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余缆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3496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余缆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通讯系统配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缆余缆盘。



背景技术:

光缆余缆盘是安装在光缆线路上,用于存放光缆接续时的富余光缆或光缆余留时的盘绕架;传统的光缆余缆盘,包括两根十字相交的金属条,在每根金属条的两个末端分别向上两次弯折后,形成一边具有缺口的方形框,这样的光缆余缆盘在绕线结束后没办法有效固定末端线。

公开号为CN20603898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便于末端线固定的光缆余缆架,其技术要点是:在固定余缆架后,将从电力杆塔上引下的多余线缆沿弯钩盘整在余缆架内部,最后通过钢丝绳穿过合适位置的固定孔对盘起后的多个线圈缆整体进行固定。

上述方案中解决了盘绕状态下的电缆缺乏有效固定的问题,其通过钢丝绳穿过固定孔的方式对盘绕状态下的光缆进行固定,导致其仅能固定特定圈数的光缆(一个固定孔对应一种圈数的光缆),导致固定圈数不能任意调节。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余缆盘,通过弹性件推动推杆,使其与弯钩配合夹紧盘状余缆,从而能够固定任意圈数的盘状余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缆余缆盘,包括呈十字相交的金属臂,所述金属臂的四个端点均设置有一个向内的弯钩,所述金属臂相交点固定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有四个弹性件,各个所述弹性件靠近相应弯钩端设置有推进块,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推进块抵触于弯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从电力杆塔上引下的多余线缆沿弯钩盘整在各个弯钩内,由弹性件对推进块形成朝向弯钩内的推力,从而由推进块配合弯钩夹持住盘状余缆,同时设置四个推进块配合四个弯钩,由四个方向夹持住盘状余缆,使得盘状余缆受力更加均匀,提高固定的稳定性;综上所述,在相应推进块至弯钩的任意距离内(两个端点值分别为:1、弹性件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推进块至弯钩的距离;2、推进块抵触与弯钩内),均能夹持住盘状余缆,使得余缆具有更多盘绕圈数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段所述金属臂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T型槽,所述推进块设置有与T型槽滑移连接的滑移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槽与滑移部之间的滑移配合,一方面限制推进块的滑移轨迹(仅能朝向或者远离弯钩滑动);另一方面有效防止推进块脱离金属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部设置有锁紧柱,所述T型槽底面贯穿开设有供锁紧柱滑移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柱穿过锁紧槽端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持住盘状余缆后,可以向内拧紧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与金属臂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推进块的非正常滑移;避免因弹性件长时间暴露于室外发生老化,失去弹性能力导致推进块失去对盘状余缆的夹持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臂相交点背面固定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有绳索盘,所述绳索盘固定连接有四根绳索,四根所述绳索分别连接相应锁紧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电缆盘绕于余缆盘上时,转动绳索盘收回各段绳索,绳索在收回的过程中拉动四个推进块同时朝向金属臂相交点滑动(松开各个锁紧螺栓的前提下),从而为盘绕电缆提供便利(无需依次推动各个推进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索盘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金属臂侧壁面的限制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绳索盘控制各个推进块与弯钩处于张开状态时,转动限制柱使其抵触于金属臂侧壁面,从而通过限制绳索盘的转动,限制推进块受弹性件推动朝向弯钩移动,导致影响光缆的盘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弯钩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光缆末端线的夹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夹住光缆的末端线,从而防止光缆相对余缆盘发生晃动,导致末端线与弯钩或者推进块发生摩擦而产生磨损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臂相邻两端背面分别设置有与电力杆塔配合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金属臂上分别设置固定件,使得余缆盘能够由两个固定件固定于电力杆塔上,有效提高余缆盘的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别与金属臂铰接的左夹持部以及右夹持部,所述左夹持部与右夹持部相互连接端呈齿合状,所述左夹持部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所述右夹持部开设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左右夹持部相向转动,夹持住电力杆塔圆周面并对其产生压力,从而由电力杆塔圆周面与左右夹持部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余缆盘及盘状电缆的重力;同时左夹持部与右夹持部相互连接端呈齿合状,使得固定件能够适应多种尺寸的电力杆塔,提高余缆盘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在金属臂交点固定设置中心柱,金属臂各段均滑移连接一个推进块,推进块与中心柱之间设置弹性件,从而由弹性件朝向各个弯钩推动相应的推进块,推进块与相应的弯钩对盘状光缆形成夹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任意圈数的光缆进行固定(不超过推进块到弯钩的最大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整体示意图,主要表示余缆盘的前视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金属臂的整体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整体示意图,主要表示余缆盘的后视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金属臂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推进块的结构;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推进块的结构。

图中:1、金属臂;11、弯钩;111、夹板;112、金属板;12、固定件;13、左夹持部;14、右夹持部;15、固定螺栓;16、固定槽;2、中心柱;21、弹性件;22、推进块;23、T型槽;24、滑移部;25、锁紧柱;26、锁紧槽;27、锁紧螺母;28、转动柱;29、绳索盘;291、绳索;292、限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光缆余缆盘,如图1所示,包括呈十字相交的金属臂1,金属臂1的四个端点处均一体成型有一个向内的弯钩11,金属臂1相交点焊接固定有中心柱2,中心柱2为矩形柱体,其四个侧壁面分别正对一个弯钩11,中心柱2于各个侧壁面上分别焊接固定有一个弹性件21,弹性件21可以为压缩弹簧,其靠近弯钩11端焊接固定有推进块22,如图2、图4所示,金属臂1四段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T型槽23,推进块22设置有与T型槽23滑移配合的滑移部24,从而由弹性件21推动推进块22抵触于弯钩11内;回到图1,当光缆盘绕于各个弯钩11内时,弹性件21处于压缩状态,其释放弹性势能对推进块22施加朝向弯钩11的推力,从而由推进块22配合弯钩11夹住盘状光缆,完成对盘状光缆的夹持固定;通过上述夹持的方式固定盘状光缆,使得在推进块22滑移轨迹内的任意位置均可对盘状光缆进行夹持,使得盘状光缆具有更多圈数的选择型。

由于弹性件21需要长时间的暴露于室外,可能会因为老化而丧失弹性形变能力,导致推进块22无法配合弯钩11对盘状光缆进行夹持,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如图3、图5所示,滑移部24设置有锁紧柱25,T型槽23(标示于图2)底面贯穿开设有供锁紧柱25滑移的锁紧槽26,锁紧柱25穿过锁紧槽26端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母27;从而在推进块22配合弯钩11夹持盘状光缆时,顺时针拧动锁紧螺母27,其与锁紧柱25配合产生螺纹推进力,使得锁紧螺母27朝向金属臂1移动,并紧密贴合与金属臂1外壁面,其与金属臂1外壁面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推进块22的非正常滑动,最终起到在弹性件21老化后,推进块22依旧能够配合弯钩11夹持住盘状光缆技术效果;当然在需要移动推进块22时仅需逆时针拧松锁紧螺母27即可。

在上述设计中,盘入或者取出光缆时,必须分别移动各个推进块22,使其与弯钩11呈张开状,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繁琐问题,因此可以将各个推进块22的移动联动起来,为盘入或者取出光缆提供便利,如图3、图4所示,金属臂1相交点背面(金属臂1背离中心柱2一面)焊接固定有转动柱28,转动柱28为截面呈T型的金属圆柱体,转动柱28转动连接有绳索盘29,绳索盘29圆周面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四根绳索291,四根绳索291分别与相应推进块22的锁紧柱25连接,当各个推进块22抵触于弯钩11内时,各个绳索291处于绷直状态;当需要打开弯钩11开口时,通过转动绳索盘29同时收回四根绳索291,四根绳索291分别拉动相应的推进块22朝向金属臂1的交接点滑移,最终达到通过绳索盘29同时控制各个推进块22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弹性件21处于压缩状态,其会推动推进块22朝向弯钩11滑动,推进块22通过绳索291带动绳索盘29反方向转动,因此必须对绳索盘29施加限制其转动的力,绳索盘29转动连接有限制柱292;当需要限制绳索盘29转动时,转动限制柱292使其侧壁面抵触于金属臂1某一段的侧壁上,从而由金属臂1通过限制柱292对绳索盘29施加限制力(反向转动限制柱292,其还可以作为用于转动绳索盘29的把手使用)。

为避免因盘状光缆的末端线发生晃动,导致其与余缆盘发生摩擦,而产生磨损光缆末端线的问题发生,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弯钩11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光缆末端线的夹板111,夹板111包括两块相对焊接固定于弯钩11上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金属板112,两块金属板112的间隙小于光缆直径,从而通过两块金属板112的弹性形变能力完成对于光缆末端线的夹持。

为余缆盘能够固定于多种直径的电力杆塔上,金属臂1相邻两端背面(与转动柱28同一面)分别设置有与电力杆塔配合的固定件12,固定件12包括分别与金属臂1铰接的左夹持部13以及右夹持部14,左夹持部13与右夹持部14均为半圆环,两者闭合可形成一个闭合圆环,且两者相互连接端呈交错状,使得两者所形成的闭合圆环(非正圆)具有可大可小的能力;从而通过左夹持部13与右夹持部14夹住电力杆塔完成余缆盘与电力杆塔之间的连接;为避免左夹持部13与右夹持部14发生非正常分离,导致余缆盘掉落,左夹持部13螺纹配合有固定螺栓15,右夹持部14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5配合的固定槽16,从而通过固定螺栓15与固定槽16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左夹持部13与右夹持部14的非正常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