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607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环形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环形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片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片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其中,遮光板长用于成像镜头中,是用于调控光量的光学元件,当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经由设置在镜组中的遮光板可阻挡不需要的光线进入。但在成像镜头中使用遮光板虽达到了控制光线的效果,但当光线照射在遮光板上时,其从遮光板上反射的光线,也会对整个光学系统造成干扰,例如在照相时,这些杂散光在镜组的成像面上产生了鬼影或耀光等不必要的影像。

因此,如何在外借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降低从遮光板上反射和漫射的光线对光学系统造成的干扰,提高其成像品质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环形遮光元件及带有该环形遮光元件的成像镜头,能够在外界光线进入成像镜头中时,有效降低从环形遮光元件上反射和漫射的光线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以提高成像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遮光元件,包含:

第一端面部;

第二端面部,其与所述第一端面部相对设置;

外环部,其连接所述第一端面部和所述第二端面部;

内环部,其连接所述第一端面部和所述第二端面部,所述内环部至少有部分为N条间隔设置的环形纹路,且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含:

镜筒;

透镜组,包含M片透镜,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所述M为大于1的自然数;

如上所述的环形遮光元件,其设置在所述镜筒内且至少与所述透镜组内的至少一片透镜相互抵持。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内环部至少有部分为多条间隔设置的环形纹路,通过环形纹路可在增大内环部面积的同时还能够让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进一步地,各环形纹路依次相连形成连续的螺旋结构。由于各纹路依次相连,可进一步提升反射光不规则的散射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小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纹路包含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连的第二斜面。并且,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和装配需求,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连的一端为一圆弧面或为一尖锐部。

或者,所述环形纹路包含一竖直面、与所述竖直面相连的斜面。并且,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和装配需求,所述竖直面与所述斜面相连的一端为一圆弧曲面或为一尖锐部。

又或者,所述环形纹路整体也可为一个环形的圆弧凸起部。

进一步地,各环形纹路与所述环形遮光元件一体成型。借此,可维持制造便利性,且适合大量生产,并同时方便整个成像镜头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面部的一端较所述内环部连接所述第二端面部的一端接近所述环形遮光元件的中心轴。从而使得整个内环部为倾斜的趋势,借此可提升环形遮光元件遮蔽散光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部包含与所述第一端面部和所述第二端面部平行设置的下缘面、连接所述下缘面和所述第一端面部的第一断面、连接所述下缘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部的第二断面。并且,各环形纹路设置在所述下缘面上、第一断面和第二断面上的其中一个面上或多个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环形遮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环形遮光元件上环形纹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环形遮光元件上环形纹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镜筒、2为透镜组、21至26为透镜、3为遮光片、4为环形遮光元件、40为第一端面部、41为第二端面部、42为外环部、43为内环部、431为第一断面、432为第二断面、433为下缘面、434为环形纹路、4341为第一斜面、4342为第二斜面、4343为尖锐部、4344为竖直面、4345为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形遮光元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含第一端面部40、与第一端面部40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部41、用于连接第一端面部40和第二端面部41的外环部42、用于连接第一端面部40和第二端面部41的内环部43。其中,结合图3所示,内环部43至少有部分为多条间隔设置的环形纹路434。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整个环形遮光元件4的内环部43至少有部分为多条间隔设置的环形纹路434,通过环形纹路434可在增大内环部43面积的同时还能够让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具体的说,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环部43包含一个与第一端面部40和第二端面部41平行设置的下缘面433、连接下缘面433和第一端面部40的第一断面431、连接下缘面433和第二端面部41的第二断面432。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环形纹路434设置在内环部43的下缘面433上。通过设置在内环部43上的各环形纹路434能够使环形遮光元件4内环部43所产生的反射光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纹路434仅以设置在内环部43的下缘面433上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环形纹路434还可以设置在内环部43的第一断面431或者第二断面432上。而为了进一步增强反射光的散射效果,各环形纹路434也可同时设置在内环部43的下缘面433、第一断面431和第二断面432上,或其中的任意两个面上。而当环形纹路434同时设置在内环部43的下缘面433、第一断面431和第二断面432时,可以使得内环部43所产生的反射光的不规则散射效果达到最佳。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整个内环部43连接第一端面部40的一端较连接第二端面部41的一端接近整个环形遮光元件的中心轴。即第一端面部40的内圈到外圈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端面部41的内圈到外圈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得整个内环部43整体呈倾斜趋势,借此可提升整个环形遮光元件4遮蔽散光的完整性。

同时,内环部43的第一断面431和第二断面432均为一斜面,且两者的倾斜方向相反。由此不难发现,通过将内环部43的第一断面431和第二断面432制作成两个倾斜方向相反的斜面,可使得整个环形遮光元件4在加工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整片环形遮光元件4边缘的厚度,以减少从环形遮光元件4边缘所产生的反射光,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断面431与第二端面432的倾斜方向相反,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第一端面431与第二端面432的倾斜方向也可将其设计成一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所提到的各环形纹路434之间可采用依次相连的方式,从而使得各环形纹路434整体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结构。通过螺旋结构可进一步提升环形遮光元件4所反射的光线的不规则散射效果,以进一步减小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

具体的说,如图4所示,螺旋结构中的各环形纹路434包含第一斜面4341、与第一斜面4341相连的第二斜面4342。且每个环形纹路434的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环形纹路434的第一斜面4341或第二斜面4342进行连接。同时,每个环形纹路434的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的一端为一尖锐部4343,从而使得整个环形纹路434的截面近似一个三角形结构。而作为优选的方案,环形纹路434的截面为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可以使得内环部43在反射光线时,可以更为均匀的将反射光朝向各个方向进行散射,从而进一步提升反射光不规则的散射效果,降低反射光的反射能量。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纹路434的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的一端仅以尖锐部4343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的一端也为可以为一个圆弧曲面或为一个平面,而在此不对环形纹路434的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的一端的形状作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方便环形遮光元件的生产和装配,各环形纹路434可以与整个环形遮光元件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形遮光元件,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环形纹路434是由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组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环形纹路434是由一个竖直面4344和一个斜面4345相互连接组成,从而使得整个环形纹路434的截面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各环形纹路434的竖直面4344和斜面4345可均朝向同一侧进行设置。

由此不难发现,通过将环形纹路434的截面设计成直角三角形的方式也可同样对反射光起到不规则的散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形遮光元件,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环形纹路434是由第一斜面4341和第二斜面4342相互连接组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环形纹路434是由一斜面4345和一竖直面4344相互连接组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环形纹路434整体为为一个环形的圆弧凸起部。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各环形纹路434的表面为一个唯一光滑的圆弧曲面,从而使其构成一个环形的圆弧凸起部。

由此不难发现,通过将环形纹路434设计成环形的圆弧凸起部,也可同样对反射光起到不规则的散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如图7所示,包含镜筒1、设置在镜筒1内的透镜组2。其中,该透镜组2内由多片透镜组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共有六片,分别为透镜21至透镜26,且位于镜筒1底部的透镜26为位于成像侧的透镜,同时除位于成像侧的透镜26以外,每相邻两片透镜之间会设置有一片遮光片3,通过各遮光片3可对不需要进入成像镜头内的光线进行遮挡。

另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还包含一个如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环形遮光元件4,并且该环形遮光元件4设置在镜筒1内,并位于成像侧的透镜26之上。

具体的说,该环形遮光元件4的第一端面部40用于抵住透镜25,而第二端面部41用于抵住透镜26。由此不难发现,通过该环形遮光元件4可在对不需要进入成像镜头内的光线进行遮挡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自身的环形纹路434对由环形遮光元件自身所反射的光进行不规则散射,以降低反射光的能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对光学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改善鬼影及耀光等现象,提升整个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