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2214发布日期:2018-09-14 22: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反光布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



背景技术:

植珠工段是反光材料生产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植珠工段采用的玻璃微珠为了保证特殊的光学性能的要求,必须由大小不一的玻璃微珠按一定的比例配比而成——微珠的直径一般在40~90微米。不同粒径的微珠呈现不同的光学性能。

现有的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以下的两大问题:

1、玻璃微珠在植珠过程中会形成微珠翻滚效果,由于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在没有连续的微珠补充的情况下,植珠过程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

2、由于玻璃微珠在不断地被带走,使珠槽里的玻璃微珠的高度越来越低,微珠对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小,导致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每平方米所植的微珠的多少)越来越小。

以上两个问题会使反光产品的亮度产生较大的波动。

传统植珠生产珠子的补充方法是在珠槽后部添加新的玻璃微珠,再通过推珠推到前部,这种间隙式的加珠过程,无法克服以上两个问题产生的亮度波动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5年1月21日,公告号:cn204116638u)公开了一种反光材料的玻璃微珠植入装置,包括下料辊轴、微珠料斗和输送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辊轴的一侧并排布置有输送辊轴ⅰ,该输送辊轴ⅰ的右下方布置有输送辊轴ⅱ,该输送辊轴ⅱ的正下方布置有安装在振动器上的输送辊轴ⅲ,所述的输送辊轴ⅲ的正下方安装有集料斗,所述的输送辊轴ⅲ的左侧安装有烘箱,所述的输送辊轴ⅱ的右侧上方斜向布置有喷料器,该喷料器的中心线与输送辊轴ⅱ和输送辊轴ⅰ之间的连线相垂直,下料辊轴与输送辊轴ⅰ之间水平安装有预热装置,所述的集料斗的一侧通过送料管与喷料器的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玻璃微珠的植入效率和玻璃微珠的粘结牢固性。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的是植珠不均匀、附着不牢固等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4年9月10日,公告号:cn203825221u)公开了一种亮银反光布的植珠装置,它包括安装在机架前部的进料托辊、安装在进料托辊后侧机架上的基准牵引压辊、安装在机架后部的植珠加热辊和安装于机架上部的冷却辊,位于植珠加热辊和冷却辊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烘箱,植珠加热辊后侧设置有一个玻璃微珠料槽,植珠加热辊的下部设置有接料槽,位于基准牵引压辊与植珠加热辊之间的机架上设置有一个平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植珠膜出植珠加热辊后预留水平沉降段,并加上一段烘道,从而确保珠子在自身重力下完全嵌入pe中,使玻璃微珠沉降到位,最终产品逆反射系数高,表面良好。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的是玻璃微珠沉降不到位的问题,其使用的玻璃微珠是大小一致的,不存在大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植珠过程中由于存在微珠翻滚效果,存在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压敏胶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导致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越来越小,使反光产品的亮度产生较大的波动等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反光产品亮度波动问题,植珠大小均匀的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

本发明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包括:

植珠热辊,用于实现玻璃微珠传送的传动辊;

pet膜,通过植珠热辊的旋转带动运行并且实现植珠的载体;所述的pet膜的一侧膜面与植珠热辊贴合运行,所述的pet膜的另一侧膜面上设置有用于粘合玻璃微珠的压敏胶;

微珠槽,沿植珠热辊的辊面切向设置在pet膜的外侧用于存放玻璃微珠的槽体,所述的微珠槽内设置有堆珠最高线;

加料装置,用于添加新的玻璃微珠的装置,所述的加料装置正对微珠槽内的堆珠最高线设置。

该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根据植珠过程中易出现的沙泻效应和存在休止角问题,在植珠工段设置一微珠槽,而微珠槽的内部预设有堆珠最高线,在堆珠最高线的上方设置一加料装置,使用时,涂有压敏胶的pet膜经过植珠热辊,压敏胶和玻璃微珠接触,在压敏胶粘附一层均匀的玻璃微珠,实现植珠,由于微珠槽内部设置有堆珠最高线,使得微珠槽内部堆积的玻璃微珠始终保持一定的堆珠高度,保持微珠对压敏胶产生一定的压力,以增加玻璃微珠与压敏胶的粘接力,从而保证植珠密度始终如一,保证了植珠效果,由于在堆珠最高线的上方设置有加料装置,新的玻璃微珠通过加料装置持续加到堆珠最高线的位置,由于堆珠最高线的设置,在微珠槽内部自然形成一条推珠线,使得微珠在堆积过程中自然形成一休止角,由于休止角的大小和微珠的流动性有关,相同同流动性的微珠它的休止角是恒定的,这样的结构使得玻璃微珠能够持续的补充,解决了沙泻效应带来的亮度波动。该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微珠槽的玻璃微珠在pet压敏胶的粘附带动下,由于有连续的微珠补充,克服了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压敏胶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程等问题,同时,由于玻璃微珠在不断地被涂有压敏胶的pet带走,微珠槽里的玻璃微珠的高度始终保护不变,微珠对压敏胶的压力始终恒定,从而保证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每平方米所植的微珠的多少)始终一致,保证了植珠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植珠热辊为油加热辊,所述的植珠热辊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油槽。为了加大压敏胶和玻璃微珠之间的粘附力,植珠热辊采用热油加热,使得整个植珠热辊的1500mm宽的辊面受热均匀,粘附力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珠槽包括特氟龙膜槽底、侧部挡板和存珠底板,所述的特氟龙膜槽底设置在微珠槽底部pet膜走膜处,所述的存珠底板与植珠热辊的辊面切线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的侧部挡板设置在存珠底板的两端部。微珠槽与pet膜需要接触以保证玻璃微珠能够均匀地粘附到pet膜上,因此,在微珠槽的槽底处设置特氟龙膜槽底,即方便pet膜的走膜,同时还能够保证玻璃微珠的粘附。而存珠底板与植珠热辊的辊面切线呈v型结构设置,是为了保证微珠槽内部推珠线、休止角和堆珠最高线的恒定,从而保证植珠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特氟龙膜槽底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的特氟龙膜槽底的弧形面与植珠热辊带动的pet膜贴合防止微珠渗漏。

作为优选,所述的堆珠最高线设置后在微珠槽内形成一条靠近pet膜的推珠线,所述的推珠线为植珠热辊转动带动pet膜走膜过程中未被粘合的玻璃微珠翻转与新添加的玻璃微珠之间形成的一条界线。堆珠最高线的设置,使得推珠线能够保持恒定,恒定的推珠线是为了保证在微珠存珠槽的玻璃微珠由于pet压敏胶的粘附带动下,在形成微珠翻滚效果时能够连续补充新的玻璃微珠,以解决由于沙泻效应导致的植珠大小不均匀等问题,将推珠线恒定化,使得在植珠过程中不会出现植珠不均匀现象,真正实现自动化植珠。

作为优选,所述的堆珠最高线设置后每种玻璃微珠添加过程中会堆积形成恒定的休止角,所述的休止角为玻璃微珠堆积形成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玻璃微珠的休止角为20度,恒定的休止角,pet膜带走的微珠一定会得到及时连续地补充,解决了沙泻效应所带来的亮度波动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堆珠最高线为新添加的玻璃微珠堆积后形成的最高点之间的连线。堆珠最高线的设置是为了加料装置的设置,使得新添加的玻璃微珠能够均匀地从堆珠最高线连续补充,以解决亮度波动等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料装置包括高位料槽、输送管道和料斗,所述的高位料槽悬设在微珠槽的上方,所述的输送管道的上端连通在高位料槽的底部,所述输送管道的下端连通料斗内部,所述的料斗正对堆珠最高线设置并且沿堆珠最高线设有出料口。加料装置的设置即解决了沙泄效应和亮度波动问题,同时,微珠输送采用输送管道和料斗,在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加珠,解决了人工加珠引起的微珠飘扬的问题,植珠工位不需要专人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受扬尘侵蚀的职业卫生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料斗呈v型结构设置。v型结构的料斗使送料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加料装置上还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加料装置的两端。升降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实现对不同大小玻璃微珠植珠的设置要求,由于玻璃微珠直径大小不同,堆珠最高线的设置位置不同,为了实现该加料系统的通用性,在加料装置上设置升降装置,可以对加料装置的高度位置进行上下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微珠槽的玻璃微珠在pet压敏胶的粘附带动下,由于有连续的微珠补充,克服了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压敏胶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程等问题,同时,由于玻璃微珠在不断地被涂有压敏胶的pet带走,微珠槽里的玻璃微珠的高度始终保护不变,微珠对压敏胶的压力始终恒定,从而保证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每平方米所植的微珠的多少)始终一致,解决了亮度波动问题,保证了植珠效果。微珠输送采用输送管道和料斗,在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加珠,解决了人工加珠引起的微珠飘扬的问题,植珠工位不需要专人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受扬尘侵蚀的职业卫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的一种加料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珠热辊,2、pet膜,3、压敏胶,4、微珠槽,5、推珠线,6、休止角,7、堆珠最高线,8、加料装置,9、加热装置,10、油槽,11、特氟龙膜槽底,12、侧部挡板,13、存珠底板,15、高位料槽,16、输送管道,17、料斗,18、出料口,19、升降装置,21、玻璃微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包括:

植珠热辊1,用于实现玻璃微珠传送的传动辊;

pet膜2,通过植珠热辊的旋转带动运行并且实现植珠的载体;pet膜2的一侧膜面与植珠热辊1贴合运行,pet膜2的另一侧膜面上设置有用于粘合玻璃微珠的压敏胶3;

微珠槽4,沿植珠热辊1的辊面切向设置在pet膜2的外侧用于存放玻璃微珠的槽体,微珠槽4内设置有堆珠最高线7;

加料装置8,用于添加新的玻璃微珠的装置,加料装置8正对微珠槽4内的堆珠最高线7设置。

植珠热辊1为油加热辊,植珠热辊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9和油槽10。

微珠槽4包括特氟龙膜槽底11、侧部挡板12和存珠底板13,特氟龙膜槽底11设置在微珠槽底部pet膜2走膜处,存珠底板13与植珠热辊1的辊面切线呈v型结构设置,侧部挡板12设置在存珠底板13的两端部。

特氟龙膜槽底11呈弧形结构设置,特氟龙膜槽底11的弧形面与植珠热辊1带动的pet膜2贴合防止微珠渗漏。

堆珠最高线7设置后在微珠槽4内形成一条靠近pet膜2的推珠线5,推珠线5为植珠热辊1转动带动pet膜2走膜过程中未被粘合的玻璃微珠翻转与新添加的玻璃微珠之间形成的一条界线。

堆珠最高线7设置后每种玻璃微珠添加过程中会堆积形成恒定的休止角6,休止角6为玻璃微珠堆积形成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堆珠最高线7为新添加的玻璃微珠堆积后形成的最高点之间的连线。

加料装置8包括高位料槽15、输送管道16和料斗17,高位料槽15悬设在微珠槽4的上方,输送管道16的上端连通在高位料槽15的底部,输送管道16的下端连通料斗17内部,料斗17正对堆珠最高线7设置并且沿堆珠最高线7设有出料口18。

料斗17呈v型结构设置。

加料装置8上还设置有升降装置19,升降装置19设置在加料装置8的两端。

反光材料的植珠过程是,涂有压敏胶3的pet膜经过植珠热辊,使压敏胶和玻璃微珠接触,在压敏胶粘附一层均匀的玻璃微珠。为了加大压敏胶和玻璃微珠之间的粘附力,植珠热辊采用热油加热,植珠热辊的辊面宽为1500mm。同时,微珠槽内部存珠的微珠需要保持一定的堆珠高度,保持微珠对压敏胶产生一定的压力。

植珠工段采用的玻璃微珠为了保证特殊的光学性能的要求,必须由大小不一的玻璃微珠按一定的比例配比而成——微珠的直径一般在40~90微米。不同粒径的微珠呈现不同的光学性能。

微珠槽的玻璃微珠由于pet膜上压敏胶的粘附带动下,形成微珠翻滚效果,由于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在没有连续的微珠补充的情况下,压敏胶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

由于玻璃微珠在不断地被涂有压敏胶的pet膜带走,使微珠槽里的玻璃微珠的高度越来越低,微珠对压敏胶胶面的压力越来越小,导致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每平方米所植的微珠的多少)越来越小。

以上两个问题会使反光产品的亮度产生较大的波动。针对上述现象,本自动加料系统中,微珠槽4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堆珠最高线7。由于植珠所用的玻璃微珠为固体粉体,不是液体,一般玻璃微珠的休止角为20度,休止角是恒定的,并在堆珠最高线7的上方设置一加料装置8,加料装置沿植珠热辊1长度方向全幅宽设置有加珠料斗17使微珠连续不断地自堆珠最高线处加到微珠槽4内部,由于休止角6的恒定,所以pet带走的微珠一定会得到及时连续地补充,解决了沙泻效应所带来的亮度波动的问题;由于休止角的恒定,所以植珠过程中的堆珠高度即堆珠最高线一定会持续的恒定,使得堆珠压力始终一致,解决了压敏胶压力减小产生的亮度波动问题。

该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根据植珠过程中易出现的沙泻效应和存在休止角问题,在植珠工段设置一微珠槽4,而微珠槽4的内部预设有堆珠最高线7,在堆珠最高线7的上方设置一加料装置8。

使用时,涂有压敏胶的pet膜2经过植珠热辊1,压敏胶3和玻璃微珠21接触,在压敏胶3粘附一层均匀的玻璃微珠21,实现植珠,由于微珠槽4内部设置有堆珠最高线7,使得微珠槽4内部堆积的玻璃微珠21始终保持一定的堆珠高度,保持微珠对压敏胶产生一定的压力,以增加玻璃微珠与压敏胶的粘接力,从而保证植珠密度始终如一,保证了植珠效果,由于在堆珠最高线的上方设置有全幅宽加料装置8,新的玻璃微珠通过加料装置持续加到堆珠最高线的位置,同时由于有恒定的休止角,这样的结构使得玻璃微珠能够持续的补充到推珠线处,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带来的亮度波动。

该植珠部微珠自动加料系统,微珠槽的玻璃微珠在pet压敏胶的粘附带动下,由于有连续的微珠补充,克服了沙泻效应大珠子会向后部滚动,压敏胶所带走的微珠呈现从小到大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或者大珠子所占的比例呈现从少到多的一个渐变的过程等问题,同时,由于玻璃微珠在不断地被涂有压敏胶的pet带走,微珠槽里的玻璃微珠的高度始终保护不变,微珠对压敏胶的压力始终恒定,从而保证植珠膜上的植珠密度(每平方米所植的微珠的多少)始终一致,保证了植珠效果。

微珠输送采用输送管道和料斗,在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加珠,解决了人工加珠引起的微珠飘扬的问题,植珠工位不需要专人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受扬尘侵蚀的职业卫生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