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422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眼镜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叠戴在光学眼镜外的眼镜架。



背景技术:

对于经常需戴眼镜的群体来说,眼镜在矫正视力的同时也给人增添了许多不便,如自由活动的限制、鼻子上额外增加的负担等。随着眼镜相关技术的发展,这些不便也在逐步改善,但是有一种不便目前尚未见到令人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戴眼镜的人还需要再戴一副功能眼镜时,比如:在观看3D电影时往往要外戴一副3D眼镜、光线较强的环境下驾车时需配戴太阳镜等。在光学眼镜外面再叠戴一副眼镜,由于叠戴的眼镜多数是通用型的,鼻托的设计多数只按戴一副眼镜时考虑,叠戴在外层的眼镜往往会因为鼻托未合理地发挥承托作用而出现滑动不稳的问题,而且重量也都通过内层镜架而增加在里面的鼻托上,使得鼻子上相应位置的皮肤超负荷承载。这些问题使人在享受眼镜特定功能时的体验大打折扣。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常见的有将两镜合一方案、套镜方案,或者外加夹片、变色眼镜等方案。但是,人们对光学眼镜和叠戴功能镜的使用频度、质量要求等通常都有较大差异的。光学眼镜通常是带眼镜群体日常活动所必需的,会经常戴,质量要求也高些;而特定的功能眼镜,如3D眼镜、太阳镜等则是在特定的场合使用,并不经常戴,在质量要求上通常比前者要低。而现有技术中,如采用两镜合一方案,人们就要为适应不同的场合配备不同的眼镜,更新时得全部更新;如采用套镜方案,由于套镜中两镜的联合方式往往是独特的固定搭配,更新眼镜若只更新一副,就会在眼镜品牌、型号、规格上受到很大的约束,而全部更新则跟两镜合一方案没太大差异了;至于外加夹片方案,虽然具有可灵活加减、适应性强,且可独立更新、成本低的优点,但其外观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并不理想;变色眼镜则或功能效果不尽人意或价格不菲。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镜架,主要用于戴两层眼镜时的外层眼镜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眼镜架,包括镜框(1)、鼻梁(2)、鼻托(3)、镜腿(4)和活动连接所述镜框(1)与所述镜腿(4)的连接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架只有一个鼻托(3);所述鼻托(3)包含托臂(6)和托叶(7),其托臂生根于鼻梁(2)内侧面中间靠近顶边的位置,托臂(6)的形态为先自鼻梁(2)内侧面沿法向往内侧方向延伸一段后再弯曲往下并与托叶(7)连接,其托叶(7)的形状左右对称。

进一步地,上述眼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上边较平直,与鼻梁(2)平顺连接成为一体,镜框(1)与鼻梁(2)的上顶面在立面上的投影接近为连续的一条直线段,鼻梁(2)内侧有且只有一个鼻托(3)。

进一步地,上述眼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架的鼻托(3)为单鼻托,可以为固定型或托叶活动型,所述鼻托(3)只有一个托臂(6)和一个托叶(7)。

进一步地,上述眼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叶(7)的形状左右对称、上大下小,左右向内侧弯曲,其曲面与人的鼻子根部外形相适应,托叶(7)往内侧俯倾,倾斜程度与人的鼻子相适应。

进一步地,上述眼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腿(4)与所述镜框(1)的连接位置分别在所述镜框(1)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进一步地,上述眼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为3D镜片镜框或者太阳镜镜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架,采用了两条镜腿加一个中置鼻托的支承体系,属左右对称的三点支承结构,基本实现了稳定架立眼镜的要求,对于非运动状态下的配戴是可靠的。所述眼镜架的鼻托构造的特点,主要是根部位置比一般内层眼镜的鼻梁要高,可以绕过去,然后以左右对称的托叶支承于鼻子靠鼻根的部位,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与内层眼镜架的镜框和鼻托的干扰,独立发挥对所述眼镜架的承载作用。所述眼镜架的托叶构造,其特点是,左右对称,上大下小,两侧往鼻子方向弯曲,这样的构造使托叶与鼻子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跟普通眼镜架的两个托叶与鼻子的总接触面积相当,同时托叶两侧的弯曲使眼镜架使用时能够保持左右稳定,上大下小则使托叶骑于鼻根时其外缘不与内层普通眼镜的托叶干扰。

所述眼镜架,主要用于叠戴在光学眼镜外的功能眼镜上,其有益效果在于改善平时戴眼镜的群体在叠戴外层功能眼镜时的体验效果,这种改善主要表现在:叠戴采用所述眼镜架的外层眼镜时不会出现滑动不稳;采用所述眼镜架的外层眼镜的重量有自己的承载构造,不会将重量叠加在内层眼镜的鼻托上,避免使鼻子表面局部超负荷承载;采用所述眼镜架的外层眼镜与内层眼镜独立发挥各自的功能,可搭配使用,也可独立更新;外观整齐、简约,配戴方便。此外,所述眼镜架能绕过且不依赖内层眼镜而独立支承,对一般内层光学眼镜均能搭配使用,而且采用所述眼镜架的眼镜也可以独立配戴使用,即视力正常的群体也可以直接使用,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架具有普遍适用性。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叠戴眼镜情况下现有技术很难同时解决的稳定问题、重量问题、独立更新问题、外观和便利性以及普遍适用性等问题,而且所增加的材料成本和工艺难度,相对于同等质量要求的功能眼镜来说,非常微小,即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所述眼镜架,其典型应用主要有:影院3D眼镜、太阳镜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架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架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型鼻托的详细示意图;

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托叶活动型鼻托的详细示意图;

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托叶活动型鼻托的托臂与托叶连接处示意图;

其中:1-镜框,2-鼻梁,3-鼻托,4-镜腿,5-连接件,6-托臂,7-托叶,8-托梗基板,9-托梗,10-桩盒,11-托桩,12-叶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普通眼镜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镜框构造的适当改变和构造新型鼻托等措施,构成一种特殊的眼镜架,使之满足作为叠戴外层眼镜的基本架构,解决目前现有眼镜架技术在叠戴眼镜时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层眼镜滑动不稳、内层眼镜的鼻托承载两副眼镜的重量;或不能独立更新,不经济;或外观不佳,使用不方便;难以普遍适用等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种实施例。图中包含镜框(1)、鼻梁(2)、鼻托(3)、镜腿(4)、以及镜框(1)与镜腿(4)之间的连接件(5),其中鼻托(3)为固定型鼻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眼镜架,主要采用非金属类材质,其镜腿(4)及镜腿与镜框之间的连接件(5)都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去完成,其镜框(1)和鼻梁(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型式作了适当的改变,即将镜框(1)和鼻梁(2)的上顶边均改成立面投影接近直线的形状,并两者平顺连接成一整体。其目的是抬高鼻梁中间的位置,使之高于一般光学眼镜架的鼻梁,为设置新型的中置鼻托(3)提供有利的高度条件;同时也为抬高镜腿(4)与镜框(1)的连接位置,使所述眼镜架的镜腿(4)与内层眼镜的镜腿错开减少干扰创造条件。

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眼镜架,其鼻托(3)采用固定型,也即非金属类粘接型。采用这种鼻托(1)其托臂(6)的根部与鼻梁(2)中部靠顶的位置固定连接,然后往内侧方向伸长一段后再往下弯曲与托叶(7)一体成型,托臂(6)的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在接近根部处宜适当放大,以获取较好的力学性能,托臂(6)往内侧伸长的长度满足托叶下端与镜框(1)的内侧面的间距能够使一般眼镜架的鼻梁顺利嵌入即可。其托叶(7)左右对称,上大下小,其展面近似成T形,以避免与内层眼镜的鼻托相互干扰;左右两侧向内侧弯曲,使眼镜架左右方向稳定不晃动;托叶(7)的轴线向鼻子根部方向俯倾,使之与鼻子根部外形轮廓接近,形成较好的支承面。为获得较好的鼻子感受,托叶(7)边缘宜较圆润,更进一步,可以考虑采用硅胶或类似的贴面材料。固定型鼻托(图3)适用于非金属类眼镜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采用了托叶活动型鼻托(图4),该类型的鼻托(3)包括托臂和托叶。其中托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托梗(9)和桩盒(10),托梗(9)借助于托梗基板(8)包埋并固定在鼻梁(2)中;托叶部分由叶片(12)和托桩(11)构成其外部功能结构,托桩(11)借助于基板包埋并固定在叶片(12)中。托叶活动型鼻托(图4)的形态与固定型鼻托(图3)相似,其托臂的托梗(9)采用金属材质,使鼻托的形态可以进行塑性微调;托臂与托叶的结合由桩盒(10)与托桩(11)完成,使托叶(12)的倾角可随鼻子的外形自然调整。因此,采用托叶活动型鼻托(图4)比固定型鼻托(图3)会使人感受更加舒适,当然,成本也会略有增加。托叶活动型鼻托(图4)适用于非金属类和金属类眼镜架,当应用于金属类眼镜架时,其鼻托与鼻梁的固定可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