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65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搭载于手机等的便携终端装置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透镜驱动装置,一般通常情况为: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配置于透镜支撑体外周上的线圈体;弹性支撑透镜支撑体的弹簧;设置在环口的内侧四周按一定间隔比例配置多个磁石,且与线圈体对向配置。向线圈通电,磁石与线圈相互作用产生出电磁力,驱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停留于与弹簧的弹性力相均衡的位置。通过对线圈电流的控制,驱使透镜支撑体移动至所指定的目标位置,从而达到对焦的目的。

然而,常规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线圈始末端线直接与下弹簧焊接电气性连接过程中,下弹簧易变形,透镜支撑体也会焊伤,从而会导致各种性能和外观不良。本发明针对所述课题,通过对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部品结构和组装方式加以重新设计改良,对常规设计中普遍性存在所述难点进行了突破性调整和克服,从而使透镜驱动装置的产品性能和结构最终得以大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通过对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部品结构和组装方式加以重新设计改良,制造出一种性能和结构较以往更为优越的带有抗冲击性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由铁壳1、上弹簧2、四颗磁石3、线圈4、透镜支撑体5、下弹簧6、下盖7装配而成,其中:

上述线圈4装配于透镜支撑体5外部,上弹簧2设置于铁壳1内,上弹簧2下方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颗磁石3,磁石3位于透镜支撑体5的上部,下弹簧6装配于透镜支撑体5和下盖7之间,上述上弹簧2、四颗磁石3、线圈4、透镜支撑体5、下弹簧6均设置于铁壳1内;

所述透镜支撑体5,用于支撑透镜,所述透镜支撑体5整体呈扁平状筒体结构,透镜支撑体5的内腔呈中空状,腔体截面呈圆形,透镜支撑体5的内腔用于搭载透镜,并与透镜一起沿着光轴方向前后位移,透镜支撑体5的外壁上形成凸缘501,凸缘501由若干条边缘首尾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其中一条边缘上设有始线挂线柱502,另一条边缘上设有终线挂线柱503,凸缘50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突起的a定位柱504,凸缘501上部的透镜支撑体5外壁处形成若干段凸起的绕线部505,绕线部505的外壁上分布有凸起状的若干抗冲击棱506;

所述下弹簧整体近似呈四边形,形成四个顶角位,下弹簧6的四个顶角位均设有一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处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热铆定位孔602,两个热铆定位孔602之间形成长条状的点胶槽603,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处开设有焊盘定位孔604,弹性缓冲区基片601的下缘与缓冲区簧丝605的一端连接,缓冲区簧丝605的另一端与外簧丝606的一端连接,外簧丝606的另一端通过定位基片607与内簧丝608的一端连接,内簧丝608的另一端与相邻顶角位的弹性缓冲区基片601连接,相邻顶角位的弹性缓冲区基片601亦通过一段缓冲区簧丝605与内簧丝608的另一端连接,上述外簧丝606相环绕于一部分内簧丝608,且两者之间形成非等间距的间隙部609,定位基片607处设有a定位孔610,a定位孔610与上述a定位柱504相配合,内簧丝608处设有点焊基片611,所述点焊基片611处设有点焊孔612,点焊基片611表面围绕点焊孔612形成阻流槽6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撑体外周面设置有挂线柱,挂线柱有两个,分别为用于卷绕线圈始线的始线挂线柱和卷绕线圈终线的终线挂线柱。缠绕线圈的透镜支撑体的内周面上设有多个抗冲击棱,有效提升抗透镜驱动装置的抗冲击性能。驱动装置的下弹簧在点焊孔外围增设了半围合状态的阻流槽,装配过程中向点焊孔加入焊锡膏以对所述下弹簧和所述线圈加以电气性连接同时,由于在所述下弹簧上具有半包围点焊孔的阻流槽,使得焊锡膏即便在多加的情况下,阻留槽会吸收到多余外溢的部分,保证了其焊锡质量的安全性。下弹簧的热铆定位孔可与透镜驱动装置下盖的热铆定位柱嵌套配合。下弹簧的4个角侧,分别设置有增加粘合强度的点胶槽,提供一种抗冲击性能佳的透镜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的总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透镜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透镜支撑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下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下盖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透镜支撑体与线圈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下弹簧、透镜支撑体、线圈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线圈、透镜支撑体、下弹簧、下盖装配状态示意图。

其中:

1、铁壳;

2、上弹簧;

3、四颗磁石;

4、线圈;

5、透镜支撑体;

6、下弹簧;

7、下盖;

101、下沉端面;

401、线圈始线;

402、线圈终线;

501、凸缘;

502、始线挂线柱;

503、终线挂线柱;

504、a定位柱;

505、绕线部;

506、抗冲击棱;

507、第一凹陷部;

508、第二凹陷部;

509、圆形腔体内壁;

601、弹性缓冲区基片;

602、热铆定位孔;

603、点胶槽;

604、焊盘定位孔;

605、缓冲区簧丝;

606、外簧丝;

607、定位基片;

608、内簧丝;

609、间隙部;

610、a定位孔;

611、点焊基片;

612、点焊孔;

613、阻流槽;

6051、起始簧片;

6052、簧片折弯部;

6053、第一缓冲区簧丝;

6054、第一迂回部簧丝;

6055、第二缓冲区簧丝;

6056、第二迂回部簧丝;

701、焊盘;

702、热铆定位柱;

703、防尘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相机镜头驱动装置,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由铁壳1、上弹簧2、四颗磁石3、线圈4、透镜支撑体5、下弹簧6、下盖7装配而成,其中:

上述线圈4装配于透镜支撑体5外部,上弹簧2设置于铁壳1内,上弹簧2下方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颗磁石3,磁石3位于透镜支撑体5的上部,下弹簧6装配于透镜支撑体5和下盖7之间,上述上弹簧2、四颗磁石3、线圈4、透镜支撑体5、下弹簧6均设置于铁壳1内;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透镜支撑体5用于支撑透镜,所述透镜支撑体5整体呈扁平状筒体结构,透镜支撑体5的内腔呈中空状,腔体截面呈圆形,透镜支撑体5的内腔用于搭载透镜,并与透镜一起沿着光轴方向前后位移,透镜支撑体5的外壁上形成凸缘501,凸缘501由若干条边缘首尾依次连接围合形成,其中一条边缘上设有始线挂线柱502,另一条边缘上设有终线挂线柱503,凸缘50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突起的a定位柱504,凸缘501上部的透镜支撑体5外壁处形成若干段凸起的绕线部505,绕线部505的外壁上分布有凸起状的若干抗冲击棱506,所述抗冲击棱506用于加强线圈缠绕紧固度。

在优选方案中,上述透镜支撑体5外壁处形成四段凸起的绕线部505,四段染线部505之间按90度间隔分布与透镜支撑体5外壁上。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抗冲击棱506的条数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二条、也可以是二以上的复数条。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弹簧整体近似呈四边形,形成四个顶角位,下弹簧6的四个顶角位均设有一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处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热铆定位孔602,两个热铆定位孔602之间形成长条状的点胶槽603,弹性缓冲区基片601处开设有焊盘定位孔604,弹性缓冲区基片601的下缘与缓冲区簧丝605的一端连接,缓冲区簧丝605的另一端与外簧丝606的一端连接,外簧丝606的另一端通过定位基片607与内簧丝608的一端连接,内簧丝608的另一端与相邻顶角位的弹性缓冲区基片601连接,相邻顶角位的弹性缓冲区基片601亦通过一段缓冲区簧丝605与内簧丝608的另一端连接,上述外簧丝606相环绕于一部分内簧丝608,且两者之间形成非等间距的间隙部609,定位基片607处设有a定位孔610,a定位孔610与上述a定位柱504相配合,内簧丝608处设有点焊基片611,所述点焊基片611处设有点焊孔612,点焊基片611表面围绕点焊孔612形成阻流槽613。

所述缓冲区簧丝605由起始簧片6051、簧片折弯部6052、第一缓冲区簧丝6053、第一迂回部簧丝6054、第二缓冲区簧丝6055、第二迂回部簧丝6056构成,上述弹性缓冲区基片601通过起始簧片与第一缓冲区簧丝连接,始簧片的一端与弹性缓冲区基片连接,始簧片的另一端通过簧片折弯部与第一缓冲区簧丝的一端连接,簧片折弯部呈收敛状分布,簧片折弯部的宽度大于第一缓冲区簧丝的宽度,第二缓冲区簧丝位于第一缓冲区簧丝和外簧丝之间,第一缓冲区簧丝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冲区簧丝一端位于同侧,第一缓冲区簧丝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冲区簧丝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迂回部簧丝连接,第一迂回部簧丝呈圆弧形迂回,第二缓冲区簧丝的另一端与外簧丝一端位于同侧,第二缓冲区簧丝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迂回部簧丝与外簧丝一端连接,第二迂回部簧丝亦呈圆弧形迂回。下弹簧四角被固定在底座上的。内簧丝固定在载体上。向线圈通电后透镜支撑体带动镜头向光轴方向移动。此时,弹簧就通过中间部分簧丝臂(即缓冲区簧丝)进行弹性伸缩。而拐来拐去的的簧丝臂(即缓冲区簧丝)起到了很好分散应力的作用。缓冲区簧丝距离越短,应力越集中在某一小段,这样这段簧丝所承受的力就越大,越容易造成断裂,从而引起透镜驱动装置性能的不良。所以这样的簧丝臂构造具有很好分散应力,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力、抗扭的效果,防止了弹簧在反复运作拉伸过程中的断裂。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一条边缘上设有第一凹陷部507,该第一凹陷部507处设有始线挂线柱502,另一条边缘上设有第二凹陷部508,该第二凹陷部508处设有终线挂线柱503。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始线挂线柱502和终线挂线柱503的下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凹陷部507和第二凹陷部508处,始线挂线柱502和终线挂线柱503的上端成t形或倒l形,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同等绕线功能的其它形状。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凸缘501呈八角形,由八条边缘首尾依次连接围合形成,上述一条边缘与上述另一条边缘在八角形凸缘501上为对侧位置的两条边缘。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绕线部505的外壁上分布有1-100条抗冲击棱506,抗冲击棱506在绕线部505外壁上成横向分布,抗冲击棱506之间形成横向分布的间隙。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抗冲击棱506为凸起的长方体或立方体,或是能加强绕线结合强度的其它形状。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线圈4可为多边形结构,其优选方案中,线圈4近似呈八边形,线圈4处分别设有线圈始线401和线圈终线402,该线圈始线401端缠绕于上述始线挂线柱502处,线圈终线402缠绕于上述终线挂线柱503处。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盖7两个相邻的顶角位分别设有一焊盘701,下盖7另两个相邻的顶角位分别设有两个热铆定位柱702,所述铆定位柱702与上述热铆定位孔602相配合,下盖7的中心形成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的内缘处向透镜支撑体5底面方向形成凸起的防尘环703,防尘环703装配入透镜支撑体5下端的圆形腔体内,下盖7的防尘环703与透镜支撑体5的圆形腔体内壁509非接触性错位结合,起到极其好的防尘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铁壳1的四个顶角位形成下沉端面101,该下沉端面101呈三角形。现有技术中,定子由铁壳、上盖、弹簧、磁石组成,由于铁壳不可能做得很厚,故现有技术需要增加上盖,在上盖的上面设置上弹簧,在此基础上在四角设置磁石。而本案中,定子由铁壳、弹簧、磁石组成。由于铁壳为四角下沉,代替了上盖厚度。磁石可直接搭载于下沉部位。满足弹簧和磁石应设置的高度位置。这种构造,无需上盖,在一定意义上节约了成本。另外,下沉面可以用作手机内摄像头模组卡位用,可以降低手机整体厚度。

在具体实施时,下盖7的防尘环703与透镜支撑体5的内腔圆环壁无接触性错位结合,起到极其好的防尘功能。所述铁壳为无磁性软态不锈钢材质。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上弹簧为呈方形板簧状结构,设置于所述铁壳内侧,与下弹簧一起共同夹固支撑透镜支撑体。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磁石3近似呈梯形结构,或者,磁石3为元宝形状,四颗磁石设置于所述铁壳的四个角部。向线圈通电,磁石与线圈相互作用产生出电磁力,驱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并停留于与弹簧的弹性力相均衡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时,下盖7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整个透镜驱动装置。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弹簧呈扁平状板簧,所述下弹簧配设有:互为对侧向配置、用于点焊锡膏的两个点焊孔;半包围点焊孔的地方各设有一阻流槽;具有沿所述下弹簧周边方向、与所述透镜支撑体的a定位柱相嵌套的多个a定位孔;用于与底座的两个端子电气性相连接的两个焊盘定位孔;具有与底座上的两个热铆定位柱相嵌套的多个热铆定位孔,具有加强与底座粘结紧固功能的多个点胶槽。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下盖为与端子704一体式加工成型的方形结构,所述下盖的两个相邻边角各具有一焊盘,所述焊盘的背面各设一电气传导作用的端子。所述下盖的四个角边设有与所述下弹簧的所述热铆定位孔相嵌套的热铆定位柱。本实施形态中,各角边各设有一对热铆定位柱;及内圈设有圆环形凸起的防尘环,与透镜支撑体的下端内腔圆环壁相配合起防尘的作用。底座设有一体成型的两个端子。

接下来,结合图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方式及先后顺序加以说明,对之前已叙述到的部品结构及功能特征省略其说明。另外,部品之间组装后的点胶固化等常用手段由于是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技术手段,故不在本发明重点突出的说明范围之内。这里主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方式及组装顺序,及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效果特征相关的内容。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线圈被卷绕配置于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外周,所述线圈始线则绕设于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始线挂线柱上,所述线圈终线则绕设于所述透镜支撑体的终线挂线柱上。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将所述下弹簧配设于所述透镜支撑体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为,所述透镜支撑体的a定位柱与所述下弹簧的多个a定位孔相配套嵌合;这里重点说明的是,所述线圈卷绕于所述透镜支撑体上,所述透镜支撑体上设有多个抗冲击棱,由于所述透镜支撑体与所述线圈一体绕线加工成型,故在绕线加工成型后,由于抗冲击棱的缘故,绕线后的线圈与透镜支撑体之间的抗冲击力会大大加强,故即便在外力的作用下,线圈也不会脱落于透镜支撑体,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能。

另外,所述下弹簧和所述透镜支撑体在装配好后,如图10所示,在两个点焊孔的正下方配有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始线挂线柱和终线挂线柱,通过向点焊孔中加入焊锡膏,使得所述下弹簧与所述线圈能得以电气性连接。

传统的做法是将卷绕于透镜支撑体上的线圈的两个始末端线直接焊锡于下弹簧上进行电气性连接,传统的这种操作模式不仅使得下弹簧易变形,透镜支撑体也会焊伤,从而会导致各种性能和外观不良。另外,组装后的透镜驱动装置一旦受到跌落等外力冲击,所述线圈的始末端线与所述下弹簧的连接点处很容易在遭受冲击后线端处被扯断的风险,致使电气性接触不良,使得装在手机等中的透镜驱动装置因无法驱动而造成功能性问题。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在所述透镜支撑体上设置挂线柱的抗冲击侧绕组装结构,有助于解决传统意义上的透镜驱动装置不耐冲击的弊端,使得透镜驱动装置在耐冲击性方面更为优越。

在向点焊孔加入焊锡膏以对所述下弹簧和所述线圈加以电气性连接同时,由于在所述下弹簧上具有半包围点焊孔的阻流槽,使得焊锡膏即便在多加的情况下,阻留槽会吸收到多余外溢的部分,保证了其焊锡质量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图3所提到的抗冲击棱结构,使得线圈同样在遭受冲击后,不至于会遭遇传统意义上线圈脱落出所述透镜支撑体的风险。这种比以往无抗冲击棱的结构又更为优化了一步,使得整体透镜驱动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异常出众。

如图10所示,所述线圈卷绕于所述透镜支撑体,之后将下弹簧嵌套配设在一体式绕线完毕的透镜支撑体上。至此,由所述线圈、所述透镜支撑体、所述下弹簧三者组合成透镜驱动装置的移动部件。

接下来,将移动部件直接配设到下盖上。为便于查看移动部件配设于下盖上的状况,如图11所示,移动部件只保留了下弹簧,以此更清晰直观说明移动部件与下盖的装配效果情况。

如图11所示,所述下弹簧4个角部的热铆定位孔与所述下盖四个角部的热铆定位柱相互配套嵌合。另外,所述弹簧的四个角部各设置有一点胶槽,所述下弹簧和所述下盖在组装后,向点胶槽加入热固化胶,就可大大强化了所述下弹簧与所述下盖之间的粘合紧固度,大大提高了抗冲击性能。

最后,将由所述铁壳、所述上弹簧和所述4个磁石组合而成的定子扣接其上,本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便组装完成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例如,对抗冲击棱的棱条数不限于1-100条,也可加工成型在100条以上,抗冲击棱的棱条形状可作种种变更,亦可将在绕线部6上设置的凸起的抗冲击棱改为内凹形。点焊基片上的阻流槽不一定要做成半包围弧形,也可做成半包围矩形,或是为阻隔并吸收多余胶量直接做成长条线形。为增加粘结面,热铆定位孔之间的点胶槽并非一定要做成长条形,也可以做成s曲线形或直角折弯形。下弹簧的整体四角外形并非一定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根据透镜驱动装置大小形状的实际需要,配合下盖的外形尺寸,做成长方形。总之,为达到类似的功能或效果,可作种种的形状或是线条数量等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