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35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和压环,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主筒壁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周边部。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除了所述镜片的所述主体部为成像区外,其它结构均为非成像区,所述非成像区结构单一,散射特性较差,容易对外界光线形成反射后生成杂散光,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和围绕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周边部,所述主体部构成成像区,该镜头模组还包括非成像区,所述非成像区包括所述镜头筒和所述周边部,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非成像区的消光部,所述消光部包括本体和由所述本体凸出延伸的多个相互间隔排列的消光壁,每个所述消光壁的横截面呈矩形。

优选的,所述消光部设于所述镜头筒的内侧的靠近像侧的一端,多个所述消光壁呈环形阵列排布,其数量为6~60个。

优选的,所述消光壁沿光轴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的,所述消光部设于所述周边部,多个所述消光壁呈环形阵列排布,其数量为6~60个。

优选的,所述消光壁包括第一消光壁、由所述第一消光壁弯折延伸的第二消光壁和由所述第二消光壁弯折延伸的第三消光壁,所述第一消光壁和所述第三消光壁分别位于所述周边部的物侧和像侧且均垂直于光轴设置,所述第二消光壁位于所述周边部的外侧并平行于光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非成像区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镜片间隔的隔圈,所述消光部设于所述隔圈的内侧壁,多个所述消光壁呈环形阵列排布,其数量为6~60个。

优选的,所述隔圈的所述内侧壁在平行于光轴的截面上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非成像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镜头筒的压环,所述消光部设于所述压环的内侧面,多个所述消光壁呈环形阵列排布,其数量为6~60个。

优选的,所述压环的所述内侧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截面上为斜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镜片的非成像区,包括周边部、所述镜筒内侧、所述隔圈内侧和所述压环内侧的位置设置由多个消光壁排列形成的所述消光部,通过所述消光部对反射光形成散射以实现消光,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杂散光的生成,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消光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镜头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隔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压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分别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2、隔圈3和压环4、消光部5以及遮光片6。

所述镜片2包括用于成像的主体部21和围绕所述主体部21延伸的周边部22。

所述隔圈3用于调节所述镜片2的间隔。

所述压环4用于将所述镜片2固定于所述镜头筒1。

所述消光部5用于对光线进行散射,从而实现消除光线反射形成的杂散光。所述消光部5包括本体51和由所述本体51凸出延伸的多个相互间隔排列的消光壁52。

具体的,每个所述消光壁52的横截面呈矩形,当然,所述消光壁52的横截面并不限于矩形,也可为其它形状,这也是可行的,只要能形成凸凹结构的面对光形成散射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消光壁52呈环形阵列排布。

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成像区和非成像区,所述成像区用于成像,其包括所述主体部21;所述非成像区包括所述镜头筒1、所述周边部22、所述隔圈3、所述压环4和所述遮光片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消光部5开设于所述非成像区。可单独设于所述镜头筒1、所述周边部22、所述隔圈3和所述压环4等四个部件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同时设于四个部件,具体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消光部5设于所述镜头筒1,具体的,所述消光部5位于所述镜头筒1的内侧的靠近像侧的一端,其数量为6~60个。此时,所述消光壁52沿光轴方向延伸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4,所述消光部5设于所述镜片2的所述周边部22,所述消光壁52的数量为6~60个。

具体的,所述消光部5包括第一消光壁5a、由所述第一消光壁5a弯折延伸的第二消光壁5b和由所述第二消光壁5b弯折延伸的第三消光壁5c,所述第一消光壁5a和所述第三消光壁5c分别位于所述周边部22的物侧和像侧且均垂直于光轴设置,所述第二消光壁5b位于所述周边部22的外侧面并平行于光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一消光壁、第二消光壁和第三消光壁中任选一个或者任选两个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多个所述镜片2时,可在每个所述镜片2的所述周边部22均设所述消光部5,也可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所述镜片2的所述周边部22设所述消光部5,这都是可行的。

请结合参阅图5,所述隔圈3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31,所述内侧壁31在平行于光轴的截面上为斜面,且沿从物侧到像侧的方向,所述内侧壁31靠近物侧端的半径大于其靠近像侧端的半径。所述消光部5设于所述隔圈3的所述内侧壁31,所述消光壁52的数量为6~60个。

请结合参阅图6,所述压环4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面41,所述内侧面41在平行于光轴的截面上为斜面。所述消光部5设于所述压环4的所述内侧面41,所述消光壁52的数量为6~60个。

当然,所述遮光片6也属于非成像区,所述消光部5也可设置于所述遮光片6的表面。所述消光部5的结构和位置并不限上述举例,上述结构设置所述消光部5可从不同角度和位置对光线的反射形成散射效果,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杂散光的形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镜片的非成像区,包括周边部、所述镜筒内侧、所述隔圈内侧和所述压环内侧的位置设置由多个消光壁排列形成的所述消光部,所述消光部结构减少了光的反射面积及改变了光反射路径,通过所述消光部对反射光形成散射以实现消光,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杂散光的生成,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