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勘察用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740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野外勘察用放大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勘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野外勘察用放大镜。



背景技术:

区域地质调查属于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查明测区内的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地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愈来愈明显。

其中,野外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者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的重要手段;野外地质调查,主要是由野外勘察人员对典型野外地质路线进行观测,利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工具辅助对地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相应资料,并对重要的地质点(如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和岩性点)进行素描描述、拍照或录像等。

然而,由于岩石新鲜面凹凸不平,在野外勘察人员使用放大镜观察时,凹凸不平的表面极易造成视觉误差,导致野外勘察人员错误估计矿物的粒度和种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勘察用放大镜,有助于野外勘察人员准确确定矿物的粒度和种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包括:镜框,所述镜框内设置有放大镜片;所述镜框还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设置有锉刀。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背离所述镜框的末端设置有锉刀。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与所述镜框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端的首部设置有锉刀,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锉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螺接或者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镜片上设置有十字标尺。

进一步地,所述镜框上设置有照明灯。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镜框与所述手柄的连接处,所述手柄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为所述照明灯供电的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或者镜框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照明灯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外勘察用放大镜,通过在手柄上设置锉刀,从而,在观察岩样表面时,可以通过锉刀对岩样表面进行打磨,以露出新鲜、平坦的表面,进而便于野外勘察人员准确确定矿物的粒度和种类,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0-镜框;120-放大镜片;130-手柄;131-第一端;131a-第一容纳腔;131b-内螺纹;132-第二端;132a-外螺纹;140-锉刀;150-十字标尺;160-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首”、“尾”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包括:镜框110,镜框110内设置有放大镜片120;镜框110还设置有放手柄130,放手柄130设置有锉刀140。

具体地,镜框110可以呈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放大镜片120的形状及尺寸需要与镜框110相匹配。本实施例对于镜框110与放大镜片120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镜框110上还可以设置摄像镜头,以便于野外勘察人员随时拍照记录;镜框110或者手柄130上还可以设置存储卡槽,以容纳用于存储照片的存储卡;镜框110或者手柄13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启动摄像镜头的按键;在手柄130内可以设置有用于为摄像头供电的电源。

此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锉刀140设置在放手柄130的任意位置,本实施例对于锉刀140的设置位置以及锉刀14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锉刀140的结构也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野外勘察用放大镜,通过在放手柄130上设置锉刀140,从而,在观察岩样表面时,可以通过锉刀140对岩样表面进行打磨,以露出新鲜、平坦的表面,进而便于野外勘察人员准确确定矿物的粒度和种类,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野外勘察人员握持放手柄130,并且便于野外勘察人员对岩样表面进行打磨,可以将锉刀140设置在放手柄130的末端。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放手柄130包括与镜框110连接的第一端131,以及与第一端131连接的第二端132;第一端13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1a,第二端132的首部设置有锉刀140,第一容纳腔131a用于容纳锉刀140。

具体地,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可以螺接或者卡接,以便于使用锉刀140时,能够快速地将第二端132从第一端131上拆卸下来。例如:第一端131的第一容纳腔131a的腔壁末端设置有内螺纹131b,第二端132的首端设置有外螺纹132a,从而,在不使用锉刀140时,通过内螺纹131b与外螺纹132a的配合将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螺接,并将锉刀140收纳在第一容纳腔131a内。

进一步地,放大镜片120上设置有十字标尺150,以便于野外勘察人员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定位,以及便于对矿物的粒度的准确确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野外勘察用放大镜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进一步地,镜框110上设置有照明灯160。照明灯160可以为LED灯,以在野外勘察人员的过程中提供光线,便于识别。

具体地,为了使得放大镜的结构更加紧凑,照明灯160可以设置在镜框110与放手柄130的连接处,放手柄130的首端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为照明灯160供电的电源。当然,第二容纳腔也可以设置在镜框110上。放手柄130或者镜框110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照明灯160的开关。

此外,手柄130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指南针、与放大镜片120具有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设备等。其中,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容纳腔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