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759发布日期:2018-12-25 19: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成像设备通过使用例如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或磁记录处理的成像处理在片状记录介质(媒介、记录材料、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例如,成像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这些机器的复合功能机器、文字处理器等。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的成像设备,已经众所周知一种成像设备,在所述成像设备中,通过电子照相记录方式形成在作为图像支承构件的感光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并且随后被定影装置定影。作为定影装置,已经众所周知一种类型的定影装置,在所述类型的定影装置中,其上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夹持并且进给通过夹持部(定影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由作为可旋转构件对的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压力接触形成,并且调色剂图像在其中经受热定影处理。在这样的成像设备中,有时会产生片材的进给不良(卡塞),因此用于检测卡塞的发生的结构已被广泛地投入实际使用。

这里,在下面的描述中,“上游”和“下游”是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和下游。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jp-a)2005-181508公开了一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用于检测片材存在的片材传感器设置在定影夹持部的下游侧,并且当在打印操作(成像操作)期间在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片材时,完成卡塞发生的判定,并且随后中断成像处理。

在由于卡塞发生而中断成像处理的情况下,定影装置的驱动也停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当马达接收到停止指令时,用于驱动定影装置的马达还会由于惯性而旋转,并且因此片材的尾端部分被拉入定影装置中。在jp-a-2005-181508的构造中,在定影装置内部产生卡塞的情况下,经由通过制动马达来突然停止用于驱动定影装置的马达来减少片材的尾端部分的拉入程度。

此外,在定影装置内部产生卡塞的情况下,通过操作者来移除滞留在定影装置中的片材(卡塞片材)。此外,已经众所周知作为滞留检测器件的构造,所述构造通过用于检测片材的存在与否的传感器来检测卡塞片材的移除(jp-ahei6-175524和jp-a2007-248790)。

jp-ahei6-175524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存留片材存在与否传感器设置在定影夹持部的上游。此外,作为检测卡塞片材的移除的方法,jp-ahei6-175524公开了通过光传感器检测杆构件的操作的类型,以及通过用红外辐射照射片材的背面来检测卡塞片材存在与否的类型。

另外,jp-a2007-248790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为了检测片材的被拉入定影装置内的尾端部分,在用于将片材引导至定影装置的引导部分处设置有传感器杆。

在近年来的例如打印机或复印机等的成像设备中,要求进一步提高速度,使得定影装置中的片材进给速度也存在增加的倾向。此外,存在用于驱动定影装置的驱动源和驱动传递装置也尺寸变大的趋势。随着定影装置中的片材进给速度的增加和由于用于驱动定影装置的驱动马达的尺寸变大而导致的高惯性,用于驱动定影装置的马达在接收到停止指令之后由于惯性而旋转的旋转量增加。也即,片材从停止指令直到片材进给充分停止为止的移动距离变大,使得片材的尾端部分从停止指令直到片材进给充分停止为止被拉入到定影装置内的长度增加。

这里,在定影装置内部产生的卡塞是片材围绕可转动的定影构件(例如定影辊)卷绕的卷绕卡塞的情况下,片材的前端未到达设置在定影夹持部的下游侧的滞留检测器件。为此,为了检测卡塞片材的移除,需要通过设置在定影夹持部的上游侧上的滞留检测器件来检测片材。

然而,可能发生的是,由于片材的上述拉入长度的增加,片材的滞留在定影夹持部中的尾端部分不能被设置在定影夹持部的上游侧上的滞留检测器件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可靠地检测出现卡塞时滞留在定影夹持部中的片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进给的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构造成在进给从所述成像部分进给的片材时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片材上的夹持部;卡塞检测部分,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构造成检测卡塞的发生;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构造成在所述夹持部的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的检测位置处检测存留在所述夹持部中的片材;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根据待进给到所述夹持部的片材的沿所述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来控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其中,当待进给到所述夹持部的片材是第一片材时,所述控制器使以第一速度旋转的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进给所述第一片材,其中,所述第一片材具有沿所述进给方向测量的第一长度并且具有沿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的宽度方向测量的第一宽度,和当待进给到所述夹持部的片材是第二片材时,所述控制器使以慢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旋转的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进给所述第二片材,其中,所述第二片材具有沿所述进给方向测量的短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和沿所述宽度方向测量的第一宽度,以及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由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卡塞的发生而停止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进给的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构造成在进给从所述成像部分进给的片材时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夹持部;卡塞检测部分,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构造成检测卡塞的发生;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构造成在所述夹持部的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的检测位置处检测存留在所述夹持部中的片材;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响应于由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卡塞的发生而停止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其中当第一片材具有沿进给方向测量的第一长度、具有沿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的宽度方向测量的第一宽度并且具有第一基重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在以第一速度旋转的同时进给第一片材,和当第二片材具有沿进给方向测量的短于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具有沿宽度方向测量的第一宽度并且具有第一基重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在以慢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旋转的同时进给第二片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容纳部分,所述容纳部分构造成容纳待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从所述容纳部分进给的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构造成在进给从所述成像部分进给的片材时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的夹持部;卡塞检测部分,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构造成检测卡塞的发生;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构造成在位于所述夹持部的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处检测存留在所述夹持部中的片材;和旋转控制器,所述旋转控制器构造成根据待进给到所述夹持部的片材的沿所述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来控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其中,所述旋转控制器响应于由所述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卡塞的发生而停止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和登记控制器,所述登记控制器构造成与所述容纳部分相关联地登记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信息;其中所述登记控制器允许具有沿所述进给方向测量的第一长度并且具有第一基重的第一片材的与所述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允许具有第一长度并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基重的第二基重的第二片材的与所述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允许具有沿进给方向测量的短于所述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并且具有第一基重的第三片材的与所述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但是禁止具有第二长度并且具有第二基重的第四片材的与所述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是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中的片材长度和传感器布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定影装置中片材的存留状态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的部分(a)和(b)是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示例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卡塞检测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卡塞清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操作部分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a是片材设定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b是片材尺寸设定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c是片材种类设定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通知画面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通知画面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中的打印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14的部分(a)和(b)是曲线图。

图15的部分(a)和(b)是曲线图。

图16是实施例2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实施例2中的打印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18是实施例3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实施例4中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成像部分)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的结构的示意图。该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型、串联型和中间转印型的基于四种颜色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打印机1通过执行与从主机装置201输入到控制器24的打印作业(成像作业、打印作业)对应的打印操作(成像操作、打印操作)来打印全色或单色成像产品。

其上可通过成像设备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片状记录介质(媒介、记录材料、片材)包括例如普通纸、厚纸、信封、明信片、封条(seal)、树脂片材、高射投影片材(ohp片材)等。在下面的描述中,作为其上待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示例,参考片材。此外,对与纸(片材)相关的术语(例如片材(纸)通过、片材(纸)进给、片材(纸)排出等)进行了说明,但材料不限于片材(纸)。

主机装置201是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器、传真机、网络等。打印作业是成像指令,诸如图像数据、指定片材的种类、片材的基重、片材的尺寸、片材的数量、打印数量、布局、后处理等打印条件信息被添加到所述成像指令。

设置有用于向控制器24输入各种信息片段的操作部分(用户界面)23,并且所述操作部分包括稍后描述的显示部分(通知部分)32(图8)和操作输入部分33。控制器24对打印机1的所有装置进行控制,并对后面所述的打印操作的顺序进行控制(图5)。

用于在进给的片材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分2包括四个成像单元u(y、m、c、bk),所述四个成像单元用于形成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述四种颜色由用于减色混合的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三原色组成,并且包括被添加到三原色的黑色(bk)。此外,成像单元2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8。

每个成像单元u包括例如感光鼓3、充电辊4、激光扫描仪5,显影装置6和初次转印辊7的电子照相处理装置。为了避免图2的复杂化,省略了除成像单元uy之外的成像单元um、uc和ubk中的这些装置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指示。

在全色模式(操作)的情况下,相应的成像单元u在相关联的感光鼓3上形成y、m、c和bk的调色剂图像。顺便提及,电子照相原理和处理是公知的,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上述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以预定的方式相继叠置地初次转印到带8上。结果,在带8上形成y+m+c+bk四种颜色叠置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在带8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16处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所述二次转印部分是带8和二次转印辊15之间的压接触夹持部。单个片材p被分离并从第一片材进给盒9、第二片材进给盒10、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和手动进给托盘12中的任何一个(其作为片材进给部分(片材容纳部分))被进给,并且通过进给路径13,随后被进给到对准辊对14。

对准辊对14一旦接收到片材p的前端部分,并且在片材p倾斜移动的情况下,将移动方向修正为直的。然后,与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以预定的控制定时驱动对准辊对14。通过对准辊对14的该驱动,片材p被进给到二次转印部分16,并且调色剂图像从带8被相继地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经过二次转印部分16的片材p通过进给路径17并被引导到定影装置(定影部分)100中,在所述定影装置中调色剂图像在施加热量和压力的情况下被定影在片材p上。

在单面打印模式(操作)的情况下,从定影装置100出来的片材p通过挡板18的上侧,并且通过排出辊对19被进给并且排出在排出托盘20上作为单面打印的产品。

在双面打印模式(操作)的情况下,从定影装置100出来并且其一个表面上打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被挡板18引导到反向进给路径21,并且以向回切换的方式被进给,并且随后被引导到进给路径22以用于双面打印。然后,片材p再次从进给路径22通过进给路径13。之后,类似于单面打印模式的情况,片材p通过包括进给路径17、定影装置100、挡板18的上侧和排出辊对19的路径,并且被进给和作为双面打印的产品排出在排出托盘20上。

在单色模式(操作)的情况下,在上述四个成像单元中,仅形成指定的单色(单个颜色)图像所必需的成像单元执行成像操作,并且在其他成像单元中感光鼓3空转。

(定影装置)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定影部分)10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这里,在下面的描述中,“上游”和“下游”是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z的上游和下游。

该定影装置100包括构成可旋转构件对的定影辊(第一可旋转构件、加热构件)40和加压辊(第二可旋转构件、加压构件)41。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彼此协作并且形成夹持部(加热夹持部、定影夹持部),在所述夹持部处来自成像部分2的片材p通过旋转操作被夹持和进给,并且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且定影。

通过在由铝制成的圆柱形芯金属的外周表面上形成3mm厚的弹性层,定影辊40被构造成直径为60mm。弹性层是htv(高温硫化型)硅橡胶层。作为最外层,设置有含氟树脂层。

通过在由铝制成的圆柱形芯金属的外周表面上形成1mm厚的弹性层,加压辊41被构造成直径为45mm。弹性层之下的层是htv硅橡胶层。在htv硅橡胶层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含氟树脂层。

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竖向地基本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定影辊和加压辊的两个端部均在一侧和另一侧通过支承构件(滚珠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在定影装置框架(未示出)的侧板之间。此外,加压辊41设置成能够朝向和远离定影辊40移动,并且通过压力接触机构(未示出)以预定的压紧力(压力)与定影辊40压力接触,使得在加压辊41和定影辊40之间形成相对于片材p的进给方向z具有预定宽度的夹持部n。在该实施例中,加压辊41以约784n(约80公斤)的总压力与定影辊40压力接触。

此外,在打印机1的待机状态期间,加压辊41抵抗压力接触机构的压力沿着通过压力释放机构(未示出)与定影辊40间隔开的方向移动,并且维持在消除了夹持部n的形成的状态。

在定影辊40内部的中心部分处,不可旋转地设置有作为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40a。该加热器40a接通,由此定影辊40从定影辊40的内部被加热。定影辊40的表面温度由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th检测,并且其检测温度信息被反馈回到控制器24。控制器24基于输入到该控制器中的检测温度信息来控制对加热器40a的电力供应,从而执行控制,使得定影辊40的表面温度落入预定范围内。

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通过齿轮机构(未示出)彼此连接,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在一侧固定到其轴端部的齿轮,随后描述的定影马达45(图5的部分(b))的驱动力被传递给齿轮机构。通过该驱动传递,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分别以预定速度沿箭头r40方向和箭头r41方向旋转。

在夹持部n的上游部分处,设置第一片材引导件(在下文中称为“入口引导件”)46以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夹持部n。此外,在夹持部n的下游部分处,设置第二片材引导件(以下称为“出口引导件50”)。出口引导件50被设置为使得沿片材p从定影装置100排出的方向引导从夹持部n出来并与定影辊40分离的片材p。

在打印机1的打印操作期间,在定影装置100中,加压辊41与定影辊40压力接触,从而形成夹持部n。此外,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分别以预定速度沿箭头r40方向和箭头r41方向被旋转驱动。此外,定影辊40被加热,并且其表面温度被控制为落入在预定范围内。

在定影装置的这种状态下,其上承载有调色剂图像t的片材p从成像部分2侧被入口引导件46引导到夹持部n。片材p在其图像表面处与定影辊40相接触地被夹持并且进给通过夹持部n,使得调色剂图像t被热定影。从夹持部n出来的片材p从定影辊40的表面分离,并且由出口引导件50引导并且逐渐从定影装置100中出来。

(片材检测装置)

打印机1在片材p的(一个)进给路径中包括用于检测片材p的存在(出现)的多个片材传感器(片材检测部分、检测器)。稍后描述的入口传感器s1是多个片材传感器中的一个。此外,稍后描述的出口传感器s2也是多个片材传感器中的一个。

入口引导件46设置有包括第一片材检测部分(检测器、片材传感器、以下称为“入口传感器”)s1的传感器支撑台47。片材p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的检测位置位于夹持部n的相对于进给方向z的上游的表面上。

在打印机1中多个片材传感器设置在夹持部n上游的情况中,设置在夹持部n上游的传感器中的入口传感器s1设置在最靠近夹持部n的入口的检测位置(第一检测位置)。作为入口传感器s1,可以使用通过反射型光传感器直接检测片材p的方法或类似方法,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片材p接触的构造操作。

该实施例中的入口传感器s1由光断路器(传感器部分)42和围绕旋转轴48可旋转地安装的传感器杆49构成。传感器杆49包括接触部分49b和闸门部分49a,所述接触部分通过被弹簧(推压部分)43沿直立方向推压和旋转而从入口引导件46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所述闸门部分用于使光断路器42阻挡光。顺便提及,入口引导件46设置有开口(未示出),接触部分49b穿过该开口从入口引导件46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如图3所示,在自由状态下,传感器杆49处于直立旋转姿态,在所述直立旋转姿态中,接触部分49b通过弹簧43的推压力从入口引导件46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当传感器杆49处于该直立旋转姿态时,闸门部分49a移动到光断路器42允许光传输(即打开)的位置。控制器24通过光断路器42的光传输信号来判定在入口传感器s1的位置(检测位置)处不存在片材p。

此外,传感器杆49处于下降旋转姿态(图4),在所述下降旋转姿态中,接触部分49b由于片材p与接触部分49b的接触而抵抗弹簧43的弹簧力围绕旋转轴48被容易地向下推动。当传感器杆49处于下降旋转姿态时,闸门部分49a移动到光断路器42阻挡光的位置。控制器24通过光断路器42的光阻挡信号判定在入口传感器s1的位置处存在片材p。

当片材p通过入口传感器s1的位置并且其尾端与传感器杆49的接触部分49b间隔开时,传感器杆49的姿态恢复到直立旋转姿态。通过该恢复,闸门部分49a从光断路器42阻挡光的位置移动到光断路器42允许光传输的位置,使得光断路器42的输出信号从光阻挡信号变化为光传输信号。

即,根据入口传感器s1的光断路器42的光传输信号和光阻挡信号,控制器24检测片材p在定影装置100中的夹持部n的上游部分处是否存在。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通过光断路器42的输出信号是光阻挡信号来检测在入口传感器s1的位置处存在片材p的结构。方向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光断路器42的输出信号是光传输信号来检测入口传感器s1的位置处存在片材p的结构。

此外,出口引导件50设置有第二片材检测部分(片材传感器、以下称为“出口传感器”)s2,以用于检测定影装置100中的夹持部n的下游部分处是否存在片材p。由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片材p的检测位置位于夹持部n的相对于进给方向z的下游的表面上。在打印机1中多个片材传感器设置在夹持部n的下游的情况中,设置在夹持部n的下游的传感器中的出口传感器s2设置在最靠近夹持部n的出口的检测位置(第二检测位置)处。

作为出口传感器s2,可以采用通过光断路器来检测与片材p接触操作的杆构件的操作的构造或者通过反射型光传感器直接检测片材p的方法或类似方法。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片材p的光传感器是所期望的,因为光传感器对片材p的进给和图像没有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出口传感器s2,使用反射型光传感器,并且向片材p照射激光,并且通过检测激光的反射光来执行片材p的存在与否的检测。也即,通过光传感器的反射光检测信号,控制器判定在出口传感器s2的位置处存在片材p,并且通过光传感器的反射光未检测到的信号,控制器判定在出口传感器s2的位置处不存在片材p。

在该实施例中,片材p在定影装置100内的卡塞检测由稍后描述的卡塞检测逻辑进行。图4示出了片材p围绕定影辊40发生卷绕卡塞,并且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操作和控制由于紧急情况而停止的状态。

在该卷绕卡塞中,从夹持部n出来的片材p的前端部分被吸引到定影辊40而未与定影辊40分离,因此未进行出口传感器s2处的片材检测。入口传感器s1的传感器杆49被片材p(其进给由于定影装置100的紧急停止而停止)保持处于下降旋转姿态,使得光断路器42输出光阻挡信号直到卡塞片材p被移除为止,并且因此连续检测到片材p的存在。

(控制器)

图5的部分(a)和(b)是打印机1和定影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5的部分(a)是打印机控制器的框图。控制器24(打印机控制器309)由电路等和包括cpu、存储器等的处理单元构成,其中数据在其自身与外部部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端口)、通信接口等进行交换。

控制器24不仅在主机装置201和操作部分23之间执行各种电信息片段的传输,而且还根据预定的控制程序或者参考表实现成像部分2的打印操作的集成控制。此外,控制器24存储输入的信息,并且基于存储的信息确定打印条件,并且随后在执行打印作业期间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打印操作。

此外,当操作者通过操作部分23等输入要使用的片材的信息时,控制器24根据将要进行打印的片材的种类或基重设定定影装置100的操作条件。控制器等待定影装置100的启动,然后提供成像部分2的写入开始定时的指令。结果,执行了片材进给控制。

图5的部分(b)是示出图5的部分(a)的控制框图中示出的相应的控制器中的与定影装置100的控制有关的控制器的控制对象的控制框图。传感器检测部分205包括入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4和出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5。入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4向打印机控制器309(控制器24)通知由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的检测信息,并且出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5向打印机控制器309通知由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的检测信息。

定影(部分)控制器206包括定影进给控制器(旋转控制器)302和温度调节控制器303。定影进给控制器302基于从控制器24或定影控制器300提供的定影辊40的旋转指令或(旋转)停止指令执行定影马达45的旋转和停止旋转。温度调节控制器303执行对卤素加热器40a的电力供应和电力供应的停止以执行由控制器24指示的定影辊40的温度控制。

控制器(卡塞检测部分)24基于传感器检测部分205的输出检测卡塞的发生。控制器24包括系统计时器301,用于计算从打印机1的主开关接通起的时间。控制器24参考从传感器检测部分205的入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4和出口传感器检测部分305通知的检测信息和系统计时器301的计时器值,并且对定影装置100中卡塞的发生进行判定。在控制器24判定卡塞发生的情况下,控制器向进给控制器300通知定影装置100中卡塞发生。

进给控制器300向定影进给控制器302提供定影马达45的停止指令并且制动定影马达45,并且因此突然停止定影马达45。也即,当进给控制器300在正常操作期间停止定影马达45时,进给控制器300通过切断电力经由惯性使定影马达45停止,并且执行控制使得进给控制器300仅当控制器24判定出片材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时通过马达控制ic(制动器件,未示出)经由制动定影马达45突然停止定影马达45。

通过经由制动使定影马达45突然停止,与在正常操作期间通过切断电力来停止定影马达45的情况相比,由于惯性导致的旋转量将减小至约1/10。但是,实际上,即使在定影马达45突然停止的情况下,也会稍微产生惯性(例如,就片材进给距离而言大约为50mm)。此外,进给控制器300将定影马达45的旋转指令提供给定影进给控制器302,并且因此控制定影马达45的旋转速度,使得定影辊40以预定旋转速度旋转。此外,进给控制器300还控制除了定影装置100的进给之外的进给部分的进给。

(定影装置中的卡塞检测逻辑)

接下来,将使用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打印机1中的打印操作和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片材p的进给失败(卡塞)的情况下的控制操作。

通过设置在夹持部n下游的出口传感器s2来检测片材p是否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与成像定时同步地,控制器24参考系统计时器301的从片材p由对准辊对14进给开始起的计时器值。然后,在即使经过了预定时间出口传感器s2也未能检测到片材p的进给(但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片材p)的情况下,控制器24已经判定片材p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

当定影马达45启动时(步骤s101),控制器24等待片材p的进给的开始(s102),其中所述片材p与成像定时同步地由对准辊对14从图像进给部分9至12中的任一个图像进给部分进给。当片材p由对准辊对14进给时,控制器24等待片材p到达出口传感器s2(s103)。然后,当从对准辊对14的起动起经过了预定时间时(s106),控制器24判定片材p可能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

预定时间是片材p(所述片材p的进给通过对准辊对开始)通过被成功地进给而到达出口传感器s2应当花费的时间。即,当即使在经过了预定时间后出口传感器s2也不能检测到片材p(但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了片材p)时,片材p被判定为片材p可能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然后,控制器24突然停止包括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操作和控制的打印机1的打印操作和控制。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将对准辊对14的驱动的开始作为打印机时间的起点,但起点不限于此。例如,当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z布置在夹持部n的上游的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片材p的存在时的时刻也可以作为起点。

关于定影马达45,执行控制以使得作为制动器件的马达控制ic制动定影马达45,并且使定影马达45突然停止(s107)。关于成像部分2,感光鼓马达(未示出)停止。

此外,如稍后所述,在操作部分23的显示部分(通知部分)处显示促使操作者执行卡塞清除的消息。

当片材p被正常进给并且可以被出口传感器s2在预定时间内检测到时,片材p从定影装置100排出(s104)。此外,在存在后续(下一)片材的情况下,程序再次返回到步骤s102。在不存在后续片材的情况下,定影马达45停止并且打印操作结束(s108)。也即,在正常打印操作结束期间,当定影马达45停止时,定影马达45通过切断电力经由惯性而停止。

如上所述,通过向定影马达45增加制动功能,只有当控制器24判定片材p卡塞在定影装置100中时,定影马达45才通过制动突然停止。结果,卡塞片材p由于定影马达45的惯性而卷入定影装置100的量可被抑制到最小,从而使得片材p卡塞时的后处理变得容易。

(传感器布置、片材长度和卡塞停止)

接下来,参考图1,将描述在定影装置100由于检测到定影装置100中产生卡塞而突然停止期间,片材p停止之前的距离、片材p的长度和入口传感器s1和出口传感器s2的检测位置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在定影装置100由于定影装置100中产生卡塞而突然停止的情况下,由操作者进行卡塞清除(移除卡塞的片材p)。在打印机1中,为了检查卡塞清除的完成,检测定影装置100中是否存在存留片材p。

在进给方向z上测量的片材p的长度为l。经由夹持部n在片材进给路径上从入口传感器s1的片材检测位置(第一片材检测位置)a1到出口传感器s2的片材检测位置(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之间的距离(沿片材进给路径的长度)是ls。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片材检测位置a1至少是检测部分之间的距离ls小于片材p的长度lmin的位置,其中,在进给方向上测量的片材p的该长度lmin是被允许通过打印机1中的夹持部n的片材p的尺寸中的最小尺寸。

顺便提及,在产生卷绕卡塞的情况下,为了优选地检测到片材p存留在夹持部n中,第一片材检测位置a1可以优选地尽可能接近夹持部n。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稍后描述的进给速度的控制的情况下,当具有最小长度lmin的片材p引起卷绕卡塞时,第一片材检测位置a1是传感器杆49的接触部分49b由于卡塞而可以被停止的片材p压下的位置。

在打印操作期间通过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的旋转操作在夹持部n处的片材进给速度是vm(第一进给速度)。处于进给速度vm的定影马达45通过制动定影马达45而突然停止之前的片材进给量为lm。基于系统计时器301的从出口传感器s2的片材检测的标称时间直到控制器24作出卡塞判定为止的等待时间(延迟裕度时间)为tm。此外,从卡塞判定到定影马达45因制动而开始突然停止所需的延迟时间为td。

片材p的尾端从控制器24作出卡塞判定开始到片材p停止为止前进的最大距离(停止期间移动量,以下称为卡塞后移动量)为δl。δl是从卡塞判定开始直到由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构成的可旋转构件对的旋转操作通过开始减速而停止为止的时段中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片材p的移动量,其中,当可旋转构件对的驱动在片材p通过夹持部n进给期间由于卡塞判定而停止时开始所述减速。

卡塞后移动量δl变为最大的时间是在片材p刚要到达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之前由控制器24进行卡塞判定时的时间。这是因为片材p可能围绕定影辊40卷绕。在这种情况下,卡塞后移动量δl是:

δl=lm+vw×(tm+td)

这里,将具体描述上述等待时间(延迟裕度时间)tm。当在从基准时间t1(例如,对准辊对的片材进给开始时间)到经过10.0-10.5秒的时间段内片材的前端未到达出口传感器s2的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时,控制器24判定产生了延迟卡塞。即,这种情况下的等待时间tm是从“时间a=t1+10.0”到“时间b=t1+10.5”的时间。在即使在时间b片材p也没有被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的情况下,控制器24判定由于片材的进给失败而产生片材进给的延迟,并且因此作出卡塞判定。

这里,设置从经过10.0秒到经过10.5秒这样的范围基于如下假设:存在在进给相同片材p时可能产生的进给速度误差。时间a是在片材p被进给而没有引起卡塞的情况下片材p到达夹持部n的最短时间。

当从在进给方向z上测量的片材p的长度减去卡塞后移动量δl得到的长度不小于夹持部n之前和之后的检测距离ls(即,l-δl≥ls)时,即使当片材p引起围绕定影辊40的卷绕卡塞时,片材p的尾端也可以被传感器s1检测到。也即,在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传感器布置和定影辊40的旋转速度满足这种关系的情况下,即使当片材p围绕定影辊40卷绕并且不能被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的情况下,片材p也可以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

在建立了这种关系的定影装置100中,可以由入口传感器s1和出口传感器s2中的任一个来检测由于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的卡塞而停止的片材p的存在。此外,可以适当地检测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p的存留。

将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当检测到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p的存留时的卡塞清除(消除)操作。在片材p从卡塞状态移除的情况下,形成入口传感器s1未检测到片材p的状态,并且因此,控制器24判定卡塞片材p被移除。

另一方面,在操作者忽略由于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的卡塞而停止的片材p并且因此片材p未从卡塞状态移除的情况下,传感器杆49保持被片材p推压。结果,闸门部分49a持续地使光断路器42阻挡光线,并且因此,入口传感器s1处于入口传感器s1持续检测到片材p的状态。

也即,入口传感器s1用作检测器,用于在夹持部n的相对于片材进给方向z的上游侧上的检测位置处检测存留在夹持部中的片材p。当卡塞片材p的存在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s7-2为是)时,响应于来自入口传感器s1的检测信号,控制器24在操作部分23的显示部分32(图8)处显示定影装置100中存留的卡塞片材的清除指令(s7-3)。顺便提及,此后,根据该存留片材清除显示,当操作者完成存留片材清除时,控制器24再次接收打印信号,使得打印机1能够执行打印操作。

另一方面,即使当如上所述执行存留片材清除并且入口传感器s1处于未检测到片材的状态时(s7-2为否),在打印机1中的卡塞状态为未消除时(s7-4为是),控制器24检测定影装置100之外的卡塞产生位置。然后,控制器24在操作部分23的显示部分32上显示在检测到的卡塞产生位置处卡塞清除(s7-6)。顺便提及,此后,当操作者根据卡塞清除显示完成卡塞清除时,控制器24再次接收打印信号,使得打印机1能够执行打印操作(s7-5)。

当使用如上所述的定影装置100时,即使在操作者忘记移除卡塞片材p的情况下,存留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p也会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然后,存留模式不返回到正常打印模式,并且保持错误显示。

(操作部分)

图8是操作部分23的示意图。操作部分23包括显示部分(通知部分)32和操作输入部分33。操作输入部分33设置有主开关31、数字键盘29、用于开始打印的开始键30、清除键28等。

显示部分32是触摸面板类型的液晶屏幕。在显示部分32处,可以显示各种信息(即,显示消息),例如显示(通知)打印机的状态、错误信息、卡塞信息、其他信息等。另外,在显示部分32处,也显示各种操作按钮(键)。操作者可以通过显示的按钮提供打印条件(各种设定)的指示。

通过使用显示部分32和操作输入部分33,操作者不仅提供打印开始指令,而且还可以执行图像的图像质量设定和设置在片材进给部分(容纳部分)9至12中的片材p的信息输入(片材进给部分的片材登记)。即,操作部分23用作输入部分,并且能够选择或输入待使用的片材的在片材进给方向上测量的长度。结果,控制器(获取部分)24获取设置在片材进给部分9至12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的信息。控制器24基于从显示部分32或操作输入部分33输入的信息来确定打印条件,然后在打印期间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打印操作。

图9a至9c示出在片材进给部分的片材登记期间显示部分32处的片材尺寸输入画面的示例。图9a是片材的设定画面。在中央按钮321至324上分别显示对应于第一片材进给盒9和第二片材进给盒10、片材进给装置11和托盘12的片材尺寸。在所使用的片材具有常规尺寸(由iso、jis、ansia-e等定义的尺寸、a4尺寸、b5尺寸、信纸(ltr)尺寸等)的情况下,显示通过随后描述的自动尺寸检测而检测到的片材尺寸。

在除常规尺寸之外的非常规尺寸或检测结果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在选择与片材进给位置相关联的按钮之后,通过选择“用户定义(设定)尺寸”按钮326,画面转到片材尺寸输入画面。

图9b是用于输入常规和非常规片材尺寸的画面。在设置在画面的左下部分处的窗口328和329上,可从画面上的数字键盘330或从操作输入部分33的数字键盘29设定与片材尺寸相对应的长度。

图9c是用于选择例如普通纸、厚纸、薄纸、涂布纸、ohp等片材(纸)种类的画面。通过在选择与图9a中所示的片材进给位置相关联的按钮321至324中的一个按钮之后选择设定按钮325,片材设定画面能够转到图9c的画面。不自动检测片材类型和片材厚度的设定,并且因此需要操作者手动设定片材类型(片材厚度)。

(盒处的片材尺寸检测)

关于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用于容纳待供应到成像部分2的片材的容纳部分)处的片材尺寸检测方法,将使用作为代表例的第一片材进给盒9的构造进行描述。

在该片材进给盒9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未示出),所述底板用于在片材p被安装到该底板上的状态下将片材p升高到任意位置。被安装的一摞片材151在垂直于片材进给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由一对可滑动(可移动)的侧护板(可移动构件)54管制,并且在片材进给方向上由一对可滑动(可移动)的端部护板(可移动构件)52管制。当操作者在片材进给盒9上安装片材p时,操作者滑动侧护板54和端部护板52。

通过侧护板54,构成了用于检测片材p的在横向(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的侧部检测部分。也即,侧护板54是用于获取与容纳在容纳部中的片材的在垂直于片材进给方向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相对应的信息的获取部分。通过端部护板52,构成了用于检测片材的在长度方向上测量的长度的端部检测部分。即,端部护板52是用于获取与片材的在片材进给方向上测量的尺寸相对应的信息的获取部分。通过传感器(位置检测部分,未示出)检测相应的护板52和54的位置,并将多条检测信息输入到控制器24。

基于输入的信息,控制器24能够自动检测在第一片材进给盒9中设置的片材p的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测量的相应的长度。对于第二片材进给盒10和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也是如此。

关于手动进给托盘12,当片材p被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12中时,在操作部分23的显示部分32处自动显示图9b所示的非常规尺寸输入画面。这在操作者在打印机的片材尺寸检测部分不能检测出片材尺寸的情况下手动输入或选择片材尺寸(特别是非常规的片材尺寸)时节省了操作者的时间和劳动。

(对于所具有的长度使得在片材进给速度vw下不能检测到定影装置中的片材存留的片材的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在如下情况下打印机1的操作,在所述情况下,通过从在片材进给速度vw的设定下使用的片材p的在进给方向z上测量的长度l中减去如上所述的卡塞后移动量δl而获得的长度短于包括夹持部的检测距离ls(即,l-δl<ls)。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中,定影辊40的旋转速度基于片材的在进给方向上测量的长度来确定。因此,当具有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宽度方向上测量的相同尺寸和基重的片材被彼此比较时,定影辊40的旋转速度根据片材的在进给方向上测量的长度而变化。

具体而言,第一片材的沿宽度方向测量的长度是第一宽度,基重为第一基重,并且沿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l为l1。在待被进给到夹持部n的片材是第一片材的情况下,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第一速度旋转。这里,第一速度指这样的速度,在所述速度下,在第一片材穿过夹持部n期间当定影辊40的旋转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卡塞的发生而停止时入口传感器s1能够检测到第一片材的存在。

第二片材的与第一片材类似的沿宽度方向测量的长度为第一宽度,与第一片材类似的基重为第一基重,并且沿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l为l2,所述l2小于第一片材的l1。这里,第二片材的沿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l2指这样的长度,在所述长度下,如果第二片材以与第一片材进给期间的进给速度相等的进给速度(第一速度)被进给到夹持部n中,在第二片材在夹持部n处停止的情况下,第二片材的尾端不能被检测到。

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慢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旋转。即,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第二速度旋转,在所述第二速度下,在预定片材穿过夹持部n期间当定影辊40的旋转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卡塞的发生而停止时入口传感器s1能够检测到预定片材的存在。

例如,在成像设备1中可使用的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的范围为lmin(最小长度)以上且lmax(最大长度)以下的情况下,保持lmin≤182mm≤lmax,并且通过入口传感器s1难以检测长度l≤182mm的片材p,当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lmin≤l≤182mm时旋转速度是第二速度,并且当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182mm<l≤lmax时旋转速度是第一速度。

顺便提及,定影辊40的旋转速度指的是在片材p被夹持在夹持部n处并且片材p的尾端已经从设置在夹持部n的上游侧的进给夹持部(例如,进给辊对之间的夹持部、转印夹持部等)离开的状态下的旋转速度。在下文中,将使用图10作为示例具体描述其具体控制。

图10是片材设定操作和打印操作的流程图。总之,基于所使用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l、检测部分之间的距离ls以及卡塞后移动量δl,控制器(判定部分)24判定这些参数是否满足“l≥ls+δl”或“l<ls+δl”。然后,基于判定结果,控制器24控制打印机1的打印操作。

当关于所使用的片材,从操作部分23输入片材尺寸或者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或在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处通过上述自动检测来检测片材尺寸时(s10-1),控制器24判定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l(s10-2)。

l≥ls+δl表示如下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当打印机1的包括定影装置的定影操作和控制的打印操作和控制由于紧急情况而停止使得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卡塞时,进给方向长度l是在定影装置中停止的片材p的尾端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的片材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片材信号由控制器24接收,并且控制器24的程序进入打印操作(s10-3)。

这里,打印操作指的是处于使得还包括定影装置中的定影辊40和加压辊41的旋转操作的打印机1的整体的片材进给速度是第一进给速度vw的设定下的打印操作(正常打印操作)。即,控制器24控制定影辊40的转动(旋转)的转数,使得片材进给速度是vw。此时定影辊40的表面移动速度是使得片材进给速度是vw的第一速度。

另一方面,l<ls+δl指的是如下情况,在所述情况下,进给方向长度l是由于发生卡塞而在定影装置100中停止的片材p的尾端不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的片材长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4将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的设定从第一进给速度vw以预定方式改变为降低的减速速度(第二进给速度)vw'(s10-4)。即,控制器24控制定影辊40的转动(旋转)的转数,使得片材进给速度是vw'。此时定影辊40的表面移动速度是使得片材进给速度是vw'的第二速度。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从片材进给部分9-12到定影装置100(准确来说到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的片材进给速度的设定被保持在第一片材进给速度vw。

当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从速度vw降低到速度vw'时,定影马达45的旋转惯性降低。因此,不仅定影马达45在定影马达45因制动而突然停止时在定影马达45的旋转停止之前的旋转量减小(从lm减小到lm'),而且在延迟裕度时间tm和延迟时间td中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片材p的卡塞后移动量也减小(从δl减小到δl')(s10-5)。

然后,在使得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的设定从速度vw改变为减小的速度vw'的条件下,在s10-6中满足l>ls+δl'的情况下,由于定影装置100中发生卡塞而停止的片材p的尾端能够由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然而,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从速度vw降低到速度vw',并且因此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通知部分)32显示(通知)如图11所示的警告消息(s10-7)。然后,在操作者在显示器上选择执行补救措施(操作)的情况下,程序进入打印操作(s10-3)。

在这种情况下的打印操作是补救措施,并且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被设定为减速的速度vw',并且在将从片材进给部分9-12到定影装置100(即到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的片材进给速度的设定保持为速度vw的同时执行该操作。

另外,当在s10-6中满足l<ls+δl'时,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显示如图12所示的警告消息340(s10-8),并且因此在片材选择画面上的“ok”按钮327被置于灰色状态并且变得不可选。结果,控制器24促使操作者改变片材(s10-9)。在步骤(s10-2)中类似地执行关于改变的片材尺寸的判定。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基于由操作者的输入或打印机1中的自动检测确定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打印操作被改变,使得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卡塞的情况下存留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能够被适当地减少。

1)在本实施例(实施例1)中,作为片材进给速度的设定,作为示例描述了两个值vw和vw',但是可设定三个级别或更多级别的多个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的构造也可以被采用。

关于片材尺寸,在从操作部分23输入的片材尺寸或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或在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处通过上述自动检测检测到的片材尺寸l满足l≥ls+δl的情况下,打印操作在使得片材进给速度是第一进给速度vw的设定下执行。

另一方面,不满足l≥ls+δl(即,l<ls+δl)的情况是在片材进给速度vw的情况下由于发生卡塞而停止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p的尾端不能由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使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的设定以预定的方式从第一进给速度vw改变为从速度vw在速度上降低的减速速度(第二进给速度)vw'的条件下满足l≥ls+δl'时,以速度vw'执行检测操作。

在使得速度改变为vw'的条件下,在不满足l≥ls+δl'(即,l<ls+δl')的情况下,判定在以预定方式从第二进给速度vw'降低的降速速度(第三进给速度)vw”下是否能够进行通过入口传感器s1的检测。

在片材p在第三进给速度vw”下的卡塞后移动量为δl”的情况下,当满足l≥ls+δl”时,以第三进给速度vw”执行打印操作。当不满足l≥ls+δl”(即,l<ls+δl”)时,如图10的s10-8和s10-9所示,控制器24促使操作者改变片材。

即,当进给方向长度为满足l≥ls+δl的长度时,片材进给速度被设定为第一进给速度vw。当进给方向长度为满足l<ls+δl且l≥ls+δl'的长度时,片材进给速度被设定为第二进给速度vw'。当进给方向长度为满足l<ls+δl'且l≥ls+δl”的长度时,片材进给速度被设定为第三进给速度vw”。

2)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图10的s10-2中的判定,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在每种情况下,基于输入或检测到的片材尺寸,控制器24通过计算l与ls+δl之间的关系执行判定,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针对可输入或可检测的每一片材尺寸,满足l>ls+δl(或l≥ls+δl')的片材进给速度(vw和vw')的信号被预先存储在控制器24的存储器中。也可以采用控制器24基于存储器的信息来控制片材进给速度的构造。沿进给方向测量的片材长度和片材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顺便提及,对于片材进给速度被设定为三个级别(vw、vw'、vw”)或更多个级别的情况,上面所述也是正确的。

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应用光断路器和片材检测臂的方法或使用应用检测器件(使用激光反射)的构造来描述入口传感器s1和出口传感器s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使用检测在夹持部n前后是否存在片材的方法时,传感器的类型和布置位置不限于上述那些。

4)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片材p上的可旋转构件对的类型,使用由辊状构件形成夹持部的类型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可以使用调色剂被熔化并定影在片材p上的构造。例如,这种类型也可适于应用于使用带状构件代替辊状构件的构造或者使用ih(感应加热)或激光作为加热源的构造。

5)在使用图10描述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0-2中,当满足l<ls+δl时,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的设定自动地从速度vw的设定降低为速度vw'的设定。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控制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片材设定操作和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即,在图13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3-2中,在满足l<ls+δl的情况下,用于促使操作者选择是否执行补救措施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分32上,使得寻找到操作者的指令(s13-4)。此时,在作为补救措施的、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从速度vw降低到速度vw'的方法中,片材p的进给速度降低,使得在某些情况下生产率降低。

因此,如图11所示,通过显示“在某些情况下片材长度不正确并且因此生产率降低”的警告消息,能够抑制生产率在不清楚的情况下降低的情况。然后,控制器24根据操作者的指令确定是否应该执行补救措施(s13-5)。

在s13-4中,在通过在不降低片材进给速度的情况下改变堆叠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或手动进给托盘12上的片材p的方向来满足l≥ls+δl的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以下显示。也即,也可以执行用于促使操作者将片材p的按照沿进给方向z测量的长度是片材p的短边的长度的方向被设定的取向改变为沿进给方向z测量的长度是片材p的长边的长度的方向的显示。

即,在所获取的片材尺寸信息表明不仅沿进给方向测量的片材长度是不大于预定片材的短边的长度的第一长度而且沿宽度方向测量的片材长度是不小于预定片材的长边的长度的第二长度的情况下,控制器24通知操作者改变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取向。

顺便提及,该构造也适用于在s13-8(或图10的s10-6)中条件判定为“否”的情况。

其他操作依照参照图10描述的流程图,因此将省略对图13的进一步描述。

6)片材进给速度的改变手段

存在作为定影装置100中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vw'的改变方法的一些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使得仅改变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而不改变定影装置100以外的部分处的片材进给速度。即,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vw的变化是在速度vw的变化能够被在从片材进给部分9至12中的一个片材进给部分被相继地进给的在先片材和其随后片材之间的间隙(间隔)时间δt吸收的范围内实施的。也即,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的变化在l/(vw-vw')>δt的范围内实施。

这是因为当满足l/(vw-vw')≤δt时,在先片材和随后片材在在先片材的尾端和随后片材的前端分别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被排出,并且因此片材p的通过不能被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

作为第二种方法,存在为了实现l/(vw-vw')>δt而增加从片材进给部分9至12进给片材p的间隔(即,仅增加片材的间隔)的方法。该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简单,并且该方法中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可以降低到比用第一种方法更低的速度。然而,生产量(ppm:每(一)分钟可打印片材的数量)降低,所述生产量为单位时间从打印机1排出的片材p的数量。

因此,作为第三种方法,存在片材在定影装置100之前或之后暂时以增加的速度被进给的方法(即片材间隔在增加的速度下增加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例如,在片材的尾端通过定影装置100的夹持部n之后,可以通过增加片材的进给速度来增加间隙时间δt。结果,在抑制了生产率(生产量)下降的同时,片材进给速度vw可以降低至低于第一方法中的速度的速度。

图14的部分(a)是在处于使得打印机1的整体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包括定影装置100的定影旋转速度)为vw的设定下的正常打印操作中在先片材和随后片材的进给的示意图。图14的部分(b)是示出使得当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降低并且因此满足l/(vw-vw')≤δt时在先片材的尾端和随后片材的前端彼此重叠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15的部分(a)是示出在通过增加片材进给间隔来在定影装置100的后部增加片材进给速度的情况下,在先片材的尾端和随后于在先片材被供给的随后片材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与图14的部分(a)的示例相比,图15的部分(b)是示出此时在先片材的前端的位置的示意图。

在图14和15中,横坐标表示计时器值(时间),纵坐标表示打印机1中片材p的进给路径位置。实线图的下端表示片材进给位置,类似的图的上端表示排出位置。线图的斜率显示了片材进给速度。由对准辊对暂时停止的片材被进给和减速以在定影装置100中满足l≥ls+δl'。在先片材和随后片材中的每一个的前端和尾端之间的间隔基本上等于片材进给方向长度。顺便提及,在图14中,a是在先片材的前端,b是在先片材的尾端,c是随后片材的前端,并且d是随后片材的尾端。在图15的部分(a)中,e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在先片材的前端,f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在先片材的尾端,g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随后片材的前端,并且h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随后片材的尾端。在图15的部分(b)中,i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在先片材的前端,j是当速度相对于图14的部分(a)的速度改变时随后片材的前端,k是图14的部分(a)中示出的在先片材的前端,并且l是图14的部分(a)示出的随后片材的前端。

在图14的部分(b)中,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降低,并且因此先前片材减速,结果,在先片材的尾端和以速度vw进给的随后片材的前端彼此重叠(由图中箭头所示)。

另一方面,在图15的部分(a)的类型中,在定影装置100中的在先片材的进给速度降低之前充分确保间隙时间δt,使得即使当片材进给速度vw类似地在定影装置100中降低时,也能够防止在先片材的尾端与随后片材的前端之间的重叠。另外,根据图15的部分(b),通过在片材通过定影装置100之后增加片材进给速度,虽然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进给速度vw通过增加片材间隔时间δt而降低,但也能够使在先片材的前端在排出位置处的到达时间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执行补救措施时,描述了仅降低定影装置100的片材进给速度(定影旋转速度)而不降低定影装置100以外的部分处的片材进给速度的类型。然而,作为第四种方法,还通过采用通过降低打印机1的整体中的片材进给速度(即,通过也降低定影旋转速度)来降低生产量的方法,也能够实现类似的效果。在第四种方法中,进给速度的控制可以进一步简化。

7)第一旋转速度和第二旋转速度是以下速度。

从入口传感器s1的第一片材检测位置a1到出口传感器s2的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的距离是ls。

在具有l1的定影方向长度的第一片材被以第一旋转速度旋转的定影辊40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情况下,从当该片材到达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时的预定时刻起,卡塞检测部分基于出口传感器s2的输出停止定影辊40的旋转。此时,在定影辊40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发生卡塞而停止旋转之前的时间段内由定影辊40进给的片材距离为δl1。

在具有l1的定影方向长度的第二片材被以第二旋转速度旋转的定影辊40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情况下,从当该片材到达第二片材检测位置a2时的预定时刻起,卡塞检测部分基于出口传感器s2的输出停止定影辊40的旋转。此时,在定影辊40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发生卡塞而停止旋转之前的时间段内由定影辊40进给的片材的距离为δl2。

第一旋转速度是满足关系l2<ls+δl1≤l1的速度。第二旋转速度是满足ls+δl2≤l2的关系的速度。

另外,在第三片材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情况下,控制器24也可以使定影辊40以慢于第二速度的第三速度旋转,其中,对于所述第三片材,其定影装置方向长度为短于第二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l2的第三长度l3,并且宽度和基重等于第二片材的宽度和基重。即,在第三片材通过夹持部n期间,控制器24使定影装置40以第三速度旋转,在所述第三速度下,当定影辊40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发生卡塞而停止旋转时,第三片材的存在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

8)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存在以下情况:

在长边长度为l1并且短边长度为l2的预定片材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情况下,当预定片材以其进给方向长度为其长边长度的第一取向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时,操作如下。在预定片材通过夹持部n期间,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第一速度旋转,在所述第一速度下,当定影辊40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发生卡塞而停止旋转时,预定片材的存在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

另外,当预定片材以其进给方向长度为其短边长度的第二取向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时,操作如下。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慢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旋转。即,在预定片材通过夹持部n期间,控制器24使定影辊40以第二速度旋转,在所述第二速度下,当定影辊40响应于由卡塞检测部分检测到发生卡塞而停止旋转时,预定片材的存在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

<实施例2>

图16是本实施例(实施例2)中的加热设定和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基本上,该流程图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图10的流程图,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基于在打印机1的片材进给部分处检测到的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l的片材选择。如上所述,关于设置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中或在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中(作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片材进给部分)的片材,设置有用于通过能够沿片材进给方向滑动的端部护板52(图2)检测片材的沿进给方向测量的长度(即,进给方向长度)的端部检测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由端部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片材长度l被通知给控制器24(s16-1、s16-2、s16-3)。然后,基于s16-3中的“是”或“否”的判定的s16-4至s16-10的操作流程相应地与图10的流程图中的s10-3至s10-9的操作流程类似。

图17是本实施例(实施例2)中的加热设定和打印操作的另一个流程图。基本上,该流程图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图13的流程图,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与图16的情况相类似,片材选择是基于在打印机1的片材进给部分处检测到的片材p的进给方向长度l。即,由端部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片材长度l被通知给控制器24(s17-1、s17-2、s17-3)。然后,基于s17-3中的“是”或“否”的判定的s17-4至s17-11的操作流程相应地与图13的流程图中的s13-3至s13-10的操作流程类似。

<实施例3>

图18是本实施例(实施例3)中的加热设定和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基于在打印机1中的进给期间针对片材检测到的进给方向长度l进行的打印操作控制。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和2中的构造类似,并且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用于在进给期间自动检测片材长度的片材长度检测部分设置在作为片材进给部分的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的进给辊、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的进给辊、手动进给托盘12的进给辊或对准辊对14处。该检测部分在进给期间例如根据使单个片材p通过所需的辊旋转时间以及根据辊的外周长度来自动检测片材的长度。由片材长度检测部分自动检测的片材长度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器24。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由上述片材长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片材在进给期间的进给方向长度l执行打印操作控制。即,如图18所示,由片材长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片材在进给期间的进给方向长度l被通知给控制器24(s18-1、s18-2、s18-3)。然后,基于s18-3中的“是”或“否”的判定的s18-4至s18-8的操作流程相应地与图10的流程图中的s10-3至s10-7的操作流程类似。

另一方面,在s18-7中,在满足l<ls+δl'的情况下,鉴于在定影装置中不能检测到片材滞留的状态,在片材p到达定影装置100之前显示警告消息(s18-9)。然后,直到在片材p到达定影装置100之前,控制器24才进行卡塞判定,以便意识到造成片材p的卡塞(s18-10)并且停止片材的进给(s18-11)。

此时,可以使用能够抑制片材p存留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状态的类型,所述类型例如为在不显示警告消息(s18-8)的情况下降低进给速度vw的方法或类似方法。

<实施例4>

图19是本实施例(实施例4)中的加热设定和打印操作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基于片材的物理特性信息和进给方向长度l的片材设定和打印操作控制。顺便提及,其他构造与实施例1-3的构造类似,并且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当从操作部分23输入片材尺寸或通过在片材进给盒9和片材进给盒10或大容量片材进给装置11处的自动检测来检测片材尺寸时(s19-1),进行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l的判定(s19-2)。

在s19-2中,在l≥ls+δl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当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卡塞时,由于卡塞而停止的片材的尾端能够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在这种情况下,与图10的s10-3类似,操作转到打印操作(s19-3)。s19-3中的打印操作是处于使得打印机1的整体中的片材进给速度是vw的设定下的正常打印操作。

顺便提及,关于在定影装置100中产生的卡塞,片材p围绕定影辊40的卷绕卡塞(图4)将被视作使得片材的前端不会到达出口传感器s2的卡塞。卷绕卡塞以使得形成在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在夹持部n中熔化并且粘附性增加的方式产生,并且因此片材p的粘附性超过基于片材p的刚性的刚度。

这里,在wp≥w的情况下(s19-4为是),操作转到打印操作(s19-3),其中在片材设定期间选择的片材的基重为wp,并且能够确保刚度不引起定影卷绕卡塞的片材的基重为w。该打印操作是处于使得打印机1的整体中的片材进给速度为vw的设定下的正常打印操作。顺便提及,刚度能够确保不引起定影卷绕卡塞的片材的基重w落在片材设定中可设定的基重范围内。也即,当包括l≥ls+δl的情况在内的片材尺寸中可设定的基重范围(在所述范围内图像能够在成像设备1中形成)不小于wmin且不大于wmax时,满足wmin≤w≤wmax且wmin≤wp≤wmax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不满足wp≥w的情况下,即,当所用片材的基重wp小于预定量时(s19-3为否),流程进入s19-5和之后的操作流程。s19-5至s19-10的操作流程分别类似于图10的流程图中的s10-4至s10-9的操作流程。

可以使用能够抑制片材p存留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状态的类型,所述类型例如为在不显示警告消息(s19-8)的情况下降低进给速度vw的方法或类似方法。

即,在本实施例中,在片材具有不产生卷绕卡塞的基重的情况下(wp≥w),即使当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l<ls+δl时,也可在不从速度vw降低片材进给速度的情况下执行打印操作。

在片材满足l<ls+δl的情况下,滞留在定影装置100中的片材p有可能不能被入口传感器s1检测到。然而,片材满足l>δl和l>ls的关系,并且因此,当卷绕卡塞没有产生时,片材的滞留可以被出口传感器s2检测到。结果,对于满足l<ls+δl和wp>w的关系的片材p,能够可靠地检测滞留在定影夹持部中的片材。另外,当该片材p应用于生产量随着片材进给速度vw降低而降低的装置时,针对满足l>ls+δl和wp>w的关系的片材p,能够抑制生产量的降低。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1至4中,采用了如下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在片材设定中片材的输入或检测到的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l<ls+δl的情况下,片材进给速度降低至vw'以满足l≥ls+δl'。在本实施例中,在l<ls+δl的情况下(例如,在s10-2为“否”的情况下),片材进给速度不减小。其他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相同,并且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片材设定中片材的输入或检测到的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l<ls+δl的情况下,片材进给速度不改变,并且仅不引起卷绕卡塞的片材(wp≥w)被允许在打印操作中使用。也即,在满足l<ls+δl和wp≥w的情况下,片材被允许用于打印操作。这里,wp是类似于实施例4中由操作者在片材设定期间选择的片材的基重,并且w是刚度能够确保不引起定影卷绕卡塞的片材的基重。

在片材设定中,在片材的输入或检测到的进给方向长度l满足l<ls+δl的情况下,当片材具有能够产生卷绕卡塞的基重(wp<w)时,禁止在打印操作中使用该片材。顺便提及,允许使用满足l≥ls+δl的片材。也即,在l≥ls+δl的情况下,满足wp<w的片材和满足wp>w的片材都被允许用于打印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对于满足l<ls+δl和wp≥w的片材p,能够可靠地检测滞留在夹持部n中的片材。

作为具体控制的示例,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控制操作部分23,使得在片材进给部分9至12中设置的片材p的信息输入画面(图9a至图9c)禁止满足l<ls+δl和wp<w的片材输入。顺便提及,刚度能够确保不引起定影卷绕卡塞的片材的基重w落在片材设定中可设定的基重范围内。也即,当在包括l≥ls+δl的情况在内的片材尺寸中可设定的基重范围(在所述范围内图像能够在成像设备1中形成)不小于wmin且不大于wmax时,满足wmin≤w≤wmax和wmin≤wp≤wmax的关系。在图9c的情况的示例中,作为示例,wmin是52gsm,并且wmax是300gsm。类似地,输入到片材信号中的长度l落入片材信号中可设定的范围(lmin以上且lmax以下)。具体地,在如图9b所示的片材尺寸的信号画面中,在满足l<ls+δl的片材尺寸被输入的情况下,在选择片材基重的图9c所示的画面中,wp<w的选项(选择)处于灰色不可用状态。顺便提及,wp<w的选项也可不显示在画面上。

例如,在使得操作者在选择片材尺寸之前选择基重的构造的情况下,当在图9c所示的画面上选择wp<w的基重时,在图9b所示的片材尺寸的输入画面上,禁止输入满足l<ls+δl的片材尺寸,并且允许输入满足l≥ls+δl的片材尺寸。例如,在lmin≤182mm≤lmax并且难以通过入口传感器s1检测l≤182mm的片材的情况下,禁止输入满足lmin≤l≤182mm的片材尺寸,并且允许输入满足182mm<l≤lmax的片材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禁止输入的示例,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响应于由操作者输入的满足l<ls+δl和wp<w的片材信息的输入而显示错误画面并且满足l<ls+δl和wp<w的片材的登记被禁止。

在图9b和9c中,作为示例描述了非常规片材尺寸的输入,但是这些图的画面也可以应用于选择常规片材尺寸的构造。

本实施例(实施例5)中描述的片材信号控制的总结和补充如下。

1)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允许进给方向长度为预定长度并且基重为第一基重的第一片材的与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控制器24禁止进给方向长度为预定长度并且基重为小于第一基重的第二基重的第二片材的与容纳部分相关联的登记。

2)设置有第一接收部分(图9b的窗口329)和第二接收部分(图9c),所述第一接收部分用于接收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二接收部分用于接收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基重相对应的信息。

在通过第一接收部分接收到表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是上述预定长度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允许通过第二接收部分接收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信息,但禁止通过第二接收部分接收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信息。

3)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显示第一画面(图9b),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画面被输入。在与预定长度相对应的信息被输入到第一画面的情况下,控制器24允许在第二画面(图9c)上输入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信息,但禁止输入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信息,其中与在显示部分处显示的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基重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画面被输入。

4)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显示第一画面(图9b),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画面被输入。在与预定长度相对应的信息被输入到第一画面的情况下,在第二画面(图9c)上显示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选项,但不显示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选项,其中通过所述第二画面选择在显示部分处显示的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基重。

5)设置有第一接收部分(图9c)和第二接收部分(图9b),所述第一接收部分用于接收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基重相对应的信息,所述第二接收部分用于接收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

在第一接收部分接收到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允许通过第一接收部分接收与预定长度相对应的信息。在第一接收部分接收到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24禁止通过第二接收部分接收与预定长度相对应的信息。

6)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显示第一画面(图9c),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基重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画面被输入。在通过第一画面输入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24允许通过第二画面输入预定长度,与在显示部分处显示的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画面被输入。在通过第一画面输入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24禁止通过第二画面输入预定长度。

7)控制器(登记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显示第一画面(图9c),与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基重相对应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画面被输入。在通过第一画面输入与第一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24使显示部分32在第二画面(图9b)上显示预定长度的选项,与在显示部分处显示的容纳在容纳部分中的片材的进给方向长度相对应的信息通过该选项被选择。在通过第一画面输入与第二基重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器24不使显示部分32在第二画面上显示预定长度的选项。

<其他实施例>

(1)作为定影装置100,作为示例描述了用于将调色剂图像t热定影在片材上的定影装置,但是定影装置100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通过在加热下对已经被暂时定影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再定影来增加图像的光泽(光泽度)(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装置也被称为定影装置)。

(2)成像设备不限于电子照相型的全色成像设备,而也可以是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成像设备。另外,成像类型不限于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用于通过使用例如静电记录型或磁记录型的其他类型而以直接型或转印型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设备。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