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区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面形包括1个位于镜片中心区域的中央光学区和4个分别位于镜片上侧、下侧、颞侧以及鼻侧周边区域的象限区,4个象限区制备相对于中央光学区正加值,制备4个互不相同屈光度数的象限区,每个象限区制备2个、3个或者4个象限轴区,其中,中央光学区制备0.00D至-6.00D,上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5D至+1.00D,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7D至+2.00D,颞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9D至+3.00D,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11D至+3.50D,制备全象限区非球面眼镜片、颞侧鼻侧象限区离焦眼镜片或者调节滞后离焦眼镜片,4个象限区正加值比值,鼻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下侧象限区>上侧象限区>中央光学区。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光学区位于眼镜片正中心,制备正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或者长轴宽度8mm至18mm,短轴短于长轴1mm至4mm。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象限区和下侧象限区制备在沿光学中心垂直径线之上,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制备在沿光学中心水平径线之上,4个象限区方位角比值,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方位角>或者=90°,上侧象限区方位角>或者=下侧象限区方位角,下侧象限区方位角<或者=9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象限区正加值,也指相对于中央光学区屈光度数的负减值,4个象限区正加值量或者负减值量,按照中央光学区屈光度数值的2%至12%作为计算。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正加值量,按照相对应的鼻侧和颞侧30°至40°视网膜周边 屈光检测值制备。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光学区与象限轴区之间、两个相邻象限区之间、象限轴区与象限轴区之间,制备1mm至5mm屈光度数渐变过渡区,将一侧屈光度数平移至另一侧区域之内,两侧屈光度数融成一致。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象限区制备2个、3个或者4个的象限轴区,每个象限轴区从内至外将象限区正加值屈光度数渐进地递增在象限轴区,其面形如下,

a、2个象限轴区眼镜片,中央光学区制备半径范围为4mm至9mm,从内至外的第一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9mm至14mm、正加值量50%至70%,第二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14mm至26mm,正加值量70%至100%;

b、3个象限轴区眼镜片,中央光学区制备半径范围为4mm至9mm,从内至外的第一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9mm至14mm、正加值量50%至70%,第二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14mm至20mm、正加值量70%至80%,第三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20mm至26mm、正加值量80%至100%;

c、4个象限轴区眼镜片,中央光学区制备半径范围为4mm至9mm,从内至外的第一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9mm至14mm、正加值量50%至60%,第二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14mm至19mm、正加值量60%至70%,第三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19mm至24mm、正加值量70%至90%,第四个象限轴区半径范围为24mm至30mm、正加值量90%至100%;

d、所述的中央光学区制备半径小于9mm时,将中央光学区与第一个象限轴区半径的9mm之间,制备屈光度数渐变过渡区,或者将第一个象限轴区半径向前移至中央光学区半径处,其余象限轴区依次向前移位。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象限区距光学中心20mm处,至少制备正加值量的50%。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象限区制备4个互不相同屈光度数的象限区,其面形如下类型,

a、全象限区非球面眼镜片,4个象限区正加值制备小于+1.00D,中央光学区制备0.00D至-6.00D,上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5D至+0.60D,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7D至+0.70D,颞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9D至+0.90D,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11D至+1.00D,4个象限区正加值比值,鼻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0.05D至+0.30D,颞侧象限区>下侧象限区+0.05D至+0.20D,下侧象限区>上侧象限区+0.05D至+0.20D;

b、颞侧鼻侧象限区离焦眼镜片,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大于+1.00D,中央光学区制备0.00D至-6.00D,上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5D至+0.60D,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0.07D至+0.70D,颞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1.00D至+2.50D,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1.25D至+3.00D,4个象限区正加值比值,鼻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0.50D至+1.50D,颞侧象限区>下侧象限区+0.50D至+0.75D,下侧象限区>上侧象限区+0.05D至+0.20D;

c、调节滞后离焦眼镜片,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以及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大于+1.00D,中央光学区制备0.00D至-6.00D,上侧象限 区正加值制备+0.05D至+0.60D,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1.00D至+1.50D,颞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1.00D至+2.50D,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1.25D至+3.00D,4个象限区正加值比值,鼻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0.50D至+1.50D,颞侧象限区>下侧象限区+0.10D至+1.00D,下侧象限区>上侧象限区+0.10D至+1.00D;

或者将上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和鼻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小于+1.00D,下侧象限区正加值制备大于+1.00D。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光学区和上侧象限区、下侧象限区、颞侧象限区、鼻侧象限区制备4个互不相同屈光度数渐变象限区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