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天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48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天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天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天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大型演出(如大型的歌舞表演、灯光秀等)常常被举行,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些大型演出常常利用幕布作为演出背景,通常是通过在幕布上投射幻灯片或灯光的方式呈现出特定的背景画面,而以这种方式作为演出背景的幕布以及搭设该幕布的架体,则被称为城市天幕。

由于当前大多的大型演出都是在户外举行,因此需要考虑特殊天气情况,例如当出现强风天气时,若不及时将幕布收起,有可能造成幕布破损,更甚至有可能造成支撑幕布的整个架体倾倒,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在大型演出遇到强风天气时,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紧急将幕布收起,以避免幕布受损或架体倾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需要大量的现场工作人员同时进行,这不仅大大地浪费了人力同时也增加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采用人工收幕布的方式,不具有实时性,因此依然存在无法在幕布承受最大风压的瞬间即刻将幕布收起的情况,无法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城市天幕系统,具有良好的抗风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幕布出现破损或架体倒塌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天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桁架;

幕布,所述幕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接于所述桁架上,所述第二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紧部和第二拉紧部;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设于地面,且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拉紧部固定连接;

过载脱开装置,所述过载脱开装置包括限位套和立轴,所述限位套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所述限位套的另一端用于固设于所述地面;

所述立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紧部固定连接,所述立轴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可滑动卡接于所述收容腔内,以使所述第二拉紧部相对所述地面固定;或者,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以使所述第二拉紧部相对所述地面脱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拉紧部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以使所述第二拉紧部相对所述地面脱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套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各所述连接组件均设于所述收容腔内,各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的压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面,各所述压紧件均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中心设置,当所述立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与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当所述第二拉紧部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在所述拉力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压紧件,以使所述压紧件挤压所述弹性件并与所述立轴的另一端脱离,此时,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中空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面,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中心倾斜收缩并形成收缩口,所述弹性件固设于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压紧件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套;

当所述立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压紧件可滑动至部分位于所述收缩口外并与所述立轴的另一端抵接;当所述第二拉紧部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在所述拉力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压紧件,以使所述压紧件滑动至所述收缩口内并挤压所述弹性件,此时,所述立轴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所述收容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立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压紧件设置的卡槽,当所述立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压紧件卡接于所述卡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上设有若干防风孔及对应所述若干防风孔设置的若干遮挡件,每一所述遮挡件均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固接的遮盖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幕布,每一所述遮盖部用于遮盖每一对应的所述防风孔,当所述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每一所述遮盖部能够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每一对应的所述防风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沿预设轨迹切割形成所述遮盖部,所述预设轨迹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防风孔。

其中,所述幕布可应用于城市天幕中,例如可将该幕布悬挂固定在城市天幕的桁架上。由于城市天幕大多设置在户外,如海边、湖边、江边等,因此,幕布将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压作用,当所述幕布受到所述风压作用时,所述遮盖部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防风孔,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所述防风孔,减小所述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所述幕布的抗拉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所述遮盖部能够相对所述幕布平面来回摆动,主要是指,当风作用于所述幕布时,由于所述遮盖部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幕布固接,因此,所述遮盖部会受到与所述幕布同等的风压作用,从而使得遮盖部随着风向进行摆动。以演出时呈现图像的一面作为幕布正面,也就是说,当所述幕布受到从前往后的正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在所述防风孔内相对所述幕布向后摆动,从而露出所述防风孔;而当风压减小或所述幕布受到从后往前的反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在所述防风孔内相对所述幕布向前摆动。此外,当所述幕布受到侧向风压时,所述遮盖部会随着风向卷起而露出所述防风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幕布上设有若干沿所述幕布的长度方向上等距设置的连接杆,且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幕布的宽度延伸方向一致,每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圆环,位于所述连接杆同一端的每一个所述圆环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连接杆在幕布的长度方向上将幕布分成若干部分,分散了吹向幕布的风力;同时,连接杆也加重了幕布整体的重量,使得幕布不会整块往同一方向被吹起,有效加强幕布的抗风压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池底预埋板和第一滑轮,所述池底预埋板固定于所述地面,所述第一滑轮固设于所述池底预埋板上,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一拉紧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拉紧部固定于所述地面,所述过载脱开装置还包括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固设于所述立轴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二拉紧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立轴与所述第二拉紧部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城市天幕系统还包括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连接杆同一端的每一个所述圆环并与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桁架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每一个所述圆环并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幕布的第二端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用于对所述幕布的第二端进行固定,使所述幕布不容易随风飘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天幕系统,通过设置幕布的第一拉紧部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拉紧部相对地面固定,同时设置幕布的第二拉紧部与立轴连接,利用立轴卡接于限位套中来实现第二拉紧部相对地面固定的效果。而当幕布承受的风压大于其能够承受的最大风压时,第二拉紧部受到风压的作用拉扯立轴,使得立轴在该第二拉紧部的拉力作用下从限位套中脱离,此时,第二拉紧部相对地面脱离而处于自由飘荡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幕布受到的风压,进而避免出现幕布破损或架体倒塌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城市天幕系统(幕布上的防风孔未示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城市天幕系统(幕布上的防风孔未示出)中的立轴脱离时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过载脱开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未受到风压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的叠层结构简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连接部与幕布的连接轨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防撕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防撕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遮盖部与防风孔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天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天幕系统包括桁架1、幕布2、固定组件3以及过载脱开装置4。幕布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第一端21固接于桁架1上,第二端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拉紧部121和第二拉紧部122。固定组件3固设于地面,且固定组件3与第一拉紧部121固定连接。过载脱开装置4包括限位套41和立轴42,限位套41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的收容腔411,限位套41的另一端用于固设于地面。立轴42的一端与第二拉紧部122固定连接,立轴4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收容腔411,立轴42的另一端可滑动卡接于收容腔411内,以使第二拉紧部122相对地面固定;或者,立轴42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收容腔411,以使第二拉紧部122相对地面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城市天幕系统可设置在户外,例如江边、湖边或者广场等。当幕布2受到强风压作用(即,第二拉紧部122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第二拉紧部122能够受拉力的作用带动立轴42往上运动,使立轴42与限位套41脱离,从而使得第二拉紧部122相对地面脱离而处于随风飘荡的状态,有效减少幕布2受到的风压。可以得知的是,该第二拉紧部122的最大承受拉力是指在幕布2受到强风压作用时,强风压对第二拉紧部122产生的背离地面向上的最大拉力。

具体地,由于幕布2的第一端21固接于桁架1,幕布2的第一拉紧部121与固定组件3固定连接,幕布2的第二拉紧部122与立轴42连接,且立轴42卡接于限位套41内,因此,此时幕布2处于展开状态。当风吹向幕布2,幕布2受到风压的作用时,幕布2的两侧会绷紧,对幕布2的第一拉紧部121和第二拉紧部122产生了背离地面向上的拉力,当风压变大时,幕布2的第二拉紧部122受到的拉力增大,由于第二拉紧部122与立轴42的一端固定连接,当第二拉紧部122受到背离地面向上的拉力时,立轴42的一端受第二拉紧部122的拉力作用有背离地面向上运动的趋势。而当幕布2受到的拉力达到第二拉紧部122的最大承受拉力时,立轴42在第二拉紧部122的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脱离收容腔411,从而使得第二拉紧部122与限位套41脱离,此时第二拉紧部122可随风飘荡,而第一拉紧部121仍牢牢地固定于固定组件3中。

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幕布2受到强风压作用时及时使得第二拉紧部122相对地面脱离随风飘荡,有效减少幕布2受到的风压,而且还能够确保幕布2的第一拉紧部121始终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避免整块幕布2随风飘荡而不利于再次固定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套41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每一个连接组件均设于收容腔411内,每一个连接组件均包括弹性件412a及与弹性件412a一端连接的压紧件412b,弹性件412a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容腔411的内壁面,各个压紧件412b均朝向收容腔411的中心设置,当立轴42的另一端位于收容腔411内时,该压紧件412b抵接于立轴42的另一端;当第二拉紧部122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立轴42的另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挤压压紧件412b,以使压紧件412b挤压弹性件412a并与立轴42的另一端脱离,此时,立轴42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收容腔411。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中空的连接套412c,连接套412c的一端固接于收容腔411的内壁面,连接套412c的另一端朝向收容腔411的中心倾斜收缩并形成收缩口(未标示),弹性件412a固设于连接套412c内,压紧件412b滑动连接于连接套412c;

当立轴42的另一端位于收容腔411内时,压紧件412b可滑动至部分位于收缩口外并与立轴42的另一端抵接;当第二拉紧部122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立轴42的另一端在立轴42的一端的作用下挤压压紧件412b,以使压紧件412b滑动至收缩口内并挤压弹性件412a,此时,立轴42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收容腔411。

当幕布2受风压作用使得第二拉紧部122受到的拉力大于其最大承受拉力时,第二拉紧部122受风压作用拉扯立轴42的一端,从而带动立轴42的另一端向上运动,使得立轴42的另一端作用于压紧件412b,进而压紧件412b往背离收容腔411中心的方向挤压弹性件412a并与立轴42的另一端分离,此时,立轴42可滑动脱离收容腔411,第二拉紧部122相对地面脱离。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压紧件412b挤压弹性件412a,通过弹性件412a的弹性形变,使压紧件412b可滑动至与立轴42抵接,从而实现立轴42与限位套41的连接;或者,压紧件412b可滑动远离立轴42,从而实现立轴42与限位套41的分离。

优选地,立轴42的另一端对应压紧件412b设置有卡槽421,当立轴42的另一端位于限位套41的收容腔411内时,压紧件412b卡接于卡槽421内,以使立轴42卡接于收容腔411内。而当立轴42的另一端受第二拉紧部122的拉力作用挤压压紧件412b时,压紧件412b能够从卡槽421内脱离,以使立轴42的另一端可滑动脱离收容腔41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城市天幕系统的抗风压能力,抗风压装置设有六个上述的连接组件,各个连接组件以收容腔411的中心呈圆形排列设置在收容腔411内,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与收容腔411的中心夹角为60°。幕布2的第二拉紧部122最大承受的拉力值为2940~3920n,采用六个连接组件,使六个连接组件分别从六个方向对立轴42的另一端进行抵接,确保当立轴42位于限位套41时,能够牢牢地固定在限位套41内。

在本实施例中,过载脱开装置4还包括第二滑轮43,第二滑轮43固设于立轴42的一端上,第二滑轮43与第二拉紧部122固定连接,以使立轴42与第二拉紧部12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该立轴42的一端上设有端板422,第二滑轮43通过端板422与该立轴42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池底预埋板31和第一滑轮32,池底预埋板31上设有螺孔(未图示),螺栓插入螺孔以将池底预埋板31固定于地面上,第一滑轮32固设于池底预埋板31上,第一滑轮32与第一拉紧部121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拉紧部121固定于地面。

进一步地,池底预埋板31上还设有用于架设第一滑轮32的架体33,架体33上设有一轴承(未图示),第一滑轮32穿过轴承固定架设在架体33上。

在本实施例中,幕布2上设有若干沿幕布2的长度方向上等距设置的连接杆23,且各连接杆23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幕布2的宽度延伸方向一致,每一根连接杆23的两端均设有圆环(未图示),位于连接杆23同一端的每一个圆环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连接杆23在幕布的长度方向上将幕布2分成若干部分,分散了吹向幕布2的风力,同时,连接杆也加重了幕布整体的重量,使得幕布2不会整块往同一方向被吹起,从而加强幕布2的抗风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城市天幕系统还包括第一钢丝绳232和第二钢丝绳233,第一钢丝绳232的一端与桁架1固定连接,第一钢丝绳232的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接杆23同一端的每一个圆环并与第一滑轮32固定连接;

第二钢丝绳233的一端与桁架1连接,第二钢丝绳233的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接杆23另一端的每一个圆环并与第二滑轮43固定连接。

利用圆环对第一钢丝绳232和第二钢丝绳233起到限位的作用,将第一钢丝绳232和第二钢丝绳233分别限位于幕布2的两侧,有利于展开幕布2,防止幕布2聚拢在一起而影响幕布2的投影效果,此外,利用钢丝绳可对幕布2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均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幕布2的第二端22设置有加固件(未图示),该加固件用于对幕布2的第二端22进行固定,使幕布2不容易随风飘荡。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该幕布2上设有若干防风孔25及对应该若干防风孔设置的若干遮挡件24,每一个遮挡件24均包括连接部241及与该连接部241固接的遮盖部242,该连接部241固定连接于该幕布2,该遮盖部242用于遮盖该防风孔25,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242能够相对该幕布2的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该防风孔25。

由于城市天幕大多设置在户外,如海边、湖边、江边等,因此,该幕布将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压作用,当该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242相对该幕布2的平面来回摆动,以露出该防风孔25,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该防风孔25,减小该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拉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2可由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聚氯乙烯层20a、纤维层20b以及第二聚氯乙烯层20c组成,且该纤维层20b中的若干纤维正交排列形成经纬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增强该幕布2的张力,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撕扯效果。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在幕布2上形成该防风孔25时会破坏纤维层20b中的经纬结构,进而导致幕布2的张力降低的情况,在设置该防风孔25时,在沿该幕布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该防风孔25可按照该经纬结构中的纬线l1依次等距设置,沿该幕布2的宽度延伸方向上,该防风孔25可按照该经纬结构的经线l2依次等距设置,且各个防风孔25的中心均位于该纬线l1与经线l2的交叉点20d处,从而有效避免破坏该纤维层20b中的经纬结构,从而确保幕布的抗拉力,进而增强幕布的抗风压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241可与幕布2一体成型,例如,当该连接部241与该幕布2一体成型时,该连接部241与该幕布2的连接轨迹241a可为直线、弧线、波浪线或锯齿线(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部241还可与幕布2可拆卸连接。例如,该连接部241可通过粘胶的方式粘贴于幕布2上,或者,该连接部241还可通过缝合线的方式缝合在幕布2上。

进一步地,当该连接部241连接于该幕布2上时,该连接部241与该幕布2连接的位置处至少有一个最高点至该第一端21的距离小于该遮盖部242至该第一端21的距离,从而当幕布展开(即幕布悬挂在架体上)时,该遮盖部242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遮盖住该防风孔25,也就是说,当应用于户外城市天幕的幕布未受到风压作用或受到较小的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242会遮盖住该防风孔25,从而使得幕布能够最大的保证其自身的平整度,进而在进行演出时能够在幕布上呈现较佳的图像显示效果。此外,当该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该遮盖部242会在该防风孔25内相对该连接部241来回地进行摆动,从而使得风能够从防风孔25中通过,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拉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该防风孔25的形成及该遮盖部242对防风孔25的遮盖,该幕布2可沿预设轨迹切割形成该遮盖部242,且该预设轨迹与该连接部241之间的区域形成该防风孔25。需要得知的是,该预设轨迹的图形必须与该遮盖部242的形状相适配,即,在设计该遮盖部242时,可在该幕布2上预先设计好与该遮盖部242的形状相匹配的预设轨迹,然后按照该预设轨迹在幕布2上切割形成该遮盖部242。由于该遮盖部242是通过在幕布上切割形成且该遮盖部242是用于遮盖防风孔25的,因此,该预设轨迹与该连接部241之间的区域即为该防风孔25的所在区域,也就是说,该预设轨迹与连接部241之间的区域形成该防风孔25。可以得知的是,该遮盖部242的形状和大小与该防风孔25的形状和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幕布2上形成该防风孔25后能够有效保证幕布2的成像效果及抗风压效果,该防风孔25的形状可为倒梯形、u形、近似碗状结构或近似羽毛球状结构(未图示),由于遮盖部与防风孔的形状、大小均一致,因此遮盖部也为倒梯形、u形、近似碗状结构或近似羽毛球状结构。

优选地,为了保证幕布在未受到风压或风压较小时的平整度,以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该防风孔可优选为倒等腰梯形孔,也就是说,该防风孔在沿平行于幕布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由于该防风孔25的形状与该遮盖部242的形状是一致的,因此,该遮盖部242在平行于幕布上的截面形状也为倒等腰梯形。

其中,该防风孔采用倒等腰梯形孔的设置方式,可保证在幕布上开孔后,孔边缘处的幕布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有利于保证幕布的平整度,进而有利于幕布的成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防风孔可为圆孔、三角形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该倒等腰梯形依次由上底a、第一侧边b、下底c以及第二侧边d围合形成。由于该遮盖部242是在幕布2上按预设轨迹切割形成的,且在切割后该预设轨迹与连接部241之间的区域形成防风孔25,也就是说,该预设轨迹即为由第二侧边d、上底a以及第一侧边b形成的轨迹,因此,该连接部241与幕布2的连接轨迹241a即为该倒等腰梯形的下底c。此外,为增强该下底c与该第一侧边b连接处及该下底c与该第二侧边d连接处的抗撕扯能力,在该第一侧边b与该下底c之间设有第一防撕扯结构,在该第二侧边d与该下底c之间设有第二防撕扯结构。

进一步地,该第一防撕扯结构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均可为凸弧形结构。如图10所示,该第一防撕扯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一侧边b连接,该第一防撕扯结构的另一端与该下底c连接,从而在该第一侧边b及该下底c之间形成第一弧形过渡结构26,该第二防撕扯结构的一端与该第二侧边d连接,该第二防撕扯结构的另一端与该下底c连接,从而在该第二侧边d及该下底c之间形成第二弧形过渡结构27,进而当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可增强该遮挡件24中与幕布2连接的连接部241端部的抗撕扯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幕布在受到强风压时出现撕扯损坏情况的几率。

优选地,该第一防撕扯结构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还可为圆形通孔,如图11所示,该第一侧边b与该第一防撕扯结构连接,该下底c与该第一防撕扯结构连接,从而在该第一侧边b及该下底c之间可形成第一凹弧形缺口26a;该第二侧边d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连接,该下底c与该第二防撕扯结构连接,从而在该第二侧边d及该下底c之间可形成第二凹弧形缺口27b,进而当幕布受到较大的风压作用时,与幕布2连接的连接部241将受到同等的风压作用,而该圆形通孔可分散作用于该连接部241端部的风压,从而减少了风对该连接部241端部的撕裂,增强了该连接部241端部的抗撕扯能力。

进一步地,该幕布2上所有防风孔25的面积之和为该幕布2平面面积的60%~80%。也就是说,当该防风孔25为设置在幕布2上的倒梯形孔时,所有倒梯形孔的面积之和即为该幕布2的平面面积的60%~80%。采用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确保幕布2上的防风孔的过风量,确保其抗风压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保证幕布2自身的张力,在进行演出成像时,也能够有效保证其成像效果。

优选地,该幕布2上的所有防风孔25的面积之和为幕布2的平面面积的6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幕布2上所有防风孔25的面积之和还可为该幕布2平面面积的60%、65%、70%、72%、75%、78%或80%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与幕布2连接着的遮盖部242将会因受到与幕布同等的风压而随着风向来回摆动,此时,被遮盖部242遮盖住的防风孔25因遮盖部242的摆动而露出来6,从而使得风能够通过该防风孔25,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进而增强幕布的抗风压能力。

请参阅图1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幕布2上相邻的两根连接杆23之间设有若干防风孔25,且沿该幕布2的长度延伸方向以及宽度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防风孔25之间均等距设置。也就是说,该若干连接杆23将幕布2分割成若干相等面积的区域,在每一块区域内都设置有该防风孔25,并且在每一块区域内的防风孔的数量、相邻的两个防风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一个区域至与其相邻的区域内,位于同一直线的相邻两个防风孔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进一步地,该幕布还包括若干沿该幕布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距排列设置的缝合结构(未图示),各该缝合结构均沿该幕布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各该缝合结构均与该幕布2连接形成中空的柱状孔(未图示),该连接杆23穿设于该柱状孔内,从而能够解决连接杆23直接与幕布表面连接而使得连接杆23易从幕布上脱落的问题,同时采用上述的方式还能便于连接杆与幕布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该缝合结构可为用与幕布2相同材质的布料等距的缝合在幕布2上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幕布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等距的缝合有若干块布料,且每一块布料沿幕布2的宽度方向延伸缝合,从而在幕布2与布料之间形成了中空的柱状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幕布2上设置防风孔25及对应防风孔设置若干遮挡件24,利用遮挡件24的连接部241连接幕布2,遮挡件24的遮盖部242遮盖防风孔25,从而当幕布受到风压作用时,遮盖部242能够相对连接部241来回摆动,从而使得风通过防风孔25,进而减小幕布承受的风压,避免强风压对幕布造成损坏。此外,当幕布未受到风压或受到的风压较小时,该遮盖部242完全遮盖住该防风孔25,从而能够有效确保幕布的成像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天幕系统,通过设置幕布的第一拉紧部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以使第一拉紧部相对地面固定,同时设置幕布的第二拉紧部与立轴连接,利用立轴卡接于限位套中来实现第二拉紧部相对地面固定的效果。而当幕布承受的风压大于其能够承受的最大风压时,第二拉紧部受到风压的作用拉扯立轴,使得立轴在该第二拉紧部的拉力作用下从限位套中脱离,此时,第二拉紧部相对地面脱离而处于自由飘荡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幕布受到的风压,进而避免出现幕布破损或架体倒塌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城市天幕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城市天幕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