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3213发布日期:2019-01-05 10:0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是通过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物体的细微差异来感知物体的深度,从而识别出图像的,这种差异被称为视差。显示技术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制造人的左右眼的视差,给左、右眼分别送去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大脑在获取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图像之后,产生观察真实三维物体的感觉。

裸眼3d(three-dimensional)显示技术是一种无须佩戴3d眼睛,即可使人们观看到形象逼真的影像的显示技术。它将佩戴者从传统的3d眼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时间佩戴3d眼镜所出现的头晕目眩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观感舒适度。

根据显示原理的不同,裸眼3d技术可以分为光栅式裸眼3d技术和柱状透镜3d技术。光栅式裸眼3d技术的显示装置是利用设在背光模块和显示屏之间类似光栅作用的视差屏障以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中,每条亮条纹的光线透过显示屏形成进入观看者左眼的左视图,以及进入观看者右眼的右视图,且由于每条亮条纹是从两个角度发射出光线以形成左视图和右视图,因而,观看者的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左视图和右视图是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具有视差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在观看者的大脑中叠加重生后,就能够使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显示图像。

柱状透镜3d技术的显示装置是在显示屏的前面加一层柱状透镜,使显示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利用每个柱面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把两幅不同的视差图像分别透射到双眼对应的视域,使左视图聚焦于观看者左眼,右视图聚焦于观看者右眼,由此产生视觉。

但是,光栅式裸眼3d技术和柱状透镜3d技术都存在分辨率降低的缺陷,而且需要额外增加一个光栅或透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显示装置的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与显示装置,无需增加额外部件,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实现裸眼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可选的,所述透光区域位于两个所述发光区域之间。

可选的,三个所述子像素分别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透光区域,第一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第三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并且多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两部分,在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中,按照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的顺序排列;在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中,按照第三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与第一子像素的顺序排列。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与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对称分布于所述显示屏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为顶发射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为底发射发光二极管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依次形成于一基板上的反射膜、tft器件、有机发光层以及透明阴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依次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反射膜、tft器件、有机发光层以及不透明阴极。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共用同一个tft器件,且所述tft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透光区域包括依次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反射膜与透明阴极。

可选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为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或蓝色子像素单元。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屏与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两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到达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形成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得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显示图像,无需增加额外部件,有利于显示屏薄型化的实现;并且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实现显示效果,同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一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光栅式裸眼3d技术和柱状透镜3d技术均通过额外增加光栅或透镜的方式实现显示,并且需要牺牲分辨率,使的进入观看者左眼与右眼的两幅图像具有视差,因此均存在分辨率降低、屏体厚度增加的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显示屏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两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到达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形成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得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显示图像,无需增加额外部件,有利于显示装置薄型化的实现,并且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实现了显示效果,同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发明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对此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优选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rgb三个子像素单元,其中,r表示红色子像素单元,g表示绿色子像素单元,b表示蓝色子像素单元。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及b子像素单元统一称为子像素单元。

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子像素的排列方式可以不同,优选的,透光区域位于两个发光区域之间,而两个发光区域也可以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显示屏的像素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每个像素单元1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10,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10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分别为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第三子像素103为发光区域(发光颜色相同),所述第二子像素102为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所述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子像素101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所述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即第二子像素102)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内,每个像素单元1的三个子像素均按照所述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的规则排列,如图1中纵向排列(即沿列方向上排列)的子像素所示。所述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组成一个子像素单元,例如r子像素单元;与r子像素单元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为g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同样由纵向排列(即沿列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组成;与g子像素单元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为b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同样由纵向排列(即沿列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组成。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与b子像素单元组成一个像素单元。图1中为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与b子像素单元沿行方向依次排列,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r子像素单元、b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沿行方向依次排列,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1的三个子像素均按照所述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的规则排列,则在显示屏内,所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均规则排列,有利于显示屏内子像素的形成,能够简化工艺步骤。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像素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1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10,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10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分别为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第三子像素103为发光区域(发光颜色相同),所述第二子像素102为透光区域。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所述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子像素101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所述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即第二子像素102)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

所述显示屏内的子像素单元10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其中,在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中,每个像素单元1按照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三子像素103的顺序排列;在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中,每个像素单元1按照第三子像素103、第二子像素102与第一子像素101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对称分布于所述显示屏的两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分布于所述显示屏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半部分。相对于所述显示屏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的中心轴而言,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内的子像素单元与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内的子像素单元相对称,例如,位于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顶部的第一子像素101与位于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底部的第一子像素101相对于中心轴对称,位于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顶部的第二子像素102与位于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底部的第二子像素102相对于中心轴对称,位于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顶部的第三子像素103与位于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底部的第三子像素103相对于中心轴对称,依次类推,位于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内的任意子像素均有相对应的相同的子像素在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内相对应,则形成左视图或者右视图的光线均匀分布于整个像素平面内,由此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可以交错排列,例如一个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一个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交错排列,或者两个或以上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两个或以上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部分子像素单元11与所述第二部分子像素单元12的具体排列方式本发明并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单元是在纵向上分为三个子像素,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也可以在横向上分为三个子像素,另外,关于r子像素单元、g子像素单元及b子像素单元彼此之间的排列方式在本发明中也不受限制。

综上,无论三个子像素单元、子像素单元中的三个子像素如何排列,只需满足以下条件即可: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两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到达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在左眼与右眼中形成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得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显示图像,无需增加额外部件,有利于显示屏薄型化的实现。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子像素101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三子像素102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为顶发射发光二极管结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为底发射发光二极管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依次形成于一基板100上的反射膜200、tft器件300、有机发光层500以及透明阴极600,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依次形成于所述基板100上的所述反射膜200、tft器件300、有机发光层500’以及不透明阴极600’,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共用同一个tft器件300,避免由于形成显示而造成的分辨率的损失,且所述tft器件300位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内,即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101内,以避免tft器件300对第三子像素的底发射造成影响。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tft器件300上的平坦化层400,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反射膜200上的平坦化层400,即,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结构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结构中,采用的基板100、tft器件300、反射膜200、钝化层400均相同。

所述第二子像素102为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包括依次形成于所述基板100上的反射膜200与透明阴极600。所述第一子像素101、第二子像素102以及第三子像素103具有相同的部分,也具有不同的部分。

下面详细介绍所述显示屏的制作过程。

首先,提供一基板100,所述基板100包括三个区域,形成第一子像素101的第一区域,形成第二子像素102的第二区域,形成第三子像素103的第三区域,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邻布置;较佳的,所述基板100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玻璃、石英、硅晶片、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金属箔等。所述基板的选择及预处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例如形成缓冲层(未图示)等,故不再详述。

接着,在所述基板1上形成反射膜200,所述反射膜200覆盖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用于反射从所述有机发光层500’发出的光线,使其从第二子像素的透明区域出射,并且尽量减小在反射过程中造成的损耗。所述反射膜200可以是金属反射膜或者非金属反射膜,可以通过印刷或沉积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基板100上,或者也可以直接贴附于所述基板100上,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然后,在所述反射膜200上形成tft器件300,所述tft器件30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tft器件300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先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极,所述栅极可以选择为金属材质,例如金属铜、铝、镍、镁、铬、钼、钨及其合金等材料,依据工艺需求的不同,可以是单层或者多层结构;然后在栅极形成后,进行栅氧化层的沉积,所述栅氧化层沉积在基板上并完全覆盖整个栅极,所述栅氧化层可以是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钽等绝缘性较好的材料;然后在所述栅极上两端形成源漏极,所述源漏极通过栅氧化层与栅极相隔离;然后在所述源漏极上及源漏极之间形成有源材料层,所述有源材料层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所述有源材料层可以包括含有氧(o)以及镓(ga)、铟(in)、铪(hf)、锌(zn)、锡(sn)中的至少一种,比如是zno、zngao、znino、gaino、gasno、znsno、insno、hfinzno、zngaino等。

然后,在所述反射膜200以及tft器件300上形成平坦化层400,使得三个区域具有平坦化表面,所述平坦化层400优选为绝缘层,例如氮化硅层或氧化硅层。

之后,在所述平坦化层40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有机发光层500,在所述第三区域形成有机发光层500’。所述有机发光层5与有机发光层500’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例如均发出红色或绿色或蓝色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区域无需形成有机发光层,但是不排除在第二区域形成与有机发光层500、500’具有相同厚度的透明薄膜,用于保持相同的盒厚。可以在所述平坦化层40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然后对所述有机发光层进行刻蚀在第二区域形成凹槽,在第一区域与第三区域形成有机发光层500与有机发光层500’,然后还可以在第二区域的凹槽内填充透明薄膜;

最后,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阴极,具体的,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形成透明阴极,在第三区域形成不透明阴极。可以采用先沉积透明阴极,然后刻蚀第三区域的透明阴极,再形成不透明阴极的方法,也可以在形成透明阴极之后,对第三区域的透明阴极进行离子注入的方法形成不透明阴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平坦化层400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还形成有透明阳极,在所述阴极上方还形成有上基板,在图3中均未示出。当然还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材料层。

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中的有机发光层500发出的光线直接从显示屏的表面a出射,所述第三子像素103中的有机发光层500’发出的光线传播至所述反射膜200,经过所述反射膜200的反射传播至第二子像素102的透明区域,从所述显示屏表面a出射。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射入观看者的眼睛,请参考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的光线传播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子像素101发出的光线直接经由显示装置的表面a出射,传播至观看者的眼睛,例如左眼,所述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经反射之后射入第二子像素102,然后经由显示装置的表面a出射,传播至观看者的眼睛,例如右眼。所述第一子像素101与第三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射入观看者的眼睛,使得左眼与右眼接收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从而使得观看者产生观察真实三维物体的感觉,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

并且由于三个子像素共同构成一个子像素单元,即仅仅是将一个子像素单元再分为三个子像素,发出相同颜色的光,并没有造成分辨率的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屏,无需增加额外部件,不会增加显示屏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更有利于显示屏薄型化的实现。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屏与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均包括相邻设置的三个子像素,其中两个子像素为发光区域,一个子像素为透光区域;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从所述显示屏的一表面出射,另一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反射之后经所述透光区域从所述显示屏的所述表面出射;两个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不同的光程差到达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形成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使得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显示图像,无需增加额外部件,有利于显示屏薄型化的实现;并且可以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基础实现显示效果,同时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