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890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为显示装置提供画面显示的作用,一般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产生画面并显示,而在边框区设置有周边电路,并非有效的画面显示区域。随着人们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和美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窄边框显示装置成为更多人们追求的方向。

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目前采用边框区的双层走线设计,通过双层布线减少边框区的宽度。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在栅极驱动侧,设置有公共电极线和换线连接块。在显示面板正常工作时,栅极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电位状态,相对于换线连接块和公共电极线为负电位,这样就形成了电化学腐蚀的正极、负极,并且显示装置中的水、水汽或液晶可以作为电解液,从而造成换线连接块作为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而被腐蚀消耗掉后,栅极线层被腐蚀进而导致栅极线层断线的现象。

已有数据显示:栅极驱动侧的腐蚀断线一般发生在500~600小时,相对于一般显示装置没有问题。但对于车载显示装置等,其高温高湿实验时间一般在500~1000小时,因此极易发生栅极驱动侧的腐蚀而导致断线的问题。

也可以采用,增加通道掩膜,使得栅极线通过通道直接导通,而不通过换线连接块搭桥的方式。使得所有走线都在钝化层下面,不会发生腐蚀。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会增加掩膜成本,而且多一道制程也会影响显示装置的产量。

因此,提供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栅极驱动侧防腐蚀方案,以延长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包括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栅极驱动侧出现电化学腐蚀,缩短了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依次位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换线连接块、公共电极线以及第一低电位衬垫;

第一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所述第二栅极线,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所述换线连接块、所述第一低电位衬垫与所述公共电位线,且所述换线连接块通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线、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低电位衬垫位于所述换线连接块与所述公共电极线之间,所述第一低电位衬垫的电位低于所述公共电极线的电位,且低于所述换线连接块的最低电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显示面板中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栅极线换线连接块区域处变为更低电压的低电位衬垫处,所以电压更低的低电位衬垫区域发生腐蚀,从而保护栅极线换线连接块区域不被腐蚀,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换线连接块区域转变为低电位衬垫处,不需要改变边框区的双层走线设计,在保护换线连接块区域不被腐蚀的同时,还能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要求。

(3)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换线连接块区域转变为低电位衬垫处,不需要再增加掩膜工艺,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低电位衬垫工艺简单,能够简捷、有效地达到栅极驱动侧防腐蚀的效果。

(4)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换线连接块与公共电极线之间增加第一低电位衬垫,还在换线连接块与周边电路之间增加第二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转换为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被腐蚀的情况。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栅极驱动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换线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7所提供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9所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第一低电位衬垫与换线连接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第一低电位衬垫与换线连接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栅极驱动侧的结构示意图,从显示区向边框区依次设置有边缘不显示像素(也称保护像素)101、公共电极线102、静电放电器件棒103、静电放电器件104、换线连接块105及栅极线区106。公共电极线102可以为连续的导线,也可以为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不连续的导电块,此图中公共电极线102只作一个示意。在正常工作时,换线连接块作为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而被腐蚀消耗掉后,栅极线层被腐蚀进而导致栅极线层断线。目前换线连接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141、第一绝缘层142、第二电极层143、第二绝缘层144及第三电极层145,第一电极层141包括第一栅极线,第二电极层143包括第二栅极线,第三电极层145包括换线连接块,第三电极层145包括的的换线连接块105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化学式:In2O3SnO2)构成,换线连接块通过第一绝缘层142及第二绝缘层144上的过孔与第一电极层141的第一栅极线及第二电极层143的第二栅极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将栅极线从第一电极层141转换到第二电极层143的换线功能。在换线连接块处的ITO在高温高湿实验之中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被消耗掉,进而腐蚀至栅极线层,会导致栅极线层出现断线的风险,最终缩短了显示面板使用寿命。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301以及围绕该显示区313周围的非显示区314,非显示区314包括第一电极层302、第一绝缘层303、第二电极层304、第二绝缘层305及第三电极层306;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极线307、第二栅极线308、换线连接块309、公共电极线310以及第一低电位衬垫31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3及第二绝缘层305可以利用CVD或者PVD气相沉积的氧化硅氮化硅等绝缘构成。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内排布有栅极线,通过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保证了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性。

第一电极层302包括第一栅极线307,第二电极层304包括第二栅极线308,第三电极层306包括换线连接块309、第一低电位衬垫311与公共电位线310,且换线连接块309通过过孔312分别与第一栅极线307及第二栅极线308电连接。第一栅极线通过过孔换线到第二电极层的第二栅极线,在达到双层走线目的的同时,保证了这两层之间不会互相产生导电的影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栅极线307与第二栅极线308交替排布,在换线的两层交替排布第一栅极线和第二栅极线,能够避免换线栅极线杂乱排布导致栅极线排布宽度增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要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302内还包括有第三栅极线,第二栅极线及第三栅极线分别沿平行于公共电极线方向延伸、垂直于公共电极线方向交替排布。

换线连接块309由导电材料构成,通过换线连接块309将第一栅极线307从第一电极层302换线至第二电极层304的第二栅极线308,实现了显示面板边框区内双层走线的设计,相对于将栅极线都排布在同一层,极大地减小了边框区内栅极线排布的宽度,进而可以达到显示面板窄边框化的效果。可选地,换线连接块可以是导电连接线或连接块等导电连接块,更可以是金属连接块。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换线连接块由氧化铟锡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换线连接块起到将第一栅极线从第一电极层换线至第二电极层的第二栅极线的作用,对换线连接块本身的形状结构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换线连接块结构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

至少部分第一低电位衬垫311位于换线连接块309与公共电极线310之间,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3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309的最低电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为恒定电位,恒定电位的第一低电位衬垫311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内电位的稳定性,但是,本实施例对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是否为恒定电位并不作限定,只要能够使得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3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309的最低电位的设置方式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低电位衬垫311为一导电块,使用导电块作为第一低电位衬垫311便于安放第一低电位衬垫311在换线连接块309与公共电极线310之间,因为显示面板内线路和层次较多,采用线性的第一低电位衬垫311很容易触碰到显示面板内的其它结构,提升了布线设计的复杂性,而利用导电块安放位置具有较强的机动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性。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形状,只要能够使得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3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309的最低电位的设置方式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一低电位衬垫311与环绕形换线连接块309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图案为环绕换线连接块309并与之绝缘的封闭图形。在显示面板内,换线连接块309被其它器件围绕,换线连接块309难免受到各个方向的电化学腐蚀,采用环绕形的第一低电位衬垫311能够保护换线连接块309免受各个方向的电化学腐蚀,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换线连接块309的作用。本实施例本不限定第一低电位衬垫311的形状,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低电位衬垫311还可以为一条与公共电位线310平行的导线,如图12所示。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公共电位线310也可以是导电块,导电块的设计方式有利于公共电位线310在显示面板内的排布,更加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内公共电位线310穿越其它结构的复杂性。

在换线连接块与公共电极线之间设置更低电位的第一低电位衬垫,将显示面板中电化学腐蚀的阴极由换线连接块区域转换为第一低电位衬垫,从而使得第一低电位衬垫处发生较强的腐蚀,而换线连接块区域不被腐蚀。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尤其适合用于车载平板显示器及其他高可靠性需求平板显示器中,在车载显示器的规格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边框中可以采用双层走线、换线连接块换线,还通过低电位衬垫(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保护换线连接块区域不受腐蚀,避免了造成换线连接块区域断路的情况,且不需要再增加掩膜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车载平板显示器及其他高可靠性需求平板显示器的窄边框化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501以及围绕显示区513的非显示区514,非显示区514包括第一电极层502、第一绝缘层503、第二电极层504、第二绝缘层505及第三电极层506;且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极线507、第二栅极线508、换线连接块509、公共电极线510、第一低电位衬垫511及第二低电位衬垫512。

第一电极层502包括第一栅极线507,第二电极层504包括第二栅极线508,第三电极层506包括换线连接块509、第一低电位衬垫511与公共电位线510,且换线连接块509通过过孔513分别与第一栅极线507及第二栅极线508电连接。

换线连接块509由导电材料构成,通过换线连接块509将第一栅极线507从第一电极层502换线至第二电极层504的第二栅极线508,实现了显示面板边框区内双层走线的设计,相对于将栅极线都排布在同一层,极大地减小了边框区内栅极线排布的宽度,进而可以达到显示面板窄边框化的效果。可选地,换线连接块可以是导电连接线或金属连接块等导电连接块。

第一低电位衬垫511位于换线连接块509与公共电极线510之间,第一低电位衬垫5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5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5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509的最低电位。

第三电极层506包括换线连接块509、第一低电位衬垫512与公共电位线510,第二低电位衬垫512的电位低于换线连接块509的电位,且换线连接块509位于第一低电位衬垫511及第二低电位衬垫512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包括钼、铝、钼铝叠层、氧化铟锡中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换线连接块旁边设置第二低电位衬垫,并使得换线连接块位于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之间,保证换线连接块两侧都具有较低的低电位衬垫,在出现电化学腐蚀时,换线连接块两侧的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能够代替换线连接块作为电腐蚀的阴极,以此保护换线连接块不受这两个侧面的电化学腐蚀。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换线连接块周边的低电位衬垫的数量及位置,只要处于换线连接块周边,且电位低于换线连接块的电位的低电位衬垫设置方式都应当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低电位衬垫312为一导电块,使用导电块作为第二低电位衬垫312便于安放,因为显示面板内线路和层次较多,采用线性的第二低电位衬垫312很容易触碰到显示面板内的其它结构,提升了布线设计的复杂性,而利用导电块安放位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性。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二低电位衬垫512的形状,只要能够使得第二低电位衬垫512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510的电位衬垫,且第二低电位衬垫512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509的最低电位的设置方式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低电位衬垫512还可以为一条与公共电位线510平行的导线。

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显示区与边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提供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701以及依次位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702、第一绝缘层703、第二电极层704、第二绝缘层705及第三电极层706;且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极线707、第二栅极线708、换线连接块709、公共电极线710以、第一低电位衬垫711、第二低电位衬垫712。

第一电极层702包括第一栅极线707,第二电极层704包括第二栅极线708,第三电极层706包括换线连接块709,且换线连接块709通过过孔713分别与第一栅极线707及第二栅极线708电连接。

换线连接块709由导电材料构成,通过换线连接块709将第一栅极线707从第一电极层702换线至第二电极层704的第二栅极线708,实现了显示面板边框区内双层走线的设计,相对于将栅极线都排布在同一层,极大地减小了边框区内栅极线排布的宽度,进而可以达到显示面板窄边框化的效果。可选地,换线连接块可以是导电连接线或金属连接块等导电连接块。

第一低电位衬垫711位于换线连接块709与公共电极线710之间,第三电极层706包括换线连接块709、第一低电位衬垫711与公共电位线710,第一低电位衬垫7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7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7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709的最低电位。

第三电极层706还包括第二低电位衬垫712,第二低电位衬垫712的电位低于换线连接块709的电位,且换线连接块709位于第一低电位衬垫711及第二低电位衬垫712之间。

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716及围绕所述显示区716的边框区717,边框区717包括换线连接块709与第二低电位衬垫712,边框区717还设置有周边电路718,第二低电位衬垫712位于换线连接块709与周边电路718之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702、第一绝缘层703、第二电极层704、第二绝缘层705、第三电极层706、第一栅极线707、第二栅极线708、换线连接块709、公共电极线710以、第一低电位衬垫711、第二低电位衬垫712均位于边框区717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周边电路718为静电放电电路或移位寄存电路。通过显示面板内的静电放电电路可以保护显示面板的电路免于静电放电的伤害;对于移位寄存电路,常常是通过半导体工艺直接制作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通过多个串接的移位寄存器依序地输出多个栅极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因此,无论是静电放电电路、移位寄存电路还是其它形式的周边电路,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具有一定电位,而换线连接块在工作时具有较低电位,这就造成较低电位的换线连接块与较高电位的周边电路在显示面板中水、水汽或液晶作为电解液的条件下形成电化学腐蚀,最终导致换线连接块区域在靠近周边电路的一侧被腐蚀消耗掉。本实施例在换线连接块与周边电路之间设置第二低电位衬垫,通过更低电位的第二低电位衬垫替代换线连接块发生电化学腐蚀,能够方便、有效地保护换线连接块靠近周边电路的一侧不被电化学腐蚀而消耗掉。

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显示区与边框区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提供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6及围绕所述显示区1016的边框区1017,边框区1017包括:基板1001以及依次位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1002、第一绝缘层1003、第二电极层1004、第二绝缘层1005及第三电极层1006;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极线1007、第二栅极线1008、换线连接块1009、公共电极线1010、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第二低电位衬垫1012、柔性电路板1018和集成电路1019。

第一电极层1002包括第一栅极线1007,第二电极层1004包括第二栅极线1008,第三电极层1006包括换线连接块1009、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与公共电位线1010,且换线连接块1009通过过孔1013分别与第一栅极线1007及第二栅极线1008电连接。

换线连接块1009由导电材料构成,通过换线连接块1009将第一栅极线1007从第一电极层1002换线至第二电极层1004的第二栅极线1008,实现了显示面板边框区内双层走线的设计,相对于将栅极线都排布在同一层,极大地减小了边框区内栅极线排布的宽度,进而可以达到显示面板窄边框化的效果。可选地,换线连接块可以是导电连接线或金属连接块等导电连接块。

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位于换线连接块1009与公共电极线1010之间,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第三电极层1006包括换线连接块1009、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与公共电位线1010,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的电位低于公共电极线1010的电位,且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的电位也低于换线连接块1009的最低电位。

第三电极层1006还包括第二低电位衬垫1012,第二低电位衬垫1012的电位低于换线连接块1009的电位,且换线连接块1009位于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及第二低电位衬垫1012之间。

第一低电位衬垫1011及第二低电位衬垫1012均与柔性电路板1018或集成电路1019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显示面板中的柔性电路板或集成电路为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供电,利用显示面板自身的电能保证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的正常工作,不改变显示面板的自身结构,节省了重新布线的制作工艺,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产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18和集成电路1019可以位于显示面板中显示区或边框区中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对柔性电路板1018和集成电路1019的位置不做限定。图9中仅以第一低电位衬垫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低电位衬垫与集成电路电连接作示意说明,对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与柔性电路板或集成电路电连接的形式不作限定。还可以是第一低电位衬垫和第二低电位衬垫都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或第一低电位衬垫和第二低电位衬垫都电连接到集成电路,或第一低电位衬垫与集成电路电连接、第二低电位衬垫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包括低电位信号线1020,该低电位信号线1020的一端与第一低电位衬垫或第二低电位衬垫连接;而低电位信号线1020的另一端电连接到柔性电路板1018或集成电路1019。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低电位信号线1020与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同层;低电位信号线1020通过过孔连接到第一低电位衬垫或第二低电位衬垫。本实施例中对第一低电位衬垫和第二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的设置位置并不作限定,图10中仅以第一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与第二电极层同层、第二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与第一电极层同层做示意说明,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低电位衬垫、第二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都与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同层;也可以设置第一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与第一电极层同层、第二低电位衬垫的低电位信号线与第二电极层同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9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9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如图13所示。可以理解,当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背光源、导光板,位于上述阵列基板和上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向膜、保护玻璃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显示面板中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栅极线换线连接块区域处变为更低电压的低电位衬垫处,所以电压更低的低电位衬垫区域发生腐蚀,从而保护栅极线换线连接块区域不被腐蚀,进而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换线连接块区域转变为低电位衬垫处,不需要改变边框区的双层走线设计,在保护换线连接块区域不被腐蚀的同时,还能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要求。

(3)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更低电位的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换线连接块区域转变为低电位衬垫处,不需要再增加掩膜工艺,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在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旁边增加低电位衬垫工艺简单,能够简捷、有效地达到栅极驱动侧防腐蚀的效果。

(4)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换线连接块与公共电极线之间增加第一低电位衬垫,还在换线连接块与周边电路之间增加第二低电位衬垫,将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转换为第一低电位衬垫及第二低电位衬垫,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中换线连接块被腐蚀的情况。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