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16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新材料制作而成的滤镜,特别是一种加强钢化滤镜。
背景技术
:通常所说到的滤镜,是指光学物理滤镜,是一种具有光线过滤效果的摄影配件。在风光摄影中,一般使用最多的滤镜就是中灰滤镜(ND)和中灰渐变滤镜(GND)。所述中灰滤镜(ND)整张镜片为灰黑色,主要功能是过滤光线、降低通光量、增加曝光时间,常用于拍摄出动感虚化情景;所述中灰渐变滤镜(GND)镜片的上半部分为灰黑色,下半部分为透明色,主要用于平衡光比,使画面中的暗部与高光部均合理曝光,适用于大光比的环境,比如用于拍摄日出及黄昏的场景。所述滤镜是由基片和膜层构成的,由于常见滤镜中的基片采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玻璃和树脂,耐摔物理强度有所欠缺,另外,附着在基片表面上的膜层采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SiO2和Cr材料,往往会导致滤镜的物理硬度偏低以及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钢化滤镜,能够提高滤镜的硬度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强钢化滤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和膜层,所述膜层是由Al2O3构成的电介质层和由Ti构成的金属膜层通过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所述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或者同时附着于基片的两侧表面。膜层的材料采用Al2O3和Ti构成,替代以往常用的SiO2和Cr材料,在满足过滤光线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滤镜的硬度和环保性,另外,镀制膜层的位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面镀制,另一种是双面镀制。进一步地,所述基片采用的材料是化学钢化玻璃。化学钢化玻璃的硬度和强度都比以往常用的普通玻璃和树脂材料要大,采用化学钢化玻璃材料来制作基片,能够提高滤镜的硬度,提高滤镜的耐摔物理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包括5-15层。膜层中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相互交替层叠,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由5-15层不等。进一步地,膜层中的第一层为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层附着于基片的表面。附着于基片表面的第一层是Al2O3构成的电介质层,第二层是Ti构成的金属膜层,按照电介质层金属膜层交替层叠的形式如此类推出其他层数的材料组成。进一步地,每一层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均保持一致或者每一层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出线性递减的趋势。当膜层中的每一层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均保持一致时,所述滤镜为中灰滤镜,主要功能是过滤光线、降低通光量、增加曝光时间,常用于拍摄出动感虚化情景;当膜层中的每一层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出线性递减的趋势时,所述滤镜为中灰渐变滤镜,具有渐变效果,主要用于平衡光比,使画面中的暗部与高光部均合理曝光,适用于大光比的环境,比如用于拍摄日出及黄昏的场景。进一步地,膜层中的第一层的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5nm或者20nm。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5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0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5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05.43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79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01.44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0.3级别,相对应减光1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0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3.85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8.27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3.9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9.04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6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7.19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0.6级别,相对应减光2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5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3.5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8.38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23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1.48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4.93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6.46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0.9级别,相对应减光3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0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3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3.28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2.4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65.96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5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6.65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1.2级别,相对应减光4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0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2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63.27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6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1.68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85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7.54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1.5级别,相对应减光5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9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0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72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62.65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3.24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5.82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2.2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4.11nm,第八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5.44nm,第九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5.07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1.8级别,相对应减光6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且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11层时,第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5nm,第二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1.62nm,第三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2.49nm,第四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31.84nm,第五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76.49nm,第六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26.38nm,第七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33.54nm,第八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80.22nm,第九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69.26nm,第十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19.31nm,第十一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是53.17nm。上述厚度分布的滤镜为3.0级别,相对应减光10档。进一步地,当膜层同时附着于基片的两侧表面时,两侧膜层中的金属膜层的厚度是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时的对应厚度的一半,两侧膜层中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与当膜层只附着于基片的单侧表面时的对应厚度一致。当双面镀制时,膜层中由Ti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膜层的厚度为单面镀制时厚度的一半,由Al2O3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与单面镀制时一致。进一步地,当膜层同时附着于基片的两侧表面时,基片两侧膜层的厚度以基片为中心呈现出相对称的结构分布。当双面镀制时,基片两侧的膜层的结构和厚度均以基片为中心形成对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加强钢化滤镜,膜层是由Al2O3构成的电介质层和由Ti构成的金属膜层通过交替层叠而形成的,镀制膜层的方式包括单面镀制和双面镀制,滤镜膜层中的电介质层采用Al2O3材料替代常用的SiO2材料,由于Al2O3的硬度SiO2的硬度要大,所以能够增强滤镜的硬度,另外,滤镜膜层中的金属膜层采用Ti材料替代Cr材料,由于Ti的环保性比Cr要好,所以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滤镜的环保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第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第二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第一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第二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加强钢化滤镜,包括基片110和膜层120,所述膜层120是由Al2O3构成的电介质层和由Ti构成的金属膜层通过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所述膜层120附着于基片110的表面;所述膜层120只附着于基片110的单侧表面或者同时附着于基片110的两侧表面;所述基片110是采用化学钢化玻璃制作而成。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两种不同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在满足滤镜过滤光线的情况下,所述膜层120附着于基片110的位置形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所述膜层120只附着于基片110的单侧表面,为单面镀制;另外一种如图2所示,所述膜层120同时附着于基片110的两侧表面,为双面镀制。所述基片110是采用化学钢化玻璃制作而成,硬度强,从而使滤镜的耐摔物理强度得到提高,区别于树脂薄膜、树脂版和普通玻璃薄板。一种加强钢化滤镜,所述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包括5-15层,且膜层120中的第一层为电介质层,第一层附着于基片110的表面。另外,每一层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均保持一致或者每一层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出线性递减的趋势。当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不同时,膜层120中的每一层的厚度会有所改变,当双面镀制时,两侧膜层120中的金属膜层的厚度是单面镀制时对应厚度的一半,两侧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与单面镀制时的对应厚度一致。同时,当双面镀制时,膜层120同时附着于基片110的两侧表面,基片110两侧膜层120的厚度以基片110为中心呈现出相对称的结构分布。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强钢化滤镜的两种不同施例的膜层120结构图;所述膜层120是由Al2O3构成的电介质层和由Ti构成的金属膜层通过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包括5-15层。本实用新型的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采用的是Al2O3材料,替代了以往的SiO2材料,由于Al2O3的硬度要比SiO2的要大,从而使滤镜的硬度得到提高;另外,膜层120中的金属膜层120采用的是食品级的高纯度Ti金属材料,替代了以往的Cr金属材料,由于Ti金属材料的环保性要比Cr金属材料的要好,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满足滤镜良好的过滤光线的效果下,所述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可以是5-15层不等。如图3所示的是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的情况,如图4所示的是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11层的情况。为了满足滤镜过滤光线的作用,所述膜层120中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均有一定的厚度。当所述膜层120中每一层的不同部位的厚度均保持一致时,所述滤镜为中灰滤镜(ND),主要功能是过滤光线、降低通光量、增加曝光时间,常用于拍摄出动感虚化情景;当所述膜层120每一层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呈现出线性递减的趋势时,所述滤镜为中灰渐变滤镜(GND),具有渐变效果,主要用于平衡光比,使画面中的暗部与高光部均合理曝光,适用于大光比的环境,比如用于拍摄日出及黄昏的场景。对于中灰滤镜(ND)和中灰渐变滤镜(GND),所述中灰滤镜(ND)的金属膜层和电介质层的厚度和中灰渐变滤镜(GND)中的对应的金属膜层和电介质层的最厚部位的厚度一致,具体如下列表格所示,列出了在单面镀制膜层120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5层、7层、9层和11层的厚度分布情况。所述滤镜是通过控制档位来达到减光或平衡光比的效果,当每一层的材料厚度不同时,滤镜的级别和档位也相应改变。所述滤镜一般有0.3、0.6、0.9、1.2、1.5、1.8、2.4和3.0级别,相对应减光1、2、3、4、5、6、8和10档位,档位不同会导致曝光的时间也相应改变。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5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1所示,对应滤镜为0.3级别,档位为1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20第二层(Ti)2.5第三层(Al2O3)105.43第四层(Ti)5.79第五层(Al2O3)101.44表1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的第一种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2所示,对应滤镜为0.6级别,档位为2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20第二层(Ti)3.85第三层(Al2O3)88.27第四层(Ti)3.9第五层(Al2O3)79.04第六层(Ti)7.6第七层(Al2O3)77.19表2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的第二种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3所示,对应滤镜为0.9级别,档位为3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15第二层(Ti)3.5第三层(Al2O3)88.38第四层(Ti)2.23第五层(Al2O3)81.48第六层(Ti)4.93第七层(Al2O3)76.46表3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的第三种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4所示,对应滤镜为1.2级别,档位为4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20第二层(Ti)5.3第三层(Al2O3)83.28第四层(Ti)12.4第五层(Al2O3)65.96第六层(Ti)8.5第七层(Al2O3)76.65表4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7层的第四种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5所示,对应滤镜为1.5级别,档位为5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20第二层(Ti)12第三层(Al2O3)63.37第四层(Ti)16第五层(Al2O3)81.68第六层(Ti)7.85第七层(Al2O3)77.54表5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9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6所示,对应滤镜为1.8级别,档位为6档:表6当单面镀制时,电介质层和金属膜层的总层数为11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如下表7所示,对应滤镜为3.0级别,档位为10档:层数和材料厚度第一层(Al2O3)15第二层(Ti)11.62第三层(Al2O3)72.49第四层(Ti)31.84第五层(Al2O3)76.49第六层(Ti)26.38第七层(Al2O2)133.54第八层(Ti)80.22第九层(Al2O3)69.26第十层(Ti)19.31第十一层(Al2O3)53.17表7上述表1-7的厚度单位均为纳米(nm)。上述表1-7是单面镀制的情况,膜层120中的第一层均为电介质层,所述第一层附着于基片110的表面,第二层是Ti构成的金属膜层,按照电介质层金属膜层交替层叠的形式如此类推出其他层数的材料组成。当双面镀制时,膜层120中由Ti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膜层的厚度变为单面镀制时厚度的一半,由Al2O3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的厚度与单面镀制时的厚度一致,另外,基片110两边膜层120的结构和厚度以基片110为中心呈现出相对称的分布。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