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499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望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潜望镜的原理就是通过两个反射镜使光线经过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从而能够观察到和自身处于不同平面上的物品。因为潜望镜是通过镜面反射来实现的,所以在光线反射的教学科普中往往会借用潜望镜来作为教具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光线反射以及平面镜的作用。

参照图5所示,一般潜望镜包括物镜筒21和目镜筒22、连通于物镜筒21和目镜筒22之间的连接管24、设置于连接管24分别与物镜筒21、目镜筒22连接处的平面镜15,并且潜望镜在使用时一般都将连接管24穿设于一块定位板25,而为了能够观察到更广的范围,都会将连接管24和定位板25之间设置呈转动配合,但是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转动时连接管24会带着物镜筒21和目镜筒22一起转动,则需要观察人员也随着目镜筒22作转动,而无法实现定点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通过呈套接的上套管和下套管,使观察人员直接利用目镜筒上的调节件就能改变物镜筒的方向,从而观察人员在定点处就能够利用物镜筒来观察到多角度方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包括展示台,所述展示台设置有镜筒,所述镜筒包括物镜筒、目镜筒、连接于物镜筒和目镜筒之间且呈竖直设置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连接于物镜筒的上套管、插接于上套管且连接于目镜筒的下套管,所述目镜筒固定连接于展示台;所述目镜筒设有驱动上套管转动改变物镜筒方向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观察人员利用潜望镜进行观察时,可以利用目镜筒上的调节件来驱动上套管绕着其自身中心轴线作转动,进而改变物镜筒的方向,使观察人员能够在同一个位置就能对360度方位上的所有物体都能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时,可以持续利用调节件来转动上套管,边观察边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套管沿其轴向与下套管呈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上套管套接在下套管上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直接对上套管实现升降来增大所观察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套管背离物镜筒一端外壁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目镜筒转动连接有啮合于从动齿轮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竖传动轴,所述竖传动轴沿其轴向与目镜筒呈滑移配合且受力于调节件并绕其自身轴线作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观察人员驱动调节件时,调节件就能带动竖传动轴作绕着其自身轴向的旋转运动,在竖传动轴转动过程中能够依靠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的啮合关系来使上套管作绕着其自身轴向的旋转运动;并且依靠竖传动轴和目镜筒的滑移配合,在上套管沿着竖直方向升降时,使竖传动轴可以随着上套管一起进行升降并且保持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呈啮合,进而在上套管上升到任意高度时都能实现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传动轴径向固定有转动连接于目镜筒的从动锥齿轮,所述目镜筒转动连接有啮合于从动锥齿轮的主动锥齿轮,所述调节件同轴连接于主动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关系来实现力的传递,将调节件绕着水平轴线的转动传递至竖传动轴绕着竖直轴线的转动;在实现竖传动轴和从动锥齿轮的径向固定的同时使竖传动轴能够在从动锥齿轮中沿着竖直方向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锥齿轮设有与其中心轴线呈平行设置的限位槽,所述竖传动轴外壁连接有嵌设且滑移连接于限位槽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杆和限位槽的嵌设滑移配合,当从动锥齿轮转动时,依靠限位杆侧壁对限位槽侧壁的抵触作用能够带动竖传动轴作转动,而当上套管在升降时,就能利用限位杆在限位槽中的滑移关系实现上套管的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保持啮合关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目镜筒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目镜筒的蜗轮,所述蜗轮中心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绕上套管中心轴线与上套管呈转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蜗杆转动时,蜗杆能够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在转动过程中利用螺纹连接关系能够使螺杆沿着竖直方向实现升降运动,依靠螺杆对上套管的抵触作用,就能推动上套管移动,并且依靠轴承的作用而使螺杆在转动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带动上套管转动,使上套管只能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依靠轴承能够绕着上套管中心轴线转动的关系而使上套管受力主动齿轮在进行转动时不会对螺杆施加偏心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套管背离物镜筒下端面设有环形槽,所述轴承嵌设于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轴承和环形槽的底壁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抵触关系,进而螺杆在上升过程中能够对上套管施加一个沿着竖直方向的驱动力;同时,当上套管绕着自身轴线作转动时,上套管在圆周方向上不会对轴承施加一个推动力,进而避免螺杆对蜗轮产生径向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合蜗杆和调节件,在观察人员利用目镜观察时,可以边观察边来转动调节件或蜗杆而实现上套管的转动或升降,方便了操作同时也使观察人员能够实现定点观察,无需在调节后再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展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平面镜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目镜筒夹层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夹层内部;

图5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展示台;11、台板;12、支撑脚;2、镜筒;21、物镜筒;22、目镜筒;23、连通管;231、上套管;232、下套管;3、调节件;4、从动齿轮;5、主动齿轮;51、竖传动轴;511、限位杆;6、从动锥齿轮;61、限位槽;7、主动锥齿轮;8、蜗杆;9、蜗轮;91、螺杆;10、轴承;13、环形槽;14、支撑柱;15、平面镜;16、夹层;17、安装板;18、限位板;19、手柄;20、连接板;24、连接管;25、定位板;26、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潜望镜体验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一个展示台1,展示台1包括一个圆盘形台板11,在台板1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根固定于地面的支撑脚12。

参照图2所示,在台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4,在支撑柱14背离台板11一端固定有一个中空设置且贯穿于上端面的目镜筒22,在目镜筒22的内部放置有一个与水平面呈45度角放置的平面镜15;在目镜筒22的侧壁上连通有一个对准于平面镜15的视窗26。

在目镜筒22的上端面延伸有与其内部相连通且呈竖直设置的下套管23,下套管23的外壁套设有一根呈竖直设置的上套管231,上套管231的内壁贴合于下套管232的外壁,上套管231能够绕着自身轴向在下套管232上转动,上套管231也能沿着竖直方向在下套管232上进行上下升降;在上套管231背离下套管232一端的内部也固定有一块与水平面呈45度角放置的平面镜15,上下两块平面镜15处于上套管231的中心轴线上;在上套管231的上端连通有一个轴向与上套管231呈一定角度的物镜筒21。

参照图3-4所示,为了能够驱动上套管231转动,在目镜筒2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一根轴向呈水平设置的调节件3,同时目镜筒22设有一个中空设置的夹层16;调节件3伸入于目镜筒22夹层16内的一端同轴连接有一个主动锥齿轮7,主动锥齿轮7啮合设置有一个中心轴向呈竖直设置的从动锥齿轮6,夹层16的侧壁上连接有一块转动连接于从动锥齿轮6的安装板17;在从动锥齿轮6的中心穿设有一根轴向呈竖直设置的竖传动轴51;在从动锥齿轮6的中心设有呈竖直的限位槽61,在竖传动轴51的外壁设置有嵌设于限位槽61的限位杆511,进而实现从动锥齿轮6和竖传动轴51的径向固定也同时使竖传动轴51能够在从动锥齿轮6中上下滑移;在竖传动轴51的上端同轴连接有一个主动齿轮5;主动齿轮5啮合设置有一个同轴连接于上套管231下端的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5的上下端面各抵触于设置于上套管231外壁的限位板18。

为了同时还能驱动上套管231沿着竖直方向升降,在目镜筒22背离调节件3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有手柄19,手柄19同轴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接于目镜筒22的蜗杆8,蜗杆8轴向与调节件3轴向呈平行设置;在夹层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块连接板20,在连接板20上转动连接有一个啮合设置于蜗杆8的蜗轮9;蜗轮9的中心穿设且螺纹连接有一根轴向呈竖直设置的螺杆91,螺杆91的上端套设有一个轴承10;在上套管23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其同心设置且供轴承10嵌设的环形槽13;轴承10的外壁与环形槽13的侧壁呈转动配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有体验人员需要体验潜望镜时,该体验人员两手分别握住手柄19和调节件3,并且将眼睛对准于视窗26;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边观察边转动调节件3,利用主动锥齿轮7和从动锥齿轮6的传动关系,能够由竖传动轴51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进而再依靠从动齿轮4的传动关系而使上套管231绕着自身轴线作转动,在观察过程中实现物镜筒21方向的改变,同时,由于环形槽13和轴承10的配合,上套管231在转动过程中将不会带动轴承10运动,所以当体验人员的另一只手开始转动手柄19时,依靠蜗轮9蜗杆8的传动作用,使螺杆91在蜗轮9中实现上下升降,螺杆91在上升时对上套管231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当螺杆91下降时,上套管231依靠自身重力保持抵触于轴承10上端面,从而实现物镜筒21的上下移动;并且在上下升降过程中,利用限位板18能够由从动齿轮4带动主动齿轮5和竖传动轴5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保持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4呈啮合,使上套管231在任意高度都能由调节件3来驱动进行转动角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