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288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光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光纤连接结构,主要作用在于光纤通信连接,其内置的用于与光纤连接的大多数使用的是陶瓷插芯结构,由于陶瓷插芯的热稳定性好而被广泛使用。但是陶瓷插芯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光纤若不与陶瓷插芯内表面贴合就无法利用到陶瓷的热稳定性,导致光纤过热,影响传输效果。但陶瓷加工精度高,同心度要求高,加工复杂导致光纤连接结构成本高。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纤连接结构,以降低现有光纤连接结构内部组成的加工复杂度,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结构,包括金属件、一端与金属件固定的中空的陶瓷套筒和与陶瓷套筒固定的铁插芯,所述铁插芯的第一通孔可内嵌穿过金属件第二通孔和中空空腔的光纤,所述陶瓷套筒另一端与适配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适配器包括基座、设在基座上的光发射器和设在基座上的光接收器,所述基座内置有光电转换装置,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均与光发射器、光接收器和光纤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与基座内腔固定并与基座底面成45度,所述第二滤光片与基座内腔固定并与基座底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陶瓷套筒为中空圆筒,所述铁插芯为圆环状。

优选地,所述铁插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陶瓷套筒的中空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铁插芯替换现有技术中的陶瓷插芯,以降低整体光纤连接结构的加工复杂度,以降低成本。

2、铁插芯的耐久度高,从而提高光纤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铁插芯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拆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结构,包括金属件1、一端与金属件1固定的中空的陶瓷套筒2和与陶瓷套筒2固定的铁插芯3,所述铁插芯3的第一通孔可内嵌穿过金属件1第二通孔和中空空腔的光纤,所述陶瓷套筒2另一端与适配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与陶瓷套筒2固定的铁插芯3,所述铁插芯3的第一通孔可内嵌穿过金属件1第二通孔和中空空腔的光纤,以使得光纤所散发热量可经铁插芯散发,提高散热效果;且与现有技术的陶瓷插芯相比,铁插芯3的精度要求低,做工步骤简单,如图4所示,铁插芯3的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于光纤直径,与现有技术的陶瓷插芯的制造成本相比,降低了成本。其中,所述铁插芯3的第一通孔可内嵌穿过金属件1第二通孔和中空空腔的光纤,内嵌表示的是光纤可穿过所述铁插芯3的第一通孔,适配器是一种接口转换器。通过铁插芯3的设置,使得本光纤连接结构的总体成本低,加工步骤简单,且铁插芯3相较于陶瓷插芯,使用寿命长。作为本实施例的优化,所述陶瓷套筒2为中空圆筒,所述铁插芯3为圆环状(见图4),本实施例对陶瓷套筒2和铁插芯3进行限定,以提高两者之间的牢固性。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适配器包括基座5、设在基座5上的光发射器6和设在基座5上的光接收器4,所述基座5内置有光电转换装置,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均与光发射器6、光接收器4和光纤连接。本实施例对适配器结构进行限定,以通过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设置,使得可实现光纤的光信号的双方向传输,即可接收光信号,也可以发送光信号,实现一般家庭用户的光纤通讯。

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剖面图。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滤光片7和第二滤光片8,所述第一滤光片7与基座5内腔固定并与基座底面成45度,所述第二滤光片8与基座5内腔固定并与基座底面平行。本实施例对光电转换装置进行限定,以实现一根光纤里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可以同时传输收发两个方向的信号。其中,给光接收器6的发射管芯片加电,发光经过透镜穿过第一滤光片7聚焦到光纤进行传输;同时光纤的输入信号经过第一滤光片7反射到第二滤光片透射到光发送器4,实现光电转换。使得光纤双向传输,且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的组合使得基座5集成了光发送器和光接收器可以集成到一个装置内,节省了结构的空间利用率,以及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铁插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陶瓷套筒的中空空腔内。本实施例,对铁插芯和陶瓷套筒之间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激光焊接对于尺寸小的零件加工尤其适合,提高焊接后的两部件之间紧固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