、3k和3l接触时,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弹性变形器2n、2o和2p弹性变形。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通过由弹性变形器施加的反作用力而沿光学轴线方向朝着第一透镜保持器1恒定地按压,并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被保持。这些反作用力能够防止粘接前的第二透镜保持器2从预定位置运动、移位或掉落,并能够防止它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的不稳定。

与图5中所示的结构类似,在实施例2中,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2n、2o和2p基本提供在相同角度相位中。弹性变形器2n、2o和2p按压工具销30a、30b和30c对其施加力的附近区域,这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由于工具销30a、30b和30c施加的力引起的运动。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以及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提供在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2n、2o和2p不同的角度相位中。这种结构使得粘接剂能够充装至粘接剂充装部件内,同时维持由工具销30a、30b和30c调节的已调节状态。

马达4a布置在与各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2n、2o和2p不同的角度相位中。当马达4a布置在与各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部件相同的角度相位中时,需要将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部件布置在马达的外部,这导致增加尺寸。将马达4a布置在与各弹性变形器和粘接剂充装孔不同的角度相位中将提高空间效率,以避免增加尺寸。

光阑单元4具有在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的内接圆2m内部的轮廓4b。具体地说,当从后侧看时,粘接剂充装孔提供在避免与工 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马达4a和光阑单元4的轮廓4b干涉的位置处。这使得粘接剂能够在装配状态中布置于夹着位置处的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定心之后从后侧施加,以便固定第二透镜保持器2。

定心以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方式来进行。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提供在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弹性变形器2n、2o和2p基本相同的角度相位中,并布置在弹性变形器2n、2o和2p附近。这样,在使用工具销30a、30b和30c的位置调节中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运动,并提高定心精度。

与实施例1类似,本实施例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工具销。

因为粘接剂在三个点处从后侧充装至粘接剂充装部件(包括粘接剂充装孔和粘接剂接收器)内和然后固化,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能够可靠地固定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在粘接剂固化之后,取出工具销。第二透镜保持器2在工具销取出后通过粘接固定,且即使当施加外力等时也维持它的已调节状态。在定心和粘接剂固化之后,弹性变形器2n、2o和2p仍然朝向第一透镜保持器1恒定地按压第二透镜保持器2。因此,即使当接收到例如足以剥离粘接剂的较强冲击时,也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运动。

当这种按压状态在调节和粘接之间变化时,调节位置可能移位,并导致光学性能降低。对于本实施例将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力从定心开始直到固化都恒定地施加给第二透镜保持器2。

[实施例3]

下面将参考图9和图10介绍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2中相同的部件由与实施例1和2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2的区别在于弹性变形器提供于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实施例3与实施例1等效在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保持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并在光学定心之后粘接。

图9是根据实施例3的透镜筒在从前侧(物体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0是透镜筒在从后侧(图像侧)看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第一透镜保持器1设有外部孔和内部孔,并包括三个成一体的弹性变形器1j、1k和1m,各弹性变形器1j、1k和1m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沿周向方向延伸,并可沿光学轴线方向变形。这种成一体形成有助于降低部件数目和成本。弹性变形器1j、1k和1m设有半球形凸起1n、1o和1p,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接触。

第二透镜保持器2设有接触部分2d、2e和2f,用于在三个点处与第一透镜保持器1接触,且接触部分2d、2e和2f与弹性变形器1j、1k和1m的半球形凸起1n、1o和1p接触。

当在装配状态中与第二透镜保持器2的接触部分2d、2e和2f接触时,第一透镜保持器1的弹性变形器1j、1k和1m弹性变形。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通过由弹性变形器施加的反作用力而沿光学轴线方向朝着第三透镜保持器3被恒定地按压,并沿与光学轴线正交的方向可运动地被保持。这些反作用力能够防止粘接前的第二透镜保持器2从预定位置运动、移位或掉落,并能够防止它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和第三透镜保持器3之间的不稳定。

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1j、1k和1m基本提供在相同角度相位中。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以及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提供在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1j、1k和1m不同的角度相位中。

马达4a布置在与各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粘接剂接收器1a、1b和1c、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弹性变形器1j、1k和1m不同的角度相位中。

光阑单元4具有在粘接剂充装孔2a、2b和2c的内接圆2m内部的轮廓4b。具体地说,当从后侧看时,粘接剂充装孔提供在避免与工具接触部分2g、2h和2i以及马达4a和光阑单元4的轮廓4b干涉的位置处。

这种结构提供与在实施例1和2中相同的优点。定心以与实施例1和2中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因为粘接剂在三个点处从后侧充装至粘接剂充装部件(包括粘接 剂充装孔和粘接剂接收器)内和然后固化,因此第二透镜保持器2能够可靠地固定在第一透镜保持器1上。在粘接剂固化之后,取出工具销。第二透镜保持器2在工具销取出后通过粘接固定,且即使当施加外力等时也维持它的已调节状态。在定心和粘接剂固化之后,弹性变形器1j、1k和1m仍然朝向第三透镜保持器3恒定地按压第二透镜保持器2。因此,即使当接收到例如足以剥离粘接剂的较强冲击时,也防止第二透镜保持器2运动。

当这种按压状态在调节和粘接之间变化时,调节位置可能移位,并导致光学性能降低。对于本实施例将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力从定心开始直到固化都恒定地施加给第二透镜保持器2。

[其它实施例]

粘接剂充装孔可以提供于第三透镜保持器3中,粘接剂接收器可以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而且,当在透镜筒布置成使得第一透镜单元L1位于顶部的同时进行定心时,粘接剂充装孔可以提供于第一透镜保持器1,粘接剂接收器可以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中,或者粘接剂充装孔可以提供于第二透镜保持器2中,粘接剂接收器可以提供于第三透镜保持器3。

上述实施例均介绍了可拆卸地附接在照相机本体(保持装置)上的透镜筒,但是本发明可用于包括图像捕获装置的光学装置,例如集成透镜的照相机、摄像机、监视照相机、观察装置(例如双筒望远镜)以及图像投影装置(例如液晶投影仪)。换句话说,本发明可用于包括透镜筒和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构造成保持透镜筒)的光学装置。保持单元涉及例如照相机本体、液晶投影仪的投影仪本体(除了投影透镜之外)以及双筒望远镜的双筒望远镜本体(除了透镜之外)。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形式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