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9477发布日期:2018-07-20 21:5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显示装置的多种需求呈增长的趋势。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显示面板(pdps)、电致发光显示器(elds)以及真空荧光显示器(vfds)之类的各种显示装置已得到开发和使用,以此来满足对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

其中,lcd的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层;tft基板,隔着液晶层彼此相向;以及滤色器基板。所述lcd的液晶面板可利用从背光单元提供的光来显示影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以及其它问题。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有效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显示模块与外界空气接触而散热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外界空气流入到显示模块内部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内部空气而使显示模块散热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空气和外界空气彼此独立地使显示模块散热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维护或者修理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单地将显示模块紧固于显示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耐久性或者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改善显示装置的发热。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壳体,提供内部空间;板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将所述内部空间划分为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并包括连接所述前方空间与所述后方空间的开口部;显示模块,在所述前方空间安装于所述板体,覆盖所述开口部;以及流入口和排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后方空间。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后方空间。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主框架,在所述后方空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板体隔开;以及第一座架,与所述主框架下侧相连接,用于紧固所述第一风扇,所述排出口可与所述第一座架相向。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主框架,在所述后方空间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侧,与所述板体隔开,所述流入口可位于所述主框架和所述板体之间。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密封框架,紧贴于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板体,所述显示模块的后表面可包括由所述密封框架围绕且与所述开口部相向的热交换区域。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垫片,配置于所述密封框架和所述板体之间。

所述显示模块可还包括:自扣紧螺母,紧固于所述热交换区域;以及密封构件,配置于所述自扣紧螺母外围。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传热垫,接触于所述显示模块后表面,并且,在所述热交换区域外,配置于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板体之间。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支架,紧固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侧或者下侧和所述板体。

所述显示装置可还包括:主框架,在所述后方空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作为提供第二内部空间的主框架,其将所述后方空间划分为中间空间和所述第二内部空间;以及玻璃,覆盖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中间空间,所述板体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连接所述前方空间与所述中间空间,所述主框架可包括:第四孔和第五孔,连接所述第二内部空间与所述中间空间;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四孔;第二管,连接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五孔;以及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内部空间。

所述第一孔可形成在所述显示模块的上部,所述第二孔可形成在所述显示模块的下部,所述显示模块可安装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间。

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可沿着所述板体的一边形成多个。

所述板体可还包括第三孔,连接所述前方空间与所述中间空间,所述主框架可还包括:电源单元,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第六孔,连接所述第二内部空间与所述中间空间;第三管,连接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六孔;线缆,穿过所述第三管,连接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显示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提供显示装置的有效的散热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提供显示模块与外界空气的有效的热交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提高显示装置的耐久性或者质量。

附图说明

被包括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并入本申请文件并构成本申请文件的一部分的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至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图。

图5至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0至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由于本发明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变形并具有多种形态,具体的实施例示出于本发明的附图并详细描述于本发明的说明书。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的披露的实施例,而是包含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形、均等物以及替代物。

术语“第一”、“第二”等被用于描述多种结构要素,但是所述结构要素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术语。所述术语仅是用于将一个结构要素与其他结构要素相划分。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第一结构要素可以被指定为第二结构要素。另一方面,第二结构要素可以被指定为第一结构要素。

术语“和/或”不仅包含多个相关结构要素的组合,还包含来自所述多个相关结构要素的任一结构要素。

当任意的一个结构要素被描述为“连接于”或“联结于”另一结构要素时,应当被理解为,即便所述任意的一个结构要素直接连接或联结于所述第二结构要素,其他结构要素仍然可能存在于他们之间。反之,当任意的一个结构要素被描述为“直接连接于”或“直接联结于”另一结构要素时,应当被理解为,他们之间不存在其他结构要素。

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例或例子,而其并非意在限定本发明。除非在上下文中有显然不同的含义,单数的表达方式包含复数的表达方式。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仅是为了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并不意在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结构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的可能性。

除非在此特别地进行定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给出的包括技术性或科学性术语在内的术语的含义。除非在此清楚地进行定义,如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常用的术语等应当被理解为是技术文档中使用的含义,而不应被理解为是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以下举出例示性的实施例提供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完整地描述本发明。因此,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可能会夸张示出结构要素的形状和尺寸。

以下,对于显示面板,虽然以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device,lcd)为一例进行说明,但是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并不限于液晶面板,可以适用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displaypanel,pdp)、场发射显示面板(fieldemissiondisplay,f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

参照图1,显示装置10可包括:第一长边ls1(firstlongside);第二长边ls2(secondlongside),与第一长边ls1相向(opposite);第一短边ss1(firstshortside),与第一长边ls1以及第二长边ls2相邻;以及第二短边ss2(secondshortside),与第一短边ss1相向。

其中,可将第一短边区域ss1称作第一侧表面区域(firstsidearea);将第二短边区域ss2称作第二侧表面区域(secondsidearea),其与第一侧表面区域相向;将第一长边区域ls1称作第三侧表面区域(thirdsidearea),其与第一侧表面区域以及第二侧表面区域相邻并位于第一侧表面区域和第二侧表面区域之间;将第二长边区域ls2称作第四侧表面区域(fourthsidearea),其与第一侧表面区域以及第二侧表面区域相邻并位于第一侧表面区域和第二侧表面区域之间且与第三侧表面区域相向。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虽然图示为第一、第二长边ls1、ls2的长度长于第一、第二短边ss1、ss2的长度,但是,第一、第二长边ls1、ls2的长度也可与第一、第二短边ss1、ss2的长度大致相同。

另外,以下,第一方向dr1(firstdirection)可以是与显示装置10的长边ls1、ls2(longside)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dr2(seconddirection)可以是与显示装置10的短边ss1、ss2(shortside)平行的方向。

第三方向dr3(thirddirection)可以是与第一方向dr1和/或第二方向dr2垂直的方向。

可将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统称为水平方向(horizontaldirection)。另外,可将第三方向dr3称为垂直方向(verticaldirection)。

另一方面,可将显示装置10显示影像的一侧定义为前方或者前表面。当显示装置10显示影像时,可将不能看到影像的一侧定义为后方或者后表面。当从前方或者前表面观察显示装置10时,可将第一长边ls1侧定义为右侧或者右表面。同样,可将第二长边ls2侧定义为左侧或者左表面。同样,可将第一短边ss1侧定义为上侧或者上表面,可将第二短边ss2侧定义为下侧或者下表面。

另外,第一长边ls1、第二长边ls2、第一短边ss1以及第二短边ss2可被称为显示装置10的边缘(edge)。并且,可将第一长边ls1、第二长边ls2、第一短边ss1以及第二短边ss2彼此相交的地点称为边角。例如,第一长边ls1与第一短边ss1相交的地点可以是第一边角c1,第一长边ls1与第二短边ss2相交的地点可以是第二边角c2,第二短边ss2与第二长边ls2相交的地点可以是第三边角c3,并且,第二长边ls2与第一短边ss1相交的地点可以是第四边角c4。

其中,可将从第一短边ss1朝向第二短边ss2的方向或者从第二短边ss2朝向第一短边ss1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ud。可将从第一长边ls1朝向第二长边ls2的方向或者从第二长边ls2朝向第一长边ls1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lr。

显示装置10可设置于室内或者室外。显示装置10可通过如太阳光等外部热源而被加热。显示装置10的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以上时,可能会降低显示装置10的性能。因此,为了维护显示装置10的性能,需要合适的散热结构。

参照图2以及图3,显示装置10可包括前盖105、显示面板110、背光单元120以及模块盖130。

前盖105可覆盖显示面板110的前表面和侧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前盖105可以是中心为空的矩形的框体形状。由于前盖105的中心为空,因此,可将显示面板110的影像显示到外部。

前盖105可区分为前表面盖和侧表面盖。即,是指所述前盖105可被区分为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前表面(前面)侧的前表面盖和位于显示面板110的侧表面侧的侧表面盖。前表面盖和侧表面盖可单独构成。前表面盖和侧表面盖中的任意一个可被省略。例如,以美观的设计等为目的,也存在不带有前表面盖而只带有侧表面盖的情况。

显示装置10可包括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可显示影像。显示面板110可将影像分成多个像素,并调节每个像素的色彩、亮度、饱和度,从而输出影像。显示面板110可区分为显示影像的活跃区域(activearea)和不显示影像的非活跃区域(inactivearea)。显示面板110可包括隔着液晶层而相向的前表面基板(frontsubstrate)以及后表面基板(rearsubstrate)。

前表面基板可包括由红(r)、绿(g)以及蓝(b)子像素组成的多个像素。前表面基板可根据控制信号,产生与红、绿或者蓝相对应的图像。

后表面基板可包括开关元件。后表面基板可开关像素电极。例如,像素电极可根据从外部施加的控制信号来改变液晶层的分子排列。液晶层可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可根据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压差来改变排列。液晶层可将从背光单元120提供的光传输到前表面基板。

背光单元120可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侧。背光单元120可包括多个光源(lightsource)。背光单元120的光源可被配置为直接型。

背光单元120可结合于框架的前表面侧。例如,多个光源(lightsource)可配置于框架的前表面侧,如上所述的情况可被统称为直接型背光单元。

背光单元120可通过整体驱动方式或者局部调光(localdimming)、脉冲(impulsive)等部分驱动方式来驱动。背光单元120可包括光学片125(opticalsheet)和光学层123.

光学片125可使光源的光均匀地传输到显示面板110。光学片125可由多个层构成。例如,所述光学片125可包括至少一个棱镜片和/或至少一个扩散片。

在光学片125可设置有至少一个结合部125d。结合部125d可结合于前盖和/或模块盖。即,可直接结合于前盖和/或模块盖。或者,结合部125d可与结合于前盖和/或模块盖上的结构体结合。即,可间接结合于前盖和/或模块盖。

光学层123可包括光源等。光学层123的具体结构将在相应部分进行说明。

模块盖130可起到支撑显示装置的部件的作用。例如,背光单元120等结构可结合于框架。框架可由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构成。

或者,模块盖130可位于显示装置的后表面。模块盖130可从外部保护内部的结构。模块盖130的至少一部分可结合于前盖105。模块盖130可以是树脂(resin)材料的注塑物。

背光单元120可包括:光学层123,其包括基板122、至少一个光学组件124、反射片126以及扩散板129;光学片125,位于光学层123的前表面侧。

基板122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可构成为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多个带(strap)状。

在基板122可安装至少一个光学组件124。基板122可形成有电极图案,用于连接适配器与光学组件124。例如,在基板122可形成有碳纳米管电极图案,用于连接光学组件124与适配器。

基板122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玻璃、聚碳酸酯(pc)以及硅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基板122可以是安装有至少一个光学组件124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

在基板122上,光学组件124可在第一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光学组件124的直径可大于基板122的宽度。即,可大于基板122的第二方向长度。

光学组件124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芯片或者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二极管封装件。

光学组件124可由发出红色、蓝色、绿色等颜色中至少一个颜色的彩色led或者白色led构成。彩色led可包括红色led、蓝色led以及绿色led中的至少一个。

光学组件124包含的光源(lightsource)可以是板上芯片(cob,chiponboard)类型。cob类型可以是将作为光源的led芯片直接结合于基板122的形态。因此,可使工序简化。此外,可降低电阻,从而可减少因电阻而产生的热量损失。即,可提高光学组件124的电源效率。cob类型可提供更亮的照明。cob类型可比现有类型更薄更轻。

在基板122的前表面侧可设置有反射片126。反射片126可位于基板122的形成光学组件124的区域外的区域上。即,在反射片126上,可形成有多个通孔132。

反射片126可将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反射到前表面侧。此外,反射片126可使从扩散板129反射的光再次反射。

反射片126可包括作为反射物质的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反射片126可包括如铝(al)、银(ag)、金(au)以及二氧化钛(tio2)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具有高的反射率的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

反射片126可通过在基板122上沉积和/或涂覆金属或者金属氧化物而形成。反射片126可印刷有包含金属材质的墨水。反射片126可形成有使用热沉积法、蒸发法或者溅射法等真空沉积法的沉积层。在反射片126上可形成有使用印刷法、凹版涂布法或者丝网印刷法的涂覆层和/或印刷层。

在反射片126和扩散板129之间可设置有气隙(airgap)。气隙可起到使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广泛地传播的缓冲作用。为了维护气隙,在反射片126和扩散板129之间可设置有支撑件131。

在光学组件124和/或反射片126上可沉积有树脂。树脂可起到使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扩散的作用。扩散板129可将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扩散到上部。

光学片125可位于扩散板129的前表面侧。光学片125的后表面可紧贴于扩散板129,光学片125的前表面可紧贴于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

光学片125可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片。详细而言,光学片125可包括一个以上的棱镜片和/或一个以上的扩散片。包括在光学片125的多个片可以是粘结和/或紧贴的状态。

光学片125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片构成。例如,光学片125可包括第一光学片125a、第二光学片125b、第三光学片125c。第一光学片125a可具有扩散片的功能,第二、第三光学片125b、125c可具有棱镜片的功能。扩散片和棱镜片的数量和/或位置可改变。例如,光学片125可包括作为扩散片的第一光学片125a和作为棱镜片的第二光学片125b。

扩散片防止从扩散板129发出的光部分密集,以使使光的分布更加均匀。棱镜片使从扩散片发出的光聚集,以使光垂直地入射到显示面板110。

结合部125d可形成在光学片125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结合部125d可形成于第一光学片125a、第二光学片125b、第三光学片125c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片。

结合部125d可形成在光学片125的长边侧边缘上。形成于第一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与形成于第二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可不对称(asymmetric)。例如,第一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与第二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的位置和/或数量可不相同。

参照图4,背光单元120的光源可配置为边缘型。背光单元120可包括:光学层123,其包括基板122、至少一个光学组件124、反射片126以及导光板128;光学片125,位于光学层123的前表面侧。

基板122可位于光学层123的其它结构的至少一侧。基板122可朝向光学层123的其它结构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基板122上,可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光学组件124。光学组件124的长度方向宽度可小于导光板128的厚度方向宽度。因此,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的大部分可被传输到导光板128内部。

导光板128可位于光学组件124的前方。导光板128可起到使从光学组件124入射的光广泛地传播的作用。虽然未图示,但是,导光板128的与光学组件124相邻的面可形成为阶梯形状。导光板128的下表面形成为朝上部倾斜的形状,由此,可将从光学组件124入射的光向前方发射。

反射片126可位于导光板128的后方。反射片126可将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反射片126可将从导光板128反射的光再次向前方反射。

导光板128前表面可还包括扩散板129(未图示)。扩散板129可将从导光板128发出的光向前方扩散。

在导光板128和光学片125之间可设置有气隙(airgap)。气隙可起到使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广泛地传播的缓冲作用。而且,在光学组件124和/或反射片126上可沉积有树脂。树脂可起到使从光学组件124发出的光扩散的作用。

光学片125可位于导光板128的前方。光学片125的后表面可紧贴于导光板128,光学片125的前表面可紧贴于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

扩散片防止从导光板128发出的光部分密集,由此,可使光的光强更加均匀。棱镜片使从扩散片发出的光聚集,由此,可使光垂直入射到显示面板110。

结合部125d可形成在光学片125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上。结合部125d可形成于第一光学片125a、第二光学片125b、第三光学片125c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片。

结合部125d可形成于光学片125的长边侧边缘。形成于第一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与形成于第二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可不对称(asymmetric)。例如,第一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与第二长边侧的结合部125d的位置和/或数量可不相同。

参照图5以及图6,密封框架140可结合于显示模块100后表面。

显示模块100可以是产生热量的热源。例如,由于显示模块100内部包含光源,因此,可以是热源。

或者,显示模块100可吸收从显示装置的外部提供的热量。例如,显示模块100可以是从太阳吸收太阳热量的热吸收体。

当显示模块100的温度高于规定定温度以上时,显示模块100的显示功能可被降低。因此,为了维护显示装置的性能,需要适当使显示模块100散热。

显示装置可使外界空气流入到显示装置的内部。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外界空气可与显示装置内部的热源进行热交换。外界空气可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进行热交换。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可被排出到显示装置外部。

密封框架140可以是矩形形状。密封框架140可由多个框架组成。例如,矩形形状的密封框架140可由组成各边的四个框架组成。

密封框架140可包括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紧固的紧固面和从紧固面向显示模块100的后方弯曲的侧表面。侧表面可沿着紧固面延伸并可形成矩形。紧固面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紧固构件可位于侧表面所形成的矩形的外部。

密封框架140可将显示模块100后表面划分为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和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以是在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由密封框架140围绕的区域。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可以是除了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以是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一部分区域。

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外界空气可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进行热交换。即,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与外界空气接触。另一方面,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可与外界空气切断接触。密封框架140可防止外界空气流动到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可被称为热交换区域。

在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配置有多个紧固构件。紧固构件可由螺栓和螺母组成。在该情况下,螺母和螺栓的一部分可外露到显示模块100的后方。

当螺母和螺栓的一部分外露到显示模块100的外部时,螺母和螺栓之间可产生间隙。并且,通过螺母和螺栓之间的间隙,可使显示模块100的内部与外部相通。

此外,当螺母和螺栓外露到显示模块100的外部时,螺母和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之间可产生间隙。并且,通过螺母和显示模块100之间的间隙,可使显示模块100的内部与外部相通。

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外界空气可包括湿气、灰尘等异物。当螺母和螺栓外露到显示模块100的后方时,异物可通过螺母和螺栓之间的间隙或者螺母和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内部。

为了防止异物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内部,通常可使用自扣紧螺母(pemnut)133来替代螺母。自扣紧螺母133可以是一端封闭的形态。自扣紧螺母133在与螺栓紧固时,可覆盖螺栓的一端。因此,可使螺母与螺栓的间隙外露到外部。

此外,显示模块100可包括密封构件134。密封构件134可配置于螺母和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之间。密封构件134可沿着螺母的外围而配置。密封构件134可防止异物通过螺母和显示模块100之间的间隙来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内部。

垫片15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100后表面。并且,垫片150可结合于密封框架140。垫片150可以是矩形形态。垫片15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组成。

垫片150可与密封框架140一同将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划分为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和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垫片150可防止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的外界空气流入到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框架外部的区域s2。垫片150和密封框架140可形成双重的防水以及防振结构。

参照图7,显示模块100可与支架160紧固。支架160可由一对组成。一对支架160可分别结合于显示模块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

显示模块100可安置于安置板体280。当显示模块100安置于安置板体280时,支架160可与安置板体280紧固。对安置板体280的内容将在后面说明。

显示模块100可与密封框架140、垫片150或者支架160等周边结构结合。在显示模块100与周边结构结合的情况下,可被称为模块组件。或者,可将显示模块100称为模块组件。

参照图8以及图9,引导板体211可与引导座架212紧固。

在引导板体211的后表面可结合有电子部件。例如,电子部件可以是电源单元410、时序控制器板420或者驱动器430。

引导座架212可包括开口部212a。引导板体211可与引导座架212紧固,引导板体211可覆盖开口部212a。引导座架212可被配置为围绕引导板体211的形态。引导板体211与引导座架212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引导座架212可还包括延伸部212b和引导墙212c。延伸部212b可形成于引导座架212的一侧。延伸部212b可形成多个并相互隔开。引导墙212c可从延伸部212b的一端向引导座架212的上侧弯曲而形成。

引导座架212可与第一引导支架223紧固。第一引导支架223可结合于引导座架212的后表面。第一引导支架223可包括:结合面,与引导座架212紧固;底部面223b,向结合面的后方隔开;倾斜面223c,连接结合面与底部面223b。底部面223b可向引导座架212的后方隔开。或者,底部面223b可向引导板体211的后方隔开。第一引导支架223可还包括侧表面223d,连接于底部面223b和倾斜面223c。第一引导支架223的侧表面223d可配置为与引导座架212的后表面相接触。

参照图10以及图11,引导座架212可与循环风扇座架222紧固。循环风扇221可紧固于循环风扇座架222。循环风扇座架222可包括紧固板222a和结合板。循环风扇座架222可包括从紧固板222a的前方向上侧弯曲的前方结合板222c。此外,循环风扇座架222可包括从紧固板222a的后方向上侧弯曲的后方结合板222d。

循环风扇221可被称为第二风扇。并且,循环风扇座架222可被称为第二风扇座架。

紧固板222a可与引导座架212的引导墙212c紧固。紧固板222a与引导墙212c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紧固板222a可包括进气口222b。循环风扇221可紧固于紧固板222a。循环风扇221可配置为面向进气口222b。循环风扇221可以是轴流风扇。进气口222b可在紧固板222a形成多个,并且,各个进气口222b可相互隔开。循环风扇221可设置为与进气口222b相对应的多个。当紧固板222a与引导座架212紧固时,进气口222b可配置为面向第一引导支架223的倾斜面223c。

紧固板222a可配置为与引导座架212垂直。或者,紧固板222a可配置为与引导板体211垂直。或者,紧固板222a可配置为与第一引导支架223的底部面223b垂直。

引导板体211可与隔离件211a紧固。隔离件211a可配置于引导板体211的前表面。隔离件211a可以是杆状并沿着长度方向较长地延伸。隔离件211a可配置为与引导板体211的长度方向平行。或者,隔离件211a可配置为与引导座架212的长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12至图15,引导座架212可紧固于主框架230。主框架230可包括前表面230a、后表面230b、上表面、下表面230f以及侧表面253d。侧表面253d可包括左表面和右表面231i。主框架230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者,主框架230可以是去除后表面230b的一部分的长方体形状。或者,主框架230可以是在后表面230b形成开口部的长方体形状。或者,主框架230可以是内部为空的长方体形状。主框架230可在内部形成空间。主框架所形成的空间可被称为第二内部空间。

主框架230可在前表面230a设置有多个孔。主框架230可包括形成于前表面230a上部的第四孔231。第四孔231可沿着前表面230a的一边形成多个。从循环风扇221排出的气流可通过第四孔231。

主框架230可包括形成于前表面230a下部的第五孔232。第五孔232可沿着前表面230a的一边形成多个。通过第五孔232的气流可流入到循环风扇221。

主框架230可包括形成于前表面230a一侧的第六孔233。第六孔233可沿着前表面230a的一边形成多个。用于连接紧固于显示模块100与引导板体211的电子部件的线缆可穿过第六孔233。

主框架230的后表面230b可包括位于下侧的下侧后表面230d和位于上侧的上侧后表面230c。在上侧后表面230c和下侧后表面230d之间可形成有开口部。

引导座架212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相向。或者,引导座架212可容置于主框架23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引导座架212与主框架230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当引导座架212与主框架230紧固时,隔离件211a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接触。或者,隔离件211a可配置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引导板体211之间。或者,引导板体211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相向。或者,引导板体211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可隔开至少隔离件211a的厚度。或者,引导座架212的引导墙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接触。或者,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前方结合板222c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接触。

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前方结合板222c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紧固。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前方结合板222c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后方结合板222d可与主框架230的后表面230b紧固。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后方结合板222d可与主框架230的上侧后表面230c紧固。循环风扇座架222的后方结合板222d与主框架230的上侧后表面230c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当循环风扇座架222与主框架230紧固时,循环风扇座架222和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侧表面253d以及上侧后表面230c可形成空间s3。从循环风扇座架222的下部流入的气流通过循环风扇221来通过循环风扇座架222和主框架230所形成的空间s3而被排出到第一循环管271。

第二引导支架253可紧固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第二引导支架253可包括:上侧结合面253a,与主框架230紧固;下侧结合面253b,与排风扇座架252紧固;以及倾斜面253c,连接上侧结合面253a与下侧结合面253b。第二引导支架253的上侧结合面253a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排风扇座架252可与第二引导支架253紧固。排风扇座架252与第二引导支架253的下侧结合面253b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排风扇座架252可以是板体形状。或者,排风扇座架252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者,排风扇座架252可以是内部为空的长方体形状。

排风扇座架252可包括排出口。排风扇251可紧固于排风扇座架252。排风扇251可配置为与排出口相向。排风扇251可以是轴流风扇。

排风扇251可被称为第一风扇。并且,排风扇座架252可被称为第一座架。

排出口可在排风扇座架252形成多个,并且,各个排出口可相互隔开。排风扇251可以与排出口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当第二引导支架253与排风扇座架252紧固时,排出口可配置为与第二引导支架253的倾斜面253c相向。

紧固部260可紧固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紧固部260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者,紧固部260可以是内部为空的长方体形状。紧固部260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当紧固部260与主框架230紧固时,紧固部260的前表面和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可位于相同的面上。

紧固部260可形成多个。紧固部260可包括左侧紧固部和右侧紧固部。左侧紧固部与右侧紧固部可相互隔开。左侧紧固部的左表面与主框架的左表面可位于相同的面上。或者,右侧紧固部的右表面与主框架230的右表面230i可位于相同的面上。排风扇座架252可配置于左侧紧固部和右侧紧固部之间。或者,第二引导支架253可配置于左侧紧固部和右侧紧固部之间。

主框架230可容置于壳体310(参照图18)。并且,主框架230可紧固于壳体310。对壳体310的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排风扇座架252以及第二引导支架253可配置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和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之间。此外,紧固部260可配置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和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之间。紧固部260的上表面可紧固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此外,紧固部260的下表面可紧固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主框架230可通过紧固部260来紧固于壳体310。

第一循环管271可连接于主框架230的第四孔231。第一循环管271可形成多个。第一循环管271可形成为与第四孔231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从循环风扇221排出的气流可沿着第一循环管271流动。第一循环管271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组成。

第一循环管271可包括流路部271a和形成于流路部271a的外围的空间部271b。空间部271b可使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对安置板体280的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第二循环管272可连接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第二循环管272可形成多个。第二循环管272可以与第五孔232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流入到循环风扇221的气流可沿着第二循环管272流动。

第二循环管272可包括:后表面272a,形成有孔272d;流路部272b,从孔272d周边向前方凸出。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紧固。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或者,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可与紧固部260的前表面紧固。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与紧固部260的前表面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或者,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的一部分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紧固,第二循环管272的后表面272a的其余部分可与紧固部260的前表面紧固。

第二循环管272的孔272d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相向。第二循环管272的孔272d可大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

第二循环管272可还包括形成于流路部271b的前端的凸缘272c。凸缘272c可与安置板体280紧固。第二循环管272的凸缘272c与安置板体280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第二循环管272可使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对安置板体280的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线缆管273可连接于主框架230的第六孔233。线缆管273可形成多个。线缆管273可以与第六孔233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紧固于显示模块100与引导板体211的电子部件的线缆可穿过线缆管273。线缆管273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组成。

线缆管273可包括流路部273a和形成于流路部273a的外围的空间部273b。空间部273b可使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对安置板体280的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第一循环管271可被称为第一管。第二循环管272可被称为第二管。线缆管273可被称为第三管。

参照图16,安置板体280可紧固于主框架230。安置板体280可被称为板体。安置板体280可包括安置面280a、上表面280b、下表面280c以及侧表面。侧表面可包括左表面280d和右表面280e。安置板体280的上表面280b可通过安置面280a的上部向安置板体280的前方凸出而形成。安置板体280的下表面280c可通过安置面280a的下部向安置板体280的前方凸出而形成。安置板体280的左表面280d可通过安置面280a的左侧部向安置板体280的前方凸出而形成。安置板体280的右表面280e可通过安置面280a的右侧部向安置板体280的前方凸出而形成。

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上表面280b、下表面280c以及侧表面可形成容置空间。显示模块100可容置于安置板体280形成的容置空间。

安置板体280可将壳体31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散热孔281可连接或者连通前方空间与后方空间。主框架230可在内部提供空间。主框架230所提供的内部空间可被称为第二内部空间。主框架230可将后方空间划分为中间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

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而配置。第一循环管271的空间部271b可位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和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之间。第二循环管272可位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和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之间。即,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第一循环管271的空间部271b的z方向上的长度。或者,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第二循环管272的长度。

安置板体280可在安置面280a设置有多个孔。安置板体280可包括形成于安置面280a上部的第一孔282。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可沿着安置面280a的一边形成多个。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第四孔231相向。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可以与主框架230的第四孔231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第一循环管271可连接于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可以与第一循环管271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循环管271可连接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与主框架230的第四孔231。从循环风扇221排出的气流可通过主框架230的第四孔231、第一循环管271和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从循环风扇221排出的气流可向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的前方流动。

安置板体280可包括形成于安置面280a下部的第二孔283。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可沿着安置面280a的一边形成多个。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相向。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可以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第二循环管272可连接于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可以与第二循环管272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循环管272可连接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与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流入到循环风扇221的气流可通过主框架230的第五孔232、第二循环管272和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流入到循环风扇221气流可向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的后方流动。

安置板体280可包括形成于安置面280a一侧的第三孔284。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可沿着安置面280a的一边形成多个。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第六孔233相向。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可以与主框架230的第六孔233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线缆管273可连接于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可以与线缆管273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线缆管273可连接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与主框架230的第六孔233。用于连接显示模块100与紧固于引导板体211的电子部件的线缆可通过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线缆管273和主框架230的第六孔233。

安置板体280可包括形成于安置面280a的开口部。开口部可被称为散热孔281。散热孔281可位于安置面280a的中心部。或者,散热孔281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向下侧隔开。或者,散热孔281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向上侧隔开。或者,散热孔281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向一侧隔开。或者,散热孔281可配置于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和第二孔283之间。

主框架230可与如引导板体211、引导座架212、安置板体280、循环风扇221或者排风扇251等周边结构结合。主框架230与周边结构结合时,可被称为主框架组件。

参照图17,显示模块100可紧固于安置板体280。或者,显示模块100可紧固于主框架组件。或者,模块组件可紧固于安置板体280。或者,模块组件可紧固于主框架组件。

当显示模块100紧固于安置板体280时,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配置为与安置面280a接触。或者,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设置为与安置板体280相向。或者,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设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相向。

显示模块100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向下侧隔开而设置。或者,显示模块100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二孔283向上侧隔开而设置。或者,显示模块100可从安置板体280的第三孔284向一侧隔开而设置。或者,显示模块100可位于安置板体280的第一孔282和第二孔283之间。

紧固于显示模块100的一对支架160可紧固于安置板体280。支架160可紧固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通过紧固支架160与安置板体280,从而可紧固显示模块100与安置板体280。支架160与安置板体280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构成显示模块100的部件逐个紧固于安置板体280的方式来组装显示装置。但是,如上所述的方式存在组装非常复杂且困难的缺点。此外,当维护或者修理显示装置时,为了检查显示模块100,需要将全部结构分解。

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支架160将显示模块100自身紧固于安置板体280,从而具有使显示装置的组装简单的优点。此外,为了检查显示模块100,能够只分离显示模块100,由此,具有使维护或者修理变得简单的优点。

显示模块100可配置为覆盖安置板体280的散热孔281。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配置为与散热孔281相向。散热孔281的宽度可形成为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的宽度相同。密封框架140的一部分可插入于散热孔281。密封框架140可配置为与散热孔281的外围接触。或者,密封框架140可配置为与散热孔281周边的安置面280a接触。

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可配置为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隔开。密封框架140的一部分可位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之间。传热垫29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之间。

传热垫290可配置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下部。或者,传热垫290可配置于安置面280a的第二孔283和散热孔281之间。或者,传热垫290可配置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下部。或者,传热垫290可向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下部隔开而配置。

传热垫290可将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安置面280a。传热垫290可由热传导度高的物质组成。

参照图18以及图19,主框架230可紧固于壳体310。壳体3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开放,并且,可包括上表面310a、下表面310b以及侧表面。壳体310的侧表面可包括左表面310c和右表面310d。

壳体310可包括形成于上表面310a的流入口311。流入口311可沿着上表面310a的一边较长地形成。或者,流入口311可沿着上表面310a的一边形成多个。外界空气可通过流入口311而流入到壳体310内部。

壳体310可包括形成于下表面310b的排出口312。排出口312可沿着下表面310b的一边较长地形成。或者,排出口312可沿着上表面310a的一边形成多个。流入到壳体310内部的外界空气可通过排出口312被排出到壳体310外部。壳体310的排出口312可以与排风扇座架252的排出口312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当排风扇251配置为与流入口311相邻时,排风扇251可被称为进气风扇。

壳体310可还包括紧固于壳体310的后表面的外板体320。壳体310的后表面可以是外板体320。外板体320与壳体310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外板体320可覆盖壳体310的后表面。与外板体320紧固的壳体310可形成容置空间。主框架组件可容置于外板体320和壳体310形成的容置空间。

外板体320可紧固于壳体310的后表面或者从壳体310的后表面分离。当维护或者修理显示装置时,服务提供人员可将外板体320从壳体310的后表面分离。

与模块组件紧固的主框架组件可紧固于壳体310。主框架230的上表面230a可与壳体310的上表面310a紧固。主框架230的上表面230a与壳体310的上表面310a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此外,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可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紧固。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此外,主框架230的侧表面可与壳体310的侧表面紧固。主框架230的侧表面与壳体310的侧表面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此外,主框架230的后表面230b可与壳体310的后表面紧固。主框架230的后表面230b与壳体310的后表面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此外,紧固部260可紧固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紧固部260可分别紧固于主框架230的下表面230f和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紧固部260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

排风扇座架252可紧固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排风扇座架252与壳体310的下表面310b可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当排风扇座架252与壳体310紧固时,排风扇座架252的排出口与壳体310的排出口312可相向而配置。流入到壳体310内部的外界空气经过排风扇251,并可通过壳体310的排出口312被排出到外部。

玻璃330可紧固于显示模块100的前方。玻璃330可包括内玻璃332和外玻璃331。内玻璃332可紧固于壳体310的前表面。内玻璃332可配置为与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相向。内玻璃332可与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隔开。内玻璃332与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之间可形成间隙。

外玻璃331可紧固于壳体310的前表面。外玻璃331可形成显示装置的外表面。此外,外玻璃331可配置为与内玻璃332隔开。内玻璃332可配置于外玻璃331和显示模块100之间。

参照图20至图24,显示装置可包括冷却流路。冷却流路可包括外界空气流路和循环流路。箭头内部没有颜色的箭头可表示外界空气流路的流动。此外,箭头内部有颜色的箭头可表示循环流路的流动。

外界空气可沿着外界空气流路流动。排风扇251可使外界空气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此外,排风扇251可使外界空气排出到显示装置外部。外界空气可通过形成于壳体310的上表面310a的流入口流入到装置内部。

从外板体320到形成于壳体310的流入口的高度可高于从外板体320到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高度。主框架230的上表面可配置为与壳体310的上表面310a接触。因此,从外板体320到形成于壳体310的流入口的高度高于从外板体320到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高度时,才能使外界空气顺利流入。

通过壳体310的流入口311流入的外界空气可流动到主框架23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可隔开而配置。第一循环管271的空间部271b可位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之间,并且,可将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或者,线缆管273的空间部273b可位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之间,并且,可将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或者,第二循环管272可位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之间,并且可将主框架230与安置板体280隔开。

通过壳体310的流入口311流入的外界空气可流动到主框架230和显示模块100之间。安置板体可以与主框架230隔开,显示模块100可以与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紧固。因此,显示模块100可以与主框架230隔开。

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通过安置板体280的散热孔281来外露的区域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此外,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通过安置板体280的散热孔281来外露的区域可与外界空气直接进行热交换。

或者,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此外,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内部的区域s1可与外界空气直接进行热交换。

外界空气可包含水分或者灰尘等异物。在外界空气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的情况下,显示模块100可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需要能够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的结构。

密封框架140可紧固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并且,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此外,垫片150可结合于密封框架140并可位于密封框架14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垫片150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到显示模块100和安置板体280之间。垫片150和密封框架140可形成双重的防水以及防振结构。

传热垫290可接触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和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传热垫290可将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安置板体280。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可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而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传热垫290来传输到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热量可被传输到外界空气。

外界空气在与显示模块100的后表面中的密封框架140外部的区域s2以及安置板体280的安置面280a进行热交换之后,可流动到安置板体280的下部和主框架230的下部之间。外界空气可沿着第二引导支架253的倾斜面253c被引导到排风扇251。排风扇251可通过壳体310的排出口312将外界空气排出到显示装置外部。

外界空气流路可通过壳体310的流入口311、安置板体280和主框架230之间、显示模块100和主框架230之间、第二引导支架253以及排出口312来形成。

外界空气流路可以是外界空气流入到显示装置内部之后,被排出到显示装置外部的开放流路。

循环流路可以是显示装置内部的空气循环的流路。在显示装置内部循环的空气可被称为内部空气。循环风扇221可使内部空气循环。内部空气可通过循环风扇221来流入到第一循环管271。

内部空气可通过第一循环管271来排出到显示模块100的上侧。排出到显示模块100的上侧的内部空气可流过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和内玻璃332之间。显示模块100与内玻璃332可隔开而配置。

内部空气可与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直接接触。此外,内部空气可与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直接进行热交换。内部空气可沿着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流动。

内部空气可沿着显示模块100向显示模块100的下侧流动。内部空气可流入到第二循环管272。

内部空气可通过第二循环管272来排出到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引导板体211之间。或者,内部空气可通过第二循环管272来排出到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和引导座架212之间。

引导板体211可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而配置。隔离件211a可配置于引导板体211和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之间,并且,可使引导板体211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或者,引导座架212可配置为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隔开。

内部空气可沿着引导板体211或者引导座架212流动。内部空气可沿着第一引导支架223的倾斜面223c被引导到循环风扇221。

循环流路可通过主框架230、引导板体211、引导座架212、第一循环管271、安置板体280、显示模块100、内玻璃332以及第二循环管272来形成。

循环流路可以是内部空气循环显示装置内部的封闭流路。

内部空气向外界空气流路的流入可被切断。此外,外界空气向循环流路的流入可被切断。即,外界空气流路和循环流路可起到彼此区分的独立的流路功能。

循环流路和外界空气流路可通过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来区分。外界空气可在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前方流动,并且,内部空气可在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后方流动。外界空气可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上部向下部流动,并且,内部空气可从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的下部向上部流动。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可隔着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以对流(counterflow)流动。即,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和隔着主框架230的前表面230a相互进行热交换。流过循环流路的内部空气的温度高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外界空气与内部空气以对流流动,由此可降低内部空气的温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例示性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教导可以容易地实施为其他方式的方法和装置。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以及其他特性可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附加的和/或替代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描述的若干实施例并不彼此排斥或相区别。以上描述的本发明的任何结构要素或全部结构要素可以在结构或功能上进行组合或与其他结构要素相组合。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多种修改并得出其他实施例,而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保护范围。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对主体组合排列的组合部分和/或排列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针对结构要素部分和/或排列实施的附加的变形和修改,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