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纤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643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光纤适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对电信的需求增加,光纤网络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线缆的管理、安装方便和对于随后的管理而言易于触及都是重要的问题。因此,需要解决这些和其它问题的光纤装置和方法。

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链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够最大限度的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接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链接器的最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目前大多数的光纤适配器一般包括两个连接体,并且两个连接体呈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中空的插槽和贯穿所述插槽的套管。而这种设计的适配器若光纤连接处没有防尘设计,会使得适配器容易被外界的灰尘覆盖,从而影响适配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款适配器,其表面设置有防尘帽,使用时将防尘帽取下后进行连接。但这种防尘帽通常取下后不会再进行保存,待适配器再次需要防尘处理时,防尘帽无法寻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纤适配器,具有防尘设置,避免长时间后被灰尘覆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纤适配器,包括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为类长方体结构,所述的外壳体内设置有贯穿前侧面与后侧面的双通道,所述的外壳体的前侧面固定设置有外盖,所述的外盖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槽口,两个槽口分别连接一个通道,所述的外壳体的后侧面的上方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通过弹簧与翻转盖活动连接,所述的外壳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翻转盖,两个翻转盖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别覆盖在两个通道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通道的横截面主体为矩形结构,所述的通道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轨道,所述的轨道沿通道的轴向设置。通道是用于安装光纤,本实用新型将在前侧面与后侧面分别安装光纤,光纤将在通道内接触连接,完成光纤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通道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宽度小于通道的宽度,所述的凹槽位于通道的底部且延伸至通道的前后两个端面。位于本实用新型后侧面的光纤,将沿着轨道进行安装,能够很好的定位,确保光纤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外壳体的后侧面设置有两个卡位槽,卡位槽位于通道上部的两侧边。卡位槽的设置是便于位于本实用新型后侧面光纤的安装,使得光纤的安装便捷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槽口上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的外侧通过弹性部件与外壳体连接,所述的挡板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将槽口覆盖。挡板的设置进一步的遮挡了通道的前侧面,避免灰尘落入通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设置有双通道,是可以连通两条光纤通路。在外壳体的前侧面设置外盖,仅留下槽口来安装光纤,避免灰尘的遮盖。在外壳体的后侧面设置转轴,转轴通过弹簧与翻转盖活动连接,翻转盖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别覆盖在两个通道外。有弹簧的设置,使得在非工作状态下,翻转盖将覆盖在通道外侧,确保灰尘不会落入本实用新型内部。在工作状态下,有可以将翻转盖向上翻转后,在通道的后侧面进行安装光纤。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盖与翻转盖的设计,很好的将本实用新型保护起来,避免灰尘的进入与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纤适配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为类长方体结构,外壳体1内设置有贯穿前侧面与后侧面的双通道2,外壳体1的前侧面固定设置有外盖3,外盖3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槽口4,两个槽口4分别连接一个通道2,外壳体1的后侧面的上方设置有转轴5,转轴5通过弹簧与翻转盖6活动连接,外壳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翻转盖6,两个翻转盖6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别覆盖在两个通道2外。

通道2的横截面主体为矩形结构,通道2的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轨道21,轨道21沿通道2的轴向设置。

通道2的底部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凹槽22,凹槽22的宽度小于通道2的宽度,凹槽22位于通道2的底部且延伸至通道2的前后两个端面。

外壳体1的后侧面设置有两个卡位槽23,卡位槽23位于通道2上部的两侧边。

槽口4上设置有挡板24,挡板24的外侧通过弹性部件与外壳体1连接,挡板24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将槽口4覆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