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34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显示器用的锁紧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头戴显示器中头戴部的锁紧机构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头戴显示器其因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为了防止头戴显示器在佩戴的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目前头戴显示器产品的头戴部的松紧结构均采用绑带和卡扣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在用户佩戴头戴显示器前,首先通过卡扣调节好头戴部的松紧度后,再佩戴头戴显示器。

若头戴部的松紧度不合适,在佩戴过程中无法微调,需要取下头戴显示器重新调节卡扣位置,自动化程度较低;而且多次使用后,卡扣结构易出现疲劳断裂的隐患,影响头戴显示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不仅便于调节头戴部的松紧度,其结构还方便微调锁紧以及半自动控制,结构稳定、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头戴显示器的头戴部的松紧度,其包括齿条、按钮、支撑盖、支撑座、复位结构及传动结构。所述按钮插装于所述支撑盖,且可沿插装方向移动;所述支撑盖与所述支撑座卡装连接;所述传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盖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并包括有传动齿轮、齿轮支架以及调紧旋钮,所述传动齿轮设有第一外齿轮和第二外齿轮,所述齿轮支架设有内齿圈与外齿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外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传动,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调紧旋钮啮合传动,所述调紧旋钮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限制所述传动结构单向转动的止回结构,从而限制所述齿条的单向移动。按压所述按钮时,推动所述齿轮支架使其外齿圈脱离与所述调紧旋钮的啮合传动。所述复位结构用于所述按钮及所述齿轮支架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设有用于与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的第一立柱,以及防止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外齿轮啮合错位的插装口;所述传动齿轮设有与所述第一立柱转动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盖设有多个环形布设的插孔,以及位于多个所述插孔中央的凹槽;所述按钮设有多个与所述插孔插装配合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中邻近所述传动结构的一端设有防止所述第二立柱脱离所述插孔的凸起。其中,所述凹槽的底部穿过所述通孔并抵接所述第一立柱;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立柱推动所述齿轮支架使其外齿圈脱离与所述调紧旋钮的啮合传动。

优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多个所述第二立柱中央,并压装于所述按钮和所述支撑盖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外齿轮外侧,并压装于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齿轮支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止回结构包括棘轮、棘爪以及复位所述棘爪的第三弹簧。所述调紧旋钮设有所述棘轮;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棘轮啮合以限制所述传动结构单向转动;所述第三弹簧压装于所述棘爪与所述支撑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设有支撑所述调紧旋钮的环形台。

优选的,所述齿条设有两根,分别布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相对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用户在具体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锁紧机构时,该锁紧机构与头戴显示器中的头戴部串联固定,只需要按压按钮使齿轮支架的外齿圈与调紧旋钮脱离后,便可轻松的拉动或推动齿条来调节头戴部的松紧度,停止按压时,复位结构使得按钮及齿轮支架自动复位以实现锁紧机构的半自动控制。止回结构的设计,可使得齿条只朝头戴部锁紧的方向移动,具有防止头戴部松动的效果,因此,当头戴部稍微有些松时,旋转调紧旋钮便可微调进行锁紧头戴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支撑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齿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调紧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头戴显示器,该头戴显示器包括有用于佩戴的头戴部,为了便于不同用户的佩戴,该头戴部串联固定有用于调节头戴部松紧度的一种头戴显示器用锁紧机构,其包括齿条10、按钮20、支撑盖30、支撑座40、复位结构及传动结构。

按钮20插装于支撑盖30,且可沿插装方向移动,以便于用户实施按压。支撑盖30与支撑座40卡装连接,且传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支撑盖30与支撑座40之间,该传动结构包括有传动齿轮51、齿轮支架52以及调紧旋钮53。传动齿轮51设置了与齿条10啮合传动的第一外齿轮511、第二外齿轮512,齿轮支架52设置了与第二外齿轮512啮合传动的内齿圈521、与调紧旋钮53啮合传动的外齿圈522。调紧旋钮53与支撑座40之间设有限制传动结构单向转动的止回结构,以达到限制齿条10单向移动的效果。所谓限制齿条10单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具体选择齿条10只允许其朝向头戴部锁紧的方向即朝向传动结构的方向移动,以达到防松的效果。

特别的,当按压按钮20时,按钮20推动齿轮支架52使其外齿圈522脱离与调紧旋钮53的啮合传动,此时止回结构无法限制传动结构的单向转动,即无法限制齿条10的单向移动,用户可轻松自如的拉动或推动齿条10并调节头戴部的松紧度。停止按压按钮20,复位结构可使按钮20及齿轮支架52的自动复位,此时止回结构再次限制齿条10单向移动。

针对上述的止回结构,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棘轮531、棘爪60以及复位棘爪60位置的第三弹簧73。其中,第三弹簧73压装在棘爪60与支撑座40之间,棘轮531设置在调紧旋钮53上,棘爪60转动连接于支撑座40,棘爪60与棘轮531啮合使得传动结构只允许单向转动,即只允许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并根据传动结构的单向转动时的转向布设齿条10,使齿条10的单向移动可以逐渐锁紧头戴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锁紧效率,本实施例在传动齿轮51相对的两侧各布设了一根齿条10,两根齿条10中远离传动结构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头戴显示器的头戴部的两侧。

为了避免调紧旋钮的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优选在传动齿轮51设置了支撑调紧旋钮53的环形台513。

支撑座40的外形结构并不唯一,例如长方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或者不规则体结构等,本实施例中支撑座40设置了第一立柱41,并应用第一立柱41与传动齿轮51转动连接,以保证传动齿轮51的自如转动,且在传动齿轮51上与第一立柱41转动配合的安装孔具体设计为通孔514;支撑座还设置了防止齿条10与第一外齿轮511啮合错位的插装口42,齿条10穿过插装口42后与传动齿轮51的第一外齿轮511啮合。

为了便于实施按钮20的按压操作,支撑盖30上设置了多个环形布设的插孔31和位于多个插孔31中央的凹槽32,对应的,在按钮20上设置了多个与插孔31插装配合的第二立柱22,为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了四个插孔31以及相应的四个第二立柱22。当按压按钮20时,具体由第二立柱22推动齿轮支架52使其外齿圈522脱离与调紧旋钮53的啮合传动,此时,调紧旋钮53与支撑座40之间设置的止回结构失效,用户可以轻松拉动齿条10调整头戴部的松紧度。当然,为了防止按钮20从支撑盖30上脱落,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立柱22中邻近传动结构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二立柱22脱离插孔31的凸起221,而且,为了防止按压按钮20时支撑盖30出现变形,本实施例设计使凹槽32的底部穿过传动齿轮51的通孔514并抵接第一立柱41,以增加整个锁紧机构的强度。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复位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包括第一弹簧71和第二弹簧72的复位结构。具体将第一弹簧71位于多个第二立柱中央,并使其压装在按钮20和支撑盖30之间,且本实施例中采用占用空间较小的塔簧作为第一弹簧71;将第二弹簧72套装于第二外齿轮512外侧,并使其压装于传动齿轮51和齿轮支架52之间。

对于支撑座40与支撑盖30之间的卡装连接,本实施例具体在支撑盖30的四周设置了四个支撑柱,并在支撑柱上设置了卡凸33,相应的在支撑座40上设置了与所述卡凸卡装配合的卡孔43。

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将齿条10从插装口42插入支撑座40,接着,将传动齿轮51插装在第一立柱41上并同时使齿条10与第一外齿轮511啮合;

2、将第二弹簧72套装在第二外齿轮512外侧,接着,安装齿轮支架52使其内齿圈521与第二外齿轮512啮合,接着,安装调紧旋钮53使其与齿轮支架52的外齿圈522啮合并同时使调紧旋钮53坐落在传动齿轮51的环形台513上;

3、将棘爪60转动连接在支撑座40上,并使棘爪60与调紧旋钮53上的棘轮531啮合,接着将第三弹簧73压装于棘爪60与支撑座40之间;

4、利用卡凸33与卡孔43,使支撑盖30卡装于支撑座40;

5、将第一弹簧71放置在按钮20的四个第二立柱22的中央之后,接着,将第二立柱22对应插装在插孔31内,当然为防止第一弹簧71移位,可在按钮20上设置插装第一弹簧71的插装柱,并使插装柱位于凹槽32内。

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具体调节过程为:

当头戴部的松紧度不合适需要调节时,按压按钮20,按钮20推动齿轮支架52,使齿轮支架52的外齿圈522与调紧旋钮53脱离,止回结构限制齿条10单向移动的功能失效,此时可自由拉动或推动齿条10朝头戴部松动或锁紧的方向移动。调整完毕后停止按压,第一弹簧71带动按钮20复位,第二弹簧72带动齿轮支架52复位,以实现半自动控制。当此时头戴部仍需要微调进行锁紧时,并不需要按压按钮20,由于设置的止回结构,齿条10只能单向的朝头戴部锁紧的方向移动,用户只需旋转调紧旋钮53使齿条10朝头戴部锁紧的方向移动,或者直接推动齿条10朝头戴部锁紧的方向移动进行微调。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