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光灯及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
背景技术:
拍照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多方面的意义,因此,人们普遍渴求摄像效果好的摄像设备。摄像设备自诞生以来,其技术性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在提升成像效果方面,闪光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无论是专业相机还是十分普及的移动终端,都离不开闪光灯。现有的闪光灯通常是指一个个发光单元,比如为LED灯珠,发光单元和摄像单元(摄像头)一起安装于摄像设备壳体内。根据作用的不同,闪光灯可以分为暖灯、冷灯,全光谱闪光灯等。闪光灯的数量通常为1到2颗,两颗闪光灯可以构成双色温闪光灯,从而具有更佳的补光效果。此外,也有采用氙气灯作为发光单元的方案,疝气灯具有色温高、节能等的诸多优点。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发光单元(闪光灯)由于自身尺寸的限制,在补光效果方面仍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如果增加闪光灯尺寸,就会造成闪光灯占用空间过大,进而导致难以在电子设备中实现,尤其是对于尺寸要求极为苛刻的移动终端,更加难以满足PCB堆叠以及ID设计之要求。
因此,对于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实现具有更佳补光效果的闪光灯方案存在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光灯及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通过将闪光灯作为移动终端的外部设备,实现对移动终端的补光,从而使得闪光灯具有更佳的补光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对于移动终端堆叠设计、外观等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闪光灯,包括:壳体,发光单元,驱动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发光单元、驱动模块和通信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壳体预留有对应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出光区域;所述通信模块连接于所述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发光单元;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闪光灯外部的控制指令,所述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发光单元打闪。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闪光灯,所述补光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移动终端上是否外接有所述闪光灯;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上外接有闪光灯,则在摄像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至外接闪光灯;所述外接闪光灯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打闪,同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进行拍摄。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闪光灯作为一个独立的补光设备,能够接收移动终端等的控制指令,在移动终端拍照时进行打闪。本实施方式巧妙避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闪光灯的方案,突破传统思维,将闪光灯作为移动终端的一个外部设备使用,不仅可以选取功率更大的发光单元以获得更佳的补光效果,而且对于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外观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从而克服了移动终端补光效果和整机堆叠设计的矛盾。
另外,所述通信模块为USB通信模块。从而使得闪光灯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于移动终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简称,通用串行总线)应用广泛,连接方便,并且由于其是硬件连接,所以在传输控制指令时,移动终端和闪光灯之间的延迟非常小,使得USB闪光灯的灵敏度基本可以接近移动终端内置的闪光灯。
另外,所述USB通信模块具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还用于为所述驱动模块供电。
另外,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源芯片和微处理器MCU,所述通信模块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所述电源芯片连接于所述微处理器。
另外,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光线强度信号,所述微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获取到所述光线强度信号,并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到的光线强度信号计算得到打闪电流,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打闪电流发送至所述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用于向所述发光单元输出所述打闪电流。
另外,所述闪光灯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查找所述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得到所述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打闪电流。
另外,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闪光灯还包括光感;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快门信号;所述微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快门信号控制所述光感采集光线强度信号,并用于根据所述光感采集到的光线强度信号,计算得到打闪电流;所述微处理器将所述打闪电流发送至所述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用于向所述发光单元输出所述打闪电流。闪光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相连,从而可以省去闪光灯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线,便于用户使用和携带。
另外,所述闪光灯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发光单元、通信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闪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闪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闪光灯。如图1所示,该闪光灯1包括:壳体(图未示)、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和通信模块12。其中,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和通信模块均设置于壳体,且壳体预留有对应于发光单元的出光区域。通信模块12连接于驱动模块11,驱动模块11连接于发光单元10。通信模块12用于接收来自闪光灯1外部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1用于根据通信模块12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驱动发光单元10打闪。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为矩形壳体,用于收纳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和通信模块12等。壳体上的出光区域可以为对应于发光单元10的圆形封闭区域。举例而言,发光单元可以为LED灯珠,疝气灯等。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为一个独立设备,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其整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因此,可以选用功率较大的发光单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发光单元中LED灯珠的数量,以满足更佳的补光效果作为首选。
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12可以选用USB通信模块,并且USB通信模块还可以支持USB OTG(USB On The Go,简称“USB OTG”)。本实施方式中,该USB通信模块具有USB接口,通过该USB接口还可以为驱动模块供电。因此,该闪光灯壳体上需要设置物理USB接口,从而可以通过USB OTG数据线将闪光灯和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然而,本实施方式对于USB接口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USB接口也可以为支持USB2.0版本协议的普通USB接口。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1包括电源芯片110和微处理器111。电源芯片110和微处理器111均连接于通信模块,且电源芯片110连接于微处理器111。具体地,电源芯片连接于USB接口电源信号(标准5V信号),从而使得闪光灯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移动终端供电。微处理器111连接于USB接口的两个标准数据信号(图未示)。本实施方式中,微处理器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连接于电源芯片,以便微处理器可以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2C”)方式控制电源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微处理器可以选择意法半导体的STM32F4系列,具体型号不做限制,其不仅具备可以作为从设备的USB接口,以便能够被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所控制,且同时可以I2C方式控制电源芯片。
在实际使用时,使用USB数据线将闪光灯连接至移动终端,将闪光灯固定于移动终端背部,闪光灯的壳体上比如设置有强力吸盘,这样可以将闪光灯吸附于移动终端背部。在摄像时,移动终端将控制指令通过USB通信模块发送至闪光灯,闪光灯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进行打闪。由于本实施方式采用USB通信模块,所以闪光灯在接收控制指令时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该种USB闪光灯的灵敏度能够与移动终端内置闪光灯的灵敏度相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还包括存储模块13。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快门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快门信号为用于指示闪光灯进行打闪的触发信号。微处理器111用于通过通信模块12获取到光线强度信号,并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光线强度信号计算得到打闪电流,微处理器111将打闪电流发送至电源芯片110,电源芯片110用于向发光单元10输出打闪电流。存储模块13用于存储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微处理器1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查找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得到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打闪电流。其中,光线强度和电源芯片110的控制电流呈反比关系,具体的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可以根据实际调试情况及不同的闪光灯规格具体定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可根据移动终端感应到的环境光线智能调节输出功率和亮度。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提供一种独立于移动终端的USB闪光灯,使得移动终端在摄像时,可以通过该闪光灯进行补光。由于该种独立闪光灯不受尺寸限制,可以进行更大功率的补光,所以补光效果更佳,且基本具有与移动终端内置闪光灯相接近的灵敏度,从而克服了移动终端补光和堆叠设计的矛盾,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补光方案。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闪光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闪光灯的通信模块为USB通信模块。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闪光灯的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从而使得闪光灯可以无线连接于移动终端。
如图2所示,该闪光灯1包括:壳体(图未示)、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通信模块12、存储模块13、光感14和供电模块15。其中,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通信模块12、存储模块13、光感14和供电模块15均设置于壳体,且壳体预留有对应于发光单元10的出光区域。通信模块12连接于驱动模块11,驱动模块11连接于发光单元10。通信模块12用于接收来自闪光灯1外部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1用于根据通信模块12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驱动发光单元10打闪。存储模块13和光感14均连接于驱动模块11。供电模块15用于为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13和光感14等的用电器件供电。其中,供电模块包括充电电池、以及连接于充电电池的电源管理单元。供电模块采用可充电电池,从而使得供电模块可以独立且可持续地为闪光灯供电。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为矩形壳体,用于收纳发光单元10、驱动模块11、通信模块12、存储模块13、光感14和供电模块15。壳体上的出光区域可以为对应于发光单元10的圆形封闭区域。举例而言,发光单元可以为LED灯珠,疝气灯等。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为一个独立设备,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其整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因此,可以选用功率较大的发光单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发光单元中LED灯珠的数量,以满足更佳的补光效果作为首选。
本实施方式中,通信模块12可以选用无线通信模块,比如无线保真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1包括电源芯片110和微处理器111。电源芯片110和微处理器111均连接于通信模块12,且电源芯片110连接于微处理器111。本实施方式中,微处理器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方式连接于电源芯片,以便微处理器可以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2C”)方式控制电源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微处理器可以选择意法半导体的STM32F4系列,具体型号不做限制,其不仅具备可以作为从设备的USB接口,以便能够被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所控制,且同时可以I2C方式控制电源芯片。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指令包括:快门信号,微处理器用于根据快门信号控制光感采集光线强度信号,并用于根据光感采集到的光线强度信号,计算得到打闪电流。微处理器111将打闪电流发送至电源芯片110,电源芯片110用于向发光单元10输出打闪电流。具体而言,存储模块13用于存储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微处理器111用于根据光感14感测到的光线强度信号查找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得到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对应的打闪电流。其中,光线强度和电源芯片110的控制电流呈反比关系,具体的光线强度信号与打闪电流对照表可以根据实际调试情况及不同的闪光灯规格具体定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可根据环境光线智能调节输出功率和亮度。
本实施方式中,闪光灯与移动终端之间无线连接,省去了随时携带数据线的麻烦,可以将闪光灯固定于移动终端上合适的位置,并在移动终端和闪光灯之间建立连接即可。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闪光灯内置光感,在拍摄时,移动终端仅需向闪光发送快门信号,闪光灯即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闪光灯的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应用于如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闪光灯。
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检测移动终端上是否外接有闪光灯。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上外接有闪光灯,则执行步骤31,如果未检测到移动终端上外接有闪光灯,则执行步骤33。
步骤31:在摄像时,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至外接闪光灯。比如,控制指令包括:快门信号和光线强度信号。
步骤32:外接闪光灯根据控制指令打闪,同时,移动终端的摄像装置进行拍摄。外接闪光灯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信号解析出对应的打闪电流,并根据快门信号开启闪光灯进行打闪。
步骤33:在摄像时,移动终端启动内置闪光灯。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移动终端通过查找到的外接闪光灯进行补光,从而在拍摄时获得更佳的补光效果,并且避免了对移动终端本身堆叠设计的影响。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补光方法,应用于如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闪光灯。
如图4所示,该补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检测移动终端上是否外接有闪光灯。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上外接有闪光灯,则执行步骤41,如果未检测到移动终端上外接有闪光灯,则执行步骤44。
步骤41:检测外接闪光灯的连接类型。
步骤42:当外接闪光灯为USB闪光灯时,在摄像时,移动终端在发送控制指令至外接闪光灯的同时进行拍摄。
步骤43:当外接闪光灯为无线闪光灯时,移动终端在发出控制指令之后的预设时间启动摄像装置。比如闪光灯包括无线保真WIFI通信模块,从而闪光灯与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由于控制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闪光灯,相对于通过USB数据线线或者移动终端内置闪光灯等的信号传输方式,存在毫秒级的信号传输延迟。因此,步骤43中,移动终端在发出控制指令后,延迟预设时间,然后再启动摄像装置,从而可以同步闪光灯和摄像装置的启动时间。
步骤44:在摄像时,移动终端启动内置闪光灯。
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闪光灯与移动终端之间无线通信连接,传输控制指令,并且移动终端中可以设定延迟机制,同步摄像和闪光灯打闪时间。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