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瞄准装置及枪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737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光学瞄准装置及枪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瞄准装置及枪械。



背景技术:

目前枪械用可见光激光瞄准器因其良好的辅助射击指示功能,在民用枪械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在某些作战场景,利用可见光激光瞄准器标示目标极易暴露我方位置,所以在这些特殊作战场景中一般使用红外激光瞄准器,红外激光瞄准器是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行夜间瞄准的仪器。

然而,为了使枪械能够准确瞄准目标,需要将激光瞄准器光轴和枪管轴线调节至平行,这样在枪械使用中,在当前安装的激光瞄准器发射的激光与需要使用的激光瞄准器发射的激光波长不同时,需要首先拆卸掉当前安装的激光瞄准器,再将需要使用的激光瞄准器的光轴调节至与枪管轴线平行,操作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调节难度大,不易于便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瞄准装置及枪械,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射不同波长的激光时需要更换激光瞄准器,操作过程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瞄准装置,包括:准直透镜模组、光纤耦合器和至少两个激光模组;

至少两个所述激光模组,在开启时分别用于发射不同预设波长的激光,并将所述激光耦合入该激光模组连接的第一光纤中;

所述光纤耦合器,包括一个输出端和至少两个输入端,每个所述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激光模组的光纤连接端连接,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激光模组发射的、不同预设波长的激光合路到同一根第二光纤中;

所述准直透镜模组,其光纤连接端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合路到所述第二光纤中的激光进行准直输出。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激光模组包括:开关模块、激光器和耦合透镜组;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激光器;

所述激光器,用于在开关模块开启后,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

所述耦合透镜组的激光输入端与所述激光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耦合入第一光纤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连接或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学瞄准装置还包括光强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光强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瞄准装置的壳体上,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强数据,并将所述光强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强数据控制所述开关电路,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激光模组中的任一激光模组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连接或断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为两个。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为三个。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所述第二光纤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枪械,包含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瞄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激光瞄准器中设置至少两个激光模组,并将至少两个激光模组发射出的激光利用光纤耦合器耦合到同一根光纤内,在需要使用不同激光器发射不同波长的激光时,只要开启相应的激光器的开关即可,省去多次拆卸安装激光瞄准器的繁琐过程,提高激光瞄准器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瞄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准直透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瞄准装置的激光束传播原理图。

图标:1-准直透镜模组;3.1-激光器;3.2-耦合透镜组;2-光纤耦合器;3-激光模组;4-第一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为了使枪械能够准确瞄准目标,需要将激光瞄准器光轴和枪管轴线调节至平行,这样在枪械使用中,在当前安装的激光瞄准器发射的激光与需要使用的激光瞄准器发射的激光波长不同时,需要首先拆卸掉当前安装的激光瞄准器,再将需要使用的激光瞄准器的光轴调节至与枪管轴线平行,操作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调节难度大,不易于便捷使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瞄准装置,可以在激光瞄准器中设置至少两个激光模组,并将至少两个激光模组发射出的激光利用光纤耦合器耦合到同一根光纤内,在需要使用不同激光器发射不同波长的激光时,只要开启相应的激光器的开关即可,省去多次拆卸安装激光瞄准器的繁琐过程,提高激光瞄准器的使用效率。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光学瞄准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光学瞄准装置包括:准直透镜模组1、光纤耦合器2和至少两个激光模组3;

至少两个所述激光模组3,分别用于发射不同预设波长的激光,并将所述激光耦合入该激光模组连接的第一光纤4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光纤4可为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在此处特指设置于激光模组3与光纤耦合器2的输入端之间的光纤。

如图2所示,所述激光模组包括:开关模块(图中未示出)、激光器3.1和耦合透镜组3.2;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激光器;

所述激光器3.1,用于在开关模块开启后,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

所述耦合透镜组3.2的激光输入端与所述激光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耦合入第一光纤中。

激光器可以指可见光波长激光器或者红外光波长激光器等等,在不同的激光模组中应当设置不同波长的激光器,例如,当光学瞄准装置中包含两个激光模组时,假设其中一个激光模组中的激光器为可见光波长激光器,则另一个激光模组中的激光器可以为红外光波长激光器,可见光波长激光器波长为常见的450nm、532nm、545nm、635nm或者650nm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其它适宜的波长;红外光波长激光器波长为常见的808nm、905nm、940nm或者1050nm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其它适宜的波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透镜组3.2是指一组能够使通过的激光束准直聚焦到光纤内的透镜。

所述光纤耦合器2,包括一个输出端和至少两个输入端,每个所述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激光模组的光纤连接端连接,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激光模组发射的、不同预设波长的激光合路到同一根第二光纤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光纤指设置于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与准直透镜模组之间的光纤。

如图3,光纤耦合器(Coupler)又称分歧器(Splitter)、连接器、适配器、光纤法兰盘,是用于实现光信号分路/合路,或用于延长光纤链路的元件。

如图4,所述准直透镜模组1,其光纤连接端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合路到所述第二光纤中的激光进行准直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准直透镜模组1可以指准直镜,准直镜用于维持激光谐振腔和聚焦光学元件之间的光束的准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连接或断开。供电支路可以设置在激光器的激光头与电源连接的支路上,其中可以包括开关管等电子器件,例如三极管等。

所述光学瞄准装置还包括光强传感器和处理器;

所述光强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瞄准装置的壳体上,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强数据,并将所述光强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强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发送给处理器,以便处理器分析处理。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强数据控制所述开关电路,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激光模组中的任一激光模组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

处理器在接收到光强传感器采集的光强数据后,可以将光强数据与预设光强范围进行比较,并根据光强数据位于光强范围内或者光强范围外,控制相应的激光模组发射激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的供电支路连接或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动开关可以指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开关,手动开关可以根据被按下或者弹起的状态使供电支路连接或者断开。

为了保证每一个激光模组均有对应连接的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保持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的,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激光模组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相应的,所述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的数量为三个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枪械,包含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瞄准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光学瞄准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前述包含光强传感器和处理器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瞄准装置中,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光强传感器采集的光强数据。

判断所述光强数据是否位于第一光强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光强范围可以指预设的数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在光强范围与激光波长的对应关系,在检测到当前的光强数据位于第一光强范围内时,即使用该对应激光波长的激光器发射激光。

如果所述光强数据位于所述第一光强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一激光模组发射第一预设波长的激光。

如图5所示,假设光学瞄准装置中包含两个激光模组,两个激光模组中的激光器分别为红外波段激光器和可见光波段激光器,在工作时,假设在一种应用场景中,需要使用红外波段的激光瞄准,则可以控制红外波段激光器A1发出的红外波段激光光束B1经过耦合镜C1耦合入光纤D1;类似的,在另外一种应用场景中,需要使用可见光波段的激光瞄准,可见光波段激光器A2发出的可见光波段激光光束B2经过耦合镜C2耦合入光纤D2。两束光纤通过光纤集束器E(光纤集束器可以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光纤耦合器)将两种波段的激光集合入单根光纤F中。光纤F的出光经过光学准直系统G实现两种波长激光束H的同轴小发散角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光强数据位于所述第一光强范围外,判断所述光强数据是否位于第二光强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光强范围的设定可以参照第一光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所述光强数据位于所述第二光强范围内,控制所述第二激光模组发射第二预设波长的激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