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对准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25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棱镜对准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准测量仪器,特别涉及一种棱镜对准杆。



背景技术:

棱镜杆是工程测量中时常用到的测量仪器,能精准的进行对准标记。根据施工精度的要求,棱镜杆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精准的调整,使得棱镜杆处于水平状态稳定,但是在调整的时候常常因为地形等原因难以便捷的进行稳定的安装摆放,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操作使用时不方便,难以快速便捷的进行调节,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镜对准杆,能便捷快速的进行水平的调整,操作简单、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棱镜对准杆,包括本体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及三根铰接于底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管及穿设于固定管的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固定管的侧壁上卡嵌安装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一体连接有滑移套设于滑杆的定位环,所述滑杆与伸缩管之间具有供定位环沿着滑杆的径向移动的间隙,所述伸缩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操作按钮滑移的开槽,所述滑杆的侧壁上设有供定位环限位固定以对伸缩管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架对对准杆本体进行支撑操作,支撑架对本体进行支撑操作,支撑架的支撑杆三根的设置使得支撑更加的稳定。固定管、伸缩管以及滑杆的设置使得支撑杆的长度能够进行调节,套设于滑杆的定位环配合于滑杆上的定位机构进行稳定的定位操作,且利用操作按钮实现定位环的脱离及定位,滑杆及伸缩管之间的间隙便于对定位环的操作,伸缩管的侧壁上的开槽则利于操作按钮操作后滑杆的移动,使得对准杆的伸缩操作简单、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间隔环设于滑杆远离操作按钮一侧的侧壁上的定位槽,所述操作按钮和滑杆之间抵接有使操作按钮具有向远离滑杆的一侧弹出趋势的弹性弹簧,所述定位环在弹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嵌于定位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定位机构的定位槽的设置使得定位环能够实现卡嵌,且间隔环设能与定位环进行更好的安装卡嵌,操作按钮一侧的弹性弹簧能够使得定位环被驱动,能在弹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环稳定的卡嵌在活动杆的定位槽内,实现活动杆的固定,操作简便且易于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靠近操作按钮的一侧的侧壁沿着滑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按钮一体连接有滑移卡嵌于滑槽的抵接杆,所述弹性弹簧套设于抵接杆且抵接于滑槽与操作按钮的端面之间。

采用上述方案,滑杆的端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槽配合于操作按钮一侧的抵接杆,使得在滑杆滑动的时候抵接杆能稳定的抵接在滑槽上,抵接杆供弹性弹簧进行固定安装,避免在滑移的时候弹性弹簧的弯折变形造成难以复位,弹性弹簧抵接于操作按钮及滑槽端面之间能稳定的进行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端面上与定位槽同心的位置间隔安装有跳豆弹簧。

采用上述方案,滑槽的端面上与定位槽同心的跳豆弹簧的设置在滑杆滑移时,抵接杆能与跳豆弹簧进行挤压接触,使得操作时具有触动感,便于操作人员的控制,且能避免滑杆快速的滑移,对滑移操作具有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的侧壁于定位槽的两侧开设有供定位环卡嵌的卡槽,所述定位环远离操作按钮的一侧边沿向卡槽一侧凸出有卡嵌于卡槽的卡块。

采用上述方案,滑杆的侧壁于定位槽两侧开设的卡槽配合于定位环进行进一步的卡嵌,定位环远离操作按钮一侧凸出的卡块能实现与定位槽的稳定卡嵌,使得固定时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呈向远离伸缩管的一侧直径逐渐减小的圆锥状。

采用上述方案,伸缩管一端的支撑脚对支撑杆进行支撑固定,圆锥状的设置使得在支撑时更加的稳定,便于着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伸缩管的内侧的端面上向滑杆一侧凸出有螺杆,所述滑杆的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固定于螺杆的螺纹孔。

采用上述方案,支撑脚的端面上凸出的螺杆与滑杆的端面上开设的螺纹孔相配合,使得滑杆能稳定的安装在支撑脚上与伸缩管保持相对稳定,且便于对滑杆的拆卸及安装,操作更加简便。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管的外侧壁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管的内侧壁沿着长度方向凸出有滑移卡嵌于限位槽的限位杆。

采用上述方案,伸缩管的外侧壁开设的限位槽配合于固定管内侧壁的限位杆,使得伸缩管在伸缩操作的时候能够沿着限位槽限位杆的位置顺利的进行滑移,避免晃动歪斜。

作为优选,三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对支撑杆进行角度固定的固定架。

采用上述方案,三个支撑杆之间连接的固定架在底座的下端对支撑杆进行固定,通过三个方向安装更加的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固定管、伸缩管及滑杆对支撑杆进行长度的伸缩调节控制,定位环的设置于滑杆上的定位机构实现定位及调节操作,使得伸缩管的伸缩在操作按钮的操作下简便,实现伸缩管的伸缩的设置同时能利用定位槽与定位环实现稳定的卡嵌固定,操作更加的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棱镜对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支撑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定位环处于卡嵌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为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6为定位环处于未卡嵌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中:1、本体;2、支撑架;3、底座;4、支撑杆;41、固定管;411、限位杆;42、伸缩管;421、开槽;422、支撑脚;4221、螺杆;423、限位槽;5、滑杆;511、定位槽;512、卡槽;52、滑槽;521、跳豆弹簧;53、螺纹孔;6、操作按钮;61、定位环;611、卡块;62、弹性弹簧;63、抵接杆;7、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棱镜对准杆,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及用于安装本体1的支撑架2,支撑架2包括用于安装本体1的底座3以及三根相互固定在底座3边沿的支撑杆4组成,且周向支撑开呈三角架状结构。

如图2所示,支撑架2的支撑杆4包括固定在一端连接的固定管41以及伸缩管42,伸缩管42包括套设于固定管41的套筒以及穿设于固定管41内部的滑杆5,套筒和滑杆5在远离固定管41的一端通过支撑脚422固定连接,支撑脚422一体连接于伸缩管42呈圆锥状设置,且直径小的一端远离伸缩管42能便捷插在土壤内对支撑杆4进行位置的固定。固定管41的内侧壁上沿着长度方向凸出有限位杆411,在伸缩管42的外侧壁上对应于限位杆411的位置凹陷形成有限位槽423,伸缩管42套设于固定管41内能根据限位槽423及限位杆411的配合进行上下伸缩移动。

如图2及图3所示,滑杆5的一侧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定位槽511,支撑杆4还包括固定于伸缩管42内的滑杆5,还设置有套设于滑杆5的定位环61,滑杆5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定位环61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环61的一侧一体连接有操作按钮6,固定管41的侧壁上开有孔供操作按钮6进行安装卡嵌。伸缩管42与滑杆5同轴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隙。伸缩管42的侧壁上也对应于操作按钮6开设有开槽421,开槽421沿着伸缩管42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在固定管41内能顺利的上下伸缩。

定位机构包括位于滑杆5上的定位槽511及位于定位槽511两侧的卡槽512,定位槽511水平开设于滑杆5远离操作按钮6的一侧,且沿着滑杆5的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卡槽512平行且同轴于定位槽511开设。滑杆5靠近操作按钮6的一侧侧壁上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2,操作按钮6靠近滑槽5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弹簧62且抵接于滑槽52的端面上,定位环61套设于滑杆5上,在弹性弹簧6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操作按钮6向远离滑杆5的一侧运动,定位环61远离操作按钮6的一端卡嵌在定位槽511及卡槽512内,定位环61卡嵌于定位槽511及卡槽512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卡块611,在卡嵌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操作按钮6的按压下使弹性弹簧62具有形变,使得定位环61远离操作按钮6的一端与定位槽511脱离,进而使得定位环61与滑杆5分离能进行上下滑移伸缩。

如图3及图4所示,滑杆5于滑槽52的位置间隔安装有跳豆弹簧521,而在操作按钮6靠近滑槽52的一端还一体连接有抵接杆63,弹性弹簧62套设在抵接杆63上且抵接在滑槽52及操作按钮6的端面之间,跳豆弹簧521对应于定位槽511进行设置,与定位槽511同心同轴且等间隔设置,当定位环61进行上下移动的时候,移动到对应的定位槽511时,抵接杆63会抵接在对应的跳豆弹簧521上发生触动,给操作人员有触感,便于区分位置的调节。

如图5所示,伸缩管42于支撑脚422的端面上还一体连接有螺杆4221,螺杆4221竖直朝向滑杆5设置,滑杆5的端面中心开设有对应于螺杆4221的螺纹孔53以实现滑杆5的固定及拆卸。

如图4及图6所示,操作按钮6及定位环61所处的不同的状态,当操作按钮6处于自然状态不按压时,如图4所示,弹性弹簧62抵接于滑杆5及操作按钮6之间,定位环61上的卡块611卡嵌在滑杆5的定位槽511内,使得定位环61对滑杆5进行限位,实现固定。按下操作按钮6时,如图6所示,抵接杆63抵接于滑槽52的端面上,且定位环61与滑杆5相脱离,使滑杆5能在定位槽511内上下滑移伸缩,实现位置的调整。

操作步骤:

1、将支撑架2通过固定架7固定后,利用支撑脚422固定安装在地面,实现初步固定;

2、观察本体1的位置状态,调整支撑杆4的长度平衡;

当需要伸长支撑杆4时,按下对应的操作按钮6,使得定位环61与滑杆5脱离,拉动伸缩管42使得滑杆5与定位环61的位置发生改变,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操作按钮6,在弹性弹簧62的弹力下定位环61再次卡嵌在滑杆5上的定位槽511内,实现固定;当需要缩短支撑杆4的长度时,按下操作按钮6的同时反向将伸缩管42向固定管41一侧移动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