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18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光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



背景技术:

光纤光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电力传输设备,光纤光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光缆加工行业目前也是较为热门的行业之一,现有的光纤光缆一般深埋在地下,容易遭受蛇虫的破坏,造成光缆的损坏,因此,发明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包括多束光纤带,所述多束光纤带的外侧设有松套管层,所述松套管层与多束光纤带之间填充有套管填充棉,所述松套管层设置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松套管层之间填充有芳纶填充层,所述芳纶填充层的外侧套有第一阻水层,所述第一阻水层的外侧粘结有内护套,所述内护套的外侧均匀布有加强凸条,所述内护套的外侧设有第二阻水层,所述第二阻水层的外侧设有铝复合带屏蔽层,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的外侧套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的外侧设有外护套。

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和内护套的材质为天然硅橡胶材质,通过挤压机挤压成型。

优选的,所述金属网层的形状外网状结构,所述金属网层的材质为金属铜材质。

优选的,所述松套管层的中部设有中心加强件,所述中心加强件为金属丝。

优选的,所述芳纶填充层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为管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通过设置的第一阻水层和第二阻水层,使光纤光缆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通过设置的外护套和内护套进步一提高光纤光缆的强度,通过在内护套外侧设置的加强凸条,加强光纤光缆的强度,通过设置的金属网层和铝复合带屏蔽层,可以用来保护光纤光缆,避免光纤光缆被蛇鼠咬坏,并且可以屏蔽干扰,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保护光纤光缆不被咬坏,且具有极高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松套管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束光纤带、2中心加强件、3第一阻水层、4第二阻水层、5松套管层、6套管填充棉、7芳纶填充层、8外护套、9内护套、10加强凸条、11金属网层、12铝复合带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包括多束光纤带1,所述多束光纤带1的外侧设有松套管层5,所述松套管层5与多束光纤带1之间填充有套管填充棉6,所述松套管层5设置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松套管层5之间填充有芳纶填充层7,所述芳纶填充层7的外侧套有第一阻水层3,所述第一阻水层3的外侧粘结有内护套9,所述内护套9的外侧均匀布有加强凸条10,所述内护套9的外侧设有第二阻水层4,所述第二阻水层4的外侧设有铝复合带屏蔽层12,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12的外侧套有金属网层11,所述金属网层11的外侧设有外护套8。

具体的,所述外护套8和内护套9的材质为天然硅橡胶材质,通过挤压机挤压成型。

具体的,所述金属网层11的形状外网状结构,所述金属网层11的材质为金属铜材质,使光纤光缆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具体的,所述松套管层5的中部设有中心加强件2,所述中心加强件2为金属丝,使光纤光缆具有更高的强度。

具体的,所述芳纶填充层7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铝复合带屏蔽层12为管状结构。

工作原理:该具有防鼠蚁功能的加强型光纤光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阻水层3和第二阻水层4,使光纤光缆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通过设置的外护套8和内护套9进步一提高光纤光缆的强度,通过在内护套9外侧设置的加强凸条10,加强光纤光缆的强度,通过设置的金属网层11和铝复合带屏蔽层12,可以用来保护光纤光缆,避免光纤光缆被蛇鼠咬坏,并且可以屏蔽干扰,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保护光纤光缆不被咬坏,且具有极高的使用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