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002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中间转印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间转印单元经由框架部件将驱动辊、张力辊以及挂在两个辊上的中间转印带单元化。在中间转印单元的下侧设置有沿着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排列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在图像形成时,由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辊一次转印到纸张上。在中间转印带的上侧配置有收容有与各图像形成单元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的多个调色剂储存器。这里,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定影部等各种热源,因此存在因来自该热源的热造成调色剂储存器内受热而产生调色剂的凝聚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在调色剂储存器与位于该调色剂储存器的上侧的排纸托盘之间形成通风道,通过由送风扇在该通风道中产生气流来冷却各调色剂储存器。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需要在调色剂储存器与排纸托盘之间确保通风道,因此存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因通风道的高度而变高,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鉴于此,其目的在于在充分确保调色剂储存器的冷却性的同时使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小型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框架部件、中间转印单元、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和多个调色剂储存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具有被所述框架部件支撑的驱动辊和张力辊以及被挂在所述驱动辊和所述张力辊上的中间转印带。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在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侧,沿着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行进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调色剂储存器与所述各图像形成单元分别对应并被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上侧,对所述各图像形成单元供给调色剂。所述框架部件具有上侧框架部,该上侧框架部形成有接受所述各调色剂储存器的下端部的多个凹部,且配置为覆盖所述中间转印带的上表面。在形成所述多个凹部之中的一个凹部的壁部上形成有通风孔。在所述上侧框架部形成有通风道,该通风道隔着所述壁部被配置在与所述一个凹部的相反侧,经由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一个凹部连通,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具备使所述通风道内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孔排出到所述一个凹部侧的送风扇。根据上述发明,在形成多个凹部之中的一个凹部的壁部上形成有通风孔,通过送风扇运转由此与所述壁部邻接的通风道内的空气从通风孔向所述一个凹部吹出。据此,能够通过从通风孔吹出的空气流高效地冷却设置在所述一个凹部中的调色剂储存器的下端部。因此,能够抑制所述调色剂储存器内的调色剂因热而凝聚。另外,通过将该通风孔预先形成为人的手指进入的程度的大小,从而能够将通风孔的周缘部利用作为手持部。因此,能够易于进行中间转印单元的维护作业。另外,根据所述结构,由于作为所述冷却风的通路的通风道与中间转印单元一体形成,因此能够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图2倾斜示出从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拆卸了上部盖和调色剂储存器的状态。图3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纵剖面。图4放大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左侧端部的剖面。图5以从上侧看到的平面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转印单元。图6放大示出图4的Ⅵ部。图7放大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左侧端部的剖面。图8以从上侧看到的平面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中间转印单元。图9放大示出图7的Ⅸ部。图10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纵剖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前侧”、“后侧”是指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是指从前侧看图像形成装置1时的左侧、右侧。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为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和收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图像形成部3。该图像形成部3部署为基于从具有网络连接等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转印形成到记录纸P上。在图像形成部3的下侧配置有照射激光的曝光装置4,在图像形成部3的上侧配置有具有中间转印带5的中间转印单元30。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上侧沿着中间转印带5配置有四个调色剂储存器50a~50d。在曝光装置4的下侧配置有储存记录纸P的纸张储存部6,在纸张储存部6的侧方配置有手动供纸部7。在中间转印带5的侧方上部配置有对转印形成到记录纸P上的图像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部8。纸张排出部9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上部,排出由定影部8实施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纸P。图像形成部3具备沿着中间转印带5配置为一列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a~10d。图像形成单元10a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b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c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d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a~10d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1a~11d。在各感光鼓11a~11d的正下方配置有带电器12a~12d,在各感光鼓11a~11d的一侧方配置有显影装置13a~13d,在各感光鼓11a~11d的正上方配置有一次转印辊14a~14d,在各感光鼓11(11a~11d)的另一侧方配置有清洁感光鼓11的周面的清洁部(以下称为“清洁装置”)15a~15d。而且,各感光鼓11a~11d的周面通过带电器12(12a~12d)被均匀带电,对于带电后的感光鼓11的周面,从曝光装置4照射与基于从计算机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对应的激光,在各感光鼓11a~11d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装置13(13a~13d)对上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在各感光鼓11a~11d的周面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这些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于一次转印辊14(14a~14d)的转印偏压而分别被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在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5的上侧的四个调色剂储存器50a~50d中分别收容有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调色剂。而且,各调色剂储存器50a~50d被构成为对分别对应的颜色的显影装置13供给调色剂。各调色剂储存器50a~50d由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中空状的箱体构成。各调色剂储存器50a~50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与形成于图像形状装置主体2的配合槽2a~2d(参照图2)配合从而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中。在中间转印带5的右侧端部附近设置有二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辊16以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状态被配置在定影部8的下侧。二次转印辊16将从纸张储存部6或手动供纸部7沿纸张运送通道17运送的记录纸P夹持在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对二次转印辊16施加转印偏压,通过该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定影部8具备加热辊18和加压辊19,通过这些加热辊18和加压辊19夹持记录纸P并进行加热和加压,使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P上。定影处理后的记录纸P被排出到纸张排出部9。此外,图1中的反转运送通道20为用于在双面印刷时使从定影部8排出的记录纸P反转的运送通道。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单元30具有金属制的框架部件31。框架部件31具有一对侧方框架部32和上侧框架部33。一对侧方框架部32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配置。在一对侧方框架部32上能够转动地支撑有驱动辊34和张力辊35。驱动辊34和张力辊35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配置。中间转印带5挂在该驱动辊34和张力辊35上。在框架部件31的左侧端部支撑有用于去除附着在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毛刷36a和清洁辊36b。毛刷36a与张力辊35隔着中间转印带5对置配置,与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抵接。毛刷36a也仅被称为清洁部件。清洁辊36b被配置为周面与毛刷36a的周面抵接。这样,清洁辊36b去除附着在毛刷36a上的调色剂。上侧框架部33跨过一对侧方框架部32被固定在其上表面。上侧框架部33被形成为覆盖中间转印带5的整个上表面。在上侧框架部3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接受调色剂储存器50a~50d的下端部的凹部37a~37d。各凹部37a~37d与各调色剂储存器50a~50d的安装位置对应,在中间转印单元5的行进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形成。各凹部37a~37d在俯视中在与中间转印带5的行进方向正交的带宽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各凹部37a~37d从带宽方向来看上侧开放。如图4放大所示,各凹部37a~37d由一对侧壁部38和底壁部39形成。一对侧壁部38在左右方向(带行进方向)上对置。右侧的侧壁部38铅直地配置,与此相对,左侧的侧壁部38与调色剂储存器50a~50d的倾斜对应,朝向右侧向下侧倾斜。底壁部39将一对侧壁部38的下端部彼此连结。如图4和图5所示,在位于最左侧的凹部37d设置有通风孔40。该凹部37d位于毛刷36a的上侧。通风孔40被形成在形成凹部37d的左侧的侧壁部38上。在隔着侧壁部38与该凹部37d相反一侧形成有中空状的通风道41。通风孔40为沿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贯穿孔。通风孔40的大小例如被设定为从小指到食指的四根手指正好进入的程度或比此稍大。通风孔40在左侧的侧壁部38中的除了带宽方向的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的全体上形成。该两端部(也就是侧壁部38中的与通风孔40的带宽方向的两侧邻接的部分)作为引导调色剂储存器50d的插入的引导壁部42发挥功能。另外,如图6所示,通风孔40残留左侧的侧壁部38的上端部而形成。该上端部作为用户可以用手指抓住的手持部43发挥功能。该手持部43的前端部43a的边缘部分被倒圆。返回图4和图5,通风道41经由通风孔40与凹部37d连通。如图5所示,通风道41在前后方向(带宽方向)上延伸。通风道41被形成为从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下端部的左侧向下侧潜入(参照图4)。通风道41的后端被闭塞,而前端开口。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前侧壁的附近,与该通风道41的开口对置配置有送风扇60(参照图5)。送风扇60在本实施方式中1中与中间转印单元30分别构成,被固定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此外,送风扇60也可以与中间转印单元30一体化。送风扇60从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前侧壁的吸气孔2e(参照图2)吸入外部的冷空气并供给到通风道41内。供给的空气从通风孔40吹出到凹部37d内。据此,能够通过从通风孔40吹出的空气流高效地冷却凹部37d中设置的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下端部。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储存器50d内的调色剂因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内的各种热源而凝聚。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作为冷却风的通路的通风道41与中间转印单元30一体形成,因此能够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小型化。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风孔40被形成为人的手指(在实施方式1中从小指到食指的四根手指)进入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装卸作业时,从通风孔40例如进入单手的四根手指抓住手持部43(参照图6),由此能够容易地整个抬起中间转印单元30。而且,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该手持部43的前端部43a的边缘被倒圆,因此用户不会感到手痛就能够抓住手持部43。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位于与中间转印带5抵接的毛刷36a的上侧的凹部37d形成通风孔40。据此,能够确实抑制因毛刷36a与中间转印带5的摩擦热导致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下端部被加热而产生调色剂的凝聚。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凹部37d的侧壁部38之中与通风孔40的带宽方向的两端邻接的部分作为引导调色剂储存器50d的插入的引导壁部42。据此,当将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两端部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的配合槽2d时,能够通过引导壁部42引导调色剂储存器50d。因此,能够使得用户对调色剂储存器50d的插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无需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另行设置引导调色剂储存器50d的插入的引导部件,因此能够降低该部分的产品成本。实施方式2图7~图9示出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在具有向通风孔40引导通风道41内的空气的纵板部44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对于与图4~图6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风道41的上壁面中的与通风孔40邻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纵板部44。多个纵板部44从通风道41的上壁面向下方铅直下垂。多个纵板部44在前后方向(带宽方向)上相互空开间隔配置。相互邻接的纵板部44之间的间隔随着从通风道41的内方侧朝向通风孔40侧而增加(参照图8)。根据该结构,能够确实地将通风道41内的空间通过多个纵板部44引导到通风孔40中。因此,能够充分确保从通风孔40吹出的空气流量,确实地冷却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下端部。另外,由于各纵板部44的间隔越朝向通风孔40侧越宽,因此根据扩散效果,能够使通风道41内的空气毫无遗漏地从通风孔40的整个长度方向吹出。因此,能够均匀地冷却调色剂储存器50d的下端部整体。进而,能够防止调色剂储存器50d内的调色剂局部凝聚。这里,优选地,如图9所示,各纵板部44的下端面从通风孔40侧朝向通风道41的内方侧向上侧弯曲。根据该结构,在装卸中间转印单元30时,能够使从通风孔40进入的人的手指适度弯曲并使其指腹容易地按压各纵板部44的下端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进行中间转印单元30的装卸作业。其他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从通风孔40吹出的空气流仅吹到最左侧的调色剂储存器50d,但并不限于此。即,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上侧框架部33形成使各凹部37a~37d彼此连通的连通孔45。这样,通过连通孔45能够将供给到凹部37d的空气流经由各连通孔45供给到其他凹部37a~37c(参照图10的黑箭头)。因此,能够毫无遗漏地冷却被设置在各凹部37a~37d中的全部调色剂储存器50a~50d。在实施方式2中,从厚度方向来看纵板部44的下端面形成为向下侧凸起的弯曲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向上侧凹陷的弯曲面状。据此,指腹匹配到该凹陷中从而易于抬起中间转印单元30。如以上说明,本发明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有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