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79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设备的基本作用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其与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而且,电力通信设备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电力通信设备箱是电力通信设备的放置载体,对于各个电力通信设备能否安全、稳定的执行其各自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电力通信设备箱的内部设置对于运行于其内的电力通信设备,如光纤通信设备、光纤配线单元及电力一次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影响颇深。

在以往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曾发生过电力通信设备箱爆炸伤人的事件。经过事后调查,原因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力通信设备箱内日常温度过高,造成其内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普遍降低,同时,由于其内光缆余缆摆放凌乱,而维护、检测不便,未能及时更换相应的电力通信设备造成;另一方面是,光纤通信设备长期受到电力一次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设备稳定运行,严重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光缆余缆摆放凌乱,造成光纤通信设备维护不便,在远未达到其使用寿命时便发生故障,引起爆炸。

而造成以上两个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光纤通信设备与电力一次设备放置于同一无散热的设备箱中,使得日常温度过高,且共用同一电源,无法进行针对性检测,而其光余缆混杂放置,使得本来就空间紧凑的电力通信设备箱显得更加凌乱、无规则,无法进行有序而清晰的检测、维护及维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设备箱内日常温度过高,使得其内电力通信设备使用寿命普遍降低,或光线通信设备长期受电力一次设备电磁干扰而使用寿命严重降低,以及光缆余缆摆放凌乱,维护、维修不易,容易引起电力通信设备箱爆炸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包括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铰接有可向其外侧翻转打开的箱门,所述箱门和/或箱体壁上开设有向上倾斜的防水散热孔,所述箱体壁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线缆接入口,以及用于操作配线的配线操作口,所述配线操作口设置有可推拉以对其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操作口挡板;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市电引入单元、电源、光分路器及ONU设备,所述市电引入单元穿过所述线缆接入口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与ONU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还包括光纤终端盒,所述光纤终端盒包括可从所述配线操作口滑出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熔纤盒以及多个位于壳体上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经所述光分路器与所述ONU设备连接,所述熔纤盒固定于壳体的底板上;

所述箱体后壁内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协同作业以缠绕光缆余缆的绕线柱,两个所述绕线柱背离箱体后壁一端皆设置有放置光缆余缆滑动的限位帽。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散热孔上端纵截面呈圆弧形、下端纵截面呈平面形。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散热孔上端呈外小内大的半锥台状。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上壁、箱体下壁、箱体左壁、箱体右壁及箱体后壁,所述箱体左壁、箱体右壁及箱体后壁皆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防水散热孔;

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一用于将箱体内热量经防水散热孔吹散至箱体外的散热风扇。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盖板尾部设有多个平行的斜面,多个所述光纤适配器均匀设于多个斜面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首端设有多个光缆入口,且壳体首端内设有与光缆入口邻接的多个光缆通道。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连接的蓄电池。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接入口及配线操作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底部两侧。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终端盒的壳体竖直设置于配线操作口的上方,且首端朝下、尾端朝上,在其尾端两侧皆设置有滑头;

所述箱体内设有两块竖直设置的导向板,两块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且两块导向板上均设有两头封闭的导向槽,所述光纤终端盒的壳体通过所述滑头与所述导向板滑动配合。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终端盒还包括电缆固定板,所述电缆固定板与所述光缆通道相邻设置,其上设有多个与光缆通道对应的固定件和多个用于固定光缆加强芯的铜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由于采用了设置于箱门和/或箱体壁上开设有向上倾斜的防水散热孔,使得电力通信设备箱在能够有效进行散热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等杂物通过防水散热孔进入设备箱,提高了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寿命;而由于将光纤通信设备及光纤终端盒设置在同一个箱体内,而将光纤通信设备与电力一次设备独立开来,由独立的电源供电,避免了其被电力一次设备电磁干扰而降低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在箱体后壁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协同作业的绕线柱,在绕线柱顶端设置限位帽,使得光缆余缆可以整齐摆放,提高了电力通信设备的检测、维护及维修的方便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导致电力通信设备爆炸的多方面诱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箱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口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口挡板封盖操作口过程中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口挡板封盖操作口过程中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口挡板封盖操作口过程中的第三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箱体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光纤终端盒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光纤终端盒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较佳实施例的防水散热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其包括中空的箱体1100;如图10所示,所述箱体1100铰接有可向其外侧翻转打开的箱门,所述箱门和/或箱体壁上开设有向上倾斜的防水散热孔3,所述箱体壁设置有用于穿过线缆的线缆接入口1110,以及用于操作配线的配线操作口(因其被挡板1130所遮挡,因此未标示),所述配线操作口设置有可推拉以对其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操作口挡板1130;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市电引入单元1200、电源1300、光分路器1400及ONU设备1500,所述市电引入单元1200穿过所述线缆接入口1110与电源1300连接,所述电源1300与ONU设备1500电性连接;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还包括光纤终端盒1600,所述光纤终端盒1600包括可从所述配线操作口滑出的壳体1610、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熔纤盒1620以及多个位于壳体1610上的光纤适配器1630,所述光纤适配器1630经所述光分路器1400与所述ONU设备1500连接,所述熔纤盒1620固定于壳体1610的底板上;

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1610的盖板尾部设有多个平行的斜面,多个所述光纤适配器1630均匀设于多个斜面上,所述壳体的首端则设有多个光缆入口1611,且壳体首端内设有与光缆入口邻接的多个光缆通道1612;

如图6所示,所述箱体后壁内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协同缠绕光缆余缆的绕线柱1650,两个所述绕线柱1650背离箱体后壁一端皆设置有放置光缆余缆滑动的限位帽。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易维护的防爆电力通信设备箱,包括箱体1100、市电引入单元1200、电源1300、光分路器1400、ONU设备1500以及光纤终端盒1600。

箱体1100上设有线缆接入口1110,以及配线操作口(因其被挡板1130所遮挡,因此未标示),配线操作口设有一可推拉的挡板1130,所述挡板1130优选为可向线缆接入口1110方向推动以打开,具体为,所述挡板1130背离线缆接入口1110一侧设置有一推拉口1131,用于操作员将手指放入以进行挡板的操作;而其中部由上端面至下端面设置有一U型滑动槽1132,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所述U型滑动槽1132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动杆1133,所述滑动杆1133通过连接杆1134连接有一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所述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设置有一容许连接杆1134在其内转动的连接杆转动槽1136(在图4及图5中略去),其还通过一可转动的转轴1137连接于箱体底壁;与所述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对称设置有一第二转动三角块1138,所述第二转动三角块1138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箱体底壁设置有一与所述挡板1130相配合的限位槽(未图示),所述限位槽上端设置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防止挡板1130在未经人工操作情况下,向上移动;所述限位板设置有一用于容许第二转动三角块1138在其内运动的三角块运动槽,与所述限位槽对称、且位于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呈镜像的L型。

具体操作时,如图5所示,当挡板1130处于闭合状态(其一端位于限位槽内,一端位于滑动槽、但远离滑动槽侧壁的位置),操作员想要将其打开时,只需要将手伸入推拉口1131,向靠近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方向运动(此时,滑动杆1133在U型滑动槽1132内滑动),在到达一定位置(能够穿过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与第二转动三角块1138之间的空隙,可以标注一操作线,以提示操作员)后,如图4及图3所示,向上托起并穿过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与第二转动三角块1138之间的空隙,然后向远离第一转动三角块1135方向推动即可;关闭挡板1130使其封盖配线操作口,方向操作即可。因设备箱往往固定于高处,利用拆卸式结构,需要操作员两手操作,极为危险,该结构提高了操作方便性及安全性,仅需推拉即可。

线缆接入口1110以及配线操作口1120可分别位于箱体1100的底部的两侧。

市电引入单元1200、电源1300、光分路器1400、ONU设备1500以及光纤终端盒1600设于箱体1100内。

其中,光分路器1400、ONU设备1500均为配网光纤通信设备,配网光纤通信设备与电力一次设备独立开来,ONU设备1500由独立的电源1300供电,供电可靠率高、降低了触电风险,避免了被一次设备电磁干扰而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情况,电力通信设备运行环境良好、寿命高。

如图7所示,线缆接入口1110经市电引入单元1200与电源1300连接。

电源1300与ONU设备1500电连接,为ONU设备1500提供工作电源。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光纤终端盒1600包括壳体1610、熔纤盒1620、多个光纤适配器1630以及光缆固定板1640。

其中,壳体1610在人力抽拉下,可从配线操作口1120滑出。

壳体1610的头端设有多个光缆入口1611,且壳体1610头端内设有与光缆入口1611邻接的多个光缆通道1612。

壳体1610为一箱体结构,其两块面积较大的面板分别为底板以及盖板。

所述熔纤盒1620及电缆固定板1640均位于壳体1610内,多个光纤适配器1630位于壳体1610上。

具体的,熔纤盒1620固定于壳体1610的底板上。

壳体1610的盖板的尾部设有多个平行的斜面1613,呈波浪形,多个光纤适配器1630均匀设于多个斜面1613上。

如此设计避免了光纤适配器1630引出光纤因弯曲过大,使光纤的曲率半径无法满足最小曲率半径的要求,导致光纤信号衰减。

电缆固定板1640与光缆通道1612相邻设置,其上设有多个与光缆通道1612对应的固定件1641和多个用于固定光缆加强芯的铜柱1642,固定件1641可以将光缆卡住。

铜柱1642上设有径向的光缆孔以及轴向的固定孔,光缆的加强芯可以穿设于光缆孔内,并在固定孔内安装螺丝,可将光缆加强芯固定在铜柱1642上。

如图8所示,所述箱体后壁内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协同缠绕光缆余缆的绕线柱1650,两个所述绕线柱1650背离箱体后壁一端皆设置有放置光缆余缆滑动的限位帽。

优选所述绕线柱1650穿透所述光纤终端盒1600后与所述限位帽连接,一则可用于定位光纤终端盒1600,二则可用于缠绕光缆余缆,缠绕及解除缠绕极为方便,不仅可对光缆及时、快速进行规则排列,避免其在箱体内过于凌乱,而且在光缆与光纤适配器一端损坏时,可将损坏部分切除后,快速从光缆余缆中释放足够长度的光缆,重新接入光纤适配器。

光纤终端盒1600的壳体1610可以竖直设置于配线操作口1120的上方,且其头端朝下、尾端朝上,壳体1610的尾端两侧设有滑头1614,箱体1100内设有两块平行竖直设置导向板1140,两块导向板1140位于光纤终端盒壳体1610的两侧,且两块导向板1140上均设有两头封闭的导向槽1141,光纤终端盒1600的壳体1610通过滑头1614与导向板1140滑动配合。

由于导向槽1141为两头封闭,因此,壳体1610滑动时,不会滑动过量,通过滑头1614仍然可以卡在导向槽1141上,当壳体1610竖直设置时,可以避免卸下挡板1130后,光纤终端盒1600直接从箱体1100内滑出。

挡板1130与光纤终端盒1600之间设有挡水板1150,使光纤终端盒1600内保持干燥。

光纤适配器1630经光分路器1400与ONU设备1500连接。

由于光纤终端盒1600与电力通信设备设置与同一个箱体1100内,光纤终端盒1600上的光纤适配器1630与配网光纤通信设备的连接光纤不会暴露于户外,避免了光纤传输质量受户外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数据传输准确率。

配线时,需将挡板1130卸掉,从配线操作口1120将光纤终端盒1600的壳体1610抽出,进行人工配线。

首先卸下壳体1610的盖板,光缆经光缆入口1611以及光缆通道1612引入壳体1610内,并通过电缆固定板1640上的固定件1641以及铜柱1642将光缆固定,然后光缆通过熔纤盒1620熔接,使光缆拆分成多个单条的光纤,多个单条的光纤分别与对应的光纤适配器1630的一头连接,完成后将壳体1610的盖板装回,将光纤终端盒1600推入箱体1100内,并通过安装挡板1130。

最后,将光纤适配器1630的另一头引入光分路器1400。

因此,本发明的光纤终端盒1600为抽拉式,方便光缆的配线以及连接。

如图7所示,为了应对市电的突发状况,本发明还自配有蓄电池1700,蓄电池1700设于箱体1100内,且与电源1300连接。

而本发明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散热孔3上端纵截面呈圆弧形、下端纵截面呈平面形;具体地,其上端呈外小内大的半锥台状,如图11所示。

所述箱体包括箱体上壁、箱体下壁、箱体左壁、箱体右壁及箱体后壁,所述箱体左壁、箱体右壁及箱体后壁皆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防水散热孔3;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一用于将箱体内热量经防水散热孔3吹散至箱体外的散热风扇4,如图10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