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8551发布日期:2018-10-23 21:5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2的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有如下构成,包括将任意源极线与多根影像信号提供布线中的一根选择性地连接的影像信号选择用开关元件、将任意栅极线与多根扫描信号提供布线中的一根选择性地连接的扫描信号选择元件、以及多个外部信号连接用端子及多个检查用端子,检查用开关元件连接至多根影像信号提供布线的每一根,多个检查用开关元件中,输入端子侧彼此并联地连接至第一检查用端子,控制端子侧彼此并联地连接至第二检查用端子,多根颜色选择信号提供布线分别连接至多个第三检查用端子,多根扫描信号提供布线分别连接至多个第四检查用端子。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有如下构成:将从源极驱动器所引出的影像信号布线组的、该引出位置与对应于驱动器的外部连接端子之间的中间部分分离,并将该分离后的影像信号布线组作为旁路布线组,并配置于与对置电极基板的液晶层相对的面上,将该旁路布线组的两端的旁路电极,与阵列基板上的影像信号布线组被分割后残留的残留影像信号布线组的两个端部的旁路电极,经由埋设于密封材料中的导电部件进行串联,并且,使俯视面板时,阵列基板上的源极驱动器与对置电极基板上的对应的旁路布线组在宽度方向上重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43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644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在位于形成有像素电极、TFT的显示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内,彼此非重叠地排列配置有影像信号选择用开关元件等信号选择电路部、检查用开关元件等检查电路部、连接至源极布线的引绕布线、及连接至引绕布线的驱动器IC安装端子。因此,阵列基板的边框趋于变宽,尤其是在实现高分辨率上成为了问题。

与此相对地,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成中,将连接外部连接端子与源极驱动器的引绕布线组的一部分作为“旁路布线组”,并设置于与阵列基板相对的对置电极基板侧,由此以实现窄边框化。然而,在这样的方法中,除了在引绕布线组的平面配置中存在制约且缺乏配置自由度以外,设置于对置电极基板侧的旁路布线组与阵列基板侧的电路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时,变得容易受噪声的影响,存在需要采取另外设置屏蔽电极等的噪声对策的可能。

发明的概要

本发明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目的在于实现窄边框化,同时确保配置自由度且不易受噪声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包括:像素部;像素连接布线,其连接至所述像素部;检查电路部,其连接至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并可以检查所述像素部;端子部,其以在所述端子部与所述像素部之间,夹着所述检查电路部的方式配置,并输入用于提供至所述像素连接布线的信号;端子连接布线,其将所述像素连接布线连接至所述端子部,且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以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检查电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绝缘膜,其至少夹置于所述检查电路部与所述端子连接布线的重叠部位之间。

首先,端子部中输入的信号依次被端子连接布线及像素连接布线传送而提供至像素部。像素部基于被提供的信号而驱动。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等中,进行像素部的检查时,检查信号从检查电路部经由像素连接布线而提供至像素部。像素部基于提供的检查信号而被驱动。然后,将像素连接布线连接至在与像素部之间以夹着检查电路部的方式配置的端子部的端子连接布线,所述端子连接布线的至少一部分以相对检查电路部隔着绝缘膜重叠地配置,因此,与假设相对检查电路部形成非重叠的配置相比,端子连接布线及检查电路部的配置所需要的区域变窄。由此,可以实现该有源矩阵基板的窄边框化,尤其是适于实现高分辨率。而且,形成端子连接布线及检查电路部所涉及的配置自由度也足够高的有源矩阵基板。另外,端子部中输入信号时,检查电路部未被使用,因此,即使相对端子连接布线隔着绝缘膜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端子连接布线中传送的信号也不易受噪声的影响且难以产生信号迟钝等。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构成。

(1)所述端子部设为相对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偏离于与所述像素连接布线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配置,所述端子连接布线具有相对所述像素连接布线的延伸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倾斜延伸部,且所述倾斜延伸部以与所述检查电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则可以利用检查电路部的配置区域来配置倾斜延伸部,因此可以实现窄边框化。

(2)所述像素部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构成,相对于此,所述像素连接布线以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像素的方式具有多根;所述检查电路部至少具有沿着与所述像素连接布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传送检查信号的检查布线、及连接至所述检查布线与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并控制所述检查信号的供给的检查开关元件,所述检查布线包含在多个所述像素中,在所述检查布线的延伸方向上,与连接至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像素连接布线连接的构成,以及与连接至从所述端部开始第偶数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像素连接布线连接的构成。如此,则经由检查电路部,可以检查在检查布线的延伸方向上,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像素及像素连接布线与、第偶数个像素及像素连接布线之间是否发生短路等。与假设配置了三根以上检查布线的情况相比,配置检查电路部所需要的区域可以保持狭窄,因此适于实现窄边框化。

(3)所述像素部中,包含呈现彼此不同颜色的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相对于此,所述像素连接布线以分别连接至多个颜色的所述着色像素的方式具有多根,所述检查电路部至少具有传送检查信号的检查布线、连接至所述检查布线与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并控制所述检查信号的供给的检查开关元件,所述检查布线以分别连接至多根所述像素连接布线的方式具有与所述着色像素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如此,则由检查电路部选择性地驱动各颜色的着色像素来进行单色显示,或同时驱动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来进行混色显示,由此可以进行多色彩的检查。如此,在检查布线具有与着色像素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的构成中,检查电路部的配置区域趋于变宽,但通过如上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以与检查电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及检查电路部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

(4)所述像素部中,包含呈现彼此不同的颜色的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相对于此,所述像素连接布线以分别连接至多个颜色的所述着色像素的方式具有多根,以夹在所述像素部与所述检查电路部之间的方式具有开关电路部,所述开关电路部分别连接到多根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并且选择性地将信号提供给这些多根所述像素连接布线,所述端子连接布线经由所述开关电路部连接至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如此,则通过由开关电路部对多个像素连接布线选择性地提供信号,可以将各颜色的着色像素保持在规定的灰度并分别选择性地驱动。在具有像这样的开关电路部的构成中,边框仅以需要的开关电路部的配置区域的量趋于变宽,但因大幅度地减少端子连接布线的数量,以及通过如上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以与检查电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及检查电路部的配置效率,且可以确保狭边框。

(5)所述像素部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构成,所述像素至少具有被施加基于提供的信号的电位的像素电极、以及被施加共通电位的共通电极,所述共通电极横跨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的范围而配置,并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分割共通电极构成,所述像素连接布线包含连接至多个所述像素电极的多个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以及连接至多个所述分割共通电极的每一个的多根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中至少包含连接至所述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构成及连接至所述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构成中的任一种。如此,则像素电极中被施加基于由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提供的信号的电位,相对于此,构成共通电极的分割共通电极中被施加由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提供的共通电位。在各像素中,进行基于像素电极与共通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差的灰度显示。端子连接布线中包含与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连接的端子连接布线时,提供给端子部的信号经由与检查电路部重叠配置的端子连接布线传送至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端子连接布线中包含与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连接的端子连接布线时,提供给端子部的共通电位经由与检查电路部重叠配置的端子连接布线传送至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

(6)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中选择性地包含连接至所述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构成,所述检查电路部设为连接至所述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来检查所述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构成,检查所述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第二检查电路部以夹在所述检查电路部与所述像素部之间的方式被具有,连接至所述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的所述端子连接布线除了所述检查电路部以外,也相对于所述第二检查电路部,以隔着所述绝缘膜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则可以由第二检查电路部来检查在彼此相邻的分割共通电极之间是否发生短路等,另外,可以由检查电路部来检查在彼此相邻的像素电极之间是否发生短路等。如此,在具有第二检查电路部的构成中,边框仅以需要第二检查电路部的配置区域的量趋于变宽,但通过如上所述,端子连接布线以与检查电路部及第二检查电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检查电路部及第二检查电路部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化。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述记载的有源矩阵基板,及相对于所述有源矩阵基板贴合的对置基板。根据如此构成的显示面板,则实现有源矩阵基板的窄边框化,因此显示面板的设计性变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窄边框化的同时,确保配置自由度且不易受噪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器的液晶面板与柔性基板与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构成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示出液晶面板的显示部中的剖面构成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显示部中的布线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液晶面板的CF基板的显示部中的平面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图6为将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沿着图4的A-A线切断的剖面图。

图7是示出阵列基板之中,驱动器及柔性基板的安装区域中的布线等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8为将驱动器及阵列基板沿着Y轴方向切断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将图7中的检查电路部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阵列基板中的检查TFT的剖面构成的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B-B线剖面图。

图12为图9的C-C线剖面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之中,驱动器及柔性基板的安装区域中的布线等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之中,驱动器及柔性基板的安装区域中的布线等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中的共通电极及第二检查电路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阵列基板之中,驱动器及柔性基板的安装区域中的布线等的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示例。并且,各附图的一部分中示出有X轴、Y轴及Z轴,各轴方向以成为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等为基准,且将该附图上侧作为表侧并且将该附图下侧作为里侧。

如图1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驱动液晶面板11的驱动器(像素驱动部)21、从外部提供各种输入信号给包含驱动器21的液晶面板11的控制电路基板(外部的信号提供源)12、将液晶面板11与外部的控制电路基板12电性地连接的柔性基板(外部连接部件)13、作为向液晶面板11提供光的外部光源的背光装置(照明装置)14。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还包括表里一对的外装部件15、16,所述外装部件15、16用于收容、固定相互组装的液晶面板11及背光装置14,其中,表侧的外装部件15中,形成有开口部15a,所述开口部15a用于从外部观看液晶面板11中所显示的图像。

首先简单地说明背光装置14。如图2所示,背光装置14至少包括朝向表侧(液晶面板11侧)形成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底座14a、配置于底座14a内的未图示的光源(例如冷阴极管、LED、有机EL等)、及以覆盖底座14a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的未图示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具有将从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面状等的功能。

接着,关于液晶面板1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11作为整体形成纵长的方形状(矩形状),在偏移于其长边方向中的一个端部侧(图1所示的上侧)的位置配置显示部(像素部、有源区域、显示区域)AA的同时,在偏移于长边方向中的另一个端部侧(图1所示的下侧)的位置分别安装有驱动器21及柔性基板13。该液晶面板11中,显示部AA以外的区域设为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部(非有源区域、非显示区域)NAA。液晶面板11中的短边方向与各附图的X轴方向一致,且长边方向与各附图的Y轴方向一致。并且,在图1及图7中,比CF基板11a小一圈的框状的一点划线表示显示部AA的外形,该一点划线外侧的区域设为非显示部NAA。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包括一对透明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基板11a、11b及液晶层11c,所述液晶层11c夹置于两基板11a、11b之间,并包含作为随着施加电场而发生光学特性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两基板11a、11b在维持液晶层11c的厚度的量的间隙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密封胶贴合。两基板11a、11b之中,表侧(正面侧)设为CF基板(对置基板)11a,里侧(背面侧)设为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元件基板)11b。其中,如图1及图2所示,CF基板11a中,短边尺寸与阵列基板11b的短边尺寸大致相等,但长边尺寸设为小于阵列基板11b的长边尺寸,同时,相对阵列基板11b在长边方向上的一个(图1所示的上侧)端部对齐的状态下被贴合。由此,阵列基板11b之中,在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个(图1所示的下侧)端部在规定范围内不与CF基板11a重合,表里两板面设为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在此后述的驱动器21及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各端子部33~35的配置区域)被确保。并且,在两基板11a、11b的内面侧,分别形成有使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11d、11e。另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面侧,分别贴附有偏光板11f、11g。

接着,依次地详细说明阵列基板11b及CF基板11a中的显示部AA内所存在的构成。如图3及图4所示,阵列基板11b的内面侧(与液晶层11c侧、CF基板11a的相对面侧)中,作为开关元件(显示元件)的像素TFT(Thin Film Transistor)17及像素电极18排列成多个矩阵状设置,同时,形成格子状的栅极布线(行控制线、扫描线)19及源极布线(像素连接布线、列控制线、数据线)20以包围的方式配置在这些像素TFT17及像素电极18的周围。换言之,在形成格子状的栅极布线19及源极布线20的交叉部中配置有像素TFT17及像素电极18,所述像素TFT17及所述像素电极18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及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成行列状(矩阵状)。另外,阵列基板11b中设有共通电极32,所述共通电极32提供共通电位(基准电位),由此在与上述的像素电极18之间形成电场。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面板11的动作模式为将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进一步改良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模式,在阵列基板11b侧一同形成像素电极18及共通电极32,并将这些像素电极18与共通电极32配置于不同的层。像素电极18中,形成有在俯视下沿着相对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的狭缝18a,所述狭缝18a间断地排列。在通过该狭缝18a,在与配置于不同于像素电极18的层的共通电极32之间产生电位差时,施加除沿着阵列基板11b的板面的分量以外,还包含相对阵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法线方向的分量的边缘电场(倾斜电场),可以利用该边缘电场来适当地切换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5所示,CF基板11a中,设有由呈现红色(R)、绿色(G)、蓝色(B)的三色的着色部形成的彩色滤光片11h。构成彩色滤光片11h的各着色部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及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成行列状(矩阵状)地分别排列了多个,每一个配置成在俯视下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各像素电极18重叠。在构成彩色滤光片11h的各着色部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大致格子状的遮光层(黑矩阵)11i。遮光层11i配置成在俯视下与上述的栅极布线19及源极布线20重叠。另外,在彩色滤光片11h及遮光层11i的表面,外涂层膜(平坦化膜)11j与内侧重叠地设置。

接着,详细说明在阵列基板11b的内面侧,通过已知的光刻法等层叠形成的各种膜的具体层叠顺序等。阵列基板11b中主要设有用于发挥液晶面板11具有的功能之中的、显示图像的功能(显示功能)的结构物件。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阵列基板11b中,从下层侧(玻璃基板GS侧、里侧)依次地至少层叠形成有底涂层膜22、半导体膜23、栅极绝缘膜(无机绝缘膜)24、第一金属膜(栅极金属膜)25、第一层间绝缘膜(无机绝缘膜)26、第二金属膜(源极金属膜)27、平坦化膜(有机绝缘膜)28、第一透明电极膜29、第二层间绝缘膜(无机绝缘膜)30、第二透明电极膜31。另外,图示虽有省略,但第二层间绝缘膜30及第二透明电极膜31的上层侧形成有上述的取向膜11e。并且,为使后述的第三金属膜53与其他导电膜绝缘地配置,在平坦化膜28的上层设有绝缘膜52。第三金属膜53形成于平坦化膜28与绝缘膜52之间。

底涂层膜22形成覆盖阵列基板11b的玻璃基板GS中的整个表面的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NO)等形成。如图6所示,半导体膜23层叠于底涂层膜22的上层侧,同时以分别配置于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方式被图案化。半导体膜23至少在显示部AA中,对应于后述的像素TFT17的配置而图案化形成岛状。半导体膜23由作为多结晶化的硅薄膜(多结晶硅薄膜)的一种的CG硅(Continuous Grain Silicon)薄膜形成。CG硅薄膜通过在例如非晶硅薄膜中添加金属材料,并在550℃以下左右的低温下,进行短时间的热处理而形成,由此硅结晶的晶粒边界中的原子排列中具有连续性。栅极绝缘膜24层叠于底涂层膜22及半导体膜23的上层侧,同时形成遍及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二氧化硅(SiO2)形成。

如图6所示,第一金属膜25层叠于栅极绝缘膜24的上层侧,同时以分别配置于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方式被图案化,并由例如钽(Ta)、钨(W)等的融点高且薄膜电阻大的金属材料形成。由该第一金属膜25构成了上述的栅极布线19等。第一层间绝缘膜26层叠于栅极绝缘膜24及第一金属膜25的上层侧,同时形成为遍及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二氧化硅(SiO2)形成。通过该第一层间绝缘膜26来使上述的栅极布线19与源极布线20的交叉部间保持在绝缘状态。第二金属膜27层叠于第一层间绝缘膜26的上层侧,同时以分别配置于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方式被图案化,并由例如铝(Al)、铬铜(Cr)等的对腐蚀等弱但薄膜电阻小的金属材料形成。由该第二金属膜27构成了上述的源极布线20等。平坦化膜28为绝缘膜,且层叠于第一层间绝缘膜26及第二金属膜27的上层侧,同时,形成遍及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等的丙烯酸树脂类树脂材料等形成。平坦化膜28设为其膜厚与作为无机绝缘膜的其他绝缘膜24、26、30相比较大,由此将阵列基板11b中的液晶层11c侧的面(配置了取向膜的面)适当地平坦化。并且,由第三金属膜53形成的布线存在时,在该布线与由第一金属膜25形成的布线、由第二金属膜27形成的布线的重叠位置产生电容成分。然而,由于平坦化膜28较厚,因此可以减少由该电容成分引起的负荷。第三金属膜53相比其他导电膜,只要隔着绝缘膜,则可以考虑形成于任意层,根据上述理由,第三金属膜53优选形成于平坦化膜28的上层。

如图6所示,第一透明电极膜29层叠于平坦化膜28的上层侧,同时,至少在显示部AA中形成大致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或ZnO(Zinc Oxide)等的透明电极材料形成。由该第一透明电极膜29构成了作为大致整片状的图案的共通电极32。第二层间绝缘膜30层叠于平坦化膜28及第一透明电极膜29的上层侧,同时形成遍及显示部AA与非显示部NAA的整片状的图案,并由例如氮化硅(SiNx)形成。第二透明电极膜31层叠于第二层间绝缘膜30的上层侧,同时在显示部AA中对应于像素TFT17的配置图案化成岛状,并由与第一透明电极膜29相同的透明电极材料形成。由该第二透明电极膜31构成了像素电极18。并且,在栅极绝缘膜24、第一层间绝缘膜26、平坦化膜28、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0中,在阵列基板11b的制造工程中通过图案化,以使在每一层膜的规定的位置上形成接触孔CH1,CH2等的开口。

如图6所示,配置于阵列基板11b中的显示部AA的像素TFT17包括由半导体膜23形成的沟道部17d、以相对沟道部17d隔着栅极绝缘膜24重叠于上层侧的方式配置栅极电极17a、以及相对栅极电极17a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26配置于上层侧的源极电极17b及漏极电极17c,成为所谓顶栅型(交错型)。栅极电极17a由第一金属膜25形成,相对于此,源极电极17b及漏极电极17c由第二金属膜27形成。其中,源极电极17b及漏极电极17c穿过栅极绝缘膜24及第一层间绝缘膜26中分别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1并与沟道部17d连接,由此在源极电极17b与漏极电极17c之间的电子变得可以移动。形成沟道部17d的半导体膜23为如上所述由CG硅薄膜形成的结构。该CG硅薄膜与非晶硅薄膜等相比,电子迁移率升高为例如200~300cm2/Vs左右,因此通过将由该CG硅薄膜形成的半导体膜23设为像素TFT17的沟道部17d,从而可以小型化像素TFT17并可以最大化像素电极18的透射光量,由此适于实现高分辨率及低功耗化。像素TFT17的漏极电极17c穿过平坦化膜28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0及后述的绝缘膜52中分别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2并与由第二透明电极膜31形成的像素电极18连接。由此,若将像素TFT17的栅极电极17a通电,则经由沟道部17d来使电流流过源极电极17b与漏极电极17c之间,同时对像素电极18施加规定的电位。并且,由第一透明电极膜29形成的共通电极32以夹入第二层间绝缘膜30的方式形成与各像素电极18在俯视下重叠的配置。并且,如上所述,形成大致整片状的图案的共通电极32之中,在与平坦化膜28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0的接触孔CH2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中,形成有用于穿过像素电极18的接触部分的开口。

图3至图5所示,阵列基板11b中所设置的像素TFT17、像素电极18及共通电极32构成像素PX,该像素PX可以说是呈现与构成自身的像素电极18相对的彩色滤光片11h的着色部所对应的颜色的“着色像素”。具体而言,在像素PX中包含有呈现红色的红色像素(着色像素)RPX、呈现绿色的绿色像素(着色像素)GPX、及呈现蓝色的蓝色像素(着色像素)BPX,并且这些像素构成一个显示单位,同时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及列方向(Y轴方向)排列成行列状(矩阵状)地分别重复地排列了多个。如此,排列成行列状的多个像素PX之中,沿着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PX通过与相同的栅极布线19连接,从而构成像素行,沿着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PX通过与相同的源极布线20连接,从而构成像素列。由此,形成为:对构成像素行的各像素PX的各像素TFT17提供来自相同的栅极布线19的扫描信号,相对于此,对构成像素列的各像素PX的各像素TFT17,提供来自相同的源极布线20的图像信号(数据信号、影像信号)。像素行沿着列方向多行并排地排列,相对于此,像素列沿着行方向多列并排地排列。构成像素行的多个像素PX相邻的颜色彼此不同,相对于此,构成像素列的多个像素PX设为相邻的像素的颜色相同。

接着,说明与液晶面板11连接的部件。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基板12通过螺丝等被安装于背光装置14中的底座14a的里面(与液晶面板11侧为相反侧的外面)。该控制电路基板12是在酚醛纸或玻璃环氧树脂制的基板上,安装用于向驱动器21提供各种输入信号的电子部件,同时,布线形成有未图示的规定的图案的布线(导电路)。该控制电路基板12中,隔着未图示的异方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电性且机械性地连接有柔性基板13的一个端部(一端侧)。

如图2所示,柔性基板(FPC基板)13包括由具有绝缘性及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类树脂等)形成的基材,该基材上具有多根布线图案(未图示),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如上所述,与配置于底座14a的里面侧的控制电路基板12连接,相对于此,另一个端部(他端侧)与液晶面板11中的阵列基板11b连接,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内,剖面形状以形成大致U型地弯曲成弯折状。在柔性基板13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布线图案向外部露出地构成端子部(未图示),这些端子部分别与控制电路基板12及阵列基板11b电性地连接。由此,可以将从控制电路基板12侧提供的输入信号传送至液晶面板11侧。

如图1所示,驱动器21设为由在内部具有驱动电路的LSI芯片形成,并设为如下构成:基于从作为信号提供源的控制电路基板12提供的信号来动作,从而处理从作为信号提供源的控制电路基板12提供的输入信号并生成输出信号,将该输出信号向液晶面板11的显示部AA输出。该驱动器21在俯视下形成横长的方形状(沿着液晶面板11的短边形成长边状),同时,被直接安装于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b中的非显示部NAA,即被COG(Chip On Glass)安装。并且,驱动器21的长边方向于与X轴方向(液晶面板11的短边方向)一致,且该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液晶面板11的长边方向)一致。

接着,针对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部NAA的、关于柔性基板13及驱动器21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部NAA之中,在与CF基板11a不重叠的非重叠部分分别安装有柔性基板13的端部及驱动器21,柔性基板13的端部配置于沿着阵列基板11b中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的端部,相对于此,驱动器21在阵列基板11b中Y轴方向上,配置于在柔性基板13与显示部AA之间彼此空开了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如图7所示,在阵列基板11b中的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内,形成有从柔性基板13侧接收输入信号的提供的外部连接端子部33。其另一方面,在阵列基板11b中的驱动器21的安装区域内,设有用于向驱动器21输出信号的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输入来自驱动器21的信号的面板侧输入端子部(端子部)35。另外,外部连接端子部33的一部分与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是在非显示部NAA之中,由以横跨柔性基板13的安装区域与驱动器21的安装区域之间的方式布线形成的连接布线38来电性连接。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驱动器21中设有与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电性连接的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以及与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电性连接的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并且,在图7中,将驱动器21由一点划线进行图示。另外,在图7中,以包围由栅极布线19及源极布线20等形成的显示所涉及的布线组的方式描绘出的一点划线表示显示部AA的外形,比该一点划线更外侧的区域形成非显示部NAA。

如图7所示,外部连接端子部33、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及连接布线38分别由例如与栅极布线19相同的第一金属膜25形成,该表面被与像素电极18、共通电极32相同的ITO或ZnO之类的透明电极材料(第一透明电极膜29或第二透明电极膜31)覆盖。由此,在液晶面板11(阵列基板11b)的制造工程中,外部连接端子部33、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及连接布线38,在图案化栅极布线19、像素电极18的时候,用已知的光刻法与这些同时图案化于阵列基板11b上。其中,外部连接端子部33中包含有多个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A及多个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所述多个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A经由连接布线38与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连接来用于向驱动器21提供信号,多个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具有向除驱动器21以外的结构、例如后述的栅极电路部39提供电源用电力等的功能。其中,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包含有连接至与共通电极32连接的共通电极连接布线47的端部的共通电极端子部48。

如图8所示,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上涂布有异方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通过该异方性导电膜ACF中包含的导电性粒子ACFa,驱动器21的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相对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相对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分别地电性连接。并且,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外部连接端子部33中,也与上述的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相同地具有由第一金属膜25及透明电极材料(第一透明电极膜29或第二透明电极膜31)形成的剖面结构,并通过异方性导电膜相对柔性基板13的端子部电性连接。如图7所示,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配置于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部NAA之中与驱动器21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即驱动器21的安装区域。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与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在中间空开规定的间隔且沿着Y轴方向(驱动器21与显示部AA的排列方向)并排配置。其中,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配置于阵列基板11b中的驱动器21的安装区域之中、柔性基板13侧,相对于此,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配置于显示部AA侧。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沿着X轴方向、即驱动器21的长边方向(与驱动器21和显示部AA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多个一组以每一个空开规定的间隔并排列成直线的方式配置。

如图7所示,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包含有多个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及多个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35B,所述多个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被输入从驱动器21输出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图像信号(数据信号、影像信号),所述多个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35B被输入该输出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号。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在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组之中X轴方向上从图7所示的右端位置(一个端位置)朝向左侧,沿着X轴方向间断地排列配置有多个,占了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组的大部分(大多数)。与此相对地,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35B在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组之中X轴方向上从图7所示的左端位置(另一个端位置)朝向右侧,沿着X轴方向间断的排列配置有三个,占了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组的极其一部分(少数)。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及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35B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几乎相同的位置,同时,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状排列配置。

如图8所示,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及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由金等的导电性优异的金属材料形成,同时形成从驱动器21的底面(与阵列基板11b相对面)突出的凹凸状。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及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分别与驱动器21内所具有的处理电路连接,从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输入的输入信号经处理电路处理后,可以向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输出。驱动器侧输入端子部36及驱动器侧输出端子部37与面板侧输出端子部34及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相同地,沿着X轴方向、即驱动器21的长边方向,多个一组以每一个空开规定的间隔且排列成直线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阵列基板11b中的非显示部NAA之中,分别与显示部AA中的短边部及长边部相邻的位置中,设有与显示部AA的栅极布线19连接的栅极电路部39、以及与源极布线20连接的检查电路部40。栅极电路部39及检查电路部40将与像素TFT17相同的CG硅薄膜(半导体膜23)作为基底,整体地形成于阵列基板11b上。由此,栅极电路部39及检查电路部40在阵列基板11b的制造工程中,图案化各金属膜25、27、各绝缘膜24、26及半导体膜23等的时候,用已知的光刻法同时图案化于阵列基板11b上。

如图7所示,栅极电路部39配置于显示部AA中的与图7所示的左侧的长边部相邻的位置,并形成于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纵长的方形状的范围内。栅极电路部39连接至显示部AA中配置的栅极布线19,同时,连接至非显示部NAA中配置的多根一组的栅极电路控制布线41及栅极电路电源布线42。栅极电路控制布线41用于提供控制栅极电路部39的驱动的信号(时钟信号等),一端侧与栅极电路部39、另一端侧与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35B分别地连接。另外,栅极电路控制布线41中连接有用于向栅极电路部39提供检查信号的栅极电路检查布线41a,且该栅极电路检查布线41a的端部与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的一部分连接。栅极电路电源布线42用于向栅极电路部39提供电源电力。栅极电路电源布线42中,一端侧与栅极电路部39、另一端侧与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的一部分分别连接。然后,该栅极电路部39具有扫描电路,所述扫描电路基于由栅极电路控制布线41提供的信号来将扫描信号在规定的时间提供至各栅极布线19,并依次扫描各栅极布线19。具体而言,栅极布线19沿着阵列基板11b的在显示部AA中Y轴方向,多根并排地配置,相对于此,栅极电路部39通过扫描电路,将来自驱动器21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扫描信号依次提供至从在显示部AA中图7(图1)所示的上端位置的栅极布线19至下端位置的栅极布线19,来进行栅极布线19的扫描。另外,栅极电路部39中包括电平转换电路、缓冲电路等的辅助电路。

如图7所示,检查电路部40配置于多个像素PX配置而成的显示部AA中的与图7所示的下侧的短边部相邻的位置,并形成于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的方形状的范围内。检查电路部40通过与显示部AA中配置的源极布线20连接,由此可以进行构成显示部AA的像素PX的像素TFT17、源极布线20等的检查。检查电路部40至少具有检查布线43、检查TFT(检查开关元件)44、及检查端子部45,所述检查布线43沿着与作为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的Y轴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并传送检查信号,所述检查TFT44连接至检查布线43与源极布线20,并控制提供的检查信号,所述检查端子部45连接至检查布线43中与检查TFT44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检查电路部40中,检查布线43相对地配置于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5侧,检查TFT44相对地配置于显示部AA侧。并且,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电路部40的检查布线43由第二金属膜27形成,且检查端子部45由第一金属膜25的单层或第一金属膜25及透明电极材料(第一透明电极膜29或第二透明电极膜31)的层叠形成。

如图7所示,检查TFT44沿着X轴方向(检查布线43的延伸方向)多个直线地排列配置,该设置数设为与源极布线20的根数相同。即,检查TFT44设为单独地向源极布线20提供检查信号。如图10所示,检查TFT44包括由半导体膜23形成的沟道部44d、相对沟道部44d隔着栅极绝缘膜24以重叠于上层侧的方式配置的栅极电极44a、以及相对栅极电极44a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26配置于上层侧的源极电极44b及漏极电极44c,除了漏极电极44c与像素电极18不连接这一点以外,形成与像素TFT17几乎相同的构成,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并且,半导体膜23成为在非显示部NAA中,对应检查TFT44的配置被图案化成岛状。如图7所示,检查TFT44的栅极电极44a经由栅极中继布线49,与向检查布线43之中对检查TFT44传送ON/OFF信号的结构(栅极侧检査布线43b)连接。同样地,检查TFT44的源极电极44b经由源极中继布线50,与检查布线43之中传送检查信号的结构(源极侧检查布线43a)连接。检查TFT44的漏极电极44c经由漏极中继布线46与源极布线20连接。漏极中继布线46在从漏极电极44c至与源极布线20的连接位置之间弯曲成几乎直角。另外,漏极中继布线46例如由与漏极电极44c及源极布线20相同的第二金属膜27形成。

如图9所示,栅极中继布线49横跨连接至源极电极44b的源极侧检查布线43a,但由与构成源极侧检查布线43a的第二金属膜27相比下层侧的第一金属膜25构成,因此在与上述源极侧检查布线43a之间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26保持绝缘状态。另外,如图12所示,第一层间绝缘膜26中,开口形成有用于在栅极中继布线49与栅极侧检查布线43b的重叠位置建立它们的连接的接触孔CH3。源极中继布线50由有时横跨源极侧检查布线43a,但由与构成源极侧检查布线43a的第二金属膜27相比下层侧的第一金属膜25形成,因此不与自身连接的源极侧检查布线43a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26保持绝缘状态。然后与应连接的源极侧检查布线43a在源极中继布线50与源极侧检查布线43a的重叠位置中,开口形成用于建立它们的连接的接触孔。该剖面结构由于与图12所示的接触孔CH3相同,因此省略图示。

如图7所示,检查电路部40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具有三根检查布线43(源极侧检查布线43a及栅极侧检查布线43b),其中一根栅极侧检查布线43b的一端侧与检查TFT44的栅极电极44a、剩余的两根源极侧检查布线43a的一端侧与检查TFT44的源极电极44b分别连接。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44b的两根源极侧检查布线43a之中的一根在X轴方向(检查布线43的延伸方向)上,与连接至从端部(图7所示的左端)开始第奇数个像素PX的源极布线20连接,相对于此,另一根与连接至从端部开始第偶数个像素PX的源极布线20连接。由此,例如,若对上述的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44b的两根源极侧检查布线43a交替地提供检查信号,则在X轴方向上,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像素PX、与第偶数个像素PX基于检查信号交替地被驱动,因此通过检查电路部40,可以检查在X轴方向上,在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像素PX及源极布线20,与第偶数个像素PX及源极布线20之间是否发生短路等。与假设检查布线配置三根以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狭窄化配置检查电路部40所需要的区域,因此适于实现窄边框化。各检查布线43中,通过另一端侧向检查电路部40外引出并与检查端子部45连接。检查端子部45由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33B的一部分构成,由此以从柔性基板13提供的检查信号被输入。另外,检查端子部45具有与检查布线43的根数相同的数量。

在此,如图7所示,阵列基板11b中的非显示部NAA中设有连接源极布线20与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的端子连接布线51。经由该端子连接布线51从驱动器21向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输入的信号向源极布线20传送,基于被传送的信号与源极布线20连接的像素PX被驱动。由此,端子连接布线51相对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的任一个经由源极布线20连接。并且,该端子连接布线51相对检查电路部40隔着绝缘膜52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与假设端子连接布线相对检查电路部40形成非重叠并在Y轴方向上以彼此相邻的方式配置相比,端子连接布线51及检查电路部40的配置所需要的在Y轴方向上的区域变窄。由此,可以实现阵列基板11b的窄边框化,尤其是适于实现高分辨率。而且,端子连接布线51及检查电路部40所涉及的配置自由度也充分地变高。另外,由于检查电路部40在向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输入信号时不被使用,另外,由于OFF电压被从检查端子部45施加以使检查TFT44成为常OFF,因此即使形成相对端子连接布线51隔着平坦化膜28重叠的位置关系,端子连接布线51所传送的信号也不易受噪声的影响,且因检查电路40引起的显示不均变得难以发生。并且,在图7中,将端子连接布线51用虚线进行图示。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端子连接布线51由配置于与第一金属膜25及第二金属膜27相比上层侧的第三金属膜53形成。与此相对地,绝缘膜52以覆盖第三金属膜53的方式设置。第三金属膜53中,其图案化中所使用的蚀刻剂可以选择不侵蚀已经形成有的电路、布线的蚀刻剂。绝缘膜52也以相同的观点设为适当选择的材料。

如图9及图11所示,端子连接布线51中,与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侧为相反侧的端部以与源极布线20的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它们重叠部位彼此连接。

然而,如图9所示,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相对源极布线20在X轴方向(与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形成偏离的配置。与此相对地,端子连接布线51具有相对Y轴方向(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倾斜延伸部51a,该倾斜延伸部51a与检查电路部40重叠。具体而言,端子连接布线51中的倾斜延伸部51a从与源极布线20的连接位置(接触孔CH4)朝向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侧并遍及规定长度而配置,该大部分与检查电路部40形成重叠的配置。根据如此构成,则可以利用检查电路部40的配置区域来配置端子连接布线51的倾斜延伸部51a。另外,阵列基板11b中设置的多根端子连接布线51中,各倾斜延伸部51a以形成扇形的方式平面配置。

如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11b包括显示部(像素部)AA、与显示部AA连接的源极布线(像素连接布线)20、与源极布线20连接并可以检查显示部AA的检查电路部40、在与显示部AA之间以夹着检查电路部40的方式配置并被输入用于提供给源极布线20的信号的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端子部)35A、为将源极布线20连接至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的所述端子连接布线51且以至少一部分以相对检查电路部40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端子连接布线51、以及至少夹置于检查电路部40与端子连接布线51的重叠部位之间的平坦化膜(绝缘膜)28。

首先,输入至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的信号通过依次传送至端子连接布线51及源极布线20,从而提供至显示部AA。显示部AA基于被提供的信号来驱动。另一方面,在制造过程等中,进行显示部AA的检查时,检查信号经由源极布线20从检查电路部40提供至显示部AA。显示部AA基于被提供的检查信号来驱动。然后,与将源极布线20在显示部AA之间以夹着检查电路部40的方式配置的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连接的端子连接布线51,至少一部分相对检查电路部40隔着平坦化膜28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与假设形成相对于检查电路部40非重叠的配置相比,端子连接布线51及检查电路部40的配置所需要的区域变窄。由此,可以实现该阵列基板11b的窄边框化,尤其是适于实现高分辨率。而且,端子连接布线51及检查电路部40所涉及的配置自由度也变得足够高。另外,向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输入信号时,检查电路部40不被使用,因此即使相对端子连接布线51隔着平坦化膜28形成重叠的位置关系,向端子连接布线51传送的信号也不易受噪声的影响。

另外,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5A相对源极布线20形成偏离于与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配置,端子连接布线51具有相对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倾斜延伸部51a,且倾斜延伸部51a以与检查电路部40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则可以利用检查电路部40的配置区域来配置倾斜延伸部51a,因此可以实现窄边框化。

另外,显示部AA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相对于此,源极布线20以与多个像素PX的每一个连接的方式具有多根,检查电路部40至少具有沿着与源极布线20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传送检查信号的检查布线43、连接至检查布线43与源极布线20并控制检查信号的提供的检查TFT(检查开关元件)44,检查布线43包含在多个像素PX中,在检查布线43的延伸方向上,与连接至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像素PX的源极布线20连接的构成、以及与连接至从端部开始第偶数个像素PX的源极布线20连接的构成。如此,则可以由检查电路部40检查在检查布线43的延伸方向上,在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像素PX及源极布线20、与第偶数个像素PX及源极布线20之间是否发生短路等。与假设配置了三根以上检查布线43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狭窄化配置检查电路部40所需要的区域,因此可以适于实现窄边框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包括上述记载的阵列基板11b、相对阵列基板11b贴合的CF基板(对置基板)11a。根据如此构成的液晶面板11,则实现了阵列基板11b的窄边框化,液晶面板11的设计性变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检查电路部140的构成改变后的构成。并且,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查电路部140中,连接对象设为检查TFT144的源极电极144b的检查布线143,具有与像素PX呈现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即,检查布线143总共设为四根,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144b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为三根,连接对象设为栅极电极144a的(栅极侧检查布线143b)为一根。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布线143的根数形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多一根的构成,因此检查电路部140的配置区域设为趋于变宽,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端子连接布线151通过以与检查电路部140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151及检查电路部140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化。

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144b的三根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包含相对连接至红色像素RPX的源极布线120选择性地连接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相对连接至绿色像素GPX的源极布线120选择地连接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相对连接至蓝色像素BPX的源极布线120选择性地连接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由此,例如,若对上述的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144b的三根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依次提供检查信号,则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以及蓝色像素BPX基于检查信号依次地被驱动,由此可以进行各颜色的像素RPX、GPX、BPX的单色显示。由此,可以检查是否在各颜色的像素RPX、GPX、BPX之间没有发生短路。除此以外,根据相对于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144b的三根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提供的检查信号,也可以任意地驱动各颜色的像素RPX、GPX、BPX来进行混色显示,因此变得可以进行更多彩的检查。另外,检查端子部145具有与检查布线143的根数相同的数量。

如上说明地,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部AA包含作为呈现彼此不同颜色的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相对于此,源极布线120以分别连接至作为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的方式具有多根,检查电路部140至少具有传送检查信号的检查布线143、连接至检查布线143与源极布线120并控制检查信号的提供的检查TFT144,检查布线143中包含的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以分别与多根源极布线120连接的方式,与作为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的颜色数具有相同的数量。如此,则通过检查电路部140选择性地驱动作为各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来单色显示,或同时地驱动作为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来混色显示,从而可以进行多彩的检查。如此,在源极侧检查布线143a具有与作为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构成中,检查电路部140的配置区域设为趋于变宽,但如上所述,端子连接布线151通过以与检查电路部140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151及检查电路部140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增加了开关电路部54的结构。并且,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211b的非显示部NAA中以夹入于显示部AA与检查电路部240及端子连接布线251之间的方式设有切换电路部(RGB切换电路部)54。换言之,检查电路部240及端子连接布线251经由开关电路部54分别与显示部AA的源极布线220连接。开关电路部54具有将从驱动器221侧所提供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图像信号分配于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功能。

更具体地,开关电路部54与检查电路部240同样地,在沿着行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的方形状的范围内形成。开关电路部54至少具有沿着与作为源极布线220的延伸方向的Y轴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并传送开关用的选择信号的选择信号线55、与选择信号线55、源极布线220和端子连接布线251连接并控制图像信号(信号)的提供的开关TFT56。开关TFT56沿着X轴方向(选择信号线55的延伸方向)以直线地并排配置有多个,该设置数设为与源极布线220的根数相同。即,开关TFT56设为单独地向源极布线220提供图像信号。开关电路部54中,以沿着X轴方向重复排列的方式具备相对于红色像素RPX所连接的源极布线220连接的开关TFT56、相对于绿色像素GPX所连接的源极布线220连接的开关TFT56、相对于蓝色像素BPX所连接的源极布线220连接的开关TFT56。

开关TFT56包括由半导体膜形成的沟道部、以相对沟道部隔着栅极绝缘膜并重叠于上层侧的方式配置的栅极电极56a、相对栅极电极56a隔着第一层间绝缘膜并配置于上层侧的源极电极56b及漏极电极56c,形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检查TFT44(参照图10)几乎相同的构成。开关TFT56的栅极电极56a经由栅极中继布线57与选择信号线55连接。开关TFT56的漏极电极56c经由漏极中继布线59与源极布线220连接。开关TFT56的源极电极56b经由源极中继布线58与端子连接布线251及检查电路部240连接。源极中继布线58以将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使与红色像素R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源极电极56b、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与绿色像素G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源极电极56b、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与蓝色像素B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源极电极56b短路的方式而被布线形成。换言之,源极中继布线58在从与端子连接布线251及检查电路部240的连接位置(接触孔CH4)到上述的三个开关TFT56中的各源极电极56b之间发生分岐。由此,能够相对于呈现不同颜色的各像素RPX、GPX、BPX来分配从端子连接布线251提供的图像信号、从检查电路部240提供的检查信号。与此同时,端子连接布线251的设置根数及检查电路部240中的检查TFT244的设置数分别削减至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1/3(分母与颜色数一致)。并且,关于栅极电极56a与栅极中继布线57的连接结构、栅极中继布线57与扫描布线55的连接结构、及源极电极56b与源极中继布线58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检查电路部40所涉及的各连接结构相同。

选择信号线55包含有与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与红色像素R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栅极电极56a连接的、与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与绿色像素G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栅极电极56a连接的、与漏极电极56c的连接对象设为与蓝色像素B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的开关TFT56的栅极电极56a连接的三根。即,选择信号线55的根数设为与呈现像素PX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然后,若向担当红色像素RPX的选择信号线55提供选择信号,则担当红色像素RPX的开关TFT56被驱动,从而相对与红色像素R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提供图像信号。同样地,若向当当绿色像素GPX的选择信号线55提供选择信号,则担当绿色像素GPX的开关TFT56被驱动,从而相对与绿色像素G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提供图像信号。若向担当蓝色像素BPX的选择信号线55提供选择信号,则担当蓝色像素BPX的开关TFT56被驱动,从而相对与蓝色像素BPX连接的源极布线220提供图像信号。各选择信号线55分别连接至面板侧控制输入端子部235B的一部分,并成为从驱动器221接收选择信号的提供的结构。另外,各选择信号线55中连接有用于向开关电路部54提供检查用的选择信号的开关电路检查布线55a,该开关电路检查布线55a的端部设为连接至非驱动器用外部连接端子部233B的一部分。并且,该选择信号线55由未图示的第二金属膜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显示部AA中包含呈现彼此不同颜色的多个颜色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相对于此,源极布线220中,以分别与作为多个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连接的方式具有多根源极布线220,并以夹置于显示部AA与检查电路部240之间的方式具有开关电路部54,开关电路部54分别与多根源极布线220连接,并且向这些多根源极布线220选择性地提供信号,端子连接布线251经由开关电路部54而与源极布线220连接。如此,则通过开关电路部54向多根源极布线220选择性地提供信号,从而可以将作为各颜色的着色像素的红色像素RPX、绿色像素GPX及蓝色像素BPX保持在规定的灰度下,来分别选择性地驱动。在具有像这样的开关电路部54的构成中,仅以所需要的开关电路部54的配置区域的区域中边框趋于变宽,但因大幅度地减少端子连接布线251的数量以及通过如上所述,端子连接布线251以与检查电路部240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可以提高端子连接布线251及检查电路部240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15或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由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电极332成为了分割结构的构成。并且,省略关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重复的说明。

如图15及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通电极332由多个分割共通电极60形成。分割共通电极60在阵列基板311b的面内,在X轴方向及在Y轴方向上遍及横跨多个像素PX的范围配置。分割共通电极60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每一组多个排列配置成矩阵状。如此,通过将共通电极332设为分割结构,从而可以向各分割共通电极60提供相同的电位(共通电位),同时,可以单独地检测各分割共通电极60的电位(静电容量)。由此,例如使触摸面板图案内置于液晶面板,可以将各分割共通电极60作为触摸面板图案的一部分来使用。分割共通电极60分别与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共通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61连接。即,显示部AA所具备的各像素PX中,分别连接有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以及源极布线(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320。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由于源极布线320相同的第二金属膜(未图示)或第三金属膜形成。并且,在图16中,示出用一点划线包围分割共通电极60的形成范围。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311b的非显示部NAA中,以夹入开关电路部354与检查电路部340之间的方式设有用于检查分割共通电极60的第二检查电路部62。第二检查电路部62形成于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横长的方形状的范围内。第二检查电路部62通过与配置于显示部AA中的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连接,从而成为可以进行构成显示部AA的像素PX的分割共通电极60的检查。第二检查电路部62至少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传送检查信号的第二检查布线63、连接至第二检查布线63与第二检查电路部62并控制检查信号的供给的第二检查TFT64、以及与第二检查布线63中的第二检查TFT64侧为相反侧的端部所连接的第二检查端子部65。在第二检查电路部62中,分别地,第二检查布线63相对地配置于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35侧,而第二检查TFT64相对地配置于显示部AA侧。并且,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检查电路部62的第二检查布线63由第二金属膜形成,第二检查端子部65由未图示的第一金属膜的单层或第一金属膜及透明电极材料(第一透明电极膜或第二透明电极膜)的层叠形成。

如图16所示,第二检查TFT64沿着X轴方向以直线排列配置了多个,该设置数设为与分割共通电极60的设置数相同。即,第二检查TFT64设为单独地向分割共通电极60提供检查信号。第二检查TFT64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检查TFT44为相同的构成,分别地,该栅极电极64a及源极布线64b与第二检查布线63连接,漏极电极64c与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连接。相对第二检查布线63及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第二检查TFT64所涉及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相对检查布线43及源极布线20的检查TFT44所涉及的连接结构(参照图11及图1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二检查电路部62中具有的第二检查布线63中包含,相对于连接至在Y轴方向上从端部(图16所示的跟前)开始第奇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的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与连接至源极电极64b的第二检查TFT64的栅极电极64a连接的构成(第二源极侧检查布线63a),以及相对于连接至从端部开始第偶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的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与连接至源极电极64b的第二检查TFT64的栅极电极64a连接的构成(第二栅极侧检查布线63b)。由此,例如,若对上述的连接对象设为源极电极64b的两根第二源极侧检查布线63a,交替地提供检查信号,则在Y轴方向上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及第偶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基于检查信号,交替地被驱动,因此可以通过第二检查电路部62,检查在Y轴方向上从端部开始第奇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及第偶数个分割共通电极60之间是否产生短路等。

在此之上,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阵列基板311b的非显示部NAA中,设有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端子连接布线)66,所述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端子连接布线)66连接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与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35的。经由该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从驱动器321向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35输入的信号被传送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被传送的信号提供至分割共通电极60。并且,在图16中,用虚线图示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35之中,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的一端侧所连接的结构设为分割共通电极端子部(端子部)67。并且,该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除了检查电路部340以外,相对第二检查电路部62隔着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绝缘膜相同的绝缘膜(未图示),并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由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第三金属膜(未图示)形成,对于未图示的第一金属膜(检查布线343及第二检查布线63等),由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相同的绝缘膜来保持在绝缘状态(参照图11)。加上,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中,至少其一部分相对端子连接布线346隔着绝缘膜并以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若与假设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相对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形成非重叠,并在Y轴方向上以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配置、端子连接布线346与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被专门引绕的配置相比,则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的配置所需要的在Y轴方向上的区域变窄。由此,可以实现阵列基板311b的窄边框化,尤其是适于实现高分辨率。而且,成为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所涉及的配置自由度也足够高的结构。另外,向面板侧输入端子部335输入信号时,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不被使用,因此,即使相对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隔着绝缘膜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所传送的信号也不易受噪声的影响。

然而,如图16所示,分割共通电极端子部67设为相对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偏离于X轴方向(与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配置。与此相对地,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具有相对Y轴方向(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延伸方向)沿着倾斜方向延伸的倾斜延伸部66a。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中,倾斜延伸部66a包含与第二检查电路部62及检查电路部340中的任一个或任两个重叠的部分。具体而言,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中的倾斜延伸部66a从与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连接位置朝向分割共通电极端子部67侧并遍及规定长度地配置,同时,与第二检查电路部62、检查电路部340形成重叠的配置。根据如此构成,可以利用第二检查电路部62、检查电路部340的配置区域来配置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的倾斜延伸部66a,因此可以将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的布线设为角度更窄的扇状的布线。由此,可以实现狭边框。并且,连接至检查TFT344的漏极电极344c的漏极中继布线346分别地,一端侧与开关电路部354中的源极中继布线358连接,另一端侧与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35A连接。

根据如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显示部AA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像素PX至少具有被施加基于提供的信号的电位的像素电极318、被施加共通电位的共通电极332,共通电极332遍及于横跨多个像素电极318的范围内配置并由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分割共通电极60构成,像素连接布线包含有连接至多个像素电极318的多根源极布线320、分别连接至多个分割共通电极60的多根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端子连接布线包含有连接至源极布线320的构成、连接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的构成中的至少一种。如此,则像素电极318被施加基于由源极布线320提供的信号的电位,相对于此,构成共通电极332的分割共通电极60中被施加经由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所提供的共通电位。在各像素PX中,进行基于像素电极318与共通电极332之间所产生的电位差的灰度的显示。端子连接布线中包含作为连接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端子连接布线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时,提供至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335A的共通电位经由作为与检查电路部340重叠的配置的端子连接布线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来传送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

另外,端子连接布线中选择性地包含作为连接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构成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检查电路部340设为与源极布线320连接并检查源极布线320的构成,检查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的第二检查电路部62以夹在检查电路部340与显示部AA之间的方式地具有,连接至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1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除了检查电路部340以外,也相对第二检查电路部62以隔着绝缘膜重叠的方式配置。如此,则可以通过第二检查电路部62来检查是否在彼此相邻的分割共通电极60之间不产生短路等,另外,可以通过检查电路部340来检查是否在彼此相邻的像素电极318之间不产生短路等。如此,在具有第二检查电路部62的构成中,仅以所需要的第二检查电路部62的配置区域的区域中边框趋于变宽,但通过如上所述,作为端子连接布线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以与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重叠的方式配置,可以提高作为端子连接布线的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66、检查电路部340及第二检查电路部62的配置效率,并可以确保狭边框。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图示了包含相对于检查TFT重叠的端子连接布线的构成,也可以采用端子连接布线相对检查TFT以形成非重叠的方式配置。此时,调整连接端子连接布线与源极布线的接触孔的平面配置,同时,调整连接至检查TFT的漏极电极与源极布线的漏极中继布线的长度即可。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各金属膜设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但各金属膜也可以成为合金结构、层叠结构。

(3)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适当地改变用于各金属膜、各绝缘膜的具体的材料。

(4)作为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省略开关电路部,此时,将检查电路部相对源极布线直接连接即可。另外,除了开关电路部以外也可以省略检查电路部。

(5)在上述的第一至三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动作模式设为FFS模式的液晶面板,除此以外,设为IPS(In-Plane Switching:水平取向)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等的其他动作模式的液晶面板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驱动器直接安装于阵列基板的COG安装类型的液晶面板,驱动器安装于柔性基板且该柔性基板安装于阵列基板的COF(Chip On Film)安装类型的液晶面板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栅极电路部配置于阵列基板中的一个长边侧的端部,但也可以以使栅极电路部配置于阵列基板中的另一个长边侧的端部。除此以外,栅极电路部一对地配置于阵列基板中的一对长边侧的端部的构成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此时,也可以沿着列方向排列的栅极布线以交替地连接一个栅极电路部与另一个栅极电路部的方式,也可以设为从双方的端部驱动一根栅极布线的构成。

(8)除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各端子部的具体的配置、各布线的具体的布线形成路径、各端子部及各布线的具体的设置数等可以适当地变更。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液晶面板的像素设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三色构成,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在红色、绿色及蓝色中,加入黄色等来作为四色构成的像素的液晶面板。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TFT及各电路部作为半导体膜具有CG硅薄膜的构成,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等形成的半导体膜。

(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形成纵长的方形状的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形成横长的方形状的液晶面板、形成正方形状的液晶面板。除此以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形成圆形状、楕圆形状的液晶面板。

(12)对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液晶面板,以层叠触摸面板、视差屏障面板(开关液晶面板)等的功能性面板的方式安装的构成也包含于本发明。

(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背光装置,示例了边发光型的构成,但使用直下型的构成也包含于本发明。

(1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有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装置的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利用外界光源来进行显示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此时可以省略背光装置。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1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使用了TFT,但也可以适用于使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除了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以适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示例了使用了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使用了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PDP(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EPD(电泳显示面板)、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a…CF基板(对置基板)、11b,211b,311b…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17…像素TFT(像素)、18,318…像素电极(像素)、20,120,220,320…源极布线(像素连接布线、像素电极用像素连接布线)、32,332…共通电极(像素)、35,335…面板侧输入端子部(端子部)、35A,335A…面板侧图像输入端子部(端子部)、40,140,240,340…检查电路部、43,143…检查布线、44,144,244,344…检查TFT(检查开关元件)、51,251…端子连接布线、51a…倾斜延伸部、52…绝缘膜、54,354…开关电路部、60…分割共通电极、61…分割共通电极连接布线、62…第二检查电路部、66…共通电极用端子连接布线(端子连接布线)、66a…倾斜延伸部、67…分割共通电极端子部(端子部)、AA…显示部(像素部)、BPX…蓝色像素(着色像素)、GPX…绿色像素(着色像素)、PX…像素、RPX…红色像素(着色像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