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304发布日期:2018-10-23 21:2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使具备光学元件的光学模块摆动或旋转而进行抖动修正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搭载于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的光学单元中,具备使光学元件摆动或旋转而修正抖动的机构,以抑制便携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紊乱。例如,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具备与俯仰(纵摇/俯仰摇动)及偏转(横摇/水平抖动)这2方向的抖动相对应地使具备光学元件(拍摄元件)的光学模块向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摆动的摆动机构(抖动修正用驱动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4579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中,在搭载光学模块的可动体上连接有柔性印刷基板。从可动体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具有挠性地在其与设于固定体侧的连接器部之间穿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在可动体上固定柔性印刷基板的构造,使用如下构造,即:将板状的垫片安装在光学模块的基板上,使夹紧部件与垫片的端部卡合,将柔性印刷基板夹入保持在垫片和夹紧部件之间。

但是,专利文献1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构造中,因为使用了夹紧部件,所以零件数量较多。另外,虽然是将弹性部件夹入夹紧部件和柔性印刷基板之间而固定柔性印刷基板,但在这种构造中,柔性印刷基板可能产生错位。进而,由于夹紧部件与设于垫片的侧面的钩卡合,因此在通过目视确认被可靠地固定的情况时,必须要从与夹紧部件相对于垫片的安装方向不同的方向确认卡合部位,从而存在难以进行确认的问题。

鉴于这一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减少在具备光学元件的可动体上固定柔性印刷基板的部位的零件数量,使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作业及固定状态的确认作业变得容易。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搭载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承所述可动体的固定体以及与所述可动体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固定于所述可动体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是在挠性基板固定加强板而构成,在所述固定部设有供形成于所述可动体的两处凸部嵌入的两处卡合部和由向所述挠性基板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所述加强板的端部构成的卡挂部,所述可动体具备嵌入于所述卡合部的两处所述凸部和按压所述卡挂部的第一钩部。

根据本发明,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穿绕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利用加强板进行了加强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具备两处卡合部和由向挠性基板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加强板的端部构成的卡挂部。而且,在可动体侧设有嵌入卡合部的两处凸部和按压卡挂部的第一钩部。这种固定构造能够使固定部滑动而向形成于可动体的第一钩部插入加强板,进而将形成于可动体的凸部嵌入固定于卡合部。因此,不需要使用与可动体及柔性印刷基板为不同的部件的固定零件,零件数量少。另外,固定作业变得容易,进而,在通过目视确认第一钩部和卡挂部的卡合状态及凸部向卡合孔嵌合的嵌合状态时,作为将柔性印刷基板相对于可动体配置于上侧的状态,仅从上方观察即可确认安装部位。因此,容易确认固定状态。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两处凸部中的一处凸部是按压所述加强板的第二钩部。这样,除了用第一钩部按压之外,还能够用第二钩部按压固定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具备供所述加强板抵碰的抵碰部和从所述抵碰部向同一方向突出的按压部。这样,因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向同一方向插入加强板,所以固定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通过加强板抵碰抵碰部即可将加强板定位,所以固定部的定位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在与所述挠性基板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错开。这样,加强板不易从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脱离。另外,能够防止柔性印刷基板相对于引出方向偏斜,能够防止柔性印刷基板向与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错位。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可动体具备搭载所述光学模块的电子零件的基板和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垫片,所述两处凸部及所述第一钩部形成于所述垫片。这样,通过将垫片安装在基板上来固定柔性印刷基板,能够将柔性印刷基板固定在接近基板的位置。另外,能够避免搭载于基板的电子零件和柔性印刷基板的干涉。

该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垫片具备沿着所述基板的外形的引导部,所述垫片以利用所述引导部定位于所述基板的状态安装。这样,能够利用引导部准确且容易地进行与基板的定位。

另外,该情况下,理想的是,所述两处所述卡合部是将所述加强板的边缘切除而形成的缺口形状的长槽和相对于该长槽在与所述挠性基板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错开的圆形的卡合孔,设于所述垫片的所述两处所述凸部是第二钩部和圆柱状的凸部,所述第二钩部以向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按压所述加强板的方式构成,所述圆柱状的凸部向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突出且与设于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圆形的卡合孔卡合。这样,能够利用第二钩部使加强板不易脱离,并且,通过使设于加强板的圆形的卡合孔和圆柱状的凸部卡合,能够在进行了固定部的定位的状态下固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垫片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一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在从所述基板的所述一端被引出、以朝向与所述一端相反的一侧的方式折回并穿过沿着所述垫片的位置的部位,设有所述固定部。这样,能够将从基板的一端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刚刚弯曲之后的部分固定在设于基板的一端的垫片上。因此,能够防止柔性印刷基板的折回形状欲恢复为本来形状的力施加于比固定部靠前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形成于所述垫片的所述第一钩部具备供所述加强板抵碰的抵碰部和从所述抵碰部突出的按压部,在使所述加强板抵碰于所述第一钩部的所述抵碰部的状态下,所述圆柱状的凸部与所述圆形的卡合孔重叠,所述圆形的卡合孔和所述圆柱状的凸部卡合。据此,因为能够通过使加强板抵碰抵碰部而将加强板定位,所以固定部的定位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多个所述挠性基板。这样,与使用宽幅的挠性基板相比,使用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多个挠性基板时,容易使挠性基板挠曲。因此,能够减少使光学模块摆动或旋转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阻力。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具备与所述光学模块连接的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和与使所述光学模块摆动或旋转的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经由所述凸部固定于所述可动体。这样,能够利用共同的固定构造(凸部)将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和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固定于可动体,能够一起穿绕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和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

该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构造: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具备在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的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两个所述挠性基板,所述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配置于所述两个所述挠性基板之间,并与在架设于所述两个所述挠性基板之间的所述加强板的部分形成的所述卡合部重叠。这样,能够将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和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以不重叠的方式穿绕。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如下构成,即,所述可动体具备:摆动体,其搭载具备光学元件的所述光学模块;摆动支承机构,其支承所述摆动体,且使所述摆动体能够摆动;保持架,其经由所述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摆动体,在所述摆动体上设有所述两处所述凸部和所述第一钩部,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具备向所述光学模块供电的供电线及用于将来自所述光学模块的信号取出到外部的信号线,由设于所述摆动体的所述第一钩部按压设于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的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卡挂部,使所述两处所述卡合部嵌合于所述两处所述凸部,将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固定在所述摆动体上。具体而言,能够如下构成,即,所述摆动体具备搭载所述光学模块的电子零件的基板和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垫片,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连接在所述基板上,并且,所述垫片构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所述两处所述凸部相对于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所述垫片的长度方向设于大致中央,并且,所述第一钩部设于所述垫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由设于所述垫片的两端的所述第一钩部按压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的从所述加强板的两侧突出的所述卡挂部,同时,将设于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的所述固定部的所述两处所述卡合部嵌合于设于所述垫片的大致中央的所述两处所述凸部,将所述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固定在所述垫片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如下构成,即,所述驱动机构具备摆动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具备保持于所述摆动体的摆动驱动用线圈,并使所述摆动体摆动,所述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与所述摆动驱动用线圈连接,并且固定在形成于所述垫片的所述两处所述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穿绕的柔性印刷基板具备利用加强板将挠性基板加强而形成的固定部,能够使固定部滑动而将加强板插入形成于可动体的第一钩部,进而将形成于可动体的凸部嵌入形成于固定部的卡合部而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使用与可动体或柔性印刷基板为不同的部件的固定零件,零件数量少。另外,固定作业变得容易,进而,在通过目视确认第一钩部和卡挂部的卡合状态及凸部向卡合孔嵌合的嵌合状态时,作为将柔性印刷基板相对于可动体配置于上侧的状态,仅从上方观察即可确认安装部位。因此,容易确认固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图1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反被拍摄体侧观察图1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固定体的反被拍摄体侧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由摆动体及保持架构成的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反被拍摄体侧观察由摆动体及保持架构成的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反被拍摄体侧观察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将光学单元以与轴线正交的平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B-B线的光学单元的剖视图。

图12是柔性印刷基板的侧视图。

图13是与摄像头模块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图14是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的立体图。

图15是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侧观察的垫片的立体图。

图16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7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8是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侧观察保持架底板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20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光学单元(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光学元件、3…摆动体、4…摆动支承机构、5…保持架、6…第一旋转支承机构、7…第二旋转支承机构、8…固定体、9…板簧、10…可动体、11…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A…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B…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2…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3…摆动驱动用线圈、14…摆动驱动用磁铁、15…侧倾驱动用线圈、16…侧倾驱动用磁铁、17、18、19…止动机构、24…固定体本体、25…板簧、25a…贯通孔、25b…狭缝、25c…固定孔、26…可动保持架、28…筒状壳体、29…被拍摄体侧壳体、30…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1…主体部、32…端板部、33…开口部、35~39…侧板、40…缺口部、43…主体部、44…端板部、45…圆形开口部、47~51…侧面、52…螺钉、55…固定体侧对置部、56…固定体侧环状槽、58…端板部、59~61…壁部、62…开口部、65…板簧固定部、65a…端面、65b…突出部、65c…突起、68…滚珠轴承、68a…外圈、68b…内圈、68c…球体、71…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2…轭部、73…筒部、75a…凹部、81…保持架本体部件、82…保持架底板部件、82a…对置面、82b…突出部分、84…保持架侧对置部、84a…环状端面、85…保持架主体部、86…窗部、87…纵框部、90…保持架侧环状槽、91…突起、93…台阶部、94…环状凸部、95…开口部、96…轴部、97…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9…底板部、101…摄像头模块、102…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3…拍摄元件、104…基板、106…镜筒部件、107…框架、108…圆筒部、109…板部、110…方筒部、111、112…第一止动用凸部、115…底板部、116~119…壁部、120…第二止动用凸部、123…保持部、123a…环状端面、124…板簧固定用凸部、131…第一摆动支承部、132…第二摆动支承部、135…可动框、137…球体、141…可动体侧连结部、141a…连结部分、142…保持架侧连结部、143…蜿蜒部、151…球体、152…保持部件、153…贯通孔、154…第一凸部、155…第二凸部、157…环状凸部、158…环状台阶部、200…柔性印刷基板、200A、200B、200C…挠性基板部分、210…第一加强板、211…卡挂部、212、213…卡合孔(卡合部)、220…第二加强板、221…卡挂部、222、223…卡合孔(卡合部)、230…第一固定部、240…第二固定部、290…连接器插入部、300…柔性印刷基板、310…框部分、320…挠性基板部分、330…传感器支承部、331…磁传感器、340…第三加强板、350…第三固定部、351、352…卡合孔、360…第四加强板、370…第四固定部、371、372…卡合孔、400…柔性印刷基板、410…板状部、420…挠性基板部分、430…第五加强板、440…第五固定部、441、442…卡合孔、500…垫片、501…安装面、502、503…引导部、504…下端面、510…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部)、520…第一钩部、521…抵碰部、522…按压部、530…凸部、540…第二钩部(凸部)、541…抵碰部、542…按压部、600…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1…突出部、602…下端面、603…槽部、604、605…凸部、610…第三钩部、611…抵碰部、612…按压部、700…连接器插入部、710…共同连接器插入部、720…连接器部、730…支承体、L…轴线(光轴)、R1…第一轴线、R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1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XYZ三轴为彼此正交的方向,用+X表示X轴方向的一侧,用-X表示另一侧,用+Y表示Y轴方向的一侧,用-Y表示另一侧,用+Z表示Z轴方向的一侧,用-Z表示另一侧。Z轴方向与光学单元的轴线L方向(光轴方向)一致。另外,-Z方向为轴线L方向(光轴方向)的反被拍摄体侧(像侧),+Z方向为轴线L方向(光轴方向)的被拍摄体侧。

(整体结构)

图1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光学单元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图3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图1的光学单元1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反被拍摄体侧(像侧)观察图1的光学单元1时的分解立体图。图1所示的光学单元1例如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头盔、自行车、遥控直升机等移动体上搭载的运动摄像头、或可穿戴式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样的光学设备中,若在拍摄时光学设备发生抖动时,拍摄图像就会产生紊乱。光学单元1是为了避免拍摄图像倾斜而修正光学元件2的倾斜度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如图2所示,光学单元1具备:搭载有具备光学元件2的摄像头模块101的摆动体3、可摆动地支承摆动体3的摆动支承机构4、经由摆动支承机构4支承摆动体3的保持架5。另外,光学单元1具备可旋转地支承保持架5的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经由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支承保持架5的固定体8。进而,光学单元1具备架设于摆动体3和保持架5之间的板簧9。

摆动支承机构4将摆动体3支承为能够在预定的轴线L与光学元件2的光轴一致的基准姿势及光轴相对于轴线L倾斜的倾斜姿势之间摆动。摆动支承机构4为万向架机构。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将保持架5支承为能够围绕轴线L旋转。换言之,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将由保持架5和可摆动地支承于该保持架5的摆动体3构成的可动体10支承为能够围绕轴线L旋转。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在固定体8和保持架5之间构成。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位于比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靠-Z方向侧(反被拍摄体侧)的位置。板簧9用于规定摆动体3的基准姿势。

另外,光学单元1具备使摆动体3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和使保持架5(可动体10)旋转的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具备保持于摆动体3的摆动驱动用线圈13和保持于固定体8的摆动驱动用磁铁14。摆动驱动用线圈13和摆动驱动用磁铁14在与轴线L正交的径向上对置。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具备保持于保持架5的侧倾驱动用线圈15和保持于固定体8的侧倾驱动用磁铁16。本例中,侧倾驱动用线圈15和侧倾驱动用磁铁16在Z轴方向(轴线L方向)上对置。

如图1所示,光学单元1具备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此外,图2~图10中省略了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的表示。柔性印刷基板200(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与摄像头模块101连接。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备向摄像头模块101供电的供电线及用于将来自摄像头模块101的信号取出到外部的信号线。另外,柔性印刷基板300(摆动机构用配线基板)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连接。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备向摆动驱动用线圈13供电的供电线。而且,柔性印刷基板400(侧倾机构用配线基板)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连接。柔性印刷基板400具备向侧倾驱动用线圈15供电的供电线。

(固定体)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固定体8具有组装三个壳体28、29、30而构成的固定体本体24、固定于固定体本体24的板簧25(弹簧部件)、经由板簧25支承于固定体本体24的可动保持架26。可动保持架26以沿Z轴方向可移动的状态被支承。如图1所示,固定体本体24具备从Z轴方向(轴线方向)观察时形成大致八边形的外形的筒状壳体28、相对于筒状壳体28从+Z方向侧(被拍摄体侧)组装的被拍摄体侧壳体29、相对于筒状壳体28从-Z方向侧(反被拍摄体侧)组装的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筒状壳体28由磁性材料形成。被拍摄体侧壳体29及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由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筒状壳体28具备大致八边形的筒状的主体部31和从主体部31的+Z方向的端部向内侧伸出的框状的端板部32。在端板部32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八边形的开口部33。主体部31具备在X轴方向对置的侧板35、36、在Y轴方向对置的侧板37、38、设于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偏斜了45度的四处角部的侧板39。如图3及图4所示,在X轴方向对置的侧板35、36和在Y轴方向对置的侧板37、38的内周面,分别固定有摆动驱动用磁铁14。另外,如图4所示,在四处侧板39中的位于+X方向侧的两个侧板39上形成有矩形的缺口部40。缺口部40为将侧板39的-Z方向的端缘向+Z方向切除而形成的形状。

被拍摄体侧壳体29具备与筒状壳体28的端板部32抵接的筒状的主体部43和从主体部43的+Z方向的端部向内侧伸出的端板部44。在端板部44的中央形成有圆形开口部45。如图4所示,主体部43的内周面为大致圆形,外周面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八边形。主体部43的外周面具备在X轴方向对置的侧面47、48、在Y轴方向对置的侧面49、50、在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偏斜了45度的四处角部设置的侧面51。被拍摄体侧壳体29利用从-Z方向贯通筒状壳体28的端板部32并拧入主体部43的4根有头的螺钉52固定于筒状壳体28上。在此,端板部44的-Z方向的面为与轴线L同轴的环状面,为在Z轴方向上与保持架5对应的固定体侧对置部55。在固定体侧对置部55设有固定体侧环状槽56。固定体侧环状槽56与轴线L同轴,截面形状为圆弧。

如图3所示,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具备与轴线L正交的大致八边形的端板部58、从端板部58的-X方向的端缘(边)向+Z方向立起的壁部59、从端板部58的-Y方向及+Y方向的端缘(边)向+Z方向立起且在Y轴方向对置的两个壁部60、位于壁部59和两个壁部60各自之间且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倾斜了45度的两个壁部61。在此,在端板部58的+X方向的端缘(边)未设置壁部,在Y轴方向对置的两个壁部60的+X方向的一端之间形成开口部62。如图1所示,开口部62为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的引出口。

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两个壁部60的+Z方向的端部分,分别设有固定板簧25的Y方向的两端部分的板簧固定部65。板簧固定部65具备:在比壁部59的前端向-Z方向偏置的位置向X轴方向及Y轴方向扩展的端面65a、形成于各端面65a的外周侧的边缘部分的矩形的突出部65b、从矩形的突出部65b的中心向+Z方向突出的圆形的突起65c。

图5是固定体8的反被拍摄体侧部分(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可动保持架26、板簧25及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5所示,可动保持架26具备构成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的滚珠轴承68的外圈68a和保持两个侧倾驱动用磁铁16的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具备外圈68a嵌入内周侧的筒部73。两个侧倾驱动用磁铁16从外周侧嵌入形成于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的Y轴方向的两侧的凹部75a并保持于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另外,可动保持架26具备从-Z方向与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抵接的轭部72。在轭部72上,在侧倾驱动用磁铁16抵接的部分涂布有粘接剂,侧倾驱动用磁铁16也被固定于轭部72。

板簧25具备在Y轴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的轮廓形状。板簧25在Y轴方向的中央具备可插入可动保持架本体部件71的筒部73的贯通孔25a。另外,板簧25在将贯通孔25a夹于其间的Y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具备コ字形状的狭缝25b。两个狭缝25b的形状为在将轭部72和板簧25重叠时,对轭部72的Y轴方向的端部分进行修边的形状。另外,板簧25在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比两个狭缝25b靠Y轴方向的外侧)具备用于将板簧25固定于板簧固定部65的固定孔25c。

板簧25以突起65c被插入固定孔25c且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的中央部分载置于突出部65b的状态支承于板簧固定部65。另外,如图1所示,板簧25通过组装筒状壳体28和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而被夹持于筒状壳体28和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之间,并固定于固定体8上。在此,如图2所示,板簧25成为在可动保持架26被支承于固定体8时,发挥将可动保持架26向+Z轴方向(被拍摄体侧)施力的作用力F的状态。即,板簧25成为比固定于板簧固定部65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靠内周侧的部分向-Z方向(反被拍摄体侧)弯曲的状态,通过其弹性恢复力,将可动保持架26向+Z轴方向施力。

(保持架)

图6是从+Z方向侧观察由摆动体3及保持架5构成的可动体10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Z方向侧观察由摆动体3及保持架5构成的可动体10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6所示,保持架5具备位于摆动体3的外周侧的保持架本体部件81、从-Z方向固定于保持架本体部件81并与摆动体3对置的保持架底板部件82。保持架本体部件81及保持架底板部件82为树脂制。

如图6所示,保持架本体部件81在+Z方向这一端具备与固定体8(被拍摄体侧壳体29)的环状的固定体侧对置部55对置的环状的保持架侧对置部84(支承体侧对置部)和与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Z方向侧连续的保持架主体部85。保持架主体部85具备沿周向排列的四个窗部86和划分周向相邻的窗部86的四个纵框部87。四个窗部86中的两个窗部86在X轴方向上开口,另外两个在Y轴方向上开口。四个纵框部87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的角度位置。

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Z方向侧的端面为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面,在环状面设有保持架侧环状槽90(支承体侧环状槽)。保持架侧环状槽90在Z轴方向上与设于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固定体侧环状槽56对置。保持架侧环状槽90与轴线L同轴,截面形状为圆弧。保持架侧对置部84具备与轴线L正交并朝向-Z方向的环状端面84a。

在保持架主体部85上的-Z方向的端部分,设有向+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突出的突起91和向+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中间方向突出的突起91。突起91配置在形成于筒状壳体28(固定体8)的侧板39的缺口部40。保持架5在突起91在缺口部40内能够沿周向移动的范围绕轴线L旋转。即,突起91和缺口部40构成限制可动体10相对于固定体8绕轴线L的旋转范围的止动机构19(参照图1)。

保持架底板部件82具备与轴线L正交并从-Z方向侧与摆动体3对置的对置面82a。在对置面82a上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分设有向+Z方向突出的矩形的突出部分82b。在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对置面82a的外周缘设置有从Y轴方向的两侧及+X方向包围底板的台阶部93。台阶部93在内周侧具备向+Z方向突出的环状凸部94。在保持架底板部件82被固定于保持架本体部件81时,环状凸部94嵌入保持架本体部件81(保持架主体部85)的-Z方向的开口部95的内侧。

另外,如图7所示,保持架底板部件82具备向-Z方向突出的轴部96。轴部96与轴线L同轴设置。轴部96在外周侧保持滚珠轴承68的内圈68b。内圈68b的+Z方向的端面与保持架底板部件82抵接。另外,保持架底板部件82在Y轴方向上将轴部96夹于其间的两侧具备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7。侧倾驱动用线圈15从-Z方向保持于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7。

(摆动体)

图8是从+Z方向这一侧(被拍摄体侧)观察摆动体3、摆动支承机构4及板簧9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Z方向这一侧(反被拍摄体侧)观察摆动体3、摆动支承机构4及板簧9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图9所示,摆动体3具备摄像头模块101(光学模块)、从外周侧保持摄像头模块101的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如图2所示,摄像头模块101具有光学元件2和位于光学元件2的光轴上的拍摄元件103。拍摄元件103被安装于搭载有陀螺仪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基板104(模块基板)上。在基板104上连接有柔性印刷基板200(参照图1)。

另外,摄像头模块101具有保持光学元件2的镜筒部件106和保持镜筒部件106及基板104的框架107。框架107具备在内周侧保持镜筒部件106的-Z方向的端部分的圆筒部108、从圆筒部108的-Z方向的端缘向外周侧扩展的矩形的板部109、从板部109的外周缘向-Z方向延伸的方筒部110。如图9所示,基板104被保持于方筒部110的内周侧。另外,在框架107上,在Y轴方向上将光轴(轴线L)、拍摄元件103及基板104(模块基板)夹于其间的两侧,设有向-Z方向突出的第一止动用凸部111、112。柔性印刷基板200、300(参照图1)在第一止动用凸部111和第一止动用凸部112之间穿绕。第一止动用凸部111、112和设置于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对置面82a的矩形的突出部分82b在Z轴方向上对置,构成规定摆动体3的摆动范围的止动机构17(参照图2)。

如图9所示,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具备在沿Z轴方向观察时为大致八边形的底板部115、在底板部115的X轴方向的两端向+Z方向立起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116、117、在底板部115的Y轴方向的两端向+Z方向立起并沿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壁部118、119。在各壁部116、117、118、119固定摆动驱动用线圈13。

在各壁部116、117、118、119的+Z方向的端面设有向+Z方向突出的两个第二止动用凸部120。两个第二止动用凸部120从各壁部116、117、118、119的周向的两端部分分别突出。第二止动用凸部120和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Z方向的环状端面84a在Z轴方向上对置,构成规定摆动体3的摆动范围的止动机构18(参照图2)。

另外,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具备从形成于底板部115的中央的圆形的贯通孔的边缘向+Z方向立起的筒状的保持部123。在保持部123的+Z方向的环状端面123a上,以等角度间隔在四处设有用于固定板簧9的板簧固定用凸部124。板簧9经由粘接剂层固定于环状端面123a。因此,在将可动体侧连结部141固定于环状端面123a的状态下,板簧9从环状端面123a向+Z方向浮起。

(板簧)

如图6、图7所示,板簧9是对金属板加工而成的矩形框状的板簧。板簧9架设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保持部123的环状端面123a(+Z方向的端面)和在保持架本体部件81的保持架侧对置部84朝向-Z方向的环状端面84a之间。板簧9具备固定于环状端面123a的环状的可动体侧连结部141、固定于环状端面84a的四个保持架侧连结部142、在径向上位于可动体侧连结部141与各保持架侧连结部142之间的蜿蜒部143。可动体侧连结部141具备从外周侧经由粘接剂层固定在设于环状端面123a的四个板簧固定用凸部124的四个连结部分141a。板簧9规定摆动体3的基准姿势。即,处于未被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驱动的静止状态时的摆动体3(摄像头模块101)的姿势由板簧9决定。

(摆动支承机构)

图10是以与轴线L正交并通过摆动支承机构4的平面将光学单元1切断的剖视图。摆动支承机构4是在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与保持架本体部件81之间构成的万向架机构。如图6及图7所示,摆动支承机构4具备设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第一轴线R1上的对角位置的两处第一摆动支承部131、设于保持架本体部件81的第二轴线R2上的对角位置的两处第二摆动支承部132、由第一摆动支承部131及第二摆动支承部132支承的可动框135。在此,第一轴线R1及第二轴线R2是与Z轴方向正交且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偏斜了45度的方向。因此,第一摆动支承部131及第二摆动支承部132配置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的角度位置。如图6、图7所示,第二摆动支承部132为形成于保持架本体部件81的内侧面的凹部。

如图10所示,可动框135是从Z轴方向观察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八边形的板状弹簧。在可动框135的外侧面,在绕轴线L的四个部位通过焊接等固定有金属制的球体137。该球体137与被设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第一摆动支承部131及设于保持架本体部件81的第二摆动支承部132保持的触点弹簧138点接触。触点弹簧138为板状弹簧,被第一摆动支承部131保持的触点弹簧138能够沿第一轴线R1方向弹性变形,被第二摆动支承部132保持的触点弹簧138能够沿第二轴线R2方向弹性变形。因此,可动框135以能够围绕与Z轴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第一轴线R1方向及第二轴线R2方向)各方向旋转的状态被支承。

(第一旋转支承机构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

接着,对将保持架5支承为能够围绕轴线L旋转的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进行说明。如图2、图3及图4所示,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在固定体侧对置部55和保持架侧对置部84之间具备多个球体151(滚动体)和保持球体151的保持部件152。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部件152具备沿周向等间隔排列的多个贯通孔153。多个球体151分别以被配置于多个贯通孔153各自的内侧的状态插入固定体侧环状槽56及保持架侧环状槽90。在固定体侧环状槽56及保持架侧环状槽90的内周面涂布有润滑油。在本例中,球体151及贯通孔153的数量为6。球体151以位于贯通孔153的内侧的状态在固定体侧环状槽56及保持架侧环状槽90内滚动。

另外,保持部件152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贯通孔153之间具备向固定体侧对置部55侧突出的第一凸部154(参照图3)和向保持架侧对置部84侧突出的第二凸部155(参照图4)。第一凸部154的周向的中央部分能够与固定体侧对置部55的固定体侧环状槽56的内周侧的边缘部分及外周侧的边缘部分滑动接触。另外,第二凸部155的周向的中央部分能够与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保持架侧环状槽90的内周侧的边缘部分及外周侧的边缘部分滑动接触。

如图2所示,在固定体侧对置部55的比固定体侧环状槽56靠内周侧的端部分,设有朝向-Z方向突出的环状凸部157。另一方面,在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比保持架侧环状槽90靠内周侧的端部分,设有向-Z方向凹下而接纳环状凸部157的前端部分的环状台阶部158。环状凸部157和环状台阶部158的空间构成迷宫式密封。迷宫式密封防止或抑制尘埃进入供球体151滚动的固定体侧对置部55和保持架侧对置部84之间。

接着,如图2所示,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的滚珠轴承68具备被保持于保持架5(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轴部96的外周侧的内圈68b、位于内圈68b的外周侧的外圈68a、在径向上的内圈68b和外圈68a之间滚动的多个球体68c。外圈68a被保持于可动保持架26。

在此,板簧25对滚珠轴承68赋予朝向+Z方向的加压(作用力F)。即,板簧25通过对可动保持架26朝向保持架侧对置部84施力,对保持于保持架5的外圈68a向保持架侧对置部84施力。由此,内圈68b和外圈68a以保持架侧对置部84为基准,Z轴方向的相对位置被定位。另外,通过加压(板簧25的作用力F),维持外圈68a与保持架侧对置部84抵接的状态。由此,支承于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的保持架5的旋转稳定。

进而,板簧25经由可动保持架26及外圈68a对保持架5朝向固定体8(被拍摄体侧壳体29)的固定体侧对置部55施力。由此,板簧25对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赋予朝向+Z方向的加压(图2的作用力F)。即,板簧25在Z轴方向上对保持架侧对置部84朝向固定体侧对置部55施力。由此,因为保持架侧对置部84和固定体侧对置部55在Z轴方向上未分开,所以保持于保持部件152的球体151不会从保持架侧对置部84的保持架侧环状槽90和固定体侧对置部55的固定体侧环状槽56之间脱落,保持架5相对于固定体8顺畅地旋转。

此外,第一旋转支承机构6及第二旋转支承机构7中的一方或两方也可以是滑动轴承而非滚珠轴承。

(摆动用磁驱动机构)

如图10所示,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具备设于摆动体3和固定体8之间的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A及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B。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A具备两组由在X轴方向上对置的摆动驱动用磁铁14和摆动驱动用线圈13构成的组。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B具备两组由在Y轴方向上对置的摆动驱动用磁铁14和摆动驱动用线圈13构成的组。摆动驱动用线圈13被保持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X轴方向的两侧的壁部116、117及Y轴方向的两侧的壁部118、119的外侧面。摆动驱动用磁铁14被保持于设于固定体8的筒状壳体28上的侧板35、36、37、38的内侧面。如图3及图4所示,各摆动驱动用磁铁14在Z轴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且内面侧的磁极被磁化为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极线)为界而不同。摆动驱动用线圈13为空芯线圈,+Z方向侧及-Z方向侧的长边部分被用作有效边。在此,筒状壳体28由磁性材料构成,所以作为相对于摆动驱动用磁铁14的轭部起作用。

位于摆动体3的+Y方向侧及-Y方向侧的两组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B以在对摆动驱动用线圈13通电时产生绕X轴的同一方向的磁驱动力的方式进行配线连接。另外,位于摆动体3的+X方向侧及-X方向侧的两组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A,以在对摆动驱动用线圈13通电时产生绕Y轴的同一方向的磁驱动力的方式进行配线连接。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通过将第二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B实现的绕X轴的旋转及第一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A实现的绕Y轴的旋转合成,使摆动体3绕第一轴线R1及绕第二轴线R2旋转。进行绕X轴的抖动修正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时,将绕第一轴线R1的旋转及绕第二轴线R2的旋转合成。

(侧倾用磁驱动机构)

如图2所示,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具备两个侧倾驱动用线圈15和两个侧倾驱动用磁铁16,两个侧倾驱动用线圈15被在保持架底板部件82上设置于在Y轴方向上将轴部96夹于其间的两侧的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7保持,两个侧倾驱动用磁铁16被固定体8的可动保持架26保持并在Z轴方向上与各侧倾驱动用线圈15对置。如图3及图5所示,各侧倾驱动用磁铁16在周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且与侧倾驱动用线圈15对置的面的磁极被磁化为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极线)为界而不同。各侧倾驱动用线圈15为空芯线圈,沿径向延伸的长边部分被用作有效边。

(光学单元的抖动修正)

如上所述,光学单元1具备进行绕X轴的抖动修正及绕Y轴的抖动修正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因此,能够进行俯仰(纵摇)方向及偏转(横摇)方向的抖动修正。另外,光学单元1因为具备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所以能够进行侧倾方向的抖动修正。在此,光学单元1因为摆动体3具备陀螺仪,所以通过陀螺仪检测绕正交的3轴的抖动,以抵消检测到的抖动的方式驱动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

(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构造)

图11是图1的B-B线的光学单元1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与摄像头模块10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200(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从基板104的一端(+X方向的端部)引出并呈U字状折回,在基板104的-Z方向侧与基板104平行地穿绕。另外,与摆动驱动用线圈13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300(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底板部115的一端(+X方向的端部)朝向基板104的+X方向的端部穿绕并向-X方向弯曲,与柔性印刷基板200汇合在一起,在基板104和保持架底板部件82之间的空间与基板104平行地穿绕。

基板104在光学元件2侧这一面(朝向+Z方向的面)搭载拍摄元件103,在朝向与光学元件2相反侧的面(朝向-Z方向的面)搭载电子零件。在基板104的朝向-Z方向的面设置在+X方向的端部未搭载电子零件的平坦部,且在该平坦部固定有垫片500。在垫片500上形成有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的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固定部)。柔性印刷基板200在从基板104引出之后立即呈U字状折回,穿绕到沿着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位置,被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另外,柔性印刷基板300以与柔性印刷基板200重叠的状态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即,在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一起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

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向-X方向穿绕的柔性印刷基板200、300在越过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X方向的端缘的位置再次呈U字状折回,穿过配置于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Z方向侧的可动保持架26及板簧25和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之间后向+X方向侧穿绕。然后,固定在形成于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在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除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之外,还固定与侧倾驱动用线圈15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400(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即,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被一起固定在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设置于反被拍摄体侧壳体30的开口部62的附近。因此,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在固定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之后,立即从开口部62引出到固定体8的外部。

(柔性印刷基板的构造)

图12是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的侧视图。另外,图13是与摄像头模块10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立体图,图14是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及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300、400的立体图。如图11、图13所示,柔性印刷基板200的一端与基板104连接,在另一端形成有连接器插入部290。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备与基板104相连的两个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这两个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与宽幅的挠性基板部分200C相连,其中,宽幅的挠性基板部分200C与连接器插入部290相连。在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在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固定的固定部位固定有第一加强板210,在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固定的固定部位固定有第二加强板220。

两个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隔开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以便在其间能够配置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300。第一加强板210及第二加强板220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长度方向朝向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宽度方向。第一加强板210及第二加强板220均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有挠性基板部分200A,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有挠性基板部分200B。即,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通过第一加强板210及第二加强板220保持为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

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备向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固定的第一固定部230及向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固定的第二固定部240。第一固定部230是在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固定第一加强板210而构成。另外,第二固定部240是在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固定第二加强板220而构成。第一固定部230具备形成于第一加强板210的长度方向(即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的卡挂部211和形成于第一加强板2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卡合孔212、213(卡合部)。另外,第二固定部240具备形成于第二加强板220的长度方向(即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的卡挂部221和形成于第二加强板2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卡合孔222、223(卡合部)。卡挂部211、221向挠性基板200A、200B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形成于第一加强板210的卡合孔212、213在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错开。更具体而言,卡合孔212为形成于第一加强板210上的基板104侧的边缘的附近的圆形的圆孔,卡合孔213在连接器插入部290侧的边缘形成。在本方式中,卡合孔213是将第一加强板210的连接器插入部290侧的边缘切去而形成的缺口形状的长槽,与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之间的间隙相连。

同样,形成于第二加强板220的卡合孔222、223在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错开。更具体而言,卡合孔222在第二加强板220上的基板104侧的边缘的附近形成,卡合孔223在连接器插入部290侧的边缘形成。在本方式中,卡合孔223是将第二加强板220的连接器插入部290侧的边缘切去的缺口形状。此外,卡合孔213、223也可为长孔形状而非本方式的缺口形状。

如图12、图14所示,与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300一端形成有与摆动驱动用线圈13连接的框部分310,另一端与连接器插入部700相连,连接器插入部700是柔性印刷基板300和柔性印刷基板400共同的连接器插入部。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备与框部分310的内周缘相连的挠性基板部分320和从框部分310的外周缘的两处立起的传感器支承部330。框部分310被固定于摄像头模块保持架102的底板部115。摆动驱动用线圈13的线圈线与形成于框部分310的接合部(省略图示)连接。在传感器支承部330固定磁传感器331。磁传感器331检测与摆动驱动用线圈13对置的摆动驱动用磁铁14的磁场。此外,也可以在传感器支承部330搭载热敏电阻。

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备第三固定部350及第四固定部370,第三固定部350在挠性基板部分320固定有第三加强板340,第四固定部370在挠性基板部分320固定有第四加强板360。第三固定部350是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固定部230重叠并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部位,具备与形成于第一加强板210的卡合孔212、213重叠的卡合孔351、352。另外,第四固定部370是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重叠并固定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的部位,具备与形成于第二加强板220的卡合孔222、223重叠的卡合孔371、372。

如图12、图14所示,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400一端形成有与侧倾驱动用线圈15连接的板状部410,另一端与连接器插入部700相连,具备在板状部410和连接器插入部700之间延伸的挠性基板部分420。柔性印刷基板400具备第五固定部440,第五固定部440在挠性基板部分420固定有第五加强板430。第五固定部440是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四固定部370重叠并固定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的部位,具备与卡合孔222、223及卡合孔371、372重叠的卡合孔441、442。

如图1所示,柔性印刷基板300的挠性基板部分320及柔性印刷基板400的挠性基板部分420在柔性印刷基板200上的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之间的间隙配置并穿绕。另外,在柔性印刷基板300、400的连接器插入部700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的连接器插入部290,构成共同连接器插入部710。如图11所示,搭载光学单元1的光学设备本体具备用于连接共同连接器插入部710的连接器部720。即,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在可动体10和设置有连接器部720的支承体730之间穿绕。在此,支承体730例如是光学设备本体的框架和主基板等的部位。

(向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的固定构造)

图15是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侧观察的垫片500的立体图。另外,图16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立体图,图17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300的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立体图。垫片500整体为大致长方体状,以使长度方向朝向Y方向的状态固定于基板104的+X方向的端部。垫片500具备朝向+Z方向的安装面501,在安装面501上形成有沿着基板104的+Y方向的边缘及-Y方向的边缘的外形的引导部502、503。引导部502、503为沿着安装面501的+Y方向的边缘及-Y方向的边缘形成的凸部,垫片500以利用引导部502、503定位于基板104的状态安装。基板104嵌合于由引导部502、503及安装面501形成的槽状的凹部,并与安装面501抵接。

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形成于垫片500的与安装面50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下端面504。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具备形成于垫片500的Y方向的两端的两处第一钩部520、从垫片500的Y方向的大致中央突出的圆柱状的凸部530、相对于凸部530位于-X方向侧的第二钩部540。即,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具备在X方向上分开的两处凸部(凸部530及第二钩部540)。

第一钩部520为具备相对于垫片500的下端面504向-Z方向突出的棱柱状的抵碰部521和从抵碰部521的前端向+X方向弯曲并突出的按压部522的弯曲形状。在第一钩部520的按压部522和垫片500的下端面504之间,形成能够插入形成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加强板210的卡挂部211的间隙。另外,第二钩部540为与第一钩部520大致相同的形状,为具备抵碰部541及按压部542的弯曲形状。

在将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固定部230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时,使第一加强板210倾斜,使第一加强板210的-X方向的边缘沿着下端面504向-X方向滑动,以使第一加强板210的+X方向的边缘从下端面504离开。由此,第一加强板210的卡挂部211被插入第一钩部520和垫片500的下端面504之间,且由按压部522按压卡挂部211。另外,向设于第一加强板210的-X方向的边缘的卡合孔213插入第二钩部540的抵碰部541,且由按压部542按压第一加强板2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

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在与挠性基板部分200A、200B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错开,第二钩部540被配置于比第一钩部520靠-X方向侧的位置。即,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在插入第一加强板210时的插入方向(即X方向)上的位置错开。

向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插入第一加强板210时,当使第一加强板210抵碰第一钩部520的抵碰部521及第二钩部540的抵碰部541时,第一加强板210被定位在从垫片500的下端面504突出的凸部530和另一个卡合孔212重叠的位置,因此,在卡合孔212嵌入凸部530,使第一固定部230抵接于下端面504。由此,如图16所示,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固定部230以被定位的状态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

接着,如图17所示,使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三固定部350重合于第一固定部2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将其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凸部530及第二钩部540。形成于第三固定部350的卡合孔351、352形成于与凸部530及第二钩部540对应的位置。位于-X方向侧的卡合孔352为能够插入第二钩部540的长孔形状。当将第二钩部540插入卡合孔352并使第三固定部350向-X方向滑动时,在与垫片500的下端面504之间夹入第一加强板210的状态下,第三加强板340被第二钩部540的按压部542按压。因此,第二钩部540的按压部542也将第三加强板340与第一加强板210一同按压。此时,当使第二钩部540的抵碰部541与形成为长孔的卡合孔352的+X方向的边缘抵碰时,第三加强板340被定位在凸部530和另一个卡合孔351重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将凸部530的前端嵌入圆形的卡合孔351时,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三固定部350被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

在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一固定部23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三固定部350,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凸部530及第二钩部540卡合的卡合孔212、213这一组及卡合孔351、352这一组形成位于+X方向侧的卡合孔212、351与圆柱状的凸部530卡合的基准孔。

(向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固定的固定构造)

图18是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侧观察的保持架底板部件82的立体图。图19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300、400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的立体图,图20是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的立体图。如图18所示,保持架底板部件82具备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轴部96及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7的底板部99和形成于底板部99的+X方向的边缘的突出部601。突出部601为Y方向上长的长方体状,从底板部99向-Z方向突出。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设于突出部601的下端面602。在底板部99,在轴部96的周围形成配置柔性印刷基板400的板状部410的凹部。在板状部410连接被侧倾驱动用线圈保持部97保持的侧倾驱动用线圈15的线圈线。

如图11所示,柔性印刷基板400的挠性基板部分420从板状部410的+X方向的边缘向-Z方向弯曲,沿着突出部601的-X方向的侧面向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穿绕。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具备:形成于突出部601的下端面602的槽部603、从槽部603的底面突出的两个凸部604、605、形成于突出部601的Y方向的两端的两处第三钩部610。凸部604、605为圆柱状,配置于在X方向上分开的位置。槽部603形成为能够重叠收容柔性印刷基板400的第五固定部440及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四固定部370的宽度及深度。在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时,如图19所示,将柔性印刷基板400的第五固定部440配置于槽部603,将凸部604、605嵌入卡合孔441、442。然后,将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四固定部370与第五固定部440重叠地配置于槽部603,将凸部604、605嵌入卡合孔371、372。

第三钩部610为具备相对于突出部601的下端面602向-Z方向突出的棱柱状的抵碰部611和从抵碰部611的前端向-X方向弯曲并突出的按压部612的弯曲形状。在第三钩部610的按压部612和突出部601的下端面602之间,形成有可插入形成于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加强板220的卡挂部221的间隙。

将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固定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的方法,与将第一固定部230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方法大致相同。即,使第二加强板220倾斜,使第二加强板220的+X方向的边缘沿着下端面602向+X方向滑动,以使第二加强板220的-X方向的边缘从下端面602离开。由此,设置于第二加强板2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卡挂部221被插入第三钩部610和突出部601的下端面602之间,卡挂部221被按压部612按压。另外,卡挂部221与第三钩部610的抵碰部611抵碰,第二加强板220被定位。另外,凸部605被配置在设于第二加强板220的+X方向的边缘的卡合孔223,凸部605与卡合孔223的边缘抵碰。

在该状态下,当向设于第二固定部240的一个卡合孔222嵌入凸部604时,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被固定于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另外,柔性印刷基板400、300的第五固定部440及第四固定部370被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按压。

(本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光学单元1在摄像头模块101用的柔性印刷基板200上设有由第一加强板210进行了加强的第一固定部230。第一固定部230具备形成于宽度方向(即与柔性印刷基板200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的两处卡合孔212、213和向宽度方向的两端突出的第一加强板210的端部即卡挂部211。与之相对,能够在可动体10侧设有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在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第一钩部520插入卡挂部211,同时,将卡合孔213的边缘插入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第二钩部540,进而,将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凸部530嵌入并固定于卡合孔212。这种固定构造不需要使用与可动体10或柔性印刷基板200为不同的部件的固定零件,零件数量少。另外,固定作业容易。进而,在通过目视确认第一钩部520和卡挂部211的卡合状态以及凸部530和第二钩部540向卡合孔212、213嵌合的嵌合状态时,仅从上方观察即可确认安装部位。因此,容易确认固定状态。

在本方式中,卡合孔212、213中的一方(卡合孔213)的卡合对象为第二钩部540而非凸部。因此,除了用第一钩部520按压第一加强板2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之外,还用第二钩部540按压第一加强板2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另外,另一卡合孔212为供凸部530嵌入的基准孔。因此,能够将第一固定部230定位,能够抑制第一固定部230在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延伸方向产生错位。此外,第二钩部540也可以是简单的凸部。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钩部540及卡合孔213。

本方式的第一钩部520及第二钩部540具备供第一加强板210抵碰的抵碰部521、541和从抵碰部521、541向同一方向突出的按压部522、542。因此,因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向同一方向插入第一加强板210,所以固定作业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第一加强板210抵碰抵碰部521、541,能够将第一加强板210定位,因此,第一固定部230的定位变得容易。另外,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因为在插入第一加强板210的插入方向(X方向:引出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引出方向)的位置错开,所以第一加强板210不易从第一钩部520和第二钩部540脱离。因此,第一固定部230相对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固定不易脱离。另外,能够防止柔性印刷基板200相对于X方向(引出方向)倾斜,能够防止柔性印刷基板200向与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错位。

在本方式中,在可动体10中,在搭载摄像头模块101的电子零件的基板104(模块基板)上固定垫片500,在该垫片500上形成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具体而言,在垫片500的下端面504形成有第一钩部520、第二钩部540及凸部530。这样,通过在基板104上安装垫片500而将柔性印刷基板200固定,能够将柔性印刷基板200固定在接近基板104的位置。另外,能够避免搭载于基板104的电子零件和柔性印刷基板200的干涉。进而,因为垫片500具备沿着基板104的外形的引导部502、503,所以能够准确且容易地进行与基板104的定位。

在本方式中,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备沿宽度方向分割的多个挠性基板200A、200B,而不是一个宽度宽的挠性基板。这样,将挠性基板分割开更容易使柔性印刷基板200挠曲。例如,在摄像头模块101以柔性印刷基板200扭转的方式摆动或旋转的情况下,被分割成多个挠性基板时容易挠曲。因此,能够减少使摄像头模块101摆动或旋转时的柔性印刷基板200的阻力。

本方式的光学单元1具备与摄像头模块10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200(光学模块用印刷基板)和与使摄像头模块101摆动的摆动用磁驱动机构11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300(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300具备经由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凸部530及第二钩部540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的第三固定部350。因此,能够将多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利用共用的固定构造一起固定于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另外,能够一起穿绕多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

在本方式中,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部230及第一可动体侧固定部510构成的固定构造相同的另一处固定构造。即,在柔性印刷基板200上,在第一固定部230和连接器插入部290之间设置第二固定部240,在可动体10上设有固定第二固定部240的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因此,在两处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不仅固定柔性印刷基板200的第二固定部240,而且还固定柔性印刷基板300的第四固定部370及与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400(驱动机构用印刷基板)的第五固定部440。因此,能够一起固定三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能够一起穿绕这三个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

在本方式中,采用如下结构:在一起穿绕柔性印刷基板200、300、400时,在构成柔性印刷基板200的两个挠性基板200A、200B之间配置柔性印刷基板300、400,在架设于挠性基板200A、200B之间的第一加强板210的部分形成的卡合部(卡合孔212、213)和柔性印刷基板300、400重叠。因此,能够以不重叠的方式穿绕摄像头模块101用的柔性印刷基板200和驱动机构用的柔性印刷基板300、400。另外,在第二可动体侧固定部600和共同连接器插入部710之间,以重叠的状态呈U字状穿绕柔性印刷基板300、400的挠性基板部分320、420时,因为使配置于内周侧的挠性基板部分320的长度比配置于外周侧的挠性基板部分420的长度短,所以在挠性基板部分320、420之间形成有间隙(参照图1、图11)。因此,在可动体10绕轴线L旋转时,能够不妨碍挠性基板部分320、420的变形。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方式是将侧倾用磁驱动机构12的侧倾驱动用线圈15搭载于可动体10,且在固定体8搭载侧倾驱动用磁铁16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在可动体10上搭载侧倾驱动用磁铁16,且在固定体8上搭载侧倾驱动用线圈15的结构。该情况下,不需要在可动体10上连接柔性印刷基板400。因此,柔性印刷基板400的安装变得容易,且光学单元1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在可动体10向侧倾方向旋转时,可动体10的移动不受柔性印刷基板400阻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