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3753发布日期:2018-10-12 21:1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越来越追求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液晶显示面板,这无疑需要使用到更高亮度的背光模组。高亮度背光模组的热功耗也随之升高。现有的散热结构是在背光模组底部的反射膜上粘贴一散热片。

但本申请的申请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散热片只能局部贴在背光模组的反射膜上,散热效果不佳。且散热片的背胶基材是pet背胶,pet背胶粘性太强,贴合后容易出现气泡且无法重新贴合,导致背光模组报废的风险加大。

申请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液晶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能够提升散热效果,且重新贴合时不会造成损坏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光学反射胶层、散热片;光学反射胶层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二贴合面与第一贴合面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贴合,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完全贴合;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之间的粘合力。

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上扩散片、上棱镜片、下棱镜片、下扩散片、导光板和反射片,反射片用于将入射到其表面的光反射至导光板内;反射片通过光学反射胶层与散热片贴合;其中,反射片的制备材料包括全光线透光率为95-98%的光学材料。

其中,光学反射胶层的部分制备材料与反射片的制备材料相同。

其中,散热片为石墨材料制备的散热片。

其中,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合力为300-400克。

其中,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之间的粘合力大于或等于1200克。

其中,背光组件为可弯折的背光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述背光组件,以及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上的显示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散热片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与移动终端的中框贴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光学反射胶层、散热片;光学反射胶层包括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二贴合面与第一贴合面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贴合,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完全贴合;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之间的粘合力。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通过光学反射胶层将散热片完全贴合在背光模组上,能够通过与背光模组贴合的散热片将热量直接发散至外界,以提升散热效果,降低背光模组整体的温度。同时,由于光学反射胶层的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的粘合力不同,与背光模组贴合的一面粘合力较小,因此,重新贴合时不会出现残胶的现象,具有良好的再剥离性,不会损坏背光模组。而与散热片贴合的一面粘合力较大,因此,贴合时能够实现无气泡贴合,贴合效率高,贴合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背光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背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移动终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背光组件10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背光组件10,该背光组件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11、光学反射胶层12、散热片13。光学反射胶层12包括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第二贴合面12b与第一贴合面12a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面12a与背光模组11贴合,第二贴合面12b与散热片13完全贴合。第一贴合面12a与背光模组11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二贴合面12b与散热片13之间的粘合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贴合面12b与第一贴合面12a相对设置,第二贴合面12b设置在背离背光模组11的一侧并与散热片13完全贴合。第一贴合面12a的表面积可以与第二贴合面12b的表面积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胶层材料设置于光学反射胶层12的一面上以形成第一贴合面12a,可以将第二胶层材料设置于光学反射胶层12的另一面上以形成第二贴合面12b,将背光模组11、光学反射胶层12的第一贴合面12a、光学反射胶层12的第二贴合面12b、散热片13依次层叠设置,从而使背光模组11与散热片13透过光学反射胶层12而相互贴合。背光模组11中的热量可以通过与背光模组11贴合的散热片13将热量直接发散至外界,以提升散热效果。

第二贴合面12b与散热片13完全贴合,第二贴合面12b可完全覆盖散热片13。换言之,散热片13内皆分布有第二胶层材料。因此,在打光情况下,从正面看不会出现散热片13的阴影。

第一贴合面12a与背光模组11可以部分贴合或完全贴合,但由于第一贴合面12a较小,因此,无论是部分贴合或完全贴合,背光模组11容易与第一贴合面12a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以使得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的粘合力不同。其中,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可以由液态光学胶所形成。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可以为化学固化的粘合剂,例如,包含有机硅橡胶、丙烯酸型树脂或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含有不饱和聚酯的、硅树脂基、苯酚甲醛树脂、脲甲醛树脂、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的粘合剂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学反射胶层12也可以为双面粘合力不同的双面胶。

其中,可以将可流动的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分别涂覆到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上。优选地,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可以以骨头的形状涂覆,通过随后的自主流散和分布完成全面分布。在自动化方法或机构中,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可以通过在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上移动的喷嘴喷涂。例如,根据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的流动能力或粘度来选择涂布位置、时间、数量和喷嘴的挤出速度,从而至少在规定的时间之后用第一胶层材料和第二胶层材料分别均匀地润湿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通过光学反射胶层12将散热片13完全贴合在背光模组11上,能够通过与背光模组11贴合的散热片13将热量直接发散至外界,以提升散热效果,降低背光模组11整体的温度。同时,由于光学反射胶层12的第一贴合面12a和第二贴合面12b的粘合力不同,与背光模组11贴合的一面粘合力较小,因此,重新贴合时不会出现残胶的现象,具有良好的再剥离性,不会损坏背光模组11。而与散热片13贴合的一面粘合力较大,因此,贴合时能够实现无气泡贴合,贴合效率高,贴合更加牢固。

请参见图2-3,图2是本申请背光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扩散片11a、上棱镜片11b、下棱镜片11c、下扩散片11d、导光板11e和反射片11f;反射片11f可将入射到其表面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1e内。其中,反射片11f的制备材料包括全光线透光率为95-98%的光学材料。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背光模组11用以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亮度均匀的面光源,背光模组11可以包括一导光板11e,该导光板11e上侧依次设置一下扩散片11d、一上棱镜片11b、一下棱镜片11c和一上扩散片11a,该导光板11e下侧设置一反射片11f。

其中,该反射片11f用于将入射到其表面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1e内,从而防止光线自导光板11e下侧逸出,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反射片11f是银色镜面薄片,具体可以是金属反射片、全电介质反射片或金属电介质反射片。例如,反射片11f可以是由银或含银合金构成的金属反射片,例如还可以由金、铝、铜等高导电度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反射片。

其中,反射片11f的反射方式可以为前反射式或背反射式。前反射式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反射片11f上进行反射的方式,背反射式是指光线穿过透明介质再照到反射片11f上的方式,优选的,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11f可以为采用前反射式的金属反射片。反射片11f的制备材料包括全光线透光率为95-98%的光学材料。反射片11f通过光学反射胶层12与散热片13贴合。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1可以包括分别位于该导光板11e两侧的灯管11g与反射罩11h,该灯管11g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荧光灯以及外部电极荧光灯。灯管11g与该反射罩11h配合形成一线状光源,该线状光源经导光板11e转换为面光源。该导光板11e用于使从灯管11g发射的光以均匀的亮度到达整个显示面板。该下扩散片11d、上棱镜片11b、下棱镜片11c和上扩散片11a使导光板11e射出的面光源更加均匀,并可提高亮度。

由于灯管11g长时间发光会导致背光模组11过热,损坏移动终端内部元件。将反射片11f通过光学反射胶层12与散热片13贴合,灯管11g所产生的热能可以经由反射片11f传导至散热片13,以提升散热效果并提升使用寿命。且在不影响反射片11f的反射效果的前提下,散热片13将热量直接发散至外界,以提升散热效果,降低背光模组11整体的温度。

通过上述方式,由于采用了全光线透光率为95-98%的光学材料制作反射片11f,因此可以实现保证液晶显示画面的高清晰度,并提供光学级别反射。同时,灯管11g所产生的热能可以经由反射片11f传导至散热片13,以提升散热效果并提升使用寿命,并降低背光模组11整体的温度。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光学反射胶层12的部分制备材料与反射片11f的制备材料相同。由于光学反射胶层12的部分制备材料和背光模组11反射膜属于相同材料,反射片11f的反射率和光学反射胶层12的收缩率一致,高温下不会导致反射片11f褶皱,因此,不会影响显示效果。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3为石墨材料制备的散热片13。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3为石墨散热片或石墨烯薄膜,由于石墨散热片以及石墨烯薄膜柔韧性好,因此不会影响背光组件10的弯折。优选地,散热片13为石墨散热片。

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10为可弯折的背光组件10,背光组件10易于加工模切,使用灵活。

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面12a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粘合力为300-400克。例如,第一贴合面与背光模组11之间的粘合力可以为300克、320克、340克、360克、380克、400克。

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二贴合面12b与散热片13之间的粘合力大于或等于1200克。例如,第二贴合面与散热片之间的粘合力可以为1200克、1300克、1400克、1500克。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100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10,以及层叠设置于背光组件10上的显示组件20。背光组件10的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除了背光组件10外,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胶框、外框等其它部件。上述其它部件以及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位置连接关系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移动终端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200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数字音视频播放器、电子阅读器、手持游戏机和车载电子设备等。移动终端2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面板100。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散热片13背离背光模组11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与移动终端200的中框210贴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散热片13背离背光模组11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与移动终端200的中框210可以通过粘接层220贴合。粘接层220可以包括双面胶、泡棉胶、环氧ab胶、热熔胶中的至少一种。环氧ab胶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高速作业。环氧ab胶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韧性佳,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环氧ab胶的固化物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可以有效地保证中框2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液晶显示面板100内。胶水也可以是热熔胶,热熔胶粘合速度快,便于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做业。热熔胶有较好的粘接强度,有柔韧性,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热熔胶的密封性能优良,可以有效地保证中框2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液晶显示面板100内。胶水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固定、缓冲、密封性能的胶水,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泡棉胶可有效加强散热片13和中框210的密封性。此外,由于泡棉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效果,泡棉胶夹设于散热片13与中框210之间,还可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