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304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像,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对所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紧邻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的转印辊之前配置有对准辊(resist roller)。在使纸张的前端碰到该对准辊的夹持线(nip line)之后,利用紧邻在对准辊之前配置的弯曲辊(loop roller)等而在预定时间送入纸张,从而使纸张形成弯曲部位(loop)。

在搬送纸张时,有时由于部件精度的偏差、经时变化等而使纸张发生偏移、弯折(bent)。在纸张发生偏移、弯折的状态下形成弯曲部位的情况下,弯曲部位发生扭曲,所以产生纸张发生纸褶皱或者相对纸张的图像形成位置偏离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公开了如下技术:具备对形成于纸张的弯曲部位的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不同的至少两处的弯曲部位高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根据检测到的弯曲部位高度的差来检测弯曲部位的扭曲(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118138号公报)。根据日本特开2015-118138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在检测到弯曲部位的扭曲时,调整弯曲辊的轴向两端部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调整弯曲部位。

另外,在搬送长纸的情况下,在分别设置于弯曲辊的上下游的搬送辊压接(夹持(nip))的状态下进行搬送,所以纸张的稳固性加强。上述日本特开2015-118138号公报记载的技术是用1组弯曲辊来调整弯曲部位的结构,所以克服纸张的稳固性的力不充分,在多个搬送辊夹持的状态下难以调整弯曲部位。作为结果,存在无法校正纸张发生的偏移、弯折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搬送辊夹持的状态下,也能够校正纸张发生的偏移、弯折来抑制纸褶皱的发生、图像形成位置的偏离。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长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1搬送辊;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比第1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在搬送方向上相邻地配置,分别使所述长纸形成弯曲部位;偏移量检测部,比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检测所述长纸的偏移量;弯曲量检测部,比所述第1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且比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检测由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的弯曲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以及速度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偏移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偏移量以及由所述弯曲量检测部检测出的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控制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旋转速度,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各自包括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所述速度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量以及所述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控制分别构成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速度控制部单独地控制分别构成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偏移量或者所述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差大于构成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差。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速度控制部在所述偏移量以及所述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是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中的某一方的旋转速度。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速度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量,控制构成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之后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与构成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所述近端辊以及所述远端辊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相反。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夹持控制部,该夹持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量以及所述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控制所述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所述下游侧第2搬送辊以外的搬送辊的压接和分离。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所示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将会被更完整地理解。但是,它们并非是要限定本发明的内容。在此如下。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弯曲部位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弯曲部位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表示针对每个纸张类型设定的阈值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以使上游侧弯曲辊中的远端辊(far roller)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near roller)的旋转速度慢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以使下游侧弯曲辊中的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的旋转速度慢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表示纸张的弯曲量和上游侧弯曲辊以及下游侧弯曲辊的速度控制量的关系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以使上游侧弯曲辊中的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的旋转速度快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以使下游侧弯曲辊中的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的旋转速度慢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表示纸张的偏移量和上游侧弯曲辊以及下游侧弯曲辊的速度控制量的关系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保持比上游侧弯曲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的夹持状态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使比上游侧弯曲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比上游侧弯曲辊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的对准辊分离的情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如图1所示,具备图像形成部20,由该图像形成部20使用调色剂等颜色材料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G构成为能够对长纸(连续纸)进行图像形成。此外,长纸是指长度方向比预定长度长的纸张,一般为长度方向的长度是几m~几十m的长度的纸张。以下,有时将长纸简称为纸张。

图像形成装置G如图1以及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控制部11、存储部12、操作部13、显示部14、通信部15、图像生成部16、图像读取部17、图像存储器18、图像处理部19、图像形成部20、夹持调整部30以及弯曲部位调整机构40。

控制部11构成为具备CPU、RAM等,通过从存储部12读出各种程序并执行而控制各部。例如,控制部11利用图像处理部19对由图像生成部16或者图像读取部17生成并保持于图像存储器18的原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根据图像处理后的原图像,利用图像形成部20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存储部12存储有可由控制部11读取的程序、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文件等。能够使用硬盘等大容量存储器作为存储部12。

操作部13以及显示部14如图1所示,作为用户接口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G的上部。

操作部13生成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11。能够使用小键盘(keypad)、与显示部14一体地构成的触摸面板等作为操作部13。

显示部14依照控制部11的指示,显示操作画面等。作为显示部14,能够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ELD(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

通信部15与网络上的外部装置、例如用户终端、服务器、其它图像形成系统等进行通信。通信部15从用户终端经由网络,接收利用页面描述语言(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对形成图像的指示内容进行了描述的矢量数据。

图像生成部16对由通信部15接收到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生成位图形式的原图像。在原图像中,各像素具有C(青色)、M(品红色)、Y(黄色)以及K(黑色)这4色的像素值。像素值是表示图像的浓淡的数据值,例如8比特(bit)的数据值表示0~255灰度的浓淡。

图像读取部17如图1所示,由自动原稿进给装置、扫描仪等构成,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面,生成位图形式的原图像。在由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原图像中,各像素具有R(红)、G(绿)以及B(青)这3色的像素值。该原图像通过未图示的颜色变换部而被颜色变换为具有C、M、Y以及K这4色的像素值的原图像。

图像存储器18是临时地保持由图像生成部16或者图像读取部17生成的原图像的缓冲存储器。能够使用DRAM(Dynamic RAM,动态RAM)等作为图像存储器18。

图像处理部19从图像存储器18读出原图像,实施浓度校正处理、中间色调处理等图像处理。浓度校正处理是如下处理:将原图像的各像素的像素值变换为以使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浓度与目标的浓度一致的方式校正的像素值。中间色调处理是用于虚拟地再现中间色调的处理,例如是误差扩散处理、使用系统性抖动法(systematic dither method)的屏幕处理等。

图像形成部20根据由图像处理部19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原图像的各像素的4色的像素值,在纸张上形成由C、M、Y以及K这4色构成的图像。

图像形成部20如图1所示,具备4个写入部件21、中间转印带22、2次转印辊对23、定影装置24、供纸托盘25等。

4个写入部件21沿着中间转印带22的带面而被串联(tandem)地配置,形成C、M、Y以及K的各色的图像。各写入部件21只是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而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光扫描装置2a、感光体2b、显影部2c、带电部2d、清洁部2e以及1次转印辊2f。

在图像形成时,在各写入部件21中,在通过带电部2d使感光体2b带电之后,基于原图像利用由光扫描装置2a射出的光束对感光体2b上进行扫描,形成静电潜像。在通过显影部2c供给调色剂等颜色材料并显影后,在感光体2b上形成图像。

将在4个写入部件21的感光体2b上分别形成的图像,通过各个1次转印辊2f而依次重叠地转印(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由各色构成的图像。中间转印带22是被缠绕于多个辊而转动的像承载体。在1次转印后,通过清洁部2e来去除残留在感光体2b上的颜色材料。

在图像形成部20中,配合转动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图像到达2次转印辊对23的位置的定时,从长纸用的供纸装置(图示省略)或者供纸托盘25供给纸张。在2次转印辊对23中,形成对的一方的辊压接到中间转印带22,另一方构成缠绕中间转印带22的多个辊中的1个辊。在通过2次转印辊对23的压接而从中间转印带22向纸张上转印(2次转印)图像后,向定影装置24搬送纸张而实施定影处理,向图像形成装置G的外部(例如卷绕长纸的卷绕装置、单页纸用的排纸托盘等)排纸。定影处理是通过定影辊对241对纸张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而使图像定影到纸张的处理。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向翻转路径26搬送纸张而使纸张面翻转之后,向2次转印辊对23的位置再次供给纸张。

夹持调整部30通过控制部11的控制来进行搬送纸张的各种搬送辊(搬送辊50、上游侧弯曲辊41、下游侧弯曲辊42、对准辊43等)的分离动作以及压接动作,从而控制各种搬送辊的夹持状态。

弯曲部位调整机构40如图3以及图4所示,构成为具备:上游侧弯曲辊(上游侧第2搬送辊)41,配置于搬送辊50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由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纸张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2个辊41a、41b构成;下游侧弯曲辊(下游侧第2搬送辊)42,配置于上游侧弯曲辊41的搬送方向下游侧,由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2个辊42a、42b构成;对准辊(第1搬送辊)43,配置于下游侧弯曲辊4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驱动部44a、44b,分别独立地驱动构成上游侧弯曲辊41的2个辊41a、41b;驱动部45a、45b,分别独立地驱动构成下游侧弯曲辊42的2个辊42a、42b;偏移传感器(偏移量检测部)46,配置于搬送辊50及上游侧弯曲辊41之间;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弯曲量检测部)47,配置于上游侧弯曲辊41及下游侧弯曲辊42之间;以及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弯曲量检测部)48,配置于下游侧弯曲辊42及对准辊43之间。此外,图3以及图4所示的符号P表示搬送的纸张(长纸)。

上游侧弯曲辊41通过由控制部11进行的驱动部44a、44b的控制,使旋转速度(搬送速度)比下游侧弯曲辊42快,从而在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之间,使纸张形成弯曲部位L1。

下游侧弯曲辊42通过由控制部11进行的驱动部45a、45b的控制,使旋转速度(搬送速度)比对准辊43快,从而在下游侧弯曲辊42以及对准辊43之间,使纸张形成弯曲部位L2。

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是比第1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在搬送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的。

偏移传感器46由线传感器构成,根据有无由在搬送路径上搬送的纸张所引起的光的切断,来检测纸张的偏移量(即,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离量)。

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个,检测在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之间形成的弯曲部位L1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高度(弯曲量)。在此,弯曲量是指,被赋予张力的状态的纸张被搬送时所通过的纸张搬送径路与实际上纸张被搬送时所通过的纸张搬送径路所偏离的距离。

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8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2个,检测在下游侧弯曲辊42以及对准辊43之间形成的弯曲部位L2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

控制部11在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以及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8分别检测出的两处的弯曲量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纸张发生弯折。

接下来,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的动作。以控制部11接收到打印作业为契机,开始该动作。

首先,控制部11根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取得纸张类型信息以及图像形成条件(步骤S101)。在此,纸张类型信息是指,例如使用的纸张的尺寸、使用的纸张的种类、使用的纸张的基本重量(basis weight)等信息。另外,图像形成条件是指,例如成为供纸目的地的供纸托盘、彩色印刷的执行/不执行、是进行单面印刷还是进行双面印刷等的信息。

接下来,控制部11开始纸张的搬送(步骤S102)。

接下来,控制部11取得由偏移传感器46检测出的纸张的偏移量(步骤S103)。

接下来,控制部11取得由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检测出的弯曲部位L1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步骤S104)。

接下来,控制部11判定在步骤S103中取得的偏移量以及在步骤S104中取得的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以下称为弯曲差)是否都在预定的阈值内(步骤S105)。在此,针对每个纸张类型,预先设定有预定的阈值。

图6示出表示针对每个纸张类型设定的阈值的表格T1的一个例子。

表格T1具有纸张的纸张类型T11、纸张的基本重量T12、偏移量的阈值T13、弯曲差的阈值T14的字段。例如,能够从纸张类型T11是“刚度高”的记录中,读取基本重量T12是“256g/m2~”、偏移量的阈值T13是“0.4mm”、弯曲差的阈值T14是“0.5mm”的要点。另外,能够从纸张类型T11是“刚度中”的记录中,读取基本重量T12是“128~255g/m2”、偏移量的阈值T13是“0.5mm”、弯曲差的阈值T14是“0.6mm”的要点。另外,能够从纸张类型T11是“刚度低”的记录中,读取基本重量T12是“~127g/m2”、偏移量的阈值T13是“0.8mm”、弯曲差的阈值T14是“0.7mm”的要点。

控制部11在判定为偏移量以及弯曲差都在预定的阈值内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转移到步骤S107。

另一方面,控制部11在判定为偏移量以及弯曲差中的至少某一方是预定的阈值外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转移到接下来的步骤S106。

接下来,控制部11根据在步骤S103中取得的偏移量以及在步骤S104中取得的弯曲差,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步骤S106)。即,控制部11作为本发明的速度控制部发挥功能。

[对纸张的弯曲差(弯折)进行校正的控制]

在步骤S106中,使用图7以及图8来说明对纸张的弯曲差(弯折)进行校正的控制。此外,在图7以及图8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纸张的宽度方向的远端侧发生弯折(即,纸张向远端侧弯折)的情况。另外,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符号A1、A2分别表示施加由上游侧弯曲辊41、下游侧弯曲辊42产生的搬送力的方向。

首先,控制部11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的旋转速度。例如,控制部11如图7所示,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上游侧弯曲辊41中的纸张的远端侧的辊(以下称为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比近端侧的辊(以下称为近端辊)41a的旋转速度慢。

图9示出表示纸张的弯曲量和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速度控制量的关系的表格T2的一个例子。

表格T2具有纸张的近端侧以及远端侧的弯曲量T21、T22、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23、T24、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25、T26的字段。例如,能够从表格T2的第1个记录中,读取在纸张的近端侧以及远端侧的弯曲量T21、T22都是“1mm”的情况下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23、T24、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25、T26都是“440mm/s”的要点。另外,能够从表格T2的第2个记录中,读取在纸张的近端侧以及远端侧的弯曲量T21、T22分别是“1mm”、“2mm”的情况下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23、T24分别是“440mm/s”、“430mm/s”、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25、T26分别是“440mm/s”、“420mm/s”的要点。

因此,控制部11例如在弯曲部位L1的近端侧的弯曲量T21是1mm并且远端侧的弯曲量T22是2mm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速度控制量T23、T24)分别成为“440mm/s”、“430mm/s”。

接下来,控制部11控制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例如,控制部11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参照图7),如图8所示,进行控制以使得下游侧弯曲辊42中的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42a的旋转速度慢。

例如,控制部11在弯曲部位L1的近端侧的弯曲量T21是1mm并且远端侧的弯曲量T22是2mm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速度控制量T25、T26)分别成为“440mm/s”、“420mm/s”。

通过以上的控制,能够校正纸张的弯曲差(弯折)。

此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差小于构成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差,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差大于构成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差。由此,能够在通过上游侧弯曲辊41粗略地进行校正之后,通过下游侧弯曲辊42进行微调整。

[对纸张的偏移量进行校正的控制]

使用图10~图12,说明在步骤S106中对纸张的偏移量进行校正的控制。此外,在图10~图1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偏移(即,纸张向远端侧偏移)的情况。另外,图12所示的符号B1、B2分别表示施加由上游侧弯曲辊41、下游侧弯曲辊42产生的搬送力的方向。

首先,控制部11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的旋转速度,使纸张发生弯折。例如,控制部11如图10所示,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偏移的情况下,以使上游侧弯曲辊41中的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41a的旋转速度快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使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

图13示出表示纸张的偏移量和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速度控制量的关系的表格T3的一个例子。

表格T3具有纸张的偏移量T31、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32、T33、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34、T35的字段。此外,关于纸张的偏移量T31,相对于中心位置(基准位置)在向远端侧偏移的情况下附加负的符号,在向近端侧偏移的情况下附加正的符号。例如,能够从表格T3的第1个记录中,读取在纸张的偏移量T31是“-4mm”的情况下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32、T33分别是“440mm/s”、“450mm/s”、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34、T35分别是“450mm/s”、“440mm/s”的要点。另外,能够从表格T3的第2个记录中,读取在纸张的偏移量T31是“-3mm”的情况下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及远端辊41b的速度控制量T32、T33分别是“440mm/s”、“447.5mm/s”、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及远端辊42b的速度控制量T34、T35分别是“447.5mm/s”、“440mm/s”的要点。

因此,控制部11例如在纸张的偏移量T31是-4mm(即,纸张向远端侧偏移4mm)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速度控制量T32、T33)分别成为“440mm/s”、“450mm/s”。由此,能够使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参照图11)。

接下来,控制部11控制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例如,控制部11在纸张的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参照图11),如图12所示,进行控制以使得下游侧弯曲辊42中的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比近端辊42a的旋转速度慢。

例如,控制部11在纸张的偏移量T31是-4mm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速度控制量T34、T35)分别成为“450mm/s”、“440mm/s”(参照图13)。

通过以上的控制,能够校正纸张的弯折以及偏移。

即,控制部11在进行对纸张的偏移量进行校正的控制时,根据偏移量,控制构成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之后,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下游侧弯曲辊42的近端辊42a以及远端辊42b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与构成上游侧弯曲辊41的近端辊41a以及远端辊41b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相反(opposite)。

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11根据在步骤S103中取得的偏移量以及在步骤S104中取得的弯曲差,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或者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

例如,控制部11在进行对纸张的弯曲差(弯折)进行校正的控制的情况下,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或者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发生弯折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是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未发生弯折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是近端辊)的旋转速度慢。通过以上的控制,能够校正纸张的弯曲差(弯折)。

另外,控制部11在进行对纸张的偏移进行校正的控制的情况下,首先,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或者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发生偏移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偏移的情况下是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未发生偏移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偏移的情况下是近端辊)的旋转速度快,从而使发生偏移的一侧发生弯折。接下来,控制上游侧弯曲辊41或者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发生弯折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是远端辊)的旋转速度比未发生弯折的一侧的辊(在远端侧发生弯折的情况下是近端辊)的旋转速度慢。通过以上的控制,能够校正纸张的弯折以及偏移。

接下来,控制部11取得由偏移传感器46检测出的纸张的偏移量(步骤S108)。

接下来,控制部11取得由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8检测出的弯曲部位L2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步骤S109)。此外,也可以取得由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检测出的弯曲部位L1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而代替弯曲部位L2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

接下来,控制部11转移到步骤S105,判定在步骤S108中取得的偏移量以及在步骤S109中取得的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弯曲差)是否都在预定的阈值内。由此,能够实时地反馈步骤S106或者步骤S107中的校正处理的结果。之后,直至打印作业完成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05~步骤S109的处理。

此外,控制部11在步骤S108中取得的偏移量、在步骤S109中取得的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弯曲差)是“0mm”的情况下,无需校正纸张的弯折以及偏移,所以将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旋转速度控制为通常的速度。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具备:第1搬送辊(对准辊43);上游侧第2搬送辊(上游侧弯曲辊41)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下游侧弯曲辊42),比第1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在搬送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使长纸分别形成弯曲部位;偏移量检测部(偏移传感器46),比上游侧第2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检测长纸的偏移量;弯曲量检测部(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8),比第1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且比上游侧第2搬送辊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检测由上游侧第2搬送辊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的弯曲部位的宽度方向的两处的弯曲量;以及速度控制部(控制部11),根据由偏移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偏移量以及由弯曲量检测部检测出的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控制上游侧第2搬送辊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旋转速度。另外,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分别由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的近端辊(近端辊41a、42a)以及远端辊(远端辊41b、42b)构成,速度控制部根据偏移量和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控制分别构成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即使是搬送辊夹持的状态,也能够校正纸张发生的偏移、弯折,所以能够抑制纸褶皱的发生、图像形成位置的偏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速度控制部单独地控制分别构成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能够阶段性地校正纸张发生的偏移、弯折,所以不会对纸张带来负荷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校正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速度控制部在偏移量或者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超过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差大于构成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差。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能够在通过上游侧第2搬送辊粗略地进行校正之后,通过下游侧第2搬送辊进行微调整,所以不会降低生产率而能够进行校正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速度控制部在偏移量以及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是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中的某一方的旋转速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在纸张发生的偏移、弯折的程度轻的情况下能够仅利用一方的第2搬送辊来校正,所以能够进行更简易的辊控制,能够根据状况进行适合的校正处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速度控制部根据偏移量,控制构成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之后进行控制以使得构成下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与构成上游侧第2搬送辊的近端辊以及远端辊的旋转速度的大小关系相反。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G,在校正纸张的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上游侧第2搬送辊和下游侧第2搬送辊协作地校正,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实现难易度更高的偏移的校正。

以上,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中进行变更。

(变形例)

例如,也可以在搬送刚度高的长纸的情况下,以降低在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夹持时产生的纸张的稳固性为目的,进行使比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例如搬送辊50等)或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例如对准辊43等)分离的控制。

例如,控制部11如图14所示,在直至下游侧弯曲辊42夹持来搬送纸张的期间,以保持比上游侧弯曲辊41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50的夹持状态的方式控制夹持调整部30,而确保纸张的搬送力。

另一方面,控制部11如图15所示,在下游侧弯曲辊42夹持来开始搬送纸张之后,以使比上游侧弯曲辊41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50或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的对准辊43分离来解除夹持状态的方式控制夹持调整部30,而降低在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夹持时产生的纸张的稳固性。此外,通过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的工作来确保纸张的搬送力。

然后,控制部11在利用上游侧弯曲辊41以及下游侧弯曲辊42实施的纸张的弯折、偏移的校正处理完成之后,使搬送辊50、对准辊43再次夹持来确保纸张的搬送力。

此外,在上述图15所示的例子中,进行使搬送辊50以及对准辊43分离的控制,但不限于此。即,也可以进行使比搬送辊50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比对准辊43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的搬送辊一并地分离的控制。

如以上那样,通过具备根据偏移量以及两处的弯曲量的差分对上游侧第2搬送辊以及下游侧第2搬送辊以外的搬送辊的压接和分离进行控制的夹持控制部(控制部11),从而能够根据纸张的搬送状况,良好地实现搬送力的确保和校正处理的执行难易度的平衡,所以无需使纸张搬送停滞而能够进行校正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比搬送辊50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且比上游侧弯曲辊41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地配置偏移传感器46,但不限于此。即,只要至少比上游侧弯曲辊41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偏移传感器46就可以配置于任意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第1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7以及第2弯曲部位检测传感器48这2个弯曲量检测部,但不限于此。即,只要是比对准辊43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且比上游侧弯曲辊41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地配置至少1个弯曲量检测部的结构即可。

此外,关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装置的细节结构以及各装置的细节动作,也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中适当地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