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及含有该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0922发布日期:2018-07-11 03: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含有该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该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输出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头。处理盒一般包括有接收旋转力的驱动组件、显影单元、显影剂、控粉单元以及容纳上述单元的壳体,另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处理盒结构,还额外地设置有感光单元、充电单元、清洁单元以及搅拌单元等。该处理盒的驱动组件沿显影单元或感光单元的轴向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通过该驱动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头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旋转单元(如显影单元、感光单元、搅拌单元等)转动,参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作业(即常说的“打印”)。

如图1a所述,为处理盒中的各单元的配合关系图,充电单元20给感光单元10的表面充电,感光单元10经过显影单元30时进行吸附显影剂“上粉”,然后再将感光单元10表面上的显影剂压覆至纸张P上使其完成图像显影,在现有技术中,在对感光单元10的表面进行重新充电时,还需通过清洁单元24对感光单元10表面的残余显影剂进行清除并存储在残余显影剂仓中,这样,残余的显影剂一直存储在残余显影剂仓中不能被重新利用,最后随着处理盒打印寿命的结束从而被报废处理,造成显影剂的浪费。

另外,若需要对残余的显影剂进行重新利用,为避免因重新利用残余的显影剂而造成的显影缺陷,则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残余在感光单元表面上的显影剂不能被重新利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受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受光元件及与所述处理盒配合的感光组件,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透光元件和第二透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经反射后该检测光被第一受光元件接收;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检测光至第二透光元件经反射后该检测光被第二受光元件接收;

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单元、充电单元以及消电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对所述感光单元进行充电的充电区域在所述消电单元对所述感光单元进行消电的消电区域的范围内。

优选的,从处理盒或感光组件的长度方向上观察,消电区域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充电区域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感光组件内还设有一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表面设有对充电单元表面进行清洁的毛刷。

优选的,所述清洁单元为长条状的毛刷,毛刷下设有可吸附显影剂的磁性片。

优选的,所述清洁单元为可转动的辊状体,其中心为带有磁性的轴,轴的圆周表面覆盖毛刷。

优选的,所述清洁单元的两端由弹性件支撑其旋转。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可相对于感光组件转动。

优选的,所述处理盒的底部设有一勾状的盒体作用件,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一勾状的拉动件,所述拉动件拉动所述盒体作用件使所述处理盒相对于感光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处理盒、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受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受光元件及与所述处理盒配合的感光组件,

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透光元件和第二透光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经反射后该检测光被第一受光元件接收;

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出检测光至第二透光元件经反射后该检测光被第二受光元件接收;

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单元、充电单元以及消电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对所述感光单元进行充电的充电区域在所述消电单元对所述感光单元进行消电的消电区域的范围内。

在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后,不仅解决残余在感光单元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重新利用问题,还解决了在重新利用的过程中对掺杂在残余显影剂中的杂质进行移除的问题,使残余显影剂在重新利用时不会掺杂杂质影响显影品质或造成各单元件的污染。而且,通过对消电单元的长度调整还解决对感光单元表面的消电,使粘覆在感光单元两端的残余显影剂被消电而易于移走,不会对显影品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中的各单元的配合关系图;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的第一和第二透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旋转动作示意图;

图5a、图5b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各单元配合关系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各单元配合关系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各单元的结构对比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各单元的结构对比图;

图9是处理盒和感光组件的显影缺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处理盒)

如图1所示,为处理盒b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b包括显影仓b100以及设在显影仓b100两侧的侧板b1、b2,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第一驱动头900啮合并接收旋转驱动力的动力接收部210,动力接收部210通过内置的齿轮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b中并驱动显影单元30和/或搅拌单元转动,动力接收部210位于一侧的侧板b2上并向外凸出。显影仓b100后部设有一从外连同显影仓b100内部的显影剂容纳腔b150的通口b155,以及一可以滑动地进行覆盖密封和开启该通口b155的密封滑动件b155a。

另外,还设有一与该处理盒b配合的感光组件a,感光组件a内设有感光单元10以及消电单元11(消电单元为透明的长条状柱体),感光组件a的壳体两端上设有与处理盒b的侧板b1、b2上沿轴向外伸的连接臂b3a连接配合的连接孔a3a,与处理盒b的动力接收部210同一端的壳体上还设有一驱动件a110,驱动件a110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第二驱动头900a啮合接收旋转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至感光单元10使其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显影仓b100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透光元件b30和第二透光元件b40,第一透光元件b30设在显影仓b100壳体的上表面,第二透光元件b40设在显影仓b100壳体的底表面。第一透光元件b30和第二透光元件b40从侧板b2的侧面处向外露出。

如图2和图2a所示,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两组光检测件,电子成像装置对处理盒b的检测识别过程是:

光检过程一:第一发光元件LS101(如发光二级管(LED)的发光部)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b30,检测光通过第一透光元件b30内的反射面将光进行2次反射后向外发出并由第一受光元件LS102接收检测光;完成电子成像装置中的一组光检测。

光检过程二:第二发光元件LS201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二透光元件b40,检测光通过第二透光元件b40内的反射面将光进行2次反射后向外发出并由第二受光元件LS202接收检测光;完成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另一组光检测。

光检过程三:第一发光元件LS101发射出检测光至第一透光元件b30,检测光通过第一透光元件b30内的反射面将光反射并经过显影剂容纳腔b150中,再由第二透光元件b40接收反射至第二受光元件LS202上,通过第二受光元件LS202接受到检测光的光强度和时长判断显影剂的剩余容量。完成上述的过程后,电子成像装置即可判断出处理盒b是否正确安装和是否仍剩余有显影剂。

如图3和图4所示,处理盒b可绕连接孔a3a/连接臂b3a上的旋转点相对于感光组件a产生一定的转动,电子成像装置中还设有一勾状的拉动件F300。在处理盒b与感光组件a配合进行显影作业时,拉动件F300不产生作用,此时显影单元30与感光单元10接触进行显影剂的传送(吸附/粘覆);而在显影作业完成或不进行显影作业时,拉动件F300拉动处理盒b底部的勾状的盒体作用件b4使处理盒b绕旋转点相对于感光组件a转动,此时显影单元30与感光单元10分离。

如图1、图5a、图6所示,为处理盒b与感光组件a配合进行显影工作的示意图。在感光单元10将从显影单元30粘覆的显影剂压印在纸张P上进行生成显影图像后,在被充电单元20重新进行充电之前,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一侧的光源L10发出光线至消电单元11中,通过消电单元11的引导将光线照射至感光单元10的表面上使其表面的残余电荷消除,在充电单元20再次对感光单元10的表面进行充电时,残余在感光单元10的显影剂即可经过电子成像装置内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后继续留在感光单元10的表面,而没被激光照射的区域的残余显影剂则重新被排斥到或吸引回显影单元30上重新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打印的次数增加,经过充电的感光单元10上会存在一些显影过程中残留的杂质(如纸屑、显影剂添加剂等),这些杂质在感光单元10表面上经过充电单元20时会粘覆至充电单元20上从而使充电单元20表面受到污染容易导致充电不良。因此,围绕充电单元20,在感光组件a内还设有一清洁单元23,清洁单元23为长条状的毛刷,毛刷下设有磁性片。清洁单元23的毛刷对粘覆在充电单元20表面的杂质进行刷除,由于杂质中还含有少量未能回到显影单元30上的显影剂,因此可通过毛刷下的磁性片进行磁性吸附。清洁单元23后端有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件使其可一直与充电单元20保持接触。清洁单元23与充电单元20的下方还设有一片体22,可进一步避免不能被清洁单元23清洁的杂质掉落至显影单元30上影响显影品质。

另外,如图5b所示,清洁单元23a也可以是转动的辊状体,其中心为带有磁性的轴(磁芯)构成,轴的圆周表面覆盖毛刷。清洁单元23的两端由弹性件(未出示)支撑其旋转。这样在充电单元20转动时即可带动清洁单元23一并旋转,使对充电单元20表面清洁时更加均匀且对杂质的收容因辊状的结构也更加均匀分布。

如图1和图7所示,为上述各单元的结构对比图,为使消电单元11实现对感光单元10表面进行完全消电的效果避免残留在感光单元10表面的显影剂不能回到显影单元30从而影响显影品质,从处理盒b或感光组件a的长度方向上观察,在感光组件a中的消电单元11的消电区域L1的宽度(即从消电单元11发出光线照射在感光单元10上的范围区域)大于或等于充电单元20的充电区域L2的宽度(即充电单元20与感光单元10接触时的充电范围区域),充电区域L2在消电区域L1的范围之内。若充电区域L2的一端在消电区域L1的范围之外,如图8所示,经充电单元20充电后的感光单元10的一端表面则不会被消电单元11照射从而完成消电,这样,随着显影次数的增加,该未被消电的感光单元10的一端表面的残余显影剂会不断增加,最后压印在纸张上从而对显影品质造成影响,如图9所示,箭头所指的纸张右侧边缘处的“黑边”。

因此,本实施例一不仅解决残余在感光单元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重新利用问题,还解决了在重新利用的过程中对掺杂在残余显影剂中的杂质进行移除的问题,使残余显影剂在重新利用时不会掺杂杂质影响显影品质或造成各单元的污染。而且,通过对消电单元的长度调整还解决对感光单元表面的消电,使粘覆在感光单元两端的残余显影剂被消电而易于移走,不会对显影品质造成影响。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