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196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形成混合颜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并且还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片材。当具有比普通纸大的克重(grammage)的厚纸作为片材被供应到二次转印单元时,置于中间转印带上的负载改变,并且在一次转印单元中可能发生冲击图像(shockimage)。这样的冲击图像容易在以下图像形成装置中发生: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色模式和单色模式并且在单色模式下使得中间转印带与形成除黑色之外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感光鼓分离。在多色模式中,因为多个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所以倾向于不存在对负载的变化的影响,但是在单色模式下,因为只有用于黑色的感光鼓与中间转印带接触,所以倾向于存在对负载的变化的影响。日本专利公开no.2009-294312记载了通过在用于黑色的感光鼓和用于青色的感光鼓之间布置夹持中间转印带的接触构件并且由该接触构件持续地向中间转印带施加负载来减少冲击图像。

但是,根据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o.2009-294312,用于减少冲击图像的专用接触构件是必需的,这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和复杂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更简单的配置来减少冲击图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片材的中间转印构件,该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一感光构件上形成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第二图像;驱动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第一转印构件,被配置为形成用于将在第一感光构件上形成的第一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转印夹持部分;第二转印构件,被配置为形成用于将在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二转印夹持部分;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用于使第二感光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接触和分离的机构,其中,在该机构被控制以进入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中间转印构件与第二感光构件分离,以及其中,在该机构被控制以进入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第二感光构件,其中在通过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一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一单色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该机构以进入第一状态,其中在通过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与第一类型不同的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该机构以进入第二状态,其中驱动控制单元将用于在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控制到预定的旋转速度,以及其中预定的旋转速度比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慢。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述横截面视图。

图2a至图2d是示出接触和分离机构的视图。

图3是示出控制系统的视图。

图4是示出另一系统的视图。

图5是用于示出由cpu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

图7是显影处理的解释视图。

图8是显影处理的解释视图。

图9是控制系统的配置图。

图10是用于举例说明测试图像的视图。

图11是鼓驱动单元的解释视图。

图12是中间转印构件驱动单元的解释视图。

图13是根据通过的纸张数量来改变负载扭矩的解释视图。

图14是表示动摩擦力与速度差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15是表示用于调节旋转速度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通过的纸张数量来改变负载扭矩的解释视图。

图17是用于黑色图像形成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图1a示出了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多色模式(第一模式)和单色模式(第二模式)。单色模式是用于通过使用黑色(k)调色剂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多色模式是用于通过适当地使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中的每个的调色剂形成混合颜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单色模式是用于通过使用黑色(k)(第一颜色)调色剂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ymc中的每个是第二颜色。指示颜色的字符ymck被添加到图1a和图1b中的附图标记的末尾,但是当对四种颜色共同的内容给出解释时,省略字符ymck。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0k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第一图像)。黄色图像形成单元20y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20m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青色图像形成单元20c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调色剂可以被称为颜色材料或显影剂。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感光鼓1、曝光单元2、显影器3,充电器4和一次转印辊8。

感光鼓1是承载静电潜像或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感光层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换言之,感光鼓1充当感光构件。充电器4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曝光单元2具有用于输出根据图像信息的激光束的光源和用于偏转激光束使得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的偏转器。通过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器3使用调色剂来显影静电潜像并形成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8被布置以便面对感光鼓1,并与感光鼓1协作夹持中间转印带11。一次转印辊8通过施加到该一次转印辊8的一次转印电压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感光鼓1和与该感光鼓1相对布置的一次转印辊8配置一次转印单元。例如,感光鼓1k和一次转印辊8k形成第一转印夹持部分。一次转印辊8k充当第一转印构件,该第一转印构件形成用于将在感光鼓1k上形成的黑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第一转印夹持部分。感光鼓1y、1m和1c与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分别形成第二转印夹持部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中的每个充当第二转印构件,该第二转印构件形成用于将分别在感光鼓1y、1m和1c上形成的彩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第二转印夹持部分。以这种方式,在第一感光构件或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图像(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由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到片材p。片材p可以被称为记录材料、记录介质、片材、转印材料或转印片材。定影设备12通过施加热和压力来定影转印到片材p的调色剂图像。注意,片材p从进给装置13被馈送并供应到二次转印单元。进给装置13具有给纸盒、给纸辊等。注意,用于测量片材克重的克重传感器14可以布置在从进给装置13到二次转印单元的传送路径上。克重传感器14例如可以由超声发送器和超声接收器配置。

中间转印带11在驱动辊5、张紧辊6、内辊7和一次转印辊8上拉伸。如图1a中所示,可以采用辅助辊9a、9b和9c。驱动辊5由马达驱动以旋转,并将驱动力从马达传递到中间转印带11以使中间转印带11旋转。张紧辊6被施力机构(biasingmechanism)15(诸如弹簧)施力,并向中间转印带11提供适当的张力。内辊7与外辊10相对布置,并与外辊10协作以夹持中间转印带11。内辊7与外辊10一起配置二次转印单元。此外,中间转印带11和外辊10形成第三转印夹持部分。辅助辊9a和辅助辊9b可以上/下移动,并且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表面接触以支撑中间转印带11或与内周表面分离。在图1a中,辅助辊9a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并支撑中间转印带11,但是辅助辊9b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辅助辊9c是其旋转轴不上/下移动的辊。

图1a示出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的接触状态。当多色模式被设置时采用接触状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单色模式下进给厚纸时也采用这种接触状态。图1b示出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的分离状态。当在单色模式下进给普通纸时,采用分离状态。

在接触状态下,辅助辊9a和辅助辊9b定位在各初始位置处。如图1a所示,辅助辊9a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但是辅助辊9b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此外,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定位在初始位置处,并且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表面接触。中间转印带11由辅助辊9a和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向上提升,并与感光鼓1y、1m、1c和1k接触。黄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y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转印夹持部分(第二转印夹持部分)处被转印。类似地,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m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转印夹持部分(第二转印夹持部分)处被转印。青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c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转印夹持部分(第二转印夹持部分)处被转印。黑色调色剂图像在在感光鼓1k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转印夹持部分(第一转印夹持部分)处被转印。

在分离状态下,辅助辊9a从初始位置下降,并且辅助辊9b从初始位置上升。如图1b所示,通过辅助辊9a下降和辅助辊9b上升,辅助辊9b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此外,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从初始位置下降以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从而,中间转印带11在与感光鼓1k保持接触的同时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辅助辊9b上升是要将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0k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高度维持在感光鼓1k和一次转印辊8k夹持中间转印带11的高度处。

[接触和分离机构]

图2a和图2b示出了辅助辊9a和辅助辊9b的接触和分离机构。辅助辊9a的接触和分离机构与辅助辊9b的接触和分离机构的配置可以不同或可以相同。这里假设两者相同,并且给出关于辅助辊9a的解释。在随动件(follower)90的一端附近,辅助辊9a的旋转轴91被可旋转地支撑。随动件90的另一端与凸轮92接触,并且随动件90按照凸轮92的轮廓上下移动。换言之,辅助辊9a上下移动。凸轮92被接合到马达的旋转轴93,并通过被马达驱动而旋转。旋转轴93可以是经由齿轮链接到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轴。图2a示出了辅助辊9a和辅助辊9b已经被提升到最高位置的状态。图2b示出了辅助辊9a和辅助辊9b已经被降低到最低位置的状态。

图2c和图2d示出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的接触和分离机构。固定轴95在随动件94的一端附近提供,并且随动件94以固定轴95为中心旋转。随动件94的中心部分可旋转地支撑一次转印辊8y的旋转轴98y,一次转印辊8m的旋转轴98m,以及一次转印辊8c的旋转轴98c。凸轮96在随动件94的另一端附近与随动件94接触。随动件94随着凸轮96的轮廓上下移动。换言之,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上下移动。凸轮96被接合到马达的旋转轴97,并通过被马达驱动而旋转。随动件94、凸轮96和使凸轮96旋转的马达配置用于使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接触和分离的机构。图2c示出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已经被提升到最高位置的状态(接触状态)。图2d示出了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已经降低到最低位置的状态(分离状态)。

[控制系统]

图3示出了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cpu30是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装置34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这些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硬件实现。asic是专用集成电路的缩写。fpga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缩写。

驱动电路31是根据来自cpu30的指令驱动驱动源(诸如马达m1直至m5)的驱动控制单元。例如,驱动电路31执行反馈控制使得马达m1直至m5的相应旋转速度变成由cpu30设置的相应目标速度。注意,可以在驱动电路31内部提供多个子电路。换言之,每个子电路可以充当用于马达m1直至m5中该子电路自己负责的马达的驱动控制的驱动控制单元。马达m1使辅助辊9a上升/降低。马达m2使辅助辊9b上升/降低。马达m3使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上升/降低。马达m4驱动驱动辊5。马达m5驱动感光鼓1k。马达m6驱动感光鼓1y、1m和1c。编码器(传感器)在由马达m4旋转的驱动辊5的旋转轴处提供。驱动电路31控制流向马达m4的电流值使得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从由编码器检测到的驱动辊5的旋转速度达到目标速度vrefb。换言之,驱动电路31基于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对马达m4执行反馈控制。编码器(第一传感器)在由马达m5旋转的感光鼓1k的旋转轴处提供。驱动电路31控制流向马达m5的电流值使得由感光鼓1k的编码器检测到的周向速度达到目标速度vref1。换言之,驱动电路31基于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对马达m5执行反馈控制。马达m6可以包括使感光鼓1y旋转的马达m6y、使感光鼓1m旋转的马达m6m和使感光鼓1c旋转的马达m6c。在下面的解释中,马达m6y、m6m和m6c被统称为马达m6。注意,编码器(第二传感器)在由马达m6旋转的感光鼓1y、1m和1c的每个旋转轴处提供。编码器的细节在后面使用图11进行解释。驱动电路31控制流向马达m6y的电流值使得由感光鼓1y的编码器检测到的周向速度达到目标速度vref2y。类似地,驱动电路31控制流向马达m6m的电流值使得由编码器检测到的感光鼓1m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m。此外,驱动电路31控制流向马达m6c的电流值使得由编码器检测到的感光鼓1c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c。换言之,驱动电路31基于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对马达m6y、m6m和m6c执行反馈控制,

转印电源32是为一次转印辊8y、8m、8c和8k中的每个供应用于促进一次转印的转印电压的电源。操作单元33具有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并接受用于图像形成的指令,并接受与片材的克重相关的信息。

当通过操作单元33设置多色模式时,cpu30通过驱动电路31控制马达m1、m2和m3以使感光鼓1k以及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此外,当通过操作单元33设置单色模式并且供应具有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克重的片材(例如:普通纸)时,cpu30通过驱动电路31控制马达m1、m2和m3以使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当通过操作单元33设置单色模式并且供应具有超过预定值的克重的片材(例如:厚纸)时,cpu30通过驱动电路31控制马达m1、m2和m3以使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接触。驱动电路31充当用于控制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控制器。从而,即使在单色模式下供应厚纸,相对于感光鼓1k的负载变化也变小,并且更难发生冲击图像。此外,当在单色模式下供应普通纸时,因为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所以可以减少感光鼓1y、1m和1c的磨损。注意,可以采取配置使得当在单色模式下供应厚纸时,cpu30向一次转印辊8k供应转印电压,但是不向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供应转印电压。此外,cpu30可以根据片材p的克重和颜色模式(图像形成模式)的组合来控制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

模式设置单元301接受从操作单元33等输入的颜色模式的设置。模式确定单元302确定所设置的颜色模式是否是多色模式。克重获得单元303通过使用操作单元33、克重传感器14等获得片材p的克重。克重确定单元304确定片材p的克重是否超过预定值(片材p是否是厚纸)。该预定值存储在存储装置34中。通过使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上下移动,接触控制单元305使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接触或分离。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设置感光鼓1y、1m、1c和1k的周向速度。注意,因为感光鼓1y、1m、1c和1k的周向速度与马达m5的旋转速度成比例,所以这意味着马达m5的旋转速度(目标速度)被设置。换言之,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充当用于改变用于分别驱动感光鼓1y、1m、1c和1k的相应马达的旋转速度(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的目标速度的改变单元。每个模式下的周向速度被存储在存储装置34中。转印控制单元307控制通过转印电源32被供应到一次转印辊8y、8m、8c和8k的转印电压。图像形成控制单元308控制曝光单元2y、2m、2c和2k等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单色模式]

作为片材p的示例,采用其克重是预定值或更小的“普通纸”,以及其克重超过预定值的“厚纸”。注意,在普通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可以被称为“普通纸模式”,而在厚纸上形成图像的模式可以被称为“厚纸模式”。换言之,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在普通纸上形成图像的单色模式和用于在厚纸上形成图像的单色模式。该预定值是例如129[g/m^2]。m^2指示平方米。

●普通纸模式

如图1b中所示,在普通纸模式下,cpu30降低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以及辅助辊9a。由此,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一次转印辊8y、8m和8c的磨损(wear-and-tear)被抑制,从而实现部件的使用寿命(lifespan)的延长。

●厚纸模式

如图1a中所示,在厚纸模式下,cpu30升高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以及辅助辊9a。由此,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接触。cpu30不向一次转印辊8y、8m和8c施加转印电压。从而,抑制了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一次转印辊8y、8m和8c的磨损。但是,可以将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y、8m和8c。

给出关于当在单色模式下供应厚纸时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接触的原因的解释。当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单元时,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变化,从而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改变。结果,调色剂图像被从感光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位置(一次转印位置)最终与理想位置未对准。这导冲击图像。特别地,在片材p的克重高的厚纸模式下,与普通纸模式相比,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变化量变得更大。换言之,与普通纸模式相比,在厚纸模式下更容易发生冲击图像。在单色模式下,通过将不涉及图像形成的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当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时,中间转印带11的约束力变得更小。换言之,当在负载变化量大的“厚纸模式”下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时,甚至更容易发生冲击图像。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单色模式下供应厚纸时,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因为如果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则约束力变大,所以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的变化变得更小,由此冲击图像的发生减少。

[辊布置与周向速度差之间的关系]

为了增加中间转印带11的约束力,图像形成装置100使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的目标值在厚纸模式下较低。以下给出与涉及中间转印带11的辊的布置以及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相关的解释。注意,为了使中间转印带11的约束力增加,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可以被设置使得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马达m4的扭矩增加。

●其中一次转印辊8布置在驱动辊5的下游的转印单元

如图1a中所示,一次转印辊8和张紧辊6布置在驱动辊5的下游侧。在这里,下游侧是参考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外周表面的移动方向)。cpu30控制马达m4和m5,使得通过从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减去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而获得的周向速度差x是正值。具体地,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更快。在其中一次转印辊8布置在驱动辊5的下游侧的转印单元中,如果周向速度差x变成负值,则存在一次转印单元中将发生中间转印带11的松弛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转印精度。在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和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匹配的转印单元中,执行依赖静电力的转印。同时,在周向速度差x为正的转印单元中,因为除了静电力还添加了机械剥离力,所以转印被促进。用于促进转印的周向速度差(%)例如被设置为近似0.05%至3%。这个值通过将周向速度差x除以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并将商乘以100而获得。

此外,cpu30可以在多色模式和单色普通纸模式之间改变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x。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以下关系。

0%≤x1<x2...(1)

在这里,x1是单色普通纸模式下应用的周向速度差x。x2是多色模式下应用的周向速度差x(对于厚纸和普通纸应用相同的周向速度差)。但是,假设周向速度差x1和x2在等式(1)中以百分数表示。通过设置周向速度差x1使得满足这个条件,减少了冲击图像的发生。具体地,在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更快的系统中,感光鼓1在辅助中间转印带11的同时旋转。因此,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越快,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扭矩变得越小。相反,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越慢(周向速度差越接近0%),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扭矩变得越大。换言之,当片材p进入二次转印单元时中间转印带11的速度变化变小。cpu30旨在通过将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差x设置为大于0%的值来促进转印。同时,cpu30使得不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差x接近0%。从而,在单色厚纸模式下冲击图像变得更难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在多色模式下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差x1和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差x2均被设置为0.15%。此外,单色模式下(厚纸)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差x2被设置为0%。在从多色模式切换到单色模式(单色厚纸模式)时,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变得更低。注意,当普通纸在单色模式下进给时,感光鼓1y、1m和1c停止。以这种方式,通过等式(1),驱动感光鼓1的马达m5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被改变使得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马达m4的扭矩增加。换言之,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被改变为预定速度。

●其中一次转印辊8布置在驱动辊5的上游的转印单元

图4示出了转印单元的变体(下文称为另一个系统)。一次转印辊8布置在驱动辊5的上游。此外,张紧辊6布置在一次转印辊8的上游侧。

在这样的转印单元中,通过从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减去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而获得的周向速度差x被设置为负值。具体地,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慢。如果将周向速度差x设置为正值,则存在在一次转印单元中将发生中间转印带11的松弛并且转印失败将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x被设置以便满足以下等式的关系。

x1<x2<0%...(2)

从而,即使在单色模式下进给厚纸,也可以抑制冲击图像的发生。具体地,在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慢的系统中,感光鼓1在辅助中间转印带11的同时旋转。因此,感光鼓1的速度越快(周向速度差x越接近0%),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扭矩变得越小。相反,感光鼓1的速度越慢(周向速度差x在负侧变得越大),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扭矩变得越大。从而,当片材p已进入二次转印单元时,中间转印带11的速度变化变小。在本实施例中,在多色模式下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差x1以及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差x2均被设置为0.15%。此外,单色模式下(厚纸)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差x2被设置为-0.3%。换言之,在从多色模式切换到单色模式(单色厚纸模式)时,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被降低。以这种方式,通过等式(2),驱动感光鼓1的马达m5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被改变使得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马达m4的扭矩增加。换言之,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被改变为预定速度。

[流程图]

图5是示出cpu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cpu30(模式设置单元301)接受从操作单元33或主计算机输入的颜色模式的设置(指定)。在步骤s2中,cpu30(模式确定单元302)确定所设置的颜色模式是多色模式还是单色模式。当多色模式被设置时,cpu3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

在步骤s3中,cpu30(接触控制单元305)将中间转印带11(感光鼓1y、1m和1c)的状态设置为接触状态。换言之,cpu30控制马达m1以升高辅助辊9a,控制马达m2以降低辅助辊9b,并且控制马达m3以升高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从而,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表面接触并进一步上升以使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1y、1m和1c接触。在步骤s4中,cpu30(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将感光鼓1y、1m、1c和1k的相应周向速度设置为相同的速度。但是,这个速度被设置使得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的周向速度差变成0.15%(在另一个系统中为-0.15%)。在步骤s5中,cpu30(转印控制单元307)对ymck中的全部施加转印电压。换言之,转印电源32根据cpu30的指令将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y、8m、8c和8k中的每个。在步骤s6中,cpu30(图像形成控制单元308)根据从图像扫描器或主计算机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控制曝光单元2y、2m、2c和2k以形成混合颜色图像。

同时,当在步骤s2中确定单色模式被设置时,cpu3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cpu30(克重获得单元303)根据从操作单元33、主计算机或克重传感器14输入的信息获得片材p的克重。代替克重,可以输入指示普通纸、厚纸等的纸类型信息,或者片材p的品牌(brand)信息(制造商名称、产品名称等)。这是因为可以从这种信息中识别克重。在步骤s11中,cpu30(克重确定单元304)确定克重是否超过预定值。注意,可以采取以下配置:该配置采用基于从操作单元33等输入的信息而不使用克重来确定是存在普通纸还是厚纸的处理。如果克重超过预定值,则cpu30将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在步骤s12中,cpu30(接触控制单元305)将中间转印带11(感光鼓1y、1m和1c)的状态设置为接触状态。在步骤s13中,cpu30(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设置感光鼓1y、1m、1c和1k的相应周向速度。在这里,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被设置为用于促进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的周向速度。虽然感光鼓1y、1m和1c不形成调色剂图像,但是感光鼓1y、1m和1c的相应周向速度被设置为预定的周向速度以便减少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变化。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被设置使得周向速度差变成例如0.15%(在另一个系统中为-0.15%)。感光鼓1y、1m和1c的相应周向速度被设置使得周向速度差变成例如0%(在另一个系统中为-0.3%)。以这种方式,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目标旋转速度。特别地,如果在第二模式下在预定片材上形成第一颜色的单色图像,则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将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的目标旋转速度改变为预定旋转速度使得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第三马达的扭矩增加。驱动电路31执行第三马达的反馈控制使得由第三马达旋转的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变成另一个目标周向速度。如关于等式(1)所解释的,中间转印带11的另一个目标速度可以被设置为比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的目标速度慢。根据等式(1),在单色模式下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被设置为小于多色模式下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同时,如关于等式(2)所解释的,在另一个系统中,中间转印带11的另一个目标周向速度比第二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快。根据等式(2),在单色模式下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被设置为小于多色模式下感光鼓1y、1m和1c(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周向速度差。在步骤s14中,cpu30(转印控制单元307)不对ymc施加转印电压,而是仅对k施加转印电压。换言之,转印电源32根据cpu30的指令将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k并且不将转印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在步骤s15中,cpu30(图像形成控制单元308)根据从图像扫描器或主计算机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控制曝光单元2k以形成单色图像。

在步骤s11中,当确定克重小于或等于预定值时,cpu30将处理前进到步骤s20。在步骤s20中,cpu30(接触控制单元305)将中间转印带11(感光鼓1y、1m和1c)的状态设置为分离状态。换言之,cpu30控制马达m1以降低辅助辊9a,控制马达m2以升高辅助辊9b,并且控制马达m3以降低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从而,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表面分离。由此,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也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在步骤s21中,cpu30(周向速度设置单元306)设置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但是,这个周向速度被设置使得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的周向速度差变成0.15%(在另一个系统中为-0.15%)。感光鼓1y、1m和1c的周向速度被设置为0,并且感光鼓1y、1m和1c不旋转。随后,cpu30执行步骤s14和步骤s15,并将单色图像形成到片材p。

[总结]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通过使用显影剂显影该静电潜像来形成图像。在感光构件上形成的图像首先被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然后从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片材。

存在对图像形成装置将感光构件的表面移动的周向速度(表面速度)和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移动的周向速度(表面速度)控制为恒定速度的需要。这是因为用于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束在预先决定的定时扫描感光构件。例如,当感光构件的表面速度改变时,扫描线的间距改变,并且图像的长度可能改变,或者可能发生感光构件上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匀。此外,为了形成全色图像,在将由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每个颜色的图像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发生每个颜色的图像的相对位置的未对准,并且色调(tint)改变。从而,为了控制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速度和感光构件的表面速度,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基于编码器的输出执行反馈控制。

在这里,给出关于感光构件的表面速度和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速度的目标速度的解释。期望将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和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控制到不同的速度。这是因为,在形成诸如文本或细线之类的图像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在要从感光构件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图像中发生转印失败。已知的是,如果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快,则感光构件挤压中间转印构件的力增加并且感光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夹持部分的压力增加,以抑制转印失败。因此,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的目标速度和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的目标速度被设置使得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快。

但是,在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和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被控制到不同速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的摩擦系数可以根据打印片材的数量或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温度而改变。当正在形成图像时,因为显影剂被供应到用于将感光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夹持部分,所以即使中间转印构件或感光构件的摩擦系数改变,中间转印构件或感光构件的表面速度也被控制到目标速度。但是,在存在从显影剂未介入(interposed)夹持部分中的状态到显影剂介入夹持部分中的状态的改变的定时,存在用于驱动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的马达的负载将突然改变或者马达的旋转速度将变得不可控制的可能性。这种定时例如在开始驱动以旋转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来形成图像之后立即发生。在马达的旋转速度不能被控制的状态下,如先前所描述的图像缺陷发生。

从而,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us2015/0362867),该图像形成装置调节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与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之间的差,使得在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与在不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之间的差减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并切换马达的速度命令值的同时获得用于马达的驱动信号,并且在切换马达的速度命令值而不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同时获得用于马达的驱动信号。然后,在us2015/0362867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马达的驱动信号来确定马达的速度命令值,对于该速度命令值,在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与在不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之间的差最小。

但是,即使周向速度的差被控制使得在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与在不向夹持部分供应显影剂的状态下的马达的负载之间的差减小,也仍然存在中间转印构件的速度变化将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并且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速度由于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而改变的原因。如果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速度不能被控制到目标速度,则,例如,图像的长度可能改变,或者中间转印构件上图像的浓度的不均匀性可能发生。

特别地,在使多个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状态下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在形成单色图像的同时,显影剂不被供应到中间转印构件和以下感光构件之间的夹持部分:该感光构件不是在其上形成单色图像的感光构件。因此,在使多个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状态下形成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中间转印构件的表面速度不能被控制到目标速度。

从而,本实施例抑制了单色模式下中间转印构件的旋转速度变得不可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

图6是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应用于已经解释过的构件。每个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具有相似的配置,并且设有感光鼓1、充电器4、曝光单元2、显影器3和鼓清洁器26。注意,因为除了全色图像之外,在形成单色图像时也使用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0k的感光鼓1k,所以考虑到产品使用寿命,感光鼓1k可以被形成使得鼓直径大于其它颜色感光鼓1y、1m和1c的鼓直径。

显影器3可以容纳具有两个成分(包括非磁性调色剂和低磁化高阻抗载体)的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通过使用适当量的粘合剂树脂(诸如苯乙烯树脂或聚酯树脂)、着色剂(诸如炭黑、染料(dye)或颜料(pigment))、离型剂(诸如蜡)和电荷控制剂配置。调色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诸如粉碎法或聚合法)制造。调色剂与显影器3中的低磁化高电阻载体摩擦带电。带电调色剂通过所施加的显影电位附着到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由此,静电潜像被显影。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带负电荷。对于显影器3,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槽27供应。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8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图像)的图像传感器1004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1附近。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形成用于转印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分。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由鼓清洁器26移除。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被转印构件清洁器28移除。

●显影处理

图7和图8是用于解释由显影器3进行的显影处理的视图。感光鼓1的表面由充电器4充电,并且表面电位变成负电位vd。感光鼓1的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部分的电位(曝光部分电位)vl经受电荷从电位vd朝0[v]的移除。例如,电位vd是-700[v]。曝光单元电位vl例如是-200[v]。

显影器3根据显影剂载体(显影套筒)16将包括容纳的带负电荷的调色剂的显影剂传送到感光鼓1邻近。在显影时被施加到显影剂载体16的显影电位vdc是电位vd与曝光单元电位vl之间的电位,并且是例如-550[v]。在显影剂载体16上带负电荷的调色剂根据负显影电位vdc飞到具有比显影电位vdc或感光鼓1的表面的电位vd相对更接近正电位的曝光单元电位vl的部分。从而,根据显影潜像电位vcont的量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1,其中vcont是显影电位vdc与曝光单元电位vl之间的差。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根据附着到感光鼓1的调色剂的量来决定。因此,通过调节显影潜像电位vcont来调节图像浓度。根据一次转印辊8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电场和压力,已经飞到感光鼓1的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此时,具有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电位vtr1被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一次转印偏压电位vtr1例如是+1500[v]。

●控制系统

图9是具有这样的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另一个控制系统的配置图。该控制系统集成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其中每个单元的操作由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器1001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控制器1001设有作为主控制单元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000。cpu1000通过从存储器1005读出计算机程序并执行它来控制每个单元的操作。存储器1005是包括rom、ram等的存储装置。控制器1001设有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y、1100m、1100c和1100k以及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y、45m、45c、45k和45b。控制器1001连接到图像传感器1004、图像形成单元20y直至20k以及速度控制单元1300y直至1300k和1400。速度控制单元1300y直至1300k连接到马达41y直至41k。速度控制单元1400连接到马达42。

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控制图像传感器1004的操作,并且根据图像传感器1004的检测结果来执行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y直至1100k的调节。换言之,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校正不同颜色的图像的相对位置。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设置中间转印带11和感光鼓1y直至1k中的每个的目标旋转速度。

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y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y的操作。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m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m的操作。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c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c的操作。图像形成控制器1100k根据cpu1000的控制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k的操作。

速度控制单元1300y是基于由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设置的目标旋转速度来控制马达41y的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马达41y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y。速度控制单元1300y控制流向马达41y的电流值使得感光鼓1y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y。电流值是pwm(脉宽调制)信号。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y检测供应到马达41y的电流值。流向马达41y的电流值表示马达41y的负载扭矩。以这种方式,pwm信号是根据马达的扭矩的信号值。换言之,pwm信号表示根据扭矩的信号值。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y将pwm信号发送到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速度控制单元1300y控制马达41y的负载扭矩使得感光鼓1y以预定速度(目标速度)旋转。这样的目标速度至少基于根据扭矩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来设置。注意,可以考虑感光鼓1的鼓直径来设置目标速度。

速度控制单元1300m是基于由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设置的目标旋转速度来控制马达41m的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马达41m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m。速度控制单元1300m控制流向马达41m的电流值使得感光鼓1m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m。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m检测供应到马达41m的pwm信号(电流值)。流向马达41m的电流值表示马达41m的负载扭矩。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m将pwm信号发送到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速度控制单元1300m控制马达41m的负载扭矩使得感光鼓1m以预定速度(目标速度)旋转。

速度控制单元1300c是基于由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设置的目标旋转速度来控制马达41c的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马达41c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c。速度控制单元1300c控制流向马达41c的电流值,使得感光鼓1c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c。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c检测供应到马达41c的pwm信号(电流值)。流向马达41c的电流值表示马达41c的负载扭矩。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c将pwm信号发送到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速度控制单元1300c控制马达41c的负载扭矩使得感光鼓1c以预定速度(目标速度)旋转。

速度控制单元1300k是基于由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设置的目标旋转速度来控制马达41k的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马达41k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k。速度控制单元1300k控制流向马达41k的电流值使得感光鼓1k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2k。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k检测供应到马达41k的pwm信号(电流值)。流向马达41k的电流值表示马达41k的负载扭矩。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k将pwm信号发送到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速度控制单元1300k控制马达41k的负载扭矩使得感光鼓1k以预定速度(目标速度)旋转。

速度控制单元1400是基于由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设置的目标旋转速度来控制马达42的操作的驱动控制单元。中间转印带11由马达42旋转地驱动。速度控制单元1400控制流向马达42的电流值使得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变成目标速度vrefb。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检测供应到马达42的pwm信号(电流值)。流向马达42的电流值表示马达42的负载扭矩。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将pwm信号发送到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速度控制单元1400控制马达42的负载扭矩使得中间转印带11以预定速度(目标速度)旋转。

●图像形成处理

在对两个片材p连续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旋转前处理、图像处理、片材到片材(sheet-to-sheet)处理和旋转后处理。

旋转前处理是在执行图像形成之前使马达41y直至41k、马达42等的驱动单元以及诸如充电器4之类的高电压构件处于稳定操作状态的处理。在旋转前处理中,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被驱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由dc马达旋转。因此,从驱动开始起,对于让这些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达到并稳定在目标旋转速度(目标速度)需要预定时段,例如500毫秒。在后面给出关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驱动的细节的解释。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已经稳定在固定速度之后,将充电偏压施加到充电器4。一次转印偏压电位vtr1根据感光鼓1上的带电部分通过一次转印辊8的位置的定时而被施加。可以采取配置,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接近显影剂载体16之前用于显影剂载体16的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变成期望的旋转速度,并且显影电位vdc已经达到期望电位。但是,在尽可能晚的定时用于显影剂载体16的驱动单元的旋转速度变成期望的旋转速度并且显影电位vdc变成期望电位时,显影剂的劣化被防止。

图像处理是用于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处理。在图像处理中,静电潜像由来自相对于带电感光鼓1的表面曝光的曝光单元2的激光束形成。显影器3通过调色剂显现静电潜像。一次转印辊8将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

片材到片材处理是用于操作每个驱动单元和高电压构件而不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的小间隙中执行图像处理的处理。

旋转后处理表示用于停止每个驱动单元和高电压构件的处理。在旋转后处理中,在用于曝光单元2的驱动单元、充电器4、显影剂载体16以及显影电位vdc、一次转印偏压电位vtr1和充电偏压按这个次序被停止之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被停止。

●颜色配准

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图像传感器1004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测试图像的位置。图像检测传感器1004充当用于检测测试图像的检测单元。图像形成装置100校正用于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测试图像直到图像形成装置100校正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的处理在下面被称为颜色配准。颜色配准在由用户指示时、在设置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在图像形成到预定数量的片材之后或者在预定的设置定时执行。通过颜色配准,由于环境改变(诸如装置内部的温度上升)造成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的时间变化和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制造变化造成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的未对准被校正。

当做出开始颜色配准的指令时,控制器1001开始驱动中间转印带11,并开始对测试图像的图像处理。

图10是例示测试图像的视图。用于相应颜色的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在中间转印带11上连续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图像传感器1004根据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连续地检测通过检测位置的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

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基于图像传感器1004检测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的定时来检测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中每个的相对位置。从用于每个颜色的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通过图像传感器1004的检测位置(图10中交替的长虚线和两条短虚线)的定时计算用于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中每个的间隔。例如,图10的间隔lys和lms分别根据测试图像702y和702m在主扫描方向(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未对准而改变。基于间隔lys和lms计算测试图像702y和702m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此外,间隔lym是测试图像702y和702m的两个通过部分各自的平均值的相对差。从lym,基于间隔lym计算测试图像702y、702m在子扫描方向(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以这种方式,计算每个颜色的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10中那样以每个颜色的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作为一个集合,形成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的多个集合,并且计算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每个集合的测试图像发生各种扰动,并且图像形成位置的小变化发生。通过对根据测试图像的多个集合计算的位置关系求平均,可以精确地检测用于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的位置关系。

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重复执行这样一系列处理,直到从预定数量的测试图像集合获得位置关系。在从预定数量的测试图像集合获得位置关系之后,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对测试图像702y、702m、702c和702k中每个的相对位置未对准求平均,并且计算调节值使得平均位置未对准被校正。颜色配准控制器1003基于计算的调节值来调节通过曝光单元2的激光束的曝光定时。由此,由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形成的图像的相对位置被校正到理想位置。

●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控制

图11是用于解释用于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的鼓驱动单元的视图。鼓驱动单元设有马达齿轮131、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2、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3、编码器134和鼓驱动齿轮135,并由马达41驱动。对于马达41,旋转速度由速度控制单元1300控制。

通过马达41的驱动,驱动力经由马达齿轮131和鼓驱动齿轮135被传递到感光鼓1的鼓轴101。从而,感光鼓1旋转。编码器134布置在鼓轴101上。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2和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3监视编码器134的旋转。在感光鼓1正在执行一次旋转时的不同的定时,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2和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3检测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2将指示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第一速度检测信号输入到速度控制单元1300。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3将指示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第二速度检测信号输入到速度控制单元1300。速度控制单元1300根据第一速度检测信号和第二速度检测信号以及目标旋转速度生成电流值(pwm信号),并将它输入到马达41。换言之,速度控制单元1300执行反馈控制使得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变得在目标速度恒定。注意,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被控制到相对于目标速度±0.003%的范围。

速度控制单元1300还向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输入pwm信号。pwm信号表示用于驱动感光鼓1的必需电力,并且是与马达41的负载扭矩相关联的信号。马达41的负载扭矩表示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此外,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快。例如,感光鼓1的目标旋转速度被设置成比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快0.15%。例如,感光鼓1的目标旋转速度是基于马达41的pwm信号和马达42的pwm信号设置的,使得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快。

图12是用于解释旋转地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中间转印构件驱动单元的视图。中间转印构件驱动单元设有马达齿轮136、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7、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8、编码器139、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和驱动齿轮400,并且由马达42驱动。对于马达42,旋转速度由速度控制单元1400控制。

由于马达42的驱动,驱动力经由马达齿轮136和驱动齿轮400被传递到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是用于使中间转印带11通过被旋转地驱动而旋转的旋转构件。编码器139在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上被提供。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7和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8监视编码器139的旋转。在感光鼓1正在执行一次旋转时的不同的定时,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7和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8检测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的旋转速度。第一速度检测单元137和第二速度检测单元138分别具有作为第一和第二速度检测信号的、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的旋转速度,并将第一和第二速度检测信号输入到速度控制单元1400。速度控制单元1400根据第一和第二速度检测信号生成电流值(pwm信号),并将它输入到马达42。换言之,速度控制单元1400执行反馈控制使得中间转印构件驱动辊140的旋转速度变得在目标速度处恒定。

速度控制单元1400还将pwm信号输入到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pwm信号表示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11的必需电力,并且是与马达42的负载扭矩相关联的信号。马达42的负载扭矩表示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

●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

图13是用于解释负载扭矩根据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通过的纸张数量(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数量)的改变的视图。注意,通过的纸张数量可以被称为打印片材的数量。

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摩擦力根据调色剂图像是否在感光鼓1上形成而不同。如果调色剂图像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调色剂介入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因此,即使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不同,摩擦力也不改变许多。如果调色剂图像没有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调色剂不介入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因此,如果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不同,摩擦力根据速度差受到很大影响。换言之,随着速度差增加,摩擦力增加。

如图13中所示,如果调色剂图像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摩擦力的改变小。换言之,如果调色剂图像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负载扭矩的变化小。因此,pwm信号的占空比的改变小。如果调色剂图像没有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增加。换言之,如果调色剂图像没有正在感光鼓1上形成,则负载扭矩增加。根据负载扭矩的增加,pwm信号的占空比变得较低。负载扭矩的增加引起由于因中间转印带11在最后被拉动而难以发生负载扭矩而导致的控制发散。感光鼓1由于负载扭矩的增加而变得过载。

显影器3即使它只能在内部容纳少量调色剂也在显影时根据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向感光鼓1供应调色剂。为了将调色剂消耗量抑制到必需的最小值,需要使显影剂载体16仅旋转图像形成所必需的最小时段。具体地,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开始旋转之后,显影剂载体16在紧接在图像形成之前的定时开始旋转。显影剂载体16在图像形成结束之后立即停止旋转。因此,显影剂载体16经常在未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状态下被驱动。因此,存在当显影剂载体16正在旋转时感光鼓1过载或中间转印带的控制发散发生的可能性。

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因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的速度差增加而增加。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速度差相关的摩擦力是动摩擦力。如果物体之间的速度差有些大,则动摩擦力是不受速度差影响的恒定数。但是,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速度差最多是近似1%。因此,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动摩擦力由于受速度差的影响而改变。

图14是表示动摩擦力与速度差之间的这样的关系的视图。在诸如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中,动摩擦力因速度差的增加而增加。

●用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速度调节处理

图15是表示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调节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511中,控制器1001等待直到它获得图像处理开始的指令。

在步骤s1512中,已经获得图像处理开始的指令的控制器1001开始图像处理。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每个单元的驱动开始。例如,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开始。在这个时间点,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也开始,并且少量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1,而不管显影电位vdc如何。通过附着到感光鼓1并到达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摩擦力变得较低。在以这种方式驱动显影剂载体16的同时,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摩擦力变得较低。由此,负载扭矩的影响被抑制,并且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经受稳定的驱动控制。

在图像处理已经结束之后或者在片材到片材处理中,在步骤s1513中,控制器1001停止显影器3的操作。从而,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也停止。

在步骤s1514中,控制器1001等待直到显影剂载体16完全停止并且供应到感光鼓1的全部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11。基于感光鼓1的鼓直径、显影剂载体16的位置和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来决定等待时段。此外,从图像形成单元20y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k的位置的时段例如是1.5秒。

在步骤s1515中,控制器1001通过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获得表示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的pwm信号。在后面解释pwm信号的获得处理的细节。

在步骤s1516中,控制器1001将所获得的pwm信号存储在存储器1005中。所存储的pwm信号被用作备用值。存储器1005最多存储30个pwm信号。控制器1001在获得第31个或后续的pwm信号时根据需要用最新的值更新存储器1005。注意,如果存在足以确定负载状态的数量,则存储的pwm信号的数量不需要是30。

在步骤s1517中,控制器1001计算存储在存储器1005中的pwm信号的占空比的平均值,并与阈值进行比较。换言之,控制器1001确定pwm信号的占空比的平均值是否大于阈值。控制器1001重复地执行步骤s1512直至步骤s1516的处理,直到平均值变得小于阈值(步骤s1517:否)。从而,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不具有调色剂的每个定时,负载扭矩的状态被监视。

当平均值小于阈值(步骤s1517:是)时,控制器1001确定存在对于中间转印带11发生控制发散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518中,控制器1001通过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改变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例如,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使感光鼓1的目标旋转速度降低0.1%。由此,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与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之间的差减小,并且可以抑制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区域处发生的冲击。在本实施例中,颜色(彩色)感光鼓1y、1m和1c具有与黑色(非彩色)感光鼓1k的鼓直径不同的鼓直径。因为鼓直径不同,所以由于目标速度改变而在形成静电潜像时在写开始位置处发生未对准。因此,在步骤s1519中,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考虑鼓直径的差异而通过对于感光鼓1k以及感光鼓1y、1m和1c设置不同的目标速度来调节写开始位置。控制器1001可以与目标速度的改变并行地分开执行上述颜色配准。

在以上解释中,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被改变,但是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可以被改变。在改变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图像区域的放大或缩小将发生。因此,在图像区域的放大或缩小不能被容忍的情况下,例如执行颜色配准是必需的。

接下来,给出在步骤s1515中关于中间转印带11的pwm信号的获得处理的解释。在本实施例中,速度控制单元1400通过在近似300毫秒内以8毫秒的间隔采样第一检测速度和第二检测速度36次并取其平均值来生成中间转印带11的pwm信号。当驱动中间转印带11时,中间转印带11的pwm信号根据诸如中间转印构件驱动单元的负载的变化的影响而改变。因为这样的影响的程度通过执行pwm信号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来理解,所以速度控制单元1400可以通过删去具有最高影响的值来生成具有良好精度的pwm信号。控制器1001通过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获得以这种方式生成的pwm信号。

当获得用于感光鼓1的pwm信号时,速度控制单元1300通过类似的处理生成pwm信号。为感光鼓1设置上述采样时段,以在近似300毫秒内旋转一次。在优先减少停机时间的情况下或者增加要获得的pwm信号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将采样时段设置得更短。可以为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中的至少一个获得负载扭矩。

在驱动中间转印带11时负载扭矩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感光鼓1引起的摩擦力和由于转印构件清洁器28引起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pwm信号)在调色剂未介入中间转印带11上并且显影器3的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下被测量。

在调色剂被包含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时与调色剂不被包含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时之间,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改变。为了稳定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速度,使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快。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1可以根据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摩擦力拉动中间转印带11,从而减轻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因此,期望获得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的负载较小时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状态。

当调色剂被包含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时,中间转印带11和转印构件清洁器28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减小。控制器1001获得在调色剂未介入中间转印带11和感光鼓1之间并且调色剂被包含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状态下的、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pwm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条件匹配的时段存在近似两秒。因为采样时段近似为300毫秒,所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获得pwm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被设置以便比中间转印带11快地旋转,但是,即使相反地将中间转印带11设置为比感光鼓1快地旋转,这也是相似的。但是,期望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不包含调色剂的定时获得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

给出关于当感光鼓1的目标速度由于以上用于调节旋转速度的处理而改变时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的改变的解释。图16是用于解释在这种情况下负载扭矩根据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通过的纸张数量而改变的视图。即使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大或者即使摩擦力根据老化而增加,中间转印带11也能够被稳定地驱动而没有控制发散。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01获得用于控制马达41和马达42的pwm信号,作为马达41和42的负载扭矩。此外,控制器1001可以根据到马达41和马达42的输入电流获得负载扭矩,该输入电流与上述负载扭矩的特性大致成比例关系。

●获得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

如果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增加,则存在感光鼓1的控制发散发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001获得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和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

当获得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时,如果状态是使得目标图像形成单元20的感光鼓1上不存在调色剂,则可以获得负载扭矩而不涉及其它图像形成单元20。控制器1001能够在进入目标图像形成单元20的感光鼓1上不存在调色剂的状态所必需的时段内进行该获得。因此,可以增加获得定时的数量。

在驱动中间转印带11时的负载扭矩改变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感光鼓1引起的摩擦力和由于鼓清洁器26引起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pwm信号)在显影器3被停止并且在感光鼓1上不介入调色剂的状态下被测量。

在调色剂被包含在鼓清洁器26和感光鼓1之间时与调色剂不被包含在鼓清洁器26和感光鼓1之间时之间,马达41的负载扭矩改变。为了稳定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使感光鼓1比中间转印带11旋转得快。在这种情况下,期望获得在鼓清洁器26不减少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摩擦力)的状态下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

当调色剂被包含在鼓清洁器26和感光鼓1之间时,感光鼓1与鼓清洁器26之间的摩擦力被减少。从而,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减小。控制器1001获得在调色剂不被介入中间转印带11和感光鼓1之间并且调色剂不被包含在鼓清洁器26和感光鼓1之间的状态下感光鼓1的负载扭矩(pwm信号)。在同时获得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的情况下,控制器1001紧接在转印构件清洁器28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调色剂不再被包含在其间之前获得这种负载扭矩。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被设置以便比中间转印带11快地旋转,但是,即使相反地,中间转印带11被设置成比感光鼓1快地旋转,也是相似的。但是,期望获得在调色剂被包含在鼓清洁器26和感光鼓1之间的定时的、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扭矩。

因而,即使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大,或者即使摩擦力根据老化而增加,感光鼓1也能够被稳定地驱动而没有控制发散。

●图像形成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被设置为具有用于形成彩色图像(混合颜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和用于形成黑色单色的图像(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用于办公室的高速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频繁地在以黑色单色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下使用。因此,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配置(图像形成单元20k)的耐久性高。在这种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提供不使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配置(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劣化的配置。控制器1001(cpu1000)是用于基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作业中指定的图像形成模式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20的模式控制单元。

再次使用图1a和图1b,给出了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图1a表示在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的时间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关系。图1b表示在用于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的时间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关系。

对于用于形成彩色图像(混合颜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的时间,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以及辅助辊9a朝着感光鼓1y、1m和1c移动。从而,感光鼓1y、1m、1c和1k接触中间转印带11。对于用于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的时间,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以及辅助辊9a与感光鼓1y、1m和1c分离,并且辅助辊9b朝着感光鼓1移动。从而,感光鼓1k接触中间转印带11,并且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

在用于形成黑色单色图像(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图1b)中,根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类型,存在由于感光鼓1k和一次转印辊8k之间的夹持压力而在图像中出现二次转印单元冲击的影响的情况。例如,如果片材的克重小于150[g/m^2],则控制器1001在使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分离的状态下形成黑色单色图像,如图1b中所示。同时,如果片材的克重大于或等于150[g/m^2],则控制器1001使中间转印带11被夹持在感光鼓1y、1m和1c与一次转印辊8y、8m和8c之间,如图1a中所示,而不管图像形成模式如何。此时,感光鼓1y、1m和1c空闲地旋转。此外,显影器3y、3m和3c的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被停止。

从而,不向感光鼓1y、1m和1c供应调色剂,并且感光鼓1y、1m和1c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摩擦力变得较大。鼓清洁器26y、26m和26c与感光鼓1y、1m和1c之间的摩擦力变得较大,因为鼓清洁器26y、26m和26c不包含调色剂。因此,出现对于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中间转印带11中任何一个发生控制发散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这一点,如图17中所示的流程图中,控制器1001基于中间转印带11的pwm信号来调节马达41的目标旋转速度,使得负载扭矩不会变成存在发生控制发散的可能性的值。如果负载扭矩已经下降到发散有可能的阈值以下,则控制器1001改变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注意,控制器1001预先获得对于感光鼓1y、1m和1c上不存在调色剂时的负载特性,并且基于这些来决定在用于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下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目标速度。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感光鼓1k的目标旋转速度不被改变。在仅感光鼓1k执行图像形成的特定情况下,通过改变其它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其它感光鼓1y、1m和1c以及中间转印带11的控制发散被防止。

基于图17的流程图来解释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使感光鼓1y、1m、1c和1k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的状态下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在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情况下,cpu1000读出存储在存储器1005中的程序,并且执行对于图17的流程图的处理。

在步骤s1721中,cpu1000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模式设置为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模式。例如,在步骤s1721的处理中,cpu1000设置感光鼓1y、1m、1c和1k的目标速度。此外,cpu1000设置中间转印带11的目标速度。

在步骤s1722中,cpu1000使图像形成单元20k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黑色单色图像。在完成基于图像数据形成黑色图像之后,cpu100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723。

在步骤s1723中,cpu1000使图像形成单元20k停止显影剂载体16的旋转。

在步骤s1724中,cpu1000等待预定时段。该预定时段与供应到感光鼓1的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时段对应。

随后,在步骤s1725中,cpu1000获得马达42的pwm信号的值。例如,在步骤s1725的处理中,cpu1000获得由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检测的pwm信号。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将表示马达42的负载扭矩的pwm信号输入到cpu1000。

在步骤s1726中,cpu1000将pwm信号值存储在存储器1005中。

接下来,在步骤s1727中,cpu1000确定pwm信号值的平均值是否大于阈值。在这里,当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由于感光鼓1y、1m、1c和1k的旋转速度而改变时,马达42的负载扭矩逐渐变得更低。具体地,由输出扭矩检测单元45b检测的pwm信号值变得更低。在步骤s1727的处理中,cpu1000将pwm信号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pwm信号值小于阈值,则确定马达42的负载扭矩逐渐变得更低。如果在步骤s1727的处理中pwm信号值小于阈值,则cpu100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728。

在步骤s1728中,cpu1000降低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以使中间转印带11的负载减小。例如,速度设置控制器1002使感光鼓1的目标旋转速度降低0.1%。由此,感光鼓1的周向速度与中间转印带11的周向速度之间的差减小,并且可以抑制在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接触区域处发生的冲击。在步骤s1728的处理中,cpu1000改变用于速度控制单元1300y、1300m和1300c的目标速度的设置,使得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变得仅降低预定的值。

在步骤s1729中,cpu1000确定是否已经对彩色图像形成模式进行了改变。例如,cpu1000确定用于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是否已经被传递。如果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尚未输入,则cpu1000转变到步骤s1722的处理。

此外,如果在步骤s1727的处理中pwm信号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cpu1000转变到步骤s1729的处理,而不改变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在步骤s1729的处理中,当已经输入了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时,cpu1000前进到步骤s1730。

在步骤s1730中,cpu1000确定是否已经执行了感光鼓1y、1m和1c的目标速度的改变。换言之,确定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速度是否在步骤s1728的处理中被改变了。如果目标旋转速度没有被改变,则cpu1000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模式设置为彩色图像形成模式。

同时,如果感光鼓1y、1m和1c的旋转目标速度在步骤s1728的处理中被改变,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731。

在步骤s1731中,cpu1000执行写开始位置的调节。注意,当转变到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时,期望控制器1001使用于感光鼓1y、1m和1c中的每个的目标旋转速度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即使当已经进入用于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时,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摩擦力也继续维持在升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感光鼓1y、1m和1c中的每个的旋转速度与感光鼓1k的旋转速度之间的未对准。为了校正这一点,控制器1001执行如上所述的颜色配准,并且通过曝光单元2将静电潜像的写开始位置改变到感光鼓1。从而,由于旋转速度的未对准导致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的未对准被校正。

以这种方式,即使在通过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处理改变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设置适当的最佳目标速度。独立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摩擦力,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11被稳定地驱动而不遭受控制发散。

给出对以上各种实施例的解释。从这些实施例中得出诸如以下的技术概念。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具有中间转印构件并将中间转印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黑色图像形成单元20k是具有第一感光构件并且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一感光构件上形成第一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黄色图像形成单元20y、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20m和青色图像形成单元20c是具有第二感光构件并使用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示例。驱动电路31是控制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的驱动控制单元的示例。一次转印辊8k是形成用于将在第一感光构件上形成的第一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一转印夹持部分的第一转印构件的示例。一次转印辊8y、8m和8c各自是形成用于将在第二感光构件上形成的第二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二转印夹持部分的第二转印构件的示例。cpu30是控制用于使第二感光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接触和分离的机构的控制器的示例。当该机构被控制以进入第一状态时,中间转印构件与第二感光构件分离。当该机构被控制以进入第二状态时,中间转印构件与第二感光构件接触。在通过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第一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一单色图像的情况下,cpu30控制该机构进入第一状态。在通过使用第一颜色的调色剂在与第一类型不同的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情况下,cpu30控制该机构进入第二状态。cpu30或驱动电路31将用于在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控制为预定的旋转速度。预定的旋转速度比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慢。

第一类型的片材的克重小于或等于预定值,并且第二类型的片材的克重大于预定值。cpu30获得与片材的克重相关的信息,并且基于这个信息来控制该机构。

中间转印构件基于目标旋转速度旋转。在第二感光构件正在基于预定旋转速度旋转的状态下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周向速度差小于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感光构件与中间转印构件之间的周向速度差。

用于检测第一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的第二传感器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提供。第一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基于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经受反馈控制。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基于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经受反馈控制。

中间转印构件基于目标旋转速度旋转。用于形成第一图像的第一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快。用于形成第一图像的第一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慢。

用于旋转中间转印构件的马达和用于检测中间转印构件的旋转速度的传感器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提供。驱动控制单元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执行反馈控制以控制马达的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基于马达的负载扭矩来控制是否在多个第二单色图像在第二类型的(多个)片材上形成的同时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可以基于在多个第二单色图像在多个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的时段的负载扭矩来控制是否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可以基于被包括在这个时段中的预定时段的负载扭矩来控制是否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预定时段是用于向第一感光构件供应调色剂的套筒已经停止旋转的时段。在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情况下,驱动控制单元可以基于供应到马达的电力来控制是否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可以基于在多个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多个第二单色图像的时段的电力来控制是否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可以基于被包括在这个时段中的预定时段的电力来控制是否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预定时段是用于向第一感光构件供应调色剂的套筒已经停止旋转的时段。如果预定时段内的电力小于阈值,则驱动控制单元可以降低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

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具有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在颜色配准中使用的测试图像的检测单元。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驱动控制单元已经改变第二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时在形成混合颜色图像之前形成测试图像。颜色配准是用于校正要由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第一图像与要由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第二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控制。驱动控制单元可以附加地控制第一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第一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快。第一感光构件的周向速度比中间转印构件的周向速度慢。

驱动控制单元将用于在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第二单色图像的第一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控制为目标旋转速度。驱动控制单元将用于在第二类型的片材上形成混合颜色图像的第一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控制到目标旋转速度。

第一颜色可以与黑色对应,并且第二颜色可以与彩色对应。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可以由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其也可以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以及例如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而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储存器、光盘(诸如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