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连接在原镜头后方的一种可放大像场范围的增距镜头,尤其是适用于单反相机镜头和机身之间,可以实现将焦距延长的同时,成像圈范围也按照比例放大的作用。
背景技术:
:
目前,公知的接在镜头像方一侧增焦距镜头只能将焦距延长,但是成像范围不能有效的扩大,或者扩大后,性能不能保证,我们公知的日本特开2011-112725号,虽然很方便的实现了增焦距的作用,但是不能保证成像范围扩大后,成像性能也能保证,这样,当镜头和机身发生平移的时候,成像范围就不足,实现不了移轴功能,来消除拍摄带来的透视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所要克服现有的增焦距镜头只能延长焦距而不能保证放大成像范围的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延长焦距的同时,扩大成像范围的增距镜头,这样就能实现镜头和机身发生平移错位的时候,也不会发生暗角,黑边等情况,相当于移轴镜头的功能,消除拍摄时带来的透视变形问题。
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移轴增距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为F1,所述的第二透镜组的焦距为F2,整个移轴增距镜头的焦距为F时,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1/F2|≤4.5 (1)。
满足以下条件式;
0.8≤|F1/F|≤3.0 (2)。
满足以下条件式;
0.3≤|F2/F|≤1.0 (3)。
满足以下条件式;
1.2≤|Y1/Y|≤1.6 (4)
其中,
Y:原镜头的最大近轴像高;
Y1:原镜头和移轴增距镜组合后的最大近轴像高。
满足以下条件式;
0.6≤|Y/BF|≤0.9 (5)
其中,
BF:原镜头和移轴增距镜组合后,增距镜头的最靠近像面一侧的面到像面的距离。
所述的移轴增距镜头和原镜头配合起来,像面放大,和机身在光轴的垂直方向平移,满足条件式;
0.2≤S/Y1≤0.4 (6)
其中,
S:原镜头和移轴增距镜头组合后的最大移轴量;
Y1:原镜头和移轴增距镜组合后的最大近轴像高。
条件式的解释:
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那么增距镜的前部分的屈光度就很弱,后组屈光度很强,虽然放大倍率非常容易实现,但是过度的放大,导致各种像差的产生,使性能难以保证。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增距镜头的放大倍率过小,虽然性能容易实现,但是无法得到需要的画幅面积。
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那么增距镜的前部分的屈光度就很弱,在整个光学系统里面修正像差的能力过弱,虽然放大倍率非常容易实现,但是过度的放大,导致各种像差的产生,使性能难以保证。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增距镜的前组G1的修正像差能力很强,由于过度的聚光,导致很难实现需要的画幅面积。
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的话,那么增距镜后组的屈光度就很弱,在整个光学系统里面产生的像差虽然很小,性能容易保证,但是放大倍率有限,达不到需要的画幅面积。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增距镜的后组的放大倍率虽然很容易实现要求,但是过度放大而引起的像差修正非常困难,性能无法得到保证。
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的话,放大后的画幅面积虽然足够的大,但是性能无法得到保证,像差修正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的话,虽然性能容易保证,但是放大的画幅将满足不了上下移轴的要求。
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的话,原镜头和增距镜头组合后的后截距太小,机械结构实现移轴机构空间过小,商品化非常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的话,虽然性能容易保证后截距的空间,但是因为过大的空间,导致光学结构复杂,性能无法实现。
如果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的话,虽然能够实现较大的移轴量,但是过度的平移量,导致画面边缘无法得到性能保证。如果超过条件式(6)的下限的话,虽然能保证边缘的画质,但是因为移动量过小,失去了移轴消除透视变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个连接在单反相机镜头像方一侧,体积小,成本低,性能好,通用性强,将普通镜头变成一个移轴镜头的移轴增距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原镜头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原镜头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原镜头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与原镜头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移轴增距镜头,与原镜头配合(即普通镜头)。
(第一实施例)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移轴增距镜头接在原镜头像方一侧,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
第一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3所示。
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D(mm):各镜片价格和镜片厚度
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Vd:玻璃的阿贝数
焦距:12.794(原镜头) 17.7851(组合后)
FNo:2.90(原镜头) 4.03(组合后)
半画角:60.82
最大近轴像高:22.91(原镜头) 31.85(组合后)
最大平移量为:11
【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形状定义:
y:从光轴开始径向坐标。
z:非球面和光轴相交点开始,光轴方向的偏移量。
r:非球面的基准球面的曲率半径。
K,4次,6次,8次,10次,12次的非球面系数
ASPH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移轴增距镜头接在原镜头像方一侧,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
第二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5所示。
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焦距:12.794(原镜头) 16.8827(组合后)
FNo:2.90(原镜头) 3.83(组合后)
半画角:60.82
最大近轴像高:22.91(原镜头) 29.846(组合后)
最大平移量为:10
【非球面系数】
ASPH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移轴增距镜头接在原镜头像方一侧,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和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
第三实施例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7所示。
第三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D(mm):各镜片价格和镜片厚度
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Vd:玻璃的阿贝数
焦距:12.794(原镜头) 18.9251(组合后)
FNo:2.90(原镜头) 4.29(组合后)
半画角:60.82
最大近轴像高:22.91(原镜头) 33.89(组合后)
最大平移量为:12
【非球面系数】
ASPH
(条件式总结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